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不要乱服感冒药 [打印本页]

作者: cat_wang94    时间: 2005-1-25 10:21
标题: 不要乱服感冒药
《人民网--健康》
不要乱服感冒药
  身体抵抗力强的人,不管患普通感冒还是流感,一般可不经任何药物治疗而自愈,但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感冒常可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故为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并预防并发症,合理选用必要的抗感冒药是正确的。但有些患者治病心切,于是滥用感冒药,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感冒药的依赖性虽不及麻醉性镇痛药那么强烈而顽固,但其潜在的危害亦不容忽视。

  实事求是地讲,感冒药虽种类繁多,但并无特效成分。其配方都是针对感冒的各种症状设计的,所含成分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收缩血管药,如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等;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镇咳药,如氢溴酸右美沙芬、氯哌斯汀等;抗震颤麻痹药,如金刚烷胺等;中药成分,如人工牛黄等。

  上述药物虽已不含盐酸苯丙醇胺(PPA),也并非绝对安全。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目前常用的感冒药使用不当可出现以下毒副反应:

  1.长期滥用含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钠的感冒药可因药物积蓄而导致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胃肠道出血、脱水、血压下降、昏迷,乃至危及生命。

  2.服用含有大剂量咖啡因时,可引起惊厥。咖啡因在刺激兴奋期过后,紧接着会出现行为和精神抑制,昏昏沉沉,如果是驾驶员则易发生事故。

  3.服用含有双氯灭痛的感冒通可出现一过性血尿。

  4.服用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可出现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

  5.还有报道速效伤风胶囊是胎儿致畸的重要因素。

  如何减少感冒药的毒副作用呢?

  一般情况下,感冒可在1~2周内自愈。这期间不必加用抗生素,只有当出现继发感染时,才加用抗菌药物治疗。要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抗感冒药,切忌超量、长时间服用。

  禁止同时使用含有同类药物成分不同商品名的多种药物,以免超量。小儿、老年人、有出血疾病的人,应慎用感冒通。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和精细操作的人员禁用含有扑尔敏、苯海拉明成分的泰诺、力克舒、感冒通等,以免引起嗜睡、头昏而肇事。

  高血压、心脏病、甲亢、青光眼、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泰诺、白加黑等感冒药。

  哺乳期慎用速效伤风胶囊,以免引起闭乳;孕期头3个月禁用抗感冒药,全程避免使用速效伤风胶囊。

  有溃疡病的病人不宜选用含有阿斯匹林、双氯芬酸等成分的药物,以免引起或加重溃疡出血。(罗学宏)

  健康报
作者: cat_wang94    时间: 2005-1-25 10:32
标题: Re: 不要乱服感冒药
PPA风波引发的思考

PPA的急刹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地震",但事情还没有结束

11月中旬,国家药监局紧急通知暂停使用含PPA的药品制剂后,社会上出现轩然大波,新闻媒体频频报道药厂、药店、医院的反应,老百姓则纷纷询问服用了含PPA的药品有什么害处,生产这类药的企业也感到措手不及……

报道说,服用含PPA的药品制剂后,易出现过敏、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衰、失眠等严重不良反应。在所有的报道中,美国的研究资料被大量引用。在一家专业媒体的文章中还提到"据知情药学专家透露,服用PPA致出血性脑中风相关的发生率国内目前尚未有统计"。

人们从不同途径也了解到,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则认为把PPA与脑溢血联系起来的证据很不充分,称美国妇女服用的含PPA的那种减肥药,在英国并未出售,含PPA的感冒药和咳嗽药服用的最大剂量也比美国少三分之一,所以和美国相比,英国患者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日本厚生省表示,在美国PPA被广泛用于减肥药,在日本只被许可用于感冒药,日本因服用含PPA成分的感冒药引起脑溢血的概率非常低,目前仅有一例。

北京一家医药杂志也在本月刊登消息。这则短文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科技顾问投票决定,苯丙醇胺不能被定为"安全类"药物,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出售的药物必须是"安全类"药物。这则短文还告知"FDA和研究这一问题的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说,对于服用PPA的普通节食者或感冒患者来说,出现中风的危险是很小的。美国每年销售的PPA高达60亿份剂,而患出血性中风的年轻人十分罕见。"短文说"这项研究发现,在两种情况下PPA会增加年轻妇女中风的危险:在服用了含PPA的食欲遏制剂之后的3天内,或在任何原因第一次服用了PPA后的3天内。人们每天服用超过75毫克的较大剂量PPA时,出现中风的危险性最大———节食者多采用这样的剂量。而且第一次服用PPA有时会在短时间内使血压升高,而当身体适应了这种药物后,这种作用就会逐渐减弱。"

由于我国抗感冒药很多,"暂停"的决定使有些厂家的药品广告增添了新的强有力的说词,同时也令有的厂家比较尴尬:因为公布的15种暂停使用的药品在社会上还出现了概念不清。所以沈阳津昌制药有限公司一再在健康报上刊登"郑重声明",解释该公司生产的复方美沙芬糖浆不含PPA,氢溴酸右美沙芬不是苯丙醇胺。

很多医生也疑惑,觉得"暂停"来得太突然,认为市场上有的感冒药副作用比含PPA的药品还大,为什么要暂停PPA呢?

"封杀"PPA与"暂停"PPA意思上大不相同

带着人们所关心的各种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药理学专家金有豫教授和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主任朱永洪研究员。

记者:许多人认为美国FDA对含PPA药物的处理是禁止以非处方药的形式出售即退出非处方药市场,而我国是退出整个市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金教授:美国FDA的决定是全面取消所有含有PPA制剂的销售,并非是将非处方管理改为处方管理。世界各地的反应约分3类:取消使用和销售的有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继续作为非处方感冒药销售的有英国、日本、意大利、爱尔兰、中国香港、欧共体、澳大利亚、瑞士;归为处方管理的有俄罗斯、立陶宛、厄瓜多尔。我国是"暂停使用和销售",并未跟着美国走,在安全性上也未强调中风问题而是其他,接到美国的信号,慎重对待,没什么错误。社会上产生跟着美国走的误解,与新闻报道"封杀"之类的用词有关。

PPA又称去甲麻黄碱,20世纪初期合成,当时作为维持血压的药物应用,1961年开始作为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应用,随后又用做食欲抑制性减肥药使用。1961年FDA批准的康泰克的原处方含PPA50毫克,1979年由FDA批准更改的处方含PPA75毫克。现在国内销售的康泰克缓释胶囊含PPA50毫克。

PPA作为药物使用已经快50年了,它的安全性一直是个有尖锐争论的问题,为此美国曾出版3本权威性专著。1990年发表的一篇对142例因服用PPA引起不良反应的科学述评再次对PPA的潜在危险敲响警钟。

在我国,只将PPA作为感冒药的复方制剂应用,利用它的收缩血管作用以缓解鼻塞或是对抗抗组胺药的困倦反应,为改善患者不适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冒着很大风险应用的。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尚不健全,未能较全面地掌握关于PPA在我国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感冒时鼻黏膜血管扩张也和过敏反应有关,感冒复方制剂中含有抗组胺药基本就可以了,为了对抗它的困倦反应,冒着风险应用PPA,就有点不合算了。因此,可以"暂停使用和销售"含PPA的感冒复方制剂,在暂停期间,进行一些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工作,如果能做出关于效益/风险的结论就更好了。

我认为,"暂停"的期限尽量缩短,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可能:1,将含PPA的感冒复方制剂从非处方药目录中撤消,保留为处方药;2,彻底淘汰。

朱教授:国家对PPA采取的措施是及时、必要的,也是慎重的,是严肃性和灵活性的结合。PPA用了几十年,确实有不良反应,国内国外都存在。11月初从互联网上知道FDA采取了措施,当时分析认为美国可能发现了新问题,所以必须关心我国12亿人口的用药安全问题,不是跟着美国FDA跑,如果是跟着跑就不是"暂停"了。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报告是很科学和严格的,但病例数太少不足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文章中列出的用过药的人群中,黑人多、患高血压的多、有中风家庭史的多、服用咖啡因的多、抽烟喝酒的多,当然中风的就多。美国的报告只是提供了一条线索,提请人们注意,不能肯定PPA与中风的因果关系。

国内确实收到几十例不良反应报告,也有严重的。有的人是过量服用,有个患者一上午吃了7粒康泰克,结果像得了精神病一样;有的人本身是高血压患者,或者自身对这种药物过敏,不但大剂量不行,小剂量也不行,没有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服用,就出了问题。所以我们没有盲目追随,也没有机械模仿。我们认为中国与美国不同。美国许多人用于减肥,服用的剂量大、时间长,另外减肥的胖人本身就容易得高血压,增加了中风的可能性,中国没有这个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根据我们的国情。有的媒体忽略了"暂停"这两个字,所以发生了一些误解。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亟待健全

记者:通过PPA事件,很多专家都谈到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问题,那么我国在这方面的水平如何,与国际相比差距有多大?原因是什么?怎样改善?

金教授:我国在药物方面与国际有两个差距:一是研制新药水平差距大,原因是基础差、资金不足,现在正在作努力,还要等十几年;二就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差距大,原因是报告制度上以及认识上的差距,例如医生的顾虑,害怕报告了药物不良反应,缺乏药物知识的病人会把责任归咎到医生身上,所以该报的不报,掌握不了第一手资料。另外我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实存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物没物的情况,现在虽然开始改善,但与国际上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今后应该一方面加强对医生进行报告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顾虑;一方面加强组织建设等。

朱教授: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在处于早期阶段,表现在制度、机构、队伍方面都不够健全,技术水平也不高。目前全国只有一个国家级机构和11个省级机构。应该是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要有,一个省级中心起码要有5-6个人,有学医的、有学药的,现已成立的机构多数既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也没有专门人员编制,设备也比较缺乏,所以有了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识别和鉴别,与国际上的差距起码是20年。今后应该进一步健全管理法规,我国在1999年12月公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配套法规尚未颁布,需要努力;医务人员要及时报告;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要加强用药的科普宣传。

记者:怎样对老百姓进行科普宣传,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金教授: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国民素质关系很大,PPA风波也是个教育。咱们国家的有些老百姓是既可爱又愚昧。可爱是什么都信,从广告上听说好就去买,愚昧的是不懂疗效,如药物的有效率最好的也不会超过80%,不可能是100%。另外,药品的专一性越高越好,宣传能治百病的药往往不可信。要让老百姓知道吃药都会有副作用的,对药物的接触个体差异也很大,要注意禁忌症,吃药一定要对症等。群众对药物知识了解了,医生的顾虑也可打消,更有利于不良反应报告信息的畅通,反过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朱教授:实践说明,不仅假药、劣药、不合理用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经过国家批准的药品,在质量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能在一部分用药者身上引起不良反应,严重的能致伤、致残、致畸,甚至死亡,国内国外都是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药品的两重性:不同的有效成分、化学结构、化学基团能对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用药途径也能产生不同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机体方面;不同种族、民族、性别、年龄的人,在胖瘦程度不同,营养状况不同甚至血型、遗传因素、酶系统、病理生理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环境因素:生产生活环境中,空气、土壤、水、食物、饮料、化妆品中存在着各种物理化学因素,这些因素能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此外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新药审批主要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动物在遗传、酶系统、新陈代谢、行为表现、精神活动等方面与人类有巨大的种属差异,有些不良反应在动物实验中难以发现;临床试验中参加的人数、时间、对象选择、用药条件等均有一定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发生率低、潜伏期长、容易在特定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就难以发现。

吃药也是要冒风险的。只要是对症的药,3分钱一片也是无价之宝,不对症的药,1000元一片对不需要的人也毫无价值,盲目追求贵重的、进口的、新的药品是不可取的。药品是特殊商品,是不可能像其他商品进行"三包"的,吃药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合并用药,有了不良反应要报告大夫,不要急于打官司。

药品不良反应对人类的摧残有时触目惊心

药源性疾病尤其是那些比预期更严重或发生率更高或超出预料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是在药品上市后一段时间内随着用药人群的扩大、病人亚群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的差异乃至人种差异而被逐渐发现的。

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服用药物后会使人产生难受的症状。公元1世纪,我国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收载了365种药物,并把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初步提出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概念。之后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等等逐步规范,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和防止副作用。

欧美国家较早地走上了合成药物的道路,工业化生产各种药物,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涉及面就会很广。本世纪以来国外接连发生许多大范围不良反应事件。含汞化学药物的危害:国外应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历史,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斑疹伤寒、梅毒等。在英联邦,不仅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而且也广泛应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剂,后来经过长期调查才证实汞和汞化合物是引起病人患肢端疼痛病甚至是死亡的原因。

其他的还有:非那西丁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氨基比林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二硝基酚、三苯乙醇引起白内障;磺胺酏剂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二碘二乙基锡引起中毒性脑炎;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沙利度胺与海豹肢畸形。

保证用药安全,必须制定严格的法规,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加强药品的审批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强药品上市后的监察,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加强信息交流,才能避免同样药品的同样不良反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重复发生,才能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流行。(郭小景)


《北京青年报》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