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 网上交易安全堪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0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邻居小心啊 [M13]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18416571
[本帖由人在旅途修改于2007-01-10 14:17:4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3:06 | 只看该作者

Re: ZT:网银大盗联手灰鸽子 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

  信报讯(记者 甄世宇 张煦) “网银大盗”变种(TrojanSpy.Banker.gj)木马病毒昨天被截获。该病毒可以盗取多家网上银行及支付宝等系统的交易账户号和密码,同时,在中毒电脑中安装“灰鸽子”木马,黑客通过“灰鸽子”可以进一步远程控制中毒电脑,窃取电脑中所有文件,包括网上银行数字证书。


  昨天,江民反病毒中心截获“网银大盗”变种(TrojanSpy.Banker.gj)木马病毒。反病毒专家介绍,该病毒伪装成rar图标,引诱用户进行点击。与其他“网银大盗”变种不同的是,该病毒还会从网络http://www.tzfdc.com/qjnew/×××/c/house/b/k/2.exe下载灰鸽子病毒体。灰鸽子是一种功能更强大的远程控制工具,这样用户计算机内的所有文件都会被黑客所窃取,计算机将被黑客完全控制,这样,即使网上银行用户使用了数字证书,也难保网上银行资金安全。


  记者获悉,病毒窃取的指定银行和商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兴业银行网上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网上银行、中信银行网上银行、招商银行个人银行大众版以及支付宝。


  数字证书一直被用户认为是网上银行最安全的通行证。到2006年年底国内网上银行用户超过4000万,现有个人用户中使用数字证书的占46%,企业用户中有46.3%正在使用数字证书。如果数字证书被黑客盗取,将威胁到2000万左右网银用户的账户安全。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胡滔昨天接受采访时说,网银用户不必为此过分恐慌。银行为保护客户的账户安全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招行网银大众版已经屏蔽了转账功能,只能查询,资金不会被盗用。专业版则强制客户关闭浏览器远程终端选项才能启动,因此不必担心被黑客远程操纵。


  银行人士和反病毒专家联合提醒网银用户,要保护好自己的电脑和交易密码,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新闻追访


  什么是数字证书?


  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该机构是为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数字证书提供认证的第三方机构。CFCA市场部助理经理崔蕾说:“灰鸽子病毒体早已有之,它可以盗取电脑中的所有文件。如果再针对某银行的网上银行结合了密码截取器,是可以在网银用户上网时模仿用户本人登录网上银行并进行交易。不过,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网上银行数字证书都受到安全威胁。”


  崔蕾表示,目前银行主要向客户推荐的移 动数字证书,是以U盘为介质的。证书保存在U盘里的,用户登录需要插入U盘,使用完拔下U盘,U盘内的文件不会被保存在电脑上,因此用户不必担心被黑客控制。


  记者了解到,由于移 动数字证书的价格比较贵,一般在70元-80元。因此,有些银行还发行一种廉价的数字证书,只要10元左右,这种数字证书是被保存在电脑上的。崔蕾不否认这种数字证书有被黑客攻击的可能。“不过?这并不是数字证书本身不安全,而是电脑上所有的文件均被盗取。打个比喻来说,数字证书就像是通往网上银行的大门,但是无论这个大门多么坚固,主人要是把钥匙丢了,门也就形同虚设了。”崔蕾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4:07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网银大盗联手灰鸽子 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color][/b]

看到无人关注此帖,准备忍痛付出全部身家改个颜色来引起大家的注意,改了才发现现在标题改颜色不需要付膏膏了。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0 14:12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网银大盗联手灰鸽子 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color][/b]

偶是用U盾上的, 不怕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4:17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网银大盗联手灰鸽子 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color][/b]

引用作者 catter 于 2007-1-10发表的原文
偶是用U盾上的, 不怕 [M04]

[M21]

使用保存在硬盘中的数字证书的邻居就要多加小心了。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0 14:25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 网上交易安全堪忧[/color][/b]

我也一直关心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上面的文章上提到数字证书存在一个U盘上,是不准确的,只是形状象U盘,其实是CPU卡与读写器的二合一。CPU卡的安全性极高,被广泛应用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我公司一非技术部门同事去招行申请数字证书,也问到10元与80元的区别,柜台的人告诉他没什么区别,回来跟我们一讲,我们让他立即去换一个80元的,从技术角度讲,10元根本无法与80元的比,银行的人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还是根本就不懂。
[本帖由wangwang修改于2007-01-10 14:2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3:0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网银大盗竟成产业链 99%危险来自于用户端[/color][/b]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18467492

 随着“网上大盗”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一黑色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和分工。目前已经发展为包括木马制造、木马传播、密码窃取、洗钱等环节在内完整产业链形态


  上海的唐先生从不使用网上银行,但他的银行卡却莫名出现了6笔网上转账记录,伴随而来的,是其账户里的3万元不翼而飞。


  唐先生赶去银行质问,被告之是中了“网银大盗”的招,银行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多次沟通未果之后,唐先生无奈将该银行告上了法庭。


  实际上,与唐先生有着类似郁闷经历的大有人在,而网上银行遭遇投诉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仅2006年,北京各级法院受理的相关案件就多达十余件。而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同类受害者数量达到上千人。


  这显然是个颇为尴尬的对照。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国内市场的紧要关头,国内各大银行却在愈演愈烈的网银失窃事件中疲于应付。


  被摧毁的信心


  各大银行遭遇“网银风波”已非一日,但至今仍无停息的迹象。


  12月底,名噪一时的“工行网银受害者集体维权联盟”向上海消费者协会投诉工行,再次把网上银行安全话题推向舆论的顶峰。据悉,这一联盟成员目前已近500多名,累计被窃金额达数百万元之多。


  在此之前,农行、建行等网银失窃事件此起彼伏,已经引起了各大银行的重视。国内各大银行以防止网银失窃案件的蔓延,均采取了相应积极措施。比如工商银行提供了U盾、电子银行口令卡;农行推出限额的电子支付卡、K宝(USBKey智能密钥);中行推出验证码、交行推出数字证书等。


  然而,网民被摧毁的信心却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最近发布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用户数量接近4000万,为2005年的的两倍。但是,受“网银大盗”影响,61%的网民不敢用网上银行,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为50%。


  “网上银行到底怎么了?既然容易失窃,为什么银行不早先做好准备,而失窃的后果却要由个人来承担?”唐先生在电话里向《财经时报》的诉说,折射了许多网民的心声。


  用户端:最危险的一环


  为什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里的钱会被人通过网上银行席卷一空?网上银行漏洞到底在哪里?


  金山毒霸技术总监陈睿向《财经时报》透露,从目前来看,尽管从用户到银行的任何环节都可能被黑客拦截,但相比之下,99%的危险来自于用户端。


  “在WINDOWS的开放的系统下,只要用户在键盘输入任何数字,都可能被黑客记录下来。”陈睿认为,这是导致网上银行出现风险的最大原因。


  一般而言,“网银大盗”窃取用户银行密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网络钓鱼”,也就是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网站来进行诈骗活动,用户一旦上当受骗填写数据,就可能被对方获取;二是利用木马和病毒远程控制用户终端。用户在被木马感染的电脑上使用网上银行,其卡号和密码也会自动发送到黑客指定邮箱中。


  陈睿认为,在上述两者中,木马和病毒的威胁更大。这也是目前黑客普遍采用的盗窃模式。


  据江民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年来国内网银木马数量已经激增600倍。2004年,国内被网银木马感染的计算机数量只有60台,2005年升至1100台,2006年前10个月更超过37000台。


  在2006年十大计算机病毒事件评选中,涉及网银、支付宝账号和密码被盗的案件,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杀毒软件无疑可以帮助用户降低很多风险。但百密一疏,被黑客侵入的风险依然存在。”陈睿如此认为。


  同时,各大银行也在通过提高身份认证等办法,来提升网上银行的安全程度。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网上银行的漏洞。“这些限制手段不过提高了木马制作的门槛。只要能带来暴利,黑客就迟早会突破防线。”陈睿说。


  木马产业链


  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说,最近两年来,随着“网上大盗”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一黑色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和分工。目前已经发展为包括木马制造、木马传播、密码窃取、洗钱等环节在内完整产业链形态。


  第一个环节就是木马制作。“木马制作者一般不直接作案,他们只生产制造木马,以每款木马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下游。他们的特点是人多,分布散,产品多,传播面广。”该人士透露。



  其次是木马传播以及密码窃取。在从木马制造者手中购买到合适的木马后,这些人便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将木马植入不同的用户电脑。“中招”用户只要输入银行卡、密码以及身份证等信息,便会发到指定邮箱中。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洗钱。这也是最危险的一个环节。


  “获得银行密码的人会找学生或无业人士合作,事后对半分账。洗钱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在网上购买虚拟货币,再转手卖掉,比如直接网上转账到其他银行账号。当然,这些账号必须用虚假身份证。”上述人士透露。


  据悉,这一产业链主要在网上交易或合作。在上述人士指引下,记者在论坛等处找到大量相关信息。从1月初至今,上面有关网银木马、资料、洗钱等销售与合作的信息已超过50条,一些“热门贴”甚至多达数百点击。


  上述人士还透露,由于“网银”盗窃涉及刑法,潜在风险极大,因此参与的人数并不多。相比之下,利用木马盗窃QQ、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的“灰色产业链”,相比之下要热闹得多。


  “目前我国的虚拟财产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法律保护,被盗的人也无法报案,因此做这行的人有惊无险,而且更疯狂。”该人士感慨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3 16:58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 网上交易安全堪忧[/color][/b]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
我的建行的数字证书就在我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它自己跑出来____而我只上过3次网银查基金分红到帐的情况.
狼狈不堪___拖累到我上任何网站都无法注册发贴.
上周和现在都还在整电脑 [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3 16:59 | 只看该作者

Re: [b][color=darkred]ZT:网银大盗联手灰鸽子 病毒变种狂攻网上银行[/color][/b]

引用作者 catter 于 2007-1-10发表的原文
偶是用U盾上的, 不怕 [M04]

U盾是什么新宝贝 [M25] 现在朋友建议我用还原卡.是否同类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9-10 07:03 , Processed in 0.0631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