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作者 夭夭 于 2007-8-22发表的原文
我得再说一事:
近日,某单位党支部活动(七一嘛)就是去资助农村的某个小学,钱不多,也才三两千吧,这个学校就在某个风景秀丽温泉休闲胜地,支部十几人在这里暂住两夜,花费N万。
我不知道这样的资助对那些被资助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不过,似乎好像她们不知道这样N万的花费。
所幸的也还是小学生,如果是大学生,恐怕想不知道都很难。
引用作者 心蓝 于 2007-8-22发表的原文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李剑军 通讯员周华玲 姚武)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去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
但一年多来,部分受助大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有一名男生倒是给资助者写过一封短信,但信中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其家庭如何困难,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连个“谢谢”都没说,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今夏,该市总工会再次组织女企业家们捐赠时,部分女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结果22名贫困大学生中只有17人再度获得资助,共获善款4.5万元。
多年来为资助贫困生东奔西走、劳神费力的襄樊市总工会副主席周萍,为此十分尴尬,她感觉部分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有的学生竟自以为“成绩好,获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
引用作者 赤脚天使 于 2007-8-22发表的原文
我觉得上大学了不应该接受捐助,他们有能力勤工俭学的。小孩子才需要捐助
所以我选A
引用作者 jjean 于 2007-8-22发表的原文
C
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确实应该来自政府,而不应来自这样的个人募捐
一来受捐者的募捐收入不稳定,对于其学业的完成有狠大影响
二来这种募捐还要看募捐者心情爽不爽才能,如若不爽,动辄不履行自己的承诺,也未见是件好事
而,这种募捐正因为没任何约束和合约,靠人心的感恩和自觉来维持就更难的
要知道,最不可靠的本来就是人心的自觉
政府把教育产业化的大包袱转移给社会
何如向富人多征点税?
贫富差距之大,并不能反应人劳动能力和价值的差距
现今,贫富差距往往在于不公平的资源分配
所以,均贫富是应该由政府主动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推行的,否则~~
施与受的不平等心态,只会加剧矛盾 [M36]
感恩是讲求互动的,后面的事情咱都没看到
就我看到的这些资助款项和一个大学生所需花费的学杂费来看,杯水已 [M41]
[本帖由jjean修改于2007-08-22 17:40:45]
引用作者 夭夭 于 2007-8-22发表的原文
只是觉得:需要的不仅仅钱的资助咯~~~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