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badmint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暨南大学于2006年11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百年校庆典礼!

[复制链接]
1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0:5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感谢楼上的师兄与我们分享这一令人激动和感慨的照片。 [M1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1: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16日是暨大百年校庆的第一天,很多报纸都以头版头条的形式登载了相关新闻。一时间报纸热销,《南方日报》出版的暨南大学百年校庆纪念特刊更是销售一空。

记者在暨大的校内书店了解到,书店早上10点刚把百年特刊摆上书架,不到半个小时便被校内师生抢购一空,而欲购买特刊的人们甚至还要进行订购,书店正与报社联系看能否拿到更多的特刊。记者在现场看到,除《南方日报》特刊之外,其他刊登暨大百年校庆消息的报纸也都所剩无几。“今天的报纸卖得特别快。”店员这样说到。

随后记者来到暨大西门外的书店,那里的店员介绍说,他们在了解到有《南方日报》出版了暨大校庆百年纪念特刊之后,紧急增订特刊,想方设法才拿到的24份报纸“一下子就卖完了”。前来买报的既有本校的师生,也有校友和附近中学的学生。

一位前来买报纸的研究生告诉记者,她和同学早上九点就结伴到兴安超市、书店乃至西门外的报亭找特刊,“四处都‘扫荡’过了,仍然一无所获。”她说,“尽管已经知道买不到报纸,但还是出来看看,想碰碰运气。”

像她这样搜罗报纸的师生还有很多,对于店员“没有货”的回答,他们也表示遗憾。他们认为百年校庆特刊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表示会向亲朋好友推荐留份报纸作纪念。“一百年特刊很有意义,能集中反映暨大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精髓,作为暨大的一分子,觉得很自豪。”他们说。

很多人怀里抱着《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南方周末》等好几份载有相关新闻的报纸。他们说,即便买不到特刊,留有这些报道也是很好的收藏。

就在记者即将离开的时候,刚刚还在遗憾的同学听到金陵三栋宿舍楼下正在卖特刊的消息,立即加快步伐赶过去。在金三下面的暨大出版社书店临时设置的售卖点,记者看到周围围着许多欲购买南日百版特刊的同学。据了解,从今天上午11时起,书店已经分两批运来了三百份报纸,而刚到中午1点,校园周围的特刊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1:3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11月15日下午,国务院侨办文宣司梁智卫副处长带领新闻采访团一行11人莅校,将对暨南大学百年校庆进行为期3天的采访报道。采访团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中国侨网、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组成。16日上午,胡军校长接受了凤凰卫视的专访。

据悉,中国侨网在头版为暨南大学百年校庆开辟了专栏,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也将为百年校庆活动作专题报道,新闻采访团还将专访胡军校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06-11-17 11:3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想起师兄师姐们跳的土风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06-11-17 12:1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明湖边的晚茶:“炸牛奶”,“炒田螺”
饭堂的“鞋底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3:3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明湖餐厅的芋头鸭。

学校食堂的五柳炸蛋。 [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06-11-17 13:4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芋头鸭最早是招待所餐厅的招牌菜,那里菜做得很不错,又便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06-11-17 13:4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JJ暨大的人真多啊,恭喜面团母校百年华诞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4:2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明湖水畔朗朗书声 蒙古包里恰恰舞步——新闻学院校友杨兴锋重温当年母校生活

杨兴锋先生1978年入藉暨南大学新闻系,1982年毕业后到南方日报工作。凭借自己努力的工作、精深的新闻素质以及创新的新闻理念,他带领南方日报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本人也曾于2004年获得新闻界最高荣誉——韬奋新闻奖,现已升任南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作为暨大校友,他参与了南方日报暨南大学百年校庆百版纪念特刊的编辑和审定工作。今天,他回到母校出席特刊的首发仪式,记者特意采访了他,聊起他在母校的岁月。

蒙古包舞会:我是带头人

杨兴锋先生在母校读书时,暨大的饭堂还是那四座蒙古包,正像许多当年的校友一样,杨先生也十分怀念它们:“那几座蒙古包很有我们学校的特色,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记忆,我觉得那是我们母校最美的地方之一,很有民族特点。”

当记者提到以前每逢周末在蒙古包中举办的舞会时,杨先生显得很兴奋,马上对记者说:“我还是舞会的带头人哪!”原来,舞会刚开始举办时,同学们都不愿意去,而杨先生是班干部,所以就带头上去跳。“结果接着同学们就都上去了,我们反而被挤了下来。”

美化明湖:读书是最美丽的活动

师生共同开凿明湖是暨大校史上的壮举,杨先生在校的那几年刚好是学校开始采取措施美化校园的时候。“每次美化明湖的行动我们都参加了,当时我们主要是做清倒垃圾的工作,我们是用实际的行动来美化它。”

除了学校组织的工作,杨先生当时还与其他一些同学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去美化明湖。“我觉得最好的美化活动是在那里读书,所以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去那里读英语,这个才是最美丽的美化活动。”

师兄寄语:立志成才

杨先生在暨大时曾读过丘吉尔传记,他对其中的一句话记忆很深:“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那么作为大我们二十多届的师兄,杨先生希望暨大现在在读的学生们为母校奉献什么呢?

“立志成才。大家在自己的专业里学好了,将来在社会上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就是对母校最大的回报。”

最后,记者问及送给母校的一句话时,杨先生只说了四个字:“感谢母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4:3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11月16日下午3时整,学校在新教学楼前隆重举行“百年暨南”纪念碑揭幕仪式。胡军、贾益民,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先生之子吴晓镛先生,北京校友会会长陈默学长以及学生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这块由北京校友会捐赠的黄蜡石纪念碑重13吨,高2.2米,宽3.6米,上书“百年暨大”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由四十年代暨南校友、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先生在今年春为母校题写的。碑石由一个红色的基座支撑,基座的背面刻着“北京校友会捐赠”字样。

参加揭幕式的有吴学谦先生之子、香港凤凰台美洲站站长吴晓镛先生和暨南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陈默等嘉宾。胡军校长、蒋述卓书记、贾益民副校长等校领导以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揭幕式。

下午2点30分,揭幕式还未开始,教学楼前已经锣鼓喧天,为预先“热场”,广州龙狮团在石碑前专门进行了精彩的醒狮表演,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行人。

嘉宾与领导陆续到齐后,鼓声渐退,揭幕式于下午3时整准时开始。胡军校长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参加揭幕仪式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表示很高兴在暨大百年华诞之时,能有这么多海内外的校友、嘉宾前来暨大参加校庆活动,正是有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才有暨南大学今日的成就。之后,吴晓镛先生发表了讲话,他代表其父亲吴学谦先生祝贺暨大百年华诞,并深情回忆了父亲当年就学暨南的一些往事。陈默学长随后也发表了一番慷慨感言,为母校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最后,胡军校长、蒋述卓书记与吴晓镛先生、陈默学长两位嘉宾共同登台,在掌声中为碑石揭幕,并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4:3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06-11-17 14:5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暨大校史再回顾


上海时期(1923——1941)

上海是旧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与文化中心。为了便于拓展海外华侨教育, 1923年暨南学校迁至上海真如,同年9月,独立开设国立暨南商科大学,对内作为暨南学校的组成部分。1927年9月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全校分大学部、中学部、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郑洪年任校长。1931年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6次常务会议议决,暨南大学成立新的校董会,由宋子文、林森、孔祥熙等11人组成,陈立夫、孙科、郑洪年为常务校董。这一时期,大学部设5个学院16个系2个专科,在校学生最多时达1700多人。学校先后延聘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任职任教,如许楚生(德珩)、严济慈、周建人、周谷城、楚图南、杨汝梅、潘序伦、陈钟凡、夏丏尊、叶公超、梁实秋、黄宾虹、邓初民、钱亦石、李达、洪深、沈从文、张耀翔、廖世承、罗隆基、潘光旦、曹聚仁、沈端先(夏衍)、刘士木、李长傅、温雄飞、郑振铎、郭绍虞、王统照、李健吾、陈高鏞等。

1937年上海发生了“八·一三”事变,真如沦为战区,学校迁入上海外国租界办学。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租界,暨大师生坚持上完“最后一课”后,将学校关闭,迁校福建建阳。

暨南大学是一所富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学校。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部分同学参加义勇军与日军作战。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暨大学生始终站在斗争第一线。1936年1月暨南大学成立救国会,团结广大学生为抗日救亡而斗争。1937年11月成立暨南大学学生救亡团,从上海到南昌,沿途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福建建阳时期(1941——1946)

1941年,鉴于时局日益艰险,学校未雨绸缪,着手为内迁做准备,在福建建阳童游镇设立分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暨大师生从上海出发,经长途跋涉,于1942年6月抵达建阳,遂将分校改为校本部。

建阳地处山区,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暨大师生不怕困难,因陋就简,坚持办学。学校名师云集,阵容鼎盛。如周宪文、许杰、周予同、方光焘、沈炼之、潘天寿、吴大昆、盛叙功、卓如、俞剑华、孙怀仁等大批专家学者都在暨大任教。王亚南等著名学者也应邀来校讲学,使我国华侨高等教育阵地屹立不倒。同学们读书不忘救国,成立了许多进步社团和京剧社、话剧社和歌咏团等,创办刊物和壁报,排练戏剧、歌曲,在校内外演出,积极宣传群众,鼓舞群众,为抗日救亡服务。1945年由25个社团联合成立了壁报联合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上海时期(1946--1949)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6月暨南大学迁回上海。由于真如校舍已毁于战火,故在东体育会路和宝山路办学。这一时期,恢复了法学院,增设了新闻学、人类学等系,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共4个学院17个系1个学组。学校延聘了一批著名学者到校任职任教,如钱钟书、刘大杰、胡愈之、孙贵定、陈逵、曹未风、周煦良、谭其骧、陈文彬、冀朝鼎等。

暨大迁回上海后,暨大学生即投入爱国民主斗争的洪流中。1946年12月25日晚,北平(北京)发生了美军强奸中国女大学生暴行,北平、上海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抗暴斗争。12月30日成立了“暨南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随后又参加了“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参与领导全市学生反美抗暴斗争。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当年5月,全国爆发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大规模学生运动。暨大学生是这次运动的主力之一,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不仅是上海学联主席团成员,而且是京(南京)、沪、杭、苏学联主席团成员,参与领导“五二O”运动。上海解放前夕,暨大学生积极开展护校斗争。暨南大学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8月3日成立暨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并于当年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同时,暨大有不少同学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


广州重建时期(1958--1970)

建国初期,随着院系大调整,暨大分别合并到复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满足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港澳青年回国(内地)升学的要求,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现址)重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兼任暨南大学校长。学校初设中文、历史、水产、航海、矿冶5个系和预科,面向海外、港澳招生。学校延聘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任职任教,如王越、朱杰勤、卢文、张恒遇、肖殷、何家槐、郭安仁(丽尼)、熊大仁、廖翔华、陆启荣等。1963年1月陈序经教授继任校长。同年2月9日暨南大学董事会成立,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任董事长。1964年3月广东省副省长杨康华任校长。

1965年学校共设9个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在校学生3000多人,其中华侨、港澳学生占75.2%,被誉为华侨学生的摇篮。1970年春,暨南大学因文化大革命暂时停办,合并于中山大学、广东师院(华南师院)、广东化工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暨大校园被由哈尔滨迁广州的第一军医大学占用。


文革后复办暨南大学(1978--1996)

党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春决定在广州石牌原址恢复暨南大学,明确规定:暨南大学以招收华侨华人、港澳学生和台湾学生为主,兼收部分国内生。经过半年紧张筹备,原有教职工返回校园,学校于当年10月16日开学。6月,暨南大学董事会恢复,廖承志再次出任董事长,杨康华再次出任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聘请华罗庚、许涤新、沈鹏飞、钟惠澜、吴恒兴为顾问,李政道、陈省身等为名誉教授。除外贸系未回归外,其余8个系和东南亚研究所恢复,并增设新闻系,创办医学院,着手筹建附属(广州华侨医院)。

自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暨南大学是全国第一所恢复学院制和在综合性大学内设立医学院的大学。此后,又先后成立经济学院、文学院、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在全校全面实行学院制。许多著名专家教授应聘来校任职任教,如罗潜、杨简、邝公道、朱师晦、郁知非、李辰、任邦哲、朱杰勤、金应熙、陈乐素、秦牧、曾昭科、李楚杰、卢文、刘学高、蔡馥生、赵元浩、张元元等。1982年初,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为全国首批有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


上海真如时期校门


上海真如时期校园规划图


20年代末真如校园全景


真如时期何炳松校长题写的校训


1926年国立暨南学校校徽


1930年国立暨南大学校徽


1937年国立暨南大学校徽


1940年国立暨南大学校徽


真如时期校歌


1936年出版的《暨南学报》(封面)


建阳时期校门


建阳时期牌坊,正面为校名“国立暨南大学”,背面书有“声教南暨”


1944年至1949年时期的校歌


福建建阳“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纪念碑


上海时期东体育会路暨大一院(理、商学院)校门


1948年(上海时期)的校徽


上海时期宝山路暨大第二院(文、法学院)校门


1949年6月暨大庆祝人民政府接管学校


广州重建时期的学校北门


现在的明湖是50年代的师生们挖出来的


60年代初香港知名人士王宽诚先生捐赠100万元兴建的教学大楼,暨大的标志性建筑,可惜被拆掉了!


“蒙古包”60-80年代的学生饭堂,我的暨大时代的学生食堂,1980年入学时,饭票象月历一样印好的,上面有日期,每餐用1张,每餐的餐费是两毛七分(0.27元),一菜、一肉,饭和汤(汤跟刷锅水差不多淡)装大桶放外面随便吃,到了1982年经济好转些食堂才开始改革(菜多了、也贵了)……


现在的校徽

[maurice_z修改于2006-11-17 15: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5:2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蒙古包!教学大楼!多么熟悉的地方! [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6:0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11月16日,暨南大学迎来百岁华诞。上午10点40分,校庆系列活动中重头戏——南方日报《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100版纪念特刊》暨珍藏缩印本发刊仪式、百年暨南丛书·暨南文丛首发式、百年暨南纪念邮册、首日封、明信片发行仪式在行政办公楼1111室举行。

广东省记协主席范以锦、南方日报社长、总编辑杨兴锋、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仲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处长许建国、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顾智山、广东省邮政局副局长邵智宝、广州市邮政局局长周贤胜、广东省邮政局市场部副总经理苏耀燊、广州市邮政局副局长吴周等嘉宾出席了首发式。仪式由学校党委书记蒋述卓主持,校领导胡军、贾益民、陆大祥、纪宗安、王华、周天鸿、刘洁生以及校长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林如鹏、学校老领导罗国民也参加了仪式。

在介绍完来宾之后,暨南大学胡军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是暨南大学六喜临门的好日子!在《南方日报》、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国家邮政总局、广东省邮政局和广州市邮政局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校内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南方日报《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100版纪念特刊》暨珍藏缩印本,百年暨南丛书·暨南文丛,百年暨南纪念邮品和校园地图如期出版,今天正式举行发行仪式,这是献给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沉甸甸的厚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16:0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暨南大学[/color]将于2006年11月18日(本周六)举行隆重的百年校

在首先进行的南方日报《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100版纪念特刊》暨珍藏缩印本发刊仪式上,南方日报社长、总编辑杨兴锋先生致词。他以校友的身份对暨南大学百岁华诞表示祝贺,并简要地回顾了百版特刊的出版过程,并表示为能在百年校庆之际献上这份礼物深感荣幸。他充满激情地说:“祝愿母校教泽长延,再创辉煌。下一个百年,四海的学子、满天下的桃李将一起期待;下一个百年,南方日报将再与暨南大学共谱华章。”

各方都对特刊给予了高度评价。暨南大学胡军校长说:“看到特刊,感到非常振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来,而且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暨大百年的来龙去脉,这是送给校友师生最好的礼物。”蒋述卓书记从历史的视角,对特刊所体现出来的厚重感、文化品位倍加赞许:“这是一份将一所百年学府放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图卷中审视的特刊。”

在仪式上,广东省记协主席范以锦先生和南方日报社长、总编辑杨兴锋先生向校长胡军教授、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赠送《南方日报暨南大学百年特刊》暨珍藏缩印本。据悉,范以锦先生和杨兴锋先生都是暨南大学校友,范以锦先生196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系,杨兴锋先生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暨南大学新闻系。

资料链接: 本次特刊出版了15万份。100版特刊内容分为百年庆典、世纪传薪和盛代风华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占了48 个版,重点反映了暨南大学百年来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体现了南方日报一贯的风格,大气而典雅。另外特刊还选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校史图片,极具收藏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26 14:03 , Processed in 0.0823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