|
Re: 是中山大学毕业的进来留个名吧
一大学同窗,现留法,他在5460上发的贴子, 看完之后,让我laugh to tears, (这个tears充满很多元素)
怀念"金龙卡"
那天傍晚时分,从学校回来,饥肠辘辘的时候,脑中忽然闪出一个词,英文的,'Golden Dragon Card' . 觉得很熟悉,可又一下子想不起来是作什么用。当我将它一字一顿的翻译成中文时,才恍然领悟到,她是陪我四年,伴我吃遍中大的金龙卡!
然后,心里马上涌起一阵莫名的亲切和感慨,好怀念那段日子,揣着一张金龙卡,下午五点钟就往食堂跑,各种各样的菜都有。现在的学校食堂只有中午开,而且仅有可怜的两个菜,其中还有一个是雷打不动的牛排(即使是疯牛,有时也不得不吃啊!)晚上食堂不开,只有自己操刀,七点多回到家,然后买,洗,切,做,折腾到九点钟才吃饭,有时回来晚了,十点钟才能坐到桌前,在中大的时候,这时已经开始吃夜宵了。唯一的欣慰,是两年来厨艺大有³¤进,海外学子戏曰,再懒再笨的男生在国外混过几年,回国后绝对是模范丈夫!
印象中还记得,金龙卡是蓝色或灰色的, Golden Dragon Card 几个字赫然在目,旁边写着研发商,是一家哈尔滨的公司。卡上全是方形小洞洞,起识别作用的,背面则写有编号和本人专业,姓名。因卡的使用频率极高,常常'被无数英雄竞折腰',于是卡经常被缠上一层层的透明胶带,胶带缠的太多,卡就不好用,然后便要换新卡。四年之内,没有换过卡,没有丢过卡的人,实在难得找到。大学一进校,就听说要淘汰饭票,可到了毕业时分,饭票还在大摇大摆流通。饭票自然没有金龙卡那么可爱,一大把,脏xixi的,丢了又不能挂失。不过,它特别的用处,是可以用来去楼下的洗衣店或是缝纫店打一个电话,也可以在晚自习回来的时候跟买夜宵的阿婆换一个玉米,是超甜的那种...
一张金龙卡在手,中大美食嬷都有!
学二规模宏大,好大一个厅,有正面的一长列窗口,还有绕四周排开的桌子,摆着各种菜肴。一到中午,人山人海,窗前桌前挤满了人,踮脚,仰头,扭脖子,颇有参加求职招聘会的气势。一样的是,'WEN 食不易'呀(广州话, hehe), 不一样的是,胖阿姨可掬的笑容比招聘经理强装出来的笑脸亲切和真实多了。
学二隔壁的白兰最小,菜也最精致,色,香,味俱佳。这里一天到晚都有点心和粥,经常能在晚饭时分,碰见特意跑来只买一两颗点心作为晚餐借以保持苗条身段的女生。白兰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也很幽默,大多操着不咸不淡的广东话,喜欢开玩笑。在去一教或是伍舜德的路上,总是能看见他们骑着单车(有几位还拥有装备精良的山地车!),哼着歌的身影,若是车的后座上带着一个同在白兰工作的小妹妹,这种歌声显得尤其悠扬。
说实话,学三的菜是最难吃的,这也许就是学校为增加其收入,将其指定为节日加菜定点饭堂的原因。节日回家的同学把他们的加菜票留给室友,使得很多男生都有过暴吃3只鸡腿,4只咸鸭蛋的难忘经历。当然,学三也有可人之处,靠近最里面的小炒窗口总是排满了长队。4块5的小炒虽说略有点奢侈,但有肉,有青菜,而且大师傅架式十足,武艺不凡,实为改换口味的首选。在那里,常常碰见黄明彪,黄军锋,陈昂鹏等同道中人。
五饭堂是在其二楼装修之后才经常去的,据观察,那段时间众人都趋之若骛,其中很多是原来以学二,白兰或是学三为根据地的男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依次为:美女穿梭如云,饭后不用洗碗,空调凉爽宜人。
哎,作了一番神游之后,肚子已开始咕咕乱叫。掏出钱包,仔细端详花花绿绿的每一张卡,可就为什么没有一张能够左手插卡,右手的碗中就有各式美食的呢?
好想念金龙卡,好想念中大的饭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