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乔伟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伟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美国孩子的权利 (转) 》

[复制链接]
481#
发表于 2007-4-6 14:5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一定一定.多谢老师的教导. [M29]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09:1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写在前面
我们国家要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问题。资金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这必须靠我们去提高。
  什么是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人的素质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所以古语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相反,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以看出。一个研究生想出国深造,各方面的考查都合格后,他去大使馆办理签证。使馆人员找他谈话时,他不是乱翻人家的东西,就是打断别人的谈话。最后,使馆人员的签证意见是拒绝入境,理由是这位研究生缺乏学者风度和应有的礼貌。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就如同一封介绍信,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让孩子学会做现代文明人,是真正爱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1:1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1.访日的刺激(1)
讲公德,守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几年前,我带几名中国少年去日本参加数学比赛。仅仅3天,我处处感到日本国民的素质比较高。
  日本的人行横道两侧都是红绿灯,只要红灯亮着,所有的行人都静静地等候,没有人闯红灯;只要人行道上的绿灯亮着,所有的汽车也都静静地等着。
  一天夜里,我们在中国青年报驻日记者的陪同下,去东京最繁华的街道观光。在一条小马路旁的红灯下,静静地站着一位行人,而马路上并无一辆车通过。
  为此,我很有感触。日本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如此自觉地遵守秩序。想想在国内,马路中设置着高高的隔离护栏,不是也有人不管不顾地翻来跳去吗?所以,交通安全意识实际上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
  日本地铁客流量相当大,但不管是在地铁站,还是在车厢里,到处都是静悄悄的。不少人在埋头看书,即使有人说话,也都把声音放得很低,怕影响旁人。
  在下榻的宾馆里,人们彼此见面彬彬有礼。上电梯时,外面的人耐心地站在两侧,等里面的人走出来,才顺序进入。而我们的孩子,电梯门一开就往里冲,有时竟和出来的人撞个满怀。于是,他们常常被电梯门口的服务员请出来,等里面的人都出来后,再让他们进去。几次之后,孩子们也懂规矩了。
  在东京迪斯尼乐园,游客如云,却秩序井然。每个大型游乐项目前都排着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
  日本领队先和我们的孩子商量:“这个游戏要排一小时的队,大家玩不玩?”“玩!”孩子们商量决定后,自觉排好了队。
  在排队的这一个小时里,我仔细观察了一番:排队入场的地方就是一根绳子和几根桩子串在一起,排队的人顺着绳子走过去。绳和桩子并不高,一抬腿就能跨过去,但根本没人这么做!日本的孩子很守秩序,一个挨一个地往前走,没有人在队伍里乱挤,没有人大声说话。我们的孩子则老是在队伍里串来串去,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旁边的日本孩子不时地看他们,以为他们在“加塞儿”,弄得我脸上一阵阵发烧。
  在公园的公厕门前,也排着一行队伍。我以为厕所里挤满了人,走近才知道,里面只有几个人。排队的人都站在门口,出来一个人,再进去一个人,大家都很自觉。我看到一个日本小女孩,用厕所里准备的擦手巾擦干手,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纸片,便弯腰捡起来,放进废纸箱。然后她又回头看看,确认没有把洗手台弄脏,才往外走。路过门口她抬起头,发现我正在注意她,便朝我微微一笑。我也朝她笑了笑,赞许地点点头。
  没有人监视,没有人提醒,每个人都在自觉遵守着纪律,保护着环境卫生,给后面的人留下清洁的环境。
  我们的孩子不爱排队,进餐厅、进厕所都是横冲直撞,好像对那长长的队伍熟视无睹。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去逛商店,竟让一车人等了半个多小时,引起别的国家的孩子的不满。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己爱吃的就拼命吃,一点儿也不顾及别人。
  看上去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本质上是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这种道德缺陷,在这一代独生子女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文明礼貌是最基本的国民素质。日本社会尽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国民的文明礼貌确实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件事,让我感到特别难为情。发奖会那天,几百个来自各国的孩子(大部分是日本孩子)都坐在会场的椅子上,等待着获奖名单揭晓的那一刻。
  我带去的四名中国孩子中,有一名获了奖。
  发奖的日本教授与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齐名,在日本很有身份。他颁奖时,给每一位获奖的孩子深深地鞠上一躬。而我们的那位获了奖的孩子,接过奖状、奖杯,只微微地一点头就扭身走了。后面领奖的大多是日本的孩子,接受奖品时,都是规规矩矩地深深鞠上一躬。我坐在台下,觉得很不好意思。
  在日本,我看过日本小朋友的演出。节目很好,孩子也相当有礼貌,向台下观众反复地鞠躬。这些好像很普通,很平常,但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礼仪风貌。
  从日本回来,我连夜召开家长会。我含着眼泪对家长讲了我在日本所受到的“刺激”。最后,我对他们说:“我们都是中国的妈妈爸爸,虽然对于家庭来说,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好像孩子好不好,只影响到一个家庭;但对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一代孩子啊!他们的素质好不好,可要影响一个民族。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这一代人,就将在我们的手中产生。
  “我们培养的孩子是强大的一代,还是弱小的一代?我们培养的一代是文明的一代,还是野蛮的一代?这将决定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决定我们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当妈妈爸爸的都该认真想一想,我们将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将给民族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明天!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民族的人民不懂得讲文明、讲礼貌,不懂得守规矩,那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
  当时,我很激动,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也会受到同样的刺激,有着同样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14:4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1.访日的刺激(2)
人类的文明也是比较出来的。强烈的对比往往会刺激人。
  许多家长都流泪了。因为他们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他们和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孩子。同时,也怀着一种内疚,因为他们没有完全尽到父母的责任。
2.要想到别人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是做人的一条重要守则。
  “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习惯来自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教育孩子从小事事处处“想到别人”,讲文明,守秩序,他长大后才可能具有文明礼貌的自觉行动。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去英国攻读博士学位,住在一个英国人家中。回国后,她对我讲:“在英国,父母教育孩子关心别人是从小处入手的。比如,出入公共场所,父母总要提醒孩子,当自己推门而入时,一定要回头看看身后是否有人,如果有人,你要用手替别人扶着门,等人家接触到门再放手,以免撞伤别人。这虽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做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事常常被人们忽略。很多大人进门时,猛地推开门马上就松手,反弹回来的门有很大的惯性,会撞到后面的人。再比如,有些人在路边乱扔果皮,从不考虑是否会使别人滑倒;有些人骑车随地吐痰,根本不管是否会吐到后面人的身上;还有的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去想是否会影响他人的工作或休息。他们不知道,开会时台上的人正在讲话,台下听众中也有人讲话,这是对台上讲话人的不尊重;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在下面乱讲话,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公共汽车上大声说笑,既是对周围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司机注意力的干扰。
  事事处处让孩子“想到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个女大学生曾对我说:“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着想,我万事不求人。”
  我问她:“你每天要吃饭,饭是从哪儿来的?”
  “我自己做的。”
  “米面是从哪儿来的?”
  “我自己买的。”
  “不错,米面是你花钱买的。但米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告诉她:“农民从播种、浇水、锄草、施肥、收割,到把粮食送到粮站、粮库,最后送到祖国各地,这要经过多少人的手,经过多少劳动环节呀,怎么能说万事不求人呢?
  “再说穿衣服吧,这个程序就更长了。从农民种棉花开始到收获,到纺纱、染色、织布,裁制成大小肥瘦适合各种人的服装后送到商店,你看,这又要经过多少过程呀!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离开谁都不行。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伟大,都离不开别人。既然离不开别人,就要时时想着别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关心别人,学会和别人合作,珍惜别人的劳动……”
  一个看来挺简单的道理,讲起来却很复杂,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件东西的生产过程,而且涉及到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对这个大学生讲:人的一生中,每一件事物都不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所以,请不要说“我万事不求人”。
  一个人的能力是极有限的,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忙,你什么也干不成。
  了解别人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对树立为别人着想的品格十分重要。
  “相信别人,相信所有的人对你都很重要,你才会尊重每一个人。”妈妈们应该让孩子懂得这条做人的原则。
  中国历代名人中,有许多教子做人的典范。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作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人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独到之处。
  他教孩子修改文章,首先要求孩子们张口念文章,他说:“就是嘴里不出声,心里也要念。念他几遍,就知道行还是不行了。”因为文章是给别人看的。念,就是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一念,不通顺的句子和语病就出来了。
  叶圣陶反对孩子作文用生僻的词语、晦涩难懂的句子,反对念“白肚皮经”。也就是说不能只顾表现自己,不顾别人明白不明白。许多事情自以为想明白了,可是一写出来,没有把思路交待清楚,别人还是看不明白。叶圣陶一再对孩子们讲:“写文章要想到别人,想到读文章的人,要把自己换一个位置,设想成读文章的人,再来看一看文章究竟写得怎么样。”
  “要想到别人”,是叶老写东西的一条重要的守则,更是他为人的一条重要的守则,即使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也能表现出来。有一次,叶圣陶让儿子叶至诚拿一支笔来,儿子头也不抬就随手将笔递了过去。不料,把笔尖递到了父亲的手里。他严肃地批评儿子:“递东西给人家,要先想一想人家接时是否方便。如果递刀子、剪子也这样的话,不就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吗?”
  就这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叶氏兄妹三人不但学会了作文,更学会了做人。
  “要想到别人”,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这是“为人的一条重要守则”。
  这条守则,要到上学时再告诉孩子就晚了,应该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并按这个守则去做人。
  那么,由谁来告诉孩子呢?当然应该是妈妈,是爸爸。
  父母的责任是教孩子做人。学会做人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做人的道理,大都不是坐在课堂里学会的,而是在生活中父母随时随地教给孩子的。
第八章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任何人才的成功,都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包括道德品质)、意志、性格、气质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5#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7:3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写在前面
 每一位妈妈,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着孩子的成功。甚至在小生命诞生之前,就已经为孩子编织起未来的梦。
  每一位独生子女的妈妈,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为什么?
  正像前文所讲的: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我们输不起,”我曾对年轻的父母说,“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子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没有机会积累教子的经验,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祖国的明天,历史不允许我们失败。”
  “你们必须成才,你们必须成功!”我曾对孩子们说,“如果今天你离不开妈妈的照料,经不起风雨,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丰富的知识,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那么到了21世纪,同世界各国跟你一起长大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你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这样,中国这个强大的民族就会被人看不起。”
  民族在企盼孩子成功,大人们在呼唤孩子成功,孩子们自己也在努力成才,争取成功。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功呢?
  年轻的妈妈该如何教子成才,助子成功呢?
1.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1)
强化观察力发展想像力培养自制力。
  任何人才的成功,都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包括道德品质)、意志、性格、气质等。
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智力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智力发展。因此,抓住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及时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是教子成才、助子成功的重要途径。
  作为家长,该如何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呢?
  一、强化孩子的观察力
  历史上,大凡智力高度发达的人,其观察能力都是比较强的。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动物。在他5岁的时候,一天晚上,他忽然听到附近的丛林里传来一阵阵美妙的鸣叫声。他想,是小鸟在鸣叫吧?我该去看看。大人们吓唬他说,森林里有狼,专门吃小孩子。小法布尔却毫不胆怯,勇敢地钻进森林去观察、探索,结果他发现:发出鸣叫的不是小鸟,而是一种蚂蚱。从此,他对昆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终于成为颇有成就的昆虫学家。
  观察力对研究自然科学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对于文学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鲁迅就曾教导文学青年:“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莫泊桑到马车站去观察马匹:“马车站有许多马,你仔细观察那里的马,然后用一句话描绘出其中一匹马与其余几十匹马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莫泊桑锻炼出了超人的观察力,因而,他的小说以人物刻画细致、入木三分而著称,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怎样使孩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呢?
  第一,把孩子带进大自然,使他们视野开阔,博览多闻。接触感性事物,是观察力发展的基本前提。
  现在,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势必堵塞孩子的视野,又怎么能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呢?
  北京有位年轻的妈妈很懂得培养孩子。她的女儿从小爱画画,可有一段时间觉得画烦了,不想再画了。这位妈妈没有硬“逼”着孩子继续画画,而是带她去养鸡场、动物园观察小动物。女儿看得很仔细,回来后画了不少新画,其中的一幅百鸡图还获了奖。
  所以,家长要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看一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多接触大自然。孩子在这些外出活动中,自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第二,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节假日,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事先对孩子提出一些观察事物的题目:家门口增加了几栋楼?大街上增添了几家商店?动物园的猴子是怎么吃东西的?下雨的时候,雨是什么样子?刮风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渐改变那种凡事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习惯。
  第三,对于上学的孩子,最好让他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四,给孩子创造一些观察的有利条件,如让孩子自己养养小金鱼、小蜗牛、小蝌蚪,或者小鸡、小兔、小花、小草什么的,让他们观察这些小生命的生活情况,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非常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20:1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二、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爱因斯坦概括自己一生的科学实践,得出了“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真知灼见。他提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当把想像力看做是科学研究中的完备因素。
  人的大脑分为四个功能区:直觉功能区、记忆功能区、判断功能区和想象功能区。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般人对想象功能区只使用了50%,这就说明,发展想像力的潜力还很大,而儿童时期又是个人想像力发展的大好时机。
  达尔文上小学后,不知怎么变得爱“撒谎”了。有一回,他捡到一块小化石,回来跟姐姐说:“这是一块宝石,价值连城呢!”又有一回,他捡到一个硬币,一本正经地告诉姐姐:“这是古罗马造的。”姐姐一看,只是一枚被压得变了形的18世纪的旧币罢了。姐姐对达尔文的“说谎”行为很是恼火,几次向父亲告状,可父亲总淡然一笑,说:“这算什么撒谎!这个孩子倒挺有想像力,说不定哪一天他会把这种才能用到事业上去呢!”果然,达尔文长大以后,把丰富的想像力运用到缜密的科学研究中,创立了伟大的“物种起源”学说。
  
[本帖由乔伟英语修改于2007-04-18 20:1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7#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09:3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写在前面
 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你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幸福吗?
  一天晚上,我乘一辆出租车,开车的是位女司机。
  我问她:“你一天起早贪黑地干,是为了什么?”
她回答:“给我的孩子攒钱。”
  “攒钱干什么?”
  “我自己吃过没钱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受苦,我要多挣钱,让孩子过好日子。”女司机开着车,凝视着前方,坚定地说。
  看着她一脸的疲惫和一身朴素的着装,我被这位母亲为孩子奉献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可我心里在想:有了钱,孩子就能幸福吗?我们这代父母究竟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呢?
  我研究过几位港、台、南洋华人的成功经历,我发现,有的成功者,当年竟也是一文不名的打工仔、养猪倌,他们的父母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遗产。
  行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利来”领带,它的创始人曾宪梓先生,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农家里,从中学到1961年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全靠国家发给的助学金维持生活和学习。他创业初期,处境甚为艰难,几乎是两手空空。但他的创业心始终不泯,空余时间研究香港的工商业及市场情况,学习成功创业者的经营管理经验。经数载磨砺,他终于创出了世界名牌“金利来”。
  可见,他的成功,并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也不是祖宗留下来的,而是靠着自己顽强不懈的努力得来的,靠自己的创业精神和独立生存的本领赢得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史上,那些纨绔子弟没有一个能成就大事的。成就大事的都是经历一番磨难,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命辉煌的人。
  靠千座金山,不如靠两只手。勤劳的双手、顽强的生命力、生存的本领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
  诚然,我们已经逐渐拥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可以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加舒心和惬意。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但是,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阳光和雨露,不仅仅是铺满鲜花的大道,未来的天空还有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前进的路程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沟坎挫折。你的孩子能适应吗?金钱能为他抵挡风雨吗?
  妈妈翅膀下的小鸟,终有一天要长大离巢,在蓝天下翱翔。没有人担心和怀疑他们在晴空万里的天际间会悠然自得、潇洒优美地展翼飞翔,但在雷电交加、暴风骤雨的黑夜里,他们能否勇往直前地去搏击长空呢?
  如何让孩子学会生存?如何让孩子勇敢、自由地翱翔在21世纪的天空?这是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的中国母亲必须回答的课题。
  在这一章里,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生存的五种能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8#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4: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1.培养选择能力--人生三大选择(1)
学会独立思考。盲目比淘气可怕得多。
  前些年,在大学生中流行一种“心理测验”的游戏。把被测对象的注意力及思绪带到漫无人迹的沙漠、神秘幽僻的森林和碧草茵茵的草原,通过各种预想好的情境向被测者提问,让其做出选择,最后,再通过对被测者的选择答案一一地进行分析,便可以总结出被测者的人生态度及志趣。这虽然是一种游戏,但至少说明,人的一生需要面临很多次的选择。
过去,我们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听话,听爸爸、妈妈、阿姨、老师的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当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曲折以后,当社会前进的脚步迈入商品经济的时代后,我们忽然发现,今天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面对社会纷繁莫测的变化,再强调孩子听话就远远不够了,而应该意识到要教会他们具备某种能力。我想,这种种能力中,孩子们最急需的一种能力是选择的能力。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小皇帝”。而我却认为,他们,是思想、活动严格地受到父母禁锢的“小奴隶”!
  曾经有一个孩子气鼓鼓地对我说:“人们都说我们是‘小皇帝’,我可不这么想。皇帝什么都说了算,我在家里却说了不算。虽然平时吃什么穿什么,他们都依我,可是到了攒钱买大件时,我也出力了,讨论买什么时,我说应该买一个录音机,爸爸、妈妈、姐姐三个人六只眼盯着我,说:‘这是大人的事,哪有你说话的份儿呀?’这也太不公平了,我大小也算个人,凭什么没有我说话的份儿呀?”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选择的机会,大人们根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
  在孩子的生活道路上,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选择在三个方面,即:朋友的选择、对象的选择和工作的选择。这些选择是否得当,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朋友的选择
  没有快乐童年的人生是不幸的,没有朋友的童年则更为不幸。
  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我们经常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去主持接听“知心电话”。从青少年打来的电话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他们有一种渴求,那就是渴求朋友,渴求友谊。
  孩子们经常问道:“怎么样才能找到朋友?”“什么样的朋友才算得上是好朋友?”
  在求友的问题上,我认为有这样一个原则:求异。
  很多人乐意寻找与自己的性情、志趣等方面有相同之处的人做朋友,实际上,这样去交朋友很有局限性。雨后的彩虹会显露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绚丽的色彩,更何况多姿多彩的人生、各种各样的人呢!如果总是跟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在一起相处,今后面对纷繁的社会,你会无法很好地去适应。你会遇到很多与你的性情、志趣大不相同的人,与他们相处,你会感到别扭,甚至还会发生磨擦和冲突。
  所以,在选择朋友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跟自己有所不同的人做朋友。有不同之处,就意味着有互补的可能,你的长处会被对方吸取,你的不足也可被对方的长处所补充。两个彼此相异的人相处久了,互相影响对方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完美。
  说到求异,异性的同学能不能在一起相处,成为朋友呢?
  有一次,一个男孩说:“我在班里跟一个女生说了句话,他们就乱说我们在搞对象。”于是,我在这个班里开了一个讨论会,让孩子们分别说说男孩和女孩各有什么优点。男孩们说:“女孩子细心,守纪律,学习好,会做家务活。”女孩子说:“男孩子力量大,胆子大,说话声音大,好打抱不平。”我跟他们说:“男孩子有男孩子的优点,女孩子有女孩子的优点,在一起玩,才会取长补短。”
  一个女孩子还告诉过我这样一个小秘密:“我们跳皮筋时,只要有男生在旁边看,我们就跳得特别来劲儿。”一个男孩说:“每次我们打架的时候,只要有女生围观,我们就越打越来劲儿。”
  在学生时代,男女学生之间纯真无邪的友谊,有时候会给人的一生留下甜蜜感人的记忆。
  我提倡交朋友求异的原则,主张男生和女生交朋友,好学生跟差学生交朋友,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交朋友等等,是因为我希望,让不同类型的孩子在一起交往、相处,会令他们成长得更加全面,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有着广泛接触的人,而不是一个孤独、怪僻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9#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9:2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二、对象的选择
  这种选择,是孩子们在今后人生中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作为家长,无须回避这个问题,应该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怎样选择终身伴侣,用什么标准来选择终身伴侣。
  在选择对象这个问题上,尊重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懂得尊重对方,也要有奉献精神。可是,有一些年轻人却总怀着不明朗的心理,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些什么,或者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都是不道德的。
  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对象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正确的原则,而且站在了错误的立场上。选择对象时要求太苛刻,往往搞得双方不欢而散,甚至抱怨终身。
  我曾对一些大龄女青年说:“找对象要找喜欢你的人,而不应该只是你喜欢的人。如果一味地想寻找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理想人物,恐怕一辈子也找不着呢!”我也曾对一些男青年说过:“你要是真心喜欢一个人,千万不要对她挑剔过多。”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你喜爱上一个人,便应能够容忍对方的缺陷或不足,也应该真诚地陪伴对方,走完今生的路。
1.培养选择能力--人生三大选择(2)
因为工作,我有机会接触到大学的学生。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十个中有九个是关于恋爱问题的。他们谈到,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成风,相当比例的学生都有恋爱的对象。夜幕一降临,原本书声朗朗的校园成了恋人们相会的“街心公园”。
  在厦门的一所大学里,一个男生因为追求一个女生没有成功,便跳楼自杀了。这件事,对男同学震动很大,他们组织了一个“五草研究会”, 一起调侃、总结恋爱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了恋爱的“五草精神”: 第一,“天涯何处无芳草”--好女到处都有,男子不必太着急;第二,“兔子不吃窝边草”--不能找身边的女生作对象,目标太集中;第三,“疾风知劲草”--不要听女生灌了几句“迷魂汤”就上当,而要经过长期的考验;第四,“好马不吃回头草”--恋爱不成就算了,千万不要强求;第五,“老牛啃嫩草”--男子年龄大一些,才能找到好的女子,不要过早地涉足恋爱。这几名男生说:“自从有了‘五草精神’,我们的精神获得了解放。”
  这些大学生所总结的“五草精神”,听起来难免偏颇,但毕竟说明一点: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认真地面对恋爱和选择对象问题了。这也难免令我们汗颜:为什么我们这些父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早一些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呢?选择对象,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不可回避的、早晚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年轻人的父母、长辈,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感,给孩子们一些必要的指导,免得他们走弯路!
  三、工作的选择
  如果说过去因为封建意识的束缚和“左”的思想禁锢,使那时的青年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话,那么现在的青年人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一切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人们提供了无数发展的机会,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任何理想都有可能实现。
  对于青少年来说,指导他们正确选择“将来干什么”的办法,就是进行生动的“理想教育”。
  一位教师曾在学生中搞过这样的教育,她让每一位同学写一篇《我长大了做……》的作文。
  一个小女孩说:“我长大了要当教师。”老师就告诉她:“老师是要面对许多学生讲话的,你以后说话时就不能带‘后来呀’、‘这个呀’一类的口头语。而且讲话的声音要洪亮,仪表要好,手势也要适度。以后回答问题时,请你到讲台前边来。”
  有一个粗心马虎的女孩子说将来要当医生。老师说:“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但需要特别细心,否则会对病人造成伤害。所以,以后你不能因为马虎而出现错误。”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他要当警察。老师说:“好,咱们班刚发生了一件事,班里养的几条金鱼不知让谁给毒死了,请你把这个案子破一下吧。”结果不出两天,这个小男孩就把案子破了,因为他本人就参与了“作案”。老师知道了真相,并没有批评他,却夸他了不起。他找了个好听的说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我打入了‘敌人’内部。”
  这次活动搞得很有意义。孩子们立下了今后的志愿,更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努力追求,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有些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成为这个家那个家,其实孩子自己未必喜欢。家长们应该把选择兴趣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发展。
  选择,对一个孩子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盲目比淘气要可怕得多。一个孩子如果只知道听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庸庸碌碌肯定不会有什么发展。而那些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知道怎么去做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在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多出选择题;二是多搞一些活动,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三是回答问题不要答得太满,要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
  比如,有孩子问:“你说有没有飞碟?”你不要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有”或者“没有”,可以婉转地说:“我不是自然科学家,所以回答不了这个自然之谜,这就需要你们长大以后去解开这些谜了。”一次,一个孩子打电话来问:“世界上有没有恐龙?”当时,在报社实习的大学生肯定地回答道:“世界上没有恐龙。”结果,那个小孩立刻反驳说:“世界上有恐龙!11个月前,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个恐龙蛋,如果它孵化出来了,怎能说不是恐龙呢?……”
  从我的经历中,我体验到,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他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并自觉地以苦为乐。我从小就想当《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做一名大家喜欢的“知心姐姐”,当我如愿以偿时,我便竭尽全力地工作,并以工作为自己的生命。
  我最喜欢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衷心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有这样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0#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20: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2.培养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1)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困难和挫折是最好的大学。
  居里夫人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那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着实令人折服。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孩子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话题中,挫折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洗养尊处优的习气,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从而使他们不仅学会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他们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灾难在等待着一个年仅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畏惧这些灾难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帆风顺长大的孩子,很难创造出生命的辉煌。
  关于挫折教育,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一些原始部族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困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已是个成年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种考验可视为人类早期挫折教育的雏形。当然,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挫折教育,不免有些惨无人道。
  现代社会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
  日本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一些平民学校的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上课,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寻求知识和体验生活。这种名为修学旅行的教学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体验生活的内容与我们现在开展的挫折教育相仿。
  近年来,日本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定期向学生供应清汤萝卜、粟粒煮成的“饥馑午餐”,目的是让他们了解父辈的艰苦生活。学校还规定了穿短裤、短裙的日子,这一天,哪怕气温再低,全校学生一律都要换短裤或裙子;在学校规定的穿长衣的日子,无论天气多热,学生们都必须换上长衣长裤……
  每天,日本都有一些有钱的人花钱让孩子到中国来参加夏令营活动,让孩子背着很沉重的背包,到草原上走一走,尝尝吃苦的滋味;他们有时还把孩子放在荒岛上,让孩子懂得什么叫饥饿,让他们学会自己生存。
  有位老师对我说,不久前他们学校的孩子同日本的孩子一起开展了一次活动。老师们发现:日本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坚毅不拔的韧劲,耐受力很强,孩子发了烧,自己想办法,不去找老师。他们的领队说,从小家长就告诉他们,爱护身体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
  在韩国,家长同样也很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他们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阵儿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
  可是,在我们国家,挫折教育做得却很不够。由于父母的娇宠,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相当脆弱,一点点小的挫折或失败就有可能酿成一桩惨祸。
  一个9岁的男孩,平时在家里很得宠,在学校是个中队长。有一天,他向哥哥要糖吃,哥哥说,糖是留给爸爸的,没有给他吃,这孩子一气之下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心理脆弱到了何等地步!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再遭受艰难困苦,能够替孩子承受的,他们都“承包”了。幸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一些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练,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
  黑龙江省有个男孩子叫纪洪波,他的爸爸只有一条腿,一只胳膊,妈妈没有双腿,只有一只胳膊、两个手指。从小,爸爸妈妈就没有抱过他,学走路时摔得鼻青脸肿。3岁起,他就自己照看自己了;到了5岁时,他就能帮爸爸做饭了。
  后来,爸爸死了。妈妈便不吃饭、不起床,她不想活下去了,因为她不想连累儿子。小洪波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能死!你死了,我就成了孤儿了。你好好地活着,我一定能养活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1#
 楼主| 发表于 2007-5-5 09:4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2.培养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不幸(2)
 从那以后,他每天早早起来给妈妈做饭、熬药,帮妈妈套上假肢后,自己再吃饭上学。一次,他病了,咬着牙挣扎着走下楼时,昏倒在地上,被过路的民警送进医院,他才知道自己患了十二指肠溃疡,面临着穿孔的危险。医生告诉他要住院治疗时,小洪波哭了:“我住了院,谁来照顾我妈呢?”
  我想,像纪洪波这样经历过磨难和挫折的孩子,才会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我们的祖国。
  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受过挫折并不断地解决困难中磨练出来的。这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百依百顺,只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妈妈爸爸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能是让你的孩子一次次地与能磨练他成长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失之交臂,使得他们缺乏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到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哪位父母又能够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
3.培养竞争能力--告别嫉妒(1)
 与嫉妒绝交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优秀业绩。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都有了一种紧迫感: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
  多年前,一位82岁的法国老记者来中国少年报社采访,我问他:“法国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他说:“他们想的是如何占领空间。”
  我听了心里一震。我们的孩子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孩子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考取重点学校。这也是一种竞争,是一种较为低层次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
  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总结了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也多少包含着成功之后遭人嫉妒的苦涩。
  嫉妒心理是人与人相处、人与人竞争中十分可怕的一种阴暗心理。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其危害性最大。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男孩曾对妈妈说:“我们学校虽然是重点中学,但同学们都很自私。我病了那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人来看我,我落下了功课,谁都不告诉我。”有的学校里,学习好的同学临考前书包被人偷走,住宿的同学在被子里发现一根很大的针……这都是学生们嫉妒心理的表现。
  南方一所县实验小学,搞了一个“甘璐落选的是是非非”队会。甘璐是一个女孩子,在和一个男孩竞选大队长时当选了,可是半个月后,在选县少代会委员时,她落选了。一些师生感到奇怪和不理解,便召开这次队会进行热烈的讨论。
  一个男孩说:“甘璐当了大队长后就骄傲了。有一个同学在放学路上玩纸镖,本来应该是路队长管的事,可是她偏要去管,她就是想出风头,显示她是大队长。”另一个孩子马上说:“你说的不对,当时路队长不在,甘璐怕同学出危险,才去管的。如果在前线,班长牺牲了,战士冲上去,你能说他是出风头吗?”又一个同学说:“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站在台阶上,甘璐把我们撞了,也没说对不起。”另外那个同学马上说:“不对,当时咱们站在台阶上,甘璐拿着拖把,走得急了,碰到了咱们,她说‘对不起’了。”每件事都摆开后,发现都不是甘璐的错。
  有一个女孩说:“甘璐当了大队长以后,我就嫉妒她。以前她是中队长,我是小队长,她就比我多一道杠,现在她又比我多了一道杠。每当上课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我就用白眼儿翻她,希望她答错,挨老师的批评。”
  那个落选了的男孩说:“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好事儿都是甘璐的?”于是同学们就说:“都是你嫉妒甘璐,在后边搞了那么多鬼名堂。实际上你就是光想当官不干事,我们才不选你。”这件事的是是非非终于搞清楚了。
  这不是一件孤立的事,许许多多学习好的、当干部的同学在学校里是孤立的,因为其他孩子嫉妒他。
  我跟一些孩子谈过竞争与嫉妒的问题。我问他们:“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嫉妒?”他们都说不太清楚。我告诉他们:“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孩子的嫉妒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大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熟视无睹的默认造成的,并随之“根深”而“蒂固”。
  有的孩子喜欢告状、打小报告,如果老师听信他们的话,那就是在助长他们嫉妒的恶习。
  有一年,我们在武汉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少儿艺术比赛。一名9岁的辽宁男孩扬琴弹得很好,在预赛中排第一名。但决赛时,他得了第二名,吃晚饭时,他说:“比赛用的琴有毛病,比赛结果也不公平,你们能不能跟评委说一说?”我们没有答应他。当天晚上领奖时,他妈妈竟然不让他去领奖,说:“二等奖有什么好领的?我们孩子参加比赛从来就没得过第二名。这次来之前已经和校长打了保票,就是要得第一的。”
  我对这位母亲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有天才的孩子多的是,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个个都成才。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还谈什么公平竞争?! ”
  我在一次联欢会上,给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两个中国孩子去国外参加歌唱比赛,一个唱得好些,另一个唱得差些。到了比赛点以后,唱得稍差的孩子得了感冒,另一个孩子冒雨请来医生,自己却被淋病了。到了比赛那天,唱得差一点的孩子病全好了,得了金牌;唱得好一点的孩子因为嗓子还没恢复好,结果只得了银牌。
  我问孩子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应该把金牌还给人家,本来就是人家的嘛!”
  也有的孩子说:“你说的不对。得金牌的孩子应该感谢另一位,说‘是你帮助了我’,而得银牌的孩子应该说:‘不要这样说,都是为了祖国争光嘛!’……”看得出,先回答问题的那个孩子,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心理。
  后来,我发现许多有了些成绩的孩子,都不太懂得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成绩;还有的孩子存在着“你好,我就要打击你”的狭隘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07:1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3.培养竞争能力--告别嫉妒(2)
嫉妒的心理,在成年人中尤其是成年妇女中,表现更为突出。她们的做法常常是“无事生非”。
  一个辅导员是普通人时,没有人过多地议论她;一旦成了优秀辅导员,出了名,就会有人说她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如果成了全国优秀辅导员,还有人写匿名信,告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经常对女辅导员们说:“作为一个女人,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别人说。有这样一句歌词:‘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边是个天。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不是说得很好吗?我想,这不光是指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一个女人怕人议论,那她就干不成什么事了,因为,你过于计较别人的看法。要知道,只要你干得好,周围总有人不平衡,议论你、贬低你,以得到一时的满足。这种时候,你不要理睬他们,只管大踏步朝前走,走得离这些人远了,他们也就不说你了,因为,他们只对自己周围的事有兴趣。”
  男人的嫉妒平时看不出来,其实更为可怕,表现为“怀恨在心”。两名同在一个研究室工作的研究生,都相当能干、有才华,互相间也暗暗地在竞争着。后来,其中一名被派出国,令另一名十分嫉妒。他虽然笑着把别人送到了机场,但随后在出国同事十分孤独寂寞的时候,接连写去了三封饱含刺激意味的信。第一封信写道:自己已经是研究室主任了,颇得领导们的器重;第二封信说:单位刚刚分给自己一套条件很好的房子;第三封信的内容是:我有女朋友了,非常可爱,她就是你原先的女朋友……
  最后,那名出国的研究生由于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学完就提前回国了。他是一个失败者,他对男人的嫉妒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也是一个脆弱者,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所以才会受外界干扰,当然不会成功。
  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懂得竞争又懂得超脱的人,才会成功。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得到这种训练。
  克服嫉妒,参与正当的竞争,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未来对孩子们的要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因为,还有更为激烈,更为高层次的生存空间、生命资源等等的竞争在等着我们的孩子们,与人的竞争都处理不好,何以参与更为深刻、广泛的竞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08: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4.培养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诀(1)
热忱--捧出你的心;沟通--打动别人的心;自信--赢得大家的心。
  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
因此,社交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
  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小家庭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这一点,应当引起年轻妈妈的足够重视。
  一些从小很有才华的孩子,就因为“不合群”,长大以后,一直“怀才不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而且一生总是“不顺”;一些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反而受到大家的欢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也感到很快乐。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性情乖戾、忧郁的人,人人都喜欢与快乐而热情洋溢的人在一起。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从许多受人欢迎的孩子身上,我总结出三个“秘诀”。
  秘诀之一:热忱--捧出你的心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热忱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热忱是发自内心的兴奋,是一种深存在人内心的炽热的精神特质。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智慧和能力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都差不多,具有热忱的人将更有机会如愿以偿;一个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热忱,通常也会胜过能力很强,但欠缺热忱的人。
  一个领导的热忱,会影响他部下的工作情绪;一个母亲和师长的热忱,会影响孩子和学生的情绪。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过“期望效应”的试验。他来到一所中学,考察一个十分普通的班级,临走时,他兴奋地告诉班主任:你们班上有18名学生很有培养前途。
  罗森塔尔的热忱影响了这位老师。从此,老师对这些学生特别关心,脸上总挂满了微笑,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总爱向他们提问……高中毕业时,这些学生都考入了重点大学。
  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笑了,他告诉老师,那次他只是随便点了18个人,并没有认真对他们进行考察,是老师对学生的热忱、信任产生了今天的效应。这个故事说明,成年人的热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那么,成年人如何将热忱传递给孩子呢?这里介绍三点。
  目示。妈妈或老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会使孩子兴奋不已。有的孩子因老师上课不看他而误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使他感到伤心。
  一个男孩子问我:“上课老动怎么办?”我告诉他:“找一张白纸,画上一双眼睛,当成是‘知心姐姐’的眼睛,放在课桌上。每次你想动时,看见‘知心姐姐’正看着你,你就赶紧告诉自己,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果然,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毛病。
  他爸爸说:“孩子上课总爱玩东西,老师经常告状。我打他,他也不听。用了你的办法以后,他就管住了自己,这个学期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你说神不神?”我说:“不神,这是因为我信任他,他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就管住自己了。”
  手示。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感情。拍拍肩膀,表示的是鼓励和表扬;打屁股则是一种惩罚。许多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很需要家长、阿姨或者老师的抚摸,所以他们经常围在你周围,这个时候你摸摸他的脑袋,他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到了高年级以后,在他表现好的时候,你不妨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赞许和信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艺术性,否则徒劳无功。
  语示。用最热忱的语言给孩子带去希望。话不必多,一两句就能表达出你的爱;声音不必大,要能表现出你内心的兴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是最令孩子心烦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大声训斥,或者粗暴地打他,而应该到一间没有旁人的屋子里,盯着他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这是第一次犯错误,也是最后一次,是不是?”这时,孩子会感到是自己不好,对不起父母,便会下决心改正错误。
  父母对孩子的热忱通过目示、手示、语示传递给孩子,孩子受到了激励和鼓舞,也就学会了如何热忱地对待别人。
  爱迪生曾讲过:“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若能把热忱传给子女,他便等于留给他们无价的资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4#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06:4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秘诀二: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受到别人的欢迎,就应当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学会与别人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
  沟通的原则有三条。
  第一,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抱怨。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多三少:看缺点太多,看优点太少;批评太多,激励太少;训斥太多,表扬太少。
  在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爱谴责别人,这样的人最不受欢迎。训斥和指责往往收不到任何良好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对你的防备,并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训斥与指责,还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而过分的伤害就会激起对方的怨恨。
  第二,真心地欣赏和感激别人。
  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乐意跟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真诚地欣赏和感谢别人。
4.培养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诀(2)
美国一家超级市场的老板,和儿子有隔阂,常批评儿子。有一天,他去儿子主管的店时发现,那家店从亏损变为盈利,而且顾客和店员都很喜欢他儿子。他把儿子叫到一边,说:“你做得太好了,没有人比你更能招徕这么多的顾客!”没想到,牛高马大的儿子竟流出了眼泪,说:“爸,你从来没有这样称赞过我,我很高兴你对我有这样的感觉。”这位父亲后来对别人说:“这是儿子长大后,我与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沟通。”
如果你希望孩子和丈夫喜欢你,你一定要对他们感兴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同学、老师的喜爱,一定要让他及时去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第三,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说别人的闲话。
  一位农民母亲,很善于教自己的孩子去发现村里和家族中的每一个人的优点,并告诉孩子说:“每个人都是一棵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一颗露珠。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于是,她的孩子学会了善良。
  我们有些年轻妈妈不太注意这点,常常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天长地久,孩子就容易学会说闲话。爱传闲话的孩子,朋友最少。在这里,我尤其要告诫女孩子们,千万注意不要在背后议论人。
  秘诀之三:自信--赢得别人的心
  我曾采访过农民企业家沈雯,他将一个村里的小蘑菇房,发展成为在四个国家有分公司的大企业--上海紫江集团公司。我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讲了两个字:“自信。”他说:“只有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和你一起干的人才会有信心,有兴致。”
  我访问了他周围的人。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工程师说,他愿意帮沈雯干,沈雯就是力量,跟他干,一定能成功!
  与人交往中,自信心就如同吸铁石的磁力,会把许多有能力的人吸引过来。相信自己能行,便会攻无不克。有人说:“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但是,自信不是自负。只觉得自己行、别人都不行的人,一定不会成功。这里,我想送给年轻的妈妈一句话,这句话是老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0:5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育儿专栏“好

秘诀二: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受到别人的欢迎,就应当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学会与别人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
  沟通的原则有三条。
  第一,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抱怨。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多三少:看缺点太多,看优点太少;批评太多,激励太少;训斥太多,表扬太少。
  在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爱谴责别人,这样的人最不受欢迎。训斥和指责往往收不到任何良好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对你的防备,并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训斥与指责,还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而过分的伤害就会激起对方的怨恨。
  第二,真心地欣赏和感激别人。
  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乐意跟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真诚地欣赏和感谢别人。
4.培养社交能力--成功社交三大秘诀(2)
美国一家超级市场的老板,和儿子有隔阂,常批评儿子。有一天,他去儿子主管的店时发现,那家店从亏损变为盈利,而且顾客和店员都很喜欢他儿子。他把儿子叫到一边,说:“你做得太好了,没有人比你更能招徕这么多的顾客!”没想到,牛高马大的儿子竟流出了眼泪,说:“爸,你从来没有这样称赞过我,我很高兴你对我有这样的感觉。”这位父亲后来对别人说:“这是儿子长大后,我与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沟通。”
如果你希望孩子和丈夫喜欢你,你一定要对他们感兴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同学、老师的喜爱,一定要让他及时去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第三,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说别人的闲话。
  一位农民母亲,很善于教自己的孩子去发现村里和家族中的每一个人的优点,并告诉孩子说:“每个人都是一棵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一颗露珠。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于是,她的孩子学会了善良。
  我们有些年轻妈妈不太注意这点,常常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天长地久,孩子就容易学会说闲话。爱传闲话的孩子,朋友最少。在这里,我尤其要告诫女孩子们,千万注意不要在背后议论人。
  秘诀之三:自信--赢得别人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26 08:30 , Processed in 0.1209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