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作者 尘埃落定 于 2007-8-26发表的原文
武侠片:《聂政》
中国导演总想拍点儿感人的武侠片,但总拍成不伦不类的风光喜剧片。其实这方面的题材实在太多,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就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大宝藏。里面除了荆轲刺秦,聂政的故事也是一个适合拍成大制作的绝佳脚本,应该不输于《角斗士》或者《七武士》。
聂政是战国时齐国一个勇士。因为杀了人,和母亲、姐姐流落市井,以屠狗为生。当时韩国大臣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仇,试图花重金收买聂政去行刺。但是聂政非常孝顺,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为由谢绝了严仲子。后来母亲去世,聂政主动找到严仲子,“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严仲子准备派“车骑壮士”辅助聂政。聂政豪气干云,认为人多必失,“遂谢车骑人徒,乃辞独行”。
后面的场景是一个十足的大场面,我每每想起都觉得热血沸腾。到了韩国,聂政仗剑从街上直接杀到侠累面前,如探囊取物般完成了任务。他还顺手刺伤了当时坐在旁边的韩国国君韩哀侯。随后,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看到无法逃脱,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他用剑自毁面容,然后剖腹自尽。后聂政被暴尸于市,韩国国君悬赏百金以求线索。
影片如果到此为止,就如同荆轲的故事没有高渐离一样,只是一部二流的功夫片。后面的情节发展却从无比的刚烈转而变得无比浓情——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怀疑是自己的弟弟所为,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究竟。到达暴尸之处,聂荣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她知道弟弟为了保护自己而自毁容貌而死,但这个烈性女子不愿保全自己而埋没弟弟的名声,于是坦然告诉路人这个刺客是自己的弟弟,他的名字叫聂政。然后,在路人惊愕的目光下,她就倒在了聂政身旁。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以列其名”,一时震惊周围诸国。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后来到了东汉,这个故事被改写进了琴曲;又到了西晋,一个才智超绝的才子使这一琴曲成为千古绝响——这个才子就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这首琴曲就是著名的《广陵散》。
人物片:《李广》
李广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他天生异质,臂长如猿,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弓箭射手。
一次,一个宦官被三名匈奴骑士射伤,慌忙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三人是匈奴的顶尖射雕高手,于是亲率百名骑兵追赶。在几十里后追上,李广亲自射杀两人,生擒一人。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赶来。李广的100名骑兵十分害怕,都想掉头逃命。李广则命令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才停下。他下令所有人下马解鞍,匈奴骑兵以为是诱敌,果真不敢冒攻。到了半夜时分,匈奴害怕汉军在附近有伏兵,竟然连夜撤退。第二天一早,李广从容地回到了部队。
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40多年,却始终得不到封侯,很多他的手下或者才能不及他的人后来都位居他之上。在卫青和霍去病屡伐匈奴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汉武帝却总认为他年老而不起用。在他60多岁的时候,终于得到机会随卫青出征,却因为卫青的随意调动而迷路导致贻误战机。卫青问责下来,李广不愿让手下负罪,也不愿让自己以花甲之躯再面对刀笔吏的审问,于是愤而自刎。他死后,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之落泪。
但他的悲剧并没有完结。李广有三个儿子,两个都比他死得早。还有一个李敢屡立战功,因卫青逼死父亲而向卫青寻仇未果,后来被霍去病在狩猎时射死。多年后,李广的孙子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死战八日,“食乏而救兵不到”,遂投降匈奴。匈奴单于久闻李氏家声,把女儿嫁给了他。但李陵在汉朝的妻母孩子都被汉武帝杀掉,为他讲话的司马迁也被处以腐刑。从此李氏名败。李广之功绩,或许不如卫青、霍去病二人,然而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只提飞将军,而不提大将军霍骠骑,何也?
在电影《巴顿将军》中,巴顿总是认为自己是古代名将——汉尼拔、恺撒的转世。如果他读过中国历史,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那个和他一样勇猛却不得志的李广来。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