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坚守底线的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0 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媒体坚守底线的智慧
稿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 2007年11月20日 ] 版次:[ AA30 ] 版名:[ 个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观察之十年砍柴专栏
  与周正龙所摄的“华南虎照片”中的老虎模特几乎毫无差别的年画大量浮出水面,其制作时间早于“周老虎”,制作公司也已找到,持续一个多月的“老虎门”事件基本上水落石出,官方做何种表态对公众对照片真假的判断而言已不重要。
  在此番热闹中,公众除了关注有关部门和官员、专家的表演外,媒体的表现亦是公众关注焦点,因为媒体是公器,它担负着追索真相的社会责任。陕西当地媒体之离奇表现,放在当下中国的舆论环境里尚可理解,然而,作为权威的中央电视台不同栏目的表现,却很有让人深思的价值。在中央电视台某名栏目中,一位公共形象一向不错的主持人说“照片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华南虎”,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骂声一片。该主持人也许没想到一句话引起这样的风波,但这其实应是意料之中的事,一个媒体工作者以政客和稀泥、讲平衡的逻辑对待公共事件,是角色错乱。这样四平八稳的话,由某些政客说出应属正常,因为政客遵循的是官场规则,可真相是媒体的生命线,如果罔顾真相,媒体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在有关部门作出正式表态前,像中央电视台这样权威的官方媒体介入这种公共事件时,如何拿捏分寸确实有难度,但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中央电视台另一栏目《社会纪录》的表现就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赞许。《社会纪录》就“老虎门”做了三期节目,如果以纯粹专业的眼光来衡量,并不十分理想,因为它也回避了一些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以为它基本上做到了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一个公共事件,既有当地官方和周正龙言之凿凿的表态,也有公众及一些官员、专家的质疑,特别是节目中有该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评的发言。作为当地少数质疑照片的官员,李评对着镜头说:“我要科学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我也像他们一样,说话不负责任或者怎么样的话,首先说,对不起我自己这项工作。我的工作要求我实事求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我只能按我自己的技术标准,按照我自己的能力发表我自己的意见。因为不管什么事,只有通过不同的观点,才能更好地从各个方面,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大家都说好那不一定好。”节目这些内容体现了《社会纪录》的采编人员坚守底线的职业素养和智慧,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这一事件背后复杂的地方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让公众看到镇坪县政府并非明朝苏三控诉的洪洞县官府。这是对公众、对自己的职业、也是对维护政府公信力负责任的做法。
  那名主持人说“照片真假不重要”,看起来是规避风险的稳妥做法,而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最不稳妥、最有风险的,因为如此则放弃了新闻工作是求真相的底线。而《社会纪录》在有限的工作空间里尽最大努力呈现真相,让真相能露出一分则是一分,而不是简单地受外界影响而和稀泥,尽管可能会受到一些压力,但只要巧妙把握分寸,是可以做到求其上而得其中,从而坚守追索真相的底线。
  同一家新闻媒体不同栏目在同一事件的表现得到差别甚大的评价,我以为可以说明在今天的新闻环境里,坚守职业底线,不仅需要职业良心和胆量,还需要智慧。
  (作者系知名网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7-11-20 15:19 | 只看该作者

Re: 媒体坚守底线的智慧

看了,顺便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20 16:34 | 只看该作者

Re: 媒体坚守底线的智慧

没看,也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7 06:28 , Processed in 0.0603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