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ww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6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

 “顺眼”就有吸引力

  看上去顺眼的东西并不会自动变得有吸引力。进化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就证实,被人的大脑判断成平常类型的东西要比不同寻常的好上很多。一张左右完全对称的脸虽然看上去很不自然,但是高度的对称可以让一张脸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这里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的大脑更加偏爱顺眼的类型,为什么复杂的图形、模型或者不对称的脸会让大脑讨厌?

  一部分心理学家从进化的角度认为,如果一样东西偏离了左右对称的原则,那意味着它有一定的缺陷。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人的身上,那么不对称的体形可能说明他难以适应环境。

  德国卡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拉德·欧勒说:“很多基因上的干扰造成了不对称现象的发生;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的干扰,比如营养不良,也会导致不对称现象发生。”

  一张平常的脸显得更健康。如果某个人的脸总是让人觉得端端正正,那便是一个标志,说明他在常规之内,而且他的基因要比其他人更稳定一些。

  因此,这样的人有更多存活的机会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就是进化生物学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7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

 让大脑轻松也是一个原因

  然而,心理学家皮奥托·文吉尔曼提出另外一种观点——看起来不显得与众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可以让大脑比较轻松地处理而显得有吸引力。

  在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机制,那就是大脑处理外界信息的容易程度。

  如果一种固定类型、一张脸或者一个物体看起来和其他的区别越是小,而且在人看起来,它们更熟悉的话,那么人的大脑处理起它们就更加方便。同时,大脑处理它们的过程也会运行得更加顺畅。与之相应的是,人们认出这种事物的速度要快很多。

  “比如,一张图画上的人物是一个人的妻子,而不是一个陌生人,那么他的大脑处理起来的速度当然要更加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美学心理学者赫尔穆特·莱德说。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诺尔伯特·施瓦茨补充说:“把人认出来的容易程度或者过程能使人感觉良好,这也导致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因此,一件事物越容易被人认出,越能被算作对人有吸引力。

  早在两年半前,施瓦茨就曾经在专业杂志《性格和社会心理学评论》上作过上述报告。当时他的合作者还有挪威卑尔根大学的一名研究者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皮奥托·文吉尔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7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

 有实验作出证明

  施瓦茨等三人在早先的一项研究中让学生观看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图片。一些学生被要求用最快的速度认出图片上的东西,另外一些学生必须判断这些东西的吸引力多大。

  在实验中,图片的前方会突然出现图片中物体的轮廓,当然学生们不会意识到;然后,学生们便会更快回忆起那个物体,而且还觉得它更漂亮。这就是施瓦茨最近的新发现。

  虽然我们的大脑在认知熟悉事物的时候,显得更加轻松,但是这种轻松的认知机制也很容易受到人为的操控。目前为止还不清楚的是,以下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答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固定类型和熟悉的事物更加吸引人呢?

  可惜,文吉尔曼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结论——人们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答案。他的这个结论刊登在专业期刊《心理科学》上。

  诺尔伯特·施瓦茨认为:“文吉尔曼的研究成果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展示。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其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大脑处理外界信息的困难程度变小了。”施瓦茨的这个看法也排除了任何其他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7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

 吸引力大小立刻体现

  皮奥托·文吉尔曼曾经是施瓦茨的学生,最近他跻身备受尊敬的研究吸引力的心理学家行列。

  文吉尔曼和三位同事以及数十名实验志愿者为他们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很多由点构成的模范图案。这些模范图案上显示的是一幅接一幅的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变得越来越少。

  在实验中,稍后展示的由八个点描绘的图形总是要比上一幅图形更加变形。

  研究者们说,当显示的图形和最初的正方形图案越来越不像时,实验志愿者为图形分类花的时间越长。“一个完全变过形的正方形图案常常会被当作没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实在是一个形状糟糕的正方形。”

   在进一步的试验中,实验的参与者会看到某一种由点构成的模范图形。为了让他们的大脑能够“更加顺畅”地处理这种图案信息,科学家们会在实验之前让实验参与者看一些类似的图形。在实验中,科学家确定实验参与者会产生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反应:他们脸颊上的一块肌肉会活跃起来。

  按照科学家的想法,这提供了一个信号,表明实验参与者确实更加偏爱看到的图形,而且他们后来也会说自己的确喜欢。

  文吉尔曼的研究团队报告说:“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参与者会立刻说出是否喜欢看到的图形,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知道,这种和感觉有关的反应是自发的、强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7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

扩展阅读:《懒惰的大脑》



  “人们熟悉的东西往往被认为是好,而陌生的东西则会被当作差,有可能甚至被认为是危险的,”莱德这样总结人类大脑的判断机制。

  那么能不能说,我们的大脑简直就是太懒惰了,甚至把所有与众不同的、另类的和不熟悉的事物都看作不具有吸引力的呢?

  “这样大脑就可以省下很多功夫用来认知外界事物。也可以说,这就是‘懒惰’,”美学心理学家莱德说。

  不过皮奥托·文吉尔曼持另外一种观点:“不能说大脑这样就是‘懒惰’,因为大脑能够进行成功的和有效率的处理工作。”

  对大脑来说,认出一样符合平常模样的东西要容易些,这样它便会感到“快乐”。文吉尔曼说:“这是因为在如此快速地解决一个问题以后,大脑就可以有时间处理更加重要的任务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获得了一个更好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9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转』

顶一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6:59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转』

呵呵,满1000,收工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12-12 17:45 | 只看该作者

Re: 为什么熟悉的事物更吸引人?『转』

楼主就收工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6:1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灌水事业:好心情藏在左大脑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们最近有个惊人的发现: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他们通过长达10年时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个人的好心情藏在他大脑的左半球里。

科学家倾向认为好心情的人是先天的,一个孩子最初的72个小时是他往后能否成为快乐的人最为关键的。

得出这个意外结论的是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大学情感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理查德·戴维逊教授为首的一批专家。

他们对上千名志愿者的试验结果表明:一些像会享受生活、自得其乐、朝气勃勃和充满希望等优良品质都存贮在大脑的左半球里。

右半球存贮的则是忧郁、失望与懊恼。所以,所有的悲观主义者、怀疑主义者和自杀者占主导地位的是右半球,而乐观主义者是左半球。

这是人类生物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大脑正面皮层几乎完全相同的两个半球所控制的却正好是完全相反的不同情感。

俄《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斯薇特兰娜·库济娜就这一所谓惊人发现采访了俄罗斯医学博士娜塔利娅·林茨,请她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记者的采访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6:18 | 只看该作者

Re: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查抑郁症的病因查出的结果

问:莫非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答:您也知道,当婴儿发出第一声喊叫,他脑袋里的大脑皮层便开始了急剧而复杂的形成过程。所以说一个孩子最初的72个小时是他往后能否成为快乐的人最为关键的。

为了弄清他们中谁会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谁会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科学家得拍下婴儿的脑电图,然后从妈妈的手里拿走。

婴儿紧随其后会有些什么举动,是怒吼一声,还是泰然自若,科学家们还得进行仔细研究,重新用仪器测量,绘出脑活动的示意图,并力图根据这些资料预测孩子的未来。

顺便说说,大脑左半球占主导地位的人只占30%。

问:科学家们对这一发现感到意外吗?

答:是的。因为最近50年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家都将全部注意力去关注诸如多愁、恐怖和沮丧等忧郁心态。

可突然间碰到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医生们看来已经从各方面根治了患者的抑郁症,可他依旧未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就因为他不会。

为了查出人能感受到生活乐趣的原因,近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会享受生活的人身上。

问: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大脑的哪一部分最为活跃所决定?

答:那当然。所以人们在面临同一遭遇时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一些人即使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可有些人就是为一些小事也会一蹶不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6:18 | 只看该作者

Re: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试验的具体过程

问:试验是怎样进行的?

答:找到一个不受外部噪音干扰的小房间,让接受试验的人站在电脑终端前,在他头上接上100多个电极,由它们来传递放置在隔壁一间屋子的另一台电脑的信息,也由它们来读接受试验者电脑所发出的信号。

电脑终端上出现一些图像,从中性的城市风光到死者血淋淋的尸体。

这时电极摄下大脑各部的读数,屏幕上便会出现一张示意图,表明人在经受这种或那种感情时大脑的哪个部分最为活跃。

科学家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要想激活和测定积极的情感远比消极的复杂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6:19 | 只看该作者

Re: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们最近有个惊人的发现: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他们通过长达10年时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个人的好心情藏在他大脑的左半球里。

科学家倾向认为好心情的人是先天的,一个孩子最初的72个小时是他往后能否成为快乐的人最为关键的。

得出这个意外结论的是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大学情感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理查德·戴维逊教授为首的一批专家。

他们对上千名志愿者的试验结果表明:一些像会享受生活、自得其乐、朝气勃勃和充满希望等优良品质都存贮在大脑的左半球里。

右半球存贮的则是忧郁、失望与懊恼。所以,所有的悲观主义者、怀疑主义者和自杀者占主导地位的是右半球,而乐观主义者是左半球。

这是人类生物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大脑正面皮层几乎完全相同的两个半球所控制的却正好是完全相反的不同情感。

俄《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斯薇特兰娜·库济娜就这一所谓惊人发现采访了俄罗斯医学博士娜塔利娅·林茨,请她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记者的采访记录。

查抑郁症的病因查出的结果

问:莫非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答:您也知道,当婴儿发出第一声喊叫,他脑袋里的大脑皮层便开始了急剧而复杂的形成过程。所以说一个孩子最初的72个小时是他往后能否成为快乐的人最为关键的。

为了弄清他们中谁会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谁会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科学家得拍下婴儿的脑电图,然后从妈妈的手里拿走。

婴儿紧随其后会有些什么举动,是怒吼一声,还是泰然自若,科学家们还得进行仔细研究,重新用仪器测量,绘出脑活动的示意图,并力图根据这些资料预测孩子的未来。

顺便说说,大脑左半球占主导地位的人只占30%。

问:科学家们对这一发现感到意外吗?

答:是的。因为最近50年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家都将全部注意力去关注诸如多愁、恐怖和沮丧等忧郁心态。

可突然间碰到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医生们看来已经从各方面根治了患者的抑郁症,可他依旧未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就因为他不会。

为了查出人能感受到生活乐趣的原因,近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会享受生活的人身上。

问: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大脑的哪一部分最为活跃所决定?

答:那当然。所以人们在面临同一遭遇时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一些人即使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可有些人就是为一些小事也会一蹶不振。

试验的具体过程

问:试验是怎样进行的?

答:找到一个不受外部噪音干扰的小房间,让接受试验的人站在电脑终端前,在他头上接上100多个电极,由它们来传递放置在隔壁一间屋子的另一台电脑的信息,也由它们来读接受试验者电脑所发出的信号。

电脑终端上出现一些图像,从中性的城市风光到死者血淋淋的尸体。

这时电极摄下大脑各部的读数,屏幕上便会出现一张示意图,表明人在经受这种或那种感情时大脑的哪个部分最为活跃。

科学家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要想激活和测定积极的情感远比消极的复杂得多。

天性也有被迷惑的时候

问:能否违反天性,把一个人培养成个乐观主义者?

答: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试验。有一次,找来了一批倒霉的志愿者。

说他们倒霉,是经威斯康星大学细心观察,证明这些人大脑的愉悦区极不活跃。把他们找来之后,要他们在一个月内做各种能激发幸福感的活动。

比如说,他们每天都得跟周围的人交换一些愉快的信息,做20分钟的体操。

每天对着镜子冲自己笑2分钟,以锻炼“快活肌肉”。还做10分钟的自我调整活动,以达到身心完全松弛。

第三个星期每天得用30分钟来干自己爱干的事。第四个星期每天晚上都去跳舞。一个月过去之后,再对脑部进行一次扫描,发现大脑的活动有了很大变化,其“快活机能”的曲线在飚升。

可以看出,即使是那些“命中注定不快活的人”,只要不停地锻炼大脑,也可以变成一个快活的人。

任何人,要想使自己快活,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那就是过夫妻生活。定期夫妻疗法能不断保持血液中有较多的“快活荷尔蒙”,一种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内啡肽。

这种物质的效力比吗啡强30倍,由此西方人还称它为“内麻醉剂”。

如果将这种“麻醉剂”接种给所有那些不快活的人呢?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过往静脉里注入内啡肽效果极不明显。只有直接注入大脑最为见效。不过这种试验目前只在老鼠身上做过。

要在人身上做类似试验,那非得把人整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可。再说,这种“人造”的内啡肽比海洛因更容易让人上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12-14 16:20 | 只看该作者

Re: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晕...还以为脑筋急转弯呢! [M04]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6:20 | 只看该作者

Re: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胖子一般都比较快活

什么人觉得自己最快活?

那不用说是胖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詹姆斯·沃森研究过胖子和瘦子体内的化学过程,弄清楚了多余的脂肪能促进对人体有良好作用反应的道理。

胖子分泌出来的有助于有个好情绪的内啡肽比瘦子多得多。

除此之外,有助于提高性欲的荷尔蒙在他们胖得发圆的躯体内能很快地发育成熟。

总之,据社会调查,快活感不分性别,也不受年龄和财富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12-14 18:08 | 只看该作者

Re: 好心情藏在左大脑『转』

这么几贴就可以赚到100个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7 14:41 , Processed in 1.0686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