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回眸一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武志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引用作者 小蜂子 于 2007-10-15发表的原文
弄成这样的大字好像看起来更困难,因为长篇啊 [M13]

真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任何后果一旦发生,都是家长们无法承受的。 [M42]

关键还是看家长的观念是什么,家长希望的是什么。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6:20 | 只看该作者

Re: [b]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武志红

引用作者 回眸一笑 于 2007-10-15发表的原文
  然而,究竟有多少家长懂得“关系”这个词的真谛呢?

  许多家长说,他们看了我的文章后,做了很深的反省,发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的确存在着问题。

  于是,他们会想,如果改变了自己,这个关系就改变了,而孩子也发生了改变。

  这个反思很好。但是,这个反思常隐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家长是这个关系中的决定者,他们怎么做,孩子就会有什么结果。

  当持有这个逻辑时,一个家长必然是将自己当成了孩子的塑造者。他会想当然地以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他怎么在这张白纸上书写,孩子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这种塑造论,在我们这个国家非常流行,不仅在家中,也在教育界占据着主流地位。

  然而,一旦你持有这个潜在的逻辑,作为一个家长,你就彻底忽略了你与孩子的关系的真谛。

  这个真谛就是,关系的双方,即孩子与家长,都是独立的人,他们在这个关系中占据着同样的分量。

  可以说,在亲子关系中,孩子的精神分量,与家长一样重。

  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比家长更重要。他的主动探索,比家长的安排和指导更重要。一个孩子必须通过他自己的独立探索,他才能成为自己,才会拥有强大的独立意志和高度的创造力。

  只有尊重这一点,一个家庭或一所学校才不会变成“养鸡场”。

类似的话,每看一次都有感触,小巫的书里有说:成人在教孩子时,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上帝’,也就是武志红说的‘将自己当成了孩子的塑造者’。以前的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当自己做了家长后不自觉地,也在这样做着,现在意识到了,但在平时不由自主地还是会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6:25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之前一直有推荐李跃儿教育网,正是因为每次自己困惑彷徨时,总能在这个网里汲取力量。

[本帖由回眸一笑修改于2007-10-16 16:25: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0-16 16:28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的确是这样,看来楼主给我们家长送了一个及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10-16 16:30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不过真的做到比较难,有时孩子也会说我:你不是常说给我自己发挥的空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7-10-16 16:34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我有时也不知如何做,只是无奈的说:"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当然好,我尊重你的想法,但凭我的经验......",有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样教孩子能有什么好处,不过,自己感觉没过多干涉孩子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10-16 16:36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这样写既有交流又可赚取GG,一举两得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0-16 16:45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认真看了,一边看一边想,想着反驳的东西多一点

其实,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巨型的“养鸡场”,因为都有很多很多的条条框框,不要说孩子,即便是我们现在都不得不屈服于、摸索于其中,否则可能面对着不小的制裁和困难
只有在很多很多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能有力量突破这些原有既定的条条框框

这些孩子不经过学校家庭的养鸡场驯养,出来社会就一定可以接受大社会大养鸡场的环境么?

我还是认为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一个空瓶子,看谁往上写东西还是谁往里面放东西而已,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对就往上写往里装,有些家长让孩子去摸索确认后自己写自己装罢了

[本帖由小蜂子修改于2007-10-16 16:4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6:49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引用作者 童之友 于 2007-10-16发表的原文
我有时也不知如何做,只是无奈的说:"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当然好,我尊重你的想法,但凭我的经验......",有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样教孩子能有什么好处,不过,自己感觉没过多干涉孩子的思维!

呵呵,我现在在尽量避免红色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0-16 16:51 | 只看该作者

Re: [b]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武志红

哎呀~~想的太混乱了,想不清楚

还是兼听则明吧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6:51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引用作者 童之友 于 2007-10-16发表的原文
不过真的做到比较难,有时孩子也会说我:你不是常说给我自己发挥的空间吗?

是啊,问题就在做父母的,有没有真的做到给孩子‘自由’。

以我的控制欲,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手伸出去。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10-16 16:54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适度的自由,适度的空间吧

如果可以,降低一下父母的高度,从他们的高度去看世界,可能是不一样的

或者面对那样的困惑时,是不是也要空白自己,与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呐? [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6:59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引用作者 小蜂子 于 2007-10-16发表的原文
认真看了,一边看一边想,想着反驳的东西多一点

其实,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巨型的“养鸡场”,因为都有很多很多的条条框框,不要说孩子,即便是我们现在都不得不屈服于、摸索于其中,否则可能面对着不小的制裁和困难
只有在很多很多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能有力量突破这些原有既定的条条框框

这些孩子不经过学校家庭的养鸡场驯养,出来社会就一定可以接受大社会大养鸡场的环境么?

我还是认为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一个空瓶子,看谁往上写东西还是谁往里面放东西而已,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对就往上写往里装,有些家长让孩子去摸索确认后自己写自己装罢了

[本帖由小蜂子修改于2007-10-16 16:45:27]

嗯,很遗憾,这真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者,先去看看蒙氏和皮亚杰的理论,了解一下精神胚胎。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0-16 17:01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嗯,有机会去看看学学

一个新名词:精神胚胎。

[本帖由小蜂子修改于2007-10-16 17:0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7:02 | 只看该作者

Re: [b](ZT)学校和家庭不是“养鸡场”[/b]——感叹于早上的一个贴子,转贴一个

因为自己也在学习中,修炼中,很多时候思想不清晰,也就表达不清楚,只希望在和大家的讨论中理清自己,提高自己。 [M26] [M26] [M36]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29 17:36 , Processed in 0.0717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