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林:中国式旅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6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桂林有一条“美食街”——每个来到桂林的散客,如果在就餐时间坐上一辆出租车,多半会被司机拉到这条街来,然后进入一些价格昂贵,出品一般的饭店,司机则从饭店的门童那儿领走5块钱作为报酬。然后继续在街上逡巡着,寻找下一个孤单的旅游者。


这是多么古典的“中国式旅游”啊,上个世纪90年代,你还能在全国各个主要旅游景点见到这样的揽客方式。现在,似乎只能在桂林看到了。


如你所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号叫了好几十年。这个偏居广西的小城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迅速蹿红,成为与北戴河齐名的旅游目的地——直到最近几年交通的大发展,桂林才逐渐被丽江,三亚,拉萨取代,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谁也无法否认桂林的美丽,甚至20元的人民币背面,都印着漓江沿岸的风景,她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名片”之一。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无数的中国人向外国人介绍起中国的风景名胜时,在提到西安的兵马俑和北京故宫时,总会捎带着提到桂林,尽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去过桂林的国人可能相当有限。


全世界最著名的旅游指南《孤单星球》(lonely planet)在其中国分册中是这样介绍桂林的:

桂林在中国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尽管中国人将桂林的风景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这个世界当然是指的中国——但大部分外国游客会发现桂林让他们大大的失望……花一天的时间在桂林四周骑自行车绕行一周或许是值得的,但绝不值得在那儿呆更长的时间。炎热的天气,灰浊的天空和密集的工业与人群使桂林成为中国所有景点中最过誉的一个……


即使是中国人,也很少在桂林呆2天以上的时间。旅行社们开出的标准旅游程序是,头天抵达桂林,晚上在桂林城区四周逛逛,然后第二天再乘船沿着漓江顺流而下,在阳朔住一晚,或者不住,第二天离开。


这也是相当中国的旅游模式——跟着旅行团队抵达目的地,然后在著名景点之下匆匆而过,拍照留念。再然后吃饭,购物,回家,我们自己把这种方式称为“下车看庙,上车睡觉”。“甲天下”的山水,都不能让这些匆忙的旅客们多停留一日。


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

桂林的成名,应该与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关。辛亥革命之后,桂林成为广西省首府,而因为“桂系”和“新桂系”军阀的存在,以及李宗仁,白崇禧在国民党内的特殊地位,桂林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由广西人自己建设。国民政府既不能染指,甚至红军在走出湘西之后,也被“桂军”“礼送出境”。桂系的“十年建设”,让广西一跃而成全国的“模范省”,桂林也自然成了“模范城”。除了漓江水运,桂林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现代交通。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桂林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凇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后,大片国土沦丧,人民被迫逃亡,工矿企业也被迫转移,桂林顿时成为避难人士的集中居住之地,人口迅速增加了数倍,金融工商各业随之逐渐繁荣。国民政府和广西省政府为了适应抗战和建设西南大后方建设的需要,投资兴建湘桂铁路和黔桂铁路。湘桂铁路由交通部和湘桂两省共同投资,1937年动工。1938年9月衡桂段通车,1939年11月,桂柳段告成,运输能力因此而大为增强。从1941年开始,当时的中国第一大报《大公报》甚至设立了“桂林版”,桂林与昆明,重庆一起,成为了国统区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桂林城区人口超过百万。


即使到了现在,桂林城区人口也仅为60万,很多人在战后离开了桂林,也把桂林山水以及它们那段记忆带到回了自己的家乡。


自从有了铁路之后,桂林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了,如果我们翻开1980年代的中国铁路运行图,我们还能找到比桂林更美的地方吗?喀纳斯草原?青海湖?香格里拉?这些景点,都要在很久以后,随着民用航空的日渐普及才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时候,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还是火车。


但抗战留下的工业遗产也差点让桂林永远失去成为旅游胜地的机会。解放后,旅游业自然不可能进入当时的国家发展规划,而桂林良好的工业基础则使得这里成为西南的工业重镇,短短几十年间,桂林的青山绿水迅速变成了黄山黑水。

1973年10月1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到桂林游览。桂林的污染让他非常生气,要求必须立刻治理漓江。很快,国务院特地为此颁发了《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治理漓江提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把 漓江治理好”。 桂林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将旅游业作为规划重点的城市。

1979年和1980年,二年里桂林市政府果断“关、停、并、转、迁”了27家污染严重的工厂,并严令不准在桂林新建污染环境的工厂——这些工厂,当时占到整个桂林工业产值的1/6。

1984年,中央又给了桂林市新的政策,允许桂林每年利用1000万美元的外汇购买进口商品,然后在国内贩卖,所得收入,用于桂林的城市建设和漓江治理。

1986年1月,邓小平再到桂林,对漓江的变化感到了由衷的心慰。"这就好了,漓江的水变清了!连水中的石头都看得见了!"




桂林阳朔西街上的酒吧和旅馆

从此,桂林才迎来了其的真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这也是中国旅游业的第一次发展。桂林电视台的老记者回忆说,他当年采访国家旅游局一位官员,这位官员笑着说,“我们中国旅游业的各种模式,都是你们桂林人搞起来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桂林人甚至走向全国,输出酒店管理经验,开设旅游纪念品摊点。


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到这个模式在桂林的根深蒂固。漓江的精华在江畔的一个称为“兴坪”的小镇,但因为兴坪在漓江的另外一侧,直到现在,都没有从桂林到兴坪的公路,你或者跟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旅游船队沿桂林直达阳朔,中途不能下船——顺便说一句,高峰时期,200条游船几乎是首尾相连,但走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外宾船”;或者驱车绕道阳朔,然后再去兴坪。40公里的直线距离,生生变成了120公里

文/胡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6-6 16:03 | 只看该作者

Re: 桂林:中国式旅游

SF好长呀,可以多坐几个人呢 [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6:11 | 只看该作者

Re: 桂林:中国式旅游

可以坐99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6 16:12 | 只看该作者

Re: 桂林:中国式旅游

那我也进来坐SF,这里的SF不用抢的 [M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16:13 | 只看该作者

Re: 桂林:中国式旅游

楼上的id就是传说中的火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6 16:14 | 只看该作者

Re: 桂林:中国式旅游

没听过此传说~ [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6-6 18:54 | 只看该作者

Re: 桂林:中国式旅游

已经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4 17:41 , Processed in 0.0568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