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70|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转贴手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5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些自己常去的论坛,会经常发现一些很好的帖子。
不是很想开很多的帖子在那里转呀转,像个陀螺一样,所以,自己开个汇总集,方便以后使用。
所以,以下帖子,均为转贴哦,不一一标注了。
[M3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4:5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孤独的恒星----梵高 (转自艾里德-博客)

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的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

一声沉闷的枪响,立时飘散在空旷的田野里,连四周的鸟儿,虫儿都没有被惊动。然而,这声枪响的余音却飘荡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在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4:58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一)

那一枪并没有把梵高打死。暮色苍茫中,他踉踉跄跄地捂着肚子,回到了他所寄居的小客店,无力地倒在了他的木床上。

上帝似乎不肯让这个能量巨大的生命,如此无声无息的消失;或者是上帝不肯让这个已经自认失败的可怜虫,如愿以偿的实现他最后一个卑微的梦想。总之,他没有马上死去。在极度痛苦与无望的挣扎中,他又经受了十多地小时的煎熬。仁慈的上帝啊,他一生所受的痛苦已经够多了,当他急切的渴望拥抱死神的时候,你为什么竟容许死神故意躲在他的门槛外面狞笑,难道是要看着他把人生的最后苦难全都咀嚼殆尽?

梵高在奥维尔唯一的朋友加歇医生闻讯赶来了。他对梵高叹息道:“噢,温森特,你都干了些什么!”

梵高说:“我想,我这次又没干好。”

梵高总是觉得自己干得不好,就连他想干的最后一件事情,也干得如此糟糕。我猜想,梵高临终时一定自卑到了极点,他一定是带着太多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4:5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二)

有为东方艺术家曾把古往今来的画家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所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着画笔作画。第一类人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第二类人则‘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三类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按照这位东方艺术同道的分类,梵高无疑属于第三类。也就是说,梵高那永恒的艺术生命,刚好是从他形骸消亡之日开始的-----他此刻轻轻的去,恰如明朝她轻轻的来。

梵高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称作艺术家。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画面上,可是他的画作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屐。这就像一个世所罕见的歌唱家,拼将全部生命向着茫茫天宇引吭高歌,可大地上却没有一个听众,没有一丝回音。悲哀啊,上帝照旧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旷世奇才,却没有相应的造就出能够欣赏他的观众,只是他终生都被误解被忽略被漠视被遗忘,他甚至羡慕像雷诺阿,莫奈,莫里索等画家,他们都能够幸运的被众人讥笑和咒骂。而梵高级脸被人们讥笑和咒骂的资格都没有。他好像完全被这个世界遗弃。

孤独,有时是比死亡更深刻的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4:5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三)

梵高早已习惯于忍受孤独。但是,即使他是超人,其忍耐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当他真真切切的感受那种比死亡还要痛苦的孤独时。为了结束这痛苦,他宁肯选择死亡。我曾读到一些不负责任的美术史家的论说,他们认定梵高是在精神病发作的情况下开枪自杀的。这不仅又是对梵高的又一次误读。事实上,梵高在作出自己的最后抉择之际,头脑异常清醒。这在他写给他的弟弟,也是对他的艺术最理解,最珍爱的艺术品经纪人提奥的最后一封信中,表露的十分清楚,他写道:“我不需要故意表达凄凉与极端孤独的心情。我希望你能够马上看到这些画----我认为这些画会把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话告诉你。”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吧------厚厚的浓云挤压着金黄的麦田,一条田间小路已经到了尽头,再也无法向前延伸。一群象征着死神的乌鸦在画面上翻飞着,你甚至可以听到他们那可怖的哀鸣。与梵高一贯使用的激情笔法相反,这幅画上弥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那些梵高式的线条排列得非常有序,这昭示着作者在挥动画笔时,节奏是舒缓的,情绪是平静的。他已经不再激动不再感动不再冲动,他只想把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凄凉与极端孤独的心情”,倾诉在这阴沉得令人窒息的画面上。这幅画的话题叫做《有乌鸦的麦田》,我相信这个题目肯定不是出自梵高的手笔。如果让我来揣摩梵高的心曲,重新为他标题的话,我会把这幅画题作《死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4:5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四)

我一直固执的坚信:梵高是因孤独而死的。而这幅画就是我的一个物证。我还曾不揣冒昧的对梵高的孤独与诸位先贤作了一番比较。我以为,梵高的孤独不同于苏东坡“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东坡先生虽也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可是当他运交华盖之时毕竟早已名满天下;梵高的孤独也不同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太白先生的郁郁寡欢是源于胸怀大志不得施展,而他的诗才却是举世公认的,连杜甫都说:“白也诗无敌”,可见他有遍地知音;梵高的古都更不同于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屈原的独醒是因为他不愿,不肯,不屑于与众人同醉,他的孤独正源自他的清醒。

然而梵高对于自己的孤独确实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始终懵懵懂懂。他一直搞不懂自己为什么永远知交零落。要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燃烧着烈火般的情感,他珍视亲情,渴望友情,追求爱情。或许,正因为他的情感太炙烈太浓烈太灼人了,才导致常人不敢领受他的这份真情,甚至不敢与他接近。譬如,梵高在28岁那年爱上了他的表姐凯,一位刚刚守寡的孕妇,只为了能与心爱的人见上一面,梵高竟不顾一切的把自己的手掌伸向他家的灯火炙烤,以致严重烧伤。凯自然不会理解他的这位表弟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炙热的情感,他拒绝了梵高的求婚,这次打击几乎把梵高击倒。再譬如,当梵高陪着高更去到一家妓院,梵高因为没有五法郎而不能上楼时,一个名叫拉舍尔的妓女走过来搭讪,随便说了句:“你没有钱,何不拿一只耳朵来顶替呢?”谁会想到,梵高镇的回到家里,用刀割下自己的右耳,用布包好了给他送去。连高更都被梵高的举动吓懵了,不等梵高醒来就逃回了巴黎,而小镇上的人们更是无法理解这个怪人,他们把他称作神经病人甚至要求市政当局把他关进监狱。。。。。

有人说,梵高的孤独源自他性格上的缺陷,譬如,他不善表达,他生性孤僻;也有人说,梵高的孤独源自他的神经质,他的狂躁不定。这些说法固然各有其道理,但我认为都不准确。梵高不善表达吗?看看他给他弟弟提奥的那些信件吧,我不知道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有谁比梵高更善于倾诉和表达自己的心曲;梵高生性孤僻吗?看看他是如何热切而周到地为欢迎好友高更的到来而准备一切吧,他对友情的那份渴望,对朋友的那份真诚以及对人生知己的那份珍爱,足以感天动地,令鬼泣神惊。当高更与梵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之后,发现两人个性不同,实在难以共处而决计离开他时,梵高所表现出的那份失落,沮丧和绝望,刚刚号从反面证明:凡高式把友情视同生命的。

美国作家房龙认定梵高式被高更逼疯的,他因此而把高更称为“最卑鄙的人”。但是这种看法显然有欠公允。因为我们从凡高的书信集中发现,直到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高更依然保持着通信联系。或许,是梵高舍不得割断这份刻骨铭心的友情,既然不能与友人同处一室,那就让我们远远的互相眺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0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五)

关于梵高的死,很多人认为与他最亲近的弟弟提奥有关。提奥不仅是梵澳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者,也是艺术上的唯一支持者。梵高一生从事艺术创作的时间不过10年,在这10年中,他的生活费完全是提奥按月寄送的;他的绘画作品也主要是由提奥的小画廊寄售的;梵高几乎每天都要给提奥写信,详细地向他讲解他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绘画,交游,饮食,起居,也包括喜悦,烦恼,苦闷,思念,,,,欧文斯通曾把他写给提奥得书信编辑成一本书,书名就叫《梵高自传》。是的,孤独的梵高如果没有弟弟提奥,他恐怕一天都活不下去。提奥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能有一位那么好的弟弟,实在是上帝对梵高的恩赐。提奥是那么真诚,那么无私,那么细致入微,那么善解人意。他是最早认识到梵高的艺术价值的艺术鉴赏家,他也是第一位专心致志的收藏梵高作品的艺术收藏家。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画商,梵高的作品他一幅也没有卖出去。为此,梵高常常感到愧疚和自卑。提奥不忍心让哥哥长久的沉浸在失望中,就和朋友一起出资,购买了一幅梵高的小画《红色葡萄园》,售价仅4英镑。这是梵高一生所卖出的唯一的作品,他为此曾欣喜若狂,然而他却致死都不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提奥对梵高的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梵高对生活产生了无限的依恋,尽管孤独,尽管困苦,尽管病魔缠身,尽管知音难觅,毕竟还有一个提奥。只要有提奥,梵高就有勇气活下去画下去熬下去,面包总会有的,希望总会有的,明天总会有的。

但是与此同时,提奥的关爱也使梵高难以摆脱“无以为报”的心理负担,进而愈发对自己的无能产生强烈的自责和无奈,这无疑又加重了他的自卑感。他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弟弟。这种自责和自卑,在提奥结婚生子之后,变得更加严重了。

提奥和妻子约翰娜以梵高的名字给他们的儿子命名,这使梵高受宠若惊,同时也使他与弟弟的家庭,与这个小家伙更加亲近,水乳难分。他愈发感到应当为这个家庭分担些压力,至少是减轻些压力。这种心态却无形中使梵高愈发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如此深刻的矛盾纠缠在梵高那本已十分脆弱的心灵里,令他不安令他变得非常敏感。终于有一天,平静的河流被一道突然出现的沟坎挡住了——
这个月,提奥没有按时领到薪水,无法再像往常一样给住在奥维尔的哥哥寄去他生活必需的50法郎。而且恰恰在这个时候,小温森特又病了,真是祸不单行。梵高听说小侄子病了,急忙赶往巴黎探望。他见到了一筹莫展的弟弟,并且从弟弟口中听到了一个更令他震惊的消息:提奥的老板对提奥的工作很不满意,已经威胁要他辞职,而且,由于提奥负责的画廊一直赔钱,梵高家族在画廊的全部股份已经都被卖掉了。。。。。。

我相信,提奥完全是因为太烦闷了,才无意中向梵高透露这些坏消息的,而且在情绪及其低落的情况下,所用的言辞可能不够谨慎,不够平和。但这对梵高来说,却好似一个晴天霹雳,他已经承受不起失去提奥的打击了。梵高默默的回到了奥维尔小镇,他完全消沉了。虽然几天以后,提奥救济来了他费尽心机搞到的50法郎,但这只能是梵高更加痛苦。梵高想用画画来排解心中的烦乱,但是“画笔几乎从我手指中间滑出去”(见梵高写给弟弟最后一封信)。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最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梵高失去了创作的激情——那燃烧在《向日葵》中的火焰,那奔腾在《自画像》中的冲动,那活跃在《奥维尔教堂》里的生命活力,都好像离他远去了。他在喃喃自语:“我的事情已经干完了,下面该轮到小温森特了。。。”

当提奥得知梵高自杀的消息后,他立即从巴黎赶到哥哥的床边。梵高却很平静,他对泣不成声的弟弟说:“兄弟,不要伤心,我是为大家着想才这么做的。”提奥拉着哥哥的手,充满痛悔的说:“哥,我已经准备开一间自己的画廊,我要举行的第一个画展就是你的个人画展。你一定要好起来啊,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计划!”

梵高是死在提奥的怀里的,这至少能使他的灵魂得到一丝安慰,他毕竟没有失去提奥,他不是绝对孤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0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六)

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就那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

梵高做梦也想不到,一百年后,他的作品的拍卖价竟会雄踞在古往今来所有画家的榜首:1987年,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59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时隔不久,这个纪录,就被刷新:他的一幅《加歇医生像》被卖到117亿日元;而最近,当他那幅《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天价时,克里斯蒂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他亲爱的弟弟提奥(提奥在梵高去世6个月后也因极度悲哀而去世)。当年由加歇医生手栽的常春藤装点着俭朴的墓园,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都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更前,永远是人头攒动,永远是啧啧赞叹。全人类都在为当年遗忘和痛失了一个天才而惋惜而悔恨,人们只能对他超常的崇拜和膜拜,来表示自己的忏悔。

我曾在巴黎奥塞博物馆的展厅里,目睹过人们在梵高作品前的那种虔诚的眼神;我也曾在伦敦国家美术馆里,聆听过人们对他这位天才的悲惨命运的深深叹息。我当时就在想:假如死去的人真有灵魂,那么梵高的在天之灵,目睹了这一百年来他个人遭遇的天壤巨变之后,又会作何感想呢?他会不会以那永远犹豫的眼神向世人发问:善良的人们啊,一百年前,我是多么渴望见到这种眼神阿,哪怕只是瞬间的凝视,可那时你们都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0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七)

在人类的艺术天幕上,繁星闪烁,河汉分明。我曾尝试着把艺术家也分成三等:那些终身按照前人划定的轨道兜圈子,一旦离开轨道就迷茫不知方向,转了一生尚不知陆在何方者,我喻其为卫星;那些拥有一定能量,足以吸引一批卫星靠着自己转动,但却无法独立于天宇,必须靠着别人的光亮才能发光者,我喻其为行星;而那些高悬于昊天之上,恒定不移,光耀千秋,其艺术能量足以照射苍穹,泽被群伦者,我喻其为恒星。这样的艺术家是人类精神的灯塔,是万代不竭的美之源泉。人类对这样的艺术家必须仰视才见。慢慢艺术天河中一旦升腾起这样的恒星级人物,整个美术史就必须重写,原有的那一套美学观念就必须修正,人类也无可选择的要为他重新建立一套审美的规范。

梵高,就是这样的一颗恒星。然而,恒星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几乎是命中注定与生俱来伴随一生的。恒星的光焰太强烈,太灼热了,任何一个质量不够大能量不够强的形体过于靠近它,都会被他炙伤乃至被他熔化;然而,如果他与一颗同样光芒四射的恒星不期而遇,那同样是危险的,因为两颗恒星过于靠近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摩擦乃至碰撞——他们只能永远孤悬在星空一隅,各自怀着一腔衷情,彼此眺望;恒星以其巨大的能量和吸力,令万众俯首,引群星影从,但是所有围绕恒星转动的行星都注定要与他保持着遥远的距离,他们依循着他的指引领受着他的恩泽沐浴着他的光芒,却无从向他表示自己的感激,只能把他的光泽反射给更需要慰籍的星体。。。。。

梵高,你这孤独的灵魂!你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能,完成了一次艺术星空的再造;你以自己瞬间的璀璨,构筑起人生的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9-25 15:01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跟着lzmm读点好书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0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引用作者 枚梅 于 2007-9-25发表的原文
跟着lzmm读点好书 [M36]


希望美女喜欢哈,转贴过来的都是美文。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09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MEDIA]http://mp3.tinggewan.cn/253386/julioiglesias[huliao]/mylife-thegreatesthits(a)/vincent(starrystarrynight).wma[/MEDIA]

Vincent...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10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鸢尾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12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收割中的田野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15:13 | 只看该作者

Re: [color=blue]我的转贴手册[/color]



夜间咖啡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5 18:44 , Processed in 0.0763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