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伊人在上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年晒太阳[M29]

[复制链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1:28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天啊,太多的书要看了,怎么才能看完啊 [M07] [M29]

太多书要看了

好像时间永远不够用

看着那一堆堆等待着我阅读的书

真是发愁
[M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1:51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中午休息,看,我喜欢闾丘露微 [M29]

快休息了

为了对得起那一摞摞堆在书柜的书

中午不睡觉了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1:55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中午休息,看,我喜欢闾丘露微 [M29]



简介 ······
  本书是凤凰卫视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继《我已出发》后最新写就的作品。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就面临着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怎样面对婚姻问题,如何选择职业,怎样把握职场机遇、规避风险,怎样面对压力和困难,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做人等等,而闾丘在本书中就是以她的经历现身说法回答上述命题。
  对于现在年轻一代,本书可作为今他们应对一系列人生命题的教科书,他们可以从闾丘身上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获得启发,少走一些弯路。

作者简介 ······
  闾丘露薇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1995年移民香港,取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1997年加盟凤凰卫视。曾采访过多项大型活动,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取得过多次独家报道,并且以专业的提问,给领导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1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她是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后又两度前往阿富汗采访。2003年3月,伊位克战争爆发,她又成为首位进入巴格达采访的华人大女记者。2003年4月初她重返巴格达,并且在当地采访报道半个月之后从巴格达返回,直接前往北京抗击“非典”第一线,进行有关SARS的报道。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5月底在俄罗斯外访时,亲自表示慰问,并且赠言“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


我想中午看这样的书不会困

谁让我是凤凰的超级粉丝哩

[M04] [M02] [M01]

看过<<心相约>>一、二集 [M26] [M26] [M26]

也看过<<墨迹>> [M26]

本时还时不时买本凤凰周刊

刚到的<<行走中的玫瑰>>

看了一点点 [M20]

发现不愧为我最喜欢的闾丘 [M29]

太多的共鸣 [M31]

让人心有戚戚焉 [M26]

虽然没她那么坚强 [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2:03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中午休息,看,我喜欢闾丘露微 [M29]

想想将此贴写成读书笔记电子版好像也不错哈 [M11]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4:26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强烈推荐一本书 [M29]

书摘:摘自<<行走中的玫瑰>>

有了足够的积累,人会变得自信起来,真正的自信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而是无意当中散发出来的。自信来自于那里,对于我来说,自信来自于自己对于工作的把握,对于生活的把握。当自己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的时候,我知道不需要担心自己。

  因为自信,就会变得宽容。我想对于一个人,不单单是女性来说,是最为宝贵的品质。宽容的人,才会有灿烂的笑容,才会有年轻的心态。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4:28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中午休息,看,我喜欢闾丘露微 [M29]

其实有生存压力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大家就会更加珍惜眼前的这个工作机会,工作得更加的努力,为的是让公司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大的生产力,让自己的竞争力增加。另外一点,我想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会因为一些赞扬和成绩而让自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摘自<<行走中的玫瑰>>第二节

以上的每句话我都是那么的认同哈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4:48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中午休息,看,我喜欢闾丘露微 [M29]

看了关于生存这一节

很感动

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 [M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5:18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中午休息,看,我喜欢闾丘露微 [M29]

发现看书是很个人的事

虽然在书上写写划划写满了自己对于一些观点、看法的异同及原因

但真的面对网络

又经常会失语

原来看书真的是个人享受 [M04] [M44]

发现这一现像

我好像更开心了

[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4:09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共四册 [M29]



简介 ······
  於1969年出生於伊朗的雷什特(Rasht)。她在德黑蘭長大,在那裡的法語公立學校學習,之後去維也納,後又到斯特拉斯堡學習插圖藝術。她寫過幾本兒童讀物,創作的插圖發表在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上,包括《紐約人》和《紐約時報》。目前她住在巴黎。

作者简介 ······
  於1969年出生於伊朗的雷什特(Rasht)。她在德黑蘭長大,在那裡的法語公立學校學習,之後去維也納,後又到斯特拉斯堡學習插圖藝術。她寫過幾本兒童讀物,創作的插圖發表在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上,包括《紐約人》和《紐約時報》。目前她住在巴黎。
  
  从小听爸妈揭发政府弊端,认清这是个不得不革命的时代;看《辩证唯物主义》连环漫画,发现马克思和上帝长得超像;上街头游行抗议,因为革命要取得胜利,需要全体人民的支持。最大的梦想是当女先知,集上帝的正义与爱憎於一身。
  十四岁被送往维也纳当小留学生,从此学会一个成年人该会的所有事情。
  2001年出版自传漫画《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横扫各国漫画大奖,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有十五国译本,全球销售二十万餘册。
  反对布希,反抗强权,但强调自己不是恐怖份子,也不是女性主义者,只是说话大声的人道主义家。目前选择定居巴黎,因为巴黎不禁菸,而且巴黎人不平则鸣,常罢工。偶尔没车可搭,没电可用的巴黎是她的最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4:10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共四册 [M2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4:12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共四册 [M29]

书名为《我在伊朗长大》,分为四册,分别是《面纱》、《安息日》、《捉迷藏》、《回家》。


作者从她十岁时开始回忆,以一个孩童的目光扫描了当时伊朗政治风景,

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女先知,能够在夜晚与上帝对话,而后通过连环画认识了马克思,在她的可爱的梦幻里,笛卡尔与马克思就“存在”问题打起架来,而且十分诙谐地说道:“马克思与上帝如此之像,只不过头发卷了一点”;


还有当她的朋友莱莉的爸爸因为革命问题被关押时,她去问:“你爸爸上哪儿了”,莱莉回答说:“去旅游了”,她便十分老练地说道:“通常去旅游都是死亡的代名词”,因此她遭到了妈妈的斥骂,妈妈教导她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书中对政治的理解和评析寥寥数语,然而概括了其中宗教与民主与统治阶级的一些症结所在,也即矛盾根源,因为70年代伊朗靠产石油迅速致富,从而由债务国成为债权国,那些邻边的强国就凯觎良久;而此时那些权贵、统治阶级巧取豪夺、暴敛资产,那些民众却没有富裕起来,反而使阶级贫富悬殊拉开,加剧了两级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发暴动与革命是预料之中的事。

在书中,小女孩用着很简单的画面述说了历史,也指出所谓的国王,不过是西方国家安插在伊朗的一个“傀儡”,因此当人民将他赶下台时,举国同庆。

以上为ZT内容 [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07-7-25 15:51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共四册 [M29]

HOHO,这套书我在CC的帖里也推过 [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5 16:02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共四册 [M29]

引用作者 天文数字 于 2007-7-25发表的原文
HOHO,这套书我在CC的帖里也推过 [M05]

握个小手

真是不错

[M21]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13:45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朱天心的 [M29]



内容提要
本书虽是散文随笔集,但也可以视为小说家「都市人类学」式的台湾社会「畸零族群」观察,只是凝视对象从人转移到了猫,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与时间中的刻凿痕迹也就越深。在本书九篇作品中,作家述写自己与屋里屋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领域里众猫族的邂逅与相处,她给他们自由,却赚得了羁绊;对他们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丰富。
在作者的笔下,猫已经不是宠物、不是朱家男女老小的玩偶,而是一群独立自在的主体,各逞其能在人类支配的环境里寻找空隙,争取一份存活的空间。这种视猫为自由主体的猫书,应该与人类英雄的传记归于同一类文体。

作者简介
朱天心,山东临朐人,一九五八年三月生于高雄风山。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并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时移事往》、《我记得缮》、《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小说家的政治周记》、《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等。


[M26] [M26] [M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7 13:58 | 只看该作者

Re: 2007年的7月,推荐朱天心的 [M29]

最后一篇:一只兴昌里小猫的独白

我们从不求日日饱暖

不求人族宠幸

从不奢望妈妈兄弟们可以永远聚首

。。。。。

我只但愿

同样作为地球上的过客

我们彼此容忍

互不断生路

至于生死祸福

自己碰自己担



会是一个太奢侈的梦想吗? [M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6 05:34 , Processed in 0.0566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