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blue]喝酒之文化观[/color]
喝酒与文化这个命题显然很大,绝非我能说清楚讲明白的事情。之所以提出来,就想说酒与中国文化有不可割舍渊源关系。
考古发现,古代陵墓出土文物中少不了的是酒具,无论是君王还是百姓,谢世时都喜欢酒具陪葬,生怕来世喝酒找不到酒具。卮、觚、壶。甖、槽、杯、糟等等都是酒具名称,用法各不相同。其中还包括一些酿酒原料,高粱、糯米、酒粬的炭化物。可见酒已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说,以上酒以实物形式存在,那以诗词曲赋形式存在的记载就更丰富。诗、酒、花、梦、愁就是传统文化中主要载体,而酒不仅可品尝、可赠予、可助兴,可歌咏、可明志。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些功勋卓著的开国大臣因为皇上的酒交出兵权,去安享晚年(赵先生是这么说的)。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振聋发聩的千年一叹一问,让人不胜唏嘘。
若说政治人物的感悟多少带功利色彩,文人的咏叹一样让人感动。刘伶的《酒德颂》里有:“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能喝到放浪于神形之外,的确是高人,不愧为“竹林七贤”酒品最高的人,这篇文章获得不少好评。后来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可见王先生对同为“竹林七贤”的阮先生不那么欣赏,那时,这些兄弟们所处时代混乱,只能避世追随老庄,一介书生何错之有。
酒诗写得好的李白是其中一位,《将进酒》中有很多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些句为人熟知,写得多豪气冲天、放荡不羁。“将进酒、杯莫停”的杯莫停,现如今成为轩尼诗酒中的一种牌子,大概对李白这诗高度肯定,法国酒也有中国名。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销愁愁更愁”化出,这愁是乡愁,秋愁还是千般愁,哪知道“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妙绝了。
苏东坡《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为王菲赢得大把钞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作为情人互赠的话语,忽略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实就一个想念弟弟的中秋词。我们不知苏先生何故大醉,情到深处才成了这旷世好词。
现在到处说什么、什么文化,其实酒文化才是久远历史、丰富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