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夜未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日纽约夜巴黎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9-8-9 08:53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M21]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8-9 10:58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17.钱钟书先生对杨绛女士有这样一段评价,后来被社会学家视为理想婚姻的典
范:a、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b、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
娶她做妻子。c、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
------

记住这个 [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8-9 11:03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49.20岁看体力;30岁看学历;40岁看经历;50岁看智力;60岁看病历;70岁看日
历;80岁看黄历;90岁看舍利。
-------------------------------------
经典啊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8-9 11:06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引用作者 小猪嘟嘟 于 2009-8-8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夜未央 于 2009-8-7发表的原文
[quote]引用作者 小猪嘟嘟 于 2009-8-7发表的原文
没看明白

这个文章是说,女人其实心中早已有选择。。。

女人不要将就自个?[/quote]
[M11] [M11] 小猪的理解很另类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1:19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关于家

新加坡用網路行銷來「促婚」,3分鐘寡婦廣告引發瘋狂討論

五月初,新加坡那邊出了一則很特別的廣告,在電視上播出後,引起極大的爭議,各位可以點上面參考一下。這則廣告是由新加坡國家級的「社區發展部」所拍攝它是一則「 支持婚姻的廣告,據說兩年前新加坡曾有一場市調,顯示許多適婚的新加坡年輕人仍在待婚中,因為找不到完美對象。

這則「促婚影片」只有3分鐘又2秒:主角是一位印度裔太太,悼念著她剛死去的華裔老公。她的悼詞和大家預期不同,她竟然當著全體親友描述著她老公在床上如何的「打鼾」和「放屁」,還當場模仿這些聲音!如果老公還活著,應該會窘得想找一個洞鑽吧。

這部影片的開始,司儀說:「李太太(即那位寡婦),妳應該有些話想說。」這位太太上台了,全場靜默。
「今天,我不是要來讚美的,我不會說他有多好,因為很多人都已經說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可能讓大家比較不自在的事。」她說,「我想先從他在床上的表現說起。」

台下觀眾眼神都是問號,看著她繼續說--
「你們都有碰過,早上啟動汽車引擎啟不動的狀況嗎?」當場她學了發動引擎的聲音,
但聽起來根本就是打鼾聲。這位寡婦學得嘴巴都歪了一邊了,這樣鼾了兩趟,然後幽幽的說:「well,大衛(她的老公)的打鼾,完全像是這樣。」

大家開始笑了,鏡頭轉到她的女兒,表情顯然有點怪,大概是不解為何媽媽要說這件事?有些老夫妻也一邊笑一邊微皺眉頭,這場合好像說這種事不太對吧?
「但,打鼾只是開始,」寡婦繼續說:「他,也會……放屁!」,好像好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呢。「有些晚上,他放屁放得太大聲,還會被自己驚醒!」

全場更是會意的笑了,她說,「大衛會驚慌的問,那……那是什麼聲音?」
「這時候我會說,親愛的,是隔壁的老狗在放屁啦,放心繼續睡吧!」鏡頭轉到好幾個太太笑得摀嘴,坐在旁邊的老公面露尷尬。
台上 的寡婦,此時語氣一轉。
「你會覺得,這很好笑是嗎?」她緩緩的說,「不過,當大衛真的病得很重時,這些聲音至少讓我知道,我的大衛『仍然活著』。」她轉頭望向大衛的遺照,哽咽了:「現在……我終於再也無法在睡前聽到這些聲音……。」
全場有如冰凝。
「 到生命的最後, 」鏡頭轉向這位寡婦孤單的身驅,看到她緩緩的說。
「 總是這些小小的事情,讓我們永遠記得「是這些小小的不完美』,一起組成生命的『完美』。」


鏡頭轉向她的兒子和女兒,兒子大約高中年紀,女兒是初中年紀,他們看著台上的母親,專心聽著媽媽說話。

「所以我想告訴我的子女,有一天,你也能找到你們生命中的伴侶,他們會像你爸爸在我眼中一樣『不完美得很美』。」

她講完後,彷彿如釋重負,回到一個仍要照顧小孩的媽媽,收起悲傷,堅強起來,擁抱她的小孩。觀禮的全都沒有痛哭失聲,竟都看著前方,那是一種吃驚,這些文字的重量竟然這麼重的飄在空中、壓在心裡。這三分鐘的片也旋及走到尾聲,最後,這則廣告的結束詞是──「Family 」。中文版,則是一個──「家」字。

這則極震撼的廣告片,是由一位來自馬來西亞女導演Yasmin Ahmad所拍攝。在新加坡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沒人是完美的,所謂的真正的愛情就是接受你伴侶的不完美。

在喪禮上,女主角講了一段話,明明是在講一則很平常的事,卻經過了音樂與台詞與鏡頭的鋪陳,導引出一連串看不見的「弦外之音」,最後它給了一個字「Family 」作結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1:22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对于刚结婚的女人,对方睡觉打酣.,磨牙声音都会影响睡眠,可是N年后,没了这鼾声,磨牙声,你就会觉得好象少点什么,会失眠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it tells us the truth – nobody is perfect! Only two imperfect persons c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make a perfect family – a unique family that every family member closely tied to each other in giving love, offering support, and sharing happiness & sadness togeth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1:27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这些天比较热,偶尔失眠,想起婚姻生活里的点滴,甚至偶尔的争执,觉得很安心,虽然彼此都是如此不起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8-10 13:01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M21] 精典精典~绝对的精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8-10 13:03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总是这样的,千挑万选,结果也差不多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8-10 13:06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呵呵。是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4:37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引用作者 小富翁 于 2009-8-10发表的原文
总是这样的,千挑万选,结果也差不多 [M04]


结婚了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

关于婚姻,许多人的说法 [M04]

“处对象了吗?”
“没。”
“为什么?”
“没合适的。”
“你太挑了。”



“我没挑。”
“再不找就晚了。”
“我不急。”



“不急能行吗?你多大了。”
“二十五。”
“哎呀,再不找好男人就没了。 ”
“!!!!....”




这样的对话,相信很多未婚女性都经历过,不可否认,人家是好意,是关心你的。但是,你已经不胜其烦了,是不是?女孩子年纪越大,对男人对社会对自己就多了一些了解,考虑的事情就多了,所以就不好找男朋友了。。。




(一)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生孩子吗? ”
“生孩子?我连婚都不结了!”




(二)
“你什么时候和你男朋友有感觉的?”
“忘了。”
“后来呢?”
“后来慢慢淡了,快要分手了。”
“后来呢?”
“后来就结婚了。”
“快要分手了还结婚?”
“对呀,就是怕分手才赶忙结婚了。”
“?????”




(三)
“你说,男人在潜意识中是不是都希望有外遇? ”
“什么潜意识?那不明摆着吗?”
“ !!!!!!!!!!!”




(四)
“你喜欢孩子吗? ”
“一般吧。”
“那你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为什么,有了就生了呗。 ”
“你能说出有孩子的三个好处吗?”
“我能说出三个坏处。”
“??????????”




(五)
“ 你不是一直讨厌孩子吗?”
“ 是呀。”
“ 那你还生?”
“ 我丈夫非要生。”
“ 你丈夫一定喜欢小孩子喽!”
“ 他也不喜欢。”
“ 那为什么?”
“ 不生别人会笑的。”
“ ??????????????”




(六)
“ 可以问您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吗?”
“ 当然。”
“ 您有情人吗?”
“ 没有。”
“ 您真是一个好丈夫。”
“ 不过,以后不保证。”
“ !!!!!!!!!”




(七)
“ 你有没有想过做丁克族?”
“ 丁克族是什么?”
“ ??????????”




(八)
“ 你要结婚了?恭喜你!”
“ 有什么好恭喜的?”
“ 这是好事呀!”
“ 你当我愿结婚呀?”
“ 不愿意你结什么婚?”
“ 别人逼的。”
“ 谁这么缺德?!!!!”
“ 我妈。”








(九)
“ 姐,你爱我姐夫吗?”
“ 凑和吧。”
“ 好像不太热情呀,那你为什么选他。”
“ 我怕以后找的还不如他呢。”




(十)
“ 如果男人有外遇应该原谅吗?”
“ 当然不应该原谅,女性要自尊、自立,不能依附男人!”
“ 如果你丈夫有外遇,你还会要他吗?”
“ 要呀!”
“ ????????????????”




(十一)
“ 你们男人为什么都想有情人。”
“ 因为我们需要呼吸新鲜空气。”
“ 你有肺病呀。”
“ 不,我们打拼太累了,女人应该对我们宽容些。”
“ 如果你妻子有情人,你会宽容吗?”
“ 我会休了她。”




(十二)
“ 你真是个好丈夫!”
“ 因为我没钱。”




(十三)
“ 我打算晚点结婚。”
“ 哦,女孩子也要做事业。”
“ 不,晚婚婚变的概率比较低。”




(十四)
“ 我不打算生孩子。”
“ 想做丁克族?”
“ 不,这样离婚比较容易。”




(十五)
“ 听说你处了个男朋友。”
“ 是的。”
“ 长得帅吗?”
“ 他在事业单位。”
“ 个子高吗?”
“ 他舅舅是民政局局长。”
“ 人还不错吧。”
“ 他姨是财政局办公室主任。”
“ 对你怎么样?”
“ 他家亲戚不是当官的就是做生意的。”




(十六)
“ 我不想结婚,我怕以后我丈夫有外遇。”
“ 得了吧,到时候说不定你先有外遇呢。”




(十七)
“ 虽然我不想结婚,不过你还是给我介绍男朋友吧。”
“ 你要找什么样的。”
“ 我妈说医生不错。”
“ 是呀,越老越吃香。”
“ 我妈喜欢大学生。”
“ 对,知识经济时代嘛,有知识就有饭吃。”
“ 她还说不能找农村的。”
“ 也对,亲戚多,事多。”
“ 父母必须有劳保。”
“ 对,老了也不来麻烦你们。”
“ 我妈说楼是必须有的。”
“ 这当然,两个人想靠工资买楼,太难了。”
“ 我妈说,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过日子要实际些。”
“ 等等,你不象那么听你妈话的人呀。”
“ 就是不听话,所以到现在都没找到对象呀。”




(十八)
“ 我妹妹的男朋友个子只有一米六五。”
“ 她不也只有一米五吗?”
“ 他经济条件不太好呀。”
“ 她长得也就一般群众呀。”
“ 可是他只做个小本生意,前途无光呀。”
“ 你妹妹不也是临时工吗?这叫门当户对,懂吗?”
“ 都什么年代了,还门当户对???”
“ 好、好,我错了还不行吗?对了,你那大款男朋友怎么样了?”
“ 我们分手了。”
“ 为什么?”
“ 差距太大。”




(十九)
“ 其实他条件不错,我后悔了。”
“ 如果回到过去,你会选他吧?”
“ 不会。”
“ 你不是说你后悔了吗?”
“ 可那年我才二十二,他配得上我吗?”



--------------------------------------------------------------
年轻时只想找个自己喜欢的,后来想找个自己喜欢、家人也喜欢的,成熟以后就想找个家人喜欢的。
年轻时只想要爱情,后来爱情面包都想要,成熟以后就只要面包。



--------------------------------------------------------------



走吧,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8-14 14:41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得叫那女人过来看看了~
不过那女人也未必是这个千挑万挑的问题~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8-15 03:27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还是没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1:41 | 只看该作者

Re: [笑谈] 一些有意思的文章

白天纽约,夜晚巴黎

纽约和巴黎,代表了我人生的两个面向。纽约是白天,巴黎是黑夜。纽约是前半生,巴黎是下半场。

三十五岁之前,我认定纽约是世上最棒的城市。我在加州念研究所,毕业后迫不及待地去纽约工作。一做五年,快乐似神仙。我爱纽约的原因跟很多人一样:她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化的中心。丰富、方便。靠着地铁和出租车,你可以穿越时间,前后各跑数百年。人类最新和最旧、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纽约都看得见。

所以在纽约时,我把握每分每秒去体会。白天,我在金融机构做事,一天十小时。晚上下了班,去NYU学电影,一坐四小时。在那二十多岁的年纪,忙碌是唯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活着,就是要把自己榨干,把自己居住的城市,内外翻转过来。

这种想法并不是到纽约才有的。其实从小开始,台湾人就过着纽约生活。纽约生活,充满新教徒的打拚精神和资本主义的求胜意志。相信人要借着不断努力,克服万难、打败竞争。活着的目的,是更大、更多、更富裕、更有名。权力与财富,是纽约人的两个上帝。而能帮你走进天堂的鞋,就是事业、事业、事业。

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持领先,每个人都在赶时间、抢资源。进了电梯,明明已经按了楼层的钮,那灯也亮了,偏偏还要再按几下,彷佛这样就可以快一点。出了公司,明明已经下班了,却还要不停讲手机,摇控每一个环节。在纽约,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赶尽杀绝。在纽约,没有坏人,只有失败者。

台湾,是不是也变成这样?

每一件事,都变成工作。上班当然是工作,下班后的应酬也是工作。有人谈恋爱是在工作,甚至到酒店喝酒、KTV狂欢,脸上都杀气腾腾,准备拚个你死我活。

我曾热烈拥抱这种生活,并着迷于这种因为烧烤成功而冒出的焦虑。这种焦虑让我坐在椅子边缘,以便迅速地跳起来闪躲明枪暗箭。这种警觉性让我练就了酒量和胆量、抗压性和厚脸皮。但也养成了偏执和倔强、优越感和势利眼。在纽约时我深信:能在这里活下来的,都是可敬的对手。黯然离开的,统统是输家。人生任何事,绝对要坚持到底。半途而废的,必定有隐疾。在这不睡的城市,每天我醒来,带着人定胜天的活力,跟着法兰克辛纳屈唱〈纽约‧纽约〉:“如果你能在纽约成功,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成功!”是的,在纽约,现代的罗马竞技场,我要和别人,以及自己,比出高低。

这套想法,在我三十五岁以后,慢慢改变。

第一件动摇我想法的,是父亲的过世。

我父亲一生奉公守法、与人为善。毫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地像城堡。七十二岁时,他得了癌症、引发中风,经历了所有的痛苦和羞辱。他一生辛勤工作、努力存钱、坚信现在的苦可以换得更好的明天。我们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在纽约拚事业的精神照顾他。但两年的治疗兵败如山倒,最后他还是走了。父亲逝世的那天,我的价值系统崩溃了。我一路走来引以为傲的“纽约精神”,没想到这么脆弱。

不止在病床,也在职场。当我在企业越爬越高,才发现“资本主义”在职场中也未必灵验。上过班的都知道,很少公司真的是“开放市场”、“公平竞争”。大部分的同事都觉得你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职场上伟大的,未必会成功。成功的,有时很渺小。很多人一辈子为公司鞠躬尽瘁,最后得到一支纪念笔。那些卷款潜逃的,反而变成传奇。

慢慢的,我体会到:世上有一种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更高、更复杂的公平。人生有另一种比“功成名就”更幽微、更持久的乐趣。那是冲冲冲的美式资本主义,所无法解释的。

我能在哪里找到那种公平和乐趣呢?

我想过西藏、不丹、非洲、纽西兰。然后,我注意到法国。

住纽约时,法国是嘲讽的对象。身为经济、科技、和军事强权的美国,谈起法国总是忍不住调侃一番。法国是没落的贵族,值得崇拜的人都已作古。法国人傲慢,高税率让每个人都很慵懒。动不动就罢工,连酒庄主人都要走上街头。

搬回台湾后,普罗旺斯、托斯卡尼突然流行。我看了法兰西斯‧梅思的《美丽的托斯卡尼》,其中一句话打动了我:“在加州,时间像呼拉圈。我扭个不停,却停在原地。在托斯卡尼,我可以在地中海的阳光下,提着一篮李子,逍遥地走一整天。”

是啊!我在赶些什么?我耗尽青春用尽全力,拼命追求身外之物,结果我真的比别人有钱、有名吗?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乐吗?远方有广阔的地平线,为何我还在原地摇过时的呼拉圈?

当我重新学习法国,我发现法国和美国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美国人追求人定胜天,凡事要逆流而上。法国人讲究和平共存,凡事顺势而为。纽约有很多一百层的摩天大楼,巴黎的房子都是三百年的古迹。纽约不断创新,巴黎永远有怀旧的气息。巴黎人在咖啡厅聊天,纽约人在咖啡厅用计算机。纽约有人潮,巴黎有味道。纽约有钞票,巴黎有蛋糕。

不论是政府或个人,法国人都把精神投注在食、衣、住、行等“身内之物”。就让美国去做老大哥吧。要征服太空、要打伊拉克、要调高利率、要发明新科技,都随他去。法国人甘愿偏安大西洋,抽烟、喝酒、看足球、搞时尚。当美国人忙出了胃溃疡,法国人又吃了一罐鹅肝酱。

讲到吃,法国有三百种起司、光是波尔多就有五十七个酒的产区。晚上六点朝咖啡厅门口一坐,一杯红酒就可以聊三个小时。九点再去吃晚餐,一直吃到隔天凌晨。他们在吃上所花的时间,跟我们上班时数一样。但讽刺的是:他们没有“All You Can Eat”。

吃很重要,但也要会挑时间,朋友介绍我去试一家法国餐厅,提醒我他们礼拜二、四晚上休息。“为什么?”我问。他说:“因为主厨要回家看足球。”

聪明的主厨懂法律。法国法律规定一周工作最多三十五小时,大部分的人一年有五周的假期。而美国人把加班当作自己有价值的表示,度假时还拿着手机回E-mail。法国人比美国人会玩。每年六月的巴黎音乐节,从午后到深夜,几百场露天音乐会在各处同时举行,人多到地铁都暂停收费。每年十月的“白夜”,平日入夜就打烊的店面,彻夜营业到清晨七点。每年夏天,巴黎市政府在塞纳河右岸布置了三段、总长一.八公里的人工海滩。细砂、吊床、躺椅、棕榈树,自然海滩有的景致这里都有,让没有钱去海边度假的民众,也可以享受到海滩风光。

当然,法国这么深厚的文化,不可能只从吃喝玩乐而来。美国人读书,为了考证照。法国人读书,为了搞情调。每年十月的读书节,大城市的火车站内,民众轮流上台朗诵诗句。书店营业到天明,整晚有现场演奏的乐曲。“美食书展”选在铜臭味最重的证券交易所举办。小镇书展的书直接“长”在树上,读者必须爬到树上,把书摘下来品尝。

一直跟着美国走的台湾人,会心动吗?

我心动了。十一月我到巴黎,一位法国朋友来接待我。临走前我问他:“明天你要干嘛?”

“我要去银行。”

“然后呢?”我问。

“我不懂你的意思……”

对我来说,“去银行”是吃完午饭后跑去办的小事。对法国人来说,这是他一天全部的行程。法国人总是专心而缓慢的,每天把一件小事做好。

这样的生活,对美国或台湾人来说,实在是太颓废了。的确也是。法国失业率接近10%,高税率让雇主宁愿打烊休息,免得帮员工缴税。巴黎闹区纸醉金迷,但郊区的少数民族却没有工作机会。这些都是黑暗面,但对于每日被强光烤焦的台湾人,阴暗也许提供了喘息空间。生命的终点都一样,有钱人的丧礼只是比较多人上香。不断的追赶只是提前冲向谢幕,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慢慢为生命暖场?你不需要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可以偶尔伸伸懒腰、安步当车。

我从巴黎回来,台北并没有改变。关了两周的手机再度响起,一通电话找不到我的人会连续狂call十通。和朋友见面,他很关心地问我:“好了,你现在工作也辞了、欧洲也去了,接下来有什么projects?”

“Projects”?多么纽约的字眼。

我真想说:“好好生活,不就是人生最大的project?”但我知道在熙来攘往的台北街头,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这样说太矫情了。况且,我今天之所以有钱有闲享受法式生活,不也正因为我曾在美式生活中得到很多利益?我仍热爱工作、热爱纽约,但已不用像二十岁时一样亦步亦趋、寸步不离。

所以我说:“我还是会早起,白天努力写作。但到了晚上,我想关掉手机。”

世界少了我,其实无所谓。但我少了我,还剩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3 08:20 , Processed in 0.0635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