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逍    时间: 2004-5-17 12:28
标题: [color=blue]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color]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腹地,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毗邻国家最多的省份,不仅以其辽阔的幅员著称于世,更以其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彪炳人寰。新疆,三大山系拱卫着富饶的两大盆地,并称"三山夹两盆"。即北部雄伟的阿尔泰山,中部巍峨的天山,南部昂扬的喀喇昆仑山怀抱着的美丽富饶的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
天山莽昆仑,两盆映中华。独特的地形地貌,使新疆山川大地婀娜多姿,万象百态。山峦林海、大漠戈壁共低洼盆地同在;晶莹冰川、浩淼湖泊、凄凄草原与奔腾绿洲同辉;和田美玉、哈密香瓜、吐鲁番葡萄,物华天宝,旷世称奇;瑶池情歌,楼兰美女,编织了一曲曲回肠荡气的西域真情;张骞仗节而来,班超铁骑闪过,岑参引吭高歌,谱写了一曲曲西行者的壮歌;热瓦甫、冬不拉、都塔尔应和着千古悠扬的唢呐之声,魂牵梦绕着西行游子的眷恋之心;故轮胎、故高昌、故交河辉映着天池、葡萄沟、火焰山,诉说着智慧新疆人热情好客的豪迈性格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 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叫东疆。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都有无数的绿洲,田园阡陌,村镇相望,颇富"十里桃花万杨柳"的塞外风光。这是新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活动的主要基地。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绵连的雪岭,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 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是新 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有待于大力开发。
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 48,000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似一块瑰丽的翡翠,镶嵌在中亚腹地。南边是巍巍的天山山脉,北边毗临广袤的准噶尔盆地,东边远处是巍峨的博格达冰峰和浩淼的盐湖,西边田畴如画,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发源于天山一号冰川的乌鲁木齐河玉带似的纵贯市区,冉冉东来的钢铁大道——兰新铁路像一条巨龙,循入城西西山车站,与航空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聚首,火车与飞机齐鸣,苍山共长天一色。乌鲁木齐是祖国西陲的明珠。
这里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7.3度,年均降水量194毫米。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四、五月气温在10℃——20℃,六至八月30℃左右,九月初到十月中旬,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十一月进入冬季,满城银装素裹,别有一番北国情趣。
乌鲁木齐是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解放前,城市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没有几座破旧楼房。新疆和平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乌鲁木齐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生机勃勃,向现代化城市迅跑。如今高楼林立,高架路,立交桥相继建成使用。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生活与工作环境都有了惊人的发展。首府乌鲁木齐成为我国东联西出的桥头堡。
聚居乌鲁木齐的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等13个民族154余万人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和建设着这座美丽的边陲城市。




乘车从乌鲁木齐出发,沿高速公路车行90多公里,进入阜康山谷地带,从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便到了天池。天池,象一面硕大的明镜,镶嵌在天山东部博格达冰峰下的群山之中。她四面环山,参天的苍松高耸入云,蓝天、白云、冰峰和翠绿的山林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漫步天池,如同置身美丽的图画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天池是一座高山天然湖泊,属冰碛堰塞湖。海拔1980米,长400米,宽1500米,最深处达105米,面积4.6平方公里。相传这里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的地方,因而又名为"瑶池"。古今文人归纳出天池八景:石门一线天、龙潭碧月、定海神针、顶天三石、南山望雪、西山观松、悬泉飞瀑、海峰晨曦。
天池,一年四季可至可游,亦可在湖畔宾馆留宿用餐。若有兴趣,还可以在湖畔租马雇请向导,骑马上山游览博格达雪峰下的高山景区。博格达峰是东天山最高峰,海拔达5445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世称"雪海"。从乌鲁木齐昌吉一带远眺,三山峰并立高耸云霄,极为壮观,雪峰中即座落着天池。




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座落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的崇山峻岭中,海拔1370米,总面积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额尔齐斯河的两大支流——布尔津河及哈巴河,有海拔4374米的阿尔泰山主峰友谊峰,还有374条银光闪烁的冰川,就是这些冰川融水,蕴育着风景秀丽的哈纳斯湖。
哈纳斯一词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而神秘。哈纳斯湖宽2-3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不同的天气和不同角度看哈纳斯湖,湖水有着不同的色彩,从山顶俯瞰湖水,晴天是深兰色,阴天是暗绿色,夏日又微带乳白,冬日像水晶眼镜。因此,有人称哈纳斯为"变色湖"。哈纳斯湖流传着"湖怪"的神秘一说。湖区人传能吞没牛马,有数米长,动起来响声很大,湖中可见很高水柱。据猜测可能是大红鱼,究竟是什么东西,至今还是个谜。
哈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动植物基因种类,地质地貌、气候水文,以及文化遗存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它深深地吸引着中外专家、学者、探险旅游者。
哈纳斯,被称为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



巩乃斯草原为巩乃斯河流域大小草原的统称,位于新疆天山西部新源县境内,面积1100余亩,那拉提风景区包含其中。这里降水丰富,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是马背民族--哈萨克人繁衍生息的好牧场。素有"丽苑"美称。这里又是新疆细毛羊和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每年六月至九月间,这里碧草茵茵,山花漫野,五颜六色,将草原点缀得绚烂多姿。在草原上散布的哈萨克毡房如雨后春笋,使草原更富生机与活力。伊犁哈萨克自治洲和新源县的草原盛会多在这里举行。
巩乃斯草原区,四季景色俱佳。6月初,被哈萨克人称为美与自由化身的大红色"茉莉花"、"哈萨克花"成片怒放,反映新疆维吾尔、哈萨克生活风情的《天山红花》、《阿娜尔汗》等电影曾在此拍摄。辽阔草原、皑皑雪峰、蓝天白云、苍翠的云杉、银色的水系飘带穿行于山野草场,绿草、野花、羔牛马羊构成了这里秀美诱人的风光。




在新疆的版图上,有几处标有沙粒状虚线,这就是新疆的沙漠。在中国,新疆沙漠面积位居首位。
茫茫昆仑和巍峨天山夹持着一大片幅员辽阔的斜方地块,这是我国面积最大基底埋藏最深的塔里木盆地。盆地中央,有令人望而却步被称为进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它的面积三十三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江苏省,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撒哈拉大漠。
在北疆,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中也有一片沙漠,它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近五万平方公里。此外,在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的库姆塔格,以及精河、哈巴河等地,也都有少片沙漠。
新疆沙漠类型较多,沙丘形态多种多样。在塔克拉玛干,个体巨大的新月型沙丘一般高达80米,最高可达160米。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古城堡,大小不一地排列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蔚为壮观。紧临吐鲁番盆地鄯善县城的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惟一的一片羽毛状沙丘的沙漠,连绵起伏很大很突然的沙丘形同座座山峰,因此当地人亦称这里为"沙山"。它紧临绿洲,没有其他沙漠那样远远的过渡带,因此不需远途跋涉,不需特殊装备,轻而易举就能进入沙丘纯沙粒中观光游览,实为沙漠旅游胜地。在哈密地区的巴里坤,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及哈巴河县等地还有多处鸣沙山,当游人从沙丘往下溜滑时,发出嗡嗡响声,其响声还给人一种震荡感。
沙漠有宝藏,从古至今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诱惑力的一个。这不仅因为它的广袤、险阻和鲜为人知,而且还因为盛名的"丝绸之路"曾穿越这里,留下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十八、十九世纪,中外探险家尝试窥探塔克拉玛干的真实面目,都曾付出过巨大代价。新中国曾组织过多次综合性科学考察,并于改革开放后的83年在石油勘探中获重大突破,证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希望之海",国家正在开发利用沙漠油气资源。最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涌入新疆沙漠考察、探险和观光旅游的越来越多,不少地区还建立了沙漠旅游站、点、线。





古称甜瓜、甘瓜,维吾尔语称"库洪".我国只有新疆和甘肃敦煌一带出产哈密瓜.公元1228年成书之<<长春真人西游记>>第一次提到在新疆有这种瓜,称赞"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也".17世纪开始,哈蜜瓜列为新疆贡品.清<<回疆嗽:"自康熙,哈益投诚,此瓜始人贡,谓之哈蜜蜂瓜"新疆除少数高寒地带之外,大部分地区均产哈密瓜,优质的哈密瓜产于南疆师县、哈密和吐鲁番盆地;石河子一带也很不错新疆哈密。品种瓜有180多个及类型,瓜的大,小、形状、肉色千差万别大的像大炮弹,重十几公斤;小的像椰子,重不足一公斤。瓜的形状多为椭圆,扁圆的皮邑有黄、绿、褐、白等,皮上有各种斑纹。斑声、肉色为乳白、批黄。桔红戊碧绿;肉质有脆、有较等等另外,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冬瓜;时贮存,新疆本地人家藏的冬瓜可以放到来年春天,仍然新鲜经食用。



库尔勒香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公元前五世纪的《西京杂记》中说:"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而不枯。"历代被作为贡品由帝王诸侯所享用,《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的人参果,传说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具有香气浓郁,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色泽鲜艳的特点,不但具有营养价值,而且可以药用。主要因为它性寒味甘,具有"润肺、凉心、消疾、解毒疮、驱毒、切片贴烫火伤止痛不烂"的功效。库尔勒香梨曾多次在国内获奖,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中华蜜梨"、"梨中珍品"、"果中王子"。梨花盛开季节,数万亩梨花竞相开放,朵朵雪白的梨花绽满枝头,好象瑞雪悄然而至。每到这一季节, 总有远足踏青的人们驻足园中,或走访梨家农舍,体验浓郁的梨乡风情。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馅制成,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
  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
  制作时,先将上好的料羊肉切成筷子头大的肉丁,再把洋葱剁碎,加胡椒粉、盐水(适量)拌均成馅。在面粉中加凉水和成硬面,切成面剂子后用走槌擀成薄片,甩去面粉,包馅成鸡冠形(少带花褶),入笼屉用旺火蒸二十分钟即成
维吾尔吃法,一般和馕或者和抓饭一块吃。和馕一块吃,先把薄馕放进笼屉蒸馏少许,然后把包子放置薄馕之上;和抓饭一起吃,则把包子放于抓饭碗上。不论哪种吃法,吃时都在薄皮包子上撒适量胡椒粉,这样可以提味,增加人们的食欲。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维吾尔族同胞喜 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很受顾客欢迎。有趣的是,当薄皮包子蒸熟揭笼或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提高嗓门,拉着声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据说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的名厨,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誉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为招徕顾客的牌子.
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孜然,是新疆地产的一种香料,带有特殊的辣味,为制作羊肉尖菜肴时的调味佳品)、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之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技术高超的厨师选用上好的两岁阿勒泰羯羊,宰杀剥皮,去头、蹄、内脏,用一头穿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铁钉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上白面粉等调成糊。全羊抹上调好的糊汁,头部朝下放入炽热的馕坑中。盖严坑口,用湿布密封,焖烤一小时左右,揭盖观察,木棍靠肉处呈白色,全羊成金黄色,取出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在南疆和田、且末等城镇巴扎上,设有现烤现卖的 烤全羊摊档,专门剁块零卖。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同样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讲究不似烤全羊那样严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烤制规模的大小和具体方法上。
串烤肉,首先将净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将它们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铁钎子上。过去,做串烤肉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一边扇风烘烤,一边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
近年来,在墨玉、库车和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等地出现了串烤肉的另一种形式,民间称它为"米特尔喀瓦普",意为"1米长的串烤肉"。这种串烤肉确实名符其实,钎子足有70-80厘米长,肉块儿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几串,味道鲜嫩可口,吃起来更为过瘾,因为这一大串足顶那小的7一8串烤肉。所谓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调料用锅炒出来的羊肉片。
更为有趣、难得一尝的要数"肚子烤肉"。何谓"肚子烤肉"呢,就是把羊肚子洗净后,把羊肉剔下来塞进肚子里,再倒进些盐水把肉块拌匀,然后把口系牢,埋进用篝火烧热的沙子里烤熟的肉。烧烤的只是那肚子,肚子在这里真正成了"饭锅子"。人们尝了这种烤肉后都赞不绝口,说只有吃到这种肉时,才能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的鲜嫩香昧,那独特的滋味是任何其它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无法替代的,或许,这是最原始、传之最久远的食俗之一吧!

新疆盛产牛羊,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以食牛羊肉为主。牛羊肉风味小吃名类繁多自不待言,就是以羊的内脏作原料,也能烹制出鲜香异常的美味来。米肠子与面肺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制作米肠子和面肺子,一般都在宰羊之后,细心地将羊内脏完整地取出,用清水灌洗羊肺至白净无色,羊肠翻洗干净备用。将羊肝、心和少量肠油切成小粒,加适量胡椒粉、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拌和均匀作馅,填入羊肠内。再将白面洗出面筋,待面水澄清后,滗去大量清水,留少量清水搅动成面浆,再取小肚套在肺气管上,用线缝接,然后把面浆逐勺舀出倒入小肚,挤压入肺叶。再将以少许精盐、清油、孜然粉、辣椒粉调好的水汁用上述办法挤压入肺叶。然后去小肚,用绳扎紧气管封口。再把米肠子、面肺子、洗净的羊肚和卷有少许辣椒粉用绳扎的面筋入锅煮。煮时还须在肠子中的大米半熟时,用钎子遍扎肠壁,使之放气放水,以防肠壁胀破。熟后取出,稍凉切片,混合食用。
  米肠子与面肺子,肠糯鲜,肺软嫩,羊肚、面筋有嚼劲,香喷可口,风味独特,不愧为新疆民族风味之佳品。

馕是新疆各兄弟了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手抓羊肉是新疆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人民都喜爱的食品.当您在天高气爽的季节来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不论您走进蒙古包还是毡房,都会受到淳朴好客的主人的热烈欢迎.他们会用手抓羊肉来款待您.您要记住,拒绝吃肉是不礼貌的,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的表现;最好的办法是大口大口的吃,这才是忠于友谊的表示.
城镇饭馆烹制手抓羊肉,先把羊肋条肉剁成大块,下锅煮至半熟去尽浮沫捞出.再取洋葱辣椒,留一大片洋葱,其余剁成末;辣椒剁碎.将肉块摆放盘中,上放洋葱片并撒少许精盐,入笼篜烂取出,滗汤.汤入炒勺上火烧开,下洋葱末,辣椒末,胡椒粉,盐,调好味浇在肉上,请客人享用.
在牧区,手抓羊肉的烹制仍保持其原始的风味.把新鲜的羊肉放入锅清炖,有的只放胡椒,姜片,不放食盐;有的什么佐料也不放,肉炖至七八成熟即捞出食用.
主人把热气腾腾的羊肉装在精致的大盘子中,盘边放着十五厘米左右长的割肉小刀.这小刀富有民族特色,把柄镶嵌雕饰着花纹的图案,其中以英吉沙县出产的最为著名,锋利无比.用小刀割下肉片,手抓肉片蘸盐食用.有的人家给客人一只小盘,请客人把割下的肉片装在小盘蘸盐吃.
这种古朴的,独特的,带有原始风趣的吃肉方式,会使您想起江南塞北的古风人俗,在您思想的海洋里激起阵阵涟漪,引您遐想,怀恋,憧憬和陶醉,从而使您对新疆草原的丰饶,新疆各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产生一种景慕缅怀之情.

顾名思义,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油塔子的制作不很简单,需要一定的技艺。有经验的厨师先用温水和好面,加些许酵面揉成软面,热处发约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醒,视制作需要,揪成若干个小团,外抹清油待用.制作开始时,先取其中的一块,平铺在面板上,擀薄拉开,利用面团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拉得越薄越好。然后再在薄如纸的面上抹一层炼羊尾油。这里有讲究:天热时,要在羊尾油里加适量羊肚油,因羊肚油凝固性大,不至于天热油溶化而流出面层;天冷时,羊尾油中加少许清油,清油不易凝固。这样制作的油塔子油饱满,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浓香丰腴的独特风味。在里面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火蒸25分钟,即可启笼食用.

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钏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生辉。味香可口。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视为上等美餐。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糯",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兄弟民族执行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饮"。现在有些家庭执行汉族客人,一般都备有小勺。
关于抓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医生,在他晚年的时候,身体很虚弱,吃了很多药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研究了一种饭,进行食疗。他选用了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这种饭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点,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健康,周围的人都非常惊奇,以为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后来,他把这种"药方"传给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为现在的维吾尔族人普遍吃的抓饭了。
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我们且不去考究,但抓饭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食品,却是实实在在的。羊油、洋葱、胡萝卜和大米都是含多种维生素的补品,特别是胡葛卜被人们称为"小人参"和"地参"。用这样的原料做的饭,当然补人了。
现在维吾尔群众中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除了选用植物油外,还用动物羊油,骨髓油和酥油来做抓饭。当然用骨髓油做的抓饭营养价值最高了。在用肉方面,除了用羊肉之外,还用雪鸡、野鸡、家鸡、鸭、鹅和牛肉。雪鸡肉的抓饭味道最佳。不过,有的抓饭也不放肉,而选用葡萄干,杏干,桃皮等干果来做,称之甜抓饭或素抓饭,同样美味可口。到了夏天,维吾尔族人吃的抓饭花样还更多一些。南疆的维吾尔族人喜欢在抓饭里放一种"毕也"(木瓜),有的还放鸡蛋和菜。最有趣的是在做好的抓饭上放一些酸奶子,称之"克备克波糯",它既是上等的充饥之物,又是消暑解热的。食品不过,现在维吾尔族人最讲究的要算"阿西漫吐",也就是包子抓饭。在每碗抓饭里放上五、六个薄皮包子。抓饭和薄皮包子都是维吾尔族的上等饭,把这两者合在一起,真是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只有来了贵宾和亲朋好友,主人才会做这种饭来招待客人。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北15公里,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中,葡萄沟长8公里,宽约500米,峡谷两岸绿树葱葱,桑、杏、桃、梨、杨、柳、榆、槐错落有致;两岸无数清泉汇集成纵横交错的水区,浇灌着谷中210多公倾葡萄园。随着葡萄种植业的发展,这里建起了现代化葡萄酒厂,生产各种葡萄酒、葡萄罐头。特别是这里出产的干白葡萄酒,甘甜爽口,清香宜人,回味无穷,深受国内外宾客的青睐。在葡萄沟深处,为柯旅游观光客人修建了一座葡萄圆林。圆内水榭别墅。葡萄长廊藤蔓交织,果香袭人。在领略了火焰山的酷暑之后,在此小息,品尝晶莹滴翠的葡萄,令人心旷神怡。

一号冰川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位于市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尔山中,海拔3800-4000余公尺,长约2.4公里,平均宽500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其周围分布着大小76条现代冰川。由于现代冰川类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所以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这里冰川冲积地貌非常明显,对于进行地质科学考察的客人,可以从这里探察乌鲁木齐河亿万年间发育的过程。

作者: L66    时间: 2004-5-17 14:27
标题: Re: [color=blue]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color]
哇!我眼睛都看花了! [M25] 谢谢张逍! [M29]

七、八月份有谁可以一起去? [M25]
作者: XXXXXXX    时间: 2004-5-17 14:41
标题: Re: [color=blue]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color]
[M11] 我不想上班了
作者: sharon    时间: 2004-5-17 19:09
标题: Re: [color=blue]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color]
我好想去哦~~~ [M03] [M03]
作者: 漫步者    时间: 2004-5-17 20:58
标题: Re: [color=blue]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color]
七月太热,还是8、9月好些,
而且这些漂亮的地方凭几个人也很难看见哦 [M13]
容易去的地方也被破坏的很厉害,
这些都要很深入才能看见哦 [M05] [M05] [M01]
作者: badminton    时间: 2004-5-17 21:27
标题: Re: [color=blue]新疆-我国最大的旅游省区[/color]
哇!漂亮!绝!虽然我去过一次了,但看到这么漂亮的照片,我还想再去一次! [M02]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