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6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克林顿预言: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必会被印度击败!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读中国的报纸,对于中国的未来总有那么多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国人畅想"中国人的世纪"时,我却要先泼桶冷水――别想得那么美,先看看中国的教育!根据木桶效应,愚以为,教育就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它决定了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的生活水平。

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大两个因素是教育和政治体制。教育是立国之本,没有好的体制,培养的人才无法人尽其才;而即使有好的体制,没有人才也无法体制其优越性。可惜的是中国这两大因素都差之又差。在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克林顿就把宝押在印度身上,这位伟大的美国前总统讲话中说,印度的潜力将比中国大。他强调说,印度很快将有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个中产阶级将会推动国内消费。印度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象征,同时又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国家。克林顿是位智者能人,他的话是有预见性的,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知道中国人向来是看不起印度的,但我要说:不要小看印度,人家许多方面比咱强得多!就说教育,中国成人中文盲率不到15%,而印度则仍高于40%,但是印度有7%的青年能上大学,而中国只有5%,而且印度的高等教育比大陆好的多。一个文盲率高于40%的国家有7%的青年能上大学,是印度比中国有钱,还是印度人比中国人品种优良?不是,而是印度的民选政府必须拿出钱来办教育,否则,甭指望人D民选你做领导人(这便制度上的优势)!有人在报纸上取笑印度人贫穷,因为印度政府的办公室里是没安装空调的(印度的天气是很热的),甚至印度的国防部长办公室都没安装空调。读罢,我骂作者白痴!印度是比咱中国穷,但难道国防部长办公室都安装不起空调?当然不是,而是这是一个没有官员奢侈消费却挤出了教育经费的国度,而中国呢?我敢说,如果中国再不进行有效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资,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克林顿的预言就会实现,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必会被印度击败!

春节期间,于报上读到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台塑大王――王永庆老先生要大陆要在大陆盖一万所小学!计划每所平均200个学生,让200万贫困儿童有书读。"我要盖一万间小学!先盖1500间!大陆31省,平均下去找",他在接受《商业周刊》时如是说。说实话,让冷漠现实寒了心的我都感动许久,感动之余不禁想――"让200万贫困儿童有书读",也就是说中国最少有200万贫困儿童没书读,王老是搞企业的,不可能说有20万贫困儿童没书读他盖可以供200万孩子读书的小学。其次,我想,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呢?纳税人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

捐款、救助,靠富豪的善心能解决国家教育问题吗?不能,关键还是政府应担起应担的责任。我对人说希望工程其实是个耻辱工程,不是因为希望工程出了贪污挪用现象,而是因为教育本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教育投入是政府的法定义务,而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做到。中国的教育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仅是联合国规定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的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当局虽在1996年制订"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七年过去了,仍然在2%左右徘徊。相反,学费却一直暴涨。我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失败便是教育。众人皆知一个国家要走出贫困,要确立的一个长期反贫困的策略,一定要搞义务教育。要改变数以千万计的孩子的命运,主要靠的是政府的投入,这些孩子的命运便决定了他们家庭的命运。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施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每天还管一顿午饭,一年免费一套校服,这样的子弟能不为国尽忠吗?但是那时的日本是国弱人穷的,起码比中国穷很多,清政府赔得起亿两银子,却不会去实行义务教育。清华大学,还有已成文物的老北京图书馆都是美国人用清政府的赔款建的。即使不用培款,清政府也不会建图书馆的,他们宁愿用来挥霍,当年德国给清政府用于海军的贷款不就被慈禧用来修颐和园了吗?依愚之见,如今政府与晚清政府差不多,看看政府办公楼之豪华,公仆坐骑之豪华,再看看那无数失学孩子及为孩子上大学而疲于奔命的家庭―――切尽在不言中。引一组数据以证吾言非虚――仅中国大陆干部公费出国(境)考察经费,每年高达三百亿美元(约2550亿人D民币),而义务教育总支出仅有1500亿元左右。

反观历史,从中日两国对教育的态度便知中日两国如今之必然,而且从教育仍可观出两国的未来之路。中国之贫首因是教育,而日本之富强首因也是教育。自胜者强,内因永远是一个国家强弱的主因,只有那些愚昧之人才会将中国之贫归咎于列强之侵略。当年国弱民贫,饱受列强欺凌的日本最后不但脱贫,而且走上了富强,不过,由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战败后又贫困了。但日本二战后又在教育中振兴了起来,且相对国力比二战前还强。中国人的思想是穷了就办不起教育,其实越穷越要勒紧裤带办教育,唯有教育才能脱贫,唯教育才能富强!

由于醉心于短期的经济表现,如今政府并不愿意将钱投入教育,但教育才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教育的投入不会在短期有明显的经济表现,但在未来必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就像日本。涸泽而渔地发展经济,只能暂时改进物质上的生活,之后,我们将为之付出惨重代价。中国大陆如今制度上的缺陷就是为官者只注重短期的经济表现,因为这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资本,而教育上的回报他们等不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们是绝不为之的――这是制度的必然。

在信息封锁和愚民教育之下,如今的青年已不知道如何爱国了。西大的学生走上街头反日,而反教育产业化只有一位老人敢于独自举牌。我要对那些反日反美的愤青们说,别反了,如果你们真的爱国就干些像样的正事儿,像那位老人学习――向政府要教育经费去!如今中国人的首要不是反日反美而是争取受教育的权力!我国是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国家,且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人口仍在不断增加,再不加大教育投入,中国是没有前途的!看看美国,1999年,教育总投资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7%(当年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0%),达到6350亿美元,像中国这样一个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拿出10%的GDP来办教育是不为过的,台湾在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用来办教育了。如果政府将铁血政策用于教育上,拿出15%的GDP办教育不是不可能的。

我之所以一次次撰文为教育呐喊,是因为教育不仅关系着国家前途,还关系着民族尊严。我受过高等教育,我若只想着个人,追求物质生活对我而言并不难,但是民族尊严是物质生活满足的了的吗?不!我希望国人提高素质,不是只想着改进生活,而是想我们民族有尊严的活着。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国度不仅没有前途,且是没有尊严的。即使中国的GDP达到世界第一,中国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赢得尊重,因为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比美国人还差得远。

中国总喜欢畅想"中国人的世纪",其实,没有高素质的国人,21世纪依然是"中国人的世纪",只不过是中国人做苦力的世纪。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这是必然。你以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场"是什么好事?工场污染的是中国,不是那些发达国家。若真的成为"世界工场",那么21世纪中国的环境必然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如今国人的环保意识并不高,政府宣传很不够的情况下,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更加恶劣。

在报纸电视大谈经济成就时,我要提醒国民非常重要一点――对于一届政府的成就,不要仅关注经济增长,还要看教育、医疗、环保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如果经济的成长只表现在数字上,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进步,那么数字必然是虚的,毕竟,生活才是真实的。以愚之见,即使经济不增长,如果胡温在任时能做到没有孩子因为家穷而上不起学,那已是一届很伟大的政府了。

毅海二〇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写于病榻之上(后经修改)

转自天涯论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1:14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关注教育普及,关注教育质量,关注教育经费。
还有,关注如何争取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相信有识之士都会认同教育才是立国之本,只有我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未来才有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6 16:06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M29] 好文!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说温总理已经把教育放到战略发展的地位。本届政府应该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以本人地看法,目前中国最需要投入的是幼儿教育,还有对年轻父母的教育!
要向日本学习,让母亲和孩子的头三年一起成长,让最好的老师去教幼儿园!取消寄宿制幼儿园。人的一生大部分是由他幼年的经历决定的,就像种树,一开始种直了,以后很难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6 16:08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M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7:13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QUOTE Created By lucymother At 2005-9-6
[M29] 好文!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说温总理已经把教育放到战略发展的地位。本届政府应该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以本人地看法,目前中国最需要投入的是幼儿教育,还有对年轻父母的教育!
要向日本学习,让母亲和孩子的头三年一起成长,让最好的老师去教幼儿园!取消寄宿制幼儿园。人的一生大部分是由他幼年的经历决定的,就像种树,一开始种直了,以后很难歪!

说得太棒了,就是我的心声。我渴望接受教育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我没有资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是愿意和她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
希望政府能尽快拿出实际行动,社会健康发展才有希望。

和Lucymother 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6 22:25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现在的父母,没有多少是合格的~~
大道理都明白,但没有多少狠的下心来执行的~~
在功利性教育的大环境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免俗?谁都生怕落后或干脆"死在起跑线上",就是没人真正重视素质教育!谁也不想从自己做起!(怕吃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1-28 20:26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好贴,鄙人深有同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一名中学普通教师,我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感到悲哀和心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匿名  发表于 2005-11-28 21:14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M29] 现在都不敢看新闻。这个社会现状失去信心了。

这篇文章好早的时候也转到过自己的blog。看了好心痛。

现在已经麻木了。也可以说,刻意不再看这方面的新闻。宁愿看娱乐八卦,看星座,看别人灌水,然后无聊的笑笑。
9#
发表于 2005-11-28 23:13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政府高层对教育已经有所反省
要从教育产业论走出来

现在政府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在国际上排名倒数有名
再这样下去中华民族复兴就成空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4:32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顶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母亲。这个称呼是神圣的。
希望每个妈妈和爸爸都来学习作个合格的监护人。

尊重人性,尊重儿童,重视幼儿教育,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如李跃儿、孙瑞雪致以深深的敬意。甘于困苦甘于平凡几十年做一件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希望大家少掉功利心,多点对社会的责任感。未来的世世代代是什么模样其实是我们决定的,就看我们怎么做,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未来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对人性的研究,中国历来就是"世道人心"的研究最专业,研究了千万年,而人性里面有什么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历经千载无人深入探讨,让我们先试试水温,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要和别人去比,和人性的天然本能无穷创造能力去比,抚育我们的下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4:35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当然,我和有我这样想法的其他妈妈,现在不具备完善的执行能力。我们迫切渴望着专业机构社会力量的支持,出现更多真正的素质教育学校,社会舆论和取向也不再是瞎攀比和分数教育。
可是这一切,都要先有一大批觉悟的父母亲,所以,这个帖子就只是吹入你心田的第一缕鲜风,我也无比满意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11-30 13:13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那些"人大代表"们怎么就看不到呢,我倒是记得前几年,"全国人大"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让那些公务员们的钱包更加的鼓起来,"人大代表"都代表了那些人的利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11-30 16:02 | 只看该作者

Re: 转贴: 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毅海)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教育是个十分漫长的渐进过程,先有数量后有质量;先建形式,再见实质~~发展总是这样的 [M29] [M29]

毕竟还能看到令人欣慰的另一面:随着对教育和科技的日益重视,咱们中国在进步,而且进度速度不算太慢~~无奈何底子太薄,无奈何上世纪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太彻底~~~


不失望,不放弃,不气馁,望向中国的未来~~ [M29] [M31] [M31] [M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5-7-18 12:59 , Processed in 0.0731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