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34|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踏网球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3 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球一直是心中的梦,学生时代也曾经玩过,只是拿的是木拍,呵呵
工作以后就一直没有机会接触了,潜意识中总认为是高难度的运动,不再适合偶这样的笨蛋了,(不是自我菲薄),实在是运动细胞完全没有击活。
梦想的复活有赖BT,小伟哥,还有阳光他们的热心,参加了两次体验活动后,再和慕容,秋水她们去玩过几次,觉得难度也不是想像中的高不可攀,力度的要求也不会很高,兴趣一下子上来了,同时学习的同学也是兴趣很大,于是请了个教练,偶们开班了。
现在先开个贴子,记录一下学习的心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13:43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周三上了第一节课,因为握拍的姿势教过,再说一次,确认一下过关了
难点在发力上,因为偶打过羽毛球,它们的打法有很大的不同,网球拍子比羽毛球拍子重很多,羽毛球拍拿在手上讲的是活,一个活字包含一切。网球的特性还没找到。
但一碰到球就很容易翻拍,击球点不对就用不上力,不容易抓牢拍子。用力的感觉还没法确定。但击球不用太大的力也能把球打到对面去,这点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我还以为要出尽全力才能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1-3 16:24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呵呵,写得不错!

继续努力!!! [M14] [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3 16:54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入门不易,打好更不易!mm加油 [M29]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20:35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谢谢楼上两位GG的精神鼓励,平时练习的时候能多来指点指点就更好了,
写得太急,思路有点乱了(因为受了BT的精华利诱, [M01] BT说话要算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 20:39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还是从开始的时候说说有点条理
刚开始动心要学网球的时候,有某位社区大佬提醒,学羽毛球再学网球,会不会乱了套?
是哟是哟,怎么办?两样都想做
终于想到解决方法了,用左手打网球!!
嘿嘿,感觉有点怪,就是不会用力的样子,于是就挥空拍,学羽毛球的练习方法,每天的挥一下拍子,很快不适感消失了.
不知看哪个贴子说过,正手挥拍的感觉有点像抹汽车玻璃窗的样子,真的有点象 [M05]
但其实网球和羽毛球两者之间还是有共通的地方的
1:击球后的收拍动作是一样的
2:网球的发球和羽毛球的杀球动作很是相像,是不是一样有待以后验证
3:发力的动作也差不多,脚跟发力,用腰带动手臂向前挥拍..
不同的地方
1:握拍方法不同,网球是要求球拍是手腕的延伸,手与拍子之间是扣死的,不要乱动,习慣羽毛球打法再打网球的话就会感觉手太活,翻来翻去的,很容易受伤.网球的手腕的灵活性要求没羽毛球高
2:步法和手法的要求应该没有羽毛球的高,羽毛球的步法花样多
第一节课的心得总结到这,其它的部份以后再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4 11:56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哇,微蓝也在学网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17:56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M04] 是不是有点心太花了?羽毛球还未搞掟,又来新的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5 19:46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微蓝啊,哈哈,没想到你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21:14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真是无知者无畏 [M20]
开始以为网球比较容易打,找了一下资料库恶补基础知识,才知要学会大不易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21:16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QUOTE Created By 知更 At 2006-11-5
微蓝啊,哈哈,没想到你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M02]

[M24] 先玩一下看好不好玩,大家水平相近,可能会好玩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21:18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补点基础常识
东方式正手握拍
这里介绍一个正确采用东方式握拍的小窍门:将手平放在拍弦上,然后下滑到拍柄根部抓握;或者把球拍平放在桌面上,闭上眼,将球拍拿起。从技术的角度讲,东方式正手握拍就是先以大陆式握拍法持拍,然后逆时针方向旋转球拍(左手握拍的选手需顺时针方向转动),直到食指的根部压到下一个接触的斜面为止。
优势:东方式正手握拍可以被称为“万能握拍法”。采用这种握拍,拍面可以通过摩擦球的后部击出上旋球,还可以打出有很大力量和穿透性的平击球。同时,东方式握拍很容易转换到其他握拍方式,因此,对那些喜欢上网的选手,东方式握拍也是不错的选择。

劣势:与大陆式握拍相比,尽管东方式握拍的击球点在身体前部要更高更远一些,但它仍不适用于打高球。虽然东方式握拍击出的球比较有力量和穿透性,但更多的是平击球,这就导致稳定性会差一些,因此很难适应多回合的打法。因此东方式握拍不适用那些希望打出更多上旋球的选手。

双手反手握拍
使拍面处于大陆式和东方式反手握拍的中间位置,然后用另一只手以东方式正手握拍法放在持拍手的前方。
优势:适用于单手力量不足、或双手具有良好协调性的选手。比起单手反手击球,双手反手借助肩部的转动和小幅度的挥拍来发力。因此采用双手反拍来接发球的成功率比较高。这个握拍法还适合处理低球,而且在回球时力量很足。

劣势:因为是双手握拍,这就限制了跑动。因此在进行大幅度移动击球时都很困难,而且不容易转身挥拍。同时,双手反拍选手过分依赖于上旋球。而要想有效地击出削球,双臂挥出的同时,还要保持前肩的稳定性。对于习惯扭臀转肩的双手反手选手来说,这可并非易事。另外,网截击对许多双手反手选手来说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因此他们在上网时会感到很不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21:27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正拍击球的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
  面对球网,双脚向前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身体略向前倾,重心落在双脚的前脚掌上,右手握拍,左手轻托拍颈,双肘微屈,球拍舒适地放在身前,托面垂直于拍头指向对方,两眼注视对方来球,作好击球准备。

2.后摆引球
  当判断来球需用正拍回击时,转动双脚,左脚跟抬起并向右倾前方上步,右脚向右转90度与底线平行,同时转肩转髋带动右手向后摆动引拍(此为关闭式步法,适用于初学者转体;另一为开放式步法,左脚不必上步,两脚平站但需要更多的向右转体动作),引拍时肘部弯曲、自然下垂,拍头低于膝盖,左手伸向前方,保持身体平衡,后摆引拍时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左肩对着右侧的网柱,手腕固定,挥拍转动约180度拍头指向后挡网。

3.击球动作(前挥击球)
  从后摆进而向前挥动时紧握球拍,手腕后伸、固定,用力登脚,转动身体和挥拍,正拍的击球点在身体的右侧前方不超过腰的高度,击球时的挥拍速度最快,球打在拍面的中心,击球挥拍时的拍头是自上而下的臂挥动使球稍带上旋球。

4.随挥跟进动作
  球触拍后,使拍面平行于网的时间尽量长些,挥拍沿着球飞行的方向前送,重心前移落在左脚,身体也随着转向球网,挥拍动作在左肩上方结束,拍头指向上方高出头部。随挥跟进动作要比后摆动作大而充分,保证击球的稳定性,随挥跟进结束,立即恢复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击球。

几种不同的正拍击球方法
  从球的旋转性能分类,有上旋球、下旋球、平击球、侧旋球(内侧球)等不同旋转的打发,网球的各种打发于旋转很有关系.
--------------------------
注:以上内容均来自ZT
感觉第四点的随挥跟进比较重要,就象教练说的拍子挥出后呈椭圆走势,这样球出手后才会走直线,不会跑到边上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21:31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反拍击球的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
  面对球网,双脚向前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腰部略向前,用非握拍手轻托拍颈,拍头与下巴齐平,双肘弯曲,将球拍舒适伸在前面,身体前倾,重心落在双脚上。当判断对方来球朝你的反拍方向飞来时,轻握拍颈的左手应该迅速帮助右手握拍变换为反拍握拍法。正拍若使用东方式的正拍握法或西方式握法,在打发票时应变化为相应的反拍握拍法,不然反拍是打不好的。双手握拍的人,大多也需要变化握法。

2.后摆引球
  向左肩转髋带动右手向左后方摆动,左脚向左转90度与底线平行,同时右脚向左前方上步,左肩对着球网,手腕绷紧、后伸,双肩夹紧,右手拇指靠近左腿的上部。后摆时肘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重心移向后方的脚上。反拍的后摆动作应比正拍后摆更早地完成。单手反拍时,左手可轻托拍颈,伴随着向左转的协调动作;若是双手反拍挥臂,需要更充分的转体动作,右肩转向左侧的网柱。

3.前挥击球
  从后摆进入向前挥动时应紧握球拍,手腕固定,右脚与网成45度角,转动双肩、躯干和臀部,挥拍向球,反拍的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侧前方,击球时球拍于右脚应在一条直线上。击球瞬间,挥拍头的挥动最快,对准来球把球打正,肘部应伸直,球拍与手齐平,双眼盯住球。随着身体重心从后脚移向前脚。反拍上旋球的击球动作其拍头轨迹是自上而下的。

4.随挥动作(跟进)
  球击出后,拍面平行于网的时间尽量长些,挥拍沿着球飞行的方向前送,球拍随球向前的距离小于60厘米,重心前移,落在右脚,身体也随着转向球网,挥拍在右肩上方结束,拍头指向上方(削击球则不同),完成好随挥动作有助于控制球的落点和方向。随挥动作要比后摆动作大而充分,从而保证击球动作的完整和稳定。随挥跟进动作结束,身体转向球网,迅速恢复原来的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击球。
----------------
这个作为资料先放一下,还没学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21:36 | 只看该作者

Re: 初踏网球之路

发球
  发球是进攻、得分的开始,而稳定情绪又是发球必不可缺的前奏,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看看怎 样能发出一个好球。

A 稳定情绪 心浮气躁的情况下是很难发出一个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发球的位置上做几次深呼吸,再拍 拍球,然后站定准备发球。各人习惯不同,因而稳定情绪的作法也各有异,但这一环节最好不要 被略掉并且尽量延续至准备动作当中去。

B 握拍 东方式反手或大陆式握拍。 许多网球初学者都喜欢用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这可能是底线击球所留下的“后遗症”。其 实一试便知,如果采用此种握拍在右区而且是用正常动作发球的话,球出手后十有八九会偏向外 角一侧,因为手腕在自然情况下所形成的拍面就是如此的角度,若想使拍面偏向内角则必须向内 转手腕,而经常做此动作不仅相当别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损伤。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 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

C 准备动作 众所周知,发球要发在对角的发球区内才算好球,发球员若站在单打右区发球,那么球应该落入 对面的A区之内,若站在左区发球则球应落入对面的B区之内,靠近发球线的C、D两个角一般被称 为内侧角,靠近边线的E、F两个角相应地被称为外侧角。球员在发球之前对球出手后的方向、落 点、旋转、速度等都应做个先期的预算,盲目发球出手无疑是在浪费先发制人的好机会。 发球前具体的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的连线根据球员中同的习惯可与底线相垂直, 也可以保持另外一个合适的角度;身体自然前倾;最好只持一个球,球自然着落在持球手拇指、 食指及中指三指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屈于球的后部,切忌用力将球握在手里或捏在手里。 关于球拍相合。许多初学者喜欢拿起球、拍,走到发球位置后立即就开始抛球并挥拍击球,仿佛 球和拍是不相关的两样东西,这显然是很草率的,最好能改一改。球拍相合,不仅能够给球员一 个集中注意力的提示,告诉自己“我要发球了”,同时也是稳定情绪和整理思路的延续,初学者 应该养成此习惯。

D 抛球
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了。这两个环节能否配合得好是能否发好球的 关键,而抛球的质量则又是关键的关键。位置得当、出手平稳的抛球无异于为挥拍击球创造了稳 定的条件,反之则无异于给下面一系列环节制造了一个动荡的外部环境。很少有人能在前后左右 飘忽不定的抛球之下发出保质保量的好球,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学发球的第一步是先学抛球、 先练抛球。

a.抛球的方法: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侧的大腿,然 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 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尽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 以免影响球的平稳走势,球在空中的旋转越少越好。球脱手的最佳点在手掌走势的最高点,脱手 过早容易造成球在空中旋转或晃动,出手过晚则会令球“走”向脑后失去控制。脱手时托球的三 手指已最大程度地展开,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抛送”到空中去的,初学者应对此多作 体验。

b.球脱手后在空中的位置:根据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后在空中相对于身体的前后位置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第一发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较靠前,因此球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 较为保守,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也就相应后移,因此球 自然要抛得靠后一些,基本上与背弓时身体的纵轴线相一致。 抛球的位置也可参照球落地后相对于前脚的位置来确定。一般来说,第一发球抛球后球应落于前 脚前一个拍头的位置上。

c.抛球的高度: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视个人情况 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 从准备姿势到抛球出手,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的过程,同时髋部前顶、腰背 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击球。在下文中我们还将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刚刚开始学发球的朋友肯定要面临总是抛不稳球的难题,没关系,“再抛一次”是最好的攻关办 法。因为抛球的稳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础之上,所以一般在学发球动作之前最好能专门花一 点时间练习抛球,在以后的实际发球练习中也要注意要领,如果偶而没有抛好的话,接住重抛就 是了,千万不要勉强发球出手,否则很容易破坏掉辛辛苦苦学来的动作。

E 挥拍击球
抛球与挥拍击球是同时开始进行的。 挥拍击球的环节包括:

a.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 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体)。 一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前 二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后

b.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不应紧夹在体侧),以肘 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吊,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c.击球: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 反弹背弓并向出球方转体, 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发力 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其间的快慢由个人掌握,习惯、素质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样,但共同的一 点是:球拍走势最快、最具爆发力的一点应在到达击球点那一瞬间。击球点时身体已全部面向出 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内侧以便击于球的侧后部,发出侧上旋球或侧旋球。

d.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后再以肘部为轴带动臂、拍摆向击 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 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搔背动作完 成得是否到位关键要看搔背时手、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如果在手、臂十分僵硬的情况下完 成此动作,那么到达击域点时球员一定会感到整个身体的弹性都已被破坏掉了,发不出力也就在 情理之中。 一发抛球后球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

e.击球点的位置:球员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一点就是击球点。这当然屈膝、弓背积 蓄力量及蹬地、发力示意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说法,因为根据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的不同需要, 击球点是相应要有前后变动的,但“力争高点”却是在选择击球点时最基本的原则。有了“制高 点”,不仅动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地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球路和球的落点以及对球施 加压力上,高点击球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击球点的小资料。 (6.40m为发球线至球网间距离,0.914m为网中心高度,11.885m为底线至球网间距离) 许多朋友希望自己发出的球个个威力无比,所以在击球时就不自觉地想将球大力强压过网,平击 的成份无形中也便占了主导。若想将球平击发过网并令其落在发球区内,那么击球点至少要达到 2.74m的高度,也就是说击球者的身高至少要达到1.80m。也许很多朋友可以具备如此的身高,但 掺杂进技术的成份,这个高度就很难真正体现到发球当中去了。所以,发球者最好不要在发球时 太过于苛求平击平打,多加些侧、上旋是比较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球走一个弧形轨迹,利用 弧顶的高度达到过网的目的,再利用余下半段的弧线达到令球落人发球区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 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F 随挥 击中球时虽然挥拍击球动作已告完成,但整个发球过程却仍在继续。到达击球点后球员应顺着身 体及挥拍的惯性做收腹、转肩和收拍的动作,最终拍子由大臂带动收向持拍手的异侧体侧,结束 发球动作。这一过程被称为随挥,即随球挥动,与底线击球的随挥异曲同工。 很多初学者往往习惯于将拍子收于持拍手同侧的体侧,这不仅有违于发力、转体的惯性,更多的 情况是击球者很容易将拍头敲在自己的小腿腔骨上,从而造成伤痛。非持拍手在送球脱手后不应 立即放下或紧夹于体测,而应帮助身体掌握平衡并在随挥结束时接住已处于末势的球拍。
----------------
感觉有点象羽毛球的正手杀球,只是网球拍太重了,有点握不牢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6-9 19:27 , Processed in 0.0944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