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7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ULU进来听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0 1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在想是什么禁锢了我的心?谁能为我打开这笼子?






该帖由: 泡泡修改,时间 2003-11-11 上午10:1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0 16:19 | 只看该作者

Re: 一直在想是什么禁锢了我的心?谁能为我打开这笼子?

我的时间和思索已经很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0 16:21 | 只看该作者

Re: 一直在想是什么禁锢了我的心?谁能为我打开这笼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3-11-10 16:24 | 只看该作者

Re: 一直在想是什么禁锢了我的心?谁能为我打开这笼子?

泡泡,偷逃出来了?[奸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3-11-10 16:46 | 只看该作者

Re: 一直在想是什么禁锢了我的心?谁能为我打开这笼子?

"也许,我只能在最后一片叶子坠下时,为逝去的时光,默哀"
为何总要在失去的时候才追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1 10:05 | 只看该作者

Re: 一直在想是什么禁锢了我的心?谁能为我打开这笼子?

LULU进来听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3-11-11 10:18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听着听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1 10:21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你讨厌 。
叫了你那么多次都不理我。









LULU,我想看你贴美文,发呆等ING~~
最好是游记之类的,地理杂志上的图片也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3-11-11 10:39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天堂里的家,家门口的天堂 作者:Flitterjade 发表日期:2002-10-21


如果你不能见到一个地方的晨昏,你怎么能见识它的美呢?如果你不能见识它的美,又何必费神见它?
所以我在乌镇住了下来。

1。晨曦
晨雾氤氲里,这个清幽宁静的江南古镇如佳人出浴。清亮的河水蜿蜒流过小镇,两岸是原汁原味的枕河人家,白墙黑瓦,距马墙由近及远,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地在淡淡的晨光里浮现。我沿着河边青石板路走,一段石栏,有台阶可以下到河面看小鱼悠忽地游; 一段风雨廊, 可以"斗鸭欄干独倚";一段河堤,绿草如丝,垂柳依依,蝶舞翩跹.

到财神湾,我坐石栏上不走了。隔着波光粼粼水湾对面的是祠堂吧,古朴的长廊临水而建,褪成残红的灯笼和一根根石柱和偶尔走过背着竹篓的乡人的影子在水面上幻化出恍惚美丽的镜像。

四周悄无声息,只有游鱼突然跃出的水声和荡起的一圈圈涟漪打破这睡梦般的沉静。。。

古镇散尽昨天白日里的破旧喧嚣后终于把最美最自然的显示给我,而这哪怕片刻的宁静便不悔我万水千山,风尘仆仆地过来.

坐看百年不厌。

我知道很傻,可是眼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我有何福,能得见这片刻的美丽;我又有何辜,这不能拥有的美丽只得片刻!

天堂远隔天涯,却近在咫尺。
天堂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
如何不泪垂!


2。白昼
500只鸭子的叫声把我拉回人间。我回头一看,OH MY GOD,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旅游团!一两百人络绎不绝,声震云天地杀将来,一下子塞满了我身后隔了一小块草地的走廊。如果不是眼见都是如假包换的成人,我还以为哪个小学的"春游"队伍开到这里来了。
我赶紧往他们的反方向撤,走不过几步,OH MY LADEN,迎面来更大的一个团!狭路相缝,短兵相接,前后夹击,魂飞魄散,零落成泥碾作尘。。。幸亏还有一句天无绝人之路。在孤兵和军团之间有一座石桥可到对岸!我拔腿飞跑,用比追帅哥还快十倍的速度抢在被人海淹没之前攻占石桥,安然抵达对岸。然后舒一口气,惶惶然夹着尾巴(如果我有的话)沿着小巷子回我在乌镇的家(幸亏我有) – 据网友介绍的居民傅家。

傅阿姨远远见我来了,就泡了杯杭白菊茶。我把杯子放高高的门槛上,自己坐了门口的竹靠背椅,伸长了腿,歇着吧。大半天的光阴就在家门口消磨掉了。做的事情共计有:

* 和傅阿姨坐门口聊天

* 看对面铺子的老板一扇一扇把门板卸下来开店门 (我突然想如果是一间超大的SHOPPING MALL,岂不是日出起来一扇一扇地卸门板,午后再一扇一扇地装门板到日落,一天就过了?)

* 看铺里的小帅哥和小美眉打请骂俏, 心满意足地啃他们分给我的现煮熟的小玉米 (又糯又香的玉米一入口,我恍然醒悟以前吃的玉米大概都真是喂马的吧)

* 到邻近的"高公生糟坊"看酿酒,大大的酒缸(口就有1米!)一个一个看过去,帮师傅们加薪添柴,看烧得旺旺的炉火,再用木桶接蒸馏出来的白酒。幸亏我是女孩子,否则不"浮一大白",师傅们是不会让我生出酒"门"的。 最爱的是酒坊的房子,青砖铺地曲径通幽地进去,有一处土墙,墙角青苔,墙头开满不知名的野花。真的好喜欢。(在城市里,只有尘, 土,却见不着了)

* 到布染坊看蓝印花布的制作,大院子里,一幅一幅青色,白色的印花布从高高架子很壮观地垂下,我把脸贴着暖暖的布匹,心里也暖暖的

* 到织布坊看老阿姨们用纺车纺纱,用古老笨重的织布机"格得格得",梭子飞来飞去地织土布。最简单的是榨棉花机,允许我使用。我看一眼就学会了 (后来各用了5分钟也没把一个笨洋美眉和一个更笨的中国美眉教会。 )我要是生在村子里,准荣任全村最美丽善良且手巧的那一个。哈哈。(真是小妹卖棉花,自卖自夸。)。其后的约一个小时里,我就心无旁鹜,目不斜视,全神贯注,任劳任怨地榨我的棉花。我榨, 我榨, 我榨榨榨。。。
突然间涌进来一群人, 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呼啦啦团团围住我们和机子,喀嚓喀嚓乱拍 一通!我心里惨叫一声,"喂,有没有搞错,我不是这里表演的!"没有一个人问我们能不能给我们拍照,不论是貌似土匪的汉子,还是看起来应该断文识字的美眉!(如果机缘巧合,某一天在某一处你看到一张照片,有一个身穿ESPRIT牛仔裤和T-恤,FILLA 旅游鞋的女孩子,一脸苦大仇深地坐在4个穿蓝印花布褂子,扎蓝头巾,着黑布鞋的老太太和一堆织布机械中,那就是我)。哈哈 , MD (备注:苦笑)。我能怎么样呢?我只好悻悻然夹着我的尾巴(如果我有的话),逃回我乌镇的家(幸亏我还有)。

* 逃到家对面的茶馆,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茶馆。长廊,一面是青砖砌的墙,一两样竹木挂件,简单朴实,古雅大气,另一面临河,藤编的茶桌摆放在木雕的栏干旁,而推开一个木栅栏,沿台阶就可以到河面了。最妙的是虽然只是10元一杯茶,可整个茶馆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往椅子上一靠,河对岸是一面白墙黑瓦,墙角一株绿树,宛然是一幅国画素描;河面有小船往来,桨声埃乃,流水潺潺;往顶上一瞧,惊喜!阳光将水波映上了屋顶,青墙一片金光粲然!。于是在这个光影迷离,如梦如幻的茶馆里,我拿帽子遮了脸,无牵无挂,安心地,无比幸福地睡着了。


3。暮色

傍晚游人散尽,暮霭中古镇回复它的静谧安宁。财神湾在夕照里波光演漾,流金溢彩,另有一番富贵气象。

我回到巷子里,在家门口坐着,看对面铺子的老板把门板一扇一扇地装上,街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老人们拾起竹椅竹凳,蹒跚地回家去了,三两的小狗却跑出来嘻闹着,傅先生在不远的石桥上坐着,暮色里只见一闪一闪的烟头。。。

M打电话来,问:在哪里?
我说:在乌镇的家门口。
又问:做什么啊?
答:没做什么。就在家门口坐着,看家。
象狗一样。
(齐笑)

是,这里更有家的感觉。在城里的家,我要是在门外的门口坐着,过往的住户非把我当路障一脚踹下楼不可;我要是在门内的门口坐着,过往住户的眼光会让我以为我是只关在铁栅栏内的驴子 (难道不是吗?)。

这只驴子逃到此乡,汲日月精华,听秋虫吟唱,虽只得两日两夜,却也聊解不能亲近自然的乡愁了。

更何况明日便要远遁江湖,放蹄山林。睡梦中的驴子也要咧开嘴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3-11-11 10:42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凭河而市的乌镇自然形成了四栅一市。之字形连接的东、西市河与车溪河垂直相交,那房屋民居便沿河铺陈起来,顺着市河的流向,拉出了伸向镇外的三条主要街道。尽管东、西大街并不在同一直线上,却也构筑出了中间有个小小矩形、四极向外延伸的十字框架,"四正皆实,而隅皆虚"。每条大街的终端都有一座连接镇内镇外道路的石拱桥,桥下都有启闭船只进出的木栅门,据说古时候用来抵挡外来的进攻,也可以用来缉拿盗贼,名字就叫"栅"。栅桥所在之地名"栅头",当地人简称"栅",因其所在镇的方位不同而命名为"东栅"、"南栅"、"西栅"和"北栅",而三大市河交会之处的小小矩形则称为"中市"。其实中市和四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条四、五尺宽的石板路平平整整,虽然乌镇多河,但无数的小桥递延着石板路,连贯着中市和四栅,而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古老民居更是把二者紧密相连。中市之所以叫中市,其原因还在于凭河而市:水乡多河,客商往来、货物运载主要靠船,因而有埠就有市,乌镇的四栅同样是商贸集市的"市",而中市不过是位于古镇中心位置的一个"市"。
当中市码头小火轮启航的汽笛划破夜空的时候,整个乌镇还沉浸在黎明前的宁静中,四栅的市头却已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四乡的农民踏着残月,挑着担,背着篓,三五成群地走下栅桥,习惯地在叉路口或屋檐下找个地方,悠悠地歇下担,便悄无声息地坐在石阶上等待着顾客。在河边,早一天傍晚到达的小船也搭起了跳板,伙计们顾不上欣赏水中晃荡的月牙,匆匆地起货上岸,时不时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杭唷"声。栅头的住家也没闲着,临街的店铺也渐次开了门,借着美孚灯的光亮,在高脚凳上铺上刚卸下的店板,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在临时的货架上堆放商品。街灯幽微,水乡的空气显得特别的清新,特别的甜润,包子铺和浆粽店里飘出的一阵阵香味也似乎特别地诱人。匆匆地做完早市的准备,街市便突然热闹了起来,买菜的,卖柴的,卖肉的,买火柴肥皂的,到处都是乱烘烘的吆喝声,提篮小卖的小贩也唱起了动人的"歌":"香烟洋火桂花糖…""向日葵来五香豆…"就连那饮食店家也搞起了"上门服务"——那手里托着的木格蒸笼里,装的是热腾腾的软糕(一种糯米做的米糕),有肉馅的,也有白糖馅的;那顶在头上的竹匾里,放的是焦黄的烧饼、油条和麻球,拎在伙计手里的木头提篮里盛着冒着热气的馄饨和面条……,纷纷扰扰,来往穿梭,酿就了早市的喧闹和繁忙。
栅头的早市来得快,落得也快。不过是个把来个小时,街上便恢复了早时的宁静。买好了菜的镇上人急急忙忙的赶回家,茶馆却留住了大多数来赶市的人:有的是一进栅头就一头钻进了茶馆,连买卖都是在临街的茶桌旁交易,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不紧不慢地讨价还价,直到早市落了,他身边的篓箕里多少还有点蔬菜瓜果陪着他。有的是做完了早市才进的茶馆,一坐就是大半天,似乎喝茶就是他的"工余休闲"。每个栅头上都有三、五家茶馆,家家都是"高朋满座",乌镇人都知道,只有茶馆才是镇头上不散的早市——从第一批乡客进栅一直到午饭时分,茶馆里始终是闹盈盈的,从来没有过冷清的日子。
乌镇的茶馆大多设在水阁里,一面傍河,一面临街,先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栅头上的茶馆规模都不大,二、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茶桌,参参差差地排成二、三行。一张长方形的板桌,配上二条狭长的长条凳,构筑起自得其乐的小天地,一把茶壶,一只茶盅,便是"喝茶"的唯一的道具。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尽可心随意地坐下,任意地攀谈。那倚窗而坐的,多半是外来的客商,一边喝茶,一边谈着生意,河风吹来,可以听到他们时断时续的生意经;而坐在前排的往往是上了点年纪的老茶客,怕是耳朵不方便漏听了唱戏说书;而位居中心、侃侃而谈的必然是镇上的"消息灵通人士",每天都有许多"新闻"发布,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故事,件件说得活灵活现,让人不信也得信。水乡人把坐茶馆称作喝茶,但真正到茶馆里来喝茶的人却是绝无仅有。水乡人常常提到的二件"惬意"的事,一件称为"皮包水",另一件则称为"水包皮",这二句俏皮话,一件是说去浴室(当地人叫混堂)洗澡,一件就是到茶馆喝茶,可见喝茶是一种享受。不是嘛,如果单讲喝茶,远不如在家中喝得清闲,喝得气爽,又何必跑个十里八里,顶着个风霜雨雪?
 喝茶是是一种享受,喝茶是一种情趣,因为茶馆更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公众娱乐场所。栅头上的茶馆虽然规模不大,但总不会忘记在茶馆的前面放上一个说书人的专席——一张方桌,一条长凳,条件是简陋了一点,但总算是专用的。栅头上的茶客大多来自四乡八里(这茶馆也因此而别名"乡庄"),不太耐烦领会过分艰深的的内容和过于复杂的情节,手打竹板、低声吟哦的竹板书,一边拉着二胡、一边说唱的琴书,敲着小锣又逗又唱的"小热昏"卖糖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形式,无非是乡谚俗语,明白如话,说上一段,唱上几句,间或来一点插科打诨,博一个哄堂大笑,愈见得其乐融融。有时茶馆时也会请来说大书(评话)的,但都是内容比较简洁的小节目,讲的线条双比较粗(乌镇人称之为"潦"),茶客的反应还不如对乡间艺人即兴之作来得踊跃。
相对于栅头的乡庄,中市的茶馆(称为市庄)则要气派得多。且不说市庄都是地处闹市,访卢阁、三益楼、常春楼、一洞天、明月楼、天韵楼,都是有品有位,有一点名气的所在。规模也较大,档次也高,一式的窗明几净,一式的宽敞舒适,八仙桌取代了小板桌,就连台上说书世人坐的条凳也换成了太师椅,中间的茶几也铺上了红毡毯。茶客的身份也尊贵些;喝茶也因此而分出了等第,品种不一而足:喜欢红茶的有祁门、乌龙,玫瑰花茶;喜欢绿茶的有狮峰龙井、雨前、明前,还有洞庭碧螺春;在乌镇还有一种本地的特产茶叫香豆茶:几颗碧绿的烘青豆,一撮桔红色的胡萝卜丝,开水冲下去,便冒出沁人的幽香,让人馋涎欲滴,尝起来却带着些些咸味——这是乌镇人新年待客的珍品,过了新春就只有在花馆里才能品尝得到。与乡庄不同,中市的茶馆一天开三市:早市、午市和夜市,如果说早市多少还和做生意、灵市面有点关系,午、夜二市则纯粹是为了娱乐——听书。流行于江南水乡的苏州评弹,特别得到古镇人的青睐,而蒋月泉、严雪亭、蒋云仙、朱雪琴等许多江南评弹名家,早年也都曾在乌镇登台献艺,那精湛的技艺至今尚让人啧啧称奇。无论是开篇,还是正书,吴侬细语,委婉动人,说噱弹唱,妙趣横生,恰似深山幽泉沁人心脾。尽管艺人手中只有一支三弦,一张琵琶,但丝竹之声激越如万马奔腾,坦荡似清风明月,荡漾在其中的水乡风韵令人难舍难忘,而歌喉之婉转,用"珠圆玉润"来形容似乎也浅显了点,套用唐人的一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实在并不言过其实。评弹说唱的大多是人所熟知的故事,可是一经艺人的加工就变得格外地细腻动人,格外地引人入胜。一曲《黛玉夜叹》引出满堂唏嘘,一段《方卿见姑》又使人朵颐大开。有一位艺人说《送花楼会》,说了七天,走在楼梯上的主人公24级楼梯才走了一半,悬念迭起,绮想缠人,把听客的胃口高高吊起,就连偷闲听倚壁书的也每场必到,虔心诚意地赶来"且听下回分解"。在乌镇这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登台说书实在也不是一件易事,量骨子(试探学艺的深浅)者有之。捉白虱(专找碴子)者有之 没有一点真本事有时真会下不了台。曾经听说一位小有名气的评话艺人说《古城会》关公斩蔡阳,说到"拦腰一刀,脑浆直冒",下面便有点轰轰然,说书的自知说漏了嘴,赶快补台,但也从此留下了笑柄。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入户进村,村镇的娱乐活动形式多了,慢节奏的评弹多少也受到一点冲击。更何况在影星、歌星、笑星大紫大红的今天,有几个艺人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评弹艺人日见其稀,茶馆说书便在无可奈何之中渐见式微。偌大的乌镇只有乌镇景区还保留了一家说书的茶馆,而且也不是唱评弹的,只是应景作秀,算是曾经拥有的一点表征。虽然评话也是说书,但毕竟少了点牵肠挂肚的丝竹声,乌镇犹存的古朴中也似乎少了点什么。
但茶馆依然兴隆,现时的乌镇至今仍有五、六十家茶馆,星星点点散落在市中栅头。水乡的茶馆经历了千百年的离乱兴衰而风光依旧,原因就在于它已成为水乡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每到清晨,当炊烟袅袅升起,水乡古镇的一天照例又在古老的茶馆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3-11-11 10:45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泡泡,去一些让你心情安宁的地方旅游吧。。。
今天介绍的是乌镇,我没去过,当时去了周庄,我的天,美景没看到,看的是密密麻麻的人,比周末的北京路更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1 11:27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一气儿看了三遍。。。








喜欢。。。
我收藏了。。。
心太浮的时候拿出来边听音乐边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3-11-11 11:31 | 只看该作者

Re: LULU进来听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6 07:15 , Processed in 0.0921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