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是外国“牛”何谈民族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7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蒙牛陷入困境。产品下架及召回让蒙牛损失了近50亿元,蒙牛乳业9月23日在港交所复牌后,当日即暴跌60.25%.日前,牛根生写了“万言书”《中国乳业的罪罚治———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求援。其核心议题是,蒙牛乳业股价暴跌导致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价值大缩水,蒙牛有可能被外资收购,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随后联想控股答应提供抵押贷款,风险解除,但外资仍可轻松增持蒙牛股权,稀释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
  这是一次正常的商业活动。不容易理解的是,每一次并购都会引发一次关于民族企业的争论,而这些争论又往往似是而非。我们不妨问两个问题:首先,蒙牛是一家民族企业吗?其次,如果外资并购了蒙牛,消费者会遭受损失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2008年蒙牛中报的抬头写的是“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细究其背后的股权结构,2002年6月5日,摩根士丹利在开曼注册了两家壳公司:中国乳业控股(ChinaDairyHoldings)和摩根士丹利乳业控股(M.SDairyHoldings),第一家作为未来接收自己对“蒙牛”投资资金的账户公司,第二家作为对“蒙牛”进行投资的股东公司。其后,中国乳业控股又在毛里求斯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中国乳业毛里求斯有限公司(ChinaDairyMauritiusLtd.),该公司实际控制后来的“蒙牛股份”。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蒙牛股份都不是一家中资公司,而民族企业也不过是一个幌子。

  因此对于摩根士丹利并购蒙牛,说起来其实是大股东可能吞并作为小股东的牛根生,牛根生求援只是其个人的危机,捆绑所谓的民族企业有点言过其实了。相反,民族大义恰恰经常被个人用于牟取私利,这倒是值得警惕的。有一种“阴谋论”的观点认为,外资投行可以在二级市场唱空蒙牛,使得蒙牛股价下跌之后逢低收购,减少并购成本。这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手段,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很难被阻止。由于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作为全球成熟的股市,做多做空的机制完善,投资者可以借助商业规则来规避风险。而对于牛根生来说,将个人与民族捆绑起来的销售方式,只要有联想这样的愿意购买者,似乎也无可厚非。

  这就说到第二个问题了。如果蒙牛被外资并购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牛根生之前打理的蒙牛尽管成绩斐然,但产品中有三聚氰胺,给中国的消费者造成了不良影响。我相信蒙牛在拓展市场的时候,“民族品牌”的幌子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也就是说,事实表明牛根生打理的“蒙牛”也未能避免对消费者的侵害,与浙江的“贝因美”恐怕还是有差距的。

  那么,如果外资并购了蒙牛,消费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多保障吗?答案是不得而知。而且一个品牌是不是民族品牌,跟它能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是没有关系的,可口可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实际上一个公司的股权变更对于消费者而言并非最为要紧的事情,消费者需要的是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假如外资并购了蒙牛之后,能引入更为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更好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未尝不是件好事。


南都11月7日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9:39 | 只看该作者

Re: 本是外国“牛”何谈民族心

蒙牛真的值得我们去推举,去追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8 20:09 , Processed in 0.1432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