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乔伟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伟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美国孩子的权利 (转) 》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19:1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4、以情动情
教育者的情感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他们会从教育者的眉宇之间,微笑或叹息之中,体会教育者的思想感情,会通过教育者的举手扬眉看出情感的真伪,并通过教育者心灵的窗口看穿世情.要培养孩子善良的感情,教育者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培养孩子对祖国的情感,教育者必须由衷地热爱祖国.要激发孩子对教师的爱,对他人的爱,教育者首先必须热爱孩子.
教育者良好的情感会激发孩子良好的情感,而虚伪的感情是不能激起真正的激情的.它只会使孩子的心灵蒙上虚伪的阴影.
教育者的情感对孩子有直接地强烈的感染作用,情感是教育孩子的纽带,教育者必须把真挚的情感灌注在教育过程中,珍视感情品质在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健康的情感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是在学校中人与人的情感中体验到的,教师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孩子,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纯真的感情.要以情动情,要用全部的身心爱孩子.要使整个班级充满和谐亲密、依恋的情感,让班级和家庭充满温暖与友爱。
教育的情感是无言的形象,情感的感染力甚至比说教更深刻。教师和家长对周围的人热情,孩子也热情;教师和家长对人冷谈,孩子也冷淡;教师和家长整天愁眉苦脸,孩子的心上也会留下痛苦的痕迹。因此教育者必须注意以自己的健康的感情去影响孩子,做到关心人、尊重人、热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4 09: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4、以意炼意
教育者的意志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意志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意志力、毅力、自制力。
教育者的意志力强,对孩子要求就严格,对孩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好习惯。教育者意志坚定,不轻易放弃原则,孩子才能形成好习惯、好品质。教师和家长意志坚强,不怕困难,孩子才会有顽强的精神。
教育者的意志还表现在毅力上。毅力是一种韧性,是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对孩子的训练就不会半途而废,就能做到爱心如"狠劲"。在毅力较强的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下,孩子很难钻空子,打退堂鼓也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孩子的毅力也得到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表现为自制力。自制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美德,在一个发达的社会里,生活必需品容易获得,而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却难以以太平无事的方式得到和保存。许多人就是抵挡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落入圈套。教育者只有以自身的自制力作为榜样,才能让孩子抵制各种诱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08:3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6、以性养性
教育者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教育者必须注意修身养性,培养良好性格,改变不良性格。
教育者在性格上应该给孩子一个表率作用。要正直、诚实,不要自私、欺骗,要勤劳、节俭,不要懒惰、奢华,要谦虚、自尊,不要骄横,要勇敢、坚定,不要怯懦、惊慌,要开朗、豁达,不要孤僻、小气,要热情、诚恳,不要冷漠、虚伪、、、、、
教育者的性格不能偏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尴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刚柔相济、情趣互补,勇中有谋、活而不乱。
教育者既要注意自己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教育者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以促进孩子良好的性格的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6 08: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7、以行导行
孩子是教师和家长的影子。特别是小孩子,他们年龄小模仿能力强,可分辨能力不强,跟什么人就容易学什么样,大人对他的影响简直是不可抗拒的。教师和家长同孩子整天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耳濡日染,孩子的道德、品质、性格、言行举止,都会深深打上教师或家长品行的烙印。
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教育者无小节。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教育者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未节就可以放松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未节对孩子的影响,是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有吸引力的。每个教育者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去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
(五)学习其它榜样的注意事项
身教法还包括其它人的榜样,因此教育者要帮助孩子寻找并发现与其年龄、情趣、志向、条件、境遇等方面具有相似点、接近点与共鸣点的榜样。
要向孩子介绍榜样的事迹,使其明确该向榜样"学什么"、"怎么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引导孩子进行榜样分析,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以实际行动学习榜样。也要防止出现那种"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状况。
还要引导孩子实现对榜样模仿的超载,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榜样,努力实践,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达到新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13: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四、境教法
境教法也称环境熏陶法,是指家长创造和利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年累月、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感情,它是一种以隐形教育为主的间接教育法。
(一)境教法的重要性
1、境教法可以利用强大的氛围能量塑造孩子的人格
环境熏陶法除了利用物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精神环境熏陶孩子,精神环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氛围,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对培养孩子习惯十分有利。众所周知,良好的校园,班风和良好的家风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制约是很大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自制能力较差,环境,特别是精神环境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氛围能量"比起物质环境影响微妙得多,它不象书柜、写字台那样摆着,表面上看来是无形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孩子是会感觉到的。它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影响孩子的行为,它具有比物质力量更大的能量。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环境熏陶的作用,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朱庆澜先生很重视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他把家风比喻成家庭的气象.他说:"气象就是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子一定变成那个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小孩子好比木头的影子,本是直的,影子一定直,木是弯的,影子一定曲."这里所说的气象就是指家庭的环境,由家长的言行等所形成的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用人工来保持.家庭风气是由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生活上一般作风不好,既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没有用的。相反的,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待孩子的正确方式。"他还强调:"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在于组织家庭生活。"
所以说,家庭环境既是教育途径,又是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它是十分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8 08:2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2、境教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极强的渗透力。
境教法是一种重要的间接教育法。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特点是隐蔽性、无意识性、非强制性,因而可以让人不知不觉地受影响。正如颜之推所说:"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如果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单纯的理性灌输,孩子就会对教育产生抗药性。因为孩子不喜欢赤裸裸的说教形式。环境熏陶教育将教育痕迹淡化,易被孩子接受,因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生活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时时刻刻对他们产生着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不产生影响是不可能的,天长日久孩子的情感、性格、行为习惯都会打上家庭环境的烙印,但是孩子并不知道家庭环境在教育他,这种不知不觉、悄悄的、一点一滴渗透的教育是最厉害的教育,因为孩子没有警觉,即使地坏影响也很难抵制,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重视这种教育的作用,家长必须搞好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良好影响,发挥家庭环境的正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9 08:2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二)境教法的方式
1、物质环境熏陶
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社会上大搞绿化、美化城市,就是为了使人生活在一个整洁、干净的城市之中,它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人们生活在花园式的环境中精神愉悦,它会使人振奋精神,提高工作质量,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是说物质环境对人的精神起了熏陶作用。物质环境还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爱随地吐痰,但走在干净的马路上,走在漂亮的红地毯上,他就舍不得往上面吐痰,可是如果走在肮脏的小巷中,就会毫无顾忌地吐痰了,这就是物质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试想一下家庭桌椅七扭八歪,满地是瓜子皮、水果皮、床上被子散乱、衣服扔的满处都是,孩子怎能养成讲秩序、讲卫生的好习惯呢?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物质环境并不是要求家里的陈设多么豪华,而是说在现有条件下要使居室整洁、卫生,井井有条,这对养成孩子良好习惯是有好处的。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给孩子准备一个桌子,一个书柜,桌上有台灯等,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利的。给孩子准备专用的脸盆、毛巾、牙刷等,对培养孩子卫生习惯也有好处。家里房间布置美观、大方、整洁、卫生,对提高孩子的精神面貌也有一定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0 13:5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2、精神环境熏陶
精神环境熏陶即家风的熏陶包括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
家庭的生活方式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文化氛围是指家庭精神生活状态,家庭成员有什么情趣、爱好、追求。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它心理因素及其它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不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现在有些家长很重视物质环境,家里摆着德式的组合柜,法式的沙发,日本的电冰箱,荷兰彩电。为了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给孩子准备了大写字台,最新型的电脑,漂亮的变光台灯,一盒一盒的橡皮,一捆一捆的铅笔,一包一包的练习本,但是孩子仍然……,所以,除了重视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以外,我们还应重视学校及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12:0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三)境教法的注意事项
境教法要注意的主要是创造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的标准是:
1、高尚的精神情趣
家长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丰富,要防止精神污染。高尚的精神情趣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现在有些家长不注意精神文明,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如果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健康成长呢?
当家长的一定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用良好的家风影响孩子。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的是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他们的心情总是愉快的,精神总是饱满的,行业习惯自然也是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2 08:1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2、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在家中感到的是冷淡、冷敌对情绪,就会给孩子心理留下痛苦的伤痕。
家庭关系不和睦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品德。
家庭是个小群体,是个情感的熔炉,孩子是在这个熔炉中长大的。家庭必须把这个熔炉烧得旺旺的,把孩子的情感锤炼得如金子一般。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良好的家庭中,那里母亲和父亲琴瑟和谐,在那里笼罩着这种气氛:对言语、思想和情感,对观点、对微微能察觉的情绪色调的极度关心;关系良好,协调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精神上的团结一致,父母的互相信任和尊重;总之,在儿童眼前展现一切。在此基础确立起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形成心灵的安详和宁静。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另外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没有笑声。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格,也需要活泼、幽默。家庭里气氛过于沉闷,不利天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些家长总是怕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长辈的尊严,其实不然,与孩子在一起欢乐的游戏有助于调节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反而会听你的话。家长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总之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这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无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内聚力。
为了使家庭关系和谐,家长应注意做到:
1、父母要有理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2、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要相亲相爱。
3、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4、父母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5、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6、家里要有歌声、笑声。
7、父母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8、父母要开朗、乐观,有了愁苦不要在孩子面前留露。
9、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10、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08:1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3、良好的教养态度
家长的教养态度往往是构成家庭氛围的生要因素,而它对形成孩子的情感、性格乃至行为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父母亲的态度 孩子性格和行为
包办代替,支配孩子的一切 孩子就形成消极、服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父母对子女溺爱的态度 孩子易任性、骄傲形成利已主义、缺乏独立 神、情绪不稳定
父母过分保护孩子 孩子社会知识少、胆怯、沉默、依赖、被动
经常打骂、过于严厉       孩子易冷酷、残忍或怯懦、盲从或不诚实、缺乏自信心、自尊心 
对孩子忽视的态度        孩子易情绪不安、创造力差
父母亲意见分歧         孩子易生气、警惕性高、说谎话
对孩子民主的态度        孩子容易独立、直爽、协作、关切的、善搞交往的、机灵、安全感、快乐的、有创造力
孩子的性格与行为与家长对他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孩子在鼓励中生活,将学会自信
——孩子在过誉中生活,将学会自负
——孩子在适当表扬中生活,将学会自尊
——孩子在平等中生活,将学会公道
——孩子在偏爱中生活,将学会嫉妒
——孩子在缺乏温暖中生活,将学会冷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07:5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4、严格的生活制度
在家庭中要照顾每个人的特点,但又不能完全各行其是。必须有一定的生活规律,必要的生活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定的制度是形成良好家风的需要。例如拟订生活起居制,使孩子养成按时的作息的习惯。制订劳动制度,每个人都要分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使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制订文明规范,使孩子讲究礼貌,行走坐立姿势规范,语言文明,举止大方。家庭里有了严格的生活制度,就能做到"活而有序"。良好的生活制度对家庭成员是约束又是促进,促进人更快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18: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5、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勤俭朴素是我国家风中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生活得到了改善,物质生活充裕了,但是勤俭朴素的传统不能丢。
著名作家老舍一岁半就死去了父亲,是母亲靠给人洗衣服和缝缝补补把他带大的。母亲那勤俭朴素的作风对老舍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舍爱清洁、爱劳动、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与他母亲给他创造的良好家风有着直接关系。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还是要提倡勤俭朴素,在生活上不能浪费,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照顾。
6、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
人们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而在杂乱的环境中生活就会心烦意乱。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场所,应该让家庭中的每样物品都会说话,都起到教育作用。家庭中应该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应该让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干净、明亮、整洁、有条理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感到舒适愉快。这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孩子爱整洁的习惯。这是家风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美化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操的陶冶作用很大,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并按美的要求搞好室内布置,让它色调和谐,风格优雅,美观大方,以创造一个清洁、舒适、雅静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家庭里摆上几盆花,绿叶青翠、花吐芬芳;墙壁上贴几张具有教育意义的名画和几条有关学习、理想、人生的名人格言等等,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状态,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为教育孩子而特别创造的环境,更具有教育的价值。但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是不会自发起作用的。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欣赏环境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懂得环境因素与人的关系,受到环境知识和环境道德的熏陶,培养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8:3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五、实践锻炼法
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也是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
传统的道德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就是开展活动也离不开的教室,。现代的德育必须强调实践,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实践、去锻炼、去体验。人的道德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对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的道德素质主要不是出自于课堂,主要来自于实践的锻炼。人的素质是人生活的积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记录、实践的沉积。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到实践中去锻炼,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09:0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color]

(一)实践锻炼法的重要性
1、实践锻炼法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需要
光说不练,纸上谈兵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
对孩子来说很多道德不是灌输来的,而常常是在实践中体验到的,即便是灌输的道德认识,没有实践体验也是不牢固的,很难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意志。人的道德是知、情、意、行综合的结果。一般来说是以知开始,以行告终。当然也可以有多种开端,最后都要经过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和巩固。说理可以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认识,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形成牢固的观念。情感陶冶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情感,但只有参加实践以后这情感才会真正升华,有真实的情绪体验。人的道德意志如果没有实践,特别是艰苦的实践锻炼,长时间的磨练也是难于形成的。至于人的行为习惯更是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由此可见,人的知、情、意、行都离不开实践锻炼。
在国外,人们更是重视实际锻炼。西方人认为,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个独立的人,他们鼓励孩子亲自实践。家长主要的不是把孩子看作是要"抱着"、"养着"的小孩子,而是要早日培养成真正独立的人。大人们常对孩子说的话是:"自已去干!"他们经常鼓励孩子自己说,"让我来干"、"让我试试"等。他们对孩子的锻炼从一出生就开始,孩子一出生,父母亲就让婴儿单独睡在自己的小床里,很小时,就让他们单独睡在自己的房间里。1岁以后就让他坐在特制的高脚椅子里,同大人一道围坐在餐桌旁自己吃饭,吃得满脸、满身,大人们仍然鼓励孩子自己吃,不去喂饭。出生刚过两个星期的婴儿便被放在草地上,沐浴在大自然中;他们教育孩子自己走自己跑,跌跤了自己爬起来。人们还可以看到,父母在教3岁的幼儿过街……
我国现代教育家也很重视实际锻炼。现代学者,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陶行知先生在《手脑并用歌》中生动地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他还要求孩子做到:"小事自己干,零用自己赚,全部衣食住,不靠别人助。"陶先生还提倡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嘴巴、眼睛、双手、以及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26 07:46 , Processed in 0.0834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