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道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广州旧事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21:53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世纪末广州终于有了地铁。一号线的开通,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着实兴奋了好一阵,以为从此以后广州将结束长期困扰我们的塞车之苦。但马上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一是价格偏高,即使能顺路上下班,也承受不起,地铁3-6元的票价,看似不高,但小数怕长计,小百姓这点收入确实难以承担;再有,线路的单一又令大多数人还是用不上。这样,塞车是没能有什么改变的了,就寄望于二号三号线出来了是否会好点,不过我们终归是要失望的,因现在这些线都有了,塞车反而比之以前更甚。这是一个多少人问过无数次的问题,为何地铁的不断建设却又紧跟着塞车更厉害呢?况且,在地下不断开通的同时,地面上也从未有闲着,道路及高架路没一天停过修建。就好比前面开着的是一辆宝马,我们在后面坐一部小QQ追它,完全没有赶得上的可能,塞车和修路就是这种关系。当然,好多解释似也能讲得通,诸如人们交通意识淡薄,还有汽车的增长量太快等等,但好象又都难以让人信服。政府对此是无可奈何的,天上地下都忙得焦头烂额还是不能给市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其实这一直以来本就是城市在急剧发展的建设中难解的悖论,没有那个天才可以解决它。

我倒是认为这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没法避免的痛苦。你选择生活在这里就得承受这种代价,没什么可抱怨的。就象生活在偏远山村的村民,为了购买一点平常的生活用品就得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一样,他们以此为代价,换取了不用忍受塞车和尾气的苦恼。我想,叫任何一个广州的市民去跟山里的村民作调换,恐怕没有人愿意,想到这里我们就只有安心了。在城市生活中,你会感觉到越来越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象广州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热岛效应与阴霾气候,这些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城市太大,人口太多,汽车和空调的数量永远都是增长的,只有减下来才是根本解决上面问题的出路,能这样做吗?还有治安,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存在着上百个城中村(按统计数据是150多个),而城中村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想大多数新客家都是经历过的,那样的环境确实能够滋生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但总不会也不可能就把城中村铲除了吧?一个人的个子有多大其影子就有多大。广州的那些令人烦恼的问题,跟世界其它的大城市的发展历程没两样。只要是在欲望过度膨胀的时期,种种问题就会阴魂不散地紧随其后,广州还远未有达到可以雍容平和地面对世界的时候,发展才是硬道理。

整个九十年代里,广州的城市扩展步伐是超乎平常的。上面说到广州城市重心的东移,还只是全面扩张的一个序曲。到了20世纪末,你若环绕城区走一趟,就会有惊人的发现,东面与东莞,南面与中山,西面与佛山,已经完全连成一片。就是说与那些地方之间,已没有了公路(当然不是指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全是由街道连接起来了,一路过去见不到农舍,更没有农田,沿途不是商铺就是花园。我一个开出租车的朋友说得很有意思,原来开车经过那些地方,随便就可以下来路边就地解决放水的问题,现在没可能了,一路上满街都是人,跑长途时常要憋到目的地才能找到地方解决。现在的广州,只有北面因为没有一个象样的城市可以对接,才勉强能够见到一些农村地方,但也要离开城区很远才行。因此广州人若想要暂时躲避喧嚣的人群到郊外去亲近大自然,就只有朝北面去了,从化及增城的北部还是可以找得到这些地方的。

“其大无外”是道家用来阐明“道”体其大无边的一句话,广州虽然已经大到边界有点模糊了,但用这句话来形容广州之大还是极不恰当的。不过现在的广州确实因其之“大”而令人感觉到多少无所适从,尤其是对于在此地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能够适应得了广州发展的高速度,急剧的环境变化常令他们晕头转向,甚至可以惨到离开了旧的越秀东山海珠区,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都跟几年前大不相同了。不但如此,就是在他们熟如指掌的生活了几十年甚至经历了几代人的旧城区,亦开始让他们经受到难以承受的冲击。首先是外地人向旧城区的渗透明显在加快,连广州最为经典的老商业区上下九北京路等地,在里面做生意的外地人慢慢地都可以开始唱主角了,老广州在那里去买东西往往要讲普通话,就连在那一带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人,几乎全是外乡人;最惨的还是因房地产开发而要面临拆迁的市民,这个里面有太多的无奈与痛苦,不说了也罢。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9-2 20:01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相当的精辟. [M21] 说来说去,还是人类喜好群居惹的祸.和谐幸福长寿才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9-3 13:56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M04] [M04] [M0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9-7 12:19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的好,城市变迁的足迹这样方方面面写来原来也很好看呢.
给个石头,继续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9-7 12:39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小的时候对广州的印象就是影片里高耸的白天鹅宾馆,首先是个全景,然后坏蛋戴着墨镜提着密码箱从里边走出来。 [M04]
[本帖由Helle修改于2007-09-07 12:4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3:41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作为一个广州市民,我基本还可以算得上是关心本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但要真正做到紧跟、领悟、理解、认同政府自九十年代初至今超常发展的步伐,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个城市的发展是可以同广州作类比的?我想即便相似,也很少有这样的速度,不信你可以看这一组数据。1990年黎子流初任市长,当年的GDP只有357亿,但到了其任期结束的1995年,就已经在2000亿以上(这一时期的突发与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促动有关),而今年市长张广宁说已肯定超过4000亿,可能会超过5000亿,预期到2010年将突破12000亿。对这些问题,我们似乎没有资格在这里说东道西。但据我所了解,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以经济为核心的超常发展模式,是早就有不同的见解,不过这种声音在国内还几乎听不到,因为它太边缘而远离主流。因而目前各级政府所考虑的全部重点,一定是围绕着和其它同级城市比拚GDP或者是任内如何更快地提高GDP。至于小市民们所关注的民生民有,在政府来讲只能暂时摆在第二位甚至更后一点。这也是国情使然,不同阶段的发展,自有不同的重点,这个也是极正常的。



广州进入21世纪后的一个新的发力点,是重点扶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当时的广州软件工业园,在沉寂数年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工业园位于天河公园以东,那时入驻的企业以民营为主,到现在还是80%以上是民营企业,而且有很多是外省过来的。工业园也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以吸引企业入驻,凡是能申请到高新科技企业资质的,免租三年(收管理费),前两年免企业所得税,再给三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半。要申请高新科技资质,熟门熟路的其实并不难,有许多应该算不上是高新科技的企业也都想办法拿到了资质,因为条件确实太优惠了,算一下帐就知道,若能做得起来,还真的可以少花好多钱。问题就在于此了,真的会有很多企业能做起来吗?



广州的新太科技在九十年代就已经红透了半个天,是高校老师下海创业的成功典范(由中大教师翟才忠邓龙龙发起),是当时最先得到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由是他们得以在电讯部门拿到很多项目来做,如国内最早的电话卡“200卡”就是新太的杰作,后来更以研发程控交换机为重点,在电讯领域的涉入渐深,曾经一度被人称为“中国电讯的研发部”。因当时国内大多数地级市电讯局所使用的交换机都是他们的产品。新太应是最早进驻工业园的,那时他们就已经是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羊。不过到了进入新世纪,新太的风头已经开始减弱,此后就一直有种种问题出现,现在则已处于下风,这里放下不表。此外还有些后来名声大振的如金鹏、华硕等也在当时进入了工业园。以上都是些大公司,也是在工业园里成功而名声显赫的招牌。不过在当时入驻的,其实大多是小型且以研发为主的公司,这些公司生存周期与能力是完全不能预见的,真正能够在里面自小做大最终立稳脚步的并不多。



因为在高技术领域,从研发开始到产品定型,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且时间周期长。到了产品出来后面对市场,变数就更多,这时需投入做市场的资金也很有可能是个无底洞。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这些公司往往是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里,资金、技术、市场任一环节出现些少问题,就有可能令它们轰然倒地。我有机会在此期间在那里见证了几个这种类型的公司,感受过在风云莫测的高新科技领域,实力不足的公司在其中求生存的道路上倍受煎熬的痛苦历程。其中的一间搞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研发的公司,我在里面呆过一年。这公司注册资金有500万,但在上世纪末进园后先后投入的研发资金就已超过了2000万。到我进公司时产品是出来了,但资金已经十分紧缺,要打开市场预计还需投入1000万,经多方筹措七凑八凑,在资金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还是面市了。但由于这种产品还过于超前,要市场接受仍需要时间,还有产品的性能并不完善,经常出现退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种问题,其结局就是致命的,这样就熬了一年多一点,老板就知难而退了,工业园又少了一间公司,2000多万资金就等于抛进了水里。



当然,工业园至今看来还是相当成功的。虽然在里面倒下的公司无数,但马上又会有新人蜂涌而来。今天工业园的规模已扩大了很多倍,延伸到华景新城至五山这一带,而且位列世界500强的外资公司也很多驻了进来。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且需求旺盛,资本逐利的本性在这里可以尽情绽放。我国现在所处的时代,对一切新技术新产品的渴求是超常的,所以才会有这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盛况。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吗:“科技改变了生活”,其实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科技提升了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3:42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而今,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广州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因在国人的眼中,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商埠,全靠做贸易买卖发达,但要说到产出就不太值得一提。就是在当今人们的印象里,广州主要还是商业繁荣昌盛,是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多方商品汇集于此,种类丰富品种齐全,而且跟其他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较,广州的商品还特别地紧跟潮流和价格适宜,因而人们往来广州的主要目的就只是进货购物。不过,吸引人们到广州来的众多原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不得不提及,那就是广州的“吃”,只因“吃在广州”名头太大。



传统粤菜以其“清、润、淡、鲜、奇”著称于世,而在广州的饮食,一直以来确实能集其大成于一身,这也是能够吸引外地客来广州一探究竟之处。但近年来的情况却发了很大的变化,可能要让人家乘兴而来败兴而回。如今广州的酒楼食肆,真正可以吃到正宗粤菜者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川、湘、东北菜馆铺天盖地的占据了大片江山。这个可能也是其它大城市同样的风景,这一类餐馆在各地的差别不是太大,不会是外地客来此地所想要寻访的目标。那么,还没绝迹的正宗粤菜何处可寻?应该说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以我的经验也只能是给出一些建议。一是离开广州远一点又不能太远的地方可能会好一点,如番禺南海增城花都等地,太远了就不一定是集大成的了,太近了则跟广州本市也没两样;而在广州本市,理应是在本地人的餐桌上的才是最正宗,故而到相熟的朋友家去吃饭可能有机会一睹正宗粤菜的真容,若这家的主厨精于此道那当然就更妙了;口碑好一点的酒楼,据说最好的是南海渔村,那个地方在十多年前我因在建筑公司工作,常有机会去其老店(在环市东路)帮趁,知道是非常地道的粤菜。现在搬到了流花湖旁,档次就变得高不可攀了,中等收入以下的人都还是免进为好。



粤菜今不如昔的原因是明显的,也是环境变化使然。新客家来了,而且越来越多,商家要争取这些客户就只有对症下药,传统的粤菜馆也不能例外,作为商家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至于粤菜的越来越不正宗,那倒变成次要的了。对此,老广州当然是痛心疾首,除此之外的人却是感觉麻木,因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识货的,故而也无人重视,这也是导致正统粤菜进一步变异的原因。不过在我看来,粤菜的变异很大程度在于现在的原材料不比以前了。不说其它的如鸡鸭鹅猪牛羊了,它们都是大批养殖从外地运入,蔬菜也全是不分季节的大棚菜,就说海鲜吧,生猛的都是养殖的,天然的都是冰鲜的,就是百分百用正宗手法泡制亦不会好到哪里去。其实若站在我的角度看,广州菜绝对不是最好吃的,我想大凡是来自南方沿海小城的人都会认同我的说法,要吃好东西就一定要到那些地方去。近来有个台湾来的林博士在湖南卫视讲饮食,其它的不论,他有一个观点我绝对赞同,就是“当季当地盛产”的食物才是最好的,其实也是最好吃的,这几点广州哪一点都不具备了,还能好吗?因而你若真的是个饕餮客,荷包也不是太鼓,就不要在广州光顾哪些豪华去处了,因天然生猛的都是价高难攀的,去南方海边小城去寻觅吧,一定不会让你铩羽而归。



行文至此,倒有点感觉对不起广州了,因我自始至终并没有为她说多少好话,反而在字里行间总有点奚笑护骂之意。其实我并无恶意,但也不会有言不由衷的好意,也许在广州的时间还不够长吧,十五年的光阴似一晃眼就过去了,一路走来,只能算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再如何都还是真实见闻实话实说,偶尔有感而发也只能点到即止了。就我而言,写了此文反而还是要面对一个道不清的广州,保守而精进,平实而漂浮,闲适而燥动,涵容而紧迫,我想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感观,大批新客家的文化人已经在我之先倾诉了无尽的有关广州的欢喜忧愁,由是可知我之所见是平常的,也是真实的。



广州,就是这样。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9-7 13:53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引用作者 道弘 于 2007-9-7发表的原文
......

行文至此,倒有点感觉对不起广州了,因我自始至终并没有为她说多少好话,反而在字里行间总有点奚笑护骂之意。其实我并无恶意,但也不会有言不由衷的好意,也许在广州的时间还不够长吧,十五年的光阴似一晃眼就过去了,一路走来,只能算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再如何都还是真实见闻实话实说,偶尔有感而发也只能点到即止了。就我而言,写了此文反而还是要面对一个道不清的广州,保守而精进,平实而漂浮,闲适而燥动,涵容而紧迫,我想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感观,大批新客家的文化人已经在我之先倾诉了无尽的有关广州的欢喜忧愁,由是可知我之所见是平常的,也是真实的。

广州,就是这样。

(全文完)

衣食住行,样样涉及. 杂而不乱. 不简单. 我也来了10年,怎么没有这么深的体会呢.
我两周前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城市之最的评选,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城市就是咱们广州啊. 虽然家乡遥远,但是到得此处倒也恬适自在,觉得为人处世这里简单从容很多.这个就是她最大的好. 随心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0-9-22 11:19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所谓爱之深,也就骂之深吧,呵呵

好看,收获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0-9-22 13:47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不错。对于当年的印象,记忆最深的就是海珠桥上蜂涌的自行车人流、太平洋影音公司、西湖路灯光夜市、东方乐园,现在都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0-9-24 17:14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的好好啊
十几二十年前过年都要来广州去南方大厦买年货和新衣服,途径东圃、车陂、棠下这一带都是田地,西洋菜到处都是,现在只有人、楼、车了,南方大厦也关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0-9-25 10:10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我刚来广州时,岗顶还是个夜市,从岗顶到五山的路边还是田园,我还记得当时高科大厦当时好像是一排平房,卖电脑,那时只要你能拿得到货,你就可以赚钱。
当时一台386,486要上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0-9-25 10:12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不错。对于当年的印象,记忆最深的就是海珠桥上蜂涌的自行车人流、太平洋影音公司、西湖路灯光夜市、东方乐园,现在都没有了。
wintergrass 发表于 2010-9-22 13:47


我也很喜欢逛西湖夜市,里面很多很可爱的小东东,又很便宜。很多鬼佬也喜欢逛,每次去问价时,商家报给他们的价格会比报给我们的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0-11-16 16:17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11-17 11:38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太好了
yayayaya 发表于 2010-11-16 16:17

lingerie



写得挺好!   
有一句,如果写成“昨日黄花”,就更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4-11 10:28 , Processed in 0.114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