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监督权为何缺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0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监督权为何缺位
稿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 2007年12月10日 ] 版次:[ AA02 ] 版名:[ 社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
  “监督权”是公民实施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民法定权利,也是公民的自觉行为。然而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领导干部高价征求意见、悬赏征求批评,甚至有人欢迎“向我开炮”,很少看到民众如何积极实施监督的报道。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积重难返。人民当家做主谈了几十年了,实际上官贵民动网先锋的传统观念并没有解决。自古以来官民关系就是“治”和“被治”。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官民分野,清清楚楚,不可逾越。例如许多地方官员动不动就说自己是“父母官”。这个词汇的背后所蕴含的官民地位差别是不言自明的。又如媒体也爱用“亲民”表彰官员平易或接触群众,“亲民”这个词出自《大学》,本身就带有“俯就”的含义,是自上而下的,也是“民之父母”观念的表现。我们从流行的词汇中都可以感受到传统中关于“官”的种种观念对我们的影响之深。
  二、然,我们不能把官贵民动网先锋的意识泛滥完全归罪于传统,现在官贵民动网先锋的观念在有些地方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像为网民关注的“彭水诗案”、“稷山文案”,充分地展示一个地方县委领导的权势。犯这些“案”还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是小公务员。前几年有位县法院的院长,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大言不惭:“我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不是他胡吹,如果不是他偶然碰上中国最强势的媒体,当地哪个老百姓敢说不让他“管”,更不要说在事实上制止他了。人们对他无可奈何,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向上级反映,只有他的上级才能制止他发狂。
  现在官员的选择任用上,采取以领导机关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为主,辅以群众参与,如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等;其罢免也是以领导机关自上而下的集中监督管理为主,辅以群众参与,如民众投诉、民主评议、民主弹劾、民众揭露等。“辅以”云云,在地方上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信息不对称。古代谏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所谓“风闻”就是从流言中得知,不一定有确切的根据,某官员只要有针对他的流言,御史就可据以弹劾,最后由法律部门调查定谳。可见古代也懂得权力越大的官员(不包括皇帝),其个人尊严和隐私的权利就应该相对少一些,否则无法监督他,因为权力越大其障蔽自己不轨行为的能力就越大。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民主成为共识的现代,反而缺少这个设置,那么“稷山文案”中小公务员南回荣等人因揭发领导的问题被判刑就不奇怪了。
  民众监督权在事实上的缺位,说明了传统观念的强势,民众地位的弱势与在信息上的弱势。
  (作者 王学泰,原刊于《新京报》,本报有删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7-12-10 08:55 | 只看该作者

Re: 监督权为何缺位

中国几千年来就没有“监督权”这玩意... ...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10 08:56 | 只看该作者

Re: 监督权为何缺位

中国的 社 会 改 革 应该更多的引入这个机制。 [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10 23:02 | 只看该作者

Re: 监督权为何缺位

政治的水是不能灌的,撤! [M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6 08:48 , Processed in 0.0570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