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8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从 胡戈的一个馒头恶搞 <无极>以后,出现许许多多的恶搞

什么 恶搞 <闪闪红星>....引起众人鄙视

用谷歌搜一下,汗 [M1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24 | 只看该作者

Re: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备受置疑的“红色经典改编” [我来说两句]

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
  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从炒作雷锋的初恋女友到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许多人们熟知的历史英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偶像一再被调侃。>>>
  小英雄潘冬子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其父亲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而母亲则一心想参加“非常6+1”,她的梦中情人是主持人李咏。>>>[评]
  相关:雷锋遭遇了“后流行” 当雷锋遇上网络“恶搞”


“红色经典”2006再掀重拍热潮?
  在两年前的“红色经典”重拍热潮中,编导们纷纷跌入到“戏不够,感情凑”的误区中,给主要人物都加大了谈情力度。《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有了个旧情人槐花,是土匪老北风的老婆;《红色娘子军》则更加打出“青春偶像剧”的口号,大大咧咧地让剧中每个人谈起了恋爱……而这样的“凑感情”结局如何?非但没有拉拢年轻观众,更让老观众感觉如吐血。>>>
  由于对红色经典过分戏说,《林海雪原》还官司缠身。有鉴于此,国家广电总局下达了对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低俗化、戏说化倾向说不的通知,之后,荧屏上的红色经典旋风霎时平静了许多。>>>
  相关:《霓虹灯下的哨兵》热拍 新春妮担负卧底重任[评]
当英雄的真实性面临置疑……
  不久前,某杂志发表了一篇访问记,提到某电影导演谈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说:“在事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换言之,董存瑞只是一位创造出来的英雄。>>>
  此言一出,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老兵们个个十分气愤,认为该导演的此番话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和极不负责任的,纷纷表示:“要捍卫历史史实,捍卫董存瑞的名誉”。>>> [评]
QQ小调查

你认为“恶搞”红色经典是亵渎历史吗?

不是
说不好





QQ名词解读:恶搞
  事实上,时下红极一时的“恶搞文化”其实是一种舶来品。追根溯源,“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最初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
  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入内地。Kuso这个词语常使人摸不清楚其意思,但其实这个词是日语“粪”的发音。Kuso在日本的原来用途,在于教导游戏玩家在购入一个超烂的游戏时,如何可以玩得更开心,也就是“烂Game认真玩”的意思。
  而KUSO(恶搞)从互联网普及那一刻起就备受年轻网友们的热烈追捧。
  从前几年流行的PS换头游戏,到如今视频恶搞的风潮汹涌而至,网民们在某种意义上将这种现象视为新型的娱乐精神和权利——他们热衷于享受这种传统媒体上所看不到的颠覆性语言、情节所带来的快感。




争鸣:红色经典能不能被“恶搞”或“戏说”? [我来说两句]

恶搞或戏说“红色经典”是亵渎历史 [评]
  红色经典记录的是一段历史,是人们记忆中的一个“情结”。是对一个年代和一种理念的纯真的向往与回忆,是不容亵渎的。每个民族都会在特定的时代形成一些“情结”,凡是形成了“情结”的东西,不要轻易去碰它。否则就会冒与一个时代作对的危险。歪曲英雄,否定历史,是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
“红色经典”本身其实也是娱乐 [评]
  电影从诞生那一天起,娱乐性就是它永远无法摒弃的特征,中国自49年至76年,在电影的拍摄上,有严重的模式化倾向,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是电影的基本特征。但就是在这样的严格控制下,中国电影依旧有着非常明显的娱乐性,你很难从真实性、人性化方面去解读《地道战》,但你一定会觉得很娱乐。>>>

“恶搞英雄”混淆正义毒害青少年 [评]
  如果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只是一种游戏和对某些现实的不满进行的发泄的话,恶搞英雄则是在拆除历史正义之墙。在这些被调了色的英雄中“受教育”久了,青少年的心中,英雄都是公子哥儿红粉娇娃,都是高高在上的皇上。反思一下这些年来的教育,哪里还有英雄?有的只是对真英雄的戏说和淡忘,有的只是对假英雄的歌颂与推崇。 >>>
应宽容对待青少年对经典的解读 [评]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时代的人,对于上一代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实在不应该要求今天的一代原汁原味地照单全收,孩子们都知道雷锋是个爱做好事的人,生活艰苦朴素,助人为乐。这就够了,至于他们喜欢用上一代人所不熟悉的网络语言去诠注他们的理解,就由着他们吧。如果看不惯横加指责,只能说明你有代沟了,观念老了。>>>

“恶搞”是肤浅的“反文化”现象 [评]
  恶搞也是有界限的。为追求商业利益,不惜走向媚俗,甚至任意践踏经典,消解英雄、解构崇高。这些东西不但是对红色文化的颠覆,也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不但反文化,而且反理性。“反文化”产生于暂时的商业利益,却是以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沦丧为代价。>>>
“恶搞”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 [评]
  有人认为,“过去,我们整个社会都很严肃,大家只能接受单一的观点、单一的文化。但是现在,社会已经出现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人们逐渐需要一些轻松的、娱乐性强的、甚至搞笑的消遣方式和文化。”,因此,对网络“恶搞”要抱宽容的态度。>>>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红色经典”? [我来说两句]

  某报曾经在大学生中做过一次对于“红色经典”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震惊:65%的大学生几乎不知道“红色经典”。问到“红色经典”的可读性时,有70%的大学生认为不好看,离当下生活太远。在这种情形下,“恶搞”的风行似乎不足为奇……>>>
“红色经典”与历史不能混为一谈
  现在许多批判“红色经典”改编的人把“忠实于原著”与“忠实于历史”混淆了,仿佛原著中叙述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违背原著就是篡改“历史”。实际上,历史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叙述历史的方法角度就有多少种历史。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只有原著中书写的历史才是历史。比如,小说版《林海雪原》是对那段历史惟一正确或真实的描述吗?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评]
读懂“红色精典”背后的精神力量
  “红色经典”反映的时代内容、表现的叙事手法、蕴涵的审美形态都与当下生活有一定距离,其高度的同质性也与当下青年所钟情的“私人化叙事”格格不入。当下青年可以用不同的审美标准进行评价,但却不能忽视。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同时也是对阐释那段历史的思想观念的一种怀旧。其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献身精神、纯真爱情等高贵品质恰恰是对当下人文精神缺失的补偿。>>>[评]
正视对“红色经典”的重新解读
  宽容“恶搞”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一个文化创意迭出的社会,不仅需要颠覆经典的勇气,也同样需要原创的自信和底气。经典也好、解构经典也罢,甚至将来还会出现解构的再解构,反反复复,都只是几件不同的外衣,后现代文化中荒诞、陌生、显丑等手法,是想通过撕碎虚假的美,来拷问真实的美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29 | 只看该作者

Re: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被恶搞的雷锋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8-8 11:48 | 只看该作者

Re: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董存瑞真无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0-10 22:45 | 只看该作者

Re: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不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0-10 23:05 | 只看该作者

Re: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没有了信仰,就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0-10 23:19 | 只看该作者

Re: 恶搞 红色经典 [M13]

无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28 15:45 , Processed in 0.0883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