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badmint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

[复制链接]
37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5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帕坦 印度教火葬

帕坦位于加德满都以南五公里处,是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庙宇林立,房屋建筑都很精美,帕坦故宫是200多年前国王的官邸,皇宫庙宇充满了贵族气派。而普通居民的房屋同样不拘一格,木头门窗的雕刻非常精美,艺术气氛十分浓厚。房子一般都不高,尤其是门很矮,进去要低头。听导游介绍才知道,原来尼泊尔国家是有规定的,尼泊尔的民居不能高过寺庙和皇宫。难怪尼泊尔是个没有钢筋丛林的国家,山脉却成了它最好的屏障和资源。但同样是古城,我更喜欢后去的巴德岗,因为觉得那里的民族人文气息更浓郁一些。帕坦花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可以看完。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距离帕坦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印度教火葬场,当地信仰印度教的尼泊尔人在生命走向终结的时候,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重要的仪式——印度教的河坛烧尸。一条浑浊的河向南缓缓地流淌着,据说这条河是恒河上游的支流,这里的印度教教徒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躺在河畔、用圣河的清水,洗净双脚,在熊熊大火中走向天国。当家人把他们的骨灰撒到河里的时候,他们也就可以叶落归根了。我们赶到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印度教徒的尸体在河坛上焚烧,河旁的桥边上聚集了很多来给他送行的亲属和朋友,众人表情肃穆,一个僧侣又添了一把火柴,燃烧的柴火发出劈啪作响的声音。我安静地坐在河对岸看着这一切,当你和死如此接近的时候,心里总会有很多的感触。圣洁、宁静、安详、平和,也许这是许多人面对死亡的时候所追求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5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糜烂”在博卡拉

博卡拉距离加德满都200多公里,由于全部是山路,所以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坐旅游公交车也需要6至7个小时。早上7点出发,到博卡拉的时候正是黄昏时分,找到一家临湖街面上的小旅馆Majesty Home住下,急忙借了辆自行车就出去溜达。

博卡拉河谷被誉为是“人间天堂”的地方。这里最动人心魄的奇景是河谷的四周都是海拔7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纯净湛蓝的天空,白云和雪峰交相辉映,它们的倒影洒落在美丽的费娃湖里(Phewa Lake),泛舟在晶莹剔透的湖水中,令人心神荡漾。

我们住的Majesty Home与费娃湖隔街相望,坐在二楼或三楼的阳台上,你可以直接感受到雪山湖水带来的清凉微风吹拂在脸上,喝一杯尼泊尔红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那种惬意的滋味会在你心头逐渐地弥漫开来。旅馆的老板是加德满都人,非常和善,有求必应。他和朋友三年前合伙在这里开了这家小旅馆,前两年生意好的时候,一间带淋浴的普通双人房要10-15美金,而现在因为国内反政府武装和政府军队之间的战乱,游客减少了许多,房价也一落千丈,一间房只要4-5美金。但老板喜欢这里,他说加德满都太闹了。我发现他总喜欢光脚在小花园和房间中走来走去,轻声的说着什么,这也是我对尼泊尔人生活状态的总体印象。也许是因为佛教国家的原因,这里没有高楼,没有喧嚣,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平静安宁、闲散缓慢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费娃湖一端的街面上集中了大量的旅馆、酒吧、餐馆和工艺品商店和书店。这里很多银饰品、围巾、藏刀、纸制品等要比加德满都便宜。你绝对可以还掉老板开价的三分之一。其实旅游业已经成为尼泊尔的支柱产业,这里不管是城市里的人还是山民,都会想办法在旅游方面做点小生意赚钱。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在Sanangkit山上看完日出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穿着土气的山村妇女想让我们买她的地毯,吃不准我们是哪里人,她居然熟练地用英语、日语、韩语,最后是中文轮番跟我们打招呼谈价钱,我们对她的语言能力真是佩服之至。这让我想起了上海襄阳路市场和北京秀水街的一些小老板,看来跟国际接轨在哪里都是一样,首先要语言接轨。

博卡拉是一个可以让你彻底“糜烂”的地方,你可以听着鸟叫声起床,迎着雪山吹来的清风进餐;你可以站在丽人般的费娃湖边发呆,也可以坐在街边的任何一家咖啡吧喝茶晒太阳,看着被当地敬为国兽的黄牛拖家带口的在大街上逍遥度步;你还可以去一家家的小店淘东西,享受砍价给你带来的乐趣。真想“烂”在博卡拉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5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徒步在安那普纳山脉

尼泊尔号称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这是因为尼泊尔不仅有绵延起伏的雪山山脉,更有完善的为徒步旅行者服务的系统。几乎所有的徒步线路,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就会有一个可以休息吃饭甚至睡觉的客栈,为徒步者提供生活服务已经成为山民主要的生活来源。我们选择的是在安那普纳山脉徒步五天的线路,将从海拔900米左右的博卡拉河谷,一直行进到3193米左右的Poon Hill。出发前Majesty Home的老板为我们6个人找了一位当地的向导和三个挑夫。进山前还要到当地政府办理进山证,每个人交纳2000RS的费用。

安那普纳山脉位于尼泊尔的中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段,博卡拉北面,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雪峰有七座。这里高峰林立,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山崖间始终有潺潺的溪水和小型的瀑布环绕。出发前就有人说,你们要去Walk Walk了,是啊,山间的徒步除了走还是走。到后来连我们都在问自己干吗要这样走,走的目的是什么,想想当你行走在世界上最高屋脊的边缘,你仿佛能触摸到这些山脉的魂魄,你能感受到它的空灵,它的伟岸,它的气势,它的壮美!同时你也能感受到自己不常有的毅力、韧性和潜能。但我们还是觉得惭愧,我们的背包都在挑夫身上,我们一路上有向导为我们安排食宿。而很多欧美国家的徒步者,他们都自己背着大背包,拄着登山杖缓慢而有力地行走着。当然每个人试图要去体验的感觉和考验自己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我还是敬佩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5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就是这样一身轻松的行走,到了第四天我还是出事了。第四天已经开始下山路了,那天我们行走在一片丛林地带,前一天晚上山里下了场大雨,让本来就几乎不是路的山路显得更加泥泞难走,雨后山涧的薄雾蔓延开来,地上和树上还不停地有蚂蝗出现。不敢多停下来休息,更不敢就地而坐,急匆匆地行走中,我的左腿踩到了一块下坡的石头,那块石头不稳而且潮湿,左腿用力过猛,顺着石头滑了出去。一阵钻心地疼袭来,我甚至能听见自己左腿膝盖处断裂的声音。听到我痛苦的叫声,他们都赶了过来,同伴中有一个医生,她帮我检查后排除了骨折的可能,说应该是韧带或肌肉拉伤,我这才略微放下心来,但是重新站起来以后,这左脚是无论如何也动不了了。

那几个尼泊尔挑夫一看我这情景,二话没说,背起我就走,幸亏那天离我们预先计划住宿的地方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了。可最后一天还有近5个小时的下山路该怎么办呢,我开始犯愁,那几个挑夫喘着粗气也直犯愁。想了不少办法,雇马雇驴都不安全,最后挑夫们决定还是轮流背我,只是背的方法改变一下。当地山民喜欢把重的东西放在一个大的竹筐里,用宽带子绑在自己头上背着,平时看见觉得他们还是很轻松,但是当他们从临村给我也找来了一个大竹筐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一下,可我没有别的选择。这些挑夫真是好得没话说,他们要背我这么重的人(我在这里也不避讳自己的体重,我有54公斤),还要考虑怎么让我在竹筐里坐得更舒服点,他们在竹筐底部垫了些衣服,竹筐一边是开口的,我的两只脚可以伸在外面,两只手可以抓住竹筐上端的两根细杆,他们让我尽量往后仰,这样我的背部紧紧贴着他们的背部,大家都能省力一些。但是其实这一路上我坐得并不舒服也不省力,他们更是累得个个气喘吁吁。最好笑的是路上不停地碰到下山或上山的徒步者,他们都惊异地看着我,问我是怎么回事,更有甚者还要给我拍照拍录象。说实话,当时我真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实在是有点丢人现眼。

徒步中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自己烧鸡汤喝,吃太多当地的西式菜肴,每天又消耗那么大的体力,不补补怎么行呢?更何况我的脚又受伤了,更是找到了奢侈一把的理由。下山前的最后一顿晚餐我们问当地人买了两只鸡,一只红烧,一只笃汤,同行的一个男孩儿大显身手,没有烧菜用的黄酒,他把啤酒倒在鸡汤里,当地的厨子瞪大了眼睛,烧好的鸡汤端到他面前一尝,直夸GOOD“鲜”!当然我还不忘记亲自端上鸡汤慰劳那几位背我下山的尼泊尔挑夫。

[本帖由badminton修改于2007-12-08 07:5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5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黄昏的巴德岗

巴德岗也是联合国亚洲重点保护的十八座古城之一,被誉为尼泊尔的“露天博物馆”,巴德岗是尼泊尔中世纪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发源地。

在门口买进城门票,出示中国护照,门票只要相当于人民币5元,而且在你离开这座古城之前,门票始终有效。小小一张门票充分显示了中尼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到达巴德岗的时候已是黄昏,古城广场内印度教的寺庙、佛塔、华表、石亭等等,这些各个时期风格迥异的建筑在夕阳的辉映下显得光彩夺目,皑皑雪山将这座充满着中世纪神韵的古城紧紧地拥在怀里,让她增添了几许柔美的情怀。
那几天正好是尼泊尔的达善节,有各种欢庆和祭拜活动。大街小巷到处是衣着鲜艳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们的额头上点着朱砂,对于神明尼泊尔人就是用地卡和血祭的方式来博取他们的欢心,他们在铜制的小碟子里放上一些米、红粉和细小的花瓣,然后和一些黏土,把这些混合物点在自己额头眉毛间,这就是地卡,象征神的存在。广场上有几位老人在击鼓,鼓点忽悠忽扬,几个老外在旁边随着鼓声欢快地跳起舞来。放风筝的小孩子、快乐美丽的尼泊尔少女、骑着摩托车幸福的三口之家、还有各色小商贩,在街头兜售的也是尼泊尔特色的笛子和胡琴┅┅,他们使巴德岗充裕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广场旁边有一家石亭建筑样式的咖啡吧,三层楼高,坐在上面喝着茶,等待着夕阳慢慢划落,天色逐渐昏暗下来,你可以欣赏到古城最风情万种的那一瞬间。古城的小旅店也是隐匿在铺着石板路的小巷深处,窗户很低,趴在窗台上,看着街上的市井百态,你会有一种不愿时间前行的念头,如果时间能倒流,哪怕能滞留,让你能在这里变得简单而快乐起来,那该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啊!

是啊,旅行的目的不就是让你找回最简单最自然的快乐方式吗?旅行的目的还在于你快乐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别人的快乐。尼泊尔实在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快乐起来的地方,他们的国徽上有一句格言:祖国比天堂更宝贵,但我相信这里肯定也是一个比天堂更快乐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游记:尼泊尔之旅,发表于2003年

大早离开珠峰大本营下的扎西宗,经定日一直向南,翻过了海拔5050米的山口,很开阔,积有薄薄的雪。头仍然疼。之后向南下坡,从开阔高原慢慢到山间,从荒凉旷野到绿树隐现。在山路里钻来钻去就到了聂拉木检查站。此时的聂拉木正在大兴土木,大部分是砖房,我不喜欢。不过这时头不疼了。

一过聂拉木,山在我们的头顶上,景色也完全绿了起来,到西藏这些天就没看过这么多的绿。当看见了第一缕小瀑布,大家都为它欢呼。不过接下来四周的山上都挂着飞溅的瀑布,可以说是无山不瀑布,溪流哗哗,刚好车换轮胎,我们便沿着公路往下走上一段,这一段是最适合步行不过的了。渐渐地,进入雾茫茫的绿色峡谷中,水流四处,整个大山就如同一块吸满了水的大海棉,稍挤一下就不断地流水出来。湿润的空气,蜿蜒的下坡路,满目的绿,车子连着放炮----海拔降了不少。司机指指急流深壑对面的青山说那边就是尼泊尔了,雾茫茫中能见度仅十米左右,使得这块与尼泊尔接壤的边境地带越发地神秘。

山岭逶迤,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山外有山。晚饭前经过了几道关卡,来到了边境小城----樟木。我想起了家里那个立体的中国地图,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边象一堵墙般地嘎然跌落,我现在就悬在那堵墙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樟木是山谷里一个很小、很陡峭的山城,由于山很陡,许多楼房要半架在原本就窄的路上。这里大多数的时间是没有太阳的,到处湿漉漉,四周全是绿。汉人比例最高,还可以看到尼泊尔人,藏人就少得很,路边停着五色斑斓的尼泊尔大货车,车前灯下还画着两只眼睛,与青藏高原完全不同的景色。发廊歌厅多得我都不敢相信,而且还卡拉OK到天明。这里手机没信号,电话是卫星电话,较难拨通。司机指着深谷里的一条小桥说,那就友谊桥,桥右边就算尼泊尔了。

翌日晨,我们十分顺利地出了樟木边检,搭上车往山下友谊桥去,这一段8公里的山路十分的崎岖,因为路烂得厉害。不少外国游人是徒步下山的,其实我们要是请个挑夫拿行李自己走下去是很有意思的,这里的景色实在太美。

这山路在接近友谊桥那一段开了许多小铺,一眼看过去几乎全是不怎么样的中国货。下了车,淌过哗哗的流水终于走上了友谊桥,回望樟木,它在高高的山腰间,在薄薄的云雾里。

过了友谊桥就是尼泊尔科达里(Kodari)边检站,入境手续也是相当的简单。科达里比樟木小多了,就几家餐馆商店,人们都在这里等长途汽车或包小车到首都加德满都(加都)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离开科达里往加都的Arniko公路蜿蜒穿行于山谷,沿途车流量极小。车子沿着溪流在山间不断地穿行,一会儿在溪流的左侧一会儿又到溪流的右侧,这中间过了许多的桥,而这些桥几乎都是中国援建的,桥头上都标有汉字及1985----建桥的年份,那时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流水哗哗、梯田层层、农舍隐现……,云蒸霞尉,有时阳光直直地射在路上也不觉得刺眼,倒是把路两旁高高的山照得更绿,难怪这一片被列为国家公园,还有一个度假区名为“The Last Resort”,好一个人烟罕至的世外桃园。

虽然在科达里边检处的检查很简单,但出了边检后沿途有3个关卡检查护照和行李。半途中我们包的那旧车好不容易才爬上山顶,却有十来个半大的男孩一字排开坐在公路中央,我们只好减速,他们就趁机上来要钱。司机给了他们一张纸币,于是我们得以过去。快到加都时交警截查了司机的执照。

车子不知出了啥毛病,速度最后跟老牛一样,司机是愁眉苦脸的,我倒觉得这是个看风景的好时机,因为这时我们已经到了Dhulikhel----休闲渡假别墅区,山路和另一侧是开阔的、葱茏的加都谷地,风景这边独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繁嚣的加都

加都邻近巴格马蒂河(Bagmati)与维什马蒂河的会合处。723年由古纳卡马德瓦国王建立,1768年始成为廓尔喀族统治者沙阿家族的驻地。沙阿王朝延续至今。

加都谷地(海拔1300米)四周高山环绕,当地人说这里不下雪的,但晴天的时候,在加都就能看到雪山。谷地里相当肥沃,稻米、玉米、小麦,田园景色十分宜人。

马拉(Malla)王朝的亚克西雅·马拉王(1428-1482)征服了许多土邦,去世前把王国分给3个儿子,使谷地分裂为加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3个王国。在此后二、三百年间,谷地三国都空前繁荣,商业、贸易和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文化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蓬勃发展,谷地里马拉王朝之前的建筑已不多了。在艺术和建筑风格方面这3个城市象兄弟一般既相似又各有不同,相同的是三个城市都以红色为主调,红砖的寺庙加上褐红得发黑的木雕,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觉。五步一塔十步一寺,加都谷地堪称寺庙之都。三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杜巴广场,也就是旧王宫广场,其精华所在是广场及其四周的寺庙。

寺庙最常见的是尼泊尔式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红砖为主,配以木雕装饰。一般是多层屋顶,屋顶通常为土瓦片,有的为镀铜装饰。每层顶之下都有金属的装饰,例如一排小钟或金属浮雕幡。下面为多级地台,地台一般比其上的层顶要高,有些地台的级数与塔的层数相对应,地台阶梯两侧一般有石像守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第二多的是Shikhara寺,其深受印度的影响。之所以叫做Shikhara寺是因其锥形塔顶似一个山峰,而在梵语里Shikhara就是山峰之意。Shikhara寺几乎全是石头垒筑,塔有不高的方形底座,Shikhara寺有门廊和小角塔,多为三四层。

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印度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9%,所以印度教寺庙比比皆是。虽然佛教徒只占全国人口的5.7%,但由于尼泊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在印度教流行之前,佛教在尼泊尔极盛一时,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较易看到佛教遗址、寺庙。在佛寺里行走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进入佛寺或印度教寺通常都要脱鞋,但一般印度教寺院只允许印度教徒内进。

加都是首都,同时也是尼泊尔的第一大城市,但并不是个大都会,市内的现代化建筑不多,只有新王宫、使馆区和政府所在地显得比较新净。

一走近杜巴广场,就象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中世纪,眼前是成片的庙宇,红色的砖墙加上精工细雕的木门窗,令人赞叹不已,略旧的红色难掩当年的华丽,只是凝重的塔顶上青草漫生,木门窗尘迹斑斑,苍桑得很。一些寺庙还充当店铺,各式商品、真假古董琳琅满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活女神(Kumari,库玛丽)庙位于杜巴广场南侧,两座彩色的石狮守护着大门。与其它供奉神佛的寺庙不同,这里供奉的是活人----活女神。活女神代表着纯洁、神圣和权力。所谓的活女神,是一名尚未发育的少女,她一踏入青春期,就要再选另一少女来顶替。寻找库玛丽的程序与咱们西藏寻找转世喇嘛相似。库玛丽要满足32个吉祥的特征,从眼睛的颜色、牙齿的形状到说话的声音都有要求,传言脖子要象海螺,身躯要象榕树,睫毛要象牛的睫毛等等,当活女神期间脚还不能触地,卸任后她会得到一大笔财富,不过尼泊尔人认为卸任的库玛丽会克夫,真是匪夷所思。活女神庙是一座带天井的围屋,比起王宫来只是一个小院,但里里外外同样是精巧的木雕门窗和围栏。库玛丽和她的家人平时就住在这里,据说过节时活女神会出门接见民众,我们是无缘看到她的尊容了,不过可以从明信片上看到当今的活女神是一位衣着华贵且天真美丽的小姑娘。

活女神庙旁边有一个名为Kathmandap的寺,是加都最古老的寺,至今已经过多次的维修,所以看上去并不比其它塔寺古旧。Kathmandap名气很大,据说加都(Kathmandu)的名字源于它。Kathmandap为木构建筑,有一个较大的殿堂,里面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外面就热闹非凡,卖花的、卖菜的、卖水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杜巴广场北侧Shiva-Parvati寺,隔着广场和活女神庙遥遥相望。楼下正面一排木雕门,美轮美奂,楼上开一小窗,窗口是湿婆与他妻子的塑像,个头与真人相仿,正活灵活现的地趴在窗台上俯视着杜巴广场。

杜巴广场西侧的Maju Deval寺塔,具有典型的尼泊尔风格,下面九层地台,上面三层屋顶。坐在Maju Deval的台阶上,居高临下东张西望:花里胡哨的人力三轮车,车头上还插上一束假花或是一个风车,叮叮当当的招揽顾客;不时走过一个身披白袍的美须公;不时又走过三两个艳丽莎丽的妇人;初来乍到的游客也被吸引到地台上来……。这广场上除了来来往往的人还在矗立不动黄牛。尼泊尔的牛身躯伟岸,活似一只小象,有时在路中央一站就半天,令路人纷纷绕道。牛也成为了游客的拍摄模特。要知道,黄牛可是尼泊尔的国兽呢!我举起相机一阵扫描,再把镜头推拉几下,总有什么东西能令我按下快门。我喜欢下午呆在这里,一直呆到快吃晚饭,这个时段人气最旺。

广场旁边众多的寺庙神殿给人以庄重神圣之感,但我惊讶地发现往塔美尔(Thamel)街区去的路上有些不大的神殿居然住着贫寒的人家。有次随便走进一座看上去古色古香的院子,精雕细刻的木门窗后面住着老百姓,院子里还有成排的白色神龛和很多很多鸽子。真可谓“店铺与寺庙为邻,居民与佛像同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苦行僧(Sadhu)是加都谷地的一道风景。苦行僧有大两类,额上画有三条横线、手持一个三叉戟的苦行僧追随湿婆,而追随毗湿奴的额上画有竖线,红红绿绿,这里面可是有讲究的。不论额上画的是竖线还是横线,他们一般都精瘦矍铄,披头散发----有的头发及地,披着橙红或黄色的袈衣,极其鲜艳地守坐在寺塔里外。他们通常都是赤脚,但我留意到有一个苦行僧脚上穿的是咱们的解放鞋,他们给游客充当拍摄模特得到布施。在旅游热点,苦行僧的眼珠子转得可灵了,只要你注视他的时间稍长,他就会向你露出灿烂的笑容,还会向你招手,看你还不明白他就用双手做出按快门的样子----诱你去拍照呢。一天大早我们坐车出城,就看到一个胖胖的苦行僧拎着个小桶向城里走去----上班去了,我心里暗暗地笑,这么胖,何来苦行呢?苦行僧热情的笑容让你看不清他们的面目,笑也是可怕的呵!不过,修行的苦行僧也是有的,在巴格马蒂河畔的小塔林里就静坐着闲目修心的老僧。

圆佛塔是尼泊尔的特色之一。印度最早的佛寺是圆盖坟山式的,经过多个世纪的进化现在变成了复杂的结构。最下层的底座一般是简单的方形地台,底座上半球型的圆盖(Kumbha,罐子之意)每年都会用白色刷新。圆盖上面为一尖顶,先是一个方座,四面均有一双眯缝眼,可不要小看这双半眯的眼,这可是能观四方的佛眼。迷人的眼睛下是一个象问号一样的鼻子,我原以为是“问苍茫大地”呢,后来查资料才知这是尼泊尔数字“1”,具有和谐一体之意。方座上有13层锥形,代表着13级完美。最顶尖是镀金的小伞,代表着王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8:0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尼泊尔旅游信息大汇总[/color]

市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圆佛塔,而城西面的Bodhnath(博德纳)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气势不凡,给人以宽大为怀的感觉。圆穹外围有一些藏传佛寺,色彩斑斓的唐卡、金光灿灿的经轮、浓浓的酥油味、偶尔传来的诵经声,让我误以为回到了西藏。圆佛塔旁有几栋四五层的餐厅,坐在楼上的阳台喝上一杯热牛奶,看着从佛塔尖往外幅射的彩色经幡在微风中飘舞,看着信徒和游人环塔悠悠而行。

Swayambhunath(苏瓦扬布纳)也是一座圆佛塔。从图片上看Swayambhunath与Bodhnath很相似,其实尺寸上差了一大截,也许前者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虽然Swayambhunath的个头远小于Bodhnath,但由于它座落在谷地里的猴山(山上有不少野生的猴子)顶,高高在上默视四方,而成为尼泊尔的象征之一。地理学家认为谷地以前是一个大湖,这小山就是湖中的一个小岛。从山下拾级而上,阶梯越走越陡,猴山大树遮天,石阶较为残旧,烟雨蒙蒙时上山,显得森森阴阴。山顶上刚好安坐着Swayambhunath,上到山顶视野豁然开阔,脚下是葱郁绿树,远处加都谷地尽收眼底,红色的房屋连成片,绿树点缀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猴子在圆佛塔上跳上跳下,扯着彩幡打秋千,一会儿从彩幡下探出半个脑袋,一会儿又把尾巴悬下来在佛眼上扫来扫去。如果是人在圆塔上爬来爬去,那一定是对佛的不敬,而这些猴子把圆佛塔作为它们的游乐园尽情地嘻戏,也许这些猴子本身就是神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9-28 14:15 , Processed in 0.0618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