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励志"公益项目值得各位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9 1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励志"公益项目值得各位关注

城市里面有这样一群青少年,

他们来自弱势(特困、低保、救济、重疾、残疾、单亲)家庭,或者他们自己是重症儿童、残疾儿童甚至孤儿,由于自身及家庭的问题,在学习、生活都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坚持地在困境之中努力下去,学习成绩优秀、为自己编写一个传奇故事,也为他人编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励志故事!

这些特别的青少年值得大家去关注!

你们的热心将给他们带来关怀和支持,是对他们一种激励,使他们的励志故事可以继续写下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3:31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励志"项目个案0001号资料

"城市励志"项目个案0001号资料

所在街道:荔湾区龙津街
探访时间:06.12.8
性别:女
年龄:16岁
家庭类别:特困、单亲家庭
家庭人口:2人
居住面积:12m2
居住条件:潮湿、昏暗、通风差、公用厨房、公用洗手间(危房)
家庭收入情况:政府救济的660元/月
家庭支出情况:屋租:0元/月,伙食:300元/月、水电费:85元/月
学费:1100元/学期(因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故得不到减免)
家人工作情况:母亲40余岁,已下岗多年,
现在家贴信封,每天约制作80只(每100只卖2元)
家庭物资情况:破旧电视机1台,无洗衣机、无收录音,家具少,多已破烂。
家庭饮食情况:每天仅用10元可供购买肉菜,经常因菜价高而不买蔬菜。
家人健康情况:母亲健康
学习表现:主动学习
在读学校:省一级高中高一级文科重点班。
学习成绩:中考在广州市十二万多名考生中考到第8235名
高一期中考:全班27名、全级57名(全级310人)
性格特点:比较内向、无不良行为。
健康情况:体形较瘦,轻度营养不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3:31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励志”个案0002号

“城市励志”个案0002号
以下资料可公开:
所在街道:海珠区海幢街
性别:女
年龄:12岁
家庭类别:低收入家庭(提供证件名称: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书)
家庭人口:一家四口(父、母、姐姐)(注:母亲为从化农村户口,故可生第二胎)
居住面积:5平方米
居住条件:潮湿、昏暗、通风差、公用厨房、公用洗手间(危房)。
家庭经济状况:
父亲没有工作,母亲靠做家政取得家庭收入,月收入900元,其中300元系为朋友做饭收入,600元为帮朋友带小孩的收入。另有姐姐在夜校读会计。
家庭支出情况:
基本生活费用1000元/月,孩子学习费600元/学期,姐姐夜校学习费4000元以上/年
05学年学习成绩:语文93,数学93,英语97
曾获奖项:
千僖龙杯国际青少年书画作品联展特金奖、新世纪杯中华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奖赛铜质奖、和平杯书画艺术国际联展组委员银奖等
(注:姐姐当年学习成绩优秀,本已考上本科院校,但因家贫而放弃,因只有高中学历出来找不到工作,目前只能读夜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3:31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励志"个案0003号资料

"城市励志"个案0003号资料
所在街道:荔湾区龙津街
性别:女
年龄:11岁
班级:六(五)
家庭类别:特困、单亲
家庭人口:2人
居住面积:28m2(拆迁回迁房)
家庭收入情况:
720元/月(60元煤气费补助)
家庭支出情况:
伙食:450元/月、水电费:90元/月、学费:0元(括免)、管理费:90元/月、房租:28元/月(政府优惠政策,特困家庭每平方米一元。
学习费:405元/学期(补习费),
医药费;200元/月(母亲患有腰间盘突出每个月要去慈善医院看病)、
学习资料:50元/学期
学习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三科均在九十分以上
获奖情况:三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全勤生
性格特点:好强、自信、胆小
学习资料:有,但比较少(都是家长平时节省下来)
饮食情况:一肉一菜,无其他营养补充
健康情况:140cm,20kg,偏瘦
家人健康情况:
母亲患腰间盘突出(3至5节)已有两年多,无法出去工作。父亲因病去世。
点评:父亡,母病不能工作,经济来源全靠 社会救济,生活拮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9 18:48 | 只看该作者

Re: "城市励志"公益项目值得各位关注

好,顶一个.

我的群里也有一些热心的朋友, 需要帮忙的时候说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9 21:04 | 只看该作者

Re: "城市励志"公益项目值得各位关注

强烈关注中!----百姓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00:06 | 只看该作者

Re: "城市励志"公益项目值得各位关注

城市励志活动上南都报!
■ 社区里自强的穷孩子

  去年12月开始,生命缘志愿者协会启动了名为“城市缘助”的弱势青少年探访项目。一些志愿者逐一家访,希望通过媒体的关注,争取能得到更多热心人士的捐助。近日,记者随同生命缘义工一行,带上米、油等援助物资,逐一探访这些困难家庭。社区里穷孩子自强不息的故事,正在感动着我们。


No.1(城市励志项目个案002)
  ◎加加 11岁
  ◎所在社区:海珠区堑口南街

破舊民房里的‘小畫家’
长大想做设计师,五年级小女孩成绩优秀,画作频频获奖

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砖瓦房加两层阁楼,住了三个家庭共六口人。近日,记者和生命缘义工来到海珠区埑口南街的这间破旧的民房,认识了住在这里一位叫加加的小女孩.因贫困,加加的姐姐尽管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却读补起,这让加加更加刻苦读书。
她只能左一边看同学吃课间餐
今年11岁的加加,生于广州海珠区。爸爸郭国富并没有固定工作,只是偶尔打打散工。一家人基本*妈妈甄锦云每月1200多块的收入支撑。最近,这个家庭拿到了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书。
加加在滨江中路的一所小学读五年级,每学期就要交600多块学杂费。每当同学一起吃课间餐的时候,加加只能坐在一边看、毕竟每餐两块对这个家庭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加加每科功课考试都有9字头的成绩。在小女孩的家里,随处摆放着各种奖状和奖牌。记者看到,其中有一个是千僖龙杯国际书画比赛的特金奖奖牌,还有很多全国美术比赛,三好学生的奖状。

因家贫姐姐放弃上大学
加加的妈妈甄锦云,长期患有季节性皮肤病,一到现在这样的天气,“感觉像皮下有很多刀片在刮。“为了治这个病,甄锦云已花去了五六万元。”现在的积储都用得差不多了。“谈到自己的病情,她眼乏泪光,”我现在希望快点治好这个病,不要再给家里添麻烦了。”
在这样的困境中,今年7月,尽管加加的姐姐阿君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无奈面对每年一万多的学费,阿君犹豫了。她想过申请助学贷款,但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也不易,这笔钱还得起吗?她只能放弃。现在,阿君做一些市场调查的散工,“希望帮补一下家用。”
当谈到加加的理想,小女孩沉默了。”她的志愿是长大后做设计师。”一旁的表妹琦琦道出了个中秘密。才11岁的加加已经知道,设计专业的学费不是一般人能支撑得起的。谈起这些,加加的妈妈又流泪了,“希望她能上大学,不要再像她姐姐那样。
[本帖由城市励志修改于2007-01-11 00: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2:26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糊两万纸袋才够我买副眼镜(城市励志个案故事)

妈妈糊两万纸袋才够我买副眼镜
  黑暗的阁楼里温习功课,16岁的女孩视力严重下降


  ■ 社区里自强的穷孩子

  去年12月开始,生命缘志愿者协会启动了名为“城市缘助”的弱势青少年探访项目。一些志愿者逐一家访,希望通过媒体的关注,争取能得到更多热心人士的捐助。近日,记者随同生命缘义工一行,带上米、油等援助物资,逐一探访这些困难家庭。社区里穷孩子自强不息的故事,正在感动着我们。


  No.2
  小仪 16岁

  所在社区:荔湾区三元坊社区

  高高的鼻梁,1.66米的瘦削身型,厚厚的眼镜后一双羞涩的眼睛。在光复北路的小禺里一间西关老屋,记者认识了这位来自特困户的重点班政治科代表。

  今年16岁的小仪(化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前年父亲去世,现在一家人就*每月660元的政府救济金,和母亲每天几块钱的糊纸袋收入维持。一台二手电视机和冰箱,一个发黄的消毒碗柜,几件破旧的家具,密密麻麻摆在12平米的危房里。
  
  母亲:“再换眼镜我都顶不顺了”

  一盏不足四十瓦的日光灯,是小仪屋里白天黑夜都亮着的唯一的光源。每天晚上,小仪就在这盏灯下,做作业到深夜11点。因此,阿仪的视力越来越差,“已经是配了第三副眼镜了,现在有500多度近视。”尽管家里有个小台灯,但小仪还是觉得光管比较省电。妈妈陈姨心疼地说,前年阿仪中考冲刺时配了现在的眼镜,200多元,这相当于陈姨糊两万多只纸袋所赚回来的钱。“再换眼镜我都顶不顺了”。

  小仪有时亦帮忙糊纸袋,但陈姨总是对女儿说:“你只管学习好就行了,别的你不用理。”
  
  同学:“考试前她的笔记最抢手”

  令妈妈心慰的是,去年中考,小仪以优异的成绩直升省一级的四中,进入了重点班,成为政治科代表。小仪每次上课,都会一字不漏地整理笔记。一位同学说:“一到考试前阿仪的笔记便成了‘抢手货’,个个同学都借来抄。”成绩单显示,近几次大考,小仪的名次都在全班的前20名。

  家里6只黑白相间的小猫,是小仪最好的朋友,“那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平时*街坊的剩饭菜养活。”  陈姨说:“人都快养不活了,还养猫。”

  图:
  小仪抓紧午饭后的时间,借着门口的光读英语。 见习记者 吴广宇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9-10 06:52 , Processed in 0.0707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