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indow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olor=violet]历史上的今天1984年1月24日 邓小平视察深圳等特区

[复制链接]
196#
发表于 2005-11-7 11:06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893年11月6日,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李鸿章于1823年2月15日出生在安徽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一个"耕读之家",1847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初从师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1853年回籍办团练,镇压太平军。1861年 11月,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1864年,卒部克常州,赏骑都尉世职,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赏戴双眼花翎。1865年,署两江总督。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1867 年授湖广总督,赏加一等骑都尉世职。1868年加太子太保衔。旋任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1870年,兼署湖北巡抚,继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1873年后,授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孪鸿章抱定:"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方针参与发起洋务运动,先后开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1872年,选送幼童赴美国学习,又向英、德、法诸国派遣留学生,并在国内设立学堂,聘用洋人教习,有广方言馆、北洋水师学堂、电报学堂、西医学堂等。同时购买军火和军舰,扩充淮军势力。1888年,建立北洋海军。1896年负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李鸿章多次代表清廷办理对外交涉,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


对他的去世,慈禧"震悼失次",清廷特旨予溢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候爵;大祀贤良祠,原籍及"立功"省建立专祠,并将生平战功政绩,宣付国史馆立传,伊子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遗著辑为《李文忠公全书》。临逝前,李鸿章力荐袁世凯,他在遗折中附片奏闻:"环顾宇内人材,无出袁世凯右者"。因而于李鸿章逝世当天,袁世凯即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标榜"自强",以"官督商办" 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同时筹办北洋海防,加强军事力量。为了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式新式学堂,派人留学欧美,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这又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05-11-7 18:5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2002/10/28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发

有人继续整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05-11-8 08:5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42年11月8日 盟军在北非登陆
·1997年11月8日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
·1923年11月8日 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
·1931年11月8日 日本策划天津便衣队暴乱
·1916年11月8日 蔡锷病逝于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05-11-8 09: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42年11月8日 盟军在北非登陆


蒙哥马利统帅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发动阿拉曼战役后2周,根据美英两国共同制订的"火炬"作战计划,美英的3个特混舰队,在1942年11月8日分别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指挥,8日1时在阿尔及尔地域登陆,德意守军稍作抵抗便投降了,于当天下午6时45分签订了停战协定,盟军控制了阿尔及尔地域。中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少将弗里登指挥,8日1时在奥兰登陆,受到德意军的猛烈 反抗。10日,德意守军宣布投降。"南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少将巴顿指挥,于8日凌晨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非登陆。11日,德意守军宣布投降。到11月底,盟军已占领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北非登陆战的胜利,为最后消灭德意在北非的军事力量创造了条件。


其实德国海军早就发现直布罗陀海峡外有巨大的盟军舰船集结,但德军统帅部没有一个人能猜出盟军想干什么。希特勒得知此事也心不在焉,但他撂下一句话,又表明这个纳粹老板的直觉有时候惊人的准确,这句话是:"准备占领全部法国" 。


法国维希政府还统治着未被占领的半壁江山,如果北非的法军向盟军靠拢,他就以德军占领法国全境相胁迫。登陆地点的法军是否会抵抗?盟军始终吃不准。当巴顿接近卡萨布兰卡时,他给他的士兵留了个活话:"如果法军抵抗,就地歼灭;如果缴枪,平等相待。请记住:法国人不是德国人和日本人。"


在阿尔及尔方面,情况比较复杂,那个方面有英军。法国人对英国企图炸沉法国舰队一直耿耿于怀,所以英国舰只只好躲在美国人后面。


在阿尔及尔,美国公使找到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和阿尔及尔法军总司令。后者态度鲜明,站在盟军一边,但要看达尔朗如何定夺。达尔朗态度暧昧,德国占领法国全境,这笔买卖法国太不上算。


由于上峰莫衷一是,法国的抵抗是分散的,打不打几乎由前沿下级军官说了算。奥兰港和卡萨布兰卡的抵抗比较激烈,令初出茅庐的美军打了个硬仗。但所有的抵抗都在几天内平息了。


法国的犹豫彷徨,使他们在二战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剧。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后,希特勒下令占领法国全境。这时艾森豪威尔请达尔朗向法国土伦军港下令,让法国舰队迅速冲到北非。达尔朗满有信心地下了这道命令,而土伦军港却给了他两个字的答复:"放屁!"但转眼间,当德军包围了土伦军港后,刚刚强硬地拒绝了达尔朗的土伦海军将领,又更强硬地拒绝了德军,他们下令把法国舰队全部凿沉。法国人心态的悲凉,不能不说是性格上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05-11-8 09:0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97年11月8日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


这是一个将载入史册的日子,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梦想、50多年论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兴建的三峡工程,由此转入第二阶段;它标志着今天的中国,无论综合国力还是治国方略,都完全能够将三峡工程这一集诸多"世界之最"的宏伟蓝目变成现实。


三峡工程是一项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运用了防洪、发电、航运、泥沙治理、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当今世界之最的科学技术成果;三峡工程 大的社会工程,它包含着百万移民、扶贫开发、社会重组、建设三峡新型经济带等一系列世界性课题。


在所有这些"世界之最"中,最伟大、最艰巨的,当数三峡库区的百万大移民。它是一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系统工程,也是当代中国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所承担的历史重任。为此,三峡移民"以民为本"改革了水利设施建设的移民补偿制度,变一次性赔偿安置为开发性移民;建立了以中心城市带动大片欠发达地区的重庆直辖市;更加关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文物保护,一系列自然奇观与文明遗产交相辉映的"三峡文化长廊"正呼之欲出。


5年中,投入移民资金85.7亿元,今年底搬迁人口可达到10万人,兴建、复建各类房屋334.59万平方米,动迁工厂179家,开发土地10.4万亩,城镇建设平整场地2527.76万平方米,还复建了大量基础设施,第一期移民工作目标基本实现,为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提供了保障。从明年起,三峡工程将进入更为艰巨的40万左右的二期移民 ……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要矗立在长江三峡的"中国大坝",不仅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还将以自己所包含的无数中国人的梦想、追求、奉献和牺牲,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座历史纪念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05-11-8 09:0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23年11月8日 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

希特勒取得了纳粹党领导权后,公开进行反对德国政府的活动。1923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希特勒企图乘机夺取政权。


1923年11月8日,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名叫贝格布劳凯勒的啤酒店发表施政演说,其他巴伐利亚领导人也要参加,希特勒决定带领一批冲锋队员绑架他们,胁迫他们发动暴动。


当天,卡尔登上讲台正在讲话,几百名希特勒的冲锋队队员迅速包围了大厅,希特勒命令一个机枪班守住大门,严禁任何人出入。他爬上一张桌子,掏出手枪朝天棚打了一枪,然后大声对所有的人宣布:"国民革命已经开始。"


听完希特勒的煽动性演说后,人们四散走开。除了罗姆和希姆莱率领冲锋队占领了慕尼黑陆军司令部外,没做任何计划。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率冲锋队和罗姆会合的途中,与警察发生冲突,16名警察和纳粹党徒当场死亡。希特勒逃跑,戈林负伤,鲁登道夫被当场逮捕。


暴动失败后,希特勒被德国当局投入监狱。希特勒在狱中服刑9个月,并写下了《我的奋斗》一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05-11-8 09:04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11月8日 日本策划天津便衣队暴乱


1931年11月8日,日本侵略者策划指挥了天津的"便衣队暴乱"。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和天津驻屯军司令部的香维一手组织策划、训练和指挥了这次暴乱,参加暴乱的是由2000余名土匪、兵痞、流氓、赌棍、烟鬼、汉奸和恶霸组成的"便衣队",以李际春、张璧为头目。8日晚,在日军炮火的掩护下,便衣队由海光寺等地冲出,分数路袭击中国的警察机构、天津市政府及河北省政府。同时,日租界军警宪兵也全体出动,在租界边沿武装掩护便衣队 的进攻,并占领了一个中国警察所。一时间,城内交通断绝,商铺闭门,许多无辜平民死于非命。由于中国方面事先得到情报,作了戒备,故这一暴乱遭到了由东北军组成的天津保安队的迎头痛击。保安队击毙暴乱分子60余人,捕获300多人,斩首和枪决了40多人。便衣队遭到失败后逃回日租界。


事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危及日租界侨民生命安全"为借口,要求中国保安队从日租界边界线撤退300米,否则日本将采取自由行动,15日,东北军当局在与日方谈判时妥协,答应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但是日本人仍用大炮轰击了省、市政府和公安局。


第一次暴乱被击溃后,日本侵略者于11月26日再次组织暴乱。便衣队事先潜出日租界,进入天津市区。当晚,日租界电灯熄灭,日军用大炮轰击省、市政府以及公安局、电话局,以掩护便衣队进犯。结果,天津保安队又一次击垮了便衣队。


日本侵略者见其企图败灭,恼羞至极,再次寻找借口,提出中国军队退出天津、天津人民不能有反日行为等无理要求,同时又向天津增兵,以武力进行恫吓。国民政府竟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于11月29日命令驻天津的军队撤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05-11-8 09: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16年11月8日 蔡锷病逝于日本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次年应梁启超函约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和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就读。1900年回国,拟在汉口发动起义,事败后复去日本,改名为锷,以示投笔从戎之志。先后入日本陆军成城、士官两校学习军事。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策划在昆明发动新军起义,被推为总指挥。当年10月30 日举事,占领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任 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职。1915年赴昆明,12月25日与唐继尧、戴戡等通电宣告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其间积劳成疾,患喉头结核病。8月赴上海治病,旋赴日本就医,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


1915年秋,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在北京名妓筱风仙的掩护下,逃出北京,重返云南。


蔡锷逝世后,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追悼会上,筱凤仙送了一幅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那天,筱凤仙身穿蓝布大褂前来致哀。当她随民众步入会场,向遗像鞠躬时,被北大学生发现。筱凤仙随即快步走出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此后数十年,对筱凤仙的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0:4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97年11月8日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

谢谢E.T.、旧雨、evens继续大力支持本贴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5#
发表于 2005-11-9 09: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97年11月8日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

QUOTE Created By lindows At 2005-11-8
谢谢E.T.、旧雨、evens继续大力支持本贴

[M29] [M29]

坚持就是胜利 [M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发表于 2005-11-9 09:0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97年11月8日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
·1970年11月9日 法国总统戴高乐逝世
·1998年11月9日 微软和Intel公开分裂
·1918年11月9日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38年11月9日 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发表于 2005-11-9 09:05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

1989年5月,在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达成实行议会民主的协议,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选作准备的时候,匈牙利开始拆除通往奥地利边界上的铁丝网,打开了民主德国居民经匈入奥逃往联邦德国的缺口。


至10月初,已有3.7万名民德公民逃往联邦德国。在居民大批出走的冲击下,10月7日民德40周年国庆日前后,东柏林、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民德当局发 扬民主,进行改革,放宽对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


为了平息事态,稳定局势,德国统一社会党频繁召开会议,讨论对策,但意见严重分歧。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民德 15个专区(包括东柏林)党的书记中有13个要求以埃里希-昂纳克为首的政治局全体成员辞职。18日,德党召开十一届九中全会,从1971年以来一直担任民德最高领导人的昂纳克以健康为由辞去党和国家一切领导职务,原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埃贡-克伦茨当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24日又接任民德国务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克伦茨上台立即表示要推行改革,要实行"自由选举",然而克伦茨的一个惊人之举乃是11月9日突然下令凿开了"柏林墙",宣布开放东西柏林、东西德的分界线,于是,民主德国居民顷刻像潮水一般迅猛地涌向西柏林和联邦德国各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影响下,欧洲的政治地图被划定了。但是在1989年;这张地图却经历了在首次划定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众多变动。人民群众自发的不满和愤恨情绪吞没了东欧一系列国家的政权,并开始冲击和动摇苏联阵营中的国家所确立的立国根本。许多人涌现在东欧国家首都的大街上,要求进行民主改革。在公民们明显不可阻挡的和平抗议潮流下,一个接一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政府开始摇摆并倒下,这些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东德。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伟大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由于德国的非常危险的高速走向再度联合,也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90年7月发布的伦敦宣言中以官方的身份宣布承认:华沙条约组织不再代表着对西方构成威胁的军事组织,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国内的境遇越来越困难重重,尽管他和美国的乔治-布什(图片-新闻-网页)总统以及英国、西德政府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且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戈尔巴乔夫是东欧所有变动的始作俑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8#
发表于 2005-11-9 09:07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

1970年11月9日 法国总统戴高乐逝世


两度担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不仅在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的民族独立方面令人敬佩,他的风采,从身材、智力到记忆力,也都很容易成为你心目中的崇拜人物。


夏尔-戴高乐,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边境城市里尔。父亲是耶稣会学校的教师,参加过1870年的普法战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非常强烈,对童年的戴高乐影响很大。戴高乐生性好斗,向往成为一个军人。1909年,戴高乐考入圣西尔军校。毕业后,来到驻阿腊斯的第33步兵团任少尉军官,受到团长贝当的青睐。他们的友谊保持了很长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变得完全对立,双方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戴高乐随他的团队参加了比利时境内的一次战斗,负了伤;以后他在战斗中又两次负伤。1916年3月,戴高乐在法国东北部都奥蒙指挥一个连队作战时,中弹昏死在阵地上。贝当将军把他列入"阵亡"名单,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且给予了这样的评语:"该员在激战中以身殉国,不愧为在各方面均无与伦比的军官。"等到戴高乐醒过来后,他成了德国的俘虏,直到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他才重获自由。


战后,戴高乐应募去波兰同俄国红军作战。他在回巴黎度假期间结识了饼干制造商旺德鲁的女儿伊冯娜。1921年4月他们结婚,后来生育了3个儿女。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戴高乐夫人被汽车撞倒而受了惊吓,因此生下来的这个女儿是个白痴,取名安娜。安娜享受不到一般儿童所能享受的幸福,这使戴高乐夫妇在她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戴高乐夫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只要安娜能跟别的女孩一样,我和夏尔甘愿舍弃一切,健康、财产、升迁、前程、所有的一切。"

1921年10月,戴高乐回国,先后在圣西尔军校当战争史讲师;在法国军事学院学习;在特列尔的猎兵第19营当营长;在东地中海地区参谋总部和国防部总秘书处任职。1937年底,他晋升上校,任坦克团团长。30年代,戴高乐发表了一系列军事理论著述,论述了在未来战争中大量使用坦克以及机械化部队与空军、步兵协同作战的必要性,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可惜这些战略思想没有被法国军事统帅机关所重视和采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其诺防线,突袭法国西北部时,戴高乐才仓促受命组建一个装甲师,并被提升为准将,但为时已晚,法军一溃千里。1940年6月5日,总理雷诺改组政府,任命戴高乐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这时,副总理贝当和总司令魏刚等 投降派在政府中占了上风,当德军逼近巴黎时,他们不组织抵抗,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拱手将巴黎让给了敌人。随后,雷诺政府垮台,贝当出任总理,向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法军全部解除武装并交出武器。法国北部由德国直接占领,南部由贝当傀儡政府管辖,首都设在维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到此结束了。


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坚决主张把法国政府迁往法属北非,同法西斯德国血战到底。就在法国政府中的投降派酝酿向入侵者无条件投降时,戴高乐出使英国,谋求英、法联合抗击法西斯德国。等他返回法国时,投降的局面已不可挽回了,于是他下决心到英国去领导法国的抵抗运动,6月17日,戴高乐送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到机场后,就在飞机起动之际,他突然钻进舱门,飞机腾空而起。在场的其他法国官员惊得目瞪口呆。当天晚上传来消息,贝当已经向德国入侵者求降。第二天下午6时,戴高乐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对法国发表广播演说: "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它标志着由戴高乐领导的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自由法国"运动开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发表于 2005-11-9 09:0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

1998年11月9日 微软和Intel公开分裂


1998年11月9日,Intel副总裁McGeady在法庭上严厉控诉微软以"武力"干涉其内政。盖茨则讥笑Intel开发软件是腰包烧的,纯属浪费。同时,双方与彼此的竞争对手展开积极合作。" 小两口"反目已成事实,不过离不离婚不必由法院判决。当年自由恋爱,今朝自由分手。那些Wintel的孩子们解放了,还是无家可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发表于 2005-11-9 09:1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violet][b]历史上的今天[/b][/color]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

1918年11月9日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在前线不断溃败,经济陷入危机,政治动荡。为了防止革命爆发,1918年9月30日德国皇帝宣布实行国会制政府,答应在普鲁士改革三级选举制。10月4日成立了议会制民主政府,自由派巴登亲王马克斯被任命为帝国首相,并邀请社会民主党的谢德曼参加政府。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革命的爆发。


10月,德国海军司令部下令远洋舰队出海作战,引起了11月 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德国各大城市如汉堡、莱比锡、不来梅 、慕尼黑等相继发生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11月初,柏林工人也建立了苏维埃。11月8日,斯巴达克联盟号召在柏林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


11月9日参加游行示威的社会党人挤满了德国大街。水兵哗变,陆军占领了指挥部。革命热情支配着德国人民,德皇威廉二世已被迫退位,踪影皆无。


在德国各地,皇室垮台。巴伐利亚国王路易三世逃之夭夭,不伦瑞克公爵和5位其他国王、王子和大公们均被赶出了城堡。


社会党夺取了政权,不同派别在争夺领导地位,社会民主党人似乎占了上风,但又担心被群众抛弃,因为激进的独立社会党人正在向他们暗送秋波,今天事件发展之快令人眩目。


上午11点30分,德军司令给总理官邸打电报通知说,威廉将立即退位。


中午,德国总理、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宣布皇帝正式退位。


12点30分,柏林报纸号外大肆报道德皇退位的消息。


12点30分,总理在办公室接见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并把权力移交给社会民主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下午2点,社会民主党菲利普-谢德爱站在总理宫邸的宫前,向人群宣布成立德国共和国。


下午3点,军事司令部给总理官邸打来一封电报说:"为避免流血,威廉二世陛下愿意放弃德国皇位,但决不放弃普鲁士国王头衔。"


下午3点30分,总理官邸拍给军事司令部的电报说:"没有必要再注意威廉二世的行踪,因为他退位的消息已于午间宣布。 "


下午4点,斯巴达克斯党领袖卡尔-李卜克内西宣布:"自由的社会主义德意志共和国诞生了。"


社会民主党邀请独立社会民主党共同组成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宣布建立自由德意志共和国,艾伯特和哈塞并列为委员会主席。11月10日举行的柏林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上批准了文伯特政府,会上还选出了柏林苏维埃执行委员会。11月12日,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发布《告德国人民书》,宣布了施政纲领。


11月11日,艾伯特政府同协约国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斯巴达克联盟在十一月革命中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而社会民主党把待的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却积极准备召开国民会议。


12月16日至21日举行的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于1919年1月19日召开立宪国民会议的决定,在国民会议召开前全部立法行政权归艾泊特政府掌握。斯巴达克联盟反对此决定并退出独立社会民主党,于12月30日建立德国共产党。艾伯特政府决定对共产党人实行镇压。


1919年1月4日,政府罢免了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埃喜荷恩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导致了1月5日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要求推翻艾伯特政府,起义遭镇压。1月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1月1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2月6日,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通过魏玛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艾伯特任总统、谢德曼任总理。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集结军队于5月1日攻入慕尼黑。至此,十一月革命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7 03:49 , Processed in 0.0851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