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esmil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歌啊老歌

[复制链接]
76#
发表于 2007-11-4 19:52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湿人呀!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9:54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梨花体,
很简单,
分好行,
是诀窍。 [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4:52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卡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恐怕没有比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更熟悉更喜欢这支叫做《卡秋莎》的歌曲了。这支曲
调优雅的苏联歌曲自诞生之后立刻传遍了世界,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甚至包括
敌人在内。
1938年,莫斯科著名文学家芮宁准备办一本杂志,他把作曲家玛·布朗介尔和诗人
米·伊萨柯夫斯基邀请到编辑部,希望他们为创刊号写一首歌。
离开编辑部,在归途的汽车上,作曲家对诗人说,他当时在领导一支爵士乐队,他
需要一首可供乐队演出的歌曲。伊萨克夫斯基想起了不久前才写下的八行诗,于是当场
写下来交给了布朗介尔。歌词所表现的诗情、纯真和音韵美一下子打动了作曲家。歌曲
很快就谱成了。乐队指挥维·克努舍维茨基也十分喜爱这首歌,连连催促要其余几段歌
词,布朗介尔只好去了一趟雅尔塔。他在疗养地找到伊萨克夫斯基,把他那一大张写满
诗句的草稿要了来,从中选出八行诗,这就是现在的《卡秋莎》。
歌曲的首次演出在联盟大厦圆柱大厅内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演员们不得不重唱
了三遍。于是,这首歌很快就在全苏流传开来。一开始人们把它当民歌来唱,往往自行
填上各式各样的词。歌曲后来还流传到国外。二战期间,意大利游击队把它的音乐动机
发展成为一首叫做《风在呼啸》的战歌;在保加利亚,游击队有时用它作为口令;在法
国和美国,也填上其它内容来演唱。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第一次使用
了一种新型的火箭炮,给了德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于是,苏联士兵给这种火箭炮起
名为“卡秋莎”。
伊萨柯夫斯基在《列宁格勒晚报》上谈到过一段有趣的插曲:在卫国战争期间,一
天傍晚,战场上一片沉寂,苏军战士突然听到对面不远处敌人的战壕里传来一阵《卡秋
莎》的歌声,而且,这支歌曲居然放了一遍又一遍。苏军战士愤怒了:“怎能让肮脏的
法西斯侮辱我们的《卡秋莎》?”于是,战士们出其不意地冲入敌人的战壕,夺回了那
张唱片和唱机。
布朗介尔曾谈到:“无论我到那个国家,人们必定把我作为《卡秋莎》的作者来介
绍。我的朋友不管从多遥远的地方来,必定向我讲起有关《卡秋莎》的故事。我毫不掩
饰,这使我很快乐,但又使我很难过。那么多人议论《卡秋莎》,好象我其它歌曲根本
不存在。不过真正使我心满意足的终究还是围绕卡秋莎所发生一事。这件事不是发生在
巴黎,也不是在佛罗伦萨,也不是在东京,而是在莫斯科。我们乘车到郊外去。突然,
沿公路走来迎亲的队伍,现代农民的结婚典礼!他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兴高彩烈,又唱
又跳。他们唱的正是《卡秋莎》,那样清晰,那样委婉动听,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幸福
极了!请想想,现在村里人们办喜事竟唱着我的歌!这是对我的劳动成果的最大的奖赏
、最高的奖赏。”
在伊萨柯夫斯基的家乡乌格拉河畔出现了一座《卡秋莎》纪念馆,那是当地人民出
钱出力修建起来的。能工巧匠们就地取材,在一块平地上用整段圆木搭起一座类似俄罗
斯传统木屋的象征性建筑,木屋里陈列着各种回忆文章,《卡秋莎》的各种语言的歌词
、唱片以及有关这首歌的剪报,还有响着《卡秋莎》旋律的电铃。屋子左边放置了一块
球型巨石,石上嵌有一块金属牌子,上面刻着《卡秋莎》的头两行诗句。平地的一边还
竖起一段形状奇特的松树杆,样子酷似竖琴,象征着音乐和歌曲。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为一首歌曲而建立的纪念馆。
曲作家玛特维·伊萨柯维奇·布朗介尔(1903—1990)。苏联人民艺术家(1944)
,苏联国家文艺奖(1946)获得者。他生于乌克兰波切普市一个手艺人的家庭。14岁那
年莫斯科爱乐学校学习,17岁在玛斯特福尔剧院主持音乐部。30年代以《游击队员热列
兹涅克》和《肖尔斯之歌》一举成名。代表作有《再见吧,城市和乡村》、《等着我》
、《在巴尔干的繁星下》和《太阳落山》等;而《卡秋莎》一曲使他获得全民声誉。布
朗介尔歌曲的特点是抒情、真挚、纯朴,反映了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体现了苏联年轻
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高尚的意向与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4:53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喀秋莎。
[media]http://202.112.170.130/chise/songs/kqs.mp3[/medi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4:54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正当梨花开遍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轻沙
卡秋莎走在俊俏的岸上 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卡秋莎走在俊俏的岸上 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迎着光明的太阳飞去不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卡秋莎的问候转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卡秋莎的问候转达
驻守边疆卫国的战士 怀念着那个天真的姑娘
勇敢保卫祖国的土地 卡秋莎坚决等待着他
勇敢保卫祖国的土地 卡秋莎坚决等待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05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郑智化的歌曲,也曾让那个时代的人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06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麻花辫子》《你的生日》《星星点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07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水手、别哭我最爱的人、游戏人间、大国民、老幺的故事、中产阶级、落泪的戏子、英雄之歌、青春祭坛、朋友,天堂好吗。

都很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08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歌曲:麻花辫子
歌手:郑智化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
缠那缠住我心田
叫我日夜地想念
那段天真的童年
你在编织着麻花辫
你在编织着诺言
你说长大的那一天
要我解开那麻花辫
你幸福的笑容像糖那么甜
不知美梦总难圆
几番风雨吹断姻缘的线
人已去梦已遥远
你那散落的长发在梦里出现
回过头含泪的眼
任凭风雨吹断姻缘的线
天变地变心不变
是谁解开了麻花辫
是谁违背了诺言
谁让不经事的脸
转眼沧桑的容颜
(musi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08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麻花辫,缠绕我心田。 [M01]

缠绕了多少少年的心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09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麻花辫子

还没到翻页。 [M10] [M10]

[本帖由esmile修改于2007-12-22 15:1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11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
象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
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
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
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
总是以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
总是一副弱不禁风孬种的样子
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听见水手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
渐渐地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
如今的我生活就象在演戏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
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
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
在半睡半醒之间仿佛又听见水手说

寻寻觅觅寻不到活着的证据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
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
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
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地呼吸
耳畔又传来汽笛声和水手的笑语
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听见水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11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水手激励了多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12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5:12 | 只看该作者

Re: 老歌啊老歌

小小的草迎风在摇
狂风暴雨之中挺直了腰
别笑我小别笑我孬
风吹雨打之后依然不倒

动荡的大地之中落地生根
苦难的时代之中不屈不挠
小小的草志气不小
风雨之中任我招摇
小小的草心在燃烧
梦想比海更远比天还高
容颜不改青春不老
泪水淹没不了我的骄傲
生命在匆匆交替短暂一生
时代在沧海桑田绵延荣耀
小小的草站稳了脚
千秋万世任我风骚
手儿要牵心儿要连黄土的草
手儿要牵心儿要连四海的草
手儿要牵心儿要连心中的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6 08:42 , Processed in 0.0544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