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关于对鲁迅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拓荒牛
时间:
2006-12-24 01:00
标题:
关于对鲁迅疑问?
(转)鲁迅不敢批评个体的中国人?
清末民初的时候,知识界流行对中国国民性的探讨,不只是鲁迅一个人在谈这个问题。只是他后来把这个问题同“思想革命”联系起来,坚持最久。对国民性格的批判,其实是对几千年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批判,是鲁迅的“文明批评”的重要部分。李敖说鲁迅的这种批判是针对整体不针对个人也不对,恰恰相反,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就说鲁迅所进行的是“私人论战”。说他所针对的每个人都是典型,在中国现代文人中几乎没有人像鲁迅这样树敌这么多:章士钊、陈西滢、梁实秋、徐志摩、顾颉刚、施蛰存、胡适、郭沫若、周扬……批评起来都是指名道姓的。周作人和陈西滢等人也有过论战,但他在出集子的时候,把这些论战文章都去掉了,而鲁迅是保留的。
鲁迅不敢批评国民党政府?
章士钊是北洋政府的司法部长兼教育部长,是鲁迅的上司,而鲁迅直接批评章士钊,批评他下令镇压学生运动,章后来撤了鲁迅的职,鲁迅没有勇气?至于对国民党政府,可以说,自《而已集》之后的杂文集,许许多多文章都是直接或间接批评国民党政府的。正因为他把国民党独裁政府当成主要的抨击对象,所以国民党才会禁他的书,后来弄到连文章也无法发表。“弄文罹文网”,这是有大量的事实根据的。稍为翻一下鲁迅后期的书信,就可以知道。但李敖对此一个字也不谈,滑过去了。
鲁迅骂过陈独秀?
这是李敖的大错误,根本是胡说八道。鲁迅在那篇文章中所说的“焦大”指的是胡适等新月社的批评家,并非指陈独秀。李敖在这个细节上张冠李戴。所以,我说李敖没有认真读鲁迅的书。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鲁迅说催促他写小说“最力者,陈独秀先生是一个”,“这里我必得纪念陈独秀先生”。鲁迅绝没有如李敖所说的那样攻击过陈独秀。
陈独秀是国民党眼中的政治犯,而鲁迅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民保盟宗旨之一就是营救政治犯。鲁迅对民保盟的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开会必到,而左联的会议他可以不参加。胡适也加入过民保盟,但最后被开除了,因为他到北京探监时说国民党的监狱是如何的文明,完全与民保盟的宗旨背道而驰。民保盟的秘书长杨杏佛被暗杀,鲁迅从始至终都表示了他的愤怒,而且冒险参加了追悼会,名字甚至被列入“勾命单”。
胡适与鲁迅谁跟国民党“对着干”?
胡适的《人权与约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1927年国民党进行清党,背叛国民革命,用血腥暴力的手段夺取政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可以说是不合法的。如何看待这个政府的本质?鲁迅和胡适就在这里发生根本性的分歧。胡适谈宪政是一种政治的运作程序问题,而政权的本质则是根本性的问题。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允许第二党存在,不允许异端分子存在,是一个现代的独裁政权,是不合法的、反人民的政权。坚持“人民主权至上”观点的鲁迅对这个政权是不承认的,他赞成“革命的革命”;而胡适则是在认同这个政权的合法性的基础上,上条陈,谈改革,与在大屠杀基础上的当权者合作,当然后来也就入阁了。二者立足点是完全不同的。
鲁迅在《而已集》中有很多文章对国民党的清党运动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而胡适则没有。周作人曾经说胡适对国民党清党是保持“当世名哲”的态度,对杀人“视若无睹”,不置一辞。如何对待政府的大屠杀问题,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作为人道主义者的鲁迅是不屑于与这样的政府谈什么宪政问题的,他曾经说过:“我是不跟政治家去说的。”而胡适谈宪政则无异于与虎谋皮,小批评,大帮忙,他想通过文人集团代替武人集团达到“专家治国”。就在《人权与约法》一文中,胡适不满的是“军人治党”,但对于国民党的“党治”是肯定的。
鲁迅反对议会政治?
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对议会政治问题作过探讨,他在一篇文章中类比了几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指出议会容易被政客所用而流于形式,于事无补。此后,他对这个问题再没有过什么议论,不像李敖说的那样。鲁迅是不会抽象议论议会政治的好坏的,何况这又关系到议会是如何产生的,它到底是真正民选产生代表公民权益的抑或只是政府一道遮丑的屏风?在鲁迅那里,“公民”是不存在的,他认为中国没有公民,只有奴隶。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鲁迅不奢谈议会政治是正常的。他关注的是实质民主,而非形式民主。
鲁迅的文字不通?
鲁迅的哲学思想里,有一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中间物。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中间物”,处于改革的途中。就语言问题来说,他是从旧文学传统中的过来人,要用非常流利的白话进行写作,未必能完全做到。第二,语言问题是审美问题,审美是非常个性化的,审美风格无法强求一致,鲁迅和瞿秋白在翻译语言问题上就有一些分歧,这里有他个人的审美趣味方面的选择在内。
至于李敖所说的具体的其他用词情况,可以引用一句西方的谚语来形容:在狮子的身上找虱子。能够写出连李敖都不敢否认其价值的《阿Q正传》的人,他的文字真的会像李敖所说的这也不通那也不通吗?非常可笑。
毛泽东神化了鲁迅?
李敖屡屡提到毛泽东对鲁迅的“三个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评价,却不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谈到的“鲁迅的杂文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及毛给周扬的信里对鲁迅关于农民问题的批评,当然也不提毛泽东1957年在上海与罗稷南的谈话,说鲁迅要是还活着的话,“要么是继续在监狱里写作,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不仅有“三个家”,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他有更完整的“鲁迅观”。李敖只谈到了片面的一点。
毛泽东是否神化了鲁迅?我以为没有,这是李敖,包括大陆的一些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制造的神话。至于“三个家”的评价,对鲁迅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其他细节问题
污蔑鲁迅是汉奸等等言辞,这在鲁迅生前就有了,并不是什么新鲜发明,不值一驳。鲁迅住在“且介亭”(半租界),是因为他确实处在一种不安全的威胁中,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什么好非议呢?
在教育部里领工资是饭碗问题,也是必需的。至于拿了钱以后再写骂政府的文章,又有何不可?
《鲁迅全集》的出版也是非常曲折的,连商务印书馆都不敢接受,最后是以非常民间的方式出版的。并非像李敖所说的那么轻易,甚至胡说得到国民党的帮助出版了。
要说什么李敖在北大读过书的父亲告诉李敖的有关鲁迅不尊重学生的细节,更是荒谬,且死无对证。《纪念刘和珍君》是许多人读过的,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的爱护。(吴小攀)
作者:
拓荒牛
时间:
2006-12-24 01:01
标题:
Re: 关于对鲁迅疑问?
哈哈,真逗,咋这么多网络过滤的词语啊? [M04] [M04]
作者:
拓荒牛
时间:
2006-12-24 01:02
标题:
Re: 关于对鲁迅疑问?
走出神殿看鲁迅
作者:文一虫
今年是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应子归歌词版斑竹长裙女孩和丝单两位朋友的邀请,让我谈谈鲁迅先生,由于没有大块的时间,所以我就在读书版开一个帖子,零零碎碎地谈谈对文学家鲁迅的看法,谈谈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和鉴赏。
当然我的看法纯属一家之言,不一定要大家赞同和欣赏。但我坚持一个立场和视角,就是绝对不神化鲁迅先生,也不顶礼膜拜他,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文学家,或者思想家,但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文人,或者说有良知、有民族精神的文人,如果我们从文学鉴赏的角度、从他在文学上的建树和创作实绩来看,他就是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而已,而不是什么圣人,也不是神仙。
因此,我的题目就是《走出神殿看鲁迅》。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批评指正。
一、先来谈谈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小官吏家庭,祖父曾经做一个小官,但后因科场案入狱,从此,家道开始衰落,到了鲁迅的青少年时代,家里已经很清贫了。鲁迅童年时代在家乡私塾——三味书屋上学,师从寿镜吴先生,鲁迅十七岁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来一年后又考入陆师学堂(矿路学堂),21岁留学日本,在日本学习医学,其间先后在东京和仙台等城市学医,7年后回国, 在浙江等地做教师,后来辛亥革命后,受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到南京教育部任职。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1918年,37岁的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走上文学的道路,先后创作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本小说集,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集《野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四本杂文集。
二、关于鲁迅的思想、著作、地位
鲁迅前期的思想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五四运动中,他的作品思想主要是反封建、反压迫,揭示和剖析国民的劣根性,呼唤民主、科学、自由、人性等思潮,以改造国民性。后期他的思想接受了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于共产主义,但他并没有加入共产党。
鲁迅一生没有写作一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也很少,只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等几篇,人们一想起鲁迅,就会想起他的杂文,的确杂文的创作在鲁迅的文学生涯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他的杂文集也多达14本之多。因此,鲁迅的文学作品没有鸿篇巨制,没有史诗性的大气磅礴的作品,但他的作品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它无愧于一流的文学家,至于能不能作为顶尖级超一流的作家,我不敢作评判。因为有人曾经说他不应该坐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把交椅”,因为他没有大部头的长篇巨制。
鲁迅的所有文字都是刚刚从文言文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的白话文,但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文字还不是很标准、很纯熟,很符合当代汉语言文字语法和行文规范的文字,常常是文言文夹杂白话文,半白半文,有时候还直接运用一点点文言文,这样,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读他的文字感到很艰涩,一时难以接受。而现在的中小学语言教材中选入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这实在是一个误区,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字来说。
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毛泽东发表的《论鲁迅》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中国第一等的圣人,是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诚的民族英雄等等”,对鲁迅的人生进行了极高的评价,从而确立了鲁迅在中国文化界的崇高地位。
三、不要神化了鲁迅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读着鲁迅的作品长大的,因为小学、中学、大学的教材中,选入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鲁迅的崇高地位、鲁迅的思想、鲁迅文学艺术风格早就深入了我们的心灵、脑海、骨髓,大概因为先入为主吧,我们一直顶礼膜拜鲁迅,鲁迅的所有文字都成了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哪怕他所用过的词汇、标点符号都成了我们不得不反反复复学习的重点,他文章的深刻的思想性,他每一个文学形象的象征、寓意,我们都得深思熟记,而且要按照标准答案熟记、背诵,慢慢地,他在我们心目中被塑造成文学斗士、革命英雄、塑造成“匕首、投枪”的代名词,塑造成一个缥缈的神殿里的人物,对于他和他的作品我们只有仰望和顶礼膜拜的份儿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其实,平心而论:鲁迅,不是一个金刚怒目的鲁迅,不是一个严肃的遥远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鲁迅,也不是一个匕首和投枪的代名词,他首先是一个作家,一个文人,其次他才是一个思想家、革命家等等。
作为一个普通文人的鲁迅,他更多地是具有一个文化人的良知的普通人,而不是什么斗士、急先锋,如何正确看待鲁迅,在经历了近百年历史风云沉淀后我们应该静静的思索他。
我们应该挖掘鲁迅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文人所具有的那些特别的品质和精神,那样我们的歌词才能更加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和灵魂!而不是什么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仰视和崇拜,在炫目的光环遮盖下的千篇一律的颂扬式的鲁迅,那不如不写、不说,打开任何一本文学史,都会看到一个鲁迅,一个千篇一律的鲁迅。
其实鲁迅的作品是丰富的,他的艺术风格也是多样性的,他有对民族劣根性进行狠狠地批判的“横眉冷对”和“金刚怒目”的一面(见杂文集和《呐喊》),也有诗人般的忧郁、落寞、惆怅和儒雅(见《野草》),有为了追求自由和信仰,心地纯净、坦白、率真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见《朝花夕拾》),也有有油腔滑调、风趣幽默的调侃的一面(见《故事新编》)
好了,关于鲁迅的地位、在文学艺术方面贡献和思想精神,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关注了,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评个高低、争个高下,我们只要研究他的文字、他的作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和缅怀,也是对中国文学的最好的传承了。
因为一个人被后人缅怀和纪念的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如果一个当代人在逆境和困难面前能想到一个作家,想到一个作家的思想,以一这作家的思想作为精神武器战胜脆弱、摆脱困境,走向阳光人生,走向坚强不屈的生活,那么这个作家就很荣幸了,那么他的思想就被继承了,就被延续下来了,这当然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对于纪念鲁迅,这当然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作者:
VOLARE
时间:
2006-12-24 07:56
标题:
Re: 关于对鲁迅疑问?
鲁迅的作品极不和谐,所以
昨天需要鲁迅,今日不要鲁迅。
下层需要鲁迅,上层不要鲁迅。
作者:
拓荒牛
时间:
2006-12-24 11:55
标题:
Re: 关于对鲁迅疑问?
QUOTE Created By VOLARE At 2006-12-24
鲁迅的作品极不和谐,所以
历史需要鲁迅,今天不要鲁迅。
下层需要鲁迅,上层不要鲁迅。
等你很久了,我知道泥一定会回我得铁的,哈哈 [M02] [M02] [M02]
作者:
VOLARE
时间:
2006-12-24 15:44
标题:
Re: 关于对鲁迅疑问?
这又“敏感”,那又“敏感”,今时哪容得鲁迅。[M02] [M01] [M01]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