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会成为"负产阶级"吗? [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19 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会成为"负产阶级"吗? [转帖]
文章提交者:张力 加贴在 经济风云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在花明天的钱实现今日的梦想时,仍要牢记控制风险。

  信贷消费很可能会让你成为"负产阶级"

  2004年6月15日,一个很普通的夏日。早上7点钟,在某外资公司工作的张磊离开入住不到一年的新家,开着一个月前刚买的新车,先将新婚不久的妻子送到单位,而后自己再去上班。晚上6点钟下班后,他接妻子去了一家概念餐厅,庆祝自己的30岁生日。买单时,他拿出瘪瘪的钱包,取出一张信用卡给服务生。

  张磊的生活看上去不错,但他却显示出某种担忧:"现在压力很大,连换工作的事情都不敢考虑。"原因很简单:他的房子和汽车,都是用贷款买的,每月还款额接近5000元;而夫妻两人都买了寿险,每月的保费也在1000元左右;结婚也花去了他剩余存款的大部分。如此一来,尽管小两口每月收入超过12000元,但还是"感到日子过得有点儿紧,尽量想保持稳定,心态大不相同了"。

  在大中城市里,与张磊一样、通过贷款购买住房和汽车的人群越来越多,"花明天的钱过现在的生活"已经成为现实。到2003年末,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私人所有,据统计有将近1/3的人通过银行汽车信贷购买汽车,而且采取这种方式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据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在该行进行个人消费贷款的户数已达127万,贷款金额746.96亿元。

  最近几年,这一波信贷消费的浪潮正在向中国人袭来,尽管中国有根深蒂固的储蓄倾向,但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似乎越来越快。众多国际机构都一致看好中国市场,毕竟还有95%的中国人未曾使用过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潜力巨大。

  信用消费的英国榜样

  信用消费,原本是17世纪2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消费方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在法国,1/2的家庭负有债务,1/4的家庭靠银行贷款买房子;在日本,很多人都是房子住了一辈子,贷款还了一辈子。美国人更习惯于提前消费,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0万个家庭使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累计债务额高达4000亿美元,即使是中产家庭,存款也常常不足3000美元。

  据凯捷资讯公司与美林投资银行在6月1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世界"高资产净值"人群到2003年底达77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50万人。他们在调查中为"高资产净值"人群设定的标准是:至少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而不包括房地产资产,俗称"百万富翁"。

  在这项调查中,英国成为去年百万富翁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共有38.3万英国人进入百万富翁榜,同比增加8%,他们全部的财富也增长8%,达到1.34万亿美元。

  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英国人的全部,甚至不能说明英国人的真实财务状况。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年收入在11500英镑以下的低收入阶层,除房屋贷款,平均债务为收入的4.3倍,年收入超过5万英镑的人平均债务也达到收入的107%。有关部门发出警告,必须重视债务问题,否则一旦个人生活发生变动,比如失业,债务危机转瞬即至。

  实际上,传统的英国与中国一样,国民普遍有强烈的储蓄倾向。如今个人债务越背越多,消费行为却越来越大胆。根据Verdict零售调研组织的统计数据,2003年10~12月,英国人在服装、电器、家庭用品消费上就花掉了700亿英镑。英国现在已成为欧洲最大的信贷消费国家,欧洲大陆国家信贷消费的金额占GDP的10%,在英国这一比例是20%。除去房屋贷款,平均每一个英国人承担的债务为5330英镑,占平均年收入的1/3,甚至有1/4的英国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欠了多少钱。以致有学者认为现在的英国变成了快乐信用消费的国度。

  根据不列颠银行家协会的统计,2003年12月英国人通过信用卡消费70亿英镑。截至2003年9月,英国人的债务总额达到9057亿英镑,其中欠信用卡公司1200亿英镑。

  信用卡危机

  信用卡在现代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刊在2003年4月号曾以《信用卡套牢你》为题报道了其中的种种玄机和奥秘。如此重要一环,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以及个人造成严重的财务伤害。

  2003年末,一场信用卡危机席卷韩国。2003年11月23日,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信用卡公司获得韩国8家银行2万亿韩元(约合17亿美元)的紧急救援,从而避免被迫宣布破产的厄运。消息公布后,整个亚洲的信用卡市场都为之一震。LG信用卡公司的股价在2003年11月24日下跌15%,银行类股也普遍下跌。在这次危机的背后,是韩国大群信用度不高的年轻人使用轻易便可申请到的信用卡疯狂透支,大量到期无法追偿的债务几乎拖垮了信用卡公司。

  在美国这个最大的信用消费国家,个人债务问题同样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担忧。联邦储备局在2004年1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美国人的个人消费债务在2003年11月达到创纪录的19900 亿美元,即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欠债18249美元。这里所说的个人消费债务,或称消费者债务(consumer debt),还仅仅是指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债务,不包括如购买房屋等的分期付款。

  国人赶信用卡之潮

  如今的中国市场在每种商人的眼里都是潜力无穷的。尽管信用卡已经遭遇不同程度的危机,但在中国依然要迅速发展。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贷记卡,这通常被认为是国内第一张真正的信用卡,此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建设银行、上海银行也先后发行信用卡,几乎每家商业银行都发行了信用卡以及不同种类的其他银行卡。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信用卡发卡量约200万张左右。

  据Visa国际组织中国区总经理张安平估计,到2008年中国市场贷记卡将超过1000万张,而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经理马腾更乐观地认为,2008年之前,仅工行的牡丹贷记卡就将达到1000万。麦肯锡公司则预测,中国信用卡市场到2010年的年营收将超过30亿美元。

  银行之所以热衷于发卡,当然是有利可图。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发一张信用卡不仅能够使银行获取高达18.25%的年利率(具体换算下来,每一天的利率0.05%。也就是如果消费者透支了10000元,那么每一天就要付给银行5元利息),而且还可以从客户每一次的刷卡中得到1.6%的提成(国际上有通用的8∶1∶1法则,即商户在提供刷卡的时候必须扣除2%的手续费,其中的80%交给发卡行,10%交给收单银行,还有10%是给中介机构)。为了扩大信用卡的发行量,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除利用银行本身的销售渠道外,利用中介公司进行信用卡的发行已成为多数银行的主要手段,国内已有因此项生意而暴富的先见者。

  在中国的各种银行卡中,准贷记卡尚占绝大部分,而国际上常见的循环信用卡还处在初始阶段。循环信用卡的主要特点是"先消费,后还款"和"循环信用",即无需事先存入任何备用金,在消费签单后可以享有发卡行提供的免息还款期,最长可达60天;同时,循环信用卡提供多种偿还借款的方式,持卡人可根据自己的财力选择还清全部借款,或选择最低还款额,通常为当期借款总额的10%,或是两者之间的任何其他偿还比例。

  据业内人士分析,韩国去年末发生信用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其信用卡体系缺乏"循环信用"。而中国目前尚不会发生类似危机,因为中国信用卡市场从一开始就引进了循环信用模式。举例来说,消费者在本月共刷卡消费1000元,月底结账时,中国的银行最低只要求偿还欠款总额的10%,即100元,而韩国银行会要求一次还清,这对持卡人造成很大压力,进而纷纷转投其他银行。韩国的多家银行为争夺客户,经常互相压低利率,甚至接纳从别的银行转来的持卡人所欠债务,坏账由此产生,并造成恶性循环。中国消费者目前仍只把信用卡主要当作支付工具,但按照目前的趋势,信用卡最终会在中国成为"无抵押贷款",因透支无力偿还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钟镇涛的破产个案

  英国人和韩国人的噩梦也许离我们还算遥远,但香港演员钟镇涛的事情则至今让人回味。2002年7月,钟因身负巨额债务未能偿还,法院裁定其破产。今年已满51岁的钟迫于生活压力,还得抛头露面,与娱乐圈一班小孩子争饭吃。

  钟镇涛与前妻章小蕙于1996年以个人名下公司的名义向裕泰兴财务借钱1.54亿港元,"炒买"港湾道会景阁4607室等5处豪宅和其他项目。但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楼市下滑,钟所购各房地产项目大幅度贬值,由此损失惨重,无法偿还贷款。由于部分贷款利率高达24%,所余本息现滚至2.5亿港元,尽管裕泰兴虽没收了这些项目,仍无法偿清债务。

  钟镇涛是"负资产"最知名的一个,但显然不是惟一一个,据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中,香港有20%的置业人士都变成了"负资产"。即便是在钟镇涛一案中,曾为章小蕙借贷做担保人的陈曜,也早于钟申请破产。

  钟镇涛当然使用信用卡,在其债务曝光后,香港汇丰银行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追讨钟镇涛83000港元的信用卡费用和利息。汇丰银行表示,钟所使用的信用卡,信用限额本来是65000港元,而钟镇涛的透支额是18075港元。

  任何时候都要控制风险

  钟镇涛破产一事在更多时候被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却很少思考其中的教训。如今,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已有相当一批人将房产作为重要的投资工具,而他们使用的资金大多也来自银行信贷。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长期居高不下的京沪房地产市场已有相当的泡沫成分,一旦吹破,随之而来的便是价格下跌。有几个人能承受如此风险?

  业内人士王丹称,一般来说,房地产投资不应超过家庭年收入的5~8倍。像钟镇涛其时的家庭年收入约在1000万港元左右,要支撑1.5亿港元的房地产投资是自讨苦吃。其时香港的房地产已进入非理性状态,泡沫成分巨大,但企图一夜暴富的不良心态使钟冒险借贷介入,从而导致破产的命运。深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SZ 000002)董事长王石多年前曾宣称:获利20%以上的项目不做。预期利润越高,往往意味着风险越大,合理控制风险才是理财的基础。而借贷投资则更需要投资者准确把握买卖时机,像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较差,当价格迅速下跌时,投资者很难成功出手,只能连老本都搭进去。

  而钟镇涛破产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娶了一个挥霍无度的老婆。据有关报道,钟原本生活简朴,但其前妻章小蕙追求时尚消费,每年仅服装开支就达500万港元。近年来钟镇涛事业走下坡路,收入渐渐萎缩,本想在房地产上赌一把,却将全部身家都赔干净。

  有理财专家分析说,一般家庭金融资产应高于家庭总资产的20%,资产负债率应低于50%;每月各种还贷额应低于收入的40%;同时预留3~12个月的生活费及还贷额。这样的财务安排才会保持生活的稳定,同时不至于在风险到来的时候措手不及。

  小心成为负产阶级

  曾有社会学家预言,今后中国城市中的"负资产"人士会愈来愈多。其原因很简单,在一个浮躁的消费社会里,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投资欲望都不可遏止,其中会产生成功的财富巨头,同时也会有资产损耗殆尽的失败者。

  随着信用消费的日益普遍,个人和家庭的负债生活和消费现象,是继企业负债经营现象后的又一个时代特点。文前所提到的张磊,为了购买住房和汽车,总贷款额接近60万元,难免他会时刻感到危机,一旦失业,每月的还贷额都没有着落,顷刻之间就会从一个白领的"中产阶级"变为"负产阶级"。

  2003年末在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6%的调查对象认为超前消费最可能让自己成为"负产阶级",另有15%的调查对象表示可能因为投资失败而成为"负产阶级"。

  钟镇涛还不起钱了,他还可以申请个人破产,而在中国内地尚无相关的法律制度,消费者一旦债务缠身,可能比钟面临的局面还要惨。专事研究破产的专家曹思源认为,我国应该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情况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

  "个人破产可保护负债者的基本生活,防范银行风险。"北京华堂律师事务所杨兆全先生表示,在个人破产申请获准后,破产人的债务可以获得豁免。当然,同时需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个人破产后,在一定的期限内,不得进行高消费,不能购置房产、汽车等高档物品,甚至对于日常的生活标准也会有严格的限制,并在进行消费信贷时给予更严厉的条件。在欧美发达国家,信贷消费非常普遍,可能会出现因个人生活巨大变动而引发的债务危机,个人破产则可以保护债务人的基本生活。

来源: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原始出处: 《竞争力》杂志 【原文地址】

作者: 佚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11-15 10:50 , Processed in 0.0647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