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uq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lue]关于摄影的话题[/blue]-第226楼到230楼增加PS简单教程,有数码相机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3-9-23 13:2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照相机

什么是照相机

  1. 不透光的盒子这基本上就回答了什么是照相机的问题。这只盒子不会让不必要的光线进入,其上面的圆孔只允许需要的光线进入。
  2. 镜头 光学玻璃聚集来自前面的光束,并在胶片上聚焦,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像。简单的镜头是由一片曲面玻璃或塑料制成的。更复杂些的镜头是由称作透镜单元的两片或更多片光学玻璃组成的,并将所有透镜单元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 胶片 在传统的照相机中,胶片是一种感光材料,经某些特定的化学药品处理后,它会把拍摄到的影像记录下来。在摄像机中,"胶片"会以磁的方式将影像即刻记录下来。
  4. 取景器 取景器能够把将要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近似地显示出来,它会指导摄影者瞄准和构图。有些照相机的取景器就是简单的观察窗口,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取景器则是由反光镜和棱镜组成的,摄影者可以通过镜头直接观看影像。对于摄像机来说,取景器往往是一个微型的电视屏幕。
  5. 聚焦控制装置 对于严肃的作品,人们肯定期望照相机能够聚焦光线并在胶片上记录下最清晰的可能影像。有些照相机,转动镜头筒或调节聚焦钮即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对于自动聚焦照相机,这一工作是由计算机芯片控制微型电机移动透镜来完成的。
  6. 快门 这是一个控制进入照相机光线时间长短的机械或电子装置。有些照相机,转动一个旋钮或者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设置快门速度;而另外一些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自动设定的。
  7. 快门 这是用来操纵快门的按钮。
  8. 光圈 这个装置根据镜头孔径大小的变化,控制到达胶片的光量。"虹膜"类型的光圈是由一系列相互重叠的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可大可小的孔径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镜头到达胶片的光量。
  有些照相机可以借助转动镜头筒上的圆环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机则 是利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微电机自动地改变光圈的孔径。
  9. 胶片输送 这是一个移动照相机内胶片的机械装置,它可以使胶片轴上的胶片一幅一幅地顺序曝光。扳动某些照相机上的卷片杆就可以输送胶片,而另外一些照相机则可以自动地输送胶片。
  机背取景照相机使用单张的散页片胶片拍摄每幅画面。在后面的课程中,还将安排专门的一课介绍这种照相机。
 

下午出去有事,回来再贴基础知识。呵呵

该帖由: luqing修改,时间 2003-9-23 下午10:18
32#
发表于 2003-9-23 13:31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在你打算购买产品前,请先了解必备的基础知识,还有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再结合价格进行相关的选择.
怎样选购一部适合自己的数码相机呢?在这里主要想跟大家谈一下关于准数码相机用户在选购数码相机时常抱有的几种不正确的心态,并提供一些选购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性的选购一部合自己心意的数码相机。
不正确心态1:像素越高越好
  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受到一些宣传的影响,例如很多厂商在宣传其新产品时,总是标榜自己的新产品拥有多么高的像素,从而消费者也认为数码相机的像素越高越好。其实,我们从整体来看,CCD(CMOS)只是数码相机的一个部件而已,像素不能作为唯一的指标来衡量数码相机的性能,仅仅是众多参考指标中略微显得重要的一个而已。
  从消费者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现在普遍使用的200万、300万像素就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使用了。就200万像素来说,完全能够满足一般家庭输出6英寸照片的需求,如果是在电脑上欣赏,那更是卓卓有余了。而且对于数码相机来说,随着像素的提升,从CCD(CMOS)上获得的数据量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每张图片的处理时间增加和连拍等性能的下降。此外,高像素造成生成文件过大,会严重侵吞那昂贵的存储卡,例如500万像素的图片不经过压缩是12M左右,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花400多块买下来的64M存储卡连6张照片都存不下去吧。
  我们不必盲目追求高像素,够用就可以了。其实,镜头、机内处理能力等也对最终成像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正确心态2:数码变焦越大越好
  有些消费者把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混在一起,认为数码变焦越大越好。其实两者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是依靠镜头的结构来实现变焦,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越能拍摄较远的物体;而数码变焦却是把原来CCD(CMOS)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分像素放大到整个画面,正如电脑对图象进行局部放大一样,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却下降了。其实通过一些优秀的图片处理软件,其效果会比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更加好。所以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太大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因此在选购数码相机时就不要盲目追求高倍数的数码变焦了。
  不正确心态3:功能越多越好
  现在数码相机的功能几乎让消费者晕了头:摄像、MP3、色彩选择等,有些数码相机甚至还有透视功能,面对这些"诱惑",消费者可能会有一种想法:数码相机的功能越多越好。其实我还是那个观点:实用就行了。现在一般家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一般比较差,而且拍摄时间也受到限制,一般的家用数码相机只能拍摄30-120秒的短片,部分视存储卡的大小而定,这种功能玩一下还可以,想拍摄出比较好镜头就不太现实了;另外数码相机内置的MP3我觉得不会有很大的实用性,相机的主要功能是拍照,我想不会有人整天拿一部数码相机来听歌吧。而且经常使用会使数码相机受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利于对数码相机的维护;至于透视功能,部分使用者可能会抱用什么不良企图,一般情况下比较少用。当然对数码相机上述功能的评述并不是说这些功能一无是处,而是建议消费者要理性,在选购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功能并不是越多越好
33#
发表于 2003-9-23 13:32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心仪]开课了。。。。。
34#
发表于 2003-9-23 13:37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B]购买数码不可忽视的细节[/B]

[U]电池:[/U]
  电池的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数码相机,使用不到一个小时就会耗尽一组电池的寿命!带有液晶显示屏的相机电池消耗得更快。
  有些相机可以用AA电池供电,它的寿命大约是标准AA碱性电池的三倍--不过价钱也是碱性电池的两倍。其它有些相机使用镍镉(NICad)或NIMH充电电池或3伏理电池。其它的只能使用普通AA碱性电池。使用前一定要注意相机能否使用某种电池,否则你的相机会受到损坏。
  有些厂家提供了数码相机专用的充电器及电池,这种电池一般在1300毫安以上,有的达到了1600毫安,充满电可拍摄200张以上的相片。

[U]AC适配器:[/U]
  许多数码相机都配有AC适配器。它使你可以不用电池而用交流电给相机供电。大部份厂家的AC适配器不包括在相机的配置中,需收取额外的费用。不管怎样,适配器都是你需要的。有了它,你就可以在下载的时候使用交流电操作(需要用好几分钟时间),把电池节省下来在实际拍摄时使用。

[U]使用性:[/U]
  当你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各种控制的操作方法是否易用,然后自己再试用一下这些控制。例如,看看删除图像的操作容易还是复杂,改变分辨率或压缩率的设置是否容易?这些控制是否都有清楚地标记和容易掌握。在你照完相或关闭相机之后,所有的设置是否都回到缺省的设置上?或者相机是否能"记住"你最后的指令?如果这些控制不容易使用,那么该相机根本就不适合于你。

[U]三脚架:[/U]
  与胶卷相机一样,如果在你拍照的时候移动了数码相机,照出来的相片就会模糊不清。稳定地把握住相机,使它有足够的曝光时间有时很困难,特别是当用液晶显示器取景的时候,或者当在很暗的光线下拍摄的时候(光线越低,曝光时间就越长)。正因为如此,三脚架对于提高相片的质量才特别重要。除非你有一双非常稳的手,否则,在购买相机时一定要看清你要买的相机是否能用螺丝拧到三角架上(并不是所有相机都能这样)。

[U]身体的适应:[/U]
  别忘了评价相机的个体适应情况:它是否适合你的手?你是否很容易按到快门按钮?在按快门的时候你是否能平稳地握住相机?你的手是否妨碍镜头,或当你通过取景框取景的时候你的鼻子会不会碰到液晶显示器?取景框是否足够大,使你能看得很清楚?

[U]计算机的连接:[/U]
  数码相机怎样与你的计算机相连?有些相机通过串口,另一些则通过并口,还有的通过SCSI端口,少数新型相机使你可以通过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口或InrA(红外)连接。当然,如果你买的是一台带有可更换存储器的相机,连接的问题就不那么重要(至于为什么,请参见第五章"数码相机图像的下载")。但是只为了备份,你也应当保证你的相机能够在必要时"用老式的办法"连接到计算机上。

[U]软件:[/U]
  购买时,每个相机都带有下载图像的软件,可是许多相机还带有图象编辑软件,例如 Adoe PhotoDeluxe等。这些软件可以让你方便的对下载的图像进行处理。(注意:一些非正规渠道的数码相机没有配备软件及和计算机的连接线,因为这些东西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是单独销售的)

[U]售后服务:[/U]
  正象任何一项重大投资一样,你应当搞清楚相机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政策。一定要知道你购买的数码相机是否有技术支持及国内保修,最好问清楚保修周期是多久,这意味着一旦相机出了问题,能否得到尽快的解决,以免影响你的使用。

[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

该帖由: chen_sir修改,时间 2003-9-23 下午1:41
35#
发表于 2003-9-23 14:02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B]购买数码相机前最需要知道的参数[/B]

[U]图像传感器[/U] 
  图像传感器,通常为电荷耦合器件(CCD,与摄录一体机中使用的电荷耦合器件类似),是数字相机的核心。相机所使用的传感器的像素数并不是影响相片质量的唯一因素,但却是主要因素。高像素相机可产生最清晰的图像、最真实的色彩和最逼真的皮肤色调。有些数码相机使用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以降低成本,但这样会使捕获的图像偏黑而且不够精细。
  图像传感器分为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赞成CCD芯片的主要论据是这种芯片比CMOS更灵敏,因此可在昏暗的光线下照出较好的相片。用CCD芯片的相机照出的相片也比CMOS清楚,使用COMS芯片有时会有"噪声"问题—图像上有些缺点。
  但从另一方面讲,CMOS芯片的成本较低,在这里节省的费用可转化为更低的相机价格。此外,CMOS芯片比CCD芯片吸收的能量少,所以CMOS芯片的相机换一次电池可使用更长的时间。出于图像质量的考虑,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使用CCD技术。

[U]镜头[/U]
  一部好的数码相机并不仅仅依赖分辨率来提高质量。能否将很好的将所看到的东西传送到图像传感器上以供记录使用,取决于它的镜头。

[U]焦距[/U]
  在传统相机上,焦距指的是镜头中心点到感光胶卷之间的距离。在数码相机上焦距就是镜头中心点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我们会发现数码相机镜头上标称的焦距值比传统相机的小的多,如NIKON COOLPIX995相机的焦距为8-32mm。这是由于数码相机的设计中镜头的焦距实际比传统的35mm胶卷相机的焦距要短的多。通常在数码相机的资料或说明书中提到的焦距是等效于传统相机的焦距,如NIKON COOLPIX995相机的焦距相当于传统相机的38-115mm焦距。
  光学变焦镜头有助于你方便的改变焦距,放大突出所需的图像细节并略去不需要的背景,当然这增加了相机的成本。现在大部份中高档数码相机都使用了2--3倍光学变焦镜头,有些还在镜头中使用了非球面镜片,这样有效的减少了像差和色散。
  三倍变焦镜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已经够用了,但如果你想使用镜头时有更大的灵活性或得到一些特殊的效果,你该选择一种配有镜头附件的相机,如NIKON的数码相机就提供了增距、广角和鱼眼镜头。
  如果变焦镜头对你非常重要的话,议定要保证你买的数码相机具有光学变焦而不是数码变焦。光学变焦就是一个真正的变焦镜头。数码变焦只不过指的是相机内部对图像的处理过程。当时用数码变焦时,相机放大画面的中间部分,并裁剪掉四周边沿。其结果与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打开一幅图像,剪掉相片的四周,再放大剩余的部分是一样的。对于"变焦"区的放大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和图像的质量。

[U]聚焦[/U]
  有些数码相机有固定焦点(fixed focus)的镜头,表示焦点是不能改变的。通常,这种镜头使图象从相机前方几英尺远到无穷远处都能以清楚的焦点呈现。许多相机有手动聚焦,允许使用者把焦点调整为三种不同的距离。这些设置中有宏模式,用于特别近距离的拍摄,肖像模式用于拍摄距相机十几英尺远的物体,风景模式用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数码相机的镜头具有极短焦距的优点之一就是具有非常大的景深。这意味着清楚焦点(即使用固定焦点的相机)的区域比典型的胶卷相机要大得多。
  不同的相机提供不同的聚焦范围,这对于近距离摄影大概是最重要的了。如果你想进行大量近距离摄影,那你一定要对相机与主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比较。带有自动聚焦的相机能够根据主体距镜头的距离自动地调节焦点。大多数带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相机都提供一种叫做对焦锁(focus lock) 非常有用的特性。用这种特性可以确切地指出哪个是你想让相机清楚聚焦的对象,不管这个对象在画面的什么位置上。通常你先把取景框的中心对准该对象,按下一半快门按钮把焦点锁定,然后移动取景框构图并拍摄相片。
  少数高档的数码相机使你能设置距相机特定距离的焦点。有时候这个特性非常有用,因为当拍摄一个复杂场景的时候,自动对焦机械装置并不一定总能很好地聚焦。例如,如果你要拍一个笼子里的老虎,自动对焦也许就会把焦点锁定在笼子上而不是在老虎上

[大兵][大兵][大兵][大兵][大兵][大兵]
36#
发表于 2003-9-23 14:34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B][学摄影]快门开启的瞬间发生了什么[/B]

当你按下快门后,首先会想着看看显示屏,你会看到你拍摄的图像,并且带有多种信息,如拍摄日期和时间、色彩、曝光值等等。但这短短的几秒钟,你知道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当你看完下文后,就会豁然开朗。
  摄影者半按下快门时,相机已准备好了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完全按下快门后,图像被拍摄,存储在DRAM中。这样你可以立即在显示屏上预览图像,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拍。立即预览是数码相机最吸引人的性能之一。
  数码相机有可调节的焦距,光圈和快门。相机把被摄体的光线聚到CCD上。CCD的模数(A/D)转换器被激活,图像被转换成数据格式。(通常使用的是10或12位的模数转换器。)
  为了得到高分辨率的照片,存储的数据会被ASIC处理器(或微处理器)处理。处理过的图像会存在记忆卡(如CF卡)中。(有些相机把数据临时存在DRAM缓冲器中)。这些可移动的介质可把图像转移到计算机(或者是读卡器)上。如数码相机通过USB或IEEE 1394连上计算机,图像还可以下载。

  当然,这些只是最主要的方面。想要高质量的照片,还需以下几步:
  过滤颜色。通常数码相机使用单色的图像传感器,这样,需一个内嵌的过滤器,它通常称为CFA。 当图像被拍摄后,图像被A/D转换器转移成数据(像素数)。像素数代表了图像的颜色。
  通常图像是红、绿、蓝三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彩色的呢?原来,CFA帮我们找回了"丢失"的颜色。它把红、绿、蓝三色进行组合,就形成了彩色的图像。但效果还不是很好,这就需要进行白平衡调整。日光通常会增加光谱的蓝色比例,室内光线则会增加光谱的红色比例。我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在任何光线下,我们都把白色的纸认为是白色的。图像传感器本身无法补足光线。因此,需要使用白平衡调整功能,分析图像,调整红色和蓝色的比例,在白色区域增强绿色。除了传统的自动白平衡模式,一些较先进的相机也提供了手工设置、预置等模式。
  这些模式使摄影者在任何光线下都能作出调整,使颜色还原真实。
  数字颜色校正。图像传感器的RGB敏感性无法适应人眼看颜色的速度。结果,原色中红色、蓝色可能减少了。所以,白平衡调整后,图像颜色仍不是完美的。但数字颜色校正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增强颜色的再见性,同时把数字图像转移到sRGB,进行颜色输出。

  锐化处理。镜头有时会使拍摄的图像轻微柔和。这样,显示器或打印机上的图像可能有轻微的模糊。因此,需要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有不同情况下,摄影者可以选择合适的锐度水平,如拍摄肖像或自然景物。有些数码相机多种锐化设置,如"软(soft)"、"标准 (standard)"、"锐利(sharp)"等。
  经过这些处理,图像已经定格,准备存在记忆卡上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图像可能会占太大的空间。例如,一幅以三百万像素拍摄的图像约有9MB。而一张几百MB的存储卡能装下几张呢?无疑,需对图像进行压缩。
  压缩成JPEG格式。现在标准JPEG格式已被大多数数码相机接受。通过把图像文件分成几块,把RGB数据转化成一个明视度和两个色度标志。通过使用DCT,这些标志被转换成空间频率。高处的频率的信息是人眼不十分敏感的,将会被舍弃。然而,如果你删掉了太多的信息,图像的质量将受到影响。人们需要的图像质量是不同的,有的人希望以8X10英寸输出,有的人希望用来作网页。因此,许多数码相机给用户选择不同的图像质量水平,以致于它们能够在压缩时做出取舍,满足用户的质量需求。一般而言,压缩过的文件是原来的1/5。

存储在记忆卡中。图像压缩好了,就要存储在记忆卡中。要知道,JPEG图像只是原来图像文件的主要内容。随着它存入记忆卡,还有一些图像信息(metadata):
  相机制造商和型号
  拍摄日期和时间
  焦距,光圈值,快门速度
  光线水平及闪光设置
  用户选择的相机设置(如锐度,质量水平等)
  thumbnail压缩图像,也包含在图像信息内。它使用户快速预览图像(当然,分辨率较低),不需要读取整个图像文件。有的数码相机允许用户存储短"音位"。还有一些图像信息,如用户将如何处理图像(加入"最喜欢的图像",打印三张,在E-mail中发送等等),也存储在记忆卡中。当有相关软件支持时,这些信息可帮你产生高质量的打印效果。
  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全由相机在后台搞定。
  你相信吗?这就是短瞬之间发生的事。
37#
 楼主| 发表于 2003-9-23 22:44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下载地址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54197

这是最经典的教程了,有兴趣大家下了看看,不过建议还是买一本书吧,我觉得还是看书爽呀。下册可以先不买。

基础知识就不讲了
38#
发表于 2003-9-23 23:14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哈!又学到不少摄影知识了!继续!
39#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09:36 | 只看该作者

[B][I]漫漫器材发烧路[/I][/B](转载)

原本题目是叫《漫漫摄影发烧路》,可想到几年来虽痴迷于摄影,但每天魂思梦绕的除了机身就是镜头,片子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表现和机身的对焦/曝光精度)。在器材上的投入和所谓"作品"的产出极不成比例,所以一提到"摄影"二字就汗颜不止,干脆改到了现在这个题目。

这几年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来,又看到周围无数的影友也在重复着和我一样的道路,未免还会碰到我原来的烦恼和痛苦。所以斗胆将我和我熟知的影友的发烧历程总结出来。希望要上路的影友能得到些借鉴。您如果已经是"过来人"了,而且文中所述和您的经历类似,请会心一笑,表明咱们产生了"共鸣"。

另外要说明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影友或发烧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广大业余爱好者。咱们共同的特点是:第一,完全是自费发烧(花钱买罪受?);第二,经济并不十分宽裕。判断依据是您最近时常想念的机身或镜头的售价是您月收入的二至二十四倍。而且倍数越大,说明您发烧的度数越高。正是这两个特点,注定了我们广大的影友发的发烧路无比的曲折。如果您用的是公家的顶级器材,或者觉着开始就买"顶级"机身加一套专业镜头并不是很大负担的话,本篇文章肯定就不适用于您了。


--------------------------------------------------------------------------------

一、上路之前

大多数人在正式发烧之前都有一定的拍照经验,或用过给家庭留影的"傻瓜"相机,或使用过家里的老式相机,或着借用过朋友的单反相机,甚至你本来就拥有一架带标准镜头的单反相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后来会如此的痴迷。驱动你踏上这条路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或看到了一次摄影展,或看到一本摄影画册,或仅仅看到了朋友拍到的一张风景,你好象一下就被感染了,就象得了流感一样。你开始想我是否也能"制造出"这样的相片。碰巧你刚丛一个旅游胜地归来。看着自己用"傻瓜"相机拍的惨不忍睹的照片,你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钻研一下"摄影"。


--------------------------------------------------------------------------------

二、单反相机,一定要单反相机才能搞"创作"

大凡关于摄影的指南都是这么说的。只用过135"傻瓜"相机的你觉着以前拍的照片不行的原因归结于没有135单反机。买单反机之前你要经过一番考察。这"考察"使你慢慢推开了相机世界的大门,各种品牌型号林林总总,你肯定会感慨于这个世界的博大和你囊中的羞涩。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抉择,你终于下定决心,把你能承受的最贵的一台国产或进口的带标准镜头或标准变焦镜头的或手动对焦/曝光或自动对焦/曝光的单反相机请了回家(***本文尽量没有提到相机的品牌,但"品牌"有可能是在以后使你苦恼的重要因素之一***)。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把双脚踏上了这条发烧"不归路"。


--------------------------------------------------------------------------------

三、要配齐所有焦距段,最起码是28mm到200mm

在你用你新买的单反机拍了几卷胶卷以后,发现要出"作品"远不是有单反机就行那么简单。回过头来看名家的作品,好象用的镜头要么是比你镜头广的广角镜头,要么是比你镜头焦距长的的长焦镜头。你恍然大误,原来如此。这是你发烧历程中又一次飞跃(发烧温度的攀升)---你开始关注镜头了,虽然你现在看到的只是镜头的焦距这一项。你开始挖空心思要"凑"齐所有"常用"的焦距段。不幸的是当你在开始买相机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刚刚"放完血"的你更加苦恼于资金的不足。可配齐广角,中焦,长焦的迫切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以至使你盯上了"便宜"的小口径变焦头。这些变焦头使你用有限的资金完成你的计划。你甚至为找到了这些大变焦比的镜头感到洋洋得意。

果然,你在镜头上的投资没有白费,你的照片开始有别于你周围朋友拍的留念照了。虽然这可能仅仅是由于你镜头广角端给人的视觉冲击或长焦端较浅的景深给你的照片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感觉。你周围人对你的"作品"的认同和夸赞无疑又给你增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

四、备用机身,要用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

再添一个机身的想法此时又滋生出来了。你说服自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

1、频繁更换镜头太麻烦;

2、可同时使用不同的胶卷;

3、有一个备用的机身以防万一。

你试图用这三个理由说服自己但又不愿意深究这三个理由是否成立。因为你心底深处真正的想法是要买一个更好的机身(时下叫机身升级)。可能在你买第一个机身时怎么也想不到会烧到现在这个程度或者当时确实财政吃紧,总之,你认为只有再买一个更高级的机身才能配齐你的"摄影系统",而如果只有当前这一个机身的话肯定会妨碍你出"作品"。

经过长时间的紧衣缩食,你终于又实现了你的这个愿望。有着两个机身的你终于有了点"专业"的自我感觉,特别是跟影友们一起去"采风"的时候。可是新鲜感一过,你才发现:

1、同时带两个机身要远远比换镜头麻烦;

2、你两个机身很少装不同的胶卷;

3、好象只有胸前两个机身偶尔互相碰撞会让你感到心疼以外从来不用担心机身会有什么故障。

慢慢地,你又开始只用一个机身了,当然是更高级的那个。原先的机身在摄影包的底层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

五、镜头除了焦距以外,还有最大光圈等重要参数。

你原本以为在器材上的投资已经结束了,可不幸的是这只是你花钱高潮的序曲。

随着你摄影水平的提高你开始有一些片子要放大一下。原本在五寸、七寸照片上看着很清楚的风景、人物,放大到十二寸左右就难以满足你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了。你现在也知道了"镜头素质"是怎么回事,越来越注意自己拍的片子色彩还原好不好、有没有暗角、逆光时眩光严不严重......你总是拿着五倍后来又换成十倍的放大镜看底片。你开始意识到刚开始买镜头时只考虑焦距范围可能是最不成熟的行为。虽然你的片子不清晰很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手震或聚焦不实;你的片子色彩还原不好是因为扩片小姐刚跟男朋友分手心情太差,但你还是越来越不满足你那些"低素质"的变焦镜头了。

这次你确实比原来成熟了,学会了在买镜头之前先找齐所有的资料,反复对比各项参数。还是由于资金的原因,你不得不考虑性能价格比。虽然开始你仍然觉着没有必要买恒定光圈大口径的变焦镜头去追求那大一至两级的光圈,但以拥有很多镜头资料的你后来慢慢发现恒定光圈大口径的的"专业"变焦镜头和那些"业余"镜头的差别不仅仅是大一至两级的光圈,而是镜头光学素质(最起码是在镜头的数据上的)和机械做工的不可比性。这一点在镜头的重量和价格上充分体现了出来。换句话说你觉着现在只有这种镜头才能满足你用十倍放大镜看底片这么高级别的需要。

"要买恒定光圈大口径专业变焦镜头"的想法刚冒出来的时候着实下了你一跳,因为这将意味者你要用两倍以上于你化在机身上的资金投入去买镜头!这远远超出了你最初机身和镜头投入比例保持1:1的心理底线。况且这钱不是一下能赚的来的......

然而你现在"中毒"已经太深,你开始每天晚上睡觉都梦到那一两只镜头。经常在陪家人逛街的时候跑到摄影器材商店,"爬在柜台上痴痴地看货架上的'梦中情人'直到口水流出来"(一位坛友哼哼牛?的妙语)。你终于无法承受这一番痛苦折磨,痛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买下这镜头。你首先想到的是把你原来的镜头出手。可到了二手器材店你才知道你悉心爱护下的足有九五成新的镜头店主最多能给你五成的价钱。你终于明白了"鸡肋"的确切含义。由于你太需要钱了,虽然你心里痛骂着"奸商"但还是把镜头留给了他......

当你终于把"梦中情人"拿到手上以后自然是无比的欣喜,虽然欣喜中带有一丝心痛。试拍报纸和砖墙的结果表明这"高素质"的镜头果然不负众望,这使你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可在以后的实拍中你越来越发现在80%到90%的条件下这贵了几倍的镜头和你原来的"低素质"镜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毕竟平时拍摄风景而且光照好时小光圈用的多,聚焦不实的时候用什么镜头都不清楚,扩片小姐的心情仍然起伏不定......特别是当你扛着"梦中情人"翻过一个山坡累的气喘吁吁时,你甚至开始怀念起你原来那套已属于别人的轻便的镜头来了。


--------------------------------------------------------------------------------

六、定焦镜头,你真的需要了!虽然主要是在心理上。

毕竟你在家看镜头资料和摄影杂志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你扛镜头满山跑的时间多,而在家时你又忘却了镜头沉重给你带来的不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在看镜头数据资料和各种测评数据时下意识地转变了立场:你总是不自觉地想寻求你拥有镜头的缺点和不足。就象你爱一个人,她/他在你心目中太完美了,你害怕她/他会有一点点的瑕疵会影响到其在你心目中神圣的形象所以对她/他的缺点有一种神经质的敏感。

果然,一篇镜头测评的文章把你彻底击垮了:"(此镜头)......拥有近乎完美的光学素质,特别是在......,然而比起定焦镜头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严肃的摄影师是不会接受这种为寻求便利而做出的在作品质量上的妥协......"。

你原来一直以为(特别是经过各种形式的广告的引导)变焦镜头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其素质已经赶超了原来的定焦镜头。孰不知现在所有镜头厂家设计镜头时用的还是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光学公式,而变焦镜头由于其镜片组数多虽几经努力还不能做到象定焦镜头那样好。

再对比一下定焦镜头的价格,就算买几只镜头也要低于你那支大光圈的变焦镜头。你现在脑子里完全充斥着你的镜头这个可能是唯一的但现在是你最介意的缺点。你越想越觉得你好象又犯了个错误。

定焦镜头,你真的需要了。虽然主要是在心理上......


--------------------------------------------------------------------------------

七、中(画)幅,一个新的梦想的开始

中幅相机一般指的是120相机。在"国产经典双(镜头)反(光)相机"网站( http://www.ChinaTLR.com )的首页有这样一段话:

"你可能已拥有了一整套相当不错的135相机,这是你花了很长时间建立的系统,因为你买每个镜头前都要考察一番。你又买了坚实的脚架和云台。你使用遮光罩,快门线,反光镜锁。。。以保证象质。 你对你放大照片的结果非常满意。这时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你看到一张放大到nXn (n>24) 寸的 一张作品,你知道你没戏了。 It's big, it's sharp, it's beautiful - 这就是中幅! -- 摘译自 photo.net, 原作者Doug Hughes"

虽然你一年也没有几张要放大到24寸以上的照片,但这段话对发烧至此的你极具煽动性。你原来只知道120相机只有专业人员和影楼才会用,现在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用120相机。虽然120相机系统单比镜头的分辩率等参数赶不上135相机的镜头,但其占据大底的优势。就连国字号的摄影杂志也发表了(在放大到一定尺寸以上时)国产的双反120相机比世界上最顶级的德国某牌号135相机怎么怎么样的言论。

虽然由于120相机的产量小,不具备135相机的规模效益但你还是可以有多种选择。从一二百块的旧国产双反,到动辄上十万的欧洲顶级,你都可以量力而行,做出适合你的选择。而他们之间的差别从"象质"角度讲要小于120和135两种系统之间的差别。

可当你真的投资买了中幅相机以后,你会发现比起135相机来讲120相机太麻烦了,还要负担比135高的多的胶卷和冲扩费用。这就是为"追求象质"而付出的代价。

然而对"追求象质"是无止境的,比120底片还要大的多的是4X5, 比4X5底片大的多的 是8X10......这什么时候算到个头啊?


--------------------------------------------------------------------------------

八、你又需要一个"傻瓜"相机了!但你现在管它叫旁轴相机。

虽然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痛苦,但走到现在你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痛苦:拥有这么多摄影器材的你每天还要为生计忙碌,每天上班下班,好容易赶个节假日还要打理家务,串亲访友。能出门旅游的机会一年也没几次,即使能出门了又很少是专为拍片。除了测试镜头外光剩空按快门了。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终于你受一些大师的启发,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何不抓拍你周围的人和事呢?只要出家门都能拍,没准哪天能赶上个"决定性的瞬间"。好多大师不都是这么起家的吗?

说干就干!你打量了你那些摄影器材,大摄影包是不能带的;硕大的变焦头更不能带。看来只能用轻便的小广角或标头了......

不幸的是你这种"创作"的状态没坚持几天就夭折了,因为领导和同事每天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你包里的这套单反机。虽然你只用了你最小体积的镜头,但你的领导和同事还是具有"单反相机就是专业相机"的认识水平的。不用开口你就能从眼神里看出他们心理的疑惑"莫非这小子有跳槽的想法......?"

更让你觉得沮丧的是当你在上班途中好不容易碰到个"闪光点",你的单反机总是引起被摄者的注意。落到底片上的大多是别人对你镜头怒目而视的脸。

你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师们都用旁轴相机了。

符合你条件的旁轴相机并不难找。可先如今大部分旁轴相机都是程序曝光的。你想要的有光圈优先曝光的旁轴机大都价格不菲,随然现在的程序曝光功能的机子是从只有光圈优先曝光功能的机子进化来的。

无奈,你只有选择一台程序快门,有电动卷片,装有定焦或变焦镜头的旁轴相机。虽然别人还是称之为"傻瓜机",但你管它叫有自动功能的"旁轴相机"......


--------------------------------------------------------------------------------

九、没有列出的但使你猛掏银子的还有:

三角架,你可能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黑白放大机,到时候你就会受人煽动,试图控制"摄影"的全过程。幻灯机,反转片......


--------------------------------------------------------------------------------

十、你现在可以算过来人了,但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

静下心来想一想,算一算,你在摄影器材上的花费可能是你们家除了住房以外最大的花费了。虽然你在尽量克制你的预算,可结果还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你家人的生活。你或许应该反省一下自从你有了这爱好以后,对家人的关爱是否少了许多?或许你现在仍然无怨无悔,那祝愿你能更加理智些,认清器材对摄影的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你可能要对于正要上路的或没有陷的太深的影友建议别买变焦头焦一步就照3个定焦计划,Xitek也大声疾呼"便宜买死人",可他们没人能听的进去,就象当初的你一样。可能这发烧发的就是这个过程。

是谁说来着:"让一个男人破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给他一架相机。"





40#
发表于 2003-9-24 09:48 | 只看该作者

Re: [b]漫漫器材发烧路[/b](转载)

最初由luqing发表
原本题目是叫《漫漫摄影发烧路》,可想到几年来虽痴迷于摄影,但每天魂思梦绕的除了机身就是镜头,片子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表现和机身的对焦/曝光精度)。在器材上的投入和所谓"作品...

呵呵![吐舌]
41#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2:50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肉眼看不出区别—中低器材购置篇(转贴)
重新翻翻精神病院长的《肉眼看不出区别》,忍不住想东施效颦地由此侃侃相机购买(总投资<15K),献给那些象我一样刚刚上路的初哥们,权作打字练习。正如viewfinder在漫漫器材发烧路中所说的那样,不少朋友都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走上这条不归路。器材究竟要多好?恐怕谁也说不上来,所以在此俺建议,最低层次要在一般民众之中,肉眼看不出咱们与大佬们的区别,仅此一项,足矣。



肉眼看不出区别(一)─入门篇

初哥上路头一件事是买器材,可惜一来银两有限,不能捡好的买;二来经验不足,不敢挑二手的买。再加上满脑子的创作冲动,常常会犯下草率决定大错。在此,俺建议初哥们先好好看看无忌网刊和器材试用报告,里面都是无忌设立以来所保存的精品文章。虽然网刊不是万能的,但不看网刊是万万不能的。当然,不少名词象MTF、Bokeh之类的,您必然看不懂,但一圈下来,估计您至少也记住了这些东东:相机有135、120、旁轴的区别;知道世上原来有Nikon/Canon/Minolta/Pentax四大AF家族;还有莱卡、康太克斯、亚西卡、奥林巴斯等MF家族;镜头则有Macro、SMC、ED等概念;测光有CW、多区、点测;闪灯有快门同步、后帘同步、TTL等;三脚架则有捷信、曼富图、伟峰等。总之,当您自认为在网刊中没有不认识的名词,那么恭喜您,虽然您现在仍然没有相机,但您已经入门了。反之,则请您先看网刊再发言,毛主席说过,不调查,没有发言权。



肉眼看不出区别(二)─机身篇

机身我用的不多,自有的连同摸过的,只有F5、FM2、F70、EOS50等,另外就是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买过的Pentax。

首先以目前的潮流,俺比较建议上AF机,特别象我一样视力不佳的朋友,AF的方便性是很好的,相信在99%的场合,您完全无需为AF精度与速度担心。其次,在俺所常去的大城市(上海),Nikon与Canon是最容易见到的,而Minolta和Pentax总是不成体系。如果不是玩器材的朋友,就尽可能地在N与C之间选。当然,机身一旦选定,也就基本明确了镜头选择的方向,这里还请大家多看看网络贴图,看看您究竟喜欢何种风格的镜头(象什么N的锐,C的艳,P的色彩还原感等)。

在此,仅就俺所知的部分,俺列举几个常被问起的机身给大家参考:

N机:F80(当红的机身,随处可见)3K,S款贵些 F80协会

F90X(已停产)二手机身, 配上手柄和后背,5K多

FM2(经典的机身)3K

C机:EOS50E(性价比一流的机身)加电池盒3.5K

EOS30(目前主推的机身)4K

M机:α-7(M家的最佳选择)加电池盒7K 1,2,3

M807(α-7之前M家明星)加电池盒5K

α-5配标准变焦头套机2.5K

P机:MZ-3 /MZ-5N(除快门速度外,几乎相同的机型)3K

MZ-M(财力不足朋友的佳音)1.3K

★ 之所以列入FM2和MZ-M,是考虑到手动机爱好者的需要。

★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FM2的版本较多,相关文章可参考1与2,此外,坛子里关于FM2大战的贴子也不少。



肉眼看不出区别(三)─镜头篇

相比有限选择的机身,镜头的搭配就仁者仁了,同时还要考虑不超过预算的组合。在此,俺分定焦派与变焦派列举各家受欢迎的镜头。

定焦

N:AF24/2.8(2.3K) AF35/2(2K) AF50/1.4D(1.8K)

AF50/1.8(据Bozeman说比1.4的那款成像还要好)0.7K

AF85/1.8D(不推荐1.4的那款,性价比太低)2.5K

AF105/2.8m(4K) AF180/2.8ED(号称尼头精品4.8K)1,2,3

MF28/2.8(2.7K) MF35/1.4(4K) MF50/1.4(2K) MF105/2.5(2.3K) 1,2

C:EF50/1.4U(2.5K) EF50/1.8(0.7K性价比一流)

EF85/1.8U(1.2不推荐,太贵)2.7K EF100/2.8U macro(3.8K)

EF135/2UL(6K) EF200/2.8UL(6K)

M:AF50/1.4D(2K) AF85/1.4G(西平人像王5.5K) AF100/2.8M(4.3K)

AF200/2.8G(6.5K) 1

P:FA24/2AL(3.8K) FA28/2.8(2K) FA35/2(2.3K)

FA50/1.4(1.7K) FA85/1.4(6.5K) FA100/2.8M(4K)

FA135/2.8(2.8K) P族文集见无忌首页链接

变焦

N:AF18-35/3.5-4.5D(N以广角出名,非穷人不推荐,3K) AF28-85/3.5-4.5(不常见,约3K)

AF35-70/2.8D(生不逢时的好头,4K) AF28-105/3.5-4.5D(2.3K)

AF24-85/2.8-4D(3.5K) AF70-180/4.5-5.6D ED(带微距,4.8K)

AF70-300/4-5.6ED(2.2K)1,2,3 AF80-200/2.8D(真正超值,6K)

C:EF28-105/3.5-4.5U II(1.6K) EF28-135/4-5.6 IS-U(3.4K)

EF24-85/3.5-4.5U(2.3K) EF75-300/4-5.6 IS-U(老灯自费买的C头,3.5K)

EF100-300/4-5.6U(2.2K)

M:AF24-85/3.5-4.5(2.5K) AF100-300/4.5-5.6 APO D(3.7K) Xitek和Cheji鼓吹的M家最佳配置

P:FA20-35/4(4K) FA24-70/4(1.4K)

FA24-90/3.5-4.5(3.2K) FA80-320/4.5-5.6(1.8K)

★ C头与M头推荐不多,实在是因为俺了解不多,并无它意。 选定焦的朋友注意一个传说:N的广角,C的长焦。

★ P头另有Limited头三支,但争议颇多且贵,我以为不适合初哥使用。



肉眼看不出区别(四)─附件篇

135SLR的附件可谓是多如牛毛,但除去不常用的,必备品则有如下一些:

三脚架,可参考我的脚架之选择

闪光灯,基本上有三种选择。高档的,选择各家在2K-3K之间的型号,中档的,选择各家在1K-1.5K之间的型号,低档的,国产银燕之类的,0.3K的价格。

滤光镜,通常是选Hoya的UV,但注意Hoya有四种类型,一般选择多层镀膜型即可。本来还有不少滤镜,奈何限于本人见识,在此就不多提了,可参考网刊相关内容。

快门线,这一点对于风光摄影可能更为重要,另外增加Pro的感觉。但电子快门线通常价格较高,您自个看着办。

摄影包,买了一堆器材,出门可是个问题,好一点的有450的Lewopro的Nova5,价格平一些的有Jenova的,因为15K的投资,没有太大的头,因此更大的包在这里俺只提Mini Trekker(0.8K)。

其它(备选),相对于不超过15K的投资,测光表和观片设备可能奢侈了些,但如果愿意少买支镜头以追求完整系统,则此二者必不可少。测光表常见的有Minolta V-F和Sekonic (世光)308或508,价格在2K到3K之间,观片设备对初哥而言,就是指幻灯机和观片箱。要求不高,约1K-2K可投资幻灯机,1K以下那就是观片箱(+ loupe)了。您瞅着自个的需要看着办吧。



肉眼看不出区别(五)─另类篇

前面谈的都是NCMP四大家族,而除了这四家,想玩点与众不同的,您可瞧紧了。Yashica,爱你没商量,玩摄影就该从Yashica开始!这是Sonnar的心声,而Contax更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想想吧,Zeiss头,德国味,一机在手,横扫日本(虽然也是小日本做的)!不过以15K的投资玩德头,的确有些手紧,只能就着预算配头,成不了体系。不过二手市场,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最近关于Contax的讨论有Contax用家们,咱们也开个讨论专区吧,省得被欺负。剩下来就是Canon、Minolta和O记的老手动机了,都只能在二手市场上见到。个人以为,搞来玩玩可以,想弄成做事的家伙,不容易呀。



肉眼看不出区别(六)─综论篇

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接下来该总结总结。买时眼睛都朝上看,可一掏口袋,唉,还是降降温吧。特别提醒您,相机购买是成体系的,机身、镜头、脚架、闪灯、摄影包、滤镜,一个也不能少。因此,全部投资至多能花80%在机身与镜头上。

15K:N家,定焦─ F90X + 24/2.8 or 35/2 + 50/1.8 + 85/1.8 or 105/2.5

变焦─ F80 + 28-105 or 35-70/2.8 + 80-200/2.8 or 70-300

定变结合─ F80 + 28-105 + 70-300 +105/2.8M

手动组合─ FM2 + MF24/2.8 + MF50/1.4 +MF105/2.5

C家,定变结合I ─ EOS50E/30 + 28-135 IS + 75-300 IS + 50/1.4 or 85/1.8

定变结合II ─ EOS50E/30 + 28-105 or 24-85 + 100-300 + 50/1.8 + 85/1.8 or 100/2.8M

M家,定变结合─ α-7/M807 + 28-85 + 100-300 + 100/2.8M

P家,定焦─ MZ-5N or MZ-3 + 28/2.8 + 50/1.4 or 35/2 +135/2.8

变焦─ MZ-5N or MZ-3 + 20-35/4 + 28-70/4 + 80-320

附件若干0.3K-0.5K

★ C与M之所以不考虑完全定焦,是因为这两家厂已经完全放弃了原来的卡口,而玩定焦,必然会碰上二手老头。

★ 俺的原则,定焦派至少要三支头。

10K:N家,定焦─ F80 + 24/2.8 or 35/2 + 50/1.8 + 85/1.8 or 105/2.5

变焦─ F80 + 28-105 + 70-300

定变结合─ F80 + 28-105 + 105/2.8M

手动组合─ FM2 + 35/1.4 + 105/2.5

C家,变焦I ─ EOS50E/30 + 28-135 IS

变焦结合II ─ EOS50E/30 + 28-105 or 24-85 + 100-300

M家,变焦─ M807 + 28-85 + 100-300

P家,定焦─ MZ-5N or MZ-3 + 28/2.8 + 50/1.7 +135/2.8

变焦─ MZ-5N or MZ-3 + 28-70/4 + 80-320

定变结合─ MZ-5N or MZ-3 + 28-70/4 + 135/2.8

附件若干0.3K-0.5K

5K及以下:钱少到这份上,AF只能是选择各厂的套机(性价比好的是M的α-5和C的EOS300),再就是刚才没有提到的MZ-M,加上支FA43/1.9L,也足够气派。不推荐MF机配AF镜头,手感不佳。有高手指点的,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转转,也能弄出点名堂。



肉眼看不出区别(七)─画蛇添足篇

洋洋洒洒,跟大家谈了谈我对中低文件相机配置的看法,其实机身与镜头的搭配组合实在太多了,您瞅中的就是最好的。此外,15K的配置也并非要一步到位,可以选准目标,慢慢来。花不多的钱,即可享受摄影的乐趣,特别是与大佬们相比,肉眼看不出区别,不亦快哉!

再就是俺有极浓的原厂情节,以上并未提及副厂头,不过常在无忌走,也有一些副厂的家伙值得推荐,算是俺的一点余兴吧。

TAMRON(腾龙):SP AF90/2.8 macro(微距好头)2.5K 1,2,3

AF28-200/3.8-5.6 Super II(一镜走天涯)2K

TOKINA(图丽):ATX AF80-200/2.8Pro(比XXB还低的价格)4.4K

SIGMA(适马):AF300/4 Macro(XI老吹的,有最近对焦1m的微距)

AF70-200/2.8(性价比高)4.7K

AF 70-300/4-5,6 APO(也是便宜,2K)



该帖由: luqing修改,时间 2003-9-24 下午1:14
42#
发表于 2003-9-24 12:59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三年都学不完哟


-----------------------------------
我自暴自弃行吗?[我哭]
43#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04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周星星
一天,一天就够了![奸笑]
44#
发表于 2003-9-24 13:08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最初由luqing发表
周星星
一天,一天就够了![奸笑]

真的?
一天够戗,我看怎么都得一天半吧[吐舌]

很赞赏LUQING对相机、对色影的怡然自得哦
能把业余爱好发挥到这种程度的人,跟熊猫一样珍贵!

45#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10 | 只看该作者

Re: [blue][b]让这一刻永恒-关于摄影的话题[/b][/blue]

luqing=眼高手低的典型

对于器材,一共就那么几家,每家就那么几个好的,很容易记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15 18:23 , Processed in 0.1530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