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快乐起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2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Session 5-2

EMF 生物学研究中需要的物理因素

Masao Taki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Hachioji, Tokyo 192-0397, Japan

介绍
在研究EMF 生物学效应时,物理因素方面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样品在有无暴露EMF
时所产生不同反应的发现尚不足以提供健康危险评价的基础。物理因素的仔细考虑必须紧随这些发
现以确信这些发现的生物学意义。
物理因素对相互作用的起始事件描述是很重要的。电场和磁场对电荷都能产生力的作用。电磁
场对电荷的作用力是它们和物质(包括生物体)最初相互作用的基础。在有些情况下,这个力可以
直接作用于一些生物学过程。然而,在另一些情况,这个力仅仅是引起生物体物理环境的改变,从
而间接地影响生物学功能。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电磁的“放射量测定”。当某物质暴露在电场和/或磁场时,该物质中的电荷
和极性分子被迫做运动。因此组织内原位的电磁场和发生作用的原电磁场是不同的。电磁放射量测
定是一种确定原位电磁场大小的方法和实验。放射量测定的发展归功于暴露条件精确度和生物学实
验重复性的提高。

我们将在本文EMF 生物学研究中讨论这些物理因素。

静电场
现在还不知道静电场和磁场是否会产生有害的健康效应。然而,这些场和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已
经被很好地研究。例如,核磁共振和电旋转共振等已经应用于材料描述和医疗成像。但是,这些作
用是否会影响生物学功能还不清楚。
静磁场对化学反应的作用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1]。体内生化反应是否存在这种作用还不清楚。
如果存在的话,这些作用引起的健康后果也还不知道。
由于超导磁体的研究进展,现在很容易获得大于10T 的强磁场。强磁场可以影响气流,也影响
气体和液体的平衡状态。强磁场影响溶解氧的浓度。这种变化对催化酶的催化活性有很明显的改变,
尽管磁场不是直接影响酶的活性[2]。然而,这个作用机制对体内的生物学功能是否有意义还不清楚。
磁场的空间梯度对磁力矩产生平移力作用。这个力的大小与磁场梯度和磁通密度大小是成比例
的。因此,如果空间分布相同的话,那么这个力和磁通密度的平方是成比例的。高梯度的磁场可以
通过磁力作用于非磁性的物质。例如,“摩西效应”就是个很著名的现象[3]。由于磁力的作用,水在
高梯度的磁场里,其表面是不平的。这个现象导致体外实验中培养皿中心的培养液缺失。
当我们发现EMF 暴露效应实验中任何改变时,那么细察这个电磁场的物理效应就很重要。一
些发现可以通过物理机制来解释,这些机制在生物学意义上可能是很琐碎的。
极低频磁场
极低频磁场的效应是准静磁场效应和磁场在时间上感应所产生的电场效应的结合。
电磁放射量测定方法已经建立起来,用来估计组织内诱导的电场和电流的大小。最新的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自动处理以数字为基础的人身体模型。这项技术提供了组织内诱导场和电流
的真实估计。一个数字化的整体的人模型由107 voxcels 组成。这个计算范围在很多实验室都是可行
的。
然而,由于内存容量和计算时间的限制,建立一个更好的模型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许多器
官被很薄的膜包着。细胞,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在显微镜下也能被观察到很薄的膜所包裹。
在voxcel 模型, 这些薄的结构没有被考虑进去。我们需要另一个方法考虑这些膜结构在组织内诱导
电流中的作用。“显微”的放射量测定对于EMF 效应的物理考虑也是需要的。

射频场和微波
目前已经确定由于吸收RF 和MW 场的能量而使组织加热导致有害的健康效应。因此在RF 和
MW 暴露评估中吸收功率的定量分析很重要。比吸收率(SAR)被定义为单位组织质量的吸收率。
电磁放射量测定已经被建立用来测定身体暴露在RF 或MW 场中的SAR。目前,在数字和实验方面
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尽管从1960 年以来大量的研究未能证明非热效应的存在,但是非热效应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微波的听觉效应只是非热效应的一个现象,现在它已经被实验和理论都证实了[4]。该现象归结于头
部的弱弹性波,而后者是由于头部迅速地从脉冲波吸收能量而使组织内热扩充产生的。在确定这种
效应中,物理因素考虑起至关紧要的作用。
物理因素考虑的重要性也表现在确定实验设备的暴露条件并寻找可能性的非热效应方面。因为
SAR 只反映内部的电场,所以SAR 不是一个描述暴露条件的好的参数,但是又必须测定样品上特
定位点的电场和磁场。为了排除热源的效应,就需要进行暴露设备热分析。物理因素考虑对于这个
目标也很重要。

结论
物理方法在EMF 生物学效应研究中非常重要。物理和生物学效应的交互式方法有助于我们更
好的理解EMF 的效应。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紧密合作是不可缺少的。物理学家设计好的暴露设
备并确定暴露条件。生物学家设计可以观察的生物学终点并制定一个好的实验方案。暴露条件的修
改将揭示已发现效应的物理本质。生物学考虑将揭示该现象的纯生物学本质。这种方法的交互式研
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EMF 可能存在但尚未确定的效应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Nagakura S., Hayashi H., and Azumi T. (1998). Dynamic Spin Chemistry, Kodansha; Wiley Tokyo; New York .
2. Ueno S and Iwasaka M (1996). Catalytic activity of catalase under strong magnetic fields of up to 8 T. J. Appl. Phys.
79(8), 4705-4707.
3. Ueno S.and Iwasaka M. (1994). Parting of water by magnetic fields, IEEE Trans. on Magn., 30, 6: 4698-4700.
4. Watanabe Y, Tanaka T, Taki M, and Watanabe S: “Numerical analysis of microwave hearing”,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 Tech vol. 48, no. 11, pp. 2126-2132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3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Session 5-8

ELF 磁场诱导的电磁光幻视的体内阈值评估数字模型

Gunnar Lindenblatt*, Jiri Silny
Research Center for Bio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femu)
University Hospital, Aachen University
Pauwelsstrasse 20, D-52074 Aachen, Germany
telephone +49-241-80-84762 fax +49-241-80-82636 e-mail lindenblatt@femu.rwth-aachen.de

研究背景:
据文献报道眼睛是低频电磁场非足够量刺激时的最敏感的器官,它可导致光闪烁,也就
是所谓的光幻视。假设在电导率分布一致的情况下,本结果粗略的估计了体内器官的电流密度,它
是正式确定极低频磁场限值的基础。
目的:中心目的是决定激发光幻视的电流密度限值,包括分别对电和磁的光幻视。因此体内电流密
度的电流分布必需被计算。通过比较不同的病理器官,我们认为磁场诱导的头内电流与眼睛突触层
发生的光幻视有相同的机理。

方法:
为了计算体内的电流分布,在LF 范围内利用专门测量的电导率创造了两个数字模型。头模
型考虑到六个主要组织和它们的电导率。这个模型允许计算由外部磁场在头内诱导的涡电流。辐射
装置和线圈结构符合志愿者通常检测的要求。
鉴于眼睛和它的外围包含大量的细小结构如微血管,利用许多数据来源,如MRT 和图表成像
方法的资料,在最初的亚毫米分辨率的基础上眼眶详细的几何学模型被构建。这个模型被用来计算
电流密度的激发阈值。磁光幻视的域值可分两步计算:首先,计算头模型的整个电流密度分布,然
后结果输入眼眶模型。为了计算电光幻视的电流密度激发阈值,实验测得的电流被用来作为眼眶模
型的输入变数。

结果:
我们发现电流分布和它的光幻视的激发域值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Bulbus occuli 和外周眼眶的
小的结构,这在以前的模型中并没考虑到。因而医学成像方法的分辨率影响数字结果,以及实验室
之间比较的差异性就可以解释了。
在实验电流值分别为0.2mA 和0.04mA 的基础上,电光幻视的导出电流密度值为60Hz 时,1800
mA m–2 和25Hz 时,300 mA m–2。这些值与其它易兴奋组织可相比。以磁场密度阈值5mT 磁场通过
体轴实验得出,磁光幻视的最小值50Hz 为80 mA m–2。磁光幻视的值与电光幻视趋于一致。
这些值必须和比最低阈值低两倍的ICNIRP 的公共辐照阈值相比较。

结论:
粗略的估计了引发电磁光幻视的电流密度,以往的观察导致极低的阈值,眼睛被认为是电磁
场最敏感器官。根据我们的结果,眼睛与其它易兴奋器官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3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Session 6-1

EMF 辐照准则的ICNIRP—基础

ICNIRP 主席Alastair McKinlay
ICNIRP 副主席 Juergen Bernhardt

引言
ICNIRP 准则——限制人们在电磁场辐照和其它非电离辐射,为保护系统提供了框架。它建议:
. 限制辐照,定期基本约束,来避免辐照带来对健康的不利后果
. 其它措施用来减少不利影响的风险
而且,ICNIRP 还提供了参考水平。这些都作为领域和电流数量,是为了使调查遵守实际中特
点辐照场合的基本限制。ICNIRP 的建议还不能说明有关设定领域限制,这允许健康和安全专业人
员使用最先进的测量法和计算技术来评定遵守ICNIRP 建议的基本限制。这种系统已经证明在实践
中是有效的,许多国家的咨询团体都采用这系统。ICNIRP 发展限制EMF 辐射的建议所采用的原则
和方法论已经刊印出来了(ICNIRP 2002a)。

论文总结:
. 科学在发展辐照准则中的作用,尤其是不同医学和科学学科的作用,包括流行病学、生物学和
计算的放射量测定
. ICNIRP 规定的EMF 基本限制的基础
过程
ICNIRP 辐照准则来源于广泛的科学回顾,包括科学数据不确定的考虑,这一准则是和
WHO 合伙一起执行实施的。ICNIRP 对辐照限制的建议需要专家作出判断,这包含了不同
科学学科有关不同研究结果的相对重要性和实际意义的这些回顾。这工作很多都是ICNIRP
的四个科学立场委员会所执行的,经常通过科学研究讨论会和工场来和其他专家磋商的。
在实践期间,这最终还是需要评价来描绘那些已证明由EMF 辐照引起,并且有足够的
科学证据支持确定合适的辐照的基本限定值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和那些已证明与EMF 辐射有
关,但科学数据不够充分而无法在因果关系做决定或无法确定合适的辐射基本限定值的不利
影响。
科学和辐照准则
和其他专家团体一样,ICNIRP 已经断定有科学数据可以指出对于辐照的合适量化限制。
这些数据来源于实验研究,这些实验是有关EMF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有关加热对身体
的影响。这些影响的特性和它们的原理已经了解,并且由ICNIRP 提出的有关辐照量的限定
值都是来源于这些影响的资料。
跟EMF 辐照有关的这些影响基本上是从流行病学研究和一些实验研究中得知,但这些
科学数据不充分而不能对其因果关系作判断或无法量化恰当的辐照限值。主要的研究对象是
癌症,但这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广泛地由国际或国内专家团体进行回顾
和总结。ICNIRP 断定现在由个人或集体进行的对EMF 和健康的研究结果都不够充分得出
有关EMF 辐射基本的数量限定(ICNIRP 2001)。然而,他们指出需要进一步考虑预防EMF
辐照。
ICNIRP 认识到所有的科学调查都是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而解释有关对人们健康可能
的不利作用的判断结果也是如此。后者的一个例子如存在于种群间的差异和从对动物影响的
研究结果外推到在人身上可能引起的影响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甚至,设计和做得都很好的
流行性病研究结果却提高了可以统计数量的不确定值,但有时却无法结实这种现象。因此,
风险评定过程应该在生命科学数据和放射量测定中提出不确定性。
在制定EMF 辐照准则提供基础这一方面,健康风险评定也可以部分根据这些科学不确
定性把建议包括进去,来保证这些推荐的有关辐射限制的准则对全体社会提供保护。因此,
EMF 风险评定过程的本质是根据对科学数据不确定性来源的了解和知识实施劝戒。在
ICNIRP 的基本限制中,科学的不确定性利用减少因素来考虑和提出的,在解释科学证据中
如何把握小心谨慎是一件跟科学专家的专业判断有关的事。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另外方面,即
预防在没限制出入的地方大众所受的辐照。
原则上,那些大多数跟人们实际的EMF 辐照值很接近的研究结果,还有那些可以由这
种辐照引起或有关的生理上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对制定辐照准则是非常重要的,但那是精
确控制的人类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的研究。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在本质上一般是进行观察而不是进行实验的。跟受控制的研究,即对象任意接
受治疗或安慰剂相比较,流行病学专家不能影响谁受到或没受到辐照。结果,流行病学研究
受到偏见或挫败的影响。

生物学
生物学研究包括在实验室对志愿者所进行的实验,还有以各种动物为对象的实验,如家
鼠和老鼠,还有培养的细胞。辐照对志愿者的研究中只持续几分钟,而研究动物寿命,就对
其辐照好几年。这些研究的主要目的确定EMF 辐照后生物学上反应的种类,还要评价有关
精确定义这些反应的任何非确定性。至于这些研究在制定辐照准则时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评
价这些研究和其它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它们生物学的合理性和它们的一致或缺少冲突,跟现
在的科学理解。

放射量测定
计算的放射量测定提供有关电磁场跟活生物体之间相互物理作用的本质这方面的知识,
也把外场的力量和由于外场辐照而在体内引起的磁场联系起来了。实验性的放射量测定在制
定计算放射量测定标准中起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在测量人们的辐照和测验对辐照准则的遵
守这方面比制定辐照准则起更大的作用。

ICNIRP 的EMF 基本限制的基础
静态和极度缓慢时间变化的电场和磁场(0-1Hz)
在这种频率范围内,电场和磁场必须分别对待。
静态和时间极慢变动的电场以两种重要的方式与人们相互作用:
. 他们作用在身体的外表面。还将伴随头发移动和其他感官刺激,在身体的表面可以探测到超过
10kVm-1 的电场力。
. 他们在导体上产生表面电荷。电流可以通过站在地面的人和他所接触的物体。
至于静态的和时间变动非常慢的磁场,有一些已建立的磁场和人们相互作用的物理机
制。最重要的是磁场感应,这跟静态的和随时间变动的磁场都有关,这产生于:
. 与移动的电解液,移动的可导组织之间的电力学上的相互作用,增强了感应的电场和电流
. 由于随时间变动的磁场在活组织里引起电场和电流
基本限制
对静态磁场的基本限制是依据单位特斯拉的磁通量密度而表示的。对时间变动的电场和磁场,
基本数量是感应的电流密度,单位为Am-2。
有关静态磁场辐照的生物数据表明低于2T 的磁通量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不利作用的。对于整个
身体受到接近5T 的辐照和只有四肢受到辐照,2T 这个值是合适作为基本限制的。然而,由于缺少
长期辐照的数据,所以认为对整个工作日整个人都受到辐照的人应该限制其平均辐照值为200mT
(对民众为40mT)。但是,在以上提到的这种环境下,都运用了最高限度为2T(ICNIRP 1994)。
特别需要考虑的事项
除了基本限制,以下预防措施应该注意
电场强度很大会在导体里产生电荷,这样电荷可能会流过站在地上的人以及其接触的物体。电
场力超过约5-7KVm-1 就会产生各种危险,如放射火花、在电场中未着地的导体接触电流等令人吃
惊的反应。应该小心拿走不着地的物体,把这些物体放在地上,或者当必须要处理不着地的物体时
就戴上绝缘手套。在ICNIRP(1998)提供了触电的参考值。
在高强度的电场,可能会引起易燃物品和电爆设备的点燃和燃烧这种安全忧患。
如果有人带有可导的移植器官,特别是用铁磁物质做的话,当他受到磁场的辐照时,可能会造
成另外的危险。
有心脏起搏器和有电起作用的移植体的工人也可能将由于受到特别高磁场力的作用而冒更大
的风险。
由于存在电磁相容性问题,或场对磁数据储藏设备的影响,所以需要另外的限制条约。
随时间而变动的电场和磁场(1Hz-100KHz)
在这频率范围,基本限制将防止对神经系统功能,对组织的电刺激和由短暂电荷释放或
触电引起冲突和燃烧造成的不好影响。一些报道说,已经观察到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的相
互作用,然而不太清楚地知道它们对人类健康的相关性。判定辐照准则时,ICNIRP 回顾科
学文献,有关于观察到的短期和长期生物效应包括那些与癌症相关的。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已经报道了癌症发生跟在功率-频率磁场辐照的关系(ICNIRP
2001)。然而,这数据没能建立因果关系,也没为辐照限制的量化提供基础。
基本相互作用机制是:
· 电场、磁场和活生物体的直接联结
电场在受辐照的身体表面产生电荷,这将导致体内的电流分布,这也取决于辐射环境,受辐照
身体在电场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影响可能是:
体毛的摆动
刺激感觉接受器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磁场在体内引起电场和电流,这取决于辐照条件和身体尺寸。
· 间接的联合机制
电场和磁场再加上传导物体可以造成电流通过人体以及其接触的物体。电流的大小和空间分布
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频率和电阻。当人和传导体存在于强电磁场并非常接近时,就会发生短暂的
放电。心脏起搏器和其他医学移植器官的情况会因为电磁场的辐照而受到不利的影响(ICNIRP
2002b)。
基本限制
对随时间变动的电场和磁场,基本限值是感应的电流强度,单位Am-2。基本限制的频
率依靠跟随,外周神经和心肌兴奋点的频率依靠。
为避免触电引起的危险,建议被当作单位电流的参考值。
在ICNIRP(1998)中描述过基本限制和频率取决值的科学基础。
特别需要考虑的事项
保护移植了医学装置的工人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
人对短暂放电冲突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所包括部分的敏感性和人的年龄和性别。对职业
上的辐照,保护措施如穿上保护鞋子或手套可以防止过度的触电。
无线电频率场地(100KHz-300GHz)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有关温度过度提高而产生的生物效应被完完全全地记录下来。由于整
个身体或局部加热而产生的辐照和射频辐射,其生物效应可以观察到。遵循基本限制将防止
由加热、电冲突和射频燃烧引起的不利效应。在制定辐照准则,ICNIRP 回顾了科学文献,
这是有关短期或长期观察到的生物效应包括和癌症的相关性。
基本限制
在100KHz 到10GHz 的射频范围内,根据限定整个身体或部分身体特定的能量吸收率,
来详细说明了有关辐照的基本限制。整个身体的特定的能量吸收率0.4Wkg-1 这个基本限定
值为职业辐照提供了充足的保护。另外,减少因素5 运用于大众。对职业和一般的辐照来说,
局部SAR 限值10 Wkg-1 和2 Wkg-1,是平均超过任何6 分钟间隔和头和躯干邻近组织的10g。
然而,在100KHz 到10MHz 的频率范围内,应该注意SAR 和感应电流强度应用限定值
(ICNIRP 1998)。
对10 到300GHz 的频率范围,根据功率密度Wm-2 制定出基本限制来防止对组织和邻
近身体表面的过度加热。

特别需要考虑的事项
保护移植了医学装置的工人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
人对短暂放电冲突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所包括部分的敏感性和人的年龄和性别。对职业
上的辐照,保护措施如穿上保护鞋子或手套可以防止过度的触电。
在特定的辐照环境下,如和RF 非传导性的加热器和seals 一起工作,四肢电流的辐照限值在
(ICNIRP/WHO/ILO 1998 )提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3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Session 6-4

中国电磁场辐射标准的科学依据的探讨

姜槐 许正平
浙江大学 浙江省生物电磁学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31

1.中国现行射频电磁辐射标准的制定依据
中国现行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标准是在以往暂行标准(Chiang, 1981) 的基础上,于1988 和1989
年建立的。
(1) 基本出发点:用于标准建立的健康危害评价主要依据暴露于射频电磁场的群体的健康
调研。动物实验和理论推算结果可作为人群调研结果的补充。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评价人
体的真实暴露水平是否有害,并制定暴露限值。
(2) 中国已经做了一些关于职业和环境暴露于不同频率电磁场的人群健康效应调查。调查
结果表明慢性暴露于电磁场与多种非特异性症状有关,其中包括神经衰弱症候群,植物神经功
能失调,外周血象、眼晶体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轻微改变。这些效应似乎与一些动物实验和
别国的人群调查结果相一致。健康效应的阈值:0.1 – 30 MHz 为50-100 V/m;> 30 MHz 为50-200
uW/cm2。
(3) 动物实验:在0.2 – 1.0 mW/ cm2 可表现出心电图和免疫功能的改变。
(4) 尽可能地做到安全性和可行性结合,在经济上不花费或少花费。

2.目前修订中国电磁场暴露标准(草案)的依据
中国现行的射频电磁场暴露标准已经实行十多年了。其在降低职业场所和环境中电磁场暴露水平方
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无线电通讯设施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电磁场的辐射标准需
要协调统一。因此,在国内组织了一个联合工作组提出修订电磁场辐射标准草案。电磁场辐射标准草案象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 的标准一样包含电磁场的整个频率范围,也有基准限值和参考限
值(暴露限值)两种类别,基准限值为电流密度(只对电场),SAR 和功率密度。亦有职业暴露限值和公
众暴露限值两类标准。
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主要不同和其科学依据如下:
(1)ICNIRP 的标准是基于对外周神经和肌肉的刺激等短时的效应及暴露于电磁场后能量吸收
引起的组织温度的升高(热效应)。然而,有大量文献报道在不产生热和刺激效应的辐射强度下,
电磁场亦可产生健康效应。
射频辐射射频辐射干扰动物行为(ICNIRP 制定4 W/kg 为限值的主要依据)的SAR 阈值低
于4 W/kg 。如D'Andrea 等(1986 年) 报道大鼠长期暴露于射频辐射,其行为效应的阈值在0.14 和
0.7W/kg 之间;还有其他不少学者的研究显示了行为效应的较低阈值:如DeWitt 等 (1987 年):
0.14W/kg; Thomas 等 (1975 年): 1.5-2.7 W/kg ; Schrot 等 (1980 年): 0.07 W/kg: Lai 等 (1989 年): 0.6
W/kg. 为了阐明辐射效应在神经系统方面的潜在机制,Lai 等研究认为大脑中类胆碱能和内源性阿
片样神经传递素与微波辐射引起的空间记忆缺失有关(Lai et al, 1989) 。Sanders 等 (1985 年) 报道大
鼠暴露于SAR 为 0.1-0.5 W/kg 的脉冲微波后,其大脑皮层的ATP 、CP 含量明显下降,并认为辐射
降低了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功能。Chiang 等(1984 年)亦观察到在SAR 等于或大于0.5 W/kg 时,小鼠
暴露于脉冲微波后线粒体标志酶SDH 和 MAO 减少。
对于健康来说免疫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俄罗斯曾报道了一系列长期辐射暴露对免疫系统影响
的实验研究。使用补体结合试验、嗜碱细胞脱颗粒、溶血空斑形成等试验发现大鼠、豚鼠、兔子等
暴露于50 μW/cm2 或500 uW/cm2 2450 MHz 的微波后,引起了大脑蛋白结构的损害和抗细胞毒素
抗体的产生,随后发生了自身免疫过程(Vinogradov and Dumanskij, 1975; Shandala 等, 1985) 。
Vinogradov 等把暴露动物的免疫活性细胞转到另一只大鼠身上进一步证实长期暴露于500 μW/cm2
的微波可导致自身免疫反应。Shandala 等1982 年报道 500 μW/cm2 微波可导致孕鼠自身免疫的发
生,并观察到丝裂原诱导的淋巴母细胞转换受到明显抑制。Vinogradov 和 Dumanskij 于 1975 报道
豚鼠长期暴露于50 μW/cm2 微波后引起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虽然以上实验没有提供SAR
值,但是根据报道提供的辐射条件,从暴露动物的任何极化方向估计该2450 MHz 微波的SAR 值
都远远小于0.5 W/kg 。小鼠长期暴露于更低强度的微波后可引起免疫系统的双相改变。Fesenko 等
1999 年报道大鼠24 小时暴露于1 μW/cm2 的正弦微波后腹膜巨噬细胞的TNF 含量增加,而暴露7
天后则引起TNF 含量的减少。有学者(Veyret 等, 1991 年)研究了30 μW/cm2 (SAR, 0.01W/kg) 的
脉冲微波,在振幅调制和不调制的情况下对小鼠的影响。发现在没有振幅调制时未见免疫功能的改
变(用细胞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而在振幅调制时,可导致免疫反应的增强和减弱。Chiang 等(1989
年)亦报道了人暴露于环境中低强度的射频辐射后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双相性改变。
从体外研究来看,射频辐射存在非热生物效应的证明不断地增加(如de Pomerai 等, 2000 和
2002; Kwee 等, 1998 和2001)。有关低强度电磁场潜在健康危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也在增加
(Goodman 和 Blank, 2002; Lin 等, 2001; Leszczynski 等, 2002)。低强度微波暴露引起大脑屏障通
透性增加和DNA 双链断裂的研究在2002 年由Leszczynski 等再一次报道。
总之,许多体内外研究报道了微波辐射的非热的健康效应,上文仅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100
kHz 到 10 GHz 的微波所致危害效应的SAR 阈值可能在0.5 到 1.0 W/kg, 而不是 4.0 W/kg 。因此,
在中国的电磁场暴露标准草案中,将SAR 0.1 W/kg 作为职业暴露的限值,而SAR 0.02 W/kg 作为一
般的公共暴露限值。
工频磁场国际非电离辐射委员会对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限值根据以下假设提出:即磁场是通
过它的感应电场发生作用的,为防护电磁场引起的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职业暴露以电流密度10
mA/m2 作为基本限值。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磁场本身可穿透细胞和组织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例如,Chiang 等(2002 年)报道磁场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 )并非由感应电场所致,
而是磁场本身的作用。GJIC 在维持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被用作可疑促癌剂
的一个观察指标。50 Hz 磁场导致GJIC 抑制的阈值为0.4 mT ,而0.2 mT 的磁场可增强TPA 诱导的
GJIC 功能抑制(Hu 等, 2002; Li 等, 1999)。磁场引起GJIC 功能抑制的机理是CX43 蛋白表达的过
磷酸化和CX43 蛋白从胞膜向胞质内移(Hu 等, 2001; Zeng 等,2003) 。Goodman 、 Blank 和他们的
同事研究发现μT 级60 Hz 磁场暴露可快速诱导热休克蛋白产生,这可能是磁场致某些生物学效应的
机理。他们发现磁场诱导的热应激蛋白70 基因表达发生在转录水平并在3 个序列位点与C-myc 蛋
白结合,这对其他的热应激反应不是必需的。极低频磁场可以直接与DNA 中移动的电子相互作用
(Goodman 和 Blank, 2002; Lin 等, 2001; Blank 和Soo, 2001)。Carlo 等(2002 年)报道了长期暴露于
磁场引起热应激蛋白70 表达水平下降和细胞自我保护能力的下降。
有许多文献报道0.1 mT 极低频磁场暴露可影响细胞功能。如Massot 等(2000)研究认为 0.1 mT
50 Hz 磁场可影响5-HT1B 受体,包括其蛋白结构的改变并导致受体功能的下降。这可能与暴露工
人主诉的烦躁、头痛、疲劳等症候有关。Ivancsits 等(2002 )报道间断性暴露于50 Hz 磁场可引起
DNA 双链断裂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其阈值为0.07 – 0.1 mT 。
同样地,亦有体内实验研究报道0.1 mT 的极低频磁场暴露所致的不良健康效应。如
Thun-Battersby S(1999 )和Loscher(2001) 等在二甲基苯并蒽的大鼠乳腺癌模型中,发现0.1 mT 50
Hz 磁场暴露可明显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头颈侧的乳腺。Mevissen 等(1999 )研究表
明:在大鼠暴露于0.1 mT 的极低频磁场两周后,可观察到一个细胞增殖的关键酶OCD 活性的明显
增强。同时发现在头颈复合部位对与磁场有关的OCD 改变特别敏感。Marino 等(2000 )报道雄性
小鼠暴露于0.1 mT 60 Hz 磁场49 和105 天以后,NK 细胞的细胞毒性受到明显影响。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将极低频磁场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根据日益增多的磁场有关生物学效
应机理的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的佐证,在标准修订草案中极低频磁场的暴露限值建议比目前国际非
电离辐射委员会的标准低,即职业暴露限值:< 0.08 mT , 公众暴露限值: < 0.03 mT ( ICNIRP 为0.5
和 0.1 mT)。
值得指出的是在生物电磁学研究领域中,已发表的论文缺乏一致性,通常有不少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阳性和阴性结果出现呢?使用不同的动物种属(亚系)和细胞株,而其又有不
同的基因型别,这可能是产生不同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举例来说:最近,在德国Hannover 研究组
(Fedrowitz et al, 2003)又比较了用不同亚系的SD 大鼠进行极低频磁场暴露对DMBA 诱发乳腺癌的促
癌作用,结果在SD1 大鼠中,磁场导致乳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磁场对SD2 大鼠则无影响。又
如极低频磁场抑制melatonin 对细胞的抗增殖效应,在使用由UCLA 提供的MCF-7 细胞株中得到
几个实验室的证实,但这抑制作用在使用由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提供的MCF-7 细胞
株时则不显示(Ishido et al, 2001)。应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研究,观察到具有不同遗传背景
的细胞对EMF 的反应不同,因此细胞的反应及其程度等都可能与不同的基因类型有关(Leszcynski F
et al, 2003) 。其次,Marino 等(2001) 指出电磁场和其相关的生物学效应间的关系,按其自然规律
来说,一般是非线性的,但是人们通常以一个生物体对场的反应被假定是受线性规律控制的,生物
体间的测量差异仅仅是随机引起的。用非线性规律作统计,他们发现小鼠在持续暴露于0.1 mT 60 Hz
磁场175 天后,出现了淋巴表型的明显变化(十个免疫参数)。然而,用线性统计分析上述实验则
未发现明显差异。另外,要重复出由电磁场暴露所致的弱的效应,在统计上的概率也是其研究结果
不一致的一个原因。例如,要重复出由Hannover 工作组报道用大鼠暴露于极低频磁场所致其潜在的
促癌效应,仍用100 只大鼠,其重复率只能有75% 。因此,诸如上面提到的一些重要的生物效应将
不被认为是确定了的效应,在为标准制定提供基础资料时被拒绝采纳。也因为这些原因,电磁场的
公共卫生学意义被低估了。
(2)SAR 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对射频辐射来说,SAR 是个有效的能量吸收率的测量指标,但不是生物效应的量化指标。例如,
在相同SAR 下,连续和间断的射频暴露,调制和不调制的微波暴露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都不同,这
就对SAR 作为基本限值提出了疑问。由于低强度射频辐射的机理尚未阐明,SAR 对某个频率的辐
射从动物实验外推至人是有用的,但有其局限性。在中国的暴露标准修订草案中,所谓的基本限值
实际上是初步的限值。暴露限值不仅仅来自SAR 值,并且还依据暴露时间的不同和参考流行病学研
究资料,从而确定暴露限值。
ICNIRP 的标准指出如果测量值高于参考值,就不一定说明基本限值已经被超过了,即不一定
是超标。然而,基于SAR 的局限性,在草案中,用暴露限值而不是以基本限值来评估其与标准的一
致性,判定是否超标。
(3) 至于局部SAR 限值,ICNIRP 建立的局部暴露限值也是从防止热效应出发的,即使眼睛的
温升不超过1℃。由于与以上同样的理由以及实践的可能性,在草案中原建议采用1.2 的ICNIRP 提
出的SAR 限值。如公众暴露时头和躯干SAR 的限值是在任何10 克组织中平均为1.0 W/kg, 它接近
于目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所采用的任何1 克组织中平均SAR 为1.6 W/kg 。然而,手机使用者的
暴露时间是很短的,通常每天小于1 小时,此外, 手机是个商品,使用手机是个人行为,如吸烟等。
因此,如果需要的话,该限值还可以放宽。

3.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电磁场暴露与潜在的健康效应有很大的关联,但至今在评价电磁场暴
露及其有关健康效应的知识还很有限,尚不能提供令人满意且让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暴露限值。中
国的暴露标准修订草案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是有据可依的,是合理的。随着科学
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技术和观念上的更新,使研究者可以解决电磁场健
康效应的许多争论。然而,暴露标准旨在保护人,另一方面,电力和通讯的发展对人民是十分有利
的。因此,一个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并能付诸实践的暴露标准应当在预防的原则下进行代价与利益的
合理分析后才能产生。
参考文献: 42 篇,请在本论文集相应的英文论文中查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3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Session 6-8

基于预防原理的第一个西方-欧洲的电磁场构架方法:意大利-瑞士方法

Livio Giuliani
ISPESL Venezia, Italy - Charged of Italian government within the EMF-working-group
of the EU-Council (1998/1999) for the Recommendation 1999/512.

在90 年代末的意大利和瑞士,关于电磁场对有关工作人员和一般民众的辐射暴露的危险性评
估是基于预防原理(PP)来决定相关的危险性管理,和陈述工作人员和一般民众所受到辐照程度。对
于特别低的电磁场频率,从Wertheimer 和Leeper 的研究的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到Theriault 所关注
的加拿大电工人员工作条件的研究结果,以及其它许多研究结果(丹麦的Ohlsen ,瑞典的Floderus
等), 都提出了在电磁场危险管理中的PP 原理的假设。这些假设已经被在体和离体的实验结果所证
实。特别是Blackman 和Blancharf, Liboff, Zhadin (被称为BLZ-effect) 的实验,他们认为弱交变
磁场能与细胞膜发生包括诱导离子电流的相互作用,能抵消细胞内的布朗运动强度,导致密集的跨
膜离子外流。在高和超高的辐射频率(RF/MW)辐射下,已观察到由ELF 和ELF-AM-RF 或ELF
-脉冲微波诱导的生物效应的相似性,这些被认为都是可以对细胞内部代谢(钙泵性能改变,
Blackman, 1980,1985) ,对组织内的机能(降低NK 机能,Leyle, 1983) ,活体的复合组织(升高经基因
改变的小鼠的淋巴表达,Repacholi, 1997) 等产生有害效应的实验结果。另外,RF/MW 的危险管理已
经强制性的将由那些具有与热健康效应的影响阈值同等的数量级的移动电话终端引起的辐射
(4W/kg, ANSI 1982, IEEE 1992, CENELEC 1994, ICNIRP 1998) 的问题放在考虑之内。由此导致
了?#35201; 把全身置于尽量少的由无线电广播和移动电话天线的暴露之下?#25104; 为通常的考虑。为
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考查了ELF 和RFMW 的危险性矩阵,也强调了用于考虑全身辐照的技术可
能性。他们发现,由六个瑞士研究院提出的对电磁场的安全性建议中的最高值(约几个微特斯拉,
1996) 的目标是能够比较容易实现的。对于RF/MW 固定天线的问题,他们对在数量级为0.1 W/m2
的辐射水平不能被超过的规定表示满意。这些目标定量标准已经由意大利在19988 月年在那普路斯
举行的ISPESL ( 健康部)和意大利网络(RAI , MEDIASET , TMC , TIM ; OMNITEL
OVDAPHONE, WIND) 之间的会议上被确认,并达成一个全体通过的文件,此文件在1998 年
12 月22 日公布。因此,流行病学原理对于电磁场的应用在意大利的广播和移动通讯工业之间已经
达成了共识。这些手段导致了意大利的381/1998 条令的产生,并导致了瑞士联邦第840.710/1999 号
法令的公布。这些条令或法令宣布以下的全身暴露于RF/MW 的极限值(表1)。同一条瑞士法令也
规定了将全身暴露于50Hz 磁场的极限值。在意大利,则由在1992 年和2003 年两条不同的条令所
限定(表2)。意大利在1992 年的条令中也提供了在住房和高压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另一个在1991
年颁布的条令中已经颁布了在和1,000 -6,000 伏特的中等电压输电线之间的最小距离。这些
距离使民众免于接受50Hz 磁场的高强度辐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4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Session 6-9

韩国EMF 的标准和研究动态

YOO Done-Sik, YUN Jae-Hoon and HAN Yong-Seok*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Daejeon, KOREA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IC), Seoul, KOREA
Tel: +82-42-860-1163. Fax: +82-42-8605199. E-mail: dsyoo@etri.re.kr

公众对高压输电线,移动电话和基站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关注。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
于最近出版的一些报道引起的,这些报道在很多方面是不以EMF 暴露健康效应的真实知识为基础
的。这就导致EMF 设备有害健康的说法盛行。
高强度的射频暴露产生热效应导致组织损伤是有可能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提示在
暴露水平低于国际标准限值的电磁辐射能导致有害的健康效应。
本文讨论了韩国EMF 标准和政策的详细情况。另外,本文还分章节介绍韩国的EMF 研究,包
括计量学,EMF 测量,EMF 暴露体内和体外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志愿者研究等。我们希望韩国
EMF 研究的科学结果有助于世界EMF 的研究。
EMF 标准和政策
为了颁布防护EMF 暴露,射频微波法令(“The Radio Wave Act”) 的第47-2 条的条款规定于1999
年12 月在全国大会作了修改,并于2000 年1 月宣布。而且,在2000 年12 月,韩国的信息和通讯
部宣布4 个分别设的条例,暴露限值EMF 强度和SAR 值测量方法,暴露限值所适用的装置和设备。
这些条列在2002 年1 月1 日起执行。
法令调整了0-300GHz 电场和磁场暴露限值(看表1 和2)。也调整了频率为100KHz-10GHz 的
移动电话的SAR 值。EMF 强度的暴露限值是根据ICNIRP 方针制定的,SAR 限值是以IEEE/ANSI
方针为基础的。法令对移动电话SAR 限值是强制性的,而对其他暴露限值是推荐性的。预防性原则
在韩国还没有被采用。
EMF 的研究动态
2000 年,政府拨款设立了一个5 年的EMF 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经费总数量预算达850 万美
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计量学,IF 和RF 暴露的体内和体外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另外几个研
究项目已经开展,比如ELF-MF 暴露的健康效应。韩国的政府部门除MIC 外,环境部门,商业部,
工业部和能源部都支持这个项目。
韩国电子学和通讯学研究所(ETRI), 韩国电磁工程委员会和无线电波研究实验室都开展ELF,
MF,RF 研究。另一方面,其他一些研究组织比如韩国电力公司,韩国电学研究所和韩国电力研究
所都开展ELF 研究。
近几年研究项目如下:
计量学和EMF 测量
现在已经开展无线设备SAR 数学的和实验的评价,研究内容包括移动电话SAR 降低技术,小
型发射器ERP 测试方法,移动通讯基站附近暴露水平的评价技术,计算机计量的数字化技术,癌组
织介电特性测量。
发展了降低SAR 的方法。设计一种新的含2 个天线的折叠型移动电话以减少头部SAR 值。PIFA
只在折叠被打开呼叫时工作以获得最佳效果。
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移动设备比如PDA,IMT-2000 电话和手提式PC 的SAR ,用自愿者建立
数学模拟的全身模型。另外,正在构建一个高分辨率儿童头部的模型。评价移动通讯基站附近暴露
水平,分析全身暴露水平从基站天线到全身暴露的SAR 值。
测量频率500MHz-5GHz 的不同种类肿瘤比如脑肿瘤,乳腺癌,胃癌和结肠癌的介电特性。用
人类癌组织移植到无病原的纯种小鼠(或裸鼠)的模型来产生癌。
结果显示,4 种癌组织的复合电容率值接近,在不同频率范围变动也很少。
最近,韩国正研究电磁场探头校正系统以准确测量SAR 值和电子设备或无线通讯系统近场的场
强。在电磁易感实验正研究产生和ICNIRP 几乎相同水平电磁场的技术。移动电话有效的辐射总功
率,和印刷电路板等出的电磁场也在被研究。
体内和体外研究
IF 和RF 暴露体内研究已经获得一些结果。为了说明MF 暴露和环境致癌物协同作用的亚急性
毒性,妊娠期畸形和致癌效应,实验中将大鼠暴露于20KHz 的牙科用磁场作研究。结果的体内对照
组相比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将妊娠期ICR 小鼠暴露磁场研究致畸效应,并观察了死亡率、生长阻
滞和头颅大小改变以及其他形态学畸形,结果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对IF 暴露的体内研究将于2003 年结束,这项研究主要是观察SD 大鼠暴露20KHz 磁场乳腺肿
瘤的发生和2 年的长期生物学效应。IF 暴露体外研究也在进行中,以观察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暴露
20KHz 磁场微核形成和诱导凋亡。
人成纤维细胞和T 淋巴细胞暴露于848.5MHz 和1.8GHz 移动通讯频率,并观察细胞增殖和破
坏,细胞转化,染色体异常,基因表达改变和应激反应。结果发现,移动电话频率EMF 暴露未导
致染色体任何直接的短期效应,但是可以导致应激反应和可逆细胞生长抑制。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
以观察长期效应和DNA 芯片技术研究mRNA 表达水平改变。
流行病学研究
开展了AM 无线基站附近居民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脑瘤,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确定以地理分布为基础居住无线电广播塔居民和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在10 个暴露区域,2 个区域
和对照组相比白血病和脑瘤发生率有显著性增高。然而,对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没有显著性增高
的区域。结果提示需要用更精确暴露测量和混杂因子信息做流行病学研究分析。
开展移动电话RF 暴露的症状的现状调查,初步的结果提示移动电话使用率和甲状腺癌的发生
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移动电话使用率和脑瘤、乳腺癌却没有相关性。报道了一些症状,比如
眩晕、恶心,胸部灼热感,眼球疲劳和耳痛与之有关,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2004 年将用更多混
杂因子信息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自愿者研究
移动电话暴露的自愿者研究在2001-2004 年开展,将年轻、健康的自愿者分为3 个组(长期使
用组,短期使用组和不使用组),检查脑电图。该研究还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移
动电话使用和免疫系统活性/脑功能的可能关系。移动电话暴露的另一个自愿者研究开始于2002 年,
并于2004 年结束。我们将开展更综合性研究,以得到移动电话对脑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可能EMF 效
应。

结论
本文介绍了韩国EMF 标准和政策。讨论EMF 研究,EMF 研究包括计量学和EMF 测量,EMF
暴露体内、外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自愿者研究。我们希望韩国EMF 研究的科学结果将有助于世
界EMF 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2 22:4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中国电磁场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张志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辐射处

摘要: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已沿用多年, 按照标准的制修订程序,
应进行修订。但同时要对原有的涉及电磁辐射暴露的其他几个国家标准一起考虑,形成我国统一
的“电场、磁场、电磁场暴露限值”。该项工作已经过多次研讨,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分
歧较大。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加入WTO 后,电磁场的标准也应等同采用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
员会(ICNIRP) 的标准《300 GHz 以下时变电场、磁场、电磁场暴露限值导则》。第二种观点认为:
ICNIRP 的“导则”是建立在明确的危害效应基础上的,没有充分考虑非热效应,不能作为我国的强制
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应根据中国的法律要求,制定能够解决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遇到
的实际问题的电磁场暴露标准。本文根据对该标准制定工作的分析, 阐述了我国电磁场暴露限值
标准制定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本标准的用途:
1、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各行业已有的,产生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的设施,以及对这些设施产生
的相应电磁场进行管理和监督,使之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又要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
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使由于自然或历史原因,而长期(甚至一生)居住在这些设施周围的居民、或长期受到电
磁场照射的公众和职业人员的健康不会受到电磁场产生的不良效应的影响。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
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十四条:“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
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九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
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十一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根据如上法律条文,确定该标准的编制目的、范围和电磁场暴露阈值以及暴露限值。

二、关于“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 关于健康定义为“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and infirmity” ,即,健康是指人体处于身体、精神
和社会行为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适。

三、健康效应
电场、磁场、电磁场的暴露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
(1)长期处于较低强度的电磁场中,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 电磁场暴露引起人体个别生理指标的变化,从而对人或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离开该电
磁环境后,可恢复正常。
(3)电磁场暴露引起人体主要生理指标变化,从而导致生理功能异常。离开该电磁环境后,
可以逐步得到恢复。
(4)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及生物体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或疾病。

四、目的和原则
(一)目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
1. 保护人体处于的身体、精神和社会行为的良好状态。
2. 保护生态环境。
(二)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民
身体健康”, 对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的防护,本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原则的基础上:
1. 既要对产生已知的对健康有害影响的暴露加以限制,又考虑对电磁场长期暴露的潜在影响
采取预防性原则。
2. 防止电磁场暴露引起人体主要生理指标变化,从而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即使是离开该环境
后可逐步恢复正常。
3. 基于目前可信的电磁场对人体(或动物)各系统产生的不良健康效应,确定出最小阈值。
而不仅仅是基于电磁场的即刻生物物理有害效应确定阈值。

五、本标准对“ICNIRP 指导准则”的借鉴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的《300GHz 以下时变电场、磁场、电磁场暴露限值
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是建立在“对健康有已知的危害效应,即对被暴露个体或他/她的后代健
康有可以检测到的损伤”的基础上( ICNIRP :Purpose and Scope)
;“只有已确定的健康危害才用
来作为制定暴露限值的基础”;“是基于短期的、立即有健康影响的效应”( ICNIRP :Basis of
Limiting Exposure)。对于“暴露的长期潜在影响,例如癌症风险的增加,虽然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提
供了有启发性的证据,表明暴露于低于导则推荐的50/60Hz 磁通密度水平和其可能的致癌效应间
有相关性,但不能令人信服,ICNIRP 认为可获得的证据不足以作为制定暴露限值的基础”
(ICNIRP :Basis of Limiting Exposure)。
本《标准》充分借鉴了ICNIRP《导则》的科学成果,并结合我国的现状以及本标准的使用目
的和用途,制定电磁场的暴露限值。
本《标准》没有直接采用ICNIRP《导则》的暴露限值,理由如下:

1. 目的和范围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
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以此制定我国的电磁环境质量标准,包括人体健康、生态和生活环境质量。而ICNIRP《导则》的
主要目的是防止“对健康的已知危害效应,即对被暴露个体或他/她的后代健康有可以检测到的损伤”
(ICNIRP:Purpose and Scope), 是仅限于对人体“可以检测到的损害”。因此,两者的目的和范围不
同。ICNIRP《导则》未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所以不能直接采
用。

2.针对的电磁能量水平不同:ICNIRP 《导则》是建立在较高的电磁能量水平上,考虑对人体
产生“短时间的、即刻的健康效应,如接触导体所致的周围神经和肌肉的刺激、触电和烧伤,以及吸
收能量后引起组织温度的升高”( ICNIRP :Basis of Limiting Exposure),防止“对健康的已知危害
效应,即对被暴露个体或他/她的后代健康有可以检测到的损伤”(ICNIRP:Purpose and Scope)。而
电磁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维持在“防止电磁场暴露引起人体主要生理指标变化,从
而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即使是离开该环境后可逐步恢复正常” 的水平,“同时要考虑对电磁场长期暴
露的潜在影响采取预防性原则”。由此可见,两者的电磁能量水平相差较大。

3.直接采用ICNIRP《导则》与我国高压电力输送、广播电视台站等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包括《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在内的我国电磁环境标准体系已沿用多年,各相关设施的环
境指标都是按照该标准体系进行设计。如果直接采用ICNIRP《导则》,则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
我国的高压输变电工程,从环保需要和实际操作可行性两方面考虑,要求电场强度在邻近民房时为
4kV/m ;在公众暴露时间很短的区域,即跨越公路为7kV/m ,郊外为9.5kV/m。不同的电场强度要
求,决定了我国不同区域高压线架设高度的不同。而ICNIRP 《导则》的工频电场公众暴露限值统
一为5 kV/m 。显然,对于邻近民房而言,5kV/m 偏于宽松; 而跨越公路和郊外的高压线,如均按照
电场强度5kV/m 要求,则须架高铁塔,将提高造价,产生重大的经济问题。

4.ICNIRP《导则》没有给出直流高压送电情况的电场强度限值,不能满足我国直流送电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需求。
鉴于上述原因,在制定本《标准》时,应充分借鉴ICNIRP《导则》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并结
合我国国情对电磁环境质量部分做适当调整。

六、对ICNIRP 《导则》“ 制定基本暴露限值依据(ICNIRP: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MF
Exposure—Basic Restrictions)”的疑问:
ICNIRP《导则》在制定基本暴露限值时,对不同频率段采用不同的科学依据。
1. 频率从1Hz—10MHz ,根据防止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影响的电流密度确定基本限值。
2. 频率从100kHz—10GHz ,为防止全身热效应和局部组织的过热而采用SAR 为基本限值;在
100kHz—10MHz 范围内,同时使用电流密度和SAR 来确定限值。
3. 频率从10GHz—300GHz 之间,采用功率密度为基本限值以防止组织内和体表过热。
频率从几赫兹到1kHz 时,100mA/m2 以上的感应电流已超过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急性改
变和其他急性效应(如引起视觉激发性电位颠倒)的阈值。
对10MHz 到几个GHz, 确定的生物和健康效应与身体温度升高10C 的反应一致。10C 的温升
水平来自在一般环境下个体暴露于约4W/kg 的全身SAR 30 分钟的结果(ICNIRP: 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MF Exposure—Basic Restrictions) 。
显然,ICNIRP 在不同频段分别根据某一主要效应的机制而推导出人体健康的阈值,然后留有
10 倍、5 倍安全因子作为职业和公众的基本限值,从而建立起ICNIRP 的整个标准框架。所以,如
上的三个频段所依托的健康效应机制,是建立ICNIRP 《导则》的核心和基础。对此,有以下问题:
1.某一频率的电磁场对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的影响机理很复杂,有多种效应。ICNIRP 以此
三条依据确定的阈值是否能包含其他效应机制的阈值?也就是说,该阈值是否是最小的或最保守
的?
例如:频率从1Hz—10MHz,ICNIRP 根据防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的电流密度确定基本限值。
但是,已发现有些效应不是由电流密度起作用,而是由磁场直接诱发。其次,该频段由“防止神经
系统功能影响”而“确定的基本限值”,能否反映在ELF 低水平暴露下所引起的动物和人体夜间血清
中褪黑激素的降低?有科学证据充分表明褪黑激素水平下降和ODC 活性上升均可促进乳腺上皮
干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加细胞恶性转化的几率。
2. 目前,科学实验已证明存在RF 的非热效应,而且部分揭示了这些效应的机理。这些效应
的SAR 远低于ICNIRP 确定的阈值。是否说明ICNIRP 所依据的效应机理有不合理的地方?
例如,我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表明,对小鼠进行每天30.04GHz, 4mW/cm2 ,30 分钟的连续
照射一周,可造成明显的危害。但ICNIRP 在2GHz-3000GHz 的职业暴露功率密度是50W/m2(即
5mW/2), 也就是说该频率的职业暴露限值不仅没有ICNIRP 所要求的10 倍安全因子,而且比已
发现的健(cm) 康阈值(4mW/cm2)还要大。
综上所述,我国能否按照ICNIRP 所采用的方法,即不同频段分别根据某一效应机制推导出
人体健康的阈值,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尚值得讨论!

七、电磁场暴露阈值的选取:
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实验数据和以往十多年实践的经验,结合本标准的编制目的、原则和范围,
本标准拟确定如下的电磁场暴露阈值。
表1 50Hz 、100kHz~300GHz 电磁场生物效应阈值
频率范围物理量阈值
50Hz B 100 μT
100kHz~10GHz SAR 1W/kg
10~300GHz S 4mW/cm2
电磁环境暴露基本限值和暴露限值的选取:
根据电磁场暴露的生物效应阈值,在射频波段职业照射取阈值10 倍安全余量,公众照射取职
业照射5 倍安全余量,确定职业照射限值和公众暴露限值。对50Hz 电场的公众暴露限值延用现行
标准,而磁场则要求低于作用阈值。同时,限值确定应结合可能暴露的时间和实际可操作性。

十、关于本标准不影响相关行业发展的说明
根据对主要设施电磁环境监测情况,本标准制定后不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
国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颁布执行15 年来在“为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
境,保护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国民经济中广
播电视系统,电信系统,电力系统应用的产生电磁场的设施最多,近十年来都得到较快发展。根据
环保部门近年来对这些部门电磁设施的监测与检查,绝大多数设施的测量值符合GB8702-88 中所
提出的“公众辐射导出限值”。而本标准按照如上的原则和阈值而确定的暴露限值,比国标GB-8702
还宽松。
1. 大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标准40μW/CM2)
表2 大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
城市塔高(米)节目数量
总功率
(kW)
地面测量值高层建筑测量值
地点 μW/cm2 地点 μW/cm2
北京 410 电视F
调频5 240 250 米 2.84 400 米6 层 3.28
上海 468 电视5
调频6 210 250 米 0.87 173 米22 层 2.50
天津 415.2 电视6
调频3 107 600 米 1.82 400 米24 层 0.53
地面与高层测量值范围为0.53-3.28μW/cm2,均小于该频段40μW/cm2限值。
2.广电系统xxx 短波发射台(标准28-87V/m)原存在居民超标问题(无线距居民住房仅
20 米), 天线调整及居民搬迁后,居民环境超标问题解决。现3 付天线发射机功率100kW×3 ,实测
结果40 米以远小于28V/m, 说明短波广播及通信台站,只要天线距离居民一定距离,就可以避免
电磁辐射超标问题。
3.城市移动电话基站(标准40μW/cm2)
城市移动电话近年来发展迅速,到2002 年底全国用户已超过2 亿用户,城市中的能电话基站
已相当密集。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基站与基站之的距离已在300 米之间。据全国各省市自
治区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基站周边环境敏感点超过8μW/cm2(环境管理目标值)的基站总数不是
1%, 超过40μW/cm2 标准的更少,而且大部分通过加高天线,修复辐射方向或调整天线架设地点
已得到解决。如北京市中国移和中国联通基站总数约3000 个,监测累计超标总数6 个(主要是由于
一址多站造成),现已调整解决。辽宁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基站总数约5000 个,超标数约10 个,
现已调整解决;宁夏自治区,基站总数约1000 个,现未发现超标站。
4.近郊区卫星地球站(标准40-200μW/cm2)
电信部门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均设有卫星地球站,以传输长途电话及卫视节目,抛物面天线13
米(直径)左右,最大发射功率3KW 。根据北京卫星地球站监测结果,按最不利条件下(仰角100)

天线前方20-100 米区域功率密度10-33μW/cm2, 低于该频段标准,所以只要规划布局合理,卫
星地球站建设不会形成大面积超标问题。
5.高压电力线(工频场强标准4kV/m )
全国大量监测数据说明:110kV 和220k V 高压线下工频电场强度一般小于4kV /
m,500kV 高压线走廊5 米之外工频电场强度一般小于4kV / m(不包括郊外的情况)。
所以,综上所述,根据目前所制定的电磁环境暴露限值,只是对个别设施提出一定的要求。不
会对我国的相关行业造成影响。本标准的执行更不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12-23 10:3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12-23 15:5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建议大家认真看完全文,正反两方的论点和数据都要仔细比较,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如果没有认真研读这些文章和数据,只为了某种利益就乱嚷嚷,那叫瞎起哄。
通常瞎起哄的人都是被别人利用的PAOKUI,最后仅极小戳人获利。中国历史已经不断证明这一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12-23 16:3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QUOTE Created By ganzh At 2006-12-23
建议大家认真看完全文,正反两方的论点和数据都要仔细比较,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如果没有认真研读这些文章和数据,只为了某种利益就乱嚷嚷,那叫瞎起哄。
通常瞎起哄的人都是被别人利用的PAOKUI,最后仅极小戳人获利。中国历史已经不断证明这一事实。


你这两个字是“炮灰”吗?
很简单,反过来问一句,不在西门建变电站会是谁获利?获什么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12-23 22:2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QUOTE Created By 小王子 At 2006-12-23

很简单,反过来问一句,不在西门建变电站会是谁获利?获什么利?


任何人的意见都是参考性的,关键自己要辩证地分析问题。这个问题你因该有自己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12-23 22:3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楼上的不要在这里讲废话了!直接搬到变电站去住吧! [M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1-3 16:0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谁能说清楚变电站到底有什么样的危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3 16:0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谁能说清楚变电站到底有什么样的危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4-7 14:1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darkblue]2003 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olor]

引用作者 eileen 于 2006-12-23发表的原文
楼上的不要在这里讲废话了!直接搬到变电站去住吧! [M35]


弓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12-29 03:05 , Processed in 0.1031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