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28
标题: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先挖一大坑,等石头砸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3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几次玩双打,就先从双打开谈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3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在双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单打技术超群的两个选手,配对未必打得过单打技术逊的一对组合。由此可见默契配合与战术应用在羽毛球双打中是非常重要的。偶开这个贴子,欢迎大家进来谈谈在打球中的感悟或者问题,也可以当是另一种形式的切磋。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3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打球的初衷是健身,但希望水平能稳步上升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3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双打基本战术

1、攻人战术
这是双打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战术。在对方两名队员技术水平不平衡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战术。即使对付两名球员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对手时也可灵活运用。先通过将发接发或控制台内小球取得进攻机会,然后集中力量“二打一”,避其所长,攻其所短。

2、攻中路战术
将球击到对方两名队员站位之间的空隙,从而造成对方经常出现争抢回击,或相互让球漏接等错误,尤其针对一些配合不够默契的对手,行之比较有效。当对方前后站位时,可将球击到对方两侧空位处。而在对方分边左右站位防守时,则可利用快速击球等技术攻击对方的中路。

3、调动左右拉开反击战术
通常用来对付后场扣杀能力较差的对手,也可结合将对方的弱者调到后场使用。此战术是用摆短,侧旋,小球控位等技术,把对方队员紧逼在底线两角来回移动击球,并迫使其回击出质量不高的球,然后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可伺机攻击网前空档或对其打追身球。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39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和148配过,和挨踢也配过
觉得148 削球搓球处理得好,起板力量大,和欧正好有互补的效果,打起来很顺

和IT配合也不错,他变化多,发球上旋为主,有利欧突击或冲球;防守能摆短出很好的球,非常贴左右两个小三角,利于调动对手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4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欧双打打得多一点,可能经验好一点,感觉比单打优势要打,缺点是关键球失误多,老毛病了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4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昨晚由于人比较兴奋,我的单打发挥还行,基本能左右开弓,发挥攻球与快速大力的长处,但还是失误多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4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感觉反手弧圈球不成熟,以快速弹击为主
正手拉球没有发挥腰部力量,挥拍后续动作向前不够,所以球不算太冲
作者: 挨踢    时间: 2006-7-12 18:5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这算不算SF?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8:57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01] 下此单打找你挑

还有老马没打过

双打要和关哥哥配一下

多和不同风格的对手打才有提高
作者: 白瑞德    时间: 2006-7-12 19:1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楼主翻抄过来的帖子?

昨晚也去打球了?哪位?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9:2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欧昨日打完乒乓,下到二楼看你们打球一个多小时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2 19:2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羽毛和乒乓有相同之处 [M01] 算不得翻炒,借鉴,咔咔
作者: krice    时间: 2006-7-12 23:3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继续写,精华等着你。,。。。
作者: 关哥哥    时间: 2006-7-13 12:5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05] 上面有版主发话了,,膏膏就不成问题的说,,

江湖的打球技术很有水平了,,总结经验,和大家共享,这是一大进步的提高,,对自己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大家多交流平时打球多有针对性的练习..不要一上来就猛打一通,,这样就更好了!!!,
作者: 黎明1刻    时间: 2006-7-13 14:04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QUOTE Created By 笑傲江湖 At 2006-7-12
在双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单打技术超群的两个选手,配对未必打得过单打技术逊的一对组合。由此可见默契配合与战术应用在羽毛球双打中是非常重要的。偶开这个贴子,欢迎大家进来谈谈在打球中的感悟或者问题,也可以当是另一种形式的切磋。


[M04]
作者: ma    时间: 2006-7-13 14:2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QUOTE Created By 笑傲江湖 At 2006-7-12
双打基本战术

1、攻人战术
这是双打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战术。在对方两名队员技术水平不平衡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战术。即使对付两名球员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对手时也可灵活运用。先通过将发接发或控制台内小球取得进攻机会,然后集中力量“二打一”,避其所长,攻其所短。

2、攻中路战术
将球击到对方两名队员站位之间的空隙,从而造成对方经常出现争抢回击,或相互让球漏接等错误,尤其针对一些配合不够默契的对手,行之比较有效。当对方前后站位时,可将球击到对方两侧空位处。而在对方分边左右站位防守时,则可利用快速击球等技术攻击对方的中路

3、调动左右拉开反击战术
通常用来对付后场扣杀能力较差的对手,也可结合将对方的弱者调到后场使用。此战术是用摆短,侧旋,小球控位等技术,把对方队员紧逼在底线两角来回移动击球,并迫使其回击出质量不高的球,然后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可伺机攻击网前空档或对其打追身球。


[M36] [M36] [M36]
作者: 笑熬浆糊    时间: 2006-7-13 14:29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QUOTE Created By ma At 2006-7-13
[quote]QUOTE Created By 笑傲江湖 At 2006-7-12
双打基本战术
1、攻人战术
这是双打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战术。在对方两名队员技术水平不平衡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战术。即使对付两名球员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对手时也可灵活运用。先通过将发接发或控制台内小球取得进攻机会,然后集中力量“二打一”,避其所长,攻其所短。
2、攻中路战术
将球击到对方两名队员站位之间的空隙,从而造成对方经常出现争抢回击,或相互让球漏接等错误,尤其针对一些配合不够默契的对手,行之比较有效。当对方前后站位时,可将球击到对方两侧空位处。而在对方分边左右站位防守时,则可利用快速击球等技术攻击对方的中路
3、调动左右拉开反击战术
通常用来对付后场扣杀能力较差的对手,也可结合将对方的弱者调到后场使用。此战术是用摆短,侧旋,小球控位等技术,把对方队员紧逼在底线两角来回移动击球,并迫使其回击出质量不高的球,然后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可伺机攻击网前空档或对其打追身球。

[M36] [M36] [M36][/quote]

哥哥, 你将羽毛球的感悟用到乒乓球来了啊 [M13]

http://www.junjing.net/forum/thread.jspa?messageID=7592885&start=0�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4 12:0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球不同,但打球的感觉是相通的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4 12:0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打球之前首先是观察,观察对方的弱点,估计一下自己的应对几种之策
乒乓球的灵魂是变化与应变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4 12:0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偶觉得BENNYTONY 的网球教学帖中费德勒上旋球的FLASH 对学习弧圈球的童子很有用,类似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4 12:07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网球以上旋为主,类似乒乓的高调弧圈

动作用到乒乓上面,手腕后续动作向前为主才是前冲,向上为主是高调,
侧面勾一下,就是侧转弧圈
作者: L148    时间: 2006-7-15 09:4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还有这样用心打球的,不简单啊!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6 22:58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网球以上臂发力为主,
乒乓球以前臂发力为主,以肘关节为发力圆心,一般动作较小
远台弧圈可以大臂发力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6 23:0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几大要素:

旋转 速度 角度(线路) 力量 加上战术变化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16 23:0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有个高手对偶说,想搓球转,球的高点期拍型45度切下去
作者: 关哥哥    时间: 2006-7-17 15:39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29]
作者: ma    时间: 2006-7-17 20:57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29] [M29] [M29]
作者: krice    时间: 2006-7-19 17:0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期待LZ继续总结乒乓经验 [M29] ~~~~~ [M04]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6 13:4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现在发现握拍手法对出球的效果很有作用
作者: ma    时间: 2006-7-26 13:4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21] [M21] [M21]
作者: 牧野流星    时间: 2006-7-26 16:39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要不要把偶的瑜伽运动也发到这里呢 [M11] [M24]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7 11:28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最近参照电视里运动员的手法调整了一下握拍的手法

感觉手腕固定,发力方便,用食指引导出拍的方向,更有利于拉球的力量和旋转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7 11:3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换了个拍子,胶皮弹性加强了许多,球拍轻了,暂时还没摸透拍子的性能,太弹

海绵还没吃住球,就反弹出去了,原来的动作得调整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7 11:3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新拍子的好处是但是发现反手拉球可以更稳一点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7 11:3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也可以不用大动作发力了,

下次自己要提醒自己,动作要以肘关节为圆心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7 11:37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乒乓球是一项有节奏的运动,要去寻找对手节奏中不合理的部分

就像音乐一样 [M01] 太极圆浑,连绵不绝
作者: ma    时间: 2006-7-27 11:4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可以感觉到你的球更转, 冲力更大. 要加大力推挡或反拉才能回过去.

[M21] [M21] [M21]
作者: ma    时间: 2006-7-27 11:47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忘记问你换了哪种胶皮?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7 12:1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应该是狂三39度正反,想试一下双面拉的感觉,以前反手以快攻、弹为主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在美国乒乓总站上有一个连接里面由专业人士每周一讲如何进阶专业,里面的提示最适合有条件练球的同志,几乎每一个贴子让我看了都汗颜,业余缺点一针见血而且有建议如何提高,这里的建议都是非常实用而且适用范围广.


,来两篇 懂英文的同志翻译本身也会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2/26/05

The Little Things

Many players think bigger and bigger swings are the path to advancement, but it's often the opposite. Top players do many little things right, every time, and it makes a huge difference.
For example, do you push short and low; consistently return serves safely; hit all your own serves low, accurately, and with the full spin you can muster; move completely for every shot without reaching or leaning; warm up to play hard from the first point of the match; soften your returns when needed to keep the ball in play; and go only for the shots you own under pressure? Look around; at the average club, there will be no players who do all these things.

In fact, you usually need to go to about 2300 or 2400 to find folks who pass this little quiz, which should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its importance. And yet, these are refinements available to players of almost any level. Including you.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小技术

很多选手以为越来越大的挥拍是提高的途径,实际情况经常是相反的.高水平选手每次都能将小动作做正确,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效果.

譬如说,你能否摆得又短又低?能否稳定安全地接发球?能否每次都发球够低,精确,并且产生足够的旋转?能否每球完全走到位而不用够球或是倾斜?能否足够地热身以至于比赛第一个球开始就有质量地发挥?能否在需要时软处理接发球到需要的位置?能否在压力下只进攻那些足够有把握的球?看看你周围的同志吧,没有人可以做到所有这些.

事实上,你需要在2300-2400的水准下才能找到通过这个考试的选手,他们会告诉你这些的重要性.而且这些的改进对哪个水平都有效,包括你.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4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2/13/04

Backhand Footwork

Many players neglect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backhand footwork -- moving in and out. Instead of making the effort, they reach forward to the ball, or lean back to play a deep one.
Such footwork neglect leaves players vulnerable to the tactic of changing depths. One classic is to play a short ball followed by a deep ball, catching your opponent leaning over the table. (Often, the deep one doesn't have to be hard at all, just bounced near the end line.) Another good tactic, for points played off the table, is to alternate forceful low spins (to the backhand) with softer, higher spins. By coming up shorter, the latter shot will force the lazy opponent to reach forward and hit up at a spinny ball, often sending it off the table. You can see such errors made all day at any tournament, even among fairly high-rated players.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nvolves simple hard work and paying attention, without shortcuts. After each backhand, you must try to get back to a ready position, and recognize the need to move into position for the next one. Tempting as it is just to stand there and wave your paddle quickly to counter backhands, such a lazy approach will cost you against stronger opponents who play a three-dimensional game by making a continuous effort to be in position.

反手步法

很多选手忽略了反手步法一个很关键的部分:退出和进入(相对台面).不去做这方面的努力,他们向前够球或是后倾去打长球.

这种步法的忽略使得选手对球深浅变化的策略很脆弱.一个经典策略是打一个短球紧接着一个长球,这样会把你的对手打倾斜在台面上.(经常,长的那个球并不需要很大力量,只要落在端线附近就够).另一个有效策略是对于那些长球的相持,改变那种有质量的低旋转(到反手)用软高的旋转来代替.如果拉得够短的话,后一种球会强迫那些懒惰的选手向前够去发力攻这个球,经常是打出界.赛场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错误经常出现,甚至包括高积分.

问题的解决包括单纯而困难的训练和集中注意力,没有捷径.每次反手打完你必须试图回到初始位置,并且注意发现是否需要移位打下一个球.那种只站在那里快速挥拍来用反手打球的诱惑,这样的懒惰的解决方式会使你输给那些通过持续努力还原而打三维球的选手.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对美国积分有个大体认识可能这些文章更容易理解一些,

这里半专业小孩(男)从八九岁练起(每周至少两次教练指导,每周4,5次到球馆训练),两三年后大体可以达到1800,再往后大体每年能长分100-150,其中会有些起伏,到得17,8岁上大学成绩可达2200-2300再往上就纯靠个人是否非常有兴趣继续发展和个人天赋了.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6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2/19/05

Losing at the Short Game

By Carl Danner

Sometimes you encounter an opponent who returns serves short, flips, and opens better than you do.
When this happens, you have a decision to make. Either do something to tighten your short game immediately, or just start serving out deep and returning deep to open the rallies up more freely. Often, the latter strategy is better, especially where an opponent may be hindering your quickness through well-placed returns made using good touch.

There are always several choices of basic game strategy you can make against most opponents. Be open to moving to another alternative if your preferred choice stalls.

小球不利的情况

有些时候你遇到的对手接发球回短,挑球,发起进攻都比你强。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必须做一个决定。或者采取手段使你的小球紧凑,或是就发球深,回球深从而更自如的转入相持。通常,后者的策略更好,尤其是当对手通过良好的手感回球到非常难受的位置从而阻碍你的速度时。

对于几乎所有的选手,你总是有很多种基本策略的选择。想法要更广一些,如果你喜欢的方式不奏效的话,要能够转入另一个策略。


12/12/05

Your Over-Developed Wing

By Carl Danner

Are you much stronger on one wing (forehand or backhand) than the other? If so, chances are your grip and stance are also tilted to favor the same wing.
You'll do better in the long run with a neutral stance and grip. Ask a coach, or a playing partner, to observe what you're doing (in both regards) to help you get back to proper form.

你过多发展的翅膀。

你是否一边的翅膀(正手或反手)比另一边要强得多?如果是这样,很有可能的是你的抓板和站位都倾向于你喜欢的那一边。

在长期的效果下中性的站位和抓板会让你的成绩更好。询问教练,或是打球的同事,让他们观察你的动作来帮助你转型到更正确的姿势。


12/05/05

The Ball You Must Smash

By Carl Danner

In tight situations, you can be tempted just to roll or block a loose return that you could also smash. This is a mistake, especially against a higher-level player.
Letting your opponent off the hook in this way offers her a tremendous relief; suddenly, points she thought were lost are in play again. Your opponent can also soften up her attack and play steadier knowing that you will back down. The results can snowball against you, and turn a match around.

Your game especially needs its bite in nail-biting matches. So simply commit to smashing any ball that deserves it, at any time, against any opponent. No regrets. Not only will you win more, but you'll have more fun doing it.


你必须进攻的球

在紧张比赛的情况下,你可能被诱惑只是去轻卷或挡一个对手回来的弱手,而不是去杀它。这是错误的,尤其是面对水平更高的选手时。

用这种方式让你的对手摆脱窘境会给他很大的减压;突然地他以为要丢的分又重新打起来。知道你会退缩你的对手也可以减弱他的进攻而打得更稳定。结果会越积越大对你不利,最后扭转一次比赛。

在激烈的情况下,你的比赛尤其需要咬得狠。所以,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对手,杀每一个应该被杀的球。没有遗憾。你不仅仅会赢得更多,你还会在其中享受到乐趣。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36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1/28/05

Stepping It Up

By Carl Danner

In terms of tempo of play and general aggressiveness, most improving players err on the side of going for too much -- e.g. by trying to kill difficult balls, or by failing to fall back to steady, consistent play when warranted. But at high levels of the sport, things happen quickly in points; players open quick and hard, move fast around the court, and generally mop up the slower stuff that passes for lower-level rallies. Thus, there can come a time where a developing player needs to play a quicker, firmer game. From a practical standpoint, this is difficult advice to give, since it is so easily misinterpreted as a license to flail if you don't recognize the right time (and way) to step it up.
The best indicator is match experience against a better player, especially one at least 200 rating points stronger. Typically, they may move faster, loop sooner, counter more quickly, or even push more severely. Generally, you will have less time to get going in a point, and have to strike more severely to score. Such experience can show directly where your own movements and reactions have to accelerate.

The way you step up your game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execute more quickly and powerfully requires better footwork and form, not harder swings. The high-rated opponent loops more quickly because he moves faster into looping position than you do. He can stroke more rapidly and consistently because he lacks the hitch in his swing (or faulty grip, bad position, etc.) that you have. But he also has a different mindset, expecting to execute these things in situations where you would have doubts. There is no question in his mind that (for example) he is going to run over there and hit that quick counter-loop. And he does.

If you decide to step it up, first work hard in practice. Stress yourself through rapid-fire exchanges with your partner, trying to make every single shot without error. Do double-speed footwork drills. Play practice games where you must attack every ball, regardless of your opponent's shot. Try to relax a bit (no gritting of teeth), since taut muscles move more slowly. Don't forget a coach's advice (if available) on your movement and form. Then, in match play, step it up about half as much as you did in practice -- which will give you added quickness, while hopefully keeping any wildness under control.

Your game can move up a level if you can accelerate your play while maintaining good form and consistency.


提高速度

谈到比赛节奏以及积极方面,大多数正在长球的选手都倾向于做的太过了--譬如试图去杀很难的球,或在必需的情况下无法退后沉着稳定的发挥。但是对于高水平的运动,每分之间事情发展非常迅速;选手发动进攻快狠,移动迅速,而且扫荡那种对低水平没问题的慢球。因此在某种情况下长球的选手需要打一些更快更坚实的球。从训练角度很难给出建议,因为如果你不能识别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去提高速度的话,很容易解释成可以去乱打。

最好的指导是去和高水平选手比赛,尤其是那些积分至少高上200分的选手。很典型地,他们移动更快,更早拉球,更快反拉,甚至搓得更狠。一般来说你有更少的时间去进行一分球,而且需要打得更狠来得分。这样的经历能直接得告诉你你在哪个移动和反应方面需要提高速度。

提高速度的方式同样重要。执行的更快更有力量需要更好的步法和方式,不是更狠的拉手。高积分选手拉球更快是因为他们更快的移动到拉球位置。他可以打得更快更稳定因为他挥拍没有像你一样的被绊住(或者错误抓拍和错误的位置,等等)。而且他的思维也有区别,在某些情况下准备好执行一些动作,而不是像你一样会犹豫。譬如对他来说跑到那里杀那个快速的反拉在他的想法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他做到了.

如果你决定提高速度,首先要下苦工训练.在和队友快速回合中紧迫起来,每个球都尽量不要失误.用两倍的速度做单纯步法训练,打一些无论对手怎样回球你都进攻的模拟比赛.试着放松一点(而不是要紧牙关)因为紧蹦的肌肉移动速度慢.别忘了教练对于移动和形式的指使(如果有的话).然后在比赛中提高大概相当于你训练时提高的一半的速度--这样可以让你加速同时控制住你的疯狂(希望如此).

你如果可以提高打球速度并且保持好的形式和稳定性,你的比赛可以提高一个档次.

看高手的球,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的速度高一个档次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4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0/31/05

Stepping Around

By Carl Danner

Stepping around one's backhand to hit a forehand is a standard and useful tactic. But there's one side to it most players don't realize.
When you step around, you make a tradeoff by giving your opponent more time in exchange for your chance to hit a more powerful shot. This occurs because forehands are hit to the side of the body, whereas backhands are hit in front -- so It takes longer for the ball to get to your forehand. This difference is most apparent in topspin rallies where balls bounce out deep.

What's it mean tactically? By stepping around, you also give your opponent the time she needs to step around. Similarly, when you see your opponent start to make this move, you can do the same with the extra time provided. Just knowing this creat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example, you might think twice about stepping around against an opponent whose forehand is stronger than yours, especially if you can hold your own in backhand rallies. Alternatively, an opponent whose first forehand loop is weak can be exploited by encouraging him to step around and open into your own, stronger forehand.

侧身

侧身到反手位用正手进攻是基本而且很有用的策略。但是有一点很多选手却没有意识到。

当你侧身时,你是牺牲给对手更多的时间换来你更有力量的进攻。这是因为正手是在身体一侧击球而反手是在身前--因此球要运行更长的时间到你的正手。这种区别在上旋相持球跳得很深时最明显。

策略上讲这意味着什么?侧身时,你同时也给对手时间用来做他的侧身。反过来说,当你看到对手开始侧身时,由于有多余的时间你同时也可以侧身。只是知道这一点就产生很多新的可能性。譬如讲,如果你面对正手比你强的人你应该多考虑一下是否侧身,尤其是你在反手对决不落下风时。另外一种就是面对第一板正手进攻不是很强的对手时你可以鼓励他侧身这样来用你自己更强的正手打开局面。 好,让他攻,反击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44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0/10/05

Practice Your Smash

By Carl Danner

Few players think to practice smashing lobs. But few things can turn a game around faster than hacking a sure winner when your opponent is prostrate on the barrier. And while a high smash looks easy, the unusual trajectory of the ball creates complications you can only experience through trial and error. Smashing practice also has a unique way of revealing flaws in your forehand stroke; it you can't whack a lob comfortably, there's something amiss.

Top tennis pros practice their overhead smashes, for many of the same reasons. You should, too.


练习你的杀球

极少选手觉得应该练习杀高球。但是面对挡板边沮丧的对手而失误掉一个杀高球,这样扭转战局的情况不占少数。虽然高球看来很好杀,球非常规的轨迹产生的复杂性你只有通过练习和失误的经验来掌握。杀高球的练习同样是检测你正手瑕疵很独特的方式。如果你不能杀好,一定有问题。

由于很多相同的理由,高水平专业级网球选手练习杀头顶高球。你也应该练习。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5:5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09/05/05

Service Returns 101: Spin

By Carl Danner

Many newcomers to the sport are frustrated by heavy spin serves they can't return. Here's a review of the basics for them, along with a key tip for more advanced players.
Watch your opponent's paddle as it contacts the ball. Whichever way his paddle goes, your return will go also unless you adjust. For example, if he swings down, your return will go down; if he swings to your left, the ball will go that way, etc. There are two ways to adjust and return these serves safely. The first is to aim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ball would otherwise go, e.g. aim right to counteract left-aiming spin, or lift to counteract chop (down spin). The second way to adjust is to get a sense of the extent of the spin so you can also aim the ball in the direction the spin would take it, e.g. let the ball go left in response to left-aiming spin.

Once they learn it, many players automatically use the first technique almost without thinking. For advanced players, however, this can be a mistake, since it makes your return predictable, giving an edge to a high-level opponent who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location of your return by his service spin. Therefore, the second technique is often more effective since everyone is used to seeing the first one. The best approach is to learn to use them both, so you can choose between these alternatives and make your returns less predictable.


接发球:旋转

很多新手不能回接很重的下旋而沮丧的要命.这里给他们回顾一下基本方法,然后再给高水平一点提示.

观察对手接触球时的拍子,拍子向那边走你接球就会往哪里走,如果你不调节的话.譬如说,如果他向下挥,你的回球就会向下,如果向左挥你的回球就会向左,等等.有两种方式调节并安全地回接这些发球.第一个是冲着相反方向去接.第二个调节方式是对球旋转有一定的认识,这样你也可以冲着旋转会转去的方向接.就是逆旋转
很多选手一旦学会通常会想都不想就用第一种方式.对于更高水平的选手之间,这却有可能是个错误,因为这会使你的回球可预测,这样提供给高水平对手一个刀刃,他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发球旋转控制你回球的落点.因此,第二种方式经常更有效,因为所有人都习惯看到第一种.最好的方式是都学习,这样你可以选择性地用他们而使你的回球不好预测.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6:0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初学者对于盯球及感应球必需有的概念-台湾·萧教练[转贴]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事物, 进而判断它的价值并对应做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没认清对方回球的旋转、速度、落点、高度等变化, 任你有一身绝技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就如同参加考试一样答非所问肯定是零分。 至于感应的部份我以棒球外野手为例, 当打击者击出外野高飞球时,一流外野手凭藉他感应球与球棒撞击的声音、高度、方向, 在第一时间判断出该球的位置, 并移动至来球的落点接杀该球, 而桌球的速度更快、旋转更复杂,动作更细腻, 且每个人的球路都不尽相同, 因此要当一流的桌球选手比起其他运动员更需要敏锐及准确的感应能力。

1. 不当的盯球方式

1-1 初学者的不当习惯

我们以正手对拉直球来讲, 很多人往往因为来球很固定可以不看球, 或来球很快不容易看到球只是凭感觉在打球, 熟练之后不看球也能打得到, 于是很多人就以为自己可以不盯球或误以为自己盯到球。

1-2 眼睛没有焦距

当我们看对方击球时不用盯球也知道球在那边, 我们可做一实验, 你把眼睛对着网架盯, 也会知道对方何时击球, 球往那里跑, 本身该何时回击球, 但这都不够精准, 因为对方球拍触球的霎那会起四种变化、速度、方向、摩擦和弧线高低, 如果不能确实看清楚来球性质, 将会产生很多无谓的失误, 眼睛若有焦距就可确实看清楚, 那要怎样做才有焦距, 两颗眼珠只盯球其他一概都不看, 不管球跑到哪, 这就是有焦距。


1-3 眼神没有节奏和起落
所谓眼睛要有节奏是指眼神要有松紧, 该仔细盯或不需盯要分清楚, 如果你从对方回球, 下桌, 过网, 下己方球台, 弹起,击球, 都用力盯球那眼睛势必会很累, 而且球速若很快也会来不及盯球,因此眼神必需略过一格提早回到本身球台准备击球, 至于眼神起落, 意即眼神不是平视而是有起伏, 尤其当球落己方球台, 眼神没跟球下桌, 球弹起时眼神也跟上不来, 那将如何瞄球呢?

1-4 不会用身体带动眼睛

当对方回击球到己方球台时, 常发现有些人不转动头部而用斜眼看球, 头都不动, 有些人则是头转来转去, 斜眼又没准心,其实应该是身体微微向左右转带动头部看球。


1-5 不会感应来球

以物理现象来谈桌球的发球变化, 来球旋转多寡、落点、速度、高低等现象必有其因由;亦即球旋转多寡必定和球拍触球厚薄力量大小有关, 速度不同的球, 球拍吃球厚薄及力量大小也一定有关, 很多学生跟我说他不知道来球长或短, 于是我要他把球拍放在桌上不要回击我发过去的下旋球, 只要注意球离开球拍时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如此试验了四五次之后大部份的学生都能感觉出;速度快,球就长、 来球慢通常是短球 , 以我的经验发现一般学生不会感应球的原因如下:

1-5-1 眼神没有焦距, 因为他的视线呈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点, 所以无法精准确认来球的旋转度、速度、落点和高度。

1-5-2 学生以为如果他的眼睛盯着对方球拍触球后, 眼神将来不及回到自己的球台回击对方来球。

1-5-3 学生认为击球剎那时的瞄准比盯球还重要。

1-5-4 学生认为球到己方球台再来确认比较有安全感, 但弄不清楚来球的旋转、飞行轨迹等, 到球到己方球台才准备动作击球, 你想这样来得及吗?

1-5-5 机械式的练习会导至学生产生惰性, 假设练习直球时来球速度、高度、落点都一样, 他很可能不认真盯球, 所以一位瑞典教练讲的好, 不管练习任何性质的球都应给他两种不同的现象, 如来球速度一快一慢、一高一低、一长一短、左右落点、旋与不旋等来球供学员练习, 这样初学者的眼睛将会随着球的变化而更灵活。

2. 不当的眼神对实战中有何影响


2-1 心虚

个人认为只看清来球, 但不盯球和感应球本身, 浅意识是心虚的,所以打起球来是应付或大约瞄准。

2-2 急躁

我常听到教练对选手说出手不要太急, 但他的眼睛回不到自己球台他一定会急, 因他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不相信教练的话, 唯有眼神能够跟球到下降期才能使选手不急, 尤其是对付下旋球准备拉球的状态。

2-3 无法提早准备动作

因为你看不准来球性质, 所以你必需等来球接近球台才作准备动作, 那脚一定踩不稳没有重心, 手臂也没有时间向后引拍,回球的品质必然软弱无力。练习方式一般初学者练习正手直球时站位都比较靠近球台, 也就是俗称的前台快攻, 这样的练习方式会产生下列困扰:

2-3-1 眼睛跟球的时间太短

前台快攻的眼神看不到来球弹的得多高和下降期,甚至看不到球落在球台的那一点, 这样的练习方式会让初学者的眼睛无法跟球, 如果让学员离球台一大步练习, 他总不至于眼神停在球台上而不跟球上升或下降来击球, 当学员瞭解眼神要跟球到下降期才击球时, 教练可以要求他在高点击球或上升高期击球, 这样学员才能瞭解眼神跟球的意思。

2-3-2 动作会不完整

近台快攻的主旨就是快, 这种方式对初学者会有压力,会应付来球, 一般学生手比腰灵活腰比脚灵活, 如果再练习近台快攻就很难由下盘往上练, 后果就不堪设想。

2-3-3 发力没感觉

前台快攻意即球拍和球的距离较近, 回球的力量大部份借到对方的速度, 借力是桌球运动中的一项技巧, 大部份得分技巧要靠本身发力, 如:正反手扣杀、拉弧圈、中远台对拉对杀等都需很大的爆发力, 因此初学者练习正手直球时离球台远一点是比较恰当的。

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你真的看到事物真象吗?你听过这句话吗?「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最后看山又是山」当然这种境界包涵知识、经历、共鸣、智慧、顿悟, 但你看不出事物的真象去练功, 必然走火入魔而不是基本动作的问题, 至于感应的问题我建议球友对乒乓球的感受就如同对婴儿一样, 因为他不会表达, 你只能细心的观察他的需求, 是饿了、尿布湿了、生病、天气热或冷, 还是他心情不佳要你抱也说不定, 如果你不细心感受他的需求必定手忙脚乱、一榻胡涂。还有并不是每一个婴儿的个性都一样, 不能一招半式就闯江湖, 要见招拆招才是高级, 就如同每一个选手的打法及战术各有不同, 你必须及早破解对手打法动悉他的战术和企图, 我想胜利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6:0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打球其实都在一个观察上,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通过观察后才能由动作正确达到技术精妙那种境界。

打球还在于一个 记 字,你记得快,记得牢了,水平自然而然就上升了。技术是为战术服务的,你的脑子如果连对手是怎么样打球的都记不清楚,那么也不用想自己能打得有多好,无论你技术高或者不高。

能打好乒乓球的人,脑子绝对没有笨的,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乒乓球至精至妙,最让人玩味无穷的地方,悟性差的人是不能明白的。呵呵。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6:2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正反手衔接和转换不好与站位有很大关系:
要点:除了众所周知的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右手握拍)外,关键一点是右肩稍下沉,左肩比右肩稍高,且右腿始终是虚的,即始终保持正手攻的站位。特别是反手拨、搓时也要保持这一状态,用教练的话:"无论有多困难也要坚持(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且右腿始终是虚的),习惯了正反手衔接自然就流畅了,正手的威力就有了。" 如果大家还不明白,看看王励勤的站就知道了。
总之,对站位的的要求就是:始终站在偏反手位,始终准备用正手进攻!(孔令辉式打法除外)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6:2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横拍的握法是,二指捏着,三指护着(拇指、食指二指捏着,中指、无名指、小指护着拍柄),用力的要求是:松而不晃,紧而不僵。
教练说如果找不到握拍的感觉,就回去找找拿菜刀切菜的感觉(记住不是包饺子剁馅时"剁"的感觉,而是切菜时"切"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横拍为刀拍的缘故,二者在五个手指的用力分配上是有相同之处的。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7-29 16:2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就是这个意思:------>准备时右脚始终虚的----->球到正手后----->重心转移到右脚,随之转腰拉手、引拍----->击球后再还原到这一姿势。

始终要有这个意识:即时刻准备用正手,时刻防备反手。这种站位就是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8-2 15:5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03] 不过双打就更讲究配合而不是技术了。
作者: 关哥哥    时间: 2006-8-4 14:2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05] [M29] [M36] 入来坐坐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8-24 13:5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最近体会到:正反手搓球应该手前伸在球的侧后高点快速向下,可以造成急下旋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8-24 13:58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正手拉球也逐渐体会到以肘关节为圆心的动作,正手也可以保证一定的命中率了,感觉有提高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8-24 14:0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看旁边训练班的教练发球,有点触动,搓球也是如此,偷师几招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8-24 14:03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最近和柔石打了多场,对反手位侧上旋长球处理得好一点了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8-24 14:04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反手拉球还是不够转,动作的原因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9-28 20:36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固定三种发球,配合侧身抢拉战术,效果好了很多


防守有所进步,

搓球、摆短略有进步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9-28 20:38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和高手对打20盘,前10盘下风,后10盘略占先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9-28 20:40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技术明显下风,靠变化和顽强防守周旋

需要加强反手拉球,并且要能和正手顺畅相衔接,不能有停滞
作者: 亦山风    时间: 2006-9-30 13:53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向楼主学习!致敬! [M29] [M21] [M21] [M21] [M21] [M21]
作者: 关哥哥    时间: 2006-10-2 19:37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顶。。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39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攻球和拉球ZT


一、反手拨球/拉球:
注:这一动作正确与否是反手拨、反手拉的关键,其实只要反手拨动作对了,反手弧圈就是在反手拨的基础上再加点摩擦而已。
要点是:引拍时手腕向内收,拨球时向外上展(大拇指方向)。用教练的话说:"引拍时`窝`着点手腕,拨球时腕子发点力"。注意腕子发力决不是翻腕,应该是向外上方。这个感觉和和动作非常关键,找对了反手拨、拉就算练成了(哈哈)。
这个动作对了,你会发现反手原来不需要左脚在前、不需要蹬腿转腰、不需要......,也能拉出那么转的弧圈,就象体校的小朋友那样.......

补充1:如果还找不到感觉,教练教了个绝招:小臂最上侧的那条肌肉如果在反手拨、反手拉中感觉到吃劲了,那整个动作就对了
补充2:记住------反手拨球时,引拍是从肚脐上部,即“胃”的位置出手,太偏左或太偏右都不对
------反手拨球时拍形基本是垂直的,即使是反手拉球也不能太前倾,否则会影响球的前冲力
(本来反手发力就没有正手大,切记切记)

二、内弧还是外弧

经常看到一些网友讨论拉球时的轨迹是内弧还是外弧,回想了一下教练的说法,他那里好象没有内弧还是外弧的区别,只是要求球拍走直线,向前发力,不许有番腕的动作,但引拍时手腕可以稍向外撇些,这样拉出的球力量很大,前冲力很强。
对比了一下网友的讨论,如果说真的有内弧还是外弧之说,那么教练所教的应该属于外弧吧。

三、正手攻球/拉球
1、关于正手攻球的重要性:
很多网友争论要不要从基本功-----正手攻球练起。有人认为可以直接练拉弧圈而不必从攻球练起,我的体会:如果你打球只是随便玩玩,当然怎么练都无所谓;如果你想提高球技,提高拉球质量、增强连续性,追求拉球又快又暴又冲又转.........,必须从正手攻球练起,否则不可能练好拉弧圈球。
这点本人也走了弯路:以前上来就练拉球,虽然能拉上一两板,但想进一步提高球技时,效果始终不好。等到教练指出了自己拉球的毛病才发现:球不冲、不转、没有连续板、步法跟不上等诸多问题都与正手攻球不过关有关。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肌肉长期锻炼形成的错误记忆很难改变,这也是成人学乒乓球比儿童难的原因之一。
其实如果正手攻球的动作标准,拉大点动作、加上点摩擦,就是弧圈球了,不必去研究什么打磨结合、先打后磨、内弧外弧之类的区别。
所以大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还是从正手攻球练起。(我现在后悔死了,原来的错误动作的影响,再改真是难啊!-----即使是有教练指导)

2、正手攻球动作:
关于正手攻球动作的要领大家都明白,如何检验自己的正手是否正确,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右手握拍)面对镜子做正手攻球动作,如果你挥拍结束后(拍挥到前额时),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小臂完全挡住了大臂,就说明你的挥拍动作是对的。如果镜子中的小臂在大臂的左面,说明挥拍幅度大了(可能导致抬肘、翻腕等毛病);如果镜子中的小臂在大臂的右面,说明你挥不到位(可能是转腰、迎前不足等)。哈哈
3、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拉球时转腰发力后腰的制动。
这点很重要:有的球友过分追求转腰发力,以至于腰发力后转动过大(超过身体中线过多),导致向侧向发力过多,击球力量分散,也影响下一步快速还原。我们常看到专业选手动作不大,却能拉出很转的球就是这个道理。

[笑傲江湖修改于2006-10-04 21:40:27]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1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初练习反手拨时,手腕要固定。

其实这个技术概念很多前辈都说过。但就我观察,很多朋友一拨球就动手腕,以手腕的力量来拨球。不是说这是一个错误,只能说刚开始练就动是不科学的。有几个不好:
一是稳定性不好。手腕动了,球下网或出台的机率大大提高。
二是手腕易疲劳。最明显的是打发球机时,十分钟下来,如果手腕一直动,很可能第二天会肿。
三是体会不到球与球拍的撞击。撞击其实是最基础的。正手攻也好,反手拨也好,撞多了,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固定手腕还有利于反手位的防守。
实战中,我反手手腕在无球状态下比较固定,不乱动,只在击球前一刹那才发力。这样一个好处就是防守利益。很多球对方攻你反手,你无需发力,只要将球拍以某个角度固定好,球自然会弹回去。如果养成乱动手腕的习惯,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4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暴冲的方法.

速度
地球人都知, 要挥拍挥出速度, 在球拍最高速的点上, 击中来球, 要挥出速度, 必须要有一定的加速距离, 力量好的, 加速距离可以少一些, 力量不太好的, 只要加速距离够长, 也是可以打出速度的, 一些女子运动员的力量不太好, 拉球的动作幅度便相应大一些.

位置
假如身体正面是12点, 击球点应在2点钟附近, 太前的位置腰力用得不好, 太后的位置臂力用得不好, 2点钟附近, 即使球的位置略有前后, 都可以包容, 不易漏球.

方向
打过壁球、高球的人都知道, 击球的时候, 不可摩擦, 正面90度击球, 球速才会高, 乒乓球虽然可以摩擦,但摩擦越多, 速度越少, 拉球的时候, 如果拍垂得低低, 那么, 这一球拉出来的速度亦一定不会高到那里, 暴冲需要高引拍.

起动
要在挥拍最高速的点上击中来球, 其实并不容易,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开始时, 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以蹬腿转腰开始, 手臂只是钉死在肩上, 挥臂的速度主要是转腰得来的, 不是很快, 如位置不佳, 也可以适当调整一下, 俗叫以腰瞄球, 当确定必然可以击中乒乓球时, 才暴发手的力量.

前加速
前加速就是在击中球以前的加速. 加速的力量主要来自蹬腿转腰, 部分来的挥动大臂, 尽量以最高的速度击中来球.

后加速
后加速就是在击中球以后的加速. 无论你挥拍速度有多高, 拍在击中乒乓球后便减了速, 拍越轻, 减速越厉害, 所以, 假如你的拍很轻, 虽然挥拍速度是提高了, 可是, 打出来的球的速度, 还是不够理想的. 这个时候, 蹬腿的力量已经用完, 转腰加速也停了, 但是重心仍然向前冲, 腰仍然向左转, 利用重心向前冲, 腰向左转的的惯性, 挥臂并快速收前臂, 半推半摩, 打摩比例, 慢慢多打少摩, 逐渐变为少打多摩, 最后以一甩手腕作为脱拍前的最后摩擦. 后加速的好坏, 决定你这一球暴力程度.

练习
很多人在练习时都喜欢发尽全力, 其实是违反了练习的目的, 练习的目的是改善拉球的效率, 暴力只会将没效率的动作隐藏, 暴力令球有点速度, 你以为自己拉得很好, 实则是勉强拉出来, 比赛时, 勉强得来的东西再折损一下, 根本就不成力量, 下旋稍为重一点便冲不了, 甚至吊也吊不起来.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5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拉球的发力技巧


用力和放松
用力和放松, 本来就是一“相对”的名词, 例如要做仰卧起坐时, 前面的腹肌, 绝对没有放松这回事, 放松的是其它的肌肉, 特别是背后腰部的肌肉, 如果腰背肌肉也一起用力, 便会造成前后角力, 增加仰卧起坐的困难. 同理, 拉球收前臂的时候, 手臂前面的二头肌努力地收缩, 手臂后面的三头肌必须放松, 对于这种放松,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很自然地做得很好, 可是在急速的打球当中, 会因紧张而做得不好, 当发大力的时候, 更连肩膀也会抽高, 手不够伸展, 造成效率的下降.

发力时机
用力时机很重要, 就以拉球收前臂为例, 如果开始时是臂伸得比较直了, 太早发大力, 跟据杠杆原理, 力的效率是很低的, 大部分力都作用到关节上, 当臂弯成90度时, 收前臂的效率才最高, 由于肌肉的总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不浪费肌肉的力量, 开始时, 发轻力, 当接近120度时(因为多了大臂的作用, 90度不是最好, 而且手也太不伸展了), 才爆发力量, 这样才会有最高的拉球效率.

协调发力
所谓协调发力, 就是技巧地, 有效地用力. 以挺举为例, 运动员先将要举的重物担在肩上, 用脚发力向上推, 当重物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后, 才加上手力去举, 将这原理应用到拉球上, 收前臂并不是一开始便努力去收的, 开始时转腰, 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有一个向前且微微向上的初速度后, 臂弯接近120度时才发力收前臂, 要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的初速度, 上臂是不能放松让它荡后, 否则转腰的作用是零, 这需要一个“锁肩”的过程, 上臂的力是凝而不发, 也不需要向前发力, 力的大小只要不让前臂荡后太多便可以, 当前臂已发力向上收时, 大臂才放松顺势跟着向上, 这便是所谓的“以前臂带动上臂”, 它其实只是在形容拉球后的放松, 也暗示着“近台”拉球时, 拉大臂的角色不及收前臂重要.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5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重心转移


乒乓球的力量
一个高速前进的乒乓球, 它有很高的动量, 一个高速旋转的乒乓球, 它也有很高的动量, 叫角动量, 乒乓球的力量, 是它拥有的所有动量, 动量从一个个体传到另一个个体的速率叫力, 不过, 打乒乓球的人都不管这些了, 全都叫力.

一吋长一吋强
一个向前冲的相扑手是力, 王励勤的拉冲也是力, 明显相扑手的力要大于王励勤的力, 但用相扑手的力去打乒乓球是绝对不行, 有力却不管用, 王一定是用了某种方法去提升了击球力量, 这个提升的方法, 刘国正也会, 但他仍是不及王励勤的强, 两人的差别, 最明显莫过于手的长度, 其实, 用一块羽毛球拍, 一般人也能打出超过王励勤用乒乓球拍打出的速度.

动量的等价交换
古罗马有一种攻城的器具, 一头缚上大石, 另一头是篓子, 载着攻城的碎石, 中间近大石的一头有一转轴, 大石以低速向下坠的同时, 另一头的碎石却以高速向上冲, 攻城器将高重量低速度大石, 利用杠杆原理, 转换成低重量高速度的碎石.

标枪的方法
运动员手拿着枪, 高速向前跑, 却在将要掷出前急剎车, 既然有了速度, 却又在最后剎车, 目的何在? 原来, 急剎时, 重心依然向前冲, 以脚板为轴, 造成一仿真的人肉攻城器, 重心相当于大石, 枪相当于碎石, 借助重心向前冲的力量, 掷出手上的枪, 虽然跟上面的杠杆有些不同, 但原理是差不多, 标枪其实是利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去掷.

拉球的重心转移
书上描写的重心转移: “引拍时, 重心移至右脚, 拉球后, 重心移至左脚”. 如果不明白重心转移的的原理, 这样做, 除了增加还原的困难外, 别无作用. 拉球不能像标枪那样十分有效地利用重心转移的力量, 只能以右脚去蹬, 为了加强这个重心转移的效益, 我们加上前倾身体, 转腰, 以脚板为轴, 让重心以一向前突出的弧形路线, 从右脚的上面, 移至左脚的上面, 挥拍的手, 在击球的一刻, 脚板(或两脚的中间)、重心、拍, 尽量在同一条线上(实质是一垂直平面), 整个身体在地面的投影, 是一个扇形, 如能这样做, 再加上鞭打的挥臂技巧, 便可以打出个人至强的拉球力量, 虽然可以依照这方法打出极限力量, 但许多时为了快速还原, 转腰及重心转移的幅度会被迫减少很多.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6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鞭打方法


挥鞭的方法
看别人表现挥长鞭, 表现者都是先用力向前挥出长鞭, 当鞭快要到达目的物前的一刻, 挥鞭者反向急速倒抽长鞭, 长鞭便“啪”的一声, 自己用湿毛巾试试, 发现如不倒抽毛巾, 根本发不出“啪”的一声.

力的对抗
当人在火车上向前跑, 人的最终速度是人的速度加上火车的速度. 同理, 拉球的时候, 大臂向前上发力的同时, 小臂向上收, 挥拍的终极力量等如大臂的力量加上收前臂的力量, 这结论实在太理想了, 可惜事实是: 当火车向前加速时, 例如起动的一刻, 人要向前踏出一步是很困难的, 能站稳已经很好了!

大臂的减速
拉球的时候, 如果大臂一直用力向前上加速, 前臂要收起来是很困难的, 为了前臂可以快速收起来, 大臂需要将加速减少, 甚至减速, 这结论有点震撼, 但却是真实存在着, 找一个“会收前臂拉球的人”, 自己用手按着手臂下肩胛骨侧边的肌肉, 看看收前臂的一刻, 该部分肌肉是否绷紧, 绷紧表示大臂正在减速, 再试一下直臂拉球, 便可以发现没有绷紧的情况发生, 这结论之所以震撼, 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拉球中的减速行为, 不过, 大家放心, 这个减速不但没有浪费力量, 反而向前臂传递了力量, 正如标枪运动员在最后的减速一样, 反而更有效将动量传至枪上.

快速收前臂方法
拿一支长棍, 拿着棍中心向前跑, 假如前面有一障碍物, 固意让障碍物碰到棍的一头, 你会发现, 棍的另一头, 却以双倍的速度向前, 在(收前臂的)拉球的过程中, 大臂的减速, 跟棍头碰到障碍物一样, 造就了另一头(拍)的加速, 而且以双倍的速度向前上, 牺牲了大臂的加速度也是值得, 另外大臂虽然在减速中, 但大臂的速度仍在, 正如减速中的汽车也是有速度的.

后话: 一连三篇的拉球发力技巧, 可能有些深奥, 而且在了解之后, 也不会立即便拉得很好, 只是给大家在练习时的一点信心, 肯定自己的方向. 人体不是一部精确的机器, 在依样画葫芦的过程中, 小朋友普遍都能掌握拉球的发力, 而且一点都不用清楚当中的原理, 可见, 只需跟着标准的动作, 放轻松地练习, 总会慢慢练成, 没练成只因你没有依足标准的动作去练, 需要的只是耐性, 不是悟性, 祝大家早日练成.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7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马凯旋[转贴]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人们多对速度、旋转、力量较为重视,毫无疑问,上述要素的确是取胜的主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好的击球点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个高水平选手落点打得好时,用一个“巧”字来形容。离开落点这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把球打得巧几乎无从谈起。现将本人看到的国家队教练马凯旋发表在乒乓世界上谈落点的文章打出来献给DX们,(可惜找不到电子版),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也不枉俺劳心劳力啊。

落点1正手近网短球

适用对象

所有对手。尤其对方若是横板,在这个落点上更会感到手腕横向打不开,板形难以控制。

选用理由

当前乒乓球技术推崇快速凶狠,主要体现在先上手、先发力。要想避免被对方占得先机,控短是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据个人观察,业余选手发球时到对方反手位的比例要比专业选手高得多。我想,原因有二:

技术因素——以右手对右手为例,无论是侧身用正手发球,还是站在反手位用反手发球,至对方反手位时都是斜线,通常说来,斜线的难度比直线要小,也保险得多。

惯性思维——见到绝大多数人都这样做,自己也就随了大流,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以至你来我往,发球发反手,侧身抢斜线,比赛成了对角线半台的比赛。

囿于乒乓球技术的规律性。人们的正手都倾向于使用进攻技术,反手更倾向于搓、挡、拨等。由于业余选手缺乏较系统的训练,这种技术配置上的不平衡更为明显,直板尤其如此。受环境影响,大多数爱好者都具备了一个共同点——反手位的接发球,大家一般都能对付几下,有些办法,但正手位的接发球,特别是台内短球,能处理好的寥若晨星。

使用策略

发球

强调弧线低、不出台。出了边线,威胁性要打折扣;出了底线,很容易被对方抢攻。至于旋转强度,可以不必太苛求。正手转不转和正、反手的侧上、下旋均可选用,以右手对右手为例,用反手发出直线侧上、下旋球常会令对方尤为难受。关键在于选择自己第三板球上手感觉较舒服的一两种来练习。

接发球

摆短至对方正手台内。注意对方发的球要短,自己方可使用这板球。对付反手位抢冲好、抢得凶的选手要作为一套战术来使用,不但可以破坏对方侧身进攻的企图和进攻节奏,也可在令对方再控制不好时自己上手。在右手对左手、左手对右手时,更应该大胆使用。切记这板球用起来不要太有规律,否则人家会专“等”你这一板。

落点2反手底线长球

适用对象

对早年经过专项化训练的爱好者,威胁一般;对抢得不太凶、站位不是太贴台的温和派打法的球迷,具有一定杀伤力;对年轻、站位近台、抢攻凶狠、追求时髦打法的爱好者,杀伤力最大。

选用理由

尽管我们要追求打得快、拉得转、扣得重,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凡事没有绝对。打球要能够做到有变化、有反差,不单单是球赢得合理,更重要的是境界不一样了。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毫无变化的一味快打,是假快;上了手不管来球高低快慢、旋转强弱,一律暴冲,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关于这个落点,这儿主要谈的是发球部分,这是前面发对方正手台内短球的逆向思维的产物。具体而言,业余选手里敢发、又发得好这个球的人比例很小,见到这个球的机会少,自然不容易把它接好。抢得凶的人,一般站位离台较近,只要对方这个发球有一定质量,用反手接,容易被球顶住,不是出界就是下网,至于侧身抢冲这板球,恕我直言,具备往斜后方撤步侧身的能力、又能侧得快的业余选手我至今也没见过。因为乒乓球的步法是从后向前容易,从前面往后移动难,何况是从几乎静止的状态下快速起动去侧身抢这板底线长球,即使对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选手采说,打好这板球也非易事。在目前的潮流下,大家往往都在想怎么把球发得短、接发球如何摆得短,无形中迫使你往台前站,或者可以说,忽略了站位的合理性,这就给这板底线长球提供了充分的使用空间。

使用策略

发球除侧上、下旋球外,还可发奔球和急下旋球。核心在于“快"和“长”。在这里,我同样没有把旋转放在突出强调的位置,因为对相当一部分爱好者来说,要求他们把球发得既短又低,还又转的话,似乎有些不切实际,还是那句话—“凡事要抓主要矛盾”。 注意,发这个落点的球摆明了是要打对攻,所以在发球之后,自己首先要调整站位。一般是略退一些,因为对方回球一定长。发下旋或侧下旋时,对方反手即便能拱、带一板也不会太转,自己正手可中等力量拉冲、反手可快拨或加力推。如果对方搓这板球回来一定也是长球,拉、打时注意带些摩擦。如果己方发上旋,对方回球不但长,而且会快得多,有时还带点儿拱,这主要是速度快造成的,除非出了机会球,否则这板球不宜发力,以快带及借力打一板落点为好。

这个发球和前面讲到的正手台内短球不单在技、战术的使用上相辅相成,而且在练习、掌握它们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

落点3正正手长球

何谓“正正手”?

我们知道,以右手握拍为例,运动员往往用正手击右半台的来球,用反手或侧身〔用正手〕击左半台的来球,还有中路、中偏左、中偏右等各种来球。所谓的“正正手”,通常是指落在右半台、且角度偏大的来球。但由于实战中,运动员在不停的跑动,所以,“正正手”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击球运动员的比较“正”的正手位,亦即如果运动员站在侧身位,即使球落在球台的中间,这个球也应该算是击球运动员的“正正手”

适用对象

对侧身企图强烈的人,有牵制作用;对步法(尤其左右步法)不佳的人,能占得先机;对正手漏洞明显的人,能收到奇效。

选用理由

“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最大化了这一落点的价值。发球用它,一可直接得分,二可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和习惯站位;接发球用它,既符合了抢先上手的原则,又完全破坏了对手准备侧身进攻的战术意图;相持段用它,一是缘于对方侧身能力强,或反手总能抢先发力,己方受制于人,这是从被动的角度讲,二是主动打对方正手,在攻防转换中变在前面。达到用落点控制对方。最终制其于死地的目的。

使用策略

发球可采用的发球种类与反手底线长球相似,具体选用哪种发球,则一看对方技术的优、缺点,二要看自己想打什么球。与发对方反手底线长球相同的是,对方回球后一定是快速的攻防战或是对攻相持。通常来说,己方发侧下旋时,对方冲的可能性大;奔球、侧上旋 球对方回接难度反而较大,因为上旋球速度更快。除非发球能直接得分,否则自己必须做好主动“防”一板的意识,最好是回到对方的反手位。同发反手底线长球不同的是,对某些步法有点儿根底的爱好者来说,这板球上手的难度会小些,此时己方最忌讳的是硬碰硬,硬着头皮发力快打,结果是死得快!本意是“偷”一板,如果不是由于己方发球太“菜”了被对方冲死的话,局面看上去是他打你,实际还是你在控制他;但若己方盲目搏杀,不单失了分,更重要的是会削弱你判断场上形势的能力,另外的副产品就是你可能连带着对这个战术木身都失去了信任,从此舍而不用了,这实非明智之选。

从技术上说,以右手对右手为例,想发到这个落点都是直线,想发好确实有些难度,当右手对左手或左手对右手时发的全是斜线,易于将球发得快、长、转,甚至可适度让球从边线出台。

接发球己方用拨、挑、劈长及其它进攻手段到对方正手底线,如果自己能把这板球处理得质量高些,在右手对右手时,对方回到己方正手位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如果是左手对右手或右手对左手,球回到己方反手的可能性大。所谓接发球的质量高些,在这里的具体含义就是“快”和“长”,短了等于白送,慢了照样挨打。

相持中打这个落点的精髓在于顺序。个人认为,如第一板就打,可考虑连续打两或三板再变线为好。正手打对方时,用力量、速度或旋转压住对方反手,再从其正手位突破;反手相持中可在己方加力之后或找准对方要侧身时再变为佳。

落点4中路偏正手

适用对象

几乎是横板选手的“死穴”,对身材高大、动作不够灵活的对手威胁更大。

选用理由

据我的观察,被对方打到这个落点的横板选手,70%—80%不移动或移动后用反手处理,因为用正手难度大,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是很难做到的。对于我们大多数爱好者来说,我认为在发球和接发球两个环节上使用较为切实可行。因为业余选手打比赛,速度比较快的相持很少见,即使偶尔有之,对爱好者来说在高速对抗中打这个落点难度也太大,速度慢的相持中又不宜打这个落点,因为对方可以较从容地侧身打你。

使用策略

发球先说发长球。除了也要发得长和快之外,有些细节问题值得注意:以右手对右手而言,用正手在侧身位发左侧上、下旋到这个落点,由于旋转的性质,球落台后容易拐到对方反手位,因此,根据对方的站位,要选准球落台后侧拐的“提前量”,否则对方可用反手较为舒服地回接;用反手发右侧上、下旋到这个点,情况恰好相反,要注意的是球落台后会拐向对方正手位,自已也要拿捏好这个拐的“量”。

再说发短球。我认为不论是用正手还是反手发,落点都要找准,换言之,这个球必须令对方无法用反手来上手。假使对方反手先上了手,你第三板再打这个点,如质量不高,不仅效果大打折扣,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一—对方正好形成反手一板、正手半侧身又一板,己方马上会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第三板除发球直接到此落点外,也可根据双方技术的优、缺点,待对方接回发球后第三板再打这个点,可以说是对这个落点的“曲线运用”。

接发球先说接得长:拉、拱、拨、劈长、快搓长球均可,但要有一定的速度,出手带些突然性,以利于自己下一板球的衔接和进攻。再说接得短:实际情形多是摆短之后打这个落点,可在双方用摆短彼此控制中先行快搓或干脆捅搓一板这个点,然后实施连续打击。也可以在自己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有意让对方先上手变成上旋,己方用加力推、快拨或快带等技术压住对方后再连续进攻。这一落点与其它落点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前3个落点在球台上都有较固定的区域,或者说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点”,而中路偏正手这个落点是你要追着对方执拍手腋下的部位打,是个移动靶。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48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反手拉球,小臂负责向下挨近,然后身体带动大臂横向发力,手腕勾吃发力摩擦,容易些。
正手拉球,身体加步伐负责向下挨近,然后身体带动手臂横向前发力,手腕有先勾再撇和先撇后垂直上勾2种。
2、从正手回搓被逼到中间偏反手这个球首先必须先想着撕
3、迎前最重要在于海绵吃紧后的跟进

2006.8.18补:正手强攻重点在于吃球,其后正确在于横向发力。利用甜点前端一段作为吃球线段,与食指成85度角,吃球后变横向发力,与食指呈145度角,略带撇,微带裹,借上升之势,发力摩擦。以步法作为发力的主动力,野蛮上手,台内以同样手法挑,正手晃撇晃切。技术关键在于侧身要能撇拉。

正手加转弧圈

7、步法
如果强攻,尽量小臂不要乱摆。可以利用步法的力量,小臂直线对准向前,加强手腕发力。当然,首先要注意步法的力量。在移动中尽量是步法力量能够发挥,然后加上手腕。如果小臂可以用上,再加上小臂。但必须强调步伐必须为步法服务。步伐是为了将步法发力发挥而进行的移动,步法是为了将双脚的力量传递到手上而执行的身体动作。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 ... amp;highlight=%2Bwb
3、横向摩擦辅助弧线控制
往往来球很难判断,但加转弧圈球是完全可以强行进攻的,横向的吃最容易得到准确的水平高度,然后再包再撕,都显得更加容易。
5、吃球角度微托,容易控制弧线上下弯度,提高发力摩擦的感觉(这在台内挑球中也会用到)
4、海绵吃与吐
海绵的蹭对球产生了斜向上的摩擦力量,海绵的蹦对球产生平向网的弹力。而球出去的角度接近于弹力的角度,但是弯向网。如果过度地强调摩擦,击球必定没有速度,对方看得清楚,容易借转和借力。由于来球的高度,旋转等情况是固定的,所以我击球的弧线(上下)基本是固定的,最佳的利用海绵方式就是将向上的摩擦角度和向前的弹力角度尽量缩小,这样可以产生最大的旋转。而且这是用力最集中的摩擦方式,稳定性和对付下旋球能力因此而达到最强(单纯指海绵作用)。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必须在动手臂力量之前,尽量动用脚步,使来球落入我的手臂发力空间,否则,发力非常难与准确和集中,威力马上下降。(海绵的弹力方向好像起了撑托指定方向的作用)
1、称重
必须对来球的冲量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衡量吃球的力量。吃轻了,球就往下掉。吃重了,稳定性大为折扣,往往直线出界或下网。
2、挂送
就是用均匀加速力量来摩擦送球。讲究的就是平衡,如秤杆一样提送向前,更像拧一件挂在衣架上的西装,挂送而前。
6、甜心下缘的吃勾
从内向外到甜心下根,有一个海绵角度,用这个角度可以通过海绵的吃获得海绵的卷,将一切来球勾住,摩回,产生强大的旋转力,这是主动的摩擦,几乎不用借力吃球,非常主动。由此产生的动作要领就是去摩擦来球的一个约3毫米的层面,这个层面是圆的拱形的,而不是一个平面。同时,要强调手腕在园拱面主动摩擦时,有一个向左下抓的手指感觉,此时应该感到食指向下点,无名指有点抽的勾,形成一种手腕手指的抓感,有时甚至直接利用抓的感觉直接发力快攻,而稳定性却无以伦比。

调整一下顺序

第六点解析
甜心的概念在网上可以查到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 ... 1%B5%B6%B6%CF%CB%AE
xigua 说过 第二个点是集中发力点(下面偶重点谈)。要用第二个点找第一个点。
我在实践中改进了一下
将吃球改在甜点的下部
这样接触球的难度降低了(入门门槛降低了)
但接着会出现球离开太快
所以在吃球的同时就开始同手指加速
手腕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将手腕关节往回、往后拉
手指自然就是抓的效果
只要按照你自己的方向抓
球就被抓住
这有点像鞭子
但细节不大相同
可控性较强
正手高吊弧圈
正手高吊弧圈球与正手加转弧圈球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1) 基本靠摩擦提供向前力量,弹力要严格控制
2) 弹力方向下略向前,与摩擦力的方向接近垂直
3) 使用范围基本在半出台或刚出台
4) 发力方向尽量向前
5) 高度基本在1个半网高
6) 弧线控制终点为对方台上空(该点极为重要,因为不论前冲还是加转弧圈球,弧线的终点基本是弯向对方球台,而高吊则完全向对方球台上空摩擦,靠重力将球落在对方球台上,由于仍然很转,第二弧线变化挺大,对方还是不好判断。本来单纯向上摩擦速度比较慢,但由于高吊弧圈摩擦方向为对方球台上空,所以出手较快,对方准备时间被压缩。假如完全用加转或前冲弧圈球,由于对方来球变化加大,判断容易出错。同时,由于高吊基本上是在次高点或下降初期向上摩擦,所以,出手机会极多,是抢攻的一大手段。结合加转、前冲,前冲高吊,形成了半出台、近台、中台、远台完整的弧圈球进攻体系)

无名指:横拍的精华所在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 ... =213004&fpage=1

反手拉球的手腕感觉
最近以来,反手拉球越来越觉得更ball的发力有点相似了
主要感觉就是简单、稳定
也许是长久以来以反手研究最多的缘故
目前正手的研究已经基本满意了
我就简单讲一下反手拉球的手腕感觉吧

反勾地撕撇
解释:
钩子手 反方向的钩子手 手腕反钩
反钩子手是手腕的吃球与方向性的掌握
撕撇是吃球后身体和手臂带动手腕的用力方式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 ... ghlight=&page=1

正手防弧圈球就像飞机上升的全过程
100%有效
离地(触球)
加速上升(相同)
到一定高度后调整飞机仰角进入平飞期(此时飞机自身有一个仰角的转动)
几乎一模一样

中间位的弹打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 ... =213557&fpage=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50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搬点资料 [M01] 学习ING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1:58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搓球的练习路径

搓球的练习路径


反手搓斜线
先搓反手斜线,单线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喂球方供一般下旋球,不能快否则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引拍的时间,也没有空间去加大摩擦。喂球越低越好,假如球太高主练方不容易掌握击球时间。喂球方需把球送到主练方偏反手一些(别到中路),以促使主练方不自觉的接触球体的偏左一点,这样有几点好处:主练方肯定回斜线,利于线路稳定;容易加转;用力方向想错都难。
反手搓直线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找到一些搓球的感觉之后,搓斜线学会加转了,在练反手搓直线。你身体不要动,只要把接触球的点向球体正中间移一下,用力方向往正前一些,就没问题了。
搓球练习要有一定的板数。搓球看上去象匀速运动,其实不然,中间是有节奏变化的,只有动作比较协调放松,才能再体会中间那一下变化——既要发力又要送,“慢中快”。先不说旋转,能控制拍形,能搓到球台底线任何一个点上,才能叫学会了搓球。
以上节选自《乒乓世界》希望对初学的球友有所裨益。


搓转不转球
掌握了基本的搓球加转,就要开始体会搓不转球.从理论上说,搓不转球触球时要"碰"而不摩擦,但到高级阶段,你还是要有摩擦的动作,但其实不发力,只是做给对手看,过去还是不转球,通过练搓不转球,你会对手指手腕的运用更有感觉.
正手搓球
反手搓球练好之后,再练正手搓球.正手也有搓转不转之分,但如果练习时间有限,可以只搓一般旋转的球,只要稳定、弧线低就可。也可借助发球练习强化正手搓球的感觉。正手没有反手搓的转不要紧,只要能搓出长度,弧线比较低、比较稳,单线能搓上四五板,对大多数业余选手就够用了。
摆短
搓长练好了,再练摆短,先练中路、反手的摆短。有条件最好是借助多球:陪练方站在网前喂球,刚过网,不用劲,便于主练方发力。

[笑傲江湖修改于2006-10-04 22:00:17]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2:01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业余球友大多不太注意发接发,常追求暴打暴冲,其实业余和专业不一样,专业的发球直接得分的很少,常发二跳不出台的近网短球,或不转或下旋,台内对摆斗短,出台对拉。业余球友基本功和步伐没经过专业训练,发球变化更显重要。一手漂亮的发球配合一板暴冲,对业余球友来说是最爽的感觉了,呵呵。业余球友经常因为接不好发球,球输的一塌糊涂,明明感到自己的实力不弱于对方,就是接不好发球,输的很不服气。其实发球和接发好是技术水平高的一种体现,需要良好的手感和明锐的判断。下面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谈谈发接发,先声明一点,本人纯业余且球龄不长,本文只给爱乒初级阶段的球友参考,一家之言,请大家拍砖!呵呵

发球:

一.下旋球 业余中见过两种下旋发球:(以直板正手为例)

1.切摩:用拍头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发力往下切的感觉,下切力后要有瞬间制动动作,这种发球要有良好的手腕爆发力。摩擦球的距离不长,这种下旋很好判断,必须和撞碰同一部位的不转配合。
另外见过一球友手腕内收式的切摩,即手腕内收往下腹部方向内切,球也非常转。

2.兜摩:用拍头摩擦球的中下部-底部-上部,瓢式摩擦,这种球的关键是吃住球摩擦,尽量延长球在拍子上的摩擦时间,摩擦球的距离长,摩擦的力量不大但球非常转,经常超出对方的想象。这种球要和摩擦拍柄部位不转配合使用。马林的手腕外展式的下旋发球球应该也是兜摩的一种,外展是为了尽量吃住球,延长摩擦时间,坛子里文文和DYP的下旋发的不错。

发下旋球的运用中要注意:对付横板多发中路追身的急下旋或正手位的直线短下旋。横扳的中路和正手台内感觉是其软肋。 对付直板多发对方反手位的急长下旋,业余侧身慢,直板反手位急长很难处理。不过要有正手位的直线短球牵制,防止对方站台太远而失去威力。

二.上旋球 实战中见过两种上旋发球:

1.用拍头摩擦球的右偏下部,突然一手腕的上钩动作。发这种上旋球感觉不要力量太大,力量大摩擦充分后球虽然很转,但球会很冲,第二落点顶的感觉很明显,对方很好判断。手腕的上钩要很轻微,这样对方很难判断,球不是很转,但对方回接往往会出半高球,呵呵,下一步不用说了,一板暴冲。

2.还有一种上旋见一柳姓球友用过,先是用发下旋的动作下切,但不要接触球,小臂回撤时候手腕瞬间往上摩擦球,这种球很有迷惑性,和下旋发球很近似,据小柳说这种发球他练了好几个月。

业余球友感觉还是第一种好学,第二种难练。
另外:发上旋球时候可以用身体带动大臂发力,也可以用小臂发力,还可以单纯用手腕发力(比较高级的水平),业余应该多用小臂发力较合理,不过遇到很菜的,用身体带动大臂发个强上旋,对付业余球友上旋比下旋作用更大。呵呵。

三.不转球:业余也见过两种

1.摩擦球拍的不同部位形成转和不转,用拍头的部位摩擦是加转,用拍柄的部位摩擦由于摩擦距离短,很难加转,相对不转。不过这种发球若不遮挡,对方一般很好判断,坛子里清茶的不转就是此类发球。

2.另一种不转主要是靠撞击实现,触球时候不要摩擦,要轻微的撞击或碰击,然后再作往下切的假动作。这种球和下旋配合迷惑性很大。感觉这种球还是发短球的迷惑性大,球线路长了,能从球的弧线和球速判断出来。

以上是从球的旋转分类,若根据其手法细分还有几十种,这里不谈了,网上资料有的是,这里谈谈自己发高抛侧拐和正在练发的逆旋发球的体会:
1.高抛发球因为其节奏和强烈侧拐与低抛不一样,业余球友很难适应,自己感觉发高抛时有三点要注意:一是不要离台太远,离台子的端线越近越好,离台子远了失误较多。二.抛球时候在垂直上抛基础上最好稍往后抛点,便于发力。三高抛发球时候最好用手腕发力,少用小臂,便于迷惑对方。
2.逆旋发球和反手发的右侧上下旋有点近似,不过是用正手位发,发逆旋发球上旋好发,用手腕向上抖摩。下旋感觉比较难发,用手腕切擦很难发出力,感觉还是兜摩比较好发。我这里有些逆旋发球的视频教学片,有想学的球友我可以发给他,坛子里明月刀的逆旋也不错。

业余发球最忌落点单一,发球除了有旋转变化外一定要有落点的变化。


接发球:

首先需要判断好发球的旋转,业余中一般可根据挥拍方向判断上下旋,球油子中有根据拍柄的商标判断上下旋的办法,商标转动即是上旋。实战中一定要配合观察球的弧线特点,简单说一般上旋球的第二落点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冲,有点“顶”的感觉,下旋球有点飘的感觉,有点“立”的感觉,感觉球不太走。不转球给人感觉比较平稳,据说国家队有根据看商标判断转不转的办法,能看清商标是不转,反之是转。
其次要判断好球的长短,一般对方发球时候第一落点靠近端线的是长球,第一落点近网的是短球。

对付上旋球一般用推挡,手感好的也可尝试在上升前期压好拍形减力吸一板,实战中见过一球友斜立着拍子侧推挤,威胁也较大,步伐好的也可侧身抢拉,但注意一定要摩擦球的中上部,压住球打磨。业余还是推挡比较稳妥,但推挡时候一定要坚决,切忌优柔寡断。接上旋球还有一种搓接法在实战中多次使用。往往能收到奇效。具体手法:在球的下降末期(切记),瓢式兜搓,这种球看似有点偏高,但借转后具有强下旋,对方很难暴冲,极易下网。

对付下旋球业余初级一般还是用搓接比较稳妥,步伐好的可用拉接。在判断不清旋转强度的情况下,最好在下降期搓接比较稳妥。搓接第一板下网后一定要调整板型,把拍子躺平一点,判断清楚对方旋转后可用加转搓和托接结合手法处理。加转搓就是兜搓,感觉比平搓球的底部更转。加转搓时候一定敢于发力,只有你的力量大于对方的力量球才能更转。托接时候球过去一般成上旋,对方对搓时候容易出界。
对付下旋球还有一种手法比较有效,那就是搓侧旋,手法和推挤的动作近似,球过去后带有侧旋,对方很难侧身,坛子里弧圈王好象有此手法。实战中在搓侧旋时也可往上拧搓,球能成上旋,对方对搓中会直接搓飞。往前下发力是搓侧下旋,往前上发力成拧搓上旋。

对待实在判断不清楚旋转的来球常用两种手法处理:
1.在球的下降期等旋转变弱后拉冲,冲上直接得分,冲不上也吓对方一跳,呵呵。
2.在球的下降末期加力兜搓,注意球的弧线可高一点,一定要吃住球,这样下旋也能搓住,上旋也能借转搓成强下旋。有一定的容错性。

最后谈谈发到正手位的短球,这类球一般业余初级很难处理,挑接对步伐和手腕要求太高,失误较多,得不偿失,除非是弧线较高时候,可尝试挑接。弧线低平时候的感觉还是切接比较稳妥,不过一定要有切短和劈长的手法变化。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2:08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1。握拍方法不合理
初学乒乓球的业余爱好者,一般不会注重考虑正确的握拍方法,导致影响了单项技术的发挥和整体技术的提高。国家女队教练吕林在执教国家青年队的时候就非常重视队员的握拍方法的形成。下面就推荐一篇gong-cheng 斑竹的文章给急需掌握正确握拍方法的球友参考。



握拍方法和打球的特点有一定关联。快攻型打法就不同于弧圈型打法。直拍的握拍,和虎口,拇指食指,其余三个手指都有关系。



总体原则:松紧适度!



(1)虎口:虎口卡的深,适合大力进攻,卡的浅,适合灵活多变。



(2)拇指和食指:在准备打球的时候,均衡用力;处理正手攻球时,食指适当放松;处理反手推挡时,拇指适当放松;
总之,拇指和食指的协调,是保证球拍拍型的关键因素。
(3)背后三个手指:一般是依次叠加,贴在拍后。快速灵活型打法,三个手指适当蜷起;强力进攻或弧圈型打法,三个手指适当伸直些。
你的握拍方法正确吗?想想看。



2。引拍动作不正确
我见过好多的业余球友,在做引拍动作时,都是用大臂带动小臂向后拉手,导致拉手速度慢,动作不稳定,影响了击球的准确性和发力不足。正确的方法是:做引拍动作时,为了拉开持拍手与来球的距离,是以身体为轴心向后转“腰”来完成引拍动作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引拍速度快,便于合理的选择击球位置;二是利用转腰的力量可以加大击球的力量和击球动作的稳定性。提示:看看梅兹的比赛录象中是如何引拍的,对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3。基本站位姿势不正确
业余选手在站位时容易忽视的问题。一是:身体的重心不是放在前脚掌上,这样不利于接发球时迅速起动,直接影响到接发球的正确性和回球的质量;二是:身体的中心普遍偏高,影响了对来球高度的准确判断。一般来讲,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不同,所以在身体重心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正确的身体重心高度应该是:上臂贴近身体自然下垂,肘部跟网同高为宜。这个高度容易看清来球的高低,便于选择合适的击球点。你的重心放在了前脚掌上了吗?是的,我就是放在哪了。正确,加100分!



4。发球时用力、落点不合理
好多的业余球友发出台的长球还可以,但就是发不好不出台的短球,原因何在?我认为他们主要是没有掌握发球的基本规律,具体说:发长球用大力,向前的发力大点;发短球用稍小的力,摩擦的用力大点;发长球第一落点在自己球台的端线附近,而发短球第一落点在球台的中央或靠近球网的地方,不信你试试。



5。盯球意识淡漠
有球友反映接不好对方的发球,找不准击球点,不能予判对方来球的路线等等。原因很多。我看来,产生如上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盯球”的习惯造成的。要改变如上所说的被动局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从对方抛球挥拍开始,自己的眼睛就要一刻不停的跟着球走,紧紧的盯死对方的拍形、触球的部位、用力的方向和大小、球落台后的第一落点、球过网时的位置、来球第二落点的位置、球从台面弹起时的运行方向和弹起的高度等。只有掌握了盯球的方法和运用,才能采取合理的接发球方法,提高接发球的成功率。请问,你有盯球的习惯吗?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盯球吧。



6。缺乏迎前意识
相信你遇到过拉弧圈球时漏球;击出的球老是出界;拉、打球没有速度以及前冲力不足等情况吧?你也急于想知道产生此类常见错误的原因吧?主要答案的其中之一那就是:迎前意识不够!具体讲,迎前意识的正确运用方法是:当自己的身体斜对球台回接对方来球时,首先从蹬腿、转腰、身体中心的交换(从后脚向前脚转移)做起,然后才是小臂带动大臂(近台攻球时)或大臂带动小臂(中远台拉球时)球拍触球时的一瞬间小臂突然发力,将球击出。在这里,身体重心的交换就是迎前意识的具体体现,用身体主动迎球,而不是等球,这一点尤其重要!现在提倡“打摩”结合,其中的“打”是靠身体的迎前来实现的,而“摩”是用前臂和手腕的发力来实现的。不妨你试试,看能否解决你目前存在的问题。



7。发球时容易忽视的小细节
发球时,球接触球拍的位置决定了发球质量的好坏。(1)用球拍的前端击球,发出的球的速度就快;用球拍的后端(靠近拍柄的部位)击球,发出的球的速度就慢。(2)用球拍的前端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强烈;用球拍的后端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弱。(3)当球拍横向时,用球拍的下部摩擦球,发出的球旋转就强;用球拍的上部摩擦球时,发出的球旋转就弱。(4)当球在球拍上的滚动路线长时,发出的球旋转就强;反之就弱。(5)发球时,用上腰的力量,发出的球速度快、旋转强。总之,发强烈旋转球、速度快的球用拍的前部、下部再加上腰的力量,而发不转球或弱转球用拍子的根部、上部才能实现。以上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8。普遍忽视步法的练习。
不管什么技术都是靠灵活的步法来实现的。正所谓:打球其实就是在打步法!业余球员跟专业球员的差距除了打球的意识就是步法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只是不愿在练习步法上下苦功罢了。要想提高球技,我还是恳请大家多在步法训练上下点工夫吧,步法训练不用投入资金和器材,无本求利,何乐而不为呢!



9。击球力量大、小的运用不合理
好多的业余球友在回击对手来球时为了达到“一剑封喉”的效果,往往是不论来球的具体位置、旋转的强弱等,一味的发死力,造成失误多多,适得其反。那么,何时应该发大力,何时应该发小力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来球高、速度慢;*中远台回击前冲弧圈球时;*发球抢攻时,对来球的力量、落点、旋转心里有底时;*近台用反撕的方法回接对方的前冲弧圈球时;挑对方回接到自己台上的近网不转、平网或高于网的短球时;等等,用大力回击!而接对方的半出台半不出台的球时;*回接对方的来球在自己不好发力的位置时;*接发球时;*回接低于球网的短球时;等等,用小力!其次还有中等的发力,在这里就不再表述了,有待球友自己体会吧。



10。忽视手腕、手指的用力
世界冠军庄则栋在自己的著书中有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小学生用大臂发力;中学生用前臂发力;大学生用腰发力;研究生用手腕、手指发力。可见用手腕、手指发力是合理用力的最高水平了。具体在什么时候用手腕、手指发力最合适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近台拉冲弧圈球时;直拍反面横拉、横打时;台内侧拧时;发球时;弹击时;近台接对方发来的强下旋球用小弧圈回接时;搓加转下旋球时;等等。请相信吧,一旦你较好的掌握了用手腕、手指发力的时候,你肯定就成为一位乒乓高手了。哈哈。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2:12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解密波尔“七剑”-李晓东《乒乓世界》


解密波尔“七剑”

世界乒坛,永远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虽然超一流选手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比较起来,目前还是有三个人的实力明星稍高于其他选手。他们就是王励勤、马林和波尔。用刘国梁的话来说,王励勤是以速度力量为主,马林是以旋转变化为主,也有一定速度,波尔则是位居其中,可以说是集王、马两人之所长——虽然速度比王励勤慢点,但慢不了多少,力量是小点,但相持转攻的能力不在王励勤之下;虽然搓球的旋转比马林差点,但拉球的旋转绝不亚于马林。如果王、马能百分之百的发挥,对波尔将略有上风,但若稍有闪失,波尔就是对中国队威胁最大的选手。那么,波尔到底有那些看家本领,以至能得到中国队、如此青睐呢?现在就让我们一一解密。

第一剑 拉下旋来球先转后冲组合好 手腕转动压弧线
在欧洲选手中,波尔的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我们回忆一下,他的第一板上手,除了对半高球,都是拉加转弧圈,而不是像绝大多数中国选手以冲杀为主。为什么你明知他拉加转,他还是能对所有人形成威胁,而且你觉不出他慢?
答案是:他的拉球旋转非常强,而且弧线非常低,落点同下一板连续拉也十分配套。对右手,他很少会拉到你的正手位,多是拉到你的反手、中间位,这样你回到他正手位的几率就非常高,他再连续拉冲。如此一来,他第一板上手慢,第二板进攻快,一慢一快,就有了明显的节奏变化,所以你可能觉得他非常快,其实细分析,他对你的打击主要还是第二板进攻的快。因为他拉的加转弧圈既转又低且落点好,你很难加力、转攻,只要你用平稳的方法回球,他就达到了目的——不求一锤定音,而是通过两板、三板的组合,尤其第一板与第二板这种加转与速度的组合,给对方以很大压力。
波尔的两脚分开站立。而中国的教科书一般主张两脚开立稍宽于肩,但据测算波尔的两脚间距通常都在一米甚至更大,与众不同。波尔发球后站位较近,因为发球质量较高,对方不太可能出重手挑打,而且他善于拉半出台球,这种站位利于发挥自身特长。
波尔抢拉下旋球的精华所在:

重心压低 一般人正手拉球时两腿的夹角35-40度,波尔却时常超过90度,测算值最多达到105度,因此两脚撇的很开,重心压的极低。

腰髋发力 波尔下半身撇开后,保持站位不动,与上半身的夹角夹的特别紧,全靠髋关节发力,受力很大。

手腕后引 手腕向后下方引拍明显,保证了挥拍迎球时手腕运动幅度较大,有利于加快加速度。

下压弧线 有的人拉加转,就是沉低手使劲摩擦,虽然拉的转但是弧线高,对方适应以后照样可以反拉反冲。为什么波尔的加转拉的低?关键是触球后手腕有个转动。这种转动既是摩擦球也有助于往下压弧线,包括他的重心,也有类似的下压过程。这样就保证了拉球旋转超强而且弧线低,为他下一板的进攻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第二剑 侧身拉球

腰髋拧侧身 重心压弧线
手臂撇落点 异向但同时

波尔的侧身拉球,尤其拉斜线,有独到之处。中国选手侧身,多用小碎步垫几下,两脚离的不是太开,波尔却不同,他在持拍手异侧脚(右脚)跨到位后,吃拍手同侧脚(左脚)并不太跟进,而是保持两脚分得很开,“下边不动,上边动”,几乎全靠腰髋的转动或者说“拧动”来完成侧身。

波尔在拉球时,身体重心是向自己的右下方压去,压至几乎倒地,转腰幅度非常大:而持拍手是撇着向左前走,与重心方向相反。压重心能够控制回球弧线的高度,将其压低。撇手是为了控制弧线方向,让回球具有“滑板”的威力。
类似的撇拉,不仅可用于侧身正手进攻,也可用于在正手位回直线。需要强调的是,拉这种球,压重心和手迎前的时候务必要一致。既压又击,压的劲才能作用的上,压早了可能下网,压晚了跟没压一样容易出界,一定要把两种劲“含”在一起,才能协调、晃动性强。

波尔这种“拧腰”侧身方式的好处在于,击球时双脚不动,双脚都在受力,站位不易乱,所以别看他腰拧着,“拧”完后脚下不乱立即可以还原,假如侧身时垫步、交叉步用的过多,还原速度自然会比波尔慢。像刘国梁、马林这样本身很灵活、小碎步很多的人,照搬波尔的侧身方式未必有意义,但如果你本来步法就慢、重心交换又还不错,就不妨向波尔学学“拧腰”侧身——前提是你经过足够的系统训练。


第三剑 反手反攻

横向发力 撕开角度

看过不来梅世乒赛中德之战的人,一定对波尔频频用反手反攻王励勤的拉球记忆犹新。按说,王励勤抢拉半出台球的水平在中国选手中并不算差,但波尔却能用反手 直接 发力反攻。中国横板选手在反手位解决湖圈球时,多用挡、拱、快带等技术,以不丢球为主,但波尔却能在近中台反手反攻甚至反拉上旋球,这无疑是一项很有创新意义的突破,这意味着乒乓球技术攻打上旋球从此无死角。

其实,波尔反手反攻的绝招,在两年前对萨姆索诺夫的这场比赛中就已初现端倪:在比赛中,萨接发球时抢先用反手将球挂起,应该说这板接发球还是不错的,因为萨擅长退台相持球,接发球时主动发动长球有利于形成对攻局面,不容易打乱自己的站位,避免了由前往后、由攻转防的转换。但波尔早有准备,他直接用反手发力反攻斜线,接着准备侧身连续正手进攻,直接就用大角度调动撕开了萨的防线,形成了随后调正手打反手的有利局面。

波尔反手之所以能够直接发力反攻,一是手位比较高、击球比较早,二是动作并非直接往前,而是有横向发力的成分,即左手挥拍的他挥拍方向往左较多,这样自己不必主动制造弧线,回球反而又低又快,还有助于抵消来球的旋转。以前我们介绍过格林卡相持几板后能有这种横向发力的球,但波尔是前几板就有,更为先进。当然,波尔反手反攻的来球只是带有一定的上旋,现在的他在主场面对王励勤时又有所发展,反攻的是上旋更强的弧圈球(即王励勤的抢拉半出台球)两者技术要领相近,但后者难度更大。

第四剑 正手连攻

劈头盖脸 就地微调 落点严谨

波尔在与老萨的比赛中,在连续打了萨的两板 正手大角后,波尔又打回其反手位,最终迫使老萨回球下网。类似这种反手发动或拉一板加转后衔接正手“连珠炮”的套路,也是波尔常用的制胜法宝之一,其长处在于:

*速度快 波尔的站位前后移动幅度并不大,始终比较贴近球台,手位也保持的较高,所以他的正手连续进攻由上往下压的较多,往往令对手感到“劈头盖脸”;

*连续好 波尔侧身攻完第一板后,身体重心并不是立刻扑回正手位,而是先呆在原地,因为他的进攻落点较好、质量较高,常能把对方的下一板回球限制在某个区域之内,所以他只需就地微调,即可展开连续进攻,这样对保证进攻的稳定性很有好处。徐寅生主任当年打球时也有这种球,攻完大角度后不会盲目去保正手,而是“守株待兔”,不像一些水平不高的选手,侧完身立刻习惯性扑正手,等球到了中间、反手位再重新侧身,就来不及了。

*落点刁 在比赛中,波 尔一般在完成调正手后盯住机会就会打对方反手,而且连续打两板直至得分,体现出严谨的落点意识和较高的战术素养。很多年轻选手在激烈的拼抢中,一旦出了机会球狠不得一板得分,或者哪里舒服就往哪打。相反,优秀选手被动时会用反手撩住了,有意空着正手位,等你打我正手我就去反拉。其实,很多高水平选手在中远台都有正手反拉的能力,但是反手多半只能托半高球,假如我们战术素养不高,打着反手时看正手好象有空当或者位置还不合适就去打正手,很可能中招被对方正手反拉,这种球失分会令自己元气大伤。波尔在这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近台很快调的很开,出了机会死盯反手不放。

第五剑 发球

二次引拍 避实就虚

有的人是发球前引拍,引完拍后直接摩擦球,波尔却不是,他在抛球时引拍并不大,但在球下落将要触拍的一瞬间,作第二次引拍。由于这种引拍动作小而细腻,连贯性强,加强了挥拍惯性,能把力量真正作用到手腕、手指直至球拍上,所以发球用力集中、出手快、弧线低、隐蔽性强。

波尔这板发球看似简单,实则精明。马林反手位搓球非常转,所以波尔发到马林正手位,迫使马林用正手搓接,这样就抓住了马林的相对弱点,令其搓球旋转下降,弧线也稍高。

也就是说,在发球这个环节上,波尔借助自己的发球质量和落点变化,限制了马林的进攻,把马林的回搓控制在了自己的预想的范围内,为随后的进攻做好了准备。

第六剑 台内争抢

不忘引拍

波尔技术较为细腻,善于前台争抢,所以发球后不象很多选手那样退的很后、手沉的很低,而是贴近球台,上前挑打时上身几乎趴在台面上。很多人在前后没引拍就直接挑打,结果力量释放不够充分、对球的调节显得僵硬,波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先有一个小的引拍动作,再往前打,这是超一流选手的高级细节技术,即使与中国选手相比也毫不逊色。波尔挑打的落点,“定”住了马林的反手,破坏了马林的侧身,形成了波尔主动的局面。

实际上,在波尔与刘国正的比赛中,也是以手腕的突然转动,快搓刘的国正的正手大角,迫使刘国正拉加转球回斜线、陷于被动。

第七剑 正反手衔接

波尔抓住马林反手后赢得了主动,令马林的反手“架”了起来。但马林毕竟也是超一流,他深知如果回到波尔正手位,波尔不必移动就可展开连续进攻,自己将更加被动。于是,马林推了一板直线到波尔反手位。按照常理,这种球已是难能可贵,因为大多数选手从正手回反手较慢,然而,波尔的特点恰恰在于:他在近台由正手回反手更快,由反手到正手却相对慢一点。因此,马林这板能克制一般选手的球,波尔却处理的很好,顺势拉了一板到马林正手大角。波尔回反手时,不象很多人是从台面下“捞”上来的,他的反手较高,几乎是横着过来的,拍形的交换也非常迅速。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0-4 22:15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反手弧圈球发力一点体会


(完全表述难以达到,尽量吧)

反手拉球有几个要点:
1、不能只靠手臂,要用上脚的移动力,就好像你一个人抓着一张饭桌,用力向右甩。
我形象地解析为:方天画戟
方天画戟属于长兵器,当你向右前扫的时候,肯定有
夹的用力
大臂后击用力
蹬腿向右转身的用力
2、欲上还下
在台内发力最难的是好像根本就找不到球,把握不住
原因是你根本就不敢以击打方式接触球
也许有人说,我就是用击打方式进行反手拉球的,但把握性不好,
打中时爽死,打不中时被骂死
原因在于没有加速的手段
我的手法是:




要求在击球过程中包含以上4中用力
而且,以触到球为开始
用力时间逐步上升,即
打 〈 裹 〈 撕 〈 勾
3、手是佛手
就是好像我们在寺庙中见到的捻花手的感觉
此意在将手腕的感觉化成身体的感觉
4、甜点食指首节之上
也就是在发力击打时以该处去对准球直接发力击打,
但仍然还有后续摩擦把握的感觉
5、撇在弯之中
撇的用力是反手的要素
关键是什么时候将这个元素加上
6、吊球以勾为重,触摩球面 左下 摩擦到 右中上,手腕加力
小臂如反甩向上之状,身体发力向上蹬起,同时横向右移
冲球右脚膝盖与右肩膀的距离保持不变
随意用全身力量去鞭打即可


打是一个吃球的过程,既不是托也不是压,是保证手腕能够有摩擦发力空间的迎击过程,角度是由所需要摩擦的弧线,以及能够触到的最佳点(拍和球2方面)决定的。尽量动用身体的晃动去完成打的过程。

勾是手腕在摩擦中的加速手段,由于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向上向前的摩擦,就在有失去加力的可能之前,通过手指(尤其中指)的下勾,能够将摩擦控制加力完满地完成
非常注意的是:在勾之前,拍往往在运行方向之后。
作者: dq7788    时间: 2006-10-5 07:44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M02] 长篇大论 烦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1-16 18:24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打球小技巧


1、用重心控制球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3、“照着来球收小臂”
4、业余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8、击球时必须放松
9、协调用力是基础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13、鞭打式发力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16、反手拨是横拍反手技术的基础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20、四分之一定律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

具体分析: 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 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 反手位厕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否则导致引拍太低,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12、用力方法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方法 13、鞭打式发力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YE(软球板好吃球),这是发挥最佳手感靠自身发力的器材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当然这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5--10度!!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撞!!!而不是很厚的撞,我们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的作用,也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为35%,但这个秘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01秒”来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好处是球很爆,不惧下旋。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方,膝盖稍内扣(这样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解为:“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妨试试!! 如果要发大力,或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会让人觉得复杂,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一些,不要想太多。还是要以肘为轴,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4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1/4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圆弧--陆教练在球案上以端线为直径,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1横线,眉毛高度为最高点,划一圆弧,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1/4圆弧过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1/4圆弧;同时前臂也要有1/4圆弧的旋转。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 “1腿弓,1腿蹬”,是身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胳膊放松 ;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1-16 18:36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金泽洙正手拉球动作示范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230761&extra=page%3D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1-16 18:37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正手拉球1分钟速成


左腿绷,右腿弓,作引拍状,重心在右脚
上半身不动,仅靠右腿将身子平移到左脚
至此,全部结束

注意,上半身不动,并非是指上半身僵硬不动,而是上半身处在放松的状态中

另外,开始没有感觉的,可以这样:仅靠右腿将身体支到左脚起来,然后落下,跟一个木偶一样
这其中,注意右臂被荡起来的感觉

恭喜你,这就是拉高吊的动作,接下来,你再体会体会怎么将身体的重心平移就是了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6-11-16 18:39
标题: Re: 感悟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金泽洙正手快攻
http://www.sundns.org/discuz/viewthread.php?tid=230760&extra=page%3D1

确实动作比较舒展 [M01]
作者: 丁香花    时间: 2006-11-17 11:12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过来学习学习 [M24]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16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很久没有乒协活动了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30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最近总结了一下,有小小进步:
1.正手拉球有了一定成功率.
能够较稳定拉出区别的前冲、高调、侧转弧圈,但以高调为主,前冲还不够太转,腿部发力没用上。另外要注意拉球的落点角度要更大点,最好落对面台从边线小三角出台.
2.经大运会冠军指点,有了一定发球抢攻和战术套路。(专门写下来,每次打球带着随时看看,要养成战术习惯)还谈不上素养
3.反手拉球以高调为主,手型拍型,不太稳定。发力比较小,不过一般能顶住反手弧圈的业余菜鸟不多 [M01]
4.参加单位比赛,感觉打球的时候杂念少,敢于发挥自己所有技术的时候发挥最好,,打得比较爽的时候有种自由奔放的感觉。

弧圈球就像核武器,谁先上手谁占优势,我拉起来高手也说转和猛

但和高手切磋时明显两个特点:他不给机会你拉球,用发接发、落点控制你;高手的防守能力很强,速度和你不在一个层次,你会感觉被一下又一下的球顶住,疲于应付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37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缺点:
1.对旋转处理的还不是很好,怕强旋转
2.搓球、削球出不到效果,以不转为主,不能搓削成加转 下一步约他私人辅导
3.发接发处理不太好,缺乏抢攻意识,导致有力发不出
4.培养 球出台就要拉 的意识 要强化意识
5.怕反手位急上旋球,处理不好 用反手拉球解决

为了应付比赛,高手指点欧抢攻在前,他说没有人是搓死对方的,搓和削永远是为正手进攻创造机会的;而且他说过总有人你打不过,但永远不能被对方吓倒,要敢于把自己所有东西全打出来,这样才能有突破(要有班门弄斧的勇气) [M01]
欧觉得最近能有提高,和参加比赛时敢于发挥有一定关系。打完比赛之后,明显有个提高
和领导开玩笑,自己打球就是声音大,投入。领导说这就是特点 [M24]
[本帖由笑傲江湖修改于2007-02-05 15:43:45]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46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说到打球的地点,偶在羊晚附近有个蛮大的乒乓球室,一张台,偶自用现在
就是离家远了点,可以约好了人一起打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47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完全免费,清静安全

有朋友可以约切磋的 [M01]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51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现在也会去华景门口的电信会所打球,环境真是太好了

离家近,室内瓷砖地板(比木板好,便于发力),空调,漂亮台,关键是免费 [M01] 哪位筒子有相关工作证且喜欢打球的,欢迎约切磋


空间小了点,不便于退台救球
作者: 笑傲江湖    时间: 2007-2-5 15:52
标题: Re: 乒乒乓乓个人练球感悟
电信那里还有很多其他东东玩,篮球阿,壁球阿,斯诺克阿** [M01]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