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原创]广州旧事 [打印本页]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8-15 20:42
标题: [原创]广州旧事
我初到广州,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的广州,还刚处于第二轮经济起动的初期。当时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情就是“63层”(广东国际大酒店)的建成和开业,那可是当时中国内地的第一高楼,是继“广州宾馆”和“白云宾馆”后广州第三次夺取这一殊荣(广州宾馆的情况较久远笔者不太了解,白云宾馆是八十年代初广州第一轮起动初期的杰作,是当时中国内地的第一高楼。另外广州九十年代末的“中信广场”也第四次成为国内第一高楼)。那时的“63层”,就象是每一个广州人头上都带着的皇冠,总是熠熠生辉光彩炫目。但很遗憾,也就十年多一点,广州人心目中代表了尊贵与荣耀的“63层”就已变成了明日黄花,生意不好门可罗雀,被人连续拍卖多次都流拍,最后也只好贱卖了事。

还记得广州的第一家“麦当劳”就入驻63层群楼底层。那时大家对洋快餐还没有一点概念,开业第一天食客排队有100多米长,就为了一食为快。我是在几天后不用排队了才去品尝的,价格并不是太高,但除了干净之外,感觉东西极难吃,还总吃也吃不饱,当时就断定它干不长久的。没想我这次走眼走得厉害,人家干得极好,十几年间在广州开出分店已近千家,现在再想开店门槛可就高了,没有1000万以上的资金免谈,你说郁不郁闷?通过这一件事领悟到了,美国人做生意的手法简直匪夷所思,远非我们这些乡巴佬所能料及,人家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牛皮可不是吹出来的。

当时的广州,是有史以来最浮燥的时期,已被唤醒的挣钱意识令大家争先恐以快速致富。第一轮经济起动造就的富翁普遍素质低下,有了钱了就是无节制的消费,笙歌夜夜一掷千金的人随处可见。现在还能见到的许多高消费的玩儿大体上都是在那时出现的,如桑那浴、夜总会、高尔夫、卡拉OK等等,也开始有了BB机和水壶式手机。有了这些大佬们的牵带,全体市民的心态也跟着变得浮燥,追逐金钱超前享受的欲望日渐炙热。当时我所在的国营大公司也一样,中层以上的领导都流行配高级轿车,什么奔驰宝马凌志凯迪拉克,最差的也有皇冠三点零,每次干部集中开会就象是名车大汇展,最多的一次竟然就有50几辆之多。

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色情业也是那时从广州开出先河的。难怪有人说什么坏东西总是最先从广州发起后才开始流行全国,象小姐、公关先生、传销、地下六合彩与赌波、各种街头骗术、当街抢夺、街头火拚乃至非典禽流感,哪样不是?就说传销吧,最早做传销的就是广州。第一种传销恰好让我给碰着了,是卖放在电视机前面就的一种膜,叫做“舒目网”,说是可以让人看电视不受辐射影响,其实都是扯蛋。我经不起一个朋友的反复游说不幸下了水,东西贵得惊人,入伙的一次要买四张那个膜,最大的(32寸)要2000多元,最小的也要500元,共要出4000多元。那时我就见识了传销的那种集中听课洗脑的玩儿,觉得很新奇,还认为学到了东西,多么无知和耻辱的经历!还好最终我还是把那四个东西给卖了出去。
(未完)

[本帖由道弘修改于2007-08-16 12:52:00]
作者: 翔F    时间: 2007-8-15 22:36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引用作者 道弘 于 2007-8-15发表的原文
-------------

当时的广州,是有史以来最浮燥的时期,已被唤醒的挣钱意识令大家争先恐以快速致富。第一轮经济起动造就的富翁普遍素质低下,有了钱了就是无节制的消费,笙歌夜夜一掷千金的人随处可见。现在还能见到的许多高消费的玩儿大体上都是在那时出现的,如桑那浴、夜总会、高尔夫、卡拉OK等等,也开始有了BB机和水壶式手机。有了这些大佬们的牵带,全体市民的心态也跟着变得浮燥,追逐金钱超前享受的欲望日渐炙热。当时我所在的国营大公司也一样,中层以上的领导都流行配高级轿车,什么奔驰宝马凌志凯迪拉克,最差的也有皇冠三点零,每次干部集中开会就象是名车大汇展,最多的一次竟然就有50几辆之多。

现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色情业也是那时从广州开出先河的。难怪有人说什么坏东西总是最先从广州发起后才开始流行全国,象小姐、公关先生、传销、地下六合彩与赌波、各种街头骗术、当街抢夺、街头火拚乃至非典禽流感,哪样不是?就说传销吧,最早做传销的就是广州。第一种传销恰好让我给碰着了,是卖放在电视机前面就的一种膜,叫做“舒目网”,说是可以让人看电视不受辐射影响,其实都是扯蛋。我经不起一个朋友的反复游说不幸下了水,东西贵得惊人,入伙的一次要买四张那个膜,最大的(32寸)要2000多元,最小的也要500元,共要出4000多元。那时我就见识了传销的那种集中听课洗脑的玩儿,觉得很新奇,还认为学到了东西,多么无知和耻辱的经历!还好最终我还是把那四个东西给卖了出去。
(未完)


广州在八十年代已经有BB机和水壶式手机了。
作者: 翔F    时间: 2007-8-15 22:47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白云宾馆应该是建于七十年代吧?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8-16 12:55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九十年代的初期,虽然拉开了全社会急功近利的序幕,但那时的广州本地人,并非就是所有人一下子变得势利与浮燥,这是个渐变的过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始终残留着一些广州人的本地特色,这一特色并不容易准确地描述,大抵就是平实与讲究相混合的一种性格。

那时本地人的普通话没有几个能讲得顺口,那种不咸不白的“捞话”不单听不懂还常教人忍俊不及。但与北方人交往的日益增多,逼得很多人要经常性的讲普通话,这就闹出许多笑料,不胜枚举。单就我们的市长黎子流,就被人编了多种版本的有关“捞话”的笑话。最搞笑的一个是,有次陪同某国家领导人视察番禺,在船上说:“坐在床(船)头看娇妻(郊区),新妻(区)要比旧妻(区)好”;还有一次他作为广州市长在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了一句话:“政府要拒绝接受人大监督”,在场的人都傻了,其实,黎子流说的是“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再一个是广州人过小日子的劲,跟其他地方的人着实不一样。不管有钱没钱都要讲究生活的“叹”,这个“叹”字意思独特,或者可以说是“写意”吧。比如饮早茶这件事外人都不太搞得懂,广州人却看得很重要,尤其是老一辈人,绝大多数是每天必修的功课。一盅两件(带免茶其实就4到8元不等)和一份《广州日报》,再加上老友之间的闲扯倾谈,就可以在茶楼消磨掉整个上午的时间,那是一种能够享有正常生活的“叹”。加之往往都是去老地方,大家都熟口熟面,一次二次不到还没什么,长期不在这出现就会很没面子了。

煲汤则又是每个家庭一件颇为讲究的事,晚餐没有老火汤说明生话就欠缺了“写意”。经济环境好的家庭那锅汤就复杂了,什么名贵的山珍海味和名堂繁多的中草药都敢往里放,熬制出一锅靓汤所需时间也特别长(2到4个小时),这样才够“老火”。简单的做法同样的教人意料不及,随便一点青菜加点肉或骨头就行,但无一例外还是要煲很长时间。我当时常到一个堂叔家吃饭,堂叔退休拿100多元退体金,阿婶没工作,生活相当拮据,老广州这种情形其实不在少数。但晚餐总能够确保三菜一汤,例牌的做法是,西洋菜燉瘦肉汤(肉四元西洋菜一元),肉捞出来蘸生抽算主菜,西洋菜捞出来就是一味青菜了,再加半边魭鱼清蒸(3元左右),一家四口总共8元就搞掂一餐,还有滋有味的。

广州人之间在交往中有一句话常被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的名言在这里会被绝大多数人认同,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虽然钱财大家都渴求,而且广州人确实是认定了钱为目标而努力做事的,但他们在生意场上大都能做到顾及到对方的利益、感受和承受力,不会做过火的事,也很能遵守合约,有争拗也尽量避免伤及和气。这是比较被外地人认同和赞许的美德之一。生意之外,一般的交往会尽量不与钱财有瓜葛,以免影响到小家庭的“写意”生活。故而广州人与你即便有多大的生意要做,也不会带你到他家作客,也不会轻易留下住宅电话给你。就是朋友之间,互相请吃饭很常见,但极少能有通财之谊的。广州人就是这样将钱财、生意、同事、朋友和家庭分隔得异常清楚,各是各的不相侵扰。

(未完)

作者: romantic    时间: 2007-8-16 17:27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很有趣,楼主继续。。。。 [M29] [M36]
作者: L148    时间: 2007-8-16 18:09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支持原创,很不错的!
期待大作早日全部出炉。
精华指日可待啊。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8-17 00:50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房地产开发就是那时开始热起来的。其实认真地讲,广州的第二轮发力,全是靠房地产的拉动。广州邻近香港,生意方面的事总是最先从香港学到,然后全国跟着学广州,房地产也不例外。当中较有标志性的一个是丽江花园的开发,从房型和花园的设计到销售的策略和广告发布的方式,全套照搬香港人的做法。记得还在海珠桥上做了个跨桥的大型广告门楹,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也引起了轰动效应。在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无数楼盘,全都如法炮制亦一样的大行其道,慢慢的这一套东西被一步步演绎到了极致,最后是各自发挥并屡出奇招了。如今则是全国都学会了这种做房子和卖房子的办法,这不能不说广州又开了一次全国风气之先。

房地产首先带动的就是建筑业,在第二轮经济热里搞建筑的大都成了暴发户,省建市建那几个公司都富得冒油,我所在公司那么多靓车就是这样来的。那时公司的那些头头脑脑们难免会为钱太容易到手而头脑发热,到处都是抓钱入袋的机会,不拿白不拿,轻易的就有一大批大家都不知他到底有多少钱的富人就在身边冒了出来。不过来得容易的钱总是有大风险的,永远不要忘记中国人习惯于搞秋后算账。这一批人中很多现在都在里面了,没进去的也几乎都家资散尽但求平安无事,能够现在还站稳了脚跟的极少。

那时不单国营的建筑公司发达,还带出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包工头,到了后来一不小心让这些似乎不太起眼的包工头坐大,那些国营大公司的麻烦就来了。包工头们个个财大气粗善于钻营,领工程这种事那些大公司的大老爷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慢慢的国营公司自做的工程越来越少,包工头挂靠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来的挂靠点数可以达到七点,后来很多公司实在拿不到工程做了,几乎全是挂靠,点数自然就一点点的下滑,到最后只有一点也做。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是导致了几个国营公司的破产,这里面也包括我所在的公司。没破产的也只能茫然地看着地盘一点点被人蚕食而回天乏力,往日风光不再。

房地产能热得起来最大的原因,也许是那时就开始有了按揭购房的方式。这样一来让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住上洋房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所以每当有新楼盘发售,广大市民跟风追棒的热情十分高潮。有些大家一致看好的楼盘,还会出现在内部发售前一周,就开始有大量人群在售楼部整天整夜排队的景象。这种情况若在现在出现,往往可能是房地产公司操纵的结果,但在当时却是真的那么抢手。记得天河区的名雅苑和东山区的锦城花园都是这样的,第一手拿到的房子一转手就可多出每平方上千元。那时就这样很快形成一批职业炒家,专盯住高品质的楼盘,发售前请大批马仔前去排队拿筹,专做吃差价的买卖。确实,早期房地产的无序而疯狂的发展与我们大家的盲目跟风不无关系,当时的情形是大家都十分狂热而缺失理性。房地产商也没例外,他们当中也出了几个著名的疯狂人物,现在广州还残留有他们的痕迹。那就是臭名昭著的中诚大厦和江南大酒店对面尚未命名的那楝豪华烂尾楼,它们在那里半阴半阳的伫立了超过十五个年头了。后者的老板在前几年就在他的杰作顶层纵身跃下,了结了烦愁缠结之身。

(未完)

作者: L148    时间: 2007-8-17 01:51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几乎是第一手资料暴露,让新广州人来了解点古,不错! [M01]
作者: bystep    时间: 2007-8-17 06:43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好铁,要留名。 [M14]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8-18 09:30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广州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一股金融热,包括人寿保险、期货、外汇孖展。寿险虽然是在上海首先由美国友邦保险推出了那种业务员直接销售的方式,这在当时的大陆是真正的别开生面,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不要脸面地推销东西的。但广州却很快的跟进并迅速将之发扬光大。记得是在九五年初,由中国人寿广州分公司从台湾引进了一帮搞成功学训练的导师,开始招兵买马培养广州的第一代寿险业务员。我有两个朋友参加了那次为期数周的培训,据其中一个半途而废的朋友后来同我讲,他这辈子上过的课堂算多的了,从幼稚园到硕士读了二十几年的书,但从来没有上过这种课,也没有受过这种屈辱,这次的经历可谓刻骨铭心永难忘记。

也难怪他这样说。美国人卡内基和拿破仑希尔创立的成功学,据说是在美国跟踪调查各行各业的500位最顶尖的人仕历时三十年,将他们所有人身上被认为最精华的性格特质抽取出来总结归纳,形成了这样一门教人如何成功的学问,已风靡世界几十年,号称是所有想成为顶尖人物的人的金科玉律。这次借寿险的风得以被全面引进中国大陆,让我们这些虽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根柢但又孤陋寡闻的中国人开开眼界。这种冲击可以想象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据朋友说他们培训中有一个科目是全班拉到市区最繁华处,每个人都要单独站出来高喊“我一定要成功”!“我将是最成功的人”诸如此类的口号,还至少要喊十次,当场就有一半的人吓倒退缩,但在导师的反复引导和威逼下,勉勉强强都还这么干了。可以想象喊的人和在周围听的人当时的感受,是多么的复杂而难以言表。我的朋友也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但喊完后即刻转身背包抛手回家,不干了。

美国人今天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敢情都是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训练出来的?够残酷!为了成功,为了出人头地,看来不单肉体要脱皮,心灵亦需接受惨烈的打击!你还不要说,自那时起,成功学同样也迅速风靡全国且历时长久。直到现在仍然还有无数的训练机构搞这种训练,只是名堂上可能不再标榜为成功学了。因为十几年过去,那些最早接受训练的人,并没有几个因此而出了人头地,大多数人仍依然故我甚至我不如故。如此说来,那个朋友确实有先见之明,能够做到在一开始就断然拒绝。我还有另外的一个朋友,参加这样的培训上了瘾,花了好几万块钱上遍了所有成功学名师的课程。的确也学到了一身成功学的功夫,但后来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却发现,怎么也用不上那些学来的本事,做什么亏什么,没一样能做得成功的。最后没了办法,自己也开班搞起了成功学的训练。第一件事就是先将自己包装成一个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没想到还大获成功,直到现在还干得热火朝天的。

也许这种训练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我另外的那个参加寿险培训班的朋友,在保险公司里就干得非常好,业绩绝对棒,很快其职位就一路飙升,一二年就做到了经理级别。不过周围的朋友却是越来越怕见到他,没买的早就被他缠的没法子大都买了,买过了的还是没完没了的要你再买。如果一个人见到你时总是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当你是白痴一样帮你洗脑叫你掏腰包还美其名曰是在关心爱护你,那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远地在他面前消失。其实,我倒是被那些不辞劳苦每天走街串巷推销保险的人所感动,谋取生活需要有这样的心劲也需要如此流汗。但保险公司为何要设计出这样的一种方式,让买卖双方都处于心灵倍受煎熬的状况下谈生意呢?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讲实在深奥了点,还是这一句:匪夷所思!

(未完)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8-19 12:03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另外一个热点,是期货及一些金融衍生产品。那时国家在这一新的领域开了个口,还没来得及想好如何去规范,广州人就铺天盖地的干开了。前面曾说过广州早期发达了的那些人,拽在手里的钱太多,消费和买房子也花不了几个钱,剩下的就不知道拿来干什么好,故而当时很多人都在寻求新的投资热点。有人就是看准了这点,利用国家在期货市场上开的这么一个小口子大做文章,专向一批暴发户下手。

期货公司在初期的很短时间里都还是按正规路子走,但很快就变了味,把尚未开放的许多境外产品拿来做。其中最多人做的是炒地下恒指,这跟现在买地下六合彩其实有点相似,买香港恒生指数的升或跌,买进后通过期货公司提供的数字紧盯指数的升跌情况,买准方向就挣到钱。这个生意以其简单明了挣钱快,马上就吸引了众多有钱的和没钱的人都参予了进来,这在当时的广州,是一件相当热门的生意。人多了期货公司老板就有机会进行独立的操作。开始说的是他们只是收单,买卖都是汇总到香港总部才发生的,但现在却是买和卖都只在本公司范围内就完成了,即就是变成你们这一帮人来我这里对赌而我来做庄。

自古以来就没有赌徒能赢过庄家的。做来做去这些人终究是被期货公司抽干了水,输得惨的甚至还发生过有人跳楼。而这时期货公司早已赚得盘满钵满,我有个朋友曾在里面做过操盘手,只一年时间就轻松挣到超过500万,连马仔都可以如此发财,可以想象那些冤大头们的损失有多惨重了。那时广州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这一类期货公司多至数百家,给市民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因而政府很快就开始进行清理整顿,以至于最后在全国关闭了期货市场,直到21世纪初才又重新开放的。

在广州这个地方,有钱在手一般都不会就放在银行里变成死钱,这里的人们生意头脑的活络是由来久远的。虽然那一轮期货风波让许多人吃尽了苦头,但很快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能令钱快速生仔的好去处,那就是炒孖展外汇。这个当时并不是国家开放了的生意,而是到香港或澳门去开户来做的。所谓孖展就是保证金一元可以当十元来炒,这个生意确实非常刺激和吸引,若能赢钱,则可以有十倍本金的利,但若看得不准,放进去的保证金也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被蒸发干净,确是一种大起大落翻云覆雨式的买卖。周围稍有闲钱的人很多都有过炒孖展的经历。不过真正在这里面赚到大钱的人倒是没有听说过。我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跑脚给人到澳门去开户的,那时也有公司专门做这个,但一般都愿意让靠得住的朋友来经手,所以就形成了一批这样的掮客。他们不断地在自已的人脉范围内开发新客户。这些人具体的收入情况不是太了解,应该是从开户行那里拿到相应的佣金。大体上就与现在地下赌波和六合彩的收单人员的角色相类似吧,收入相对较稳定,也看到他逐渐地买楼买车了,比做保险和传销的来得更实际。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后来均从广州起头而风行全国的地下赌波及六合彩,在这里是有历史渊源和始发原型的。因为这几样东西,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同胞兄弟,都与渴望轻松快速地获取金钱的心态有关。我这样说并非是将那些罪过都归咎到广州人的头上。无论赌波或六合彩,其产生与传播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广州肯定不可能在这里起到主导作用,而只是最先的将这种侥幸得利的心态显现出来而已。这与广州的地域环境有关,这些东西在港澳台都合法地流行多年,其进入大陆的最便捷与轻易的入口在广州。而广州人总是愿意在生意之道上向港澳台看齐,往往就好坏不分囫囵吞枣,来者不拒的统统吃进来再慢慢消化,一不小心就把这些顽症就带了回来。象地下六合彩,在全国蔓延的广度与深度是触目惊心的,根本就难以控制,更不用说取缔了。你不可想象若一下子就没有了这个玩意,那些人还能干什么?在政府来讲,不怕你赌就怕你乱,有了它你就根本没有功夫乱,这也许正是它得以存在至今的原因所在。

(未完)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8-26 15:01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广州在上世纪末的那几个年头里,迎来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高潮,城市的中心开始往东偏移。在天河区,随着中信广场(原名中天广场)的建成投入使用,继而开业的重点是天河购书中心和天河城,这两个大型商业地带的开张,在广州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这是把广州城市中心由西向东猛拉一把的开始。有了这一开头,才会有相继而来的岗顶天河北至五山一带的由冷清变得炙手可热,再往东延伸至员村一、二、三、四横路,和与天河公园紧邻的天河软件工业园直至车陂和东浦,全都密密麻麻高楼林立,各色人种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就都汇聚于此,使之迅速成为广州地区人口最密集的一处。时至今日,广州政府已经公开宣称,广州市的城市中轴线是以中信广场为基准,向南穿过天河体育中心和天河城后再南北延伸。这就意味着体育中心以东的广大地区,这在十多年前还是绝对的郊区农村,已经成为了构成广州城市版图的另一半。

中轴线确立的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实是,广州从此开始变成一个讲普通话的城市。以前本地人之间肯定是讲白话的,本地人与外地人对话往往也以讲白话来显示自己地头蛇的优势,也不管对方能否听得懂。搞到许多外地人逼着自己尽快学会白话,就好比中国人到了美国尽快讲溜了英语好“融入主流社会”一样。现在颠倒过来了,换成本地人积极主动地和大家讲普通话,也不管对方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了。也许是受环境所迫,在利用一切机会练习,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另一个“主流社会”吧?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的自然是外来人口。广州现在的人口数量据说已经突破了1300万,而本地户口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仍是原来的五六百万之数。不过,外来人绝对数量的占优并不是迫使本地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因素,问题在于大多数本地人所面对的老板或单位领导,大都是讲普通话的外地人了!广州人从来就知道“揾食艰难”这一句话,再怎么样都不会笨到因语言的原因而在顶头上司那里讨没趣,从而有可能饭碗不保啊!

广州有关“新客家”的话题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热起来的。与旧有的客家人相对应,“新客家”大部份也是从北方南移而来。八十年代的第一轮广州热,已经陆续开始了这种迁移,那一批最早迁来的新客家大都在广州站稳了脚跟,留得下来的很多人都有所成就,已经慢慢成为广州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第二轮的迁移热潮就是在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广州市政府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硕士以上学历或有工程师资格的可以马上迁户口入城,之上的还有更多优惠。就这样在九十年代,大批北方的精英蜂涌而至,也带动了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南下。可以说就是这一批人构造了现在广州所谓“新客家”的主体。因为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数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很快就在其所在岗位绽露头角。此外,由于均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适应能力,他们十分注重学习和吸收当地文化。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这一批人现在几乎都可以用流利的粤语与你交谈,并对本地的各种风俗习惯已是全然接受且习以为常,有些习惯得过了头的,你一下子还会以为他就是本地人呢。

不特如此,两样有较大反差的文化在他们身上融会贯通,就产生了另外的一种全新的具有引领潮流走向的文化,那就是所谓的“新客家”文化。现在在广州的行业领域尤其是文化产业,如传统传媒、影视、广告、IT、会展、休闲及时尚产业乃至文化事业单位,领军人物大多是这种谙熟“新客家”文化的人。他们所打造的,是既有对本土文化的深度领悟与择优继承,又融入了新时代与世界同步的价值体系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正主导着整个城市向前推进的步伐,又引领着大众的时尚追求甚至价值选择的倾向。不能不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广州,已经就是由这种文化全面整合过的广州。因她让人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不离弃传统而又颇具时代活力的大都市,在这里既有充分的人生发展机会又可以过上一种平实安心的小百姓生活的城市。由此可见,“新客家”们事实上已经完成了人们赋予他们或者说是自我赋予的使命,由此以往,在广州你不会特别地感觉到所谓“新客家”的存在。因他们已经象原来的客家人一样,完全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在此地扎根生长并已开始枝繁叶茂,永远也无法将他们从这里的芸芸众生中区分出来了。

(未完)

作者: ecool    时间: 2007-8-26 15:15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M36] 。。。
作者: 杜2神仙    时间: 2007-8-28 23:46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好文,让我们了解到广州近10多年的变迁。
建议加精!
作者: U.S.A    时间: 2007-8-29 00:00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不错!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9-1 21:53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世纪末广州终于有了地铁。一号线的开通,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着实兴奋了好一阵,以为从此以后广州将结束长期困扰我们的塞车之苦。但马上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一是价格偏高,即使能顺路上下班,也承受不起,地铁3-6元的票价,看似不高,但小数怕长计,小百姓这点收入确实难以承担;再有,线路的单一又令大多数人还是用不上。这样,塞车是没能有什么改变的了,就寄望于二号三号线出来了是否会好点,不过我们终归是要失望的,因现在这些线都有了,塞车反而比之以前更甚。这是一个多少人问过无数次的问题,为何地铁的不断建设却又紧跟着塞车更厉害呢?况且,在地下不断开通的同时,地面上也从未有闲着,道路及高架路没一天停过修建。就好比前面开着的是一辆宝马,我们在后面坐一部小QQ追它,完全没有赶得上的可能,塞车和修路就是这种关系。当然,好多解释似也能讲得通,诸如人们交通意识淡薄,还有汽车的增长量太快等等,但好象又都难以让人信服。政府对此是无可奈何的,天上地下都忙得焦头烂额还是不能给市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其实这一直以来本就是城市在急剧发展的建设中难解的悖论,没有那个天才可以解决它。

我倒是认为这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没法避免的痛苦。你选择生活在这里就得承受这种代价,没什么可抱怨的。就象生活在偏远山村的村民,为了购买一点平常的生活用品就得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一样,他们以此为代价,换取了不用忍受塞车和尾气的苦恼。我想,叫任何一个广州的市民去跟山里的村民作调换,恐怕没有人愿意,想到这里我们就只有安心了。在城市生活中,你会感觉到越来越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象广州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热岛效应与阴霾气候,这些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城市太大,人口太多,汽车和空调的数量永远都是增长的,只有减下来才是根本解决上面问题的出路,能这样做吗?还有治安,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存在着上百个城中村(按统计数据是150多个),而城中村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想大多数新客家都是经历过的,那样的环境确实能够滋生出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但总不会也不可能就把城中村铲除了吧?一个人的个子有多大其影子就有多大。广州的那些令人烦恼的问题,跟世界其它的大城市的发展历程没两样。只要是在欲望过度膨胀的时期,种种问题就会阴魂不散地紧随其后,广州还远未有达到可以雍容平和地面对世界的时候,发展才是硬道理。

整个九十年代里,广州的城市扩展步伐是超乎平常的。上面说到广州城市重心的东移,还只是全面扩张的一个序曲。到了20世纪末,你若环绕城区走一趟,就会有惊人的发现,东面与东莞,南面与中山,西面与佛山,已经完全连成一片。就是说与那些地方之间,已没有了公路(当然不是指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全是由街道连接起来了,一路过去见不到农舍,更没有农田,沿途不是商铺就是花园。我一个开出租车的朋友说得很有意思,原来开车经过那些地方,随便就可以下来路边就地解决放水的问题,现在没可能了,一路上满街都是人,跑长途时常要憋到目的地才能找到地方解决。现在的广州,只有北面因为没有一个象样的城市可以对接,才勉强能够见到一些农村地方,但也要离开城区很远才行。因此广州人若想要暂时躲避喧嚣的人群到郊外去亲近大自然,就只有朝北面去了,从化及增城的北部还是可以找得到这些地方的。

“其大无外”是道家用来阐明“道”体其大无边的一句话,广州虽然已经大到边界有点模糊了,但用这句话来形容广州之大还是极不恰当的。不过现在的广州确实因其之“大”而令人感觉到多少无所适从,尤其是对于在此地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能够适应得了广州发展的高速度,急剧的环境变化常令他们晕头转向,甚至可以惨到离开了旧的越秀东山海珠区,就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都跟几年前大不相同了。不但如此,就是在他们熟如指掌的生活了几十年甚至经历了几代人的旧城区,亦开始让他们经受到难以承受的冲击。首先是外地人向旧城区的渗透明显在加快,连广州最为经典的老商业区上下九北京路等地,在里面做生意的外地人慢慢地都可以开始唱主角了,老广州在那里去买东西往往要讲普通话,就连在那一带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人,几乎全是外乡人;最惨的还是因房地产开发而要面临拆迁的市民,这个里面有太多的无奈与痛苦,不说了也罢。

(未完)

作者: bai-xin    时间: 2007-9-2 20:01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相当的精辟. [M21] 说来说去,还是人类喜好群居惹的祸.和谐幸福长寿才是真.
作者: 银兰    时间: 2007-9-3 13:56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M04] [M04] [M04] .....
作者: baner    时间: 2007-9-7 12:19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的好,城市变迁的足迹这样方方面面写来原来也很好看呢.
给个石头,继续加油!
作者: Helle    时间: 2007-9-7 12:39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小的时候对广州的印象就是影片里高耸的白天鹅宾馆,首先是个全景,然后坏蛋戴着墨镜提着密码箱从里边走出来。 [M04]
[本帖由Helle修改于2007-09-07 12:40:25]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9-7 13:41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作为一个广州市民,我基本还可以算得上是关心本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但要真正做到紧跟、领悟、理解、认同政府自九十年代初至今超常发展的步伐,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个城市的发展是可以同广州作类比的?我想即便相似,也很少有这样的速度,不信你可以看这一组数据。1990年黎子流初任市长,当年的GDP只有357亿,但到了其任期结束的1995年,就已经在2000亿以上(这一时期的突发与92年邓小平南巡后的促动有关),而今年市长张广宁说已肯定超过4000亿,可能会超过5000亿,预期到2010年将突破12000亿。对这些问题,我们似乎没有资格在这里说东道西。但据我所了解,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以经济为核心的超常发展模式,是早就有不同的见解,不过这种声音在国内还几乎听不到,因为它太边缘而远离主流。因而目前各级政府所考虑的全部重点,一定是围绕着和其它同级城市比拚GDP或者是任内如何更快地提高GDP。至于小市民们所关注的民生民有,在政府来讲只能暂时摆在第二位甚至更后一点。这也是国情使然,不同阶段的发展,自有不同的重点,这个也是极正常的。



广州进入21世纪后的一个新的发力点,是重点扶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当时的广州软件工业园,在沉寂数年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工业园位于天河公园以东,那时入驻的企业以民营为主,到现在还是80%以上是民营企业,而且有很多是外省过来的。工业园也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以吸引企业入驻,凡是能申请到高新科技企业资质的,免租三年(收管理费),前两年免企业所得税,再给三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半。要申请高新科技资质,熟门熟路的其实并不难,有许多应该算不上是高新科技的企业也都想办法拿到了资质,因为条件确实太优惠了,算一下帐就知道,若能做得起来,还真的可以少花好多钱。问题就在于此了,真的会有很多企业能做起来吗?



广州的新太科技在九十年代就已经红透了半个天,是高校老师下海创业的成功典范(由中大教师翟才忠邓龙龙发起),是当时最先得到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由是他们得以在电讯部门拿到很多项目来做,如国内最早的电话卡“200卡”就是新太的杰作,后来更以研发程控交换机为重点,在电讯领域的涉入渐深,曾经一度被人称为“中国电讯的研发部”。因当时国内大多数地级市电讯局所使用的交换机都是他们的产品。新太应是最早进驻工业园的,那时他们就已经是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头羊。不过到了进入新世纪,新太的风头已经开始减弱,此后就一直有种种问题出现,现在则已处于下风,这里放下不表。此外还有些后来名声大振的如金鹏、华硕等也在当时进入了工业园。以上都是些大公司,也是在工业园里成功而名声显赫的招牌。不过在当时入驻的,其实大多是小型且以研发为主的公司,这些公司生存周期与能力是完全不能预见的,真正能够在里面自小做大最终立稳脚步的并不多。



因为在高技术领域,从研发开始到产品定型,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且时间周期长。到了产品出来后面对市场,变数就更多,这时需投入做市场的资金也很有可能是个无底洞。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这些公司往往是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里,资金、技术、市场任一环节出现些少问题,就有可能令它们轰然倒地。我有机会在此期间在那里见证了几个这种类型的公司,感受过在风云莫测的高新科技领域,实力不足的公司在其中求生存的道路上倍受煎熬的痛苦历程。其中的一间搞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研发的公司,我在里面呆过一年。这公司注册资金有500万,但在上世纪末进园后先后投入的研发资金就已超过了2000万。到我进公司时产品是出来了,但资金已经十分紧缺,要打开市场预计还需投入1000万,经多方筹措七凑八凑,在资金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还是面市了。但由于这种产品还过于超前,要市场接受仍需要时间,还有产品的性能并不完善,经常出现退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种问题,其结局就是致命的,这样就熬了一年多一点,老板就知难而退了,工业园又少了一间公司,2000多万资金就等于抛进了水里。



当然,工业园至今看来还是相当成功的。虽然在里面倒下的公司无数,但马上又会有新人蜂涌而来。今天工业园的规模已扩大了很多倍,延伸到华景新城至五山这一带,而且位列世界500强的外资公司也很多驻了进来。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且需求旺盛,资本逐利的本性在这里可以尽情绽放。我国现在所处的时代,对一切新技术新产品的渴求是超常的,所以才会有这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盛况。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吗:“科技改变了生活”,其实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科技提升了欲望”。

作者: 道弘    时间: 2007-9-7 13:42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而今,高新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广州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因在国人的眼中,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商埠,全靠做贸易买卖发达,但要说到产出就不太值得一提。就是在当今人们的印象里,广州主要还是商业繁荣昌盛,是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多方商品汇集于此,种类丰富品种齐全,而且跟其他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较,广州的商品还特别地紧跟潮流和价格适宜,因而人们往来广州的主要目的就只是进货购物。不过,吸引人们到广州来的众多原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亮点不得不提及,那就是广州的“吃”,只因“吃在广州”名头太大。



传统粤菜以其“清、润、淡、鲜、奇”著称于世,而在广州的饮食,一直以来确实能集其大成于一身,这也是能够吸引外地客来广州一探究竟之处。但近年来的情况却发了很大的变化,可能要让人家乘兴而来败兴而回。如今广州的酒楼食肆,真正可以吃到正宗粤菜者几近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川、湘、东北菜馆铺天盖地的占据了大片江山。这个可能也是其它大城市同样的风景,这一类餐馆在各地的差别不是太大,不会是外地客来此地所想要寻访的目标。那么,还没绝迹的正宗粤菜何处可寻?应该说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以我的经验也只能是给出一些建议。一是离开广州远一点又不能太远的地方可能会好一点,如番禺南海增城花都等地,太远了就不一定是集大成的了,太近了则跟广州本市也没两样;而在广州本市,理应是在本地人的餐桌上的才是最正宗,故而到相熟的朋友家去吃饭可能有机会一睹正宗粤菜的真容,若这家的主厨精于此道那当然就更妙了;口碑好一点的酒楼,据说最好的是南海渔村,那个地方在十多年前我因在建筑公司工作,常有机会去其老店(在环市东路)帮趁,知道是非常地道的粤菜。现在搬到了流花湖旁,档次就变得高不可攀了,中等收入以下的人都还是免进为好。



粤菜今不如昔的原因是明显的,也是环境变化使然。新客家来了,而且越来越多,商家要争取这些客户就只有对症下药,传统的粤菜馆也不能例外,作为商家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至于粤菜的越来越不正宗,那倒变成次要的了。对此,老广州当然是痛心疾首,除此之外的人却是感觉麻木,因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识货的,故而也无人重视,这也是导致正统粤菜进一步变异的原因。不过在我看来,粤菜的变异很大程度在于现在的原材料不比以前了。不说其它的如鸡鸭鹅猪牛羊了,它们都是大批养殖从外地运入,蔬菜也全是不分季节的大棚菜,就说海鲜吧,生猛的都是养殖的,天然的都是冰鲜的,就是百分百用正宗手法泡制亦不会好到哪里去。其实若站在我的角度看,广州菜绝对不是最好吃的,我想大凡是来自南方沿海小城的人都会认同我的说法,要吃好东西就一定要到那些地方去。近来有个台湾来的林博士在湖南卫视讲饮食,其它的不论,他有一个观点我绝对赞同,就是“当季当地盛产”的食物才是最好的,其实也是最好吃的,这几点广州哪一点都不具备了,还能好吗?因而你若真的是个饕餮客,荷包也不是太鼓,就不要在广州光顾哪些豪华去处了,因天然生猛的都是价高难攀的,去南方海边小城去寻觅吧,一定不会让你铩羽而归。



行文至此,倒有点感觉对不起广州了,因我自始至终并没有为她说多少好话,反而在字里行间总有点奚笑护骂之意。其实我并无恶意,但也不会有言不由衷的好意,也许在广州的时间还不够长吧,十五年的光阴似一晃眼就过去了,一路走来,只能算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再如何都还是真实见闻实话实说,偶尔有感而发也只能点到即止了。就我而言,写了此文反而还是要面对一个道不清的广州,保守而精进,平实而漂浮,闲适而燥动,涵容而紧迫,我想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感观,大批新客家的文化人已经在我之先倾诉了无尽的有关广州的欢喜忧愁,由是可知我之所见是平常的,也是真实的。



广州,就是这样。



(全文完)

作者: baner    时间: 2007-9-7 13:53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引用作者 道弘 于 2007-9-7发表的原文
......

行文至此,倒有点感觉对不起广州了,因我自始至终并没有为她说多少好话,反而在字里行间总有点奚笑护骂之意。其实我并无恶意,但也不会有言不由衷的好意,也许在广州的时间还不够长吧,十五年的光阴似一晃眼就过去了,一路走来,只能算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再如何都还是真实见闻实话实说,偶尔有感而发也只能点到即止了。就我而言,写了此文反而还是要面对一个道不清的广州,保守而精进,平实而漂浮,闲适而燥动,涵容而紧迫,我想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感观,大批新客家的文化人已经在我之先倾诉了无尽的有关广州的欢喜忧愁,由是可知我之所见是平常的,也是真实的。

广州,就是这样。

(全文完)

衣食住行,样样涉及. 杂而不乱. 不简单. 我也来了10年,怎么没有这么深的体会呢.
我两周前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城市之最的评选,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城市就是咱们广州啊. 虽然家乡遥远,但是到得此处倒也恬适自在,觉得为人处世这里简单从容很多.这个就是她最大的好. 随心生活.
作者: yes168    时间: 2010-9-22 11:19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所谓爱之深,也就骂之深吧,呵呵

好看,收获不少
作者: wintergrass    时间: 2010-9-22 13:47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不错。对于当年的印象,记忆最深的就是海珠桥上蜂涌的自行车人流、太平洋影音公司、西湖路灯光夜市、东方乐园,现在都没有了。
作者: 半个人    时间: 2010-9-24 17:14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的好好啊
十几二十年前过年都要来广州去南方大厦买年货和新衣服,途径东圃、车陂、棠下这一带都是田地,西洋菜到处都是,现在只有人、楼、车了,南方大厦也关门了
作者: viewview    时间: 2010-9-25 10:10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我刚来广州时,岗顶还是个夜市,从岗顶到五山的路边还是田园,我还记得当时高科大厦当时好像是一排平房,卖电脑,那时只要你能拿得到货,你就可以赚钱。
当时一台386,486要上万。
作者: viewview    时间: 2010-9-25 10:12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不错。对于当年的印象,记忆最深的就是海珠桥上蜂涌的自行车人流、太平洋影音公司、西湖路灯光夜市、东方乐园,现在都没有了。
wintergrass 发表于 2010-9-22 13:47


我也很喜欢逛西湖夜市,里面很多很可爱的小东东,又很便宜。很多鬼佬也喜欢逛,每次去问价时,商家报给他们的价格会比报给我们的高。
作者: yayayaya    时间: 2010-11-16 16:17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太好了
作者: solong    时间: 2010-11-17 11:38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写得太好了
yayayaya 发表于 2010-11-16 16:17

lingerie



写得挺好!   
有一句,如果写成“昨日黄花”,就更好啦
作者: Summer2    时间: 2011-3-12 13:42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又过了四年了,再写一下。
作者: 宴江南    时间: 2011-3-13 23:06
标题: RE: [原创]广州旧事
哈哈,真巧,刚刚看到这帖,我是1990年的今天到广州

    [M01]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