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读书 [打印本页]

作者: jjean    时间: 2003-11-7 17:42
标题: 读书
读书,也是学习吧?

看过的,有启迪的文字,也放这里好吗?[微笑]
作者: jjean    时间: 2003-11-7 17:45
标题: Re: 读书
时评:克隆、精英分子和有趣的王小波


  作者:苗炜

  在王小波逝世后这5年出版的许多文集或全集中,遗漏了他的一篇杂文,那就是王小波发表于1997年第7期《三联生活周刊》上的《有关克隆人》——

  "我说过,对克隆人这件事我不准备做任何评论。但我知道人们为这样一种念头苦恼
着:假如未来的人是从试管和暖箱里造出来的,没有父母了,他怎么生活呢?假如未来的人们不用自己的身体造孩子了,他们的精神又往何处寄托呢?假如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可以告慰这些未来的人:孩子们,你们的事业——科学与艺术,也是人造出来的。这就是说,你们虽不是父母的儿女,但还是牛顿、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的儿女。你们需把人类的事业发扬光大——去做这些事吧。这世界上还有更坏的情况,那就是你的生活与这些前辈的事业全不接轨,去感谢上帝吧,这样的事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

  这期杂志刊行的日期是1997年4月15日,也就是说,杂志面世时,王小波已经去世。他的遗稿后来还陆续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文章的署名加上了黑框。王小波的独特性在他去世之后得到了珍视,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他避免与既有制度发生关系,即便他对这个世界有所妥协。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我们的社会里是稀有资源,因为我们的智力活动早被制度化了,而且"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王小波所做的是回到常识,不要颠倒。他的知青经历不断构成他杂文中的话题,在那里,我们看到以往的世界是多么荒唐。而对那个历史时期,向来少见深刻的反思,倒是常见廉价的煽情。好像人们接受了时间的暗示,那些事过去30年了,它们过去了就不会再发生。然而,未经自由思想洗礼的地方,它的理智与道德发展能有多大进步是需要打上许多问号的。

  J.B.伯里的一本老书《思想自由史》里说:"假使文化史对我们有一点教训,那么,就是这样:有一个完全可由人力获得的精神进步与道德进步的最高条件,就是思想和言论绝对自由。这种自由的建设可算是近代文化最有价值的成绩。并且要认定它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它所根据的永久功利的重要,超越常被用来妨害它的一切目前利益的计算。"

  王小波致力于将一个"无趣"的世界变得"有趣",而这浩大的工程需要更多人更丰富更自由的表达。他所喜欢的一个作家乔治·奥威尔认为写作有四个最重要的动机,一是纯粹的个人主义,二是美学热情,三是历史冲动,即渴望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四是广义的政治目的,渴望将世界向某个方向推动。从王小波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些动机的存在,他的小说富有美学热情,他的杂文随笔饱含历史冲动和政治目的,而他的个人主义则超越了对文字的操控层面。只有少部分具天分的人才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聪明的、不愿意当笨蛋的、幽默的王小波被我们议论了5年而且还得议论下去。

  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死后,没有别的自由知识分子能填补空白,而精英嘴脸与世俗生活之间的鸿沟在加剧。王小波可以欣慰的是,许许多多因才华、职业所限没能成为自由知识分子的人成了自由分子,他们渴望过自己能支配、主宰自己生活的日子,对任何希望影响别人的意识形态把戏失去兴趣。

  接受民主的准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个人安全感。一个人的经验和稳定感越少,他越可能支持简单化的政治观点,越不可能理解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敌人,越不可能支持宽容的基本原则。过上自己日子的人更珍视自由,在这个时代,做一个自由分子意味着社会地位提高,可以从质量生活中品尝滋味;可以用自己的头脑想点儿别的,反对"无趣"。

  当然,现实并不这么乐观。有些人还是固执地希望把另一些人变成石头,他们企求的未来与过去并无二致。然而,"这个国家有一部分年轻人和成年人不赞同那些糟糕透顶的陈规陋习;他们私下里或公开发誓追求真理与自由;他们的生活所依据的信仰是那样真诚和深沉……在谎言和沉痼制约着其他人的情况下,他们却探索着必然、质朴、真理和人性。"

  上面引号里的话是1840年爱默生为一本杂志写的发刊词,它那么空洞,以至于放到今天都不过时。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