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枫叶之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业信息共享:汽车业 [M24] [M24]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22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4 轿车零部件采购全球化


目前,轿车生产己超出一国范围,成为全球工业。如今轿车在这个国家设计,在另一个国家购买设备,在第三国生产,在第四、第五国销售己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现在已不存在真正的"日本造"、"美国造"或"德国造"的轿车。如德国欧宝公司推出的新车阿斯特拉,资本是美国的,设计是德国的,组装则是在匈牙利完成的。

这种全球采购轿车零部件的方式,可使汽车公司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美国汽车三巨头认识到这种方式的优越性,纷纷出售属下的零部件厂,让别人更有效地专门经营,公司则从全世界有选择地购买质量好、价格便宜的组装件来生产自己的轿车,以增强竞争力。

日本汽车厂自制率一般只有20%-30%,其余70%-80%靠社会轿车零部件专业厂供给。日本也开始从社会化采购向全球化采购过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23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5 轿车底盘通用化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在新老车型之间积极推行零部件通用化。通用化是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既节省了产品的开发费用,又无需增添新的制造设备,因此使用通用零部件的趋势正在逐步扩大。如日本日产公司在1990年时的零部件通用率为10%,而目前日产公司的轿车各车型之间平均有65%的通用件。

为了大幅度削减生产成本,各大汽车公司的新车型充分利用旧车型的零件,其中底盘通用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通用公司的别克轿车和面包车共用一个底盘;大众汽车公司对每种底盘的轿车,除了外形不同,一切东西都是通用的,大约有60%的通用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25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6 生产装配模块化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简化轿车制造工艺,节省装配时间,世界各大轿车公司开始要求零部件厂成套、成系统供应,向装配模块化发展。如仪表板生产厂不仅要生产仪表板,而且要代替公司将仪表板上的仪表、电气件、电线束、风道等部件装上去,向公司提供一个仪表模块,这样装车即可,从而大大减少了轿车零部件的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27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7 轿车发展生态化


燃油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开到哪里就会污染到哪里,已明显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许多大公司致力开发生态轿车,用太阳能、电能等代替汽(柴)油。生态轿车由于不用油料,不排放有害物质,噪音小,是减少污染的理想交通工具,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总之,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减缓石油的枯竭,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大量的生态轿车,估计21世纪全世界将逐渐有半数以上的轿车属于生态轿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28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8 资产重组的联合化

世界汽车工业新一轮联合兼并,资产重组浪潮方兴未艾,在21世纪的初叶仍将继续发展。可以预料,汽车企业的规模将愈来愈大,世界汽车市场将被少数几个超大型集团所瓜分。未来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主要是在四组企业集团(联合体)之间展开。这四组企业集团是:欧洲-美国集团、欧洲集团、日本集团、韩国集团。当代国际汽车工业劲吹联合兼并之风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减少车型平台,扩大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以大大降低成本的目的。其次,联合兼并后改善销售系统(机构)的能力与工作效率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29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9 轿车营销的网络化


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已将跨国电子商务放进了议事日程。3大汽车厂商己经提议在他们涉及的全球之间建立一个技术基础平台,具有至少每年处理5000亿美元采购交易的能力。随后很可能进一步创建一个同样庞大的网络,将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连上来。这一梦想的终点是:一个消费者可以在线定购一辆汽车,这一网络可以将定单送往工厂,再送到零部件供应商处,使之提供组装一辆汽车所必须的零部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32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跨国公司均已在"入世"前在中国取得整车生产权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活动非常频繁,直到入世之前,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都有了整车生产投资项目。

通用汽车已向其合作伙伴——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技术许可证,允许后者生产一种基于通用汽车Corsa Comb。车型的小型车。在谋划汽车生产项目的同时,通用公司还计划进入中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2001年10月通用汽车表示要在中国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信贷公司。

大众在中国的投资主要用于两个老项目,不断推出新产品。2001年初,大众汽车(上海)变速箱有限公司成立,这个项目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德国大众占60%的股份,一汽和上汽各占20%的股份,年产30万台变速箱,2003年投产,工厂建在上海。大众将中方两个合作伙伴拉在了一起,将加强大众同这两个伙伴的合作。这可能成为大众把自己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向一块整合的战略方式。

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短期目标首先是要确保四川丰田科斯达和天津丰田经济型家用轿车两个项目取得成功,构筑一个全新的销售网络。作为丰田公司的长期目标,将对中国的市场状况开展周密的调查研究,确定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产车型方案。其理想是拥有满足各个层次用户需求的所有车型,并且让用户感到国产丰田车的质量和服务绝不亚于进口车,从而在树立国产丰田车的品牌形象。

2001年4月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宣告成立,从而掀开了福特在华生产汽车的历史。

菲亚特集团是南汽长期的合作伙伴,已有了"依维柯"项目,同时,该公司对在中国生产轿车渴望已久。因此菲亚特公司接过南亚公司中金狮集团的全部股份,再次成为南汽的合作伙伴。菲亚特公司素以生产小车著称世界,自有其优势。国家经贸委将帕里奥列入产品公告后,帕里奥将很快投放中国市场。

总之,世界所有汽车制造业巨头在中国入关之前,全部在华建立了生产据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36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跨国公司动态调整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战略


跨国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抢滩中国的行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一轮又一轮的试探,各种形式的作战。由于中国入世,国内外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各个跨国公司对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各大汽车公司以中国加入WTO作为新战略的开始,对在中国的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整合,基本上完成了战略部署。

从2000年开始,跨国公司密集推出汽车新产品,加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特点是产品越来越新,品种越来越全,这个趋势在2001年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38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通用公司提出"两头并进"的新战略


2001年,通用汽车销售了800万辆汽车,销售额为1773亿美元,利润为15亿美元。事实上,这一年除了中国市场,通用在所有的市场上销售都在下降。2001年12月,一汽金杯股份有限公司与通用汽车共同投资2.3亿美元的合资企业正式投产。2001年上海通用汽车生产了5.9万辆汽车,比上一年增长94.99%,在中国轿车市场上的份额达到8.32%。

通用汽车直到1997年才与上海建立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投资15.2亿美元。至于金杯通用,由于原有的产品S-10销路极差,至今尚处亏损之中。2002年初,菲亚特的帕里奥在中国投产,对赛欧造成很大的威胁,赛欧不得不宣布降价销售。

通用汽车关注中国,是基于一种长远的战略考虑。如前所述,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作为进入市场的先行者,最先进入是一种低成本的进入,盈利的风险最小。通用汽车确定了一个原则,一定要把最强的技术和管理带到中国,要在中国把事情做得最好。早在考虑中国战略之初,就按照全球化格局作规划的,带来了最先进、最有竞争力的车型,而且还带来了通用最新的采购、管理、销售和服务体系,以期使合资企业在中国能够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通用汽车致力于发展在中国本土的业务,通过提供更多样化的高质量产品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将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引进其优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继续为进口车寻找合适的市场机会,利用全球丰富的产品资源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组合。

通用在亚太市场采取的是"两头并进"战略。一是通过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对关键市场进行投资。在过去三年里,通用在中国和泰国建立了3家合资企业,总投资23.8亿美元,总生产能力为25万辆。在印度、印尼建立了生产线,霍顿公司早己经在澳大利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最近购买了大宇汽车的资产,等于占据了韩国17%的市场份额。二是长期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用既享受到了与全面合并一样的效益,又避免了把不同公司和文化合并而带来的种种始料不及的问题。

通用在亚太地区占有1.9%的份额,加上战略合作伙伴,就提高到15.9%,仅次于丰田公司。如通用最近推出了一款新雪佛莱,是通用和铃木在短短5个月里开发出来的小型汽车。它将利用铃木公司在日本的厂房生产,销往整个亚太地区。通用汽车和其联盟伙伴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正不断成熟,通用会将合作拓展到生产、市场推广、营销、资源共享和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

通用在全球各地的经营理念是在哪里卖车,就在哪里造车,当初进行合作谈判时,就想到中国加入WTO是早晚的事,不管做什么样的合资企业,一定要按照世界级的标准、全球级竞争力的标准来做。随着中国入世,通用公司必将继续大力拓展在中国当地的业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39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大众集团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

2001年大众集团销售到世界各地最终用户的汽车是508万辆,比2000年增长了0.4%。大众的这一成绩是在全球市场疲软,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取得的。虽然全球的市场总量只增长了0.4%,但大众集团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量却增加了7.2%,达到46.1万辆,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5.5%。大众集团占有中国轿车市场50%的份额,销售量达到35.9万辆。其中上汽大众为22.8万辆,一汽大众为12.8万辆。

大众是目前在中国投资最多的跨国汽车公司,为了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它还要增加在这一地区的投资。据德国大众汽车集团2000年年度报告显示,从2001年至2005年,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总投资额将达734亿美元(约6078亿元人民币)。其中59%将投资于德国,其余41%用于其它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的2/3将用于产品,包括扩大产品系列、促进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舒适性等。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未来五年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将达120亿元人民币。该集团在亚太地区的投资重点仍然是中国。未来五年内,大众集团计划在亚太地区投入18.4亿欧元,将有16亿欧元(约合120.7亿元人民币)投入在中国市场,约占投资总额的87%。

另一方面,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在逐步将中国的配套生产厂商纳入集团配件全球采购的系统中,这意味着中国的配套生产厂商正在逐步同国际接轨。大众汽车(上海)变速箱有限公司(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德国大众占60%的股份,一汽和上汽各占20%的股份,年产30万台变速箱,于2003年投产)这个项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将加强大众同这两个伙伴的合作。

2002年1月,大众宣布把下属不同品牌的汽车分成大众品牌部和奥迪品牌部,其中大众品牌部包括大众、斯柯达、本特利、布加迪四个品牌,奥迪品牌部包括奥迪、西亚特、兰博基尼。各个品牌保留各自不同的形象,独立运作,在生产、经营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这表明,大众集团将形成两个品牌系列,都包括经济型轿车、中级、高级轿车直至豪华级轿车。

此外,大众的发展战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从诞生就生产经济型轿车的大众公司开始冲击高级汽车市场,这就是它的DI项目。一直致力于高档车生产的奥迪在去年也推出了12缸的A8,同时大众的两大品牌系列还各自拥有顶级品牌布加迪和兰博基尼。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在中国,这两个系列的主打品牌都还在一个框架下运作,将来有可能分别运作。大众将在中国引进更多的品牌,更多的产品,包括商用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40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丰田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目前,丰田公司在世界上25个国家拥有45家独资、合资和合作型企业,在160多个国家拥有180家代理商和7000多家经销网点和维修中心。丰田公司正在实施"新全球市场开拓计划",总方针是通过重组、开发和全球化措施对付来自美、欧的挑战,使自己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上保持应有的竞争优势。

丰田有美国、欧洲、亚洲、日本四个基地(南非、南欧等分别划分到这四个大区)。2001年丰田在北美市场销售量是180万辆,市场份额是9%,今后准备达到200万辆的目标。欧洲市场有65万辆的销售量,市场份额达到3.6%到3.7%,争取在2005年达到80万辆和5%的市场。

丰田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目前,丰田集团在中国共有35个合资、合作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其中丰田汽车在华投资9个项目。

作为丰田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施,正在对中国的市场状况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确定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产车型方案。拥有满足各个层次用户需求的所有车型,并且让用户感到国产丰田车的质量和服务绝不亚于进口车,从而在中国树立国产丰田的品牌形象。

"在有需求的地方进行生产"是丰田公司的一贯宗旨。今后丰田还将继续贯彻"生产基地化"的方针。另外,丰田还将在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方面下大功夫。以前,中国汽车批发领域不允许外资进入,依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贸易权和分销服务将在加入WTO后的3年内逐步放开。这将可以使丰田公司通过构筑销售网络,更快地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也将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最终结果必将使中国的汽车产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因此今后丰田在开拓销售渠道方面会倾注更多的努力,使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顾客满意度第一的目标。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开始在中国建立维修服务网点、培养服务技术人员、以及与中国汽车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各种共同研究。对于丰田来说,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特别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营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员,丰田将为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更加积极地推进在中国的各项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41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菲亚特公司选择家庭轿车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菲亚特汽车公司主要支持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车型,也就是家庭轿车,认为将来中国的大市场就是家庭轿车。未来5至10年内,中国家用轿车的增长量是很大的,对于高档车而言,其销售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大公司等,增长量是有限的,而中低档车,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加上其价位老百姓能够接受,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奔驰、宝马车在中国卖得不多,因为他们没有其他车型可卖,而菲亚特选择家庭车打入中国是有目标市场的。中国家轿的市场潜力巨大,而目前竞争却不很激烈,因此菲亚特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生产家庭轿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41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日本本田公司


1998年以来,广州本田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神话,无论是产量增长速度还是盈利,都是令人瞩目的。本田在建立这个项目的同时,还建立了印度、土耳其、巴西三个项目,广州本田是其中最成功的项目。2000年,本田汽车公司在日本的销售额大幅攀升,达到78.5万辆,较1999年增长了11.2%,全球汽车销售额增长了5.1%,为260万辆。但本田汽车公司欧洲业务难以令人满意。由于日元对欧元汇率相对强劲以及欧元对英国英镑的疲软,本田汽车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在中国虽然本田产品非常旺销,但是"入世"之后同类产品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极为激烈。轿车的国产化率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经济一体化进程到来之际,再一味地强调国产化率就不太现实。在国产化率的潜台词下,高国产化率就是高成本,高国产化率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广州本田的国产化率不高未必是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42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宝马公司

宝马的传统与优势都在高档轿车,属于细分市场的高端产品,非常注重生产技术、市场、灵活性及适应并满足个人需求。他们与中国的许多伙伴进行了谈判,寻找与宝马的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相吻合的企业。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不是生产规模,而是合作伙伴的理念要与他们的需求一致。华晨集团恰好与他们生产汽车的理念相近。与华晨的合作将共同生产宝马轿车,而不是华晨的品牌。因为宝马在全世界都是从事高档轿车的生产,并且只是用自己的品牌。要建立一个符合宝马国际质量标准的生产厂。在中国贯彻其经营哲学,即生产紧跟市场。所以宝马在中国未来的事业,也包括一个符合宝马国际质量标准的生产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5-2-15 17:42 | 只看该作者

Re: [b]骏景版:车元素[/b](爱车族请进,欢迎一起聊车哈) [M24] [M24]

戴姆勒-克莱斯勒:整合发展战略


2001年年初,戴姆勒-克莱斯勒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管理改革,为下一步的结构调整扫清道路。主席施仑普直接控制新成立的"汽车执行主管委员会",其职责是监管集团公司的奔驰和克莱斯勒部门以及从事相关贸易活动和与同类日本公司的联盟事宜。这个部门取代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原来分离的制造、管理、营销三个部门;同时加强了集团公司主席在处理公司内部矛盾时的权力。该公司的这项改革是德国最大工业组织较大范围的革新,它牵涉到26000名员工下岗和克莱斯勒6家生产车间关门,以此减少开支和执行新的汽车产品战略。

随着戴姆勒-克莱斯勒将潜力巨大的亚太市场作为企业中长期重点投资发展地区,尽快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生产基地自然成为其亚太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围绕进入中国市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内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战略调整:2001年6月,我国台湾省的中华汽车公司宣布正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谈判,研究共同开拓中国汽车市场事宜。中华汽车公司是裕隆集团的骨干,企业三菱拥有该公司25%股份。该合作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利用位于福建的东南汽车公司的生产基地,生产奔驰品牌VITO商用车,戴姆勒-克莱斯勒也可能直接出资参股东南汽车,参与公司经营。2001年6月,日本三菱汽车工业公司利用投资伙伴戴姆勒-克莱斯勒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生产三菱汽车。东南汽车一期工程己于1999年9月顺利建成投产,目前年销量己经达到3万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12-27 02:48 , Processed in 0.0872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