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乔伟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伟少儿双语"养成教育"实验园-《美国孩子的权利 (转) 》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8:3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1先接纳,后升华
一个人越恨自己的缺陷,这个缺陷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父母往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其实孩子的每天都在成长,现在的缺点很可能就是未来最大的优点。
对待孩子的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接纳,后升华接纳是前提,孩子学说话时,口齿无论多么不清楚,学走路时,无论多么歪歪倒倒,父母都是无条件地全接纳。
孩子考试就像当初学走路,同次考咂了,就像跌了一跤,鼓励他、扶起他,他最后一定会走得好的。
但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的态度出了大问题。
要反过来学习,对待孩子学走路的那种态度,越是孩子跌跤的时候,父母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
但只接纳不升华,就变成了纵容孩子。接纳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怕,保持了自然,这还不够,还要主动升华,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结症,走向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09: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2融进去,诱出来
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很久以前有个王子,得了一种怪病:总觉得自己变成了大公鸡,整天躲在桌子下面学公鸡“喔喔”地叫,没有一个医生能治好他的病。最后国王悬赏:无论是谁,只要能治好王子的病,重重有赏。一个流浪汉揭了榜,他向国王保证:“治不好,你就杀了我的头!”流浪汉一看王子,两眼就放光了:“哇!你是大公鸡!我也是!”,说着他就下钻到桌子下面,王子“喔喔”地叫,他也跟着“喔喔”地叫,王子跳,他也跟着跳,扮了几天大公鸡后,流浪汉和王子融进去了,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流浪汉突然从桌子底下钻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王子也钻了出来:“我不做大公鸡了,我要做人咯!”就这样王子的病治好了。
父母教育孩子也要先融进去、和孩子心灵相通了,好孩子就会被你诱出来。
走进孩子的心灵,走出教育误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楼主| 发表于 2006-5-31 09:5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3 解心结,出心牢
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
现在的孩子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高脆弱,心情一好,一好百好;心情一坏,一了百了。父母再用“打是亲,骂是爱”的方式根本行不通,那是一种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败笔是:远离生命,不谈人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没人帮他们及时化解,慢慢就成了心结。心结有点儿像便密,大便憋在肚子里,几天不排出去就已经吃不消了,更何况是经年累月的心结,越来越多的心结不能及时化解,长期郁结,“硬化”成“心牢”孩子仿佛在自己的心中筑了一个牢房,孩子的心灵在地狱中煎熬,走不出来。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受伤害,越容易形成心结,甚至走向心牢。我研究发现,90%以上成绩不好的孩子绝对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心结问题、心牢问题。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没有烦恼,父母的责任就是不断的化解孩子的心结,让孩子快乐轻松地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 06:4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4抚创伤,疗心病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创造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
赏识教育“好孩子快乐营”里有一个叫林必成的10岁孩子,大家都说他:“林必成林必成,出口必伤人”,她说的每一句都像刀子,说得你心口疼。老师、父母都拿她没办法。
我问她:“必成,在这里心情好不好?”
“不好!”
我又问:“孩子想不想和周伯伯谈心?”
“不想!你讲话老土”
我不慌不忙:“孩子,你身边有没有好人?”
她头一扭:“忘记了!”
“孩子,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你身边没有一个好人,都是坏人?”这时她好奇地盯着我。
我告诉她:“因为你内心深处感到自己不是好孩子!你心口疼,伤害人,攻击人,搞平衡,对不对?”孩子呆了:“其实你是最善良的孩子,伯伯知道你受了太多的委屈。”孩子一听到“委屈”两个字,眼泪就出来了。紧接着我又问:“想不想和周伯伯谈心?”“想!”“想不想跟周伯伯交朋友?”“想”......后来林必成成了“好孩子快乐营”里最优秀的孩子。
很多孩子看起来刁蛮创造性,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坏孩子”,而是他们受到太多的伤害和委屈。他们是披着狼皮的羊,只要把狼皮扒掉,可爱的小绵羊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11: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
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婷婷小时候打算盘从1加到100,是全班最慢的。回来对我说:“爸爸,我不想打算盘了。”我于是对婷婷的高目标化为低要求:将要实现的高目标分解为多项低要求的多个小项目。我把从1加到100的每10位的答案写在墙上,婷婷每打对10位,全家人都为她鼓掌欢呼,10层全搭完,自信心找到了。婷婷打完10次,全家人了围着她欢呼10次,自卑,恐惧一扫而空。本来害怕打算盘的婷婷,第二天就对我说,爸爸我就喜欢在你面前打算盘。因为我对婷婷的要求降低了,每次都是从成功走向成功,她在我这里找到了安全感。不到1个月,婷婷打算盘全班第1名。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自信、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父母“高标准,高要求”的结果。
目标定得太高,要求太严,容易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项目,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3:0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6 够朋友,孩子王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但一些父母却把孩子变成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有位父亲整天和自己的儿子闹闹轰轰,父子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外人看了说:孩子这样教,将来肯定没出息。十几年过去了,谁知道这个孩子轻松考上了清华。别的父母一看傻眼了,都想知道他教育儿子的秘决到底是什么?
这位父亲说:“还不是讲的好,讲了你们也做不到。”他越是不说,那些父母越想知道:“你就说说吧,儿子这一代做不到,用在孙子身上总可以吧?”
这位父亲被逼无赖,说:“我教育儿子的秘决其实很简单,就4个字。在我儿子4岁生日时,我正式和他结拜兄弟。”
我教育婷婷也是3个字“够朋友”。做父亲的要是都能和孩子结拜兄弟,做母亲的能和孩子拜姐妹,父母和孩子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了。
孩子本来是父母最天然的朋友,和孩子不够朋友的父母却把孩子变成了自己最亲密的敌人。
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还不够,还要做孩子王,在教育的过程中态度平静,坚持原则!爱孩子要爱得有力量,给孩子安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09:1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7 不要白见黑,要黑见白
反正是钻牛角尖,为什么不要教孩子钻光明的牛角尖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美伊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去伊拉克谈判,缓解了冲突。当时人们问他:为什么全世界都看到战争乌云密布,而你却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
他说是中学老师的一堂课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当时老师拿出一张白纸,中间有一个黑点。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说,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们没有看见,怎么只盯着一个黑点呢?看来还是黑暗有吸引力。
教室鸦雀无声。
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这回又看见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说: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现在父母看孩子不顺眼,就是白见黑,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短处和不足上,让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感觉中沉沦;如果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就是黑见白,孩子就会在“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10:3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8心中有佛,满目是佛
心中有佛,满目是佛;心中有屎,满目是屎!
苏东坡喜欢跟佛印斗嘴。一天他对佛印说:“和尚,我看你一身黄袈裟,越看越像一泡屎!”说完以后,哈哈大笑。佛印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回答:“施主,我看你倒是越看越像一尊佛呀!”苏东坡乐坏了,以为斗嘴赢了,回家后告诉妹妹。苏小妹听了,肚子都笑痛了:“哥呀,你上当了,人家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满目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而你呢,是心中有屎,满目是屎,看什么都是屎!”
父母在教孩子学说话是、学走路时,能够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就是心中有佛。随着孩子的长大,优点一天比一天多了,可父母却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这时父母心里装的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白孩子是发展中的孩子,凡事发生多往好处想,养成阳光思维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08:2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29好孩子,人中人
教育要培养与谐,与周围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的人,让孩子做人中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人有4种:
人下人,是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
人上人,是我好你不好,未来也不妙。
人外人,是我不好你也别好,整个世界乱糟糟。
这3种人都不好,教育要培养孩子做舒展,快乐的人中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总结出来的第4种人。人中人的特点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才美好。
人中人,是让每个孩子的生命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展现生命奇观。尊重孩子的生命差异,唤醒孩子无限潜能。
人中人的孩子失败了不会压抑,成功了不会膨胀,懂能人生的智慧,成长的每天都充满了幸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08:5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30 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
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孩子为什么害怕学习?国为父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从小就让孩子觉得学习很难!
在父母高目标下、严要求下,孩子经常被考试打败,尝不了甜头,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于是易变难。
孩子现在学英语口语很难,但为什么孩子当初学说话不难呢?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觉得学说话难,孩子在容易的心态中,学会了最难的口语,这是难变易。
父母还要用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把学习当游戏,和孩子玩学习。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孩子会感觉爸爸妈妈比自己聪明,反而把孩子自学的能力破坏了。久而久之,产生依赖心理。
父母教育孩子要恰到好处,引而不发。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发表于 2006-6-9 08:3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31为困顿的孩子点一盏灯
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让点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无法摆脱的困境,那种无助的感觉,就像黑暗中孤独的旅人,需要有人在黑暗中为孩子点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一个男孩子数学考试从没超过8分,换了不知多少个班,所有老师都讨厌他,怪他拖班级后腿。每次考数学他就紧张得发抖。后来,又换了一个班级。一次数学测验,班主任看着被考试吓得发抖的孩子,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就走到孩子身边。孩子一看老师过来了,吓坏了!哪知道老师轻轻地摸了他的头,小声说:“孩子,我们都姓刘”。
孩子的眼泪顿时流出来了。之后他慢慢从数学上找到感觉。大学毕业第一件事是请刘老师吃饭,他说:“老师,我一辈子也没想到,你摸了我的头说一句我们都姓刘,我就感到自己有希望了!”
为孩子黑暗中点一盏灯的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
孩子的心灵脆弱,他们多么渴望得到赏识,让我们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处点亮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0:3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32 要明包暗,不要暗包明
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就是明包暗;凡事发生往坏处想,就是暗包明。
有一位很懂教育的老奶奶和孙女一起超过一条臭水沟,孙女说:“奶奶,这条水沟又脏又臭,真讨厌。”奶奶笑着说:“孩子,你想不想知道这条水沟几十年前,几百年前是什么样子?”小孙女很兴趣。“在奶奶很小的时候,这条水沟清澈见底,小河流水象唱歌。奶奶在水河边一玩就是半天,多开心!是我们人类没爱惜好,让水污染了。孩子,随着我们人类的成长,现在又开始注意环保了。。。等你长大后,臭水沟又会变成清澈如初了。”孙女听了奶奶的话,笑了:“奶奶,我一定要为环保出力。”
“明包暗,暗包明”还指父母在批评帮助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先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他的,是为他好,再指出孩子的缺点。也就是说先赏识,后批评。这样的过程才是科学的,合乎孩子心理规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发表于 2006-6-13 08:5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33换个角度看孩子
父母其实是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其实是缩小的大人,换个角度看孩子。
教育孩子心态决定看法,思路决定出路。
一座破庙,小和尚们都说不好看。只有一休和尚把头伸到裤裆下面,倒着看:“很好看啊!”几个小和尚倒过来一试:果然好看。老和尚发现了很恼火,把他们赶走了。见没人,老和尚也忍不住也把头伸到裤裆下看,咦真是好看了!
好多父母教育孩子之所以有问题,只是一念之差。 为什么父母教得那么痛苦呢?倒过来,看到本质,也就那么简单。真理和谬论只有一步之遥,需要把思维“倒过来”。
很多优秀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塌糊涂。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父母一旦对自己的孩子太爱了,就容易失态,失去了平常心。现在提出一种“换子教学”就是倡导自己教别人的孩子,就能保持平常心了。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把你的孩子看成是人类的孩子,是万物之灵。做父母的要尊重他,而不是改造他。想到这点,就能“跳出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4 09: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34把孩子看作小大人
不要以为孩子小,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不要以为孩子大,要像保护婴儿一样保护他。
父母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做好朋友?是父母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拉大了。父母总认为:我们吃的盐比你的饭还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夸大这种差异,就和孩子产生了距离。其实成人只不过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只不过是缩小一点的大人。父母最多只比孩子大二三十岁,又有多少区别呢?本质是相通的。我们一旦把自己太当大人,把孩子太当孩子,和孩子就不够朋友了。既不要孩子仰视大人,父母也不要俯视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平视。生命之间能沟通了,教育就活了。
陶行知的《小孩之歌》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人都说孩子小,
其实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你比孩子还要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12:1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乔伟英语-少儿双语"养成教育"试验班-育儿专栏--周弘

忠告35 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孩子是生命之火的儿女,并不属于你。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并不属于你。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泪流满面。父母一旦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时,就会要打就打,要骂就骂,随心所欲。如果父母读懂这首诗的意境,就不会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人类的孩子来对待,就可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功利心态,按规律教育孩子。
只有将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不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才可以使孩子的人格受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4-21 06:14 , Processed in 0.0844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