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打印本页]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7-30 01:04
标题: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网球职业化、商业化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网球技、战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一些观念、观点的更新和发展,而这些新观念、新观点反过来又将进一步推动网球技、战术的提高和完善。下面列举一些近期国际上对网球技术重新认识的新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正手击球
1、旧观点:应直臂击球。
新观点:从拉拍、拍触球到随挥,肘关节都应有不同担度的弯曲。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求大家正手击球后把球送出去,肘关节要伸直,这样加大了手臂的线速度,击出的球也会更有威力。而现在的新观点认为:击球威力的大小不在于曲臂直臂,随着球拍制造工艺的进步,击出大角度的球成了 得分的主要手段,而直臂打球使身体不稳,不利于还原第二次击球。
2、旧观点:击球点越早越好。
新观点:不同来球要有不同击球点。
"把击球点往前放,早点击球",这是网球场上教练常向队员说的话,现在证明它不适用于所有击球。如果你是西方握拍拉上旋球的话,你的击球点应该放在身体的侧面,上旋高球也一样。总之,你要想打旋转多一些的球,就应该晚点击球。辛吉斯、库尔尼科娃、伍德福德等击球时球点都很靠后,击出的球有强烈的旋转,这样的球稳定性高,而且落地弹起很高,对手不易回击。
3、旧观点:拉拍、击球、随挥之间可以有停顿。
新观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如果你不是初学者的话,就应该忘记初学网球时 的①拉拍、②击球、③随挥。好像做广播体操一样,动作间有停顿,难以击出最有威力的球。
只有从拉拍至随挥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停顿才能发挥你最大的潜能,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球技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在世界网坛上,张德培和里奥斯做的非常出色,他们的拉拍很晚,但动作连贯,对手难以判断球击向何方。
4、旧观点:击球前要先侧身。
新观点:击球前只要转肩就行。
以前我们大家打球一般要做到侧身、转腰,而今天我们则叫大家注意转肩。我们做一个实验:把一个篮球从身体侧面推出去,怎样能推得远些呢?试一次转腰不转肩,一次转肩不转腰,你很轻松就会得出结论的。
5、旧观点:击球时拍头不能低于拍柄。
新观点:拍头低于拍柄也能击球。
过去我们认为击球的拍头低于拍柄击出的球没威胁,这样如果来球太低就只能使劲蹲下打,但这对第二次击球很不利。现在我们认为拍头可以沉下来打低球,只要把击球点稍向后移,在身体的侧前方就可以拉出上旋球,很有威胁。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7-30 01:04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二、反手击球
1、旧观点:球拍碰到球后继续顶5个球的距离。
新观点:球从球拍的甜点通过。
事实上当球碰到拍子的一瞬间,球已经离开了拍子,不可能使拍子顶5个球的距离,如果要使拍子顶5个球,打出的球将不带旋转,这样的球容易下网,而目容易出界,所以打反手的球应从拍子的甜点通过,然后向上随挥,这样的球既有上旋,又合乎生物力学的要求。
2、旧观点:反手的削球有稳定性、进攻性。
新观点:反手也应该打进攻性的抽球。
随着网球器材和技术的不断革新,曾经在80年代 末90年代初盛行的反手削球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激烈的网球比赛,这种防守型的打法,是在自己不失误的基础上让对方失误,但削球速度慢、空中飞行时间长,对手有充定的时间准备,而反手的抽球速度快、角度大, 可打出很大的角度,直接得分,现在世界网坛中男子几乎反手没有打削球的,女子中也只有诺沃特娜打削球, 因为削球慢,她有足够的时间上网(诺沃特娜是上网型选手,她的网前相当出色)。
3、旧观点:球跳到最高点,垂直速度为零时击球。
新观点:打球的上升期。
球跳最高点时它的合速度最小,这时打球威力最大,稳定性高。这是以前的观点。现在许多优秀选手用西方式的撞拍打出有强烈的上旋,球跳得通常比人高,这样再用旧的观点打,不光是反手,还包括正手、接发球,都占不到便宜。
4、旧观点:手上起泡的选手一般球打得好。
新观点:手上不起泡的选手可能才是真正优秀的。
打球时有的人会用自己手上的茧子来夸自己训练的刻苦、球技的出色,真实真正出色的选手,手上可能没有茧子,因为在打球时如果球没能打在拍子的甜点上, 球拍把就会在手中转动,这样手就会起泡,所以一味刻苦地练习不一定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还是应先掌握技术,再刻苦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7-30 01:05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三、发球
1、旧观点:发球全身使劲,才能发出速度最快的球。
新观点:发球前全身放松,动作自然。
在过去人们为了能发出大力的发球,全身紧绷。现在我们的观点是:发球前身体放松,动作自然,有弹性,有余地,这样的发球稳定性高,自然威力也大了。
2、旧观点:发球时注意手腕的鞭打动作。
新观点:在转动肩的同时做鞭打的动作。
人们的动作全部都是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发球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在转肩的同时做搔背、抽拍等细节动作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旧观点:击球点越高越好。
新观点;在最高点打球没有道理。
发球的击球点越高越好,可能有许多网球选手都是这样认为的,这好像已成为一个常识被大家接受,事实上这样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手臂要完全伸直打球,这样手臂、手腕将失去弹性,难以发力,所以,击球时肘关节应微屈,身体略倾,在最适合自己的击球点击球。
4、旧观点:发球后压腕前臂"内旋"。
新观点:发球时脑子中不要想"内旋"。
在世界优秀运动员发球的照片中,前臂都有明显的"内旋"动作,但在我们的教学经验中,如果要求队员做"内旋"不仅动作变形,而且易使腕、肘受伤,而自然的发球就会有"内旋"的动作。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7-30 01:05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四、截击
旧观点:较低的截击球垂拍头打。
新观点:低球不垂拍头而是屈膝打。
较低的球一定要屈膝打,而不能垂拍头,这样的球是被碰过去的,没有威胁。
五、双打
旧观点:一人上网、一人底线。
新观点:双上双下。
一上一下的打法空当太大,容易使对方双上网,现在世界上的男女都用这种双上双下的打法,没有一个固定网前、一个固定底线的。
作者:
lwomc
时间:
2005-7-30 01:21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好帖,严重建议BT设精华~ [M14]
作者:
无剑
时间:
2005-7-30 23:33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好帖! [M21] [M29]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8-6 15:04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对大伙打球有帮助就好,我揣摸后,觉得不错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8-11 22:06
标题:
网球运动的损伤保护
网球运动的损伤保护
●腳踝(Ankle)
紐約市Saint Vincent's醫院的邉俞t學科主任Andrew Feldman曾說過「網球是腳踝的一大侮辱」,因為「幾乎每一球,你都在全速之下站定你的腳,這樣形成的扭轉就在腳踝發生。而幾秒之後,同樣的過程就會再重複一遍。」對網球員而言,腳踝受傷幾乎排在邉觽?Φ牡谝晃弧5谝粋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8-11 22:06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網球肘(Tennis Elbow)
網球肘是指肘部因打網球而引發酸痛或不舒服等症狀。所謂網球肘,是指附在手肘上的肌肉至肌腱間發炎、出現疼痛症狀。痛楚來自肘關節的肌肉,可分為兩種:正手拍網球肘-所有的屈腕肌群皆通過肘關節而附著於肱骨內側,發生的原因是急速發球時手腕突然扭轉及動作不正確使手肘內側受到過度拉扯,是造成疼痛的一部份。反手拍網球肘-所有的伸腕肌群皆通過肘關節而附著於肱骨外側, 發生的原因大多是反手擊球的姿勢不正確、擊球點不恰當、球拍握把不適合手掌。 由於以上原因 , 在使用反手拍擊球時,過多壓力累積在肌肉上,也是造成疼痛的部份原因之一。今日網球比賽已邁入速度化,而成為強打型網球,儘管使用性能很好的球拍,一再的快速強力打擊在加上上旋球(top spin),勢必增加手肘負擔,打擊時球傳過來的力量必須被吸收掉,結果就很容易造成手肘疼痛。網球肘不僅發生於網球愛好者,一些常需要利用手腕做旋轉工作的家庭主婦、工人,也會發生網球肘,這時可以應用網球護肘,它們除了覆蓋在肘部分散會造成傷害的震動力之外,並可以抑制某些肌肉的收縮(如腕橈骨伸縮肌) 。 適當使用護具能減少和打網球有關的疼痛 。 如果平常患者有戴上護具習慣,除可限制手指和腕部的動作,並能保護肘部、腕部,還能減少前臂的動作,使受傷部位不再惡化。
防護方法:
暖身邉
作者:
不太轻的蛙
时间:
2005-8-11 22:06
标题:
Re: 国外网球新技术理念
●膝蓋(Knee)
根據密西根大學健康中心的研究指出,女性邉訂T出現膝傷問題的機會更是男性的兩倍,尤其在網球、足球、籃球與排球等邉由细?侨绱耍??W球邉右驗槭褂玫脚まD膝蓋的動作,所以發生韌帶拉傷與裂傷的膝傷比例相當高,膝傷通常是身體構造改變和不當習慣的一種產物。與網球相關的膝部受傷(肌腱炎和膝蓋股骨的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eral pain syndrome] , 都是因為快速的加速與停止所致,如果可以預先作好擊球準備,讓你的抽球從容不迫,不必被迫突然前衝、停止、再前衝,那麼就可以保護你的膝部 , 試著想像一顆用幾條橡皮筋束合的乒乓球被打到牆上的情形,你就能了解膝部的自然結構非常脆弱,那即是人類膝部的基本結構。
防護方法:
每天跳繩幾分鐘、每週騎單車三次,每次邉佣??饺??昼娺動整個腿部。
一周游泳一到二次,可以強化腿部,又不會對關節造成壓力。
做一些敏銳迅速的邉樱?缋@著圓錐跑8字形,訓練快轉的靈活度。
穿戴適合的護具可降低膝傷發生的機率。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