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期待广告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62|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广州旧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5 2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初到广州,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广州,还刚处于第二轮经济起动的初期。当时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情就是“63层”(广东国际大酒店)的建成和开业,那可是当时中国内地的第一高楼,是继“广州宾馆”和“白云宾馆”后广州第三次夺取这一殊荣(广州宾馆的情况较久远笔者不太了解,白云宾馆是八十年代初广州第一轮起动初期的杰作,是当时中国内地的第一高楼。另外广州九十年代末的“中信广场”也第四次成为国内第一高楼)。那时的“63层”,就象是每一个广州人头上都带着的皇冠,总是熠熠生辉光彩炫目。但很遗憾,也就十年多一点,广州人心目中代表了尊贵与荣耀的“63层”就已变成了明日黄花,生意不好门可罗雀,被人连续拍卖多次都流拍,最后也只好贱卖了事。

还记得广州的第一家“麦当劳”就入驻63层群楼底层。那时大家对洋快餐还没有一点概念,开业第一天食客排队有100多米长,就为了一食为快。我是在几天后不用排队了才去品尝的,价格并不是太高,但除了干净之外,感觉东西极难吃,还总吃也吃不饱,当时就断定它干不长久的。没想我这次走眼走得厉害,人家干得极好,十几年间在广州开出分店已近千家,现在再想开店门槛可就高了,没有1000万以上的资金免谈,你说郁不郁闷?通过这一件事领悟到了,美国人做生意的手法简直匪夷所思,远非我们这些乡巴佬所能料及,人家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牛皮可不是吹出来的。

当时的广州,是有史以来最浮燥的时期,已被唤醒的挣钱意识令大家争先恐以快速致富。第一轮经济起动造就的富翁普遍素质低下,有了钱了就是无节制的消费,笙歌夜夜一掷千金的人随处可见。现在还能见到的许多高消费的玩儿大体上都是在那时出现的,如桑那浴、夜总会、高尔夫、卡拉OK等等,也开始有了BB机和水壶式手机。有了这些大佬们的牵带,全体市民的心态也跟着变得浮燥,追逐金钱超前享受的欲望日渐炙热。当时我所在的国营大公司也一样,中层以上的领导都流行配高级轿车,什么奔驰宝马凌志凯迪拉克,最差的也有皇冠三点零,每次干部集中开会就象是名车大汇展,最多的一次竟然就有50几辆之多。

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色情业也是那时从广州开出先河的。难怪有人说什么坏东西总是最先从广州发起后才开始流行全国,象小姐、公关先生、传销、地下六合彩与赌波、各种街头骗术、当街抢夺、街头火拚乃至非典禽流感,哪样不是?就说传销吧,最早做传销的就是广州。第一种传销恰好让我给碰着了,是卖放在电视机前面就的一种膜,叫做“舒目网”,说是可以让人看电视不受辐射影响,其实都是扯蛋。我经不起一个朋友的反复游说不幸下了水,东西贵得惊人,入伙的一次要买四张那个膜,最大的(32寸)要2000多元,最小的也要500元,共要出4000多元。那时我就见识了传销的那种集中听课洗脑的玩儿,觉得很新奇,还认为学到了东西,多么无知和耻辱的经历!还好最终我还是把那四个东西给卖了出去。
(未完)

[本帖由道弘修改于2007-08-16 12:52:0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7-8-15 22:36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引用作者 道弘 于 2007-8-15发表的原文
-------------

当时的广州,是有史以来最浮燥的时期,已被唤醒的挣钱意识令大家争先恐以快速致富。第一轮经济起动造就的富翁普遍素质低下,有了钱了就是无节制的消费,笙歌夜夜一掷千金的人随处可见。现在还能见到的许多高消费的玩儿大体上都是在那时出现的,如桑那浴、夜总会、高尔夫、卡拉OK等等,也开始有了BB机和水壶式手机。有了这些大佬们的牵带,全体市民的心态也跟着变得浮燥,追逐金钱超前享受的欲望日渐炙热。当时我所在的国营大公司也一样,中层以上的领导都流行配高级轿车,什么奔驰宝马凌志凯迪拉克,最差的也有皇冠三点零,每次干部集中开会就象是名车大汇展,最多的一次竟然就有50几辆之多。

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色情业也是那时从广州开出先河的。难怪有人说什么坏东西总是最先从广州发起后才开始流行全国,象小姐、公关先生、传销、地下六合彩与赌波、各种街头骗术、当街抢夺、街头火拚乃至非典禽流感,哪样不是?就说传销吧,最早做传销的就是广州。第一种传销恰好让我给碰着了,是卖放在电视机前面就的一种膜,叫做“舒目网”,说是可以让人看电视不受辐射影响,其实都是扯蛋。我经不起一个朋友的反复游说不幸下了水,东西贵得惊人,入伙的一次要买四张那个膜,最大的(32寸)要2000多元,最小的也要500元,共要出4000多元。那时我就见识了传销的那种集中听课洗脑的玩儿,觉得很新奇,还认为学到了东西,多么无知和耻辱的经历!还好最终我还是把那四个东西给卖了出去。
(未完)


广州在八十年代已经有BB机和水壶式手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8-15 22:47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白云宾馆应该是建于七十年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6 12:55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九十年代的初期,虽然拉开了全社会急功近利的序幕,但那时的广州本地人,并非就是所有人一下子变得势利与浮燥,这是个渐变的过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始终残留着一些广州人的本地特色,这一特色并不容易准确地描述,大抵就是平实与讲究相混合的一种性格。

那时本地人的普通话没有几个能讲得顺口,那种不咸不白的“捞话”不单听不懂还常教人忍俊不及。但与北方人交往的日益增多,逼得很多人要经常性的讲普通话,这就闹出许多笑料,不胜枚举。单就我们的市长黎子流,就被人编了多种版本的有关“捞话”的笑话。最搞笑的一个是,有次陪同某国家领导人视察番禺,在船上说:“坐在床(船)头看娇妻(郊区),新妻(区)要比旧妻(区)好”;还有一次他作为广州市长在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了一句话:“政府要拒绝接受人大监督”,在场的人都傻了,其实,黎子流说的是“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再一个是广州人过小日子的劲,跟其他地方的人着实不一样。不管有钱没钱都要讲究生活的“叹”,这个“叹”字意思独特,或者可以说是“写意”吧。比如饮早茶这件事外人都不太搞得懂,广州人却看得很重要,尤其是老一辈人,绝大多数是每天必修的功课。一盅两件(带免茶其实就4到8元不等)和一份《广州日报》,再加上老友之间的闲扯倾谈,就可以在茶楼消磨掉整个上午的时间,那是一种能够享有正常生活的“叹”。加之往往都是去老地方,大家都熟口熟面,一次二次不到还没什么,长期不在这出现就会很没面子了。

煲汤则又是每个家庭一件颇为讲究的事,晚餐没有老火汤说明生话就欠缺了“写意”。经济环境好的家庭那锅汤就复杂了,什么名贵的山珍海味和名堂繁多的中草药都敢往里放,熬制出一锅靓汤所需时间也特别长(2到4个小时),这样才够“老火”。简单的做法同样的教人意料不及,随便一点青菜加点肉或骨头就行,但无一例外还是要煲很长时间。我当时常到一个堂叔家吃饭,堂叔退休拿100多元退体金,阿婶没工作,生活相当拮据,老广州这种情形其实不在少数。但晚餐总能够确保三菜一汤,例牌的做法是,西洋菜燉瘦肉汤(肉四元西洋菜一元),肉捞出来蘸生抽算主菜,西洋菜捞出来就是一味青菜了,再加半边魭鱼清蒸(3元左右),一家四口总共8元就搞掂一餐,还有滋有味的。

广州人之间在交往中有一句话常被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的名言在这里会被绝大多数人认同,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虽然钱财大家都渴求,而且广州人确实是认定了钱为目标而努力做事的,但他们在生意场上大都能做到顾及到对方的利益、感受和承受力,不会做过火的事,也很能遵守合约,有争拗也尽量避免伤及和气。这是比较被外地人认同和赞许的美德之一。生意之外,一般的交往会尽量不与钱财有瓜葛,以免影响到小家庭的“写意”生活。故而广州人与你即便有多大的生意要做,也不会带你到他家作客,也不会轻易留下住宅电话给你。就是朋友之间,互相请吃饭很常见,但极少能有通财之谊的。广州人就是这样将钱财、生意、同事、朋友和家庭分隔得异常清楚,各是各的不相侵扰。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8-16 17:27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很有趣,楼主继续。。。。 [M29] [M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8-16 18:09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支持原创,很不错的!
期待大作早日全部出炉。
精华指日可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8-17 00:50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房地产开发就是那时开始热起来的。其实认真地讲,广州的第二轮发力,全是靠房地产的拉动。广州邻近香港,生意方面的事总是最先从香港学到,然后全国跟着学广州,房地产也不例外。当中较有标志性的一个是丽江花园的开发,从房型和花园的设计到销售的策略和广告发布的方式,全套照搬香港人的做法。记得还在海珠桥上做了个跨桥的大型广告门楹,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也引起了轰动效应。在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无数楼盘,全都如法炮制亦一样的大行其道,慢慢的这一套东西被一步步演绎到了极致,最后是各自发挥并屡出奇招了。如今则是全国都学会了这种做房子和卖房子的办法,这不能不说广州又开了一次全国风气之先。

房地产首先带动的就是建筑业,在第二轮经济热里搞建筑的大都成了暴发户,省建市建那几个公司都富得冒油,我所在公司那么多靓车就是这样来的。那时公司的那些头头脑脑们难免会为钱太容易到手而头脑发热,到处都是抓钱入袋的机会,不拿白不拿,轻易的就有一大批大家都不知他到底有多少钱的富人就在身边冒了出来。不过来得容易的钱总是有大风险的,永远不要忘记中国人习惯于搞秋后算账。这一批人中很多现在都在里面了,没进去的也几乎都家资散尽但求平安无事,能够现在还站稳了脚跟的极少。

那时不单国营的建筑公司发达,还带出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包工头,到了后来一不小心让这些似乎不太起眼的包工头坐大,那些国营大公司的麻烦就来了。包工头们个个财大气粗善于钻营,领工程这种事那些大公司的大老爷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慢慢的国营公司自做的工程越来越少,包工头挂靠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来的挂靠点数可以达到七点,后来很多公司实在拿不到工程做了,几乎全是挂靠,点数自然就一点点的下滑,到最后只有一点也做。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是导致了几个国营公司的破产,这里面也包括我所在的公司。没破产的也只能茫然地看着地盘一点点被人蚕食而回天乏力,往日风光不再。

房地产能热得起来最大的原因,也许是那时就开始有了按揭购房的方式。这样一来让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住上洋房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所以每当有新楼盘发售,广大市民跟风追棒的热情十分高潮。有些大家一致看好的楼盘,还会出现在内部发售前一周,就开始有大量人群在售楼部整天整夜排队的景象。这种情况若在现在出现,往往可能是房地产公司操纵的结果,但在当时却是真的那么抢手。记得天河区的名雅苑和东山区的锦城花园都是这样的,第一手拿到的房子一转手就可多出每平方上千元。那时就这样很快形成一批职业炒家,专盯住高品质的楼盘,发售前请大批马仔前去排队拿筹,专做吃差价的买卖。确实,早期房地产的无序而疯狂的发展与我们大家的盲目跟风不无关系,当时的情形是大家都十分狂热而缺失理性。房地产商也没例外,他们当中也出了几个著名的疯狂人物,现在广州还残留有他们的痕迹。那就是臭名昭著的中诚大厦和江南大酒店对面尚未命名的那楝豪华烂尾楼,它们在那里半阴半阳的伫立了超过十五个年头了。后者的老板在前几年就在他的杰作顶层纵身跃下,了结了烦愁缠结之身。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8-17 01:51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几乎是第一手资料暴露,让新广州人来了解点古,不错! [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8-17 06:43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好铁,要留名。 [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09:30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广州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一股金融热,包括人寿保险、期货、外汇孖展。寿险虽然是在上海首先由美国友邦保险推出了那种业务员直接销售的方式,这在当时的大陆是真正的别开生面,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不要脸面地推销东西的。但广州却很快的跟进并迅速将之发扬光大。记得是在九五年初,由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从台湾引进了一帮搞成功学训练的导师,开始招兵买马培养广州的第一代寿险业务员。我有两个朋友参加了那次为期数周的培训,据其中一个半途而废的朋友后来同我讲,他这辈子上过的课堂算多的了,从幼稚园到硕士读了二十几年的书,但从来没有上过这种课,也没有受过这种屈辱,这次的经历可谓刻骨铭心永难忘记。

也难怪他这样说。美国人卡内基和拿破仑希尔创立的成功学,据说是在美国跟踪调查各行各业的500位最顶尖的人仕历时三十年,将他们所有人身上被认为最精华的性格特质抽取出来总结归纳,形成了这样一门教人如何成功的学问,已风靡世界几十年,号称是所有想成为顶尖人物的人的金科玉律。这次借寿险的风得以被全面引进中国大陆,让我们这些虽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根柢但又孤陋寡闻的中国人开开眼界。这种冲击可以想象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据朋友说他们培训中有一个科目是全班拉到市区最繁华处,每个人都要单独站出来高喊“我一定要成功”!“我将是最成功的人”诸如此类的口号,还至少要喊十次,当场就有一半的人吓倒退缩,但在导师的反复引导和威逼下,勉勉强强都还这么干了。可以想象喊的人和在周围听的人当时的感受,是多么的复杂而难以言表。我的朋友也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但喊完后即刻转身背包抛手回家,不干了。

美国人今天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敢情都是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训练出来的?够残酷!为了成功,为了出人头地,看来不单肉体要脱皮,心灵亦需接受惨烈的打击!你还不要说,自那时起,成功学同样也迅速风靡全国且历时长久。直到现在仍然还有无数的训练机构搞这种训练,只是名堂上可能不再标榜为成功学了。因为十几年过去,那些最早接受训练的人,并没有几个因此而出了人头地,大多数人仍依然故我甚至我不如故。如此说来,那个朋友确实有先见之明,能够做到在一开始就断然拒绝。我还有另外的一个朋友,参加这样的培训上了瘾,花了好几万块钱上遍了所有成功学名师的课程。的确也学到了一身成功学的功夫,但后来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却发现,怎么也用不上那些学来的本事,做什么亏什么,没一样能做得成功的。最后没了办法,自己也开班搞起了成功学的训练。第一件事就是先将自己包装成一个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没想到还大获成功,直到现在还干得热火朝天的。

也许这种训练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我另外的那个参加寿险培训班的朋友,在保险公司里就干得非常好,业绩绝对棒,很快其职位就一路飙升,一二年就做到了经理级别。不过周围的朋友却是越来越怕见到他,没买的早就被他缠的没法子大都买了,买过了的还是没完没了的要你再买。如果一个人见到你时总是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当你是白痴一样帮你洗脑叫你掏腰包还美其名曰是在关心爱护你,那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远地在他面前消失。其实,我倒是被那些不辞劳苦每天走街串巷推销保险的人所感动,谋取生活需要有这样的心劲也需要如此流汗。但保险公司为何要设计出这样的一种方式,让买卖双方都处于心灵倍受煎熬的状况下谈生意呢?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讲实在深奥了点,还是这一句:匪夷所思!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2:03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另外一个热点,是期货及一些金融衍生产品。那时国家在这一新的领域开了个口,还没来得及想好如何去规范,广州人就铺天盖地的干开了。前面曾说过广州早期发达了的那些人,拽在手里的钱太多,消费和买房子也花不了几个钱,剩下的就不知道拿来干什么好,故而当时很多人都在寻求新的投资热点。有人就是看准了这点,利用国家在期货市场上开的这么一个小口子大做文章,专向一批暴发户下手。

期货公司在初期的很短时间里都还是按正规路子走,但很快就变了味,把尚未开放的许多境外产品拿来做。其中最多人做的是炒地下恒指,这跟现在买地下六合彩其实有点相似,买香港恒生指数的升或跌,买进后通过期货公司提供的数字紧盯指数的升跌情况,买准方向就挣到钱。这个生意以其简单明了挣钱快,马上就吸引了众多有钱的和没钱的人都参予了进来,这在当时的广州,是一件相当热门的生意。人多了期货公司老板就有机会进行独立的操作。开始说的是他们只是收单,买卖都是汇总到香港总部才发生的,但现在却是买和卖都只在本公司范围内就完成了,即就是变成你们这一帮人来我这里对赌而我来做庄。

自古以来就没有赌徒能赢过庄家的。做来做去这些人终究是被期货公司抽干了水,输得惨的甚至还发生过有人跳楼。而这时期货公司早已赚得盘满钵满,我有个朋友曾在里面做过操盘手,只一年时间就轻松挣到超过500万,连马仔都可以如此发财,可以想象那些冤大头们的损失有多惨重了。那时广州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这一类期货公司多至数百家,给市民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因而政府很快就开始进行清理整顿,以至于最后在全国关闭了期货市场,直到21世纪初才又重新开放的。

在广州这个地方,有钱在手一般都不会就放在银行里变成死钱,这里的人们生意头脑的活络是由来久远的。虽然那一轮期货风波让许多人吃尽了苦头,但很快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能令钱快速生仔的好去处,那就是炒孖展外汇。这个当时并不是国家开放了的生意,而是到香港或澳门去开户来做的。所谓孖展就是保证金一元可以当十元来炒,这个生意确实非常刺激和吸引,若能赢钱,则可以有十倍本金的利,但若看得不准,放进去的保证金也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被蒸发干净,确是一种大起大落翻云覆雨式的买卖。周围稍有闲钱的人很多都有过炒孖展的经历。不过真正在这里面赚到大钱的人倒是没有听说过。我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跑脚给人到澳门去开户的,那时也有公司专门做这个,但一般都愿意让靠得住的朋友来经手,所以就形成了一批这样的掮客。他们不断地在自已的人脉范围内开发新客户。这些人具体的收入情况不是太了解,应该是从开户行那里拿到相应的佣金。大体上就与现在地下赌波和六合彩的收单人员的角色相类似吧,收入相对较稳定,也看到他逐渐地买楼买车了,比做保险和传销的来得更实际。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后来均从广州起头而风行全国的地下赌波及六合彩,在这里是有历史渊源和始发原型的。因为这几样东西,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同胞兄弟,都与渴望轻松快速地获取金钱的心态有关。我这样说并非是将那些罪过都归咎到广州人的头上。无论赌波或六合彩,其产生与传播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广州肯定不可能在这里起到主导作用,而只是最先的将这种侥幸得利的心态显现出来而已。这与广州的地域环境有关,这些东西在港澳台都合法地流行多年,其进入大陆的最便捷与轻易的入口在广州。而广州人总是愿意在生意之道上向港澳台看齐,往往就好坏不分囫囵吞枣,来者不拒的统统吃进来再慢慢消化,一不小心就把这些顽症就带了回来。象地下六合彩,在全国蔓延的广度与深度是触目惊心的,根本就难以控制,更不用说取缔了。你不可想象若一下子就没有了这个玩意,那些人还能干什么?在政府来讲,不怕你赌就怕你乱,有了它你就根本没有功夫乱,这也许正是它得以存在至今的原因所在。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15:01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广州在上世纪末的那几个年头里,迎来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高潮,城市的中心开始往东偏移。在天河区,随着中信广场(原名中天广场)的建成投入使用,继而开业的重点是天河购书中心和天河城,这两个大型商业地带的开张,在广州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这是把广州城市中心由西向东猛拉一把的开始。有了这一开头,才会有相继而来的岗顶天河北至五山一带的由冷清变得炙手可热,再往东延伸至员村一、二、三、四横路,和与天河公园紧邻的天河软件工业园直至车陂和东浦,全都密密麻麻高楼林立,各色人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就都汇聚于此,使之迅速成为广州地区人口最密集的一处。时至今日,广州政府已经公开宣称,广州市的城市中轴线是以中信广场为基准,向南穿过天河体育中心和天河城后再南北延伸。这就意味着体育中心以东的广大地区,这在十多年前还是绝对的郊区农村,已经成为了构成广州城市版图的另一半。

中轴线确立的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实是,广州从此开始变成一个讲普通话的城市。以前本地人之间肯定是讲白话的,本地人与外地人对话往往也以讲白话来显示自己地头蛇的优势,也不管对方能否听得懂。搞到许多外地人逼着自己尽快学会白话,就好比中国人到了美国尽快讲溜了英语好“融入主流社会”一样。现在颠倒过来了,换成本地人积极主动地和大家讲普通话,也不管对方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了。也许是受环境所迫,在利用一切机会练习,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另一个“主流社会”吧?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的自然是外来人口。广州现在的人口数量据说已经突破了1300万,而本地户口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仍是原来的五六百万之数。不过,外来人绝对数量的占优并不是迫使本地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因素,问题在于大多数本地人所面对的老板或单位领导,大都是讲普通话的外地人了!广州人从来就知道“揾食艰难”这一句话,再怎么样都不会笨到因语言的原因而在顶头上司那里讨没趣,从而有可能饭碗不保啊!

广州有关“新客家”的话题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热起来的。与旧有的客家人相对应,“新客家”大部份也是从北方南移而来。八十年代的第一轮广州热,已经陆续开始了这种迁移,那一批最早迁来的新客家大都在广州站稳了脚跟,留得下来的很多人都有所成就,已经慢慢成为广州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第二轮的迁移热潮就是在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广州市政府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硕士以上学历或有工程师资格的可以马上迁户口入城,之上的还有更多优惠。就这样在九十年代,大批北方的精英蜂涌而至,也带动了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南下。可以说就是这一批人构造了现在广州所谓“新客家”的主体。因为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数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很快就在其所在岗位绽露头角。此外,由于均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适应能力,他们十分注重学习和吸收当地文化。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这一批人现在几乎都可以用流利的粤语与你交谈,并对本地的各种风俗习惯已是全然接受且习以为常,有些习惯得过了头的,你一下子还会以为他就是本地人呢。

不特如此,两样有较大反差的文化在他们身上融会贯通,就产生了另外的一种全新的具有引领潮流走向的文化,那就是所谓的“新客家”文化。现在在广州的行业领域尤其是文化产业,如传统传媒、影视、广告、IT、会展、休闲及时尚产业乃至文化事业单位,领军人物大多是这种谙熟“新客家”文化的人。他们所打造的,是既有对本土文化的深度领悟与择优继承,又融入了新时代与世界同步的价值体系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正主导着整个城市向前推进的步伐,又引领着大众的时尚追求甚至价值选择的倾向。不能不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广州,已经就是由这种文化全面整合过的广州。因她让人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不离弃传统而又颇具时代活力的大都市,在这里既有充分的人生发展机会又可以过上一种平实安心的小百姓生活的城市。由此可见,“新客家”们事实上已经完成了人们赋予他们或者说是自我赋予的使命,由此以往,在广州你不会特别地感觉到所谓“新客家”的存在。因他们已经象原来的客家人一样,完全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在此地扎根生长并已开始枝繁叶茂,永远也无法将他们从这里的芸芸众生中区分出来了。

(未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8-26 15:15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M3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8-28 23:46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好文,让我们了解到广州近10多年的变迁。
建议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8-29 00:00 | 只看该作者

Re: [原创]广州旧事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 粤ICP备2021144690号-2  

GMT+8, 2024-12-26 15:04 , Processed in 0.0831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