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报主编小语:不折腾的200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 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zaobao.com/zg/zg090113_506.shtml


杨永欣 广州特派员
   为维护社会稳定、帮助企业解困,广东省检察院上周公布“十条意见”,其中对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业务骨干,涉嫌一般犯罪的,可不采用拘留、逮捕的“意见”在网上引来一堆臭骂声,一般网民认为这有损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明显偏袒有钱的资本家。

  受访的学者则表示,这个“意见”再次显示中国的某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在目前的经济衰退期对社会稳定的过于重视,把社会稳定视为高于一切,包括司法公正。

  一名署名“qiangge ”的网民说,老总涉嫌一般犯罪可不拘捕与社会稳定其实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够因为需要解决一方面的问题就放弃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不论是一般犯罪还是严重犯罪,只要符合逮捕条件的就应该逮捕并按照法律程序审查处理。

  他说:“广东省检察院混淆了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显示出这些官员在法律意识、解决社会问题、以及怎样营造和谐社会的关系矛盾方面水平低下、幼稚。”

  另一些网民则质疑,何谓一般犯罪?总该有个较明确的说法?

  也有很多网民带讽刺性地说了很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广东检察院普法不及格,建议下岗培训”;“在此呼吁所有老总,你们可以大摇大摆地去嫖妓了”;“人有贫富之分,高低之别,鬼叫你穷!企业家,上层人也。企业家一日不在,企业就要垮台。他们犯法,可以罚代惩,低下人等嘛,犯法一律按章办事”。

  广州知识分子、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中心教授肖滨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当局的动机和意愿可以理解,“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有所衰退的阶段、矛盾比较多,企业领导和骨干,他们对企业的命运非常关键,他们出了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企业出了事,很多人就要失业,从而造成社会动荡”。

  不过,尽管如此,肖滨仍认为,应该把法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对中国走向法制非常重要。当局应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为维稳而“牺牲”法律,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将是很大的伤害。

  肖滨也对当局这么公开地发文件“保”企业领导和骨干的举措感到意外,他认为即使有这个想法,也不应白纸黑字讲明了。他说:“企业领导犯错,理应按照司法程序走,但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判空间,他们在平衡惩罚和维稳之间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什么非要规定对什么人就怎么样?”


[本帖由阿正的舅舅修改于2009-01-13 23:20:2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7:39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文章:老总“一般犯罪不逮捕”--广东检察院维护企业新政策引来猛批[/b]

他进一步说,这个规定反映了某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极大维稳压力,导致一些官员忽略了法律的尊严和精神。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汪永成在受访时则说:“出台这样的政策肯定是比较敏感的,会引发争议,毕竟它与人人平等的理念开倒车。不过,很多时候,法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必须相结合,因此我认为,当局在目前的情况下出台这样的政策,实在用心良苦,当局也没有办法,网民应该理解背后的‘苦衷’,也不要借此作为放弃法律的借口。”

  据《广州日报》上周的报道,“十条意见”说,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影响,当前,广东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或关闭破产,引发劳资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影响正常社会秩序。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和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案件。

  “十条意见”规定查办职务犯罪特别是涉及企业的贪污贿赂犯罪,要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慎重对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五个正确区分”: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正确区分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渎职犯罪的界限;正确区分合法收入与贪污、受贿的界限;正确区分资金合理流动与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界限;正确区分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检察机关也将依法行使侦查活动监督职能,重点监督纠正侦查机关对“涉企”案件违法冻结、查封、扣押款物、违法取证、刑讯逼供、滥用和随意变更强制措施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7:43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文章:老总“一般犯罪不逮捕”--广东检察院维护企业新政策引来猛批[/b]

解读一下:
1、这条龟腚有引诱老总犯罪的嫌疑
2、这条龟腚有引诱一般人都变成老总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7:48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文章:老总“一般犯罪不逮捕”--广东检察院维护企业新政策引来猛批[/b]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7/forum_zp090113.shtml



 中国的法律不能被折腾

[韩方明] (2009-01-13)



在去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提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全场报以会心的笑声。笔者当时也情不自禁地笑了,但更多的感觉是历史的沉重,还有隐隐的担忧。

  不出意料,当国内外舆论还在就“不折腾”的含义进行折腾的时候,现实生活的折腾接二连三,令笔者大跌眼镜,最后也就想起了鲁迅的话,如果要寻求滑稽,不可看所谓滑稽文,倒要看所谓正经事。

检察院帮助企业解困?

  日前,中国南方某大省检察院公布关于帮助企业解困的意见。笔者才疏学浅,不知道谁让检察院帮助企业解困?检察院有帮助企业解困的义务和权力吗?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现在仍然是市场经济,主体仍然是市场发挥作用,充其量是政府伸出凯恩斯的手。可司法伸出这长长的手来,道理何在?

  当然也可以作“中国特色”来理解,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检察机关有必要在金融危机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究竟怎样发挥呢?是提供特定的司法服务,还是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甚至制造社会不和谐?

  赫然在目的有“五个正确区分”:正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正确区分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渎职犯罪的界限;正确区分合法收入与贪污、受贿的界限;正确区分资金合理流动与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界限;正确区分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

  为什么平常没有“正确区分”?谁来“正确区分”?显而易见,这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留下了巨大的模糊空间。

  堂而皇之的还有所谓对受理涉及企业举报线索的“六不准”:不准随意冻结企业账号;不准随意查封企业账册;不准堵塞企业流通渠道;不准随意发表影响企业声誉的报道;不准随意抓走企业技术业务骨干;不准因执法办案直接影响企业洽谈重大项目和完成生产任务,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以法治国”置于何地?

  笔者绝非要恶意度人,更不认为南方某大省检察院的初衷就是要为罪恶提供保护伞,但五个“正确区分”加上“六不准”,某些罪恶完全可以瞒天过海,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何况在中国,上纲上线是拿手好戏,打擦边球更是蔚然成风。种下龙种,收获跳蚤,结局已经不用推测。

  另一个折腾的案例,是河南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的官司,原本一个普通的民事案件,原告方已被中信集团拖得奄奄一息,而且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终审判诀,地方法院就要执行,可就在关节点上,洛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各法院慎用对大企业的账户查封和执行资金划转,结果使被告方得到了特殊保护,原告小公司雪上加霜。同样是企业,同样是危机,大企业要生存,小企业就不要生存?

  按笔者的理解,胡锦涛所谓的“不折腾”,主要意思应该是讲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不仅包括大政方针的连续和稳定,也包括政策与法律的连续和稳定。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面对金融危机,司法机关半路横刀杀出,不是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而是让某些企业、甚至有犯罪情节嫌疑的企业管理者得到荫庇,法律的严肃性置于何地?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置于何地?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以上为个人观点


《联合早报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23:24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主编小语:不折腾的2009 [/b]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editorswords081230.shtml

.郑维(联合早报网主编)

  人的思想逐渐老去的一个征兆,就是开始比较神神道道。

  在繁忙的年底,回头看着即将过去的2008年,亢龙有悔,是最好的形容。

  第一次学到这个概念,是被窝里偷看《射雕英雄传》。刚出道的菜鸟加呆鸟郭靖反复使用一招“亢龙有悔”,杀败了不少高手,觉得蛮神奇。

  长大后读了点书才知道金庸的武功名称不少是从易经里抄来的。原来在“亢龙有悔”后面紧跟着一句就是“盈不可久”,“物极则反”。

  中国的2008,在奥运为主轴的推波助澜中达到了沸腾的顶峰。奔腾而来的巨浪,让奥运的高潮,掩盖了各式各样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璀璨的烟火转瞬即逝,那澎湃蓝海随着世界经济的崩溃而突然退潮。特别高的潮水,带来的垃圾也特别多。没有了潮水的掩盖,各式各样的垃圾刺眼地躺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在它们腐烂到臭不可闻之前,赶快把它们收拾干净,需要非常高的政治智慧、手段和决心。

  这些社会的动荡,有一部分是由于世界经济衰退造成,“世界工厂”中国在美国这个“世界消费黑洞”突然停摆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裁员浪潮,对中国造成重大的就业压力和无数的劳资纠纷事件。

  11月,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同比下滑了11.8%;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只有38.8%,创下该指数设立以来的新低。另外,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巨大,比10月下降12.4个百分点。

  这些先导性经济指数描绘出来的2009年中国出口前景黯淡。

  中国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在导致问题从经济层面向社会和政治稳定层面扩散。法制的不健全、社会分配保障不足、贪婪的官商利益团体、地方官员执政不力、不断扩大的贫富鸿沟、过度的环境破坏等等,成为了不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中国的“永久牌”自行车,通过经济改革释放出来的巨大动能,全速直线冲刺了十多年后开始渐渐疲劳。原本为乡村土路而设计的车身车架在高速奋力前行中也开始吱呀作响,前进的轨迹也有更多的歪扭和挣扎。

  让一辆承载着13亿人,前进速度渐缓,又不能停车维修的自行车保持平衡,绝非易事。面对充满挑战的2009,中国领导人对“永久牌”上的13亿人、挣扎折腾着的各类利益集团,喊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口号,奋力在全球金融海啸中逆流蹬车前进。

  在西方不亮的情况下,中国以毛时代的语言,提出“打经济增长保八战”,通过大量的政府开支,来拉动内需振兴经济,但并不容易。

  内需不足,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偏高,过度依赖美国、欧盟与日本等这三大出口市场,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痼疾。美、欧、日被金融风暴“完爆”,陷入严重衰退已成定势,让中国不得不踩动“内需”的踏板。

  但是正如一些海外观察家所言,中国财富分配却过于集中的结构决定了富有阶层的消费需求大量“外漏”到海外以及在奢侈品层面消费,拉动大众化的内需还是需要靠中产阶级。


  但中国政府这些年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开支不断飙升,让中国的中产阶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压力感,在就业问题日趋严重的环境下,刺激社会中层的消费也不容易

  而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更让人担心这四万亿的政府开支,最后有多少能落在百姓的口袋里。

  经济压力转化成社会压力的一个征兆就是不断增加的群体性事件。除了由民族因素为主因的西藏拉萨外,官方媒体报道了瓮安、孟连、甘肃陇南、陕西府谷、广东惠州、云南丽江等地的警民冲突。全国各地出租车罢运、非法集资、征地、下岗职工上访、煤矿事故冲突、劳资纠纷、老师罢教等等事件增多,让最新一期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杂志竟同期并列发表两篇“特别报道”:《群体性事件推动反思》、《2008年震动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可见当局对事态的关注。


  中国“永久牌”的车胎压力不断增大,却遇到了地方官员的执政手法粗暴,以及地方官员利益转与投资者、资本家挂钩,和民众利益时常南辕北辙的困扰。连官方媒体都开始批判“群众不明真相是官员失职”,可见一些地方官员对民意的漠视。

  不少官员在出现群体性事件时,还是采取斗争年代的方法,把事件上升到“政治高度”,把群众保护自身权益的诉求“泛政治化”:来一手“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再加一手“有黑恶势力操纵”,最后让已经在群众心目中声望不高的公安机关推上一线,高压解决到“一发不可收拾”。

  幸好,中国已经意识到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问题,已经开始把全国各地的县老爷们请到京城,办学习班,学习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面对动荡的2009,稳定压倒一切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可以想象,在呼啸而来的经济风暴造成的社会失衡面前,不论任何代价地把“永久牌”骑稳,等待世界经济大潮的复苏再乘风而起,是中国政府唯一的选择。“不折腾”口号的出现,预示着民间要求停车修理的呼声,应该不会出现在09年政策选单上。

  回到武侠世界。

  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的时候,告诉那只呆鸟:“‘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哪一天你领会到了这‘悔’的味道,这一招就算是学会了三成。好比陈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劲却是醇厚无比,那便在于这个‘悔’字。”

  同样地,努力蹬车前进时,留点力气看看能怎么修修车,让自己今后的长征更加轻松,大概也符合后劲的原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4 11:57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主编小语:不折腾的2009 [/b]

这主编评得好! [M21]

评的好象就是JJ变电站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7:22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主编小语:不折腾的2009 [/b]

读懂“不折腾” (2009-01-05 20:01:51)
标签:杂谈 分类:美文共享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讲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时,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尤其是“不折腾”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各种解读也随之出现,比如不折腾就是不制造内部矛盾,不折腾就是不希望改革大起大落,不折腾就是政治体制上不搞西方那一套,如此等待。其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折腾这样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在不同情境下,含义是不确定的。理解了情境,含义也就大致明确了。邓小平过去讲不争论,人们都知道对什么不争论,“可以试、可以闯”。这是主政者的一种执政取向,不代表社会各方面实际上不争论。同样,不折腾也是如今的主政者对执政方向的一种坚持。用官方的话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道路,确定下来的一些基本方向,不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文化的,不会变化,变化了就是折腾。

有针对性的说,过去几年哪些属于“折腾”了,这就见仁见智了,只能看具体情况。所以实际工作中怎样算“不折腾”,与改革怎样划分界线,就难以一句话道尽。

但为什么“不折腾”在所有人心里都能引起共鸣呢?一个权利比较集中的体制里,谁最有资格“折腾”?谁的“折腾”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权力。比如说法律法规已经定下来的东西,行政权力实际上却非要另搞一套,让社会困扰,算不算“折腾”?不顾民众实际承受能力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算不算“折腾”?对企业来说,有法不依,政策反复,可能就是最大的“折腾”。

所以“不折腾”更多的是对官员说的。慎用手中的权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最大的“不折腾”。


重要的是不给权力留下折腾社会的空间。



《南方窗》,作者:赵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6 21:05 | 只看该作者

Re: [b]早报主编小语:不折腾的2009 [/b]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8-10 19:05 , Processed in 0.1134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