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37|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7 1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下学期该升二年级了,看到同学的家长已经开始摩拳擦掌送孩子学奥数,不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看看专家的意见先!
中国小学奥数题难住国际数学大师(图)(转自网易新闻)
2009-05-07 03:33:24 来源: 现代快报(南京) 跟贴 3279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数学大师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安德烈·奥昆科夫,俄罗斯数学家,主要研究表示论及其在代数几何、概率论和数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2006年,奥昆科夫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茨奖。
奥昆科夫是俄罗斯数学家,2006年获得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菲尔茨奖。这个奖项的获奖难度甚至超越了诺贝尔奖,从1936年到2006年仅有50人获得,也有人将它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可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数学大师却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上过奥数,也没有参加过数学方面的奥林匹克竞赛。在俄罗斯,没有专门培训学生上奥数的机构,他自己也从来没有上过任何特别的学校,进行过数学方面的特别训练。“事实上,我上高中时,反而对社会科学很感兴趣。我参加过一次德语奥林匹克的竞赛,还有两次经济学方面的奥林匹克竞赛,可数学的倒一次也没参加过。”

对现在的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奥昆科夫很不赞同。“做太难的题目反而会伤害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如同自行车,对人们来说是好的交通工具,但是并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骑车、必须骑车,或者是被强迫着参加自行车比赛。

他还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女儿,他就没有特别培养过女儿对数学的兴趣。小女儿经常在数学方面会遇到一些难题,他和夫人都会帮助她去解决,但从来没有刻意让她做难题。“兴趣有时候是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不是靠外界去影响他,培养的。”

[本帖由开开欣修改于2009-05-07 18:50:0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8:48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

从神童选拔到全民补习 专家:全民学"奥数"是灾难
2009-04-29 16:15:37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跟贴 8 条 手机看新闻   变味的“奥数”

  “奥数”,全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最初被引入中国时是一种选拔智力超常儿童的工具,这些儿童往往具有成为数学家的潜质;近年来,社会猛烈炒作小升初联考中有20分的“奥数”题,家长为了子女在小升初考试中占有优势,不顾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纷纷为孩子报“奥数班”,不少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上了“奥数 ”班,出现了“全民奥数”的局面。“奥数”形成了一个教育产业链,孩子的休息和玩耍时间则被剥夺,以至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专家杨东平在目睹广州的“奥数报名疯”之后,在博客上写出“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睹,远甚于网瘾网迷”。

  起源:挑选智力超常儿童

  “奥数”,最初是一项国际性赛事。“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局限于东欧的小圈子,第一届竞赛在1959年由罗马尼亚主办。1974年美国初次参赛,1985年中国首次参赛。“奥数”由国际数学专家命题,难度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国内外专家公认,只有5%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上世纪80年代“奥数”被引入我国,最初是为了发现智力超常的儿童,选拔奥赛选手。

  后来,中国也创立了国内的数学赛事。“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立于1991年,脱胎于始于1985年的“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在那个时代,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当年学校学的“奥数”正是中国“奥数”,不过这时“奥数”仍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外训练。

  据介绍,中国“奥数”的题目一般要比国际“奥数”还要难。

  现状:市奥校、区奥校、课外辅导机构齐上阵

  现在在广州市,“奥数”教学既有公立机构参赛性的训练,也有社会机构盈利性产品。

  在小学阶段有市奥校、区奥校;在中学则有华附的省奥校,以及各大中小学的“奥数”特长班。市奥校和区奥校承担着培养奥赛选手的职能,仅是象征性地收取学费。

  荔湾区某小学一位数学教师除了在学校从事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外,还在市奥校从事辅导工作。

  据其介绍,他们小学只有4个同学在区奥校和市奥校培训,毕竟竞赛还是极少数学生有天赋从事的活动。据悉,市奥校每年招收1000人,竞争激烈,一般来说,一个班20人报考,最终入围的只有三四人,大多数学生只能散布在区奥校和课外辅导机构。

  记者在朝天小学、培正小学等学校调查发现,在三年级中,每个班读“奥数”的学生不少于一半。

  梅花村附近一所小学的班主任杨老师介绍,她班上48名学生中,有2位同学在奥校就读,有16位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奥数”课,收费大约为几十元/学期;有 20位同学报名参加了社会机构举办的“奥数”课外辅导班,收费大约为5000~8000元/学期。其中,有6位同学同时参加了两个“奥数”项目。

  专家:

  全民学“奥数”是灾难性的

  杨老师班上的情况并不个别,大多数小学班上都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参加“奥数”。“奥数”逐渐变成一些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指标,把只适合极少数人学习的东西推广到社会大面积学习训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全民学“奥数”是灾难性的。“奥数”会让大多数孩子产生挫折感,感到自己不行、很笨,对孩子的发展是很大的伤害。孩子不怕一时学不好,就怕厌学。

  广东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胡桂武教授介绍,小学“奥数”和初中“奥数”中有很多钻牛角尖的内容,只有高中“奥数”才在某种程度上和正规的数学教育有接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胡森也曾经痛批“奥数”,指出“奥数”试题中基本不包括与近代数学(主要指高等数学、微积分和解析几何)有关的内容。

  “奥数”中的许多问题如果用微积分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但“奥数”训练让学生把很多精力花在了低水平的反复训练,用技巧去解一些初等数学的问题。

  老师:

  “奥数”题目来源混乱

  中山八路小学一位数学教师告诉记者,社会上盛行的“奥数”题目来源非常混乱,良莠不齐,一部分题目是来源于中国“奥数”(CMO),另一些题目则是来自不负责任的出版商和社会培训机构。

  他介绍,社会上流传的“黄冈密卷”之类的都是东拼西凑的伪题。这些试卷中真正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东西不多,大多是所谓的“提前学”。“提前学”意思是将初中的本来有高级工具解决的问题,放到小学用低级工具去解题。这种“提前做”很害人,会影响孩子学习正常数学课程。

  “全民奥数”大调查

  学生态度

  琳琳:“考高分的感觉很爽”

  广雅实验学校初二的琳琳介绍,她是学“奥数”上瘾的,“奥数”能带给她一种优越感。虽然她对“奥数”不感兴趣,但是并不妨碍她“奥数”能考高分。“奥数 ”考高分,不仅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还能看到同学的羡慕,听到家长的肯定。最重要的是,她认为“奥数”帮她考入了名校。

  小明:“看见‘奥数’就反胃”

  当初妈妈带小明上课外辅导机构报名时,工作人员提醒他妈妈,“‘奥数’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需要做一个评估。”小明通过考试,报上了名。现在,他很后悔他一年多前参加的模拟测试考得太好,“我看见‘奥数’就反胃,如果当时淘汰了,现在就不用受罪啦!”他说每次做“奥数”时,听见伙伴在楼下玩得开心,那种感觉太难受了,但是“妈妈说为自己一年交了一万多学费时,我就不忍心玩了”。

  家长态度

  王女士:“上了初中就不再让你学‘奥数’”

  王女士的儿子在东风东路小学上四年级,她希望孩子初中读育才实验中学。虽然李统耀校长在广州16所初中民校联考中提出“不考‘奥数’‘奥英’”,但是,王女士还是更相信传言,“120分的数学中,有20分是‘奥数’拉分题”。她表示虽然儿子经常想放弃,但是她还是劝儿子,“再学三学期,上了初中我就再也不让你学‘奥数’了。”

  陈女士:“上‘奥数’是额外负担”

  陈女士的女儿在天河上四年级,三年级的时候曾经跟风给女儿报了“奥数”班。虽然花钱不多,一个学期只有几十块钱学费,但是,女儿却很辛苦。原本早上8时15分到校,为了上“奥数”,每周有三天早上要7时45分赶到学校;此外每周还有2天下午第三节课要学“奥数”。陈女士认为“奥数”这个额外负担太重,就没有给女儿再报“奥数”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8:53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让"奥数"回归原本政府应及时出手
2009-04-29 16:28:36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跟贴 5 条 手机看新闻   现在,“奥数”及其他一些休息日开班的培训班,为了争取生源,往往会提出“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具有鼓动性的口号。而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这些鼓动性的宣传下,家长盲目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班,结果星期六、日,孩子们疲于奔命,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疲劳不堪,学得不好,家长生气,孩子闹气。

  其实,数学是最锻炼思维的学科,对数学感兴趣的也大有人在,“奥数”在中小学培训和选拔超常人才上是有意义的。但是,数学因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计算能力上有其独特的功能要求,所以“奥数”的学习和训练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完成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潜在特质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某一能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乏天赋,极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率的学习不是以投入时间多少、培训课程多少来决定的,而是以有无兴趣及能力适宜性来决定的。

  “奥数”可以选拔天才儿童,可以提升一般儿童的智商,但是把 “奥数”作为升学的工具,就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淖。而且,在“奥数”产业化下,良好的智力训练也变成了少数人创富的产品。像某些机构任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并缺乏相应的指导,教学的不规范,都会让孩子对数学丧失兴趣,创造力也在解题中被禁锢。

  此外,当前“奥数”班满天飞、全民学“奥数 ”,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君不见,高中“奥数”竞赛奖,可免试读重点大学;初中“奥数”竞赛奖,可推荐读重点高中。政府也在一些学校设立“奥数”班,以最优质的师资、教学条件来培训这些“奥数”班的学生。在教育资源不平衡、与考试挂钩等条件吸引下,无数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当中的一员,从而对“奥数 ”班的社会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笔者认为,要让“奥数”回归原本,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就要对设立这些竞赛性的“奥数”班的条件、资质、招生都应有所要求及监管,相应的竞赛成绩与入学挂钩也要有所规范,从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让社会认识、回归本质。

  “奥数”的存在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但是作为家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各司其责,合理、科学地对待“奥数”,让“奥数”真正体现其存在价值。

  张敏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5-8 19:07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不知道奥数学哪些内容,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也就是工程数学的一些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5-9 23:53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ZT)


4月12日,星期日。

下午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召开一个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工作会。上午无事,到校园里转转,却发现人流汹涌,感慨这里的大学生怎么那么年轻。再仔细看,原来是家长带着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打听下来,才知是第七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开赛,这里是主考区!

现场还有“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集训”的报名收费处,我为“取证”,购买了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试题,一张A4的纸,每份5元,足见考试拉动经济的巨大作用!一看就晕了。请看下面节选的第七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第2试”的部分试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测测自己的智商。没想到过去我上初二时才学的平面几何题,已赫然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竞赛题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中小学数理化等学科教学的难度,比西方国家深一到两个年级;现在,竟然将难度下放了四个年级!

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正如会全套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意味着高智商);相反,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从小学就厌学的原因。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睹,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谋取私己的暴利!

问题是为什么这样大规模地戕害青少年的行为没人管。不是有《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吗?不是不许乱收费吗?不是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吗?公安、城管都不管?妇联、关工委呢?究竟谁应该对此负责?前几天,4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副标题是“让数学杂技在小学泛滥是政府监管失职”,可谓一言中的。有关部门有高考取消奥数加分的动静,引起一些人的质疑。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较深入的专业学习未尝不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解放小学生,还小学生以健康的权利、休息的权利。这真的是非常高深、艰难、不可实现的目标吗?


[本帖由求实修改于2009-05-10 00: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5-9 23:54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让数学杂技在小学泛滥是政府监管失职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01    
最近只要和家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谈起奥数,几乎无人不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问起小学生,居然是几乎人人都在上,当然极少听说哪个孩子真正喜欢。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句“狠”话这么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既然孩子不喜欢,家长也痛恨,可为什么教师、家长还要让孩子去证明自己是傻瓜呢?

小学不开奥数课

家长群起而攻之

当了几十年校长的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最近也因为学校不开奥数课程受到了家长的“攻击”。每一新学期开始,史家胡同小学都会进行一次网上家长会,今年也不例外。可是在网上,有家长匿名提问:“现在别的小学都在开奥数课,史家为什么不开?”也有言词激烈的:“看看这次奥数比赛的成绩,史家太落后了!这说明学校的教学有问题!”

史家胡同小学是北京市的重点小学,在家长中口碑甚好。对于“太落后”这样的“攻击”,卓立校长非常无奈:“我一向的观点是,奥数本身是很好,可以锻炼孩子思维,但一些孩子如果连数学都不及格的话,去学奥数是没有意义的。其实有些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孩子在里面学得很苦恼,即便学下来也只是给别人当分母,要知道真正能够凭奥数成绩去升好中学的孩子只是凤毛麟角。”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少而又少。

但是因为北京市小升初取消考试,初中学校在电脑派位之外选拔学生的一个依据就是“奥数”成绩,有的中学自己暗中组织的入学考试中也有很多奥数题的影子,使得奥数大行其道。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卓立曾经连续两年的提案,都是要求有关部门规范泛滥的奥数班。北京市曾经于2005年叫停过各类奥数辅导班和竞赛。但是在叫停一段时间后,一方面大多家长仍把奥数当作进入重点初中的惟一稻草,纷纷私下给孩子找老师、做训练;另一方面,一些老师也在暗中开课。

奥数很快卷土重来,而且比上一轮更加严重。不光是各种课外培训机构大发奥数财,连一些小学也在校内加入了奥数课程。

如此怪象在不断加剧:家长恨奥数、院士批奥数、学生怕奥数、舆论骂奥数,但好像无论如何谴责都不足灭掉奥数这个夺去了许多孩子快乐童年的“海盗”威风。

无本万利的奥数经济

煽动家长掏出血汗钱

对于奥数的兴而不衰,很多人这样解释,因为北京小升初看似不考试,但是许多中学在选拔生源时,奥数成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更深层次的原因还要归之为巨大的利润驱动。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在北京市做了近十年的奥数教练坦言:“一个奥数,带出的是‘奥数经济’”,他估算奥数培训市场有接近两亿元的规模。这还只是前几年的数字。如今小学生几乎是人人奔奥数,那么这个数字如果能算出来的话,会更让人惊叹了。

就像索马里海盗,若是单独行动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一旦形成帮派团队,就会猖獗无度。有专家甚至不客气地说:“现在奥数培训班已经与一些中学结成利益共同体!”既然能够像海盗一样无本万利,奥数班自然会加大宣传,用到名校“占坑”的前景绑架孩子引诱家长拍出血汗钱。

打碎利益共同体

让奥数没有生存之地

“我建议像打击黄赌毒那样,严禁戕害小学生的奥数训练,这个东西无论从教育规律上还是实践中,已经有非常确定的证明对于培养人的数学思维没有任何好处,是一个数学杂技,是一个毒品,是少数人盈利的工具。”3月25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言词激烈,他认为现在各种名校办的奥校,都是变相内外勾结,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有意出奥数题,小学生解不出来,老师就会告诉学生你到哪里去学。这些名校老师下课了就到奥校去上课。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盲从,但是在教育资源均衡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一些示范校、重点学校占据了绝对好的教育资源,面对一个孩子,大多数家长不可能超脱。打击这些海盗,打碎利益共同体,需要政府以及具体的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介入和监管。如果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甚至暗地里内外勾结,推波助澜,可以说是学校失德、政府失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前段时间公布的教育满意度,济南各项指标均列第一,原因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起到了作用。规定不能加课、不能办课外班,有人不听,违反禁令,那好,就通报批评。再发现,就进行严厉处罚。2008年,共有3个城市和10所学校被通报,还有一所民办学校违规,被停止招生。

对于教育乱象,行政监管的力度由此看到,效果由此显现。

在不断调整尝试,逐步击碎制度瓶颈,力促教育资源均衡的前提下,打碎利益共同体,奥数这个强盗自然就没有生存之地了!其实家长和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追求并不算多。哪个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有充足的时间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他们只是希望在不能完全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局面下,最起码别让大科学家考虑的数学问题难为小学生!



[本帖由求实修改于2009-05-10 00:0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5-9 23:57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奥数正扼杀天才 国际数学大师批“全民奥数”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18:18 中国青年报

  文/原春琳

  3月29日,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奥数在中国成了“全民运动”

  在美国,很多高中生也参加奥数培训。“但国外的学生参加比赛纯属兴趣,平常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丘成桐说。而在中国,奥数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奥数在高中成了最伟







  大的事情。”它受到了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视,几乎成了一项“全民运动”。

  丘成桐说,在美国,奥数比赛的奖牌不足以作为那些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理由,反而是一些小的高校把这个奖牌作为免试条件。而丘成桐自己也不会因为学生拥有奥数金牌,就一定会接收他。

  在丘成桐接触的国内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学生中,他还没有看到一个学生考奥数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数学,“大家是带着目的去学数学、拿奖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做数学。”

  数学研究是需要兴趣的。与很多数学家一样,丘成桐自己一个项目经常要做上5~10年。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兴趣,怎样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研究!

  培训方式带来问题种种

  学习奥数的学生知识结构局限性很大。丘成桐说,一个好的数学家,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持。可学习奥数的学生的知识面很窄,即使是数学本身,他们也欠缺很多训练。

  人生成长中的遗憾是另外一个方面。丘成桐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问的增长,还包括为人处事,但一些学生进入奥数训练后,每天埋头学习,朋友减少了,接触的知识面也很狭窄。有的学生因此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丘成桐手下曾经有一个博士后。他是一个天才:12岁上大学,20岁拿了博士,后来跟着丘成桐做博士后。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天才,从小没人与他交往,他没有自己的朋友。不到两年,他发疯了。

  数学家质疑奥数比赛水平

  丘成桐不理解的是,国内把奥数的地位抬得很高。他说,出奥数题目的人可能不是一流的数学家,因为第一流的数学家很少参与这样事情。既然如此,奥数比赛本身水平的高低就是有问题的。参加奥数比赛得奖,对学生来说,只是表明他有能力解决非一流数学家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这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丘成桐的老师、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最后几年是在南开大学度过的。当陈先生在校内散步时,经常被一些中学生慕名拦截,拿着奥数的题目向先生请教。陈先生告诉这些孩子:我不会做。

  “我不赞成国内这样训练参加奥数的学生们。”丘成桐说。


[本帖由求实修改于2009-05-10 00:0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5-9 23:59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奥数教育造就一批“仲永”

2009年04月25日09:04

  奥数教育造就一批“仲永”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据《信息时报》报道,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 “黄赌毒”还厉害。

  国人怎么会对奥数教育这么感兴趣?按理说,家长、学生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无限的分数中去才为常理,但是在高考中,奥数并没有相应的位置。现实却告诉我们,这其实并不奇怪。这是因为今天高考的竞争早就走向了低年龄化,在小升初、中考当中,很多学校为了体现自己的“名校”境界,都毫不例外地对奥数获奖学生开了绿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高考竞争中获得一些胜算,无数的家长只能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走上奥数这条路。

  奥数之所以疯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利益。目前,不少任职教师也投入到了奥数教育中,而且有些教师很富技巧――一些内容上课时不讲,奥数班上大讲。于是,不参加奥数班的学生明显落后于参加者。在类似情境下,家长能说不、敢说不吗?

  我们的教育正在走向素质化,节省下来的时间本来是想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可在奥数教育之下,学生的精力完全投入到了另一场战斗中。

  这场战斗,让学生牺牲了快乐,浪费了时间,直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只能看到,一大帮中国学生在少年阶段惊艳世界,而到了成年,却泯然于世,成了王安石笔下的“仲永”。

  鉴于此,我们或许应该彻底封杀奥数教育――有人说,奥数也有可取性,它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不是它独立存在的理由,我们完全可以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中,吸收奥数之长。来源:新民网

  毛建国


[本帖由求实修改于2009-05-10 00:0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5-10 00:01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盲目参加奥数班“修炼”小心害了孩子
2009年05月08日 09:04来源:大河网于文龙
  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数学大师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快报 5月7日)

  近几年出现千军万马跻身奥数班的现象。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像华罗庚、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可是最终能成为这样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进更好的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孩子愿意与否都送到奥数班进行“修炼”,父母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也体现父母自私的一面,父母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替孩子选择,根本就没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爱好,父母最好的教育办法不是强迫而是教育、引导,这样不仅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发展到“水火不容”得地步。在奥数班的“精英”里还有我们平时认为的好学生,进入奥数班很有可能将这些好学生变成“书呆子”,贻误、伤害了下一代的成长,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平时成绩,真不知进入奥数班会把他们变得“更高、更强”,还是推进无底的“深渊”。一位网友说:“数学除了应用之外,还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小学生就搞到这种程度的数学,实在是有些过了。锻炼逻辑思维,要是孩子厌恶了,就什么也练不成了”。

  作为一个孩子,就应该有孩子脸上的天真无邪,有权利拥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可是现在大部分的孩子的童年是在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等各种培养班中度过的,而且脸上、心里有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等到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感觉竟是如此的悲哀。北京理工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开平表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规律的,他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

  为了适应现在奥数班火热的市场,一些人利用奥数班大发“教育财”,导致现在的奥数班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表示:现在社会上的奥数班需要规范化,像现在的英语班、奥数班等一次上课100多人,如何能做到精、细、准。他建议地方的教育部门应该对奥数教育有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来规范现在的奥数班。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中小学辅导读物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奥数教辅中的题目,连出题者都做不出来。既让人好笑又气愤,怎么可以如此的不负责任呢?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如果连答案都不准确,这不是害了一大批在奥数“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孩子们。

  作为家长们应该引导、培养孩子的爱好,而不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家长应该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这样不仅能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5-10 00:08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一名学生对奥数的精辟阐述和理解(转载)(2009-05-05 09:39:46)标签:教委 教育 小升初 育儿 杂谈 分类:转载及其杂感

也算是拨乱反正吧:)

我们搞运动的习惯是一棍子打死,并且还要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有的时候,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

  最近报纸上有越来越多关于的“反奥”和“挺奥”的文章。什么“奥数对青少年的毒害堪比黄赌毒”,“奥数是重点大学,名牌中学,甚至优秀小学的敲门砖”,“只有5%的优秀学生适合学奥数”。

  作为一个学生(应该说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吧),我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奥数的浪潮中。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奥数,如今已经有快十个年头了。我观察下来,其实奥数并不能称做“奥林匹克数学”,它和“奥林匹克”风马牛不相及。奥数也并不像几位专家认为的所谓“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奥数”。

  奥数的开展本意也并不只是针对那5%的极优秀的学生,我想至少是面向成绩靠前的那20%的学生吧。那么奥数考的是什么呢?奥数其实考偏题怪题的几率并不大,偏题怪题也不是奥数考试的主流。奥数考试考的其实就是你还没学过的数学(比如小A上五年级,他要参加奥数考试,考的是什么内容呢?很可能就是预备班初一的数学,特别是那些容易被低年级理解,接受和运用的部分)。或许有的家长会纳闷,那我怎么没看出来有什么“超纲”的题目啊?对,我想这就是奥数考试的灵魂吧。

  如果你掌握了一些高年级的数学知识,让你去做奥数题,如果奥数考试出到了可以运用那些你已经掌握的题目,那么做对就是情理之中的了。但是最关键的一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你已经省下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能够去做另外的题目了。奥数考试的考试时间都是精打细算的,用低年级的数学方法一定也能做奥数题,但是会花上很多很多的时间,而用高年级的数学方法,往往只需几分钟,一道题,甚至一道解答题,就已经做完了。有很多同学都在抱怨奥数考试的时间给的太少,来不及做,很可能就是不知道高年级的数学方法,而用低年级的方法做,事实上这就是奥数考试获取区分度的重要手段,奥数考试现在并不是考你聪不聪明,而是考你对于奥数题目是否熟练,是否学习过高年级的数学知识。

  光有理论论据不够,还得有事实论据为证。

  赫赫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在一个笼子中关着两种动物,一种是鸡,另一种是兔子。现在总共有头30个,脚80只。问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兔子10只,鸡20只)

  事实上我很能理解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对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疑惑:为什么一定要把可爱的鸡和可爱的兔子关在笼子里,还要数它们的头和脚?但奥数并不在乎这些,奥数的最终目的就是选拔“优秀”学生。

  上了初中,很多人都在感叹:列个方程解一下不就得出结果了吗?何必用在小学时用的那么烦的方法啊!但是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就不在小学时把列方程解应用题掌握了呢?那样不就在鸡兔同笼问题中称王称霸了吗?再强调一下,奥数的最终目的是区分学生,靠什么区分呢?难题怪题?那没几个人会做,区分度太大太大了,所以,靠的就是那些你还没学过的数学吧。总有一些人已经学过了,他们做的又快又好,好了,区分度来了。

  那有人就问了:奥数是不是像比如说中考数学最后一题的那种难度?回答是:否!奥数必定比中考最有一题要难。每年中考,做出最后一题的学生还是较多的(中考毕竟还是要面向100%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名校既定的招生人数,所以一定要再难一些,但是也不能太难(偏题怪题),太难招到的人不够,所以只能折中,只能考你还没来得及学过,有人已学过的数学。

  其实不单单是奥数,奥物,奥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付奥赛,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比自己所属的范围的最高年级(比如小B初一,那对应的最高等级就是初三)高一个等级的数学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5-10 00:09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奥数”不能因“财”施教 来源:江西日报 时间:2009/4/24 11:27:21

面对当前中小学生一浪接一浪学奥数的热潮,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南昌二中特聘名师左福士呼吁——

  “学奥数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培训机构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对一些孩子来说无异于拔苗助长。”4月23日,曾培养了180多名“奥数神童”的奥数名师左福士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今年68岁的左福士有50年教龄,从小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1989年起,他便在吉安一中组织奥数兴趣小组,免费辅导孩子学奥数。1999年,他又作为特聘名师,在南昌二中辅导孩子学奥数。20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180多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有46人。在他的指导下,从2006年至2009年,南昌二中学生在全国数学联赛决赛中,连续四年成绩名列全省第一。由于教学成绩斐然,又不图回报,左福士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等多种荣誉称号,他也因此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追捧”。

  左福士说,奥数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观察能力。曾经由他指导的奥数学生程志渊,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后,又攻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并荣获国际IEEE学会2005年度大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程志渊曾多次向左福士感叹,当年学奥数让他受益无穷。

  然而,在左福士看来,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状,不管孩子对数学感不感兴趣、是否具备此方面的天资,家长常常不加选择地就让他们学奥数。在南昌,一些奥数培训机构更是遍地开地,尽管费用不低,但学生还是趋之若鹜。一些家长坦言:“我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智力比别人的差,别人的孩子都学奥数,我的孩子不学,以后怎么考上重点大学?”

  “奥数旋风”将一些本不适合学奥数的孩子卷入。左福士说,奥数不是数学补习班或者提高班,孩子如果对数学没有浓厚的钻研兴趣,强行让他学奥数,只会让他越来越厌恶数学,扼杀他本有的数学才能,沉重的压力甚至会摧残孩子们的身心。

  让左福士更为担忧的是,现在一些培训机构因“财”施教,唯利是图。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培训机构可能根本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就开设奥数培训班,赚取辅导费,误人子弟。左福士说,奥数老师必须有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尽管收入不高,左福士仍挤出工资用来买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他不仅不收取孩子的辅导费,还常常贴钱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资料。他曾经指导过的学生张克昊,因家庭贫穷,而且特别顽皮,学习成绩不太出色。但左福士发现,张克昊天资聪明,特别是数学知识一教就会,是颗学奥数的好苗子,便将张克昊纳入自己的奥数兴趣小组,不仅掏钱给他买资料,每个月还给他100元生活费。被左福士的诚心感动,张克昊开始潜心学习,最终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为让孩子不盲目学奥数,左福士希望我省有关部门应切实重视对奥数培训的规范管理,同时可考虑建立省级奥数培训基地,免费培训真正热爱奥数的孩子,给他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空间。(记者李晚成实习生杨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5-10 00:14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奥数让孩子一次次 证明自己是傻瓜


专家“语录”

  日前,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博客中指出,奥数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赌、毒”,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谋取私己的暴利!

  2005年,市教委已经全面叫停小学奥数竞赛,明确规定任何机构不得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更不能与升学挂钩。然而,官方禁令并未真正刹住“奥数”风潮。事实上,各种改头换面的奥数竞赛在中小学生中“暗潮汹涌”。上周,一场由民间组织的名为“希望杯”的数学赛事吸引了本市众多中小学生角逐,而这其实只是眼下诸多“变种”奥数赛中的一种。

  日前,记者在本市各区多所小学调查发现,约1/3的小学生在课外参加了各种“奥数班”。

  “孩子拿来的奥数题把我都难倒了,何况孩子。”具有硕士学位的家长赵先生称,他准备让女儿不再参加“奥数班”了,因为女儿最近一直对他说:“爸爸,我是不是有些弱智……”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上“奥数班”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想法,上“奥数班”让他们自信全无,认为自己的智力有问题。

  小学奥数竞赛既然被叫停,一些孩子对奥数充满着恐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去上“奥数班”呢?

  A

  记者调查

  现状:约1/3小学生苦学奥数

  叫停公办初中、小学奥数班,取消了奥数加分,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可“奥数热”依旧高烧不退。日前记者在本市各区多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约1/3的小学生在课外参加各种“奥数班”,随着年级升高,学奥数的人也逐渐增加,特别在一些位于市中心的学校,参加各种“奥数班”的学生更多。

  案例:奥数题“雷”倒硕士家长

  “我真的不想上了!”前几天,某小学六年级男生小陶郑重地跟父母宣布,决不再学奥数,否则连学校都不去了。原来,从小学三年级起,每个周末上奥数班成了他的“必修课”,后来妈妈又给他报名了英语等其他课程,不但占用了他全部的休息时间,而且把他的自信心打击殆尽。他哭着求妈妈说:“我根本听不懂,越考越差,不想再学了!”

  “孩子拿来的奥数题把我都难倒了,何况孩子。”具有硕士学位的家长赵先生称,他准备让女儿不再参加“奥数班”了,因为女儿最近一直对他说:“爸爸,我是不是有些弱智……”

  这下可把赵先生吓坏了,“再这样下去,本来在班里学习优秀的孩子不仅可能失去自信,而且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那麻烦可就大了。”

  原因: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让孩子“考高分能上好学校”,是众多家长送孩子学奥数的根本动力。

  “说实话,那些绕弯子的题我自己都做不出来。”吴女士的儿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她坦言,“哪个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轻松快乐地长大,可眼下毕竟升学是最重要问题。”她谈起让孩子学奥数的初衷说,“一方面为开拓数学思维,另一方面希望能拿个奖在升学时派上用场。”而参加奥数赛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见识一下题型。“现在学业竞争多激烈,让孩子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B

  教育部门

  “无法”监管校外培训机构

  据了解,目前在本市办“奥数班”的均是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自己命题举行竞赛,因此出现了花样繁多的“某某杯”奥数赛。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教育部门取缔“奥数班”实际上只能禁止公办初中和小学举办奥数班,但校外培训机构只要收费按照标准、教育组织规范,没有违反《教育法》,教育部门无法“监管”。而现在奥数班也成为许多校外培训机构主打的“产品”,很多培训学校打着“智力开发”“与升学挂钩”等美丽旗号进行奥数培训和比赛,虽没有任何正式宣传,依旧吸引了众多小学生趋之若鹜。

  “奥数热”源于利益驱动

  奥数成绩到底与升学有什么关系?为此,记者采访了本市各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答案均是:“任何名目的奥数考试成绩,均与学生升学毫无关系!”

  业内人士透露,奥数的兴而不衰更深层次的原因还要归之为巨大的利益驱动。“有的小学老师在课堂上有意出难题,小学生解不出来,老师就会告诉学生你到哪里去学。”一些小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很多奥数培训班都承诺,通过他们的奥数考试将在升学中占有一定优势,然而到头来却发现,这些所谓的“升学砝码”不一定能派上用场。

  C

  专家观点

  奥数训练磨掉孩子灵性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奥数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

  “尽管我们不遗余力地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依然需要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孙云晓说,上小学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对于绝大多数不适合学习奥数的学生来说,长期进行这种枯燥的奥数训练,不仅会磨掉孩子的棱角和灵性,更会影响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

  本应是少数尖子生学习的奥数,如今却几乎成了“公共课”。孙云晓说,这无异于让大多数孩子学习杂技。很少有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学奥数,但另一个事实是,即使是那些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能成为数学家的也是凤毛麟角。他强调,忽视孩子的情感,一味追求好成绩、高分数将可能危害孩子一生的发展。“过度的提前教育反而令孩子产生‘无力感’,继而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5-10 00:15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办个奥数班,“勤快”老师月薪轻松上万元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9-2-17 7:54:56) 华西都市报 记者余媛媛肖笛

  昨日本报报道《小学奥数题“雷”翻理科博士》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搜狐、新浪、大成等各大网站上,网友纷纷热议学生学业负担、教育制度等问题。在大成网,4000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有9成人认为现在的孩子负担过重、家长陷入教育怪圈,只有5%的人认为“自己做得出题,很简单”。王灿的妈妈李女士说,奥数课加重了普通孩子的负担,最终获益的是办奥数班的老师。“要致富,教奥数!”李女士透露,王灿所在班的奥数老师一天可挣5000元。
  小学奥数题"雷"翻博士,解题用半小时
 
  网友多数反对娃娃学奥数

  搜狐网上,重庆一位网友说:“本人硕士,也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得到答案,让小学生用这种功意义不大。”北京一位网友讲了更“雷”人的故事:“北京一所初中2006年招生的一道数学面试题,难倒了中科院若干博士、某重点高中的若干高级数学教师,解出的答案却各不相同。”

  大成网上,多数网友认为,普通孩子学奥数成为负担。“我家女儿才一年级,但每次学校的小测验都用奥数来测,孩子没有参加过奥数学校班,很多题解答就比较困难,最后被老师认为我家孩子脑筋反应较慢,建议学习奥数。我们这里最好的初中也要考奥数,成绩择优录取。”网友“猜猜”说。网友“竹子”认为,“应该让孩子们多学学地理、历史;多了解了解大自然,多经历一些磨炼教育,多培养培养孩子们优良的意志品质。这比做对那些复杂而无用的奥数题要有意义得多。”一位网友说,“我小学时候的奥数题,我表哥表姐全是大学生都没我做得快,但不代表我数学就比他们好。”

  也有极少的网友认为,“数学是训练思维的工具,一点难度都没有,怎么培养爱思考的习惯?”雅安市一位网友说,“奥数对开发智力很有必要,学过奥数的孩子更善于思考。奥数题难度很大,对训练小孩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帮助。”教育专家则认为奥数题只适合兴趣训练,而非集体训练项目。

  老师勤快点月薪轻松上万

  王灿的妈妈李女士说,因为想让孩子读个好学校,让女儿上奥数课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最终获益的是办奥数班的老师,他们大多来自一些高校和有名的中学等。“王灿所在的奥数班共28人,每人一次上课2.5小时,每人花费60元。”李女士算了算,在这两个半小时内,奥数老师就可收入近1700元。在双休日,“勤快”的奥数老师可以一天上三次这样的课,算下来收入能达到5000元。

  在培训机构,奥数老师也是最吃香的。“奥数、英语、艺体、物理、化学这些都是最热门的补课科目,不同级别的教师收费不一样,名师经常供不应求。”某培训机构王女士告诉记者,“家长一般会在周末送孩子上半天课,两节英语和两节奥数,其中奥数班的人数最多。如果老师受欢迎,补课勤快,每月补课收入轻易上万。”一位重点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该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在挣外快,数理化和外语教师最吃香。

  家长谢琳说,送孩子参加各种有偿家教纯属无奈,她特别希望能让孩子在业余时间综合发展自己的兴趣,但看到身边的家长都在为孩子报名,如果自己孩子不补,“感觉很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抱有这个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5-10 00:19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难理解死记硬背 小学生学奥数用处不大
2009-05-03 20:58  “红、蓝墨水各36毫升,用一根滴管从红墨水中吸2毫升滴到蓝墨水中,搅拌后,再从蓝墨水中吸2毫升混合过的墨水滴到红墨水中。这时红墨水中的蓝墨水多,还是蓝墨水中的红墨水多?”如果不熟悉“奥数班”,你恐怕看不出这道颇为拗口的试题只是一道普通的小学奥数训练题。近年来,随着国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红火,各种奥数班越开越多。与此同时,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纷纷提出质疑,“奥数”究竟能否促进小学生的学习?

奥数竞赛面对的是高中生

  1959年,首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罗马尼亚举行,后来参赛范围扩大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地点在各国之间轮换。按照规定,年龄在20岁以下、尚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可以参赛。因此可以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拔对象是各国的高中生。

  竞赛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试题涉及数论、多项式、几何、博弈等板块。正式比赛分为两天,每天做3个题目,共9小时。大约有1/12的选手可获得金牌。中国于1985年首次派出两名选手非正式地参加竞赛。到了2000年,来自中国的6名学生全部获得了金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一些优胜者后来成为数学领域的专家。

  奥数办学热有很大弊端

  中国的数学竞赛起步较晚。1980年,中国数学会设立普及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全国的中学生数学竞赛。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奥数班开始在国内风行。在许多地区,小学获奖者可以被重点中学免试录取,中学获奖者被名牌高校争相“抢夺”。原本为尖子高中生准备的辅导班,在国内发展成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不少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已开始接触奥数。

  奥数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奥数竞赛获奖的比率通常也很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的宋斌恒老师有个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他告诉记者,女儿在奥数班上做的习题难度很大,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如传统的“鸡兔同笼”问题,经过引申后可以变得非常复杂。还有许多是从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中截取的小步骤,这些常常超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奥数班的很多习题都有固定的套路和解法,“小学生只能机械地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来解题,既不明白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敢肯定自己是否做对了,结果常常事倍功半”。

  提到学习兴趣的问题,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美国家的小学生比中国轻松很多,而他们的后劲却比我们强,对一个学科的兴趣可以持续很久。而中国孩子虽然智商很高,却没有很强的耐力和持久性。不少专家都担心小学生过早、过多地参与奥数班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奥数对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确有帮助。在外企工作的李彬从儿子上小学2年级起就送他去奥数班,到现在已有3年。他感觉孩子在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考试分数也从“加小灶”之前的85分上升到120分,包括能力题在内的附加部分都能答出。他为儿子的进步感到相当高兴:“这种成功的喜悦让孩子获得了更大的自信。”对此吴建平表示,国家举办奥数竞赛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和挑选数学家,而是希望给那些智力水平较高,在常规数学课堂上“吃不饱”的孩子提供一个额外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较权威的数学家,了解前沿的数学思想。也就是说,奥数竞赛针对的是学有余力和对数学有兴趣的青少年,能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扩充知识、提高思维水平。

  德国名校拒收奥数尖子

  与“奥数第一大国”中国相比,国外的奥数活动开展得并不红火。在德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组织是一个帮助中小学生提升对数学兴趣的组织。在各州、城市还设有分部。他们与当地的学校及数学研究所合作,开设不同等级的奥数班。而且,奥数班在德国绝不允许商业化,所以只象征性收取最多10欧元的材料费。社会上也没有辅导班。据记者了解,德国参加过奥数比赛的学生,大约在10%左右。任何学生都可以凭兴趣报名参加。一位叫安娜的初中学员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每周一次或者寒暑假的一两个月上课,平时正常上学。

  那么,获得国际奥数比赛奖项的学生是否可以享受“照顾”?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母校――哥廷根大学的负责人比德斯教授说:“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而不仅仅看竞赛成绩。”奥数比赛的奖牌不足以作为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理由,反而一些小的高校把这个奖牌作为免试条件。为此,他们每年都拒收不少“奥数冠军”。比德斯教授说,虽然他本人认为奥数竞赛总体来说“利多于弊”,但是它无法测试一个人的全面能力。学术竞赛跟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学生有好的记忆力,而在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要求,则不比学术研究来得高。因此,获奖的学生朝学术研究方面发展时,一定要兼顾其他能力。

-------------------------------------

很多奥数题目,确实是靠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来解答的,和珠心算差不多,用处只是暂时记住了点东西,而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则用处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5-10 00:23 | 只看该作者

Re: 关于奥数,请高年级学过奥数的家长分享!(内附专家意见)转帖

奥数的存在证明人性教育已落败 / 魏英杰
2009-04-23 12:53 | 阅读(3328) | 标签: 奥数 | 字号:大 中 小


薛涌兄最近出了本谈教育的大作《一岁就上常青藤》。他让出版社给我快递一本,还打了个越洋电话,问能否写个书评。他又强调,写不写没关系,但一定要读,相信这本书对我这个刚当爸爸的会有很大帮助。

这本书从他的留学经历和育女经验出发,对美国式教育作了一番详尽而精辟的解读。依我看,全书都是围绕着如何进行“人性化教育”展开探讨的。比如他说父母要善于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和子女进行平等对话,激发儿童的发现和创新精神等等,都非常具有启发性。但他显然也明白,这些教育理念很难在国内得到实践。倒不是说,如今做父母的不愿意和子女平等对话,而宁愿去维护传统的家长权威形象。而是因为,在国内现行教育体制下,人性化的教育只可能四处碰壁。

近日,教育学家杨东平在博客上呼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认为奥数对青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殊不知,让杨教授怒火中烧的“希望杯”全国数学赛,还算不上真正的奥数竞赛,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

这些年来,奥数屡遭诟病,也有些城市取消了相关的加分政策。但更为普遍的现象,在“小升初”和高考阶段,奥数成绩仍然是学校招收“优质生源”的一个公开的秘密。所以,虽说能在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和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脱颖而出的学生毕竟少数,借此获得名校免试金牌(预录取通知书)的幸运儿也不多,然而形形色色的奥数培训和竞赛依然大有市场。那些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也不得不为其所绑架,把子女送进奥数的“魔鬼集中营”。

这也意味着,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望子成龙”的出路只有过早地扼杀孩子的天性,将他们打造成为高效低能的考试机器。奥数在国内甚至变态到,把考数学家的题目拿来灌输给中小学生。为了应付竞赛,甚而还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十分擅长解答难题怪题,中低难度的考题却做不出来。

异化了的奥数,也已经形成高度组织和分工化的产业格局,不仅学校、培训机构参与其中,还有教育部门以培养兴趣、发现人才等高尚名义进行推波助澜。随便搜索,全国各类奥数培训组织和竞赛活动,真是数不胜数,全国有全国的奥数竞赛,省里有省里的奥数组织,市县区还有市县区的奥数机构——吃奥数饭的人如此之多,怎么可能被杨东平教授一声呵斥就应声而倒?

这和薛涌在书中所提出的主要教育理念,无疑是截然相反的。按照他的说法,孩子在5岁之前甚至用不着读书识字,而是要留意他的人格形成。可在我们这里,从学前阶段开始就准备着为应试教育而冲刺了。那些遍地开花的“学前教育班”,为巩固应试教育体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奥数教育的存在,除此之外还证明了人性化教育已经落败。

所以,我一方面理解薛涌让我一定要读这本书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知道,倘若有人按他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在现实环境下将会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在某种意义上,那些拒绝进入“奥数集中营”的孩子们,很可能也是在叛离现行教育体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1-12 06:47 , Processed in 0.0729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