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代粤军(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8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junmeng.nen.com.cn/bbs/thread-13511-1-82.html



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陈炯明纠集的广东民军,在“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凯、龙济光摧毁殆尽。
护国战争后,龙济光被赶到海南岛,桂系控制广东地盘,在孙中山的支持下,由广东省长朱庆澜拨出其亲军20营交由陈炯明统率,移驻汕头,成为近代粤军的雏形。
陈炯明、许崇智等在闽粤边境编练军队,在1920年的驱桂战争中驱逐桂系的广东督军莫荣新,孙中山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继续北伐。
但是陈炯明这支倾注了孙中山全副心血的“子弟兵”,仍然脱不了军阀的本性,在1922年的北伐中叛变,炮轰总统府,之后粤军了迅速分化瓦解,分为陈炯明、许崇智、邓铿(梁鸿楷)、李福林等部。
许崇智当时为北伐军总司令兼粤军第二军军长,陈炯明叛乱后,许崇智、李福林支持孙中山,回师靖难,与陈炯明展开激战。当时蒋介石、顾祝同、钱大均、卫立煌等均属许崇智的部下,陈诚在保定八期刚毕业,任粤军见习排长。
陈炯明部为粤军第一军,发动叛变后被许、桂、滇联军驱逐到东江一带。但是仍然保持一定实力,对广州革命政府构成相当的威胁。
邓铿是粤军第一师师长,粤军第一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粤军的精华所在,原来隶属陈炯明第一军的序列,但是邓铿坚决支持孙中山,与陈分道扬镳,后来遇刺,梁鸿楷接任师长,与陈炯明和许崇智均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介于陈炯明和许崇智之间的一股独立的力量。
李福林部队本来是绿林出身,没有什么战斗力,后来编成北伐军第五军,再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1925年,以黄埔学生为主的国民革命军发起东征,盘据惠州的陈炯明被消灭消灭,少量残余部队逃江西投孙传芳,陈炯明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廖仲凯遇刺后,许崇智被蒋介石挤走,其部被蒋吞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3师、第14师、第20师,后来演变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的部队。
梁鸿楷也被蒋逼走,李济深接任师长,北伐时扩编为第四军,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也称为“粤军之母”。
李济深的第四军由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徐景堂第13师、叶挺独立团编成。但是粤军内部新的矛盾又形成了,首先是地域的矛盾,从部队来源来看,第10师属于广(州)肇(庆)系,来自广州和珠三角;第11师来自粤西的钦(州)廉(江)高(州)雷(州)一带;第12师是客家系,来自梅州和韶关。共产党领导的独立团与12师较为亲近(叶挺邓演达是惠阳客家人),后来在南昌发生暴动;徐景堂部较弱,后来被陈济棠兼并。
据说当年地方方言也是划分派别的一个标致,薛岳的部队说客家话,十九路军的说广州话,陈济棠的部下,会讲湛江雷州话的的人很吃香。潮汕人在陆军系统中受排挤,他们只能投奔海军,与福建人认老乡。
宁汉分裂以后,粤军内部由暗里的明争暗斗走向公开的决裂,张发奎是武汉政府的台柱力量。陈铭枢支持宁方,他手下的大将蔡廷楷当时驻在江西,被胁迫起义,后来还是叛变了,拉部队到浙江投奔老上司陈铭枢。留守广州的陈济棠是胡汉民粤方政府的中坚力量,李福林、徐景堂等其他粤军都被他吞并,势力不断膨胀,控制广东当上“南天王”。
后来张发奎反蒋失败,部队交到薛岳手上,成为国民党中央军旁系,或“半陈诚系”,是长征时期追击红军的主力部队,抗战时期继承第四军的传统番号,其他的如94军、99军与其也有很多关联。这一系的主要人物还有黄琪翔、吴奇伟、欧震、郭思演、邹洪、王作华等。
蒋光鼐蔡廷楷的部队中原大战时站在蒋介石一方,出兵长沙配合何键阻挡桂军北进,出兵中原与冯军作战。后来移师上海,参加著名的凇沪抗战,其后调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失败后部队被中央改造或解散。这一系的主要人物有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戴戟、区寿年、张炎等,后来大多数走向新中国阵营。
由于另外两路粤军离开广东,从1930-36年期间,广东成为陈济棠的地盘,到抗战前夕,陈济棠在“两广政府委员会”幌子下,对中央实行地方割据,对内精心经营,政绩显著。粤军则扩编到3个军合13个师,还有几十架战斗机,空军比蒋中央军还要强大。
广东的地形图呈等腰三角形状,韶关、湛江、汕头构成战略上的三个角,陈济棠把余汉谋的第1军部署在韶关,香翰屏第2军驻粤西,李扬敬第3军驻汕头,广州只留一个教导师,省城兵力十分空虚——陈济棠的部署主要是应付老蒋的入侵。但是1936年“两广事变”,余汉谋通电拥蒋,率第1军沿铁路线南下,两三天就从韶关兵临广州城下,加上空军司令黄光锐率机飞往南京,陈济棠政权倒台。
抗战爆发后,余汉谋粤军编成6个军(62-66军,83军),出兵抗日。第66军、83军在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番后被撤消。抗战结束后,粤军全部北调打内战,第63军、64军编入黄百滔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第62军调华北,在平津战役中被整编;第65军调西北,编成李振的18兵团,后来起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9-1-9 12:25 | 只看该作者

Re: 近代粤军(转贴)

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8 07:27 , Processed in 0.1031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