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打印本页]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1
标题: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2004年8月29日 雨

深圳大胜现代汽车4S店
车型: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
挑选颜色:典雅绿
下线时间:2004年6月**日

外观检查:头盖,尾箱,大灯,尾灯,前后保险杠,四门及油箱盖的钣金拼缝均匀,天窗密实,感觉外观工艺尚可

车门:关闭时感觉单薄且略有阻滞感(调整锁机锁扣位置即可),遥控器锁止车门后,打开尾箱不报警,钥匙开门后报警且不能启动车辆

轮胎:胎毛尚在(说明行驶路程极少,里程表显示11km基本属实),气压略高(放车的小窍门:车辆长时间不使用,则需要将轮胎气压打的稍大,这样在放置一段时间时才不会造成轮胎变形)

启动:马达反映灵敏无异响,冷车怠速1200转(稳定),方向助力泵皮带轮处有杂音,气门声音稍大,发动机温度上升后怠速为800转(稳定),方向助力泵皮带轮处杂音消失(分析:车辆常时间不曾启动,造成转轴粘连且局部缺失润滑脂,运转一段时间后由于温度升高,润滑脂稀释使转轴得以润滑,古杂音消失;闭火10分钟二次启动后再无杂音),气门声音渐小但依然可以听到(分析:由于发动机运转时间非常少,出厂调配的气门拍子与气门座几乎未曾磨合,且车辆放置已两月几乎未动,故气门声稍大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但还需磨合期调整结束后放可有结论)

音响:效果不错,如非发烧友则完全不用改装。

空调:打开后未感到发动机负荷明显增大,第一感觉空调效果一般(雨天,天凉,且汽油报警灯常亮故未曾长时间开启)

天窗及车窗:开闭灵活无阻滞(车窗开启时为一键式,关闭时则不能离手),天窗密闭完好,车内顶棚无水渍(如果有,则有可能天窗密闭不严或装配不正)

组合开关:大小灯,转向灯,双蹦灯,雨刷器使用正常,使用材料手感一般

方向盘:略细,使用材料手感一般。

工作台:缝隙均匀,手感尚可

坐椅:比较舒适,面料质感不错

储物盒:做工一般

路试:入档清晰,油门,离合反映灵敏,起速适中,提速反映灵敏(与个人驾驶习惯有关),减振效果尚可(属舒适型,与欧洲车系相比较-偏软),胎噪声较大,开空调后无动力明显下降感觉,刹车反映灵敏踏板行程略大于欧洲车系但无不安全之感,手刹位置行程适中,球状排挡头手感不错。

以上情况为挑选时的现场感受,车已下定,下周上好牌后放可提车。
在今后的磨合及使用过程中将不断完善此贴以为车友共同研究之用。

^^^^^^^^^^^^^^^^^^^^^^^^^^^^^^^^^^^^^^^^^^^^^

2004年9月3日

正式提车是在9月2 日。

至目前行驶了200km

由于大胜没有我需要的太阳膜加之对非3M专门店的不信任,所以暂时没贴膜(找到3M专门店的时候再说吧)
做了底盘防锈处理 朋友的厂,免费;品牌是"黑金刚"(哪位了解底盘防锈的大侠,或者了解这个牌子的,给说说好吗?)
做了釉面保护 350元(可保持3个月,需每月打蜡一次)
做了工作台喷蜡 朋友的车,免费
加93#汽油58L(满) 215元(说明书上说油箱容积是55L,怀疑加油站的计量有鬼)


行驶阶段:
提车的时候启动后,油耗表显示28L/100km;怠速运转了10分钟左右显示为51L/100km;9月2日行驶了约90km,至停车时油耗显示为18.7L/100km
9月3日行驶一天110km,油耗显示继续下降至14.4L/100km
个人观点:油耗显示表最初的显示绝对不是正常的实际油耗,如果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油耗显示长时间没有大的变化或基本固定为一个耗油数量时才有可能是真实的实际耗油量

感受:
起初感觉在不平道路上的震动较大,到修理厂量了轮胎气压为2.6kg(高了),按规定调整后,感觉略好

起步感觉良好,入档平顺,清晰,换档时机控制在2000-2500以内,提速一般,在北环大道,深南大道上行驶,速度保持在70km/小时(2000转)

空调够凉[LD语录:冻死了,能不能再调小一点?]
[我只开了最低档啊!~~~]

音响真不错。


开到修理厂后,兄弟们的综合评价
优点:空间大,配置到位,性价比好,发动机整齐,内饰做工好,发动机比较安静(大兴的一位技师说,威弛,花冠也不过如此,伊兰特的引擎室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缺点:变速箱壳太粗糙,没有油底壳保护(正在策划用3mm厚的钢板制作保护挡板),随车工具等于没有(只有千斤顶和轮胎扳手)

针对8月29日选车时听到的"气门声",最后一致判定为喷油嘴的声音(属正常现象,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声音会降低,但不可能消失,没声音的时候可能喷油嘴就over了)


只两天时间还看不出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持续体会中。。。。。。

^^^^^^^^^^^^^^^^^^^^^^^^^^^^^^^^^^^^^^^

2004年9月4日
全天行驶200km,70%空调,油耗显示下降至12.0L/100km。发动机正常温度工作时出现过7次轻微瞬间抖动现象(加油提速时,无规律性),感觉像是供油不够顺畅,但停车后加油就无此现象发生;由于故障不明显且车辆属于初期磨合,加之不排除汽油质量问题,所以对次情况采取持续观察的方式。

实在是很喜欢音响系统,加之刀狼歌和女子12乐坊的的乐。。。。。。

全天音响开放!!!
[LD语录:声音那么大,不吵啊?后面的车打喇叭你都听不到]
[音量显示12。]

^^^^^^^^^^^^^^^^^^^^^^^^^^^^^^^^^^^^^^^^^^^^

2004年9月5日
今天加了40L汽油,里程显示503km减去第一次加油前显示的38km,实际40L油跑了465km平均8.6L/100km,70%以上时间开空调,遇到堵车两次,约40分钟,发动机转速平均保持在2000-2500之间,5档最高车速跑到100km/小时,转速3000;最低跑到50km/小时,转速1500,无脱档感觉(会使发动机积碳增加),3档加速感觉力度不够(估计与变速箱结构或3档齿轮有关,个人认为属设计问题)

伊兰特不会给你什么很强的推背感,她很有可能是一个"长跑者"。。。。。。

第一箱油能够达到8.6L/100km,我知足了!

今天加油后,我把油耗表清零了,从加油站跑回家(特意绕了一圈,"深南大道,凌晨2点,速度保持80km/小时,没开空调)油耗表显示为7.6L/100km


^^^^^^^^^^^^^^^^^^^^^^^^^^^^^^^^^^^^^^^^^^^^^^
2004年9月6日
郁闷的一天!

中午洗好了车,下午就接受了雨水的洗礼!

终于找到了3M中心店,终于咬牙跺脚捶胸遁足的花了1590张一元纸币贴了"魔幻大师"。

在没贴膜的那几天,阳光那个"灿烂"那个"温暖"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土耳其浴室!

当贴好了膜,打算在阳光下感受膜~~的魔力时。。。。。。迎接我的却是暴风骤雨。不由得使我感叹:我卟他老木di!

今天上路,给我的感觉是车子似乎要比前几天费油(显然这是件不美丽的事情),跑了大概160km,原本显示满格的汽油一下子少掉了一格半,油耗表显示的是10.3L/100km;不过有一点要说一下,因为昨天求朋友帮忙找3M中心店,所以今天就同我以前的徒弟一直在等他(公交车司机),整整40分钟时间,基本上一直开着空调(油啊!比当初卖血的价钱都高啊)

唉。。。。。。
起码48小时不能开车窗,完全靠空调。。。。。。好费啊!

再观察吧。

瞬间抖动的现象还是存在;喷油系统的问题呢?还是点火系统的问题?还是发动机的设计缺陷?磨合的时间太短了,还是觉得应该再观察。

这两天,突然发觉深圳的马路上,伊兰特的身影似乎多了起来。


^^^^^^^^^^^^^^^^^^^^^^^^^^^^^^^^^^^^^^^^^^^^^^

2004年9月7日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昨天会感到郁闷了。
网上说"北京现代"降价了,我的那款车降到了123800元。我原来买车的钱,按公布的价格可以买到AT了。看到消息后原打算郁闷一下的,回头想想,降就降了吧,比我早买的人更亏。

昨天贴了太阳膜,今天一天都不能开窗了,上车就要开空调。而且感觉到前天加的那箱油有点不太对劲,好象要比第一箱烧的快(第一箱油和第二箱油是在两个不同的油站加的);今天跑了47km加上昨天的160km,估计这箱油烧完的时候油耗可能会达到差不多10L/100km了。感觉到油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提速的时候没有几天有劲了,如果是发动机的问题,应该不会这么突然。下一箱油打算加97#的试一下,顺便也冲刷一下油道。

建议朋友们在磨合期的时候尽量找可靠的油站加油。
其他的一切正常

等明后天,禁止开窗的警报完全接触后,简单介绍一下贴膜的情况。

^^^^^^^^^^^^^^^^^^^^^^^^^^^^^^^^^^^^^^^^^^^^^^^^

2004年9月8日
今天。。。。。。聊些什么呢?第二箱油还没少完,车子总共行驶了780km,除了感觉第二箱油有问题以及前面提到的瞬间抖动现象依然偶有发生以外,别的还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

不如来聊聊新车的装饰及保养吧;
买到新车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做底盘防锈,一打听价格我吓了一跳,4S里做底盘防锈需要1200多块,品牌是[德国汉高],我一想,不就是防锈处理嘛,干吗一定要品牌货?哪里做的好,同时能达到基本相当的效果而且价格有不高,这不就行了嘛,于是我去了以前做过的修理厂,在那里我只花了600块用的是[黑金刚],对于我来说就差不多了,起码保证个3,5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对于有些比较在意的车友,我到是建议去做3M的底盘装甲!贴膜的时候看了一下,真是不错,估计车跑到报废,那层防锈也掉不了就是价钱高啊。。。。。。

再说说帖膜吧:原本在4S里定好了贴3M的[天鹅绒],可惜直到我提车,他们才说没货,气的我一个。。。。。。早点说我就早点找别的地方了。
最后七找八找的摸到了3M授权店,贴了价钱最低的[魔幻大师]1680元(四门和后挡;还在考虑前挡到底要不要贴。)专业店就是专业店,做出来的活的确不错,而且材料也叫人放心。

提示:某些无德奸商会给你个正品的价格贴的却是假货,建议车友们还是找专业的授权店去贴膜,花的前可能要多些,但是质量完全可以让人放心。
所谓600元贴[雷鹏]膜或1000元贴[3M]或[强生]膜,不用想,百分百的假货

这里介绍一个辨别真假的小窍门:
取一小块膜,用牙齿刮轻刮,不掉色的基本就是正品,掉色的绝对是假货。即便你是彻底的外行,这么做一下,也会吓到奸商的!hiahia~~

汽车封釉:这一点,我着实上了一当,350元封的釉就根打蜡出来的效果一样,还不如我自己花百来块钱买盒好蜡自己来打。
找专业店去做吧!真正的封釉要1500左右甚至更多(看你用什么牌子了),封完后会有镜面的效果(贼亮!)摸上去手感光滑(估计苍蝇站到上面都会打滑),可保持一年,但需6个月做一次追加处理。总共花下来应该要2000左右了。

包真皮:如果本身觉得丝绒面料就不错的,那就别包了(费钱!)如果一定要包。。。。。。6-7百块的还不如丝绒面料(还是费钱)去找专业店吧。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3M的专业授权店可靠了(虽然感觉他们像是在抢钱。。。。。。)

明天想知道什么?或者大家打算讨论些什么?给个话吧!

^^^^^^^^^^^^^^^^^^^^^^^^^^^^^^^^^^^^^^^^^^^^^

2004年9月9日
油表显示还有半格油了,行驶总里程958km,明天就换97#口粮。今天去机场接弟弟,在广深高速上最快只敢跑到90km/小时(偶尔不看速度表,就到100km/小时了(转速3000)马上丢开油门,等速度降到70km/小时的时候再重新加速行驶。总体感觉行驶稳定性很好,个别路段的胎噪声较大(与道路铺装有一定关系),全程没开空调,昨天油耗表显示9.3L/100km,今天至高速往返回来显示为8.4L/100km;由此可见,速度与道路条件对于油耗的影响还是不小的,当然个人驾驶习惯也是决定油耗的因素之一。

因此:建议有些感到车子比较费油的朋友,除在车辆上找原因外,也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驾驶习惯及道路因素。

车开的太快会费油,开的太慢同样费油,其实发动机节油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尽量控制住转速,尽可能的使发动机在经济转速内平稳运行,另外,最好是在车辆正常行驶后再打开空调,原因是:在车辆提速时就打开空调势必增加发动机负荷,当然也就增加了瞬间油耗。如果等发动机稳定运行后(车子跑起来,速度稳定),就是车子载着发动机跑了。此时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仅作为克服摩擦阻力及少量拉力(车辆基本靠惯性行驶),这时再打开空调,那么发动机是完全照顾的到空调所需动力的。。。。。。

^^^^^^^^^^^^^^^^^^^^^^^^^^^^^^^^^^^^^^^^^^^^^^^^^^^

2004年9月10日
今天是第三次加油,而且改用97#汽油了。

前两次共计加油97.7L;共计行驶里程1013km,平均综合油耗9.645L/100km;城市道路占80%(包括磨合1,2,3档--转速保持2500转,长时间使用1,2,3档行驶,里程不超过100km),60%空调,20%高速路(最高时速100km/小时,平均时速80km/小时),个人感觉较为满意(但对汽油质量始终不放心)
今天加97#汽油49.38L,换油后行驶68km,40%空调,70%高速路,堵车约10分钟,油耗表显示8.2L/100km,换烧97#油后,以前提到的瞬间抖动显现今天没有发生(近期任注意观察),感觉动力足了些。

堵车时一开菠萝的眼镜熊由于起步控制太龌龊,三次遛车最终亲密接触了我的牌照扣,使牌照轻微变形,念其长相标新立异,技术惨绝人寰,加上我的车的确无实质性的损失,当然也包括寡人大肚能容,遂经过一番指导教育后将其放生(同志们请鼓掌!谢谢)

今日闲聊到此结束!
祝各位周末愉快!
谢谢观赏

^^^^^^^^^^^^^^^^^^^^^^^^^^^^^^^^^^^^^^^^^^^^^^^^^^

2004年9月11日
全天行驶112km,油耗表显示最低油耗8.1L/100km,35%空调,弟弟练习起步,换档,定点停车,掉头及短暂道路行驶约20km。
总体状况良好,行驶中打开空调明显感到动力下降了。
1000km--3000km应该是磨合期的故障频发阶段了,安全稳定的度过这一阶段后,打算找地方冲一次高速了。

^^^^^^^^^^^^^^^^^^^^^^^^^^^^^^^^^^^^^^^^^^^^^^^^^

2004年9月12日
今天的主要驾驶者是我弟弟。虽然他已经取得了驾照,但在我眼里,现在就让他单独开车上路,就等于让他坐在汽油桶上玩火。
所以利用周末把他揪出来单独操练。
起步点头,换档不及时,偶尔脱档,转向不到位,回方向也不到位,刹车使用频繁。。。。。。哎哟我的肉啊。。。。。。心疼啊。
终于起步不点头了。。。。。。发动机一声怪叫,紧接着~~吱~~~~的一声,车轮冒烟了!(心疼~~~~~啊~~~~~~)
不过也正好利用他来暴力检验了一把YLT的性能。。。。。。(还是心疼)
车子的行驶总里程现在是1328km。油耗表显示8L/100km,全天未开空调。
发动机运行平稳(操练弟弟时除外。。。。。。心疼)
在深南大道上逛的时候与,旁边的高尔夫(估计是新手),尼桑阳光(旧车),奔驰S500L(港牌)飙了一下起步。。。。。。
高尔夫熄火了,尼桑阳光反应慢了,奔驰500心疼车了。。。。。。
后来一直跟着我,我变车道他也变,我以100km的时速甩掉了车流然后以70km的时速打算让奔大哥走先。。。。。。他还是跟在我后面~~~~郁闷!估计他也觉得我变换的车道跑起来比较爽吧
后来我再次减速并以手势告诉他超过我,奔大哥真有素质,与我并行时打了个喇叭,大家照了个面(他右舵,我左舵;看的很清楚----一个30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儿),相视一笑而后奔大哥绝尘而去也。。。。。。

^^^^^^^^^^^^^^^^^^^^^^^^^^^^^^^^^^^^^^^^^^^^^^^^

2004年9月13日
行驶总里程1510km。
油耗表显示稳定在7.9L/100km。
今天适当的提了一下速度
梅观高速上最快跑了130km/小时
90km时速时,再提速感觉有力,跑到130km/小时时点了脚油门感觉冲劲十足,只是不敢再加速了。稳定性很好,减振系统适中,急刹车还是不敢试!(以后再说吧!最好这辈子都不用急刹车!)
高速加油的感觉要比开捷达好些,但低速感觉还是捷达好。(如YLT以3000转以上的转速起步换档就难说了!以后会测试的)

跑高速,大音量;音响的感觉相当好,高音响亮低音厚重。实在是很喜欢YLT的音响(目前车内CD存量已超过20张!持续增加中…………)

疏忽了昨天一位网友问到的离地间隙的事情(忘了量了)

^^^^^^^^^^^^^^^^^^^^^^^^^^^^^^^^^^^^^^^^^^^^^^^^^

2004年9月14日
行驶总里程1701km。
今天加了43.26升汽油;上次加油至这次加油其间共行驶了523km
计算平均油耗43.26L/523km=0.0827(每公里平均油耗)再乘100km就是百公里油耗了8.27L/100km,油耗表显示为7.9L/100km,说明油耗表所显示的数据还是有误差的。这一阶段空调的使用率很低(不超过30%),遇到堵车的次数相对多了。车子越跑越顺,特别是超车的时候,感觉比较爽,但前提条件是不开空调。

过几天打算上传几张照片,但不知如何上传,还请各位帮帮忙。

^^^^^^^^^^^^^^^^^^^^^^^^^^^^^^^^^^^^^^^^^^^^^^^^

2004年9月15日

从销售商那里拿到降价补偿了。很顺利

今天在路上被堵了半个多小时,空调时开时关,但油耗表依然显示为8.0L,不打算再相信那个表了,以后到每次加油后直接计算综合油耗。
其他方面。。。。。。目前还算正常。
下周开始陆续会发照片上来

^^^^^^^^^^^^^^^^^^^^^^^^^^^^^^^^^^^^^^^^^^^

2004年9月16日
行驶里程正好2000km
感觉这一箱油好象有点费(390km,油表指针在最后一格上线)
挂倒档时的确不够平顺,不知是不是飞轮,离合器压盘及离合器片没有磨好的原因?或者是离合器液压泵的问题?(哈飞赛马的液压离合就发生过这样的问题),磨合期结束后再检查吧.

^^^^^^^^^^^^^^^^^^^^^^^^^^^^^^^^^^^^^^^^^^^^^^

2004年9月17日
在深长加油站加97#汽油43L,行驶488km,平均油耗8.8L。油耗有所上升,与堵车及空调使用有关。中高速加速有力。行驶总里程2082km。城市道路+少量高速公路(梅观高速:梅林--华为出口)阶段平均油耗约为9.2L/100km;使用空调50%以上,堵车总时间2小时以上。
雨刮片刮水不够干净,挂倒档有些发涩(磨合期结束后更换齿轮油,不知会不会好转)

^^^^^^^^^^^^^^^^^^^^^^^^^^^^^^^^^^^^^^^^^^^^^^
2004年9月18日
73年前沈阳北大营响起了日寇侵略的枪声.
73年后的今天......
铭记历史,不忘耻辱,国家一统,兴我中华!

^^^^^^^^^^^^^^^^^^^^^^^^^^^^^^^^^^^^^^^^^^^^^^^

2004年9月20日
贴了前档膜"3M"授权店贴的。8折价1100元。现在还差油底保护板和坐椅套,平时停放车都挺注意的(外出时停车基本都在停车场内),所以还在考虑是否需要加装防盗报警器。
行驶总里程2364km,车辆运行很正常。
开车抽烟的时候把烟头往车外丢,被风吹到后坐上,烧~~~~了一个洞!
郁闷


*********************************************************************

自我介绍:小姓曾,97年4月28日领本B照,97年5月13日上路驾驶,车型为红色老款三厢夏利出租车(自营),下线时间96年12月底,驾驶时间4年,轻微事故11起(己方责任4起,他方责任7起),一般事故2起(损失水箱2只,电瓶1只),与"行"人与非"激动"车为曾发生摩擦(惹不起躲的起),车辆大修里程39万8千2百**km;此车与我本人一样是在历次磨难中共同成长起来,故曾在转让时有生离死别之感觉(西北)。

其后有9个月驾驶8T康明司跑长途货运(西北),1年5个月受雇于单位,个人(西北),驾驶车型:。天津大发微型客货,松花江,汉江及昌河微面,金杯海狮9坐,庆铃皮卡及6坐人货,羚羊,捷达,富康,红旗世纪星,老款皇冠3.0,别克君威;基本属于月月换车,所以除对夏利了解较多外,对其他车型除正常保养及对个别细小毛病可操作外再无深入了解。

再后有2个月汽修厂采购(西北),4个月接车员,质检员及库管之经验
就以上之个人经历,不才自以为是的认为可相对客观的做出恰当的车辆使用报告,当然,如有不合理之处,欢迎各位给予指正及鞭挞(注:不要打脸!谢谢)

**********************************************************************

鉴于目前网络之对陌生网友互不信任之风流行,且恐被人误解为车托,所以介绍的如此罗嗦,实数无奈之举。

本人再次申明与"现代"厂商无任何瓜葛,以上之手记完全为个人使用之感受

如列位看官对此有兴趣,请给予一定的支持,在下不才当倾尽全力。

多谢多谢

(如有必要,自当附上车架号或发动机号为证)
注:此贴在汽车中国网论坛同步发表,今后也将同时更新。
所不同的是,汽车中国网目前尚无"现代"汽车品牌区,且发贴后不能再次编辑,故更新时在此优先发表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2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DX写得很好喔~我是在广州中现买的喔~是1.6手豪银色的6月30号的车车~广州中现是深圳大胜的分公司喔~算起来和你也是会友了~~哈哈~~~有机会可以多交流经验喔~
车门:关闭时某些车是有较单薄的声音~但试多几台就可以找到好点的了~
怠速:冷车时1100,热车750~开不开空调转速表几乎没有显示~但动力是损失一点的了~
空调:我是7月份提车的~很冷~~搭我车的人没有一个不说我车车空调太冷的~呵呵~~
轮胎:胎噪较大DX教把轮胎气压放到2.2就可以好点了~而且兰兰走水泥路面时胎噪是较大,但走柏油路很静的~
我的车车已经走了18XXKM了~感觉还行~还没出什么大问题~就是觉得1.6的动力太小~坐满人的时候车车跑得很辛苦喔~再买车的话只考虑2.0以上的了~呵呵~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3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车辆在没有结束磨合的时候不主张长时间满附载运行的,况且伊兰特是家用轿车又不是大功率跑车。
做满人的时候感觉车辆跑的辛苦吗?
安啦,加油别那么急,换档别那么早(建议你等到磨合结束后,在2500
--3500的转速区间换档试一下)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5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我今年6月4日买的伊兰特1.6AT豪华型,目前已经跑了7000公里,威海市区使用,空调占70%左右,百公里9个油多一点,高速7.5个油,还可以,现在虽然降了6000元但我也不后悔,和我单位同事对比了一下他们买的凯越、花冠和宝来,都比我多花了3.5~5万元,性能也没有看出怎么好,但是配置就差远了,他们都后悔不迭!伊兰特,好车,买了不后悔!
凯越的原型是韩国大宇"旅行家",在韩国凯越比伊兰特低了一个档次,大宇是被通用公司收购的,所以凯越挂的是别克的车标,伊兰特在全球销售了310万辆,在美国是免检的。
所以买伊兰特不后悔。

东南菱帅是和小日本合资的,配置很差,有的车型连ABS都没有,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千万不要买小日本的车和有小日本血统的车!

日车好吗?你看看下面:
日本车省油大揭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中国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有车族和即将有车族人数猛增,大家都想开上自己的车,出去爽一把。(偶也是,嘿嘿)

虽说有钱了,但是,中国人从小就受到节俭美德的熏陶,从不希望浪费掉自己手里的血汗钱,于是,买一辆经济型轿车的想法充斥着上面提到的这些人的大脑。

日本车在中国很受追捧。问购车人为什么,几乎都会说到它的"优点"---省油!

说日本车省油,没错,的确省,我就一直纳闷,它为什么省油呐?难道人家欧美的发动机真的没有日本的好嘛?难道欧美人不会学学人家日本嘛?看看下面的车重对比列表大家就知道了!

车型 整车装备质量 (公斤)

广州本田飞度手动档基本型 1053

丰田威驰GLX-S导航版 1055

一汽大众捷达都市阳光 1100

上海大众polo1.6 1100

东风雪铁龙爱丽舍SX 16V浅内饰手动档 1115

上海通用别克凯越1.6 1220

东风标致307break 110 1277

一汽大众宝莱1.6舒适型MT 1281

北京现代伊兰特1.6豪华AT 1340

以上俺选取的全部是2003-2004的热门家用经济型轿车。

在中国卖的极其火爆的广州本田飞度车重竟然只有1053公斤,比捷达这样的"微缩型"轿车都要轻!甚至还比两厢车polo1.6轻上100斤左右!这100斤倒底哪里去了?

广告做的火热的丰田威驰才比它的"同门"--飞度重了4斤!可能是威驰的轮胎比较宽的原因吧(大家去街上找辆广本飞度,看看它的轮胎就知道,它的轮胎其实和摩托车一样窄的,175窄胎),窄轮胎省油,但是抓地力和安全性都差,伊兰特1.6和凯越均为195的宽胎。。。。。。

最可笑的是宝莱1.6竟然比飞度重了整整456斤!相当于两个日本大相扑了!456斤!是整个飞度重量的22%!真是晕死!

我不想再往下比了,真的为购买日本车的中国人安危担心啊!

最后送上两句话!

对日本人说:故意减少汽车钢板厚度,减轻车重,从而实现省油的目的的行为是可耻的!

对中国人说:用几个油钱来蔑视生命的行为是可耻的。

你购买100元的日本产品等于:共计缴纳各种税金50元其中:用于造武器9元,用于日本公益设施建设16元,为日本人福利12元,为日本反华争取国际空间政治资金支出10元,其他支出3元;日本人发工资15元;日本教育否定侵华8元;支持"大日本天皇"2元;支付宣传费3元;支付其他费用2元(小犬蠢一狼参拜靖国神社的汽油费等) 。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6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回wcy719:国产车也好,韩国车也好,欧美车也好,日本车也好,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个人的审美观念,使用范围也不相同,所以不管谁买了什么车,咱们只要客观的评价车就可以了,其实车本身没有什么,只不过是被人为的划分了等级,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一直闭关锁国,难道就不造车了吗?难道就买不到好车了吗?只不过会因为所能选择的范围小了而已。

我个人认为,单是评价车本身,我们应该很客观的来对待,一部车很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应该有很客观的比对;同样,一部车不好,那么差在哪里?是整体还是局部,同谁做了什么样的比对,如果有实测数据,那么就更有说服力了。

针对东南凌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钣金拼缝太大,级别定位不够准确,与菲雅特,威姿,赛欧等级别的车相比,价位高了;如果与富康,捷达等级别相比,显然还有差距但价位却不相上下;说实在的,对比的越多,就越不知道凌帅的卖点是什么。不过凌帅车的安全性能还说的过去,3月份我在原修理厂接触过一部凌帅的事故车,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当问到车主有没有伤人时,车主说车上的四个人安然无恙;一部车在时速110km时,在没有ABS的情况下刹车后撞头`甩尾却没有伤人,这样的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针对日本货。。。。。。
怎么说呢,人各有志,你不喜欢,你抵制,当然可以不买,但是有人就是认为好,不论你怎么宣传,人家使用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好字。

所以,我觉得,抵制什么,喜好什么,都是个人的自由,你不喜欢?不用就好了,我同样不喜欢日本货,所以在买车的时候就完全不去考虑日系车,我不喜欢日本货,所以我的家里没有(不保证某些用品的零部件是日本货,因为那不是我的事,是总装厂的事情)

再说说"档次",不就是人为划分的吗?高一档次,低一档次,总是有人会喜欢的,没人要的东西就没人造,如果真的要把物品分档次,那不等于把人也以档次来划分?同样活在世上的人,有同样的自由和尊严,抛开了职位,工作,薪水,人际关系等一些人为划分等级的东西,大家还有什么区别?脱光了衣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能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关于车,只有厂家因为工艺水平,产品质量,附属功能的数量而划分的等级;不应该有什么所谓的"档次"

现代和大宇同属韩国车系,事实上,大宇在没有被通用并购前,他的"旅行家"是号称"世界车"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号?没有品质的保证,谁会给你这样的称号?通用的错误仅仅在于没有在消费者面前实话实说,或者是通用说了实话,但销售商掩盖了。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别克凯悦会超过现代伊兰特,那时竞争的产物,不管是谁最后胜利,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受益的只有消费者。

如果我看到的两部凯悦的尾箱盖左右钣金拼缝很均匀,如果通用4S的销售员会说话懂销售服务周到,或许今天我是在"通用"品牌区里写使用记录了。

以上为闲聊,说归说,闹归闹,大家的目的只不过是想探讨一下而已。
见笑了!


回jgpan:伊兰特1.6豪华版在南京最低12.45万(我谈的价格),送遮阳膜和VIP卡。不知价格怎么样?

这样的价格不错了,真正需要用的时候,看着差不多就行了,如果真打算等到厂商把水分全部挤掉,恐怕3~5年内是买不了车了。
价格低的时候要看看有没有少什么功能配置或下线时间等。。。。。。

说实在的,看到你的这个价格时,我的感觉是你这时候买的车,已经比我的车低了5000块钱了,这才几天啊;但是又能怎么样?我比你用的早,我的感受也比你的多。不是这样吗?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7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回扒你一层皮:[底盘太低会不会对新手有影响啊?我是个才拿到驾驶照不久的菜鸟,呵呵,不会你说的哪些过碍方法啦]

底盘低的车当然会有影响,但是轿车的底盘高度基本上都差不多,所以有些通过障碍的技巧是需要练习的,首先你要很熟悉你的车,其次要进一步掌握油门,离合及刹车的控制技术;再道路行驶当中,任何一种障碍都不会认为你是新手就可以降低门槛的,所以你只有通过练习及人和车的配合,才能克服。

对于新手来说需要记住的是:控制车速的是油门,控制安全的是刹车,也就是说,不要把油门当敌人使劲的踩,也不要把刹车绝对作为减速装置;一般在正常的道路行驶时,刹车只在车速降到很低的时候作为驻车器来使用(例如红灯是需要停车或某些需要二次起步才能通过的障碍)

实际上,驾驶员的主要作用是判断,我的教练告诉我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上路后,你开的不止是一部车,而是五部"也就是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你的前后左右,因此要学会判断道路情况,并根据情况以最快的反映来调整速度,距离及位置。不仅要会开,还要"会让会超会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以上这些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的;

对于新手,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交通法规(最起码的是要知道什么路能走,什么路不能走,什么路让走,什么路不让走)只要按照交通规则走路,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差错的(但是会比较"受气")
其次就是在道路行驶时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受气"。

道路行驶的几个基本要领:
1,正确选择道路,一旦选择好后,就需要按规定速度行驶,切忌超速(同方向交通事故一般都会把超速及违章占道作为划分责任的主要依据)
2,不需要超车或左转的时候尽量不在最左侧的车道行驶(除非当时你的车速最快,不过这时可能你已经超速),注意你的右侧车辆(很多时候右边的车跑的比左边的还要快,因为右侧超车属于违章,所以要快)
3,支路让主路,右转让左转,借道行驶让本道车辆,遇到人行道时,无论是否有人通过首先是减速。
4,忍让!如果你是在正常行驶当中,遇到别人该让行而没有让行的时候,刹个车,让他先过吧(除非你有百分百的把握不让他先过)
5,遇到路口,人行道首先减速他、安全通过后在加速行驶。
6,看前方道路出现堵塞或事故时,首先减速,然后寻找附近是否有其他道路可以避开堵塞路段(道路堵塞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发生轻微刮擦和追尾事故的时候)
7,心情很差的时候最好不要开车,要开也要先调整心态。
8,没事的时候多看看交规吧!

%%%%%%%%%%%%%%%%%%%%%%%%%%%%%%%%%%%%%%%%%%%%%%%%%%%%%%%%%%%%%%%%%%%%%%%%%%%%%%%%%%%%%%%%

回飞哥哥:我的车买了才一个星期,今天看网上新闻说伊兰特降价了,我买1.6手毫从原来的135800降到了123800(一个星期就12000没了)又能怎么样呢?反正买都买了

我的想法是要等车价基本稳定下来起码3年时间,有这3年时间难道我还赚不了12000吗?

你的朋友看起来是个精明的人哟!起码你等到了降价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29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回ifcpy:1.8和1.6外观上有什么差别,大小一样吗?

YLT1.8L与1.6L在外观上唯一的差别就是大灯,1.8L为黑底反射面,1.6L为普通镜面反射,所以1.8L的灯光投射会比1.6L的感觉要好。
车身尺寸,底盘高低到是完全一样的。
就动力而言显然1.8L的要好于1.6L的。
刚才又看了一下配置介绍,发现1.6手豪版少了副驾驶气囊,不知是真的减掉了还是网站编辑的疏漏!再有就是1.6的坐椅是绒布,1.8的是真皮;
其他的配置比较,你自己去对比一下吧。

在这里值得提到的是,刚才看过了1.6手豪的配置后,感觉好象比以前的少了,不知是厂家减掉了部分配置还是编辑疏漏了。如果是厂家减掉了。。。。。。那就比较令人失望了,同时可能也会给那些早先买车的人们一点安慰。。。。。。降价减配置,好说不好听啊!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2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这段时间发现很多网友、车友都在询问关于自动档使用的问题。看来还是有很多朋友们对档位的含义和自动档的驾驶技巧不是十分清楚,以前在也见过一些介绍自动档使用的文章,个人觉得还是有很多介绍得不清楚和较含糊得地方。特在这里较全面的谈点自己对自动档车辆及自动变速箱的了解,希望能对广大车友有所帮助,使大家正确使用好自动档的车辆。
1.档位介绍
所谓自动档,顾名思义就是不用驾驶者去手动换档,车辆会根据行驶的速度和交通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档位行驶。但是自动变速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档位呢~现在就先把自动变速箱的各个档位及功能做个简单的介绍。
先以本田新雅阁为例~新雅阁的变速箱有P,R,N,D,3,2,1几个档位,
P代表泊车档,停车时使用(关闭发动机时和较长时间怠速停车)!~
R代表倒车档,这个相信不用我解释吧!~
N代表空档,和手动档的空档一个意思,用于短暂停车时使用!~
D表示前进档,这个档位下变速箱会在1~5档根据速度和油门情况自动切换~
3同样是前进档,这个档位下变速箱在1~3档自动切换,不会升入4、5两档。可在交通不太通畅的时作为限制档使用,可以避免3档和4档间的跳档情况!~(具体它是如何避免的将在下文中做介绍)
2表示2档,此档时,变速箱就在2档上,用于湿滑路面起步,或者慢速前进时作为限制档使用,可避免1和2档以及2和3档间的跳档!~
1就是1档,此档时,变速箱就在一档。这就不用我解释了吧,你就看着情况用吧:)
其他自动档车辆可能出现的档位还有S档、L档(例如本田的飞度等)还有的在变速箱上有个雪花的按键(如别克的赛欧等)、OD OFF按键等。
S表示运动模式(sport)在这个档位下变速箱可以自由换档,但是换档时机会延迟,使发动机在高转速上保持较长时间,使车辆动力加大。当然显然这个会造成油耗增加。
L表示低速档,应该和新雅阁的1,是一个意思,这个档位时变速箱会保持在1档而不升档。
雪花按键的意思是用于湿滑路面起步,按下此键时车辆将不从1档起步,而从2档起步,以减低扭力输出,避免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起步时打滑。
OD OFF按键表示的是最高档禁止,有这个按键的车辆往往就没有D3了,因为按下此键最高档位(4速变速箱)4档就已经被禁止使用了,起作用等同于D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些车辆当中变速箱上面的2,并不代表的是单2档,而是1~2档(如别克车系)用这个档位时变速箱会在1、2间自动切换,而不会往更高档升。
手自一体的变速箱可能就没有分这么多档位,它除了P、R、N(这三个档是自动档车必有的)之外,前进档就是一个D档(如一汽马自达6),其他档位的功能可以通过手动模式来一一实现。
2.行驶技巧
自动档车辆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特别是在堵车时,特别碰到堵车又是大上坡那自动档的优势则更加明显。现在自动档车越来越普及,从汽车发展先进国家看来,大部分的车辆已经向都自动档过渡,自动档取代手档成为日常驾驶的主要车型是汽车发展的趋势。很多车友在驾驶自动档车辆时都是一D到底,这样开自动档车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正确的结合路面交通情况适当选择正确的档位,那么你就可以大大减少自动变速箱的负担,减轻变速箱的磨损。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结合实际的行驶情况举例说明自动档变速箱限制档的使用。
要了解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限制档,首先各位车友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车辆变速箱的换档时机和换档区间。每款车的变速箱换档时机都是不一样的,正常行驶时自动档换档时的发动机转速称为换档区间,一般正常行驶下自动档的换档区间在2000~2500转之间。我还是以本田新雅阁为例来说明,大家也可以依据这个标准来了解一下自己车子的换档时机:新雅阁的变速箱是会根据驾驶者的驾驶情况自动调整换档时机的(现在好点的自动变速箱基本上都有这个功能),若你重踩油门,变速箱会自动延迟换档时机,以获得长时间的大功率输出,一般会在3000转以后才会升档,全踩的情况下会到转速达到红线区才升入下一档(这种设置基本就代替了S档的作用)。相反若你缓踩油门变速箱会最早在转速2000不到时就升入下一档,以达到配合驾驶者意图和节油的目的。而在正常行驶时新雅阁的换档时机一般是发动机2400转,速度分别在20、40、60、80码时档位会升入2、3、4、5档。上面我也说了,变速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死换档时机,它可以根据你的意图,实现档位的提前或者延迟切换。
(注:新雅阁采用的是5前进档,现在市面上大多自动档车都是4前进档,更先进的高档车还有6前进档的,实际操作中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我想很多车友都听说过自动档要踩一下松一下可以实现提前升档,而且加速更快~这种概念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自动档踩一下松一下可以实现提前升档是正确的(但也要选择好踩、松的时机),但这是在牺牲加速的情况下达到相对节油的目的,并不能使车辆加速更快。具体举例:(还是驾驶本田新雅阁:),驾驶车辆起步后,很快档位升入2档(注:1~2档没有必要进行以下操作,因为1档的发动机阻力较大,你松开油门后车速会迅速降下来,你只要缓踩油门档位就会适当时升入二档),这时稍微重踩油门(以快点加速),当发动机转速刚过2000,速度约30km时,稍微松一下油门,变速箱就会提前升入3档,再踩下油门至转速2000,速度达到50时,松开油门,变速箱就会提前升入4档,相同的情况也会出现再速度70左右时,使变速箱提前升入5档。这样可在不影响太多加速的情况下实现提前进档。不同的车辆换档时机或有差异,各位车友可以在了解了自己车辆的情况下,根据自己车辆的换档情况,选择时机施行以上操作。而且,即使不是为了提前进档,这样用油门来适当控制一下换档时间也是有好处的,当转速上升到换档区间后,你只要轻收油门,自动变速箱会自动作出升档的指令,而在你收油的瞬间发动机转速会下降一些,正好于刚升档的齿比衔接,这时再加油前行,你会觉得整个换档过程更加平顺,乘坐也更加舒适。以上过程需要对自己的爱车有一定接触和了解才能完成,各位车友不要急于实施,等你摸清了爱车的脾气做出以上操作就得心应手了:)*需要注意的是:实现提前升档后,再踩油门时不可度数过大,否则变速箱会认为驾驶者需要急加速,而当前档位动力输出无法满足要求而自动降档,又回到较低档位上造成跳档!这点车友们可以在操作中实验几次掌握好自己车辆变速箱的控制尺度。
以上说的都是车辆在D档正常行驶下的情况,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谈谈限制档!为什么了解限制档之前要弄清楚车辆的换档时机呢?这是因为,在正常行驶中限制档就是用来当车辆的速度和发动机转速在换档区间中不断上下徘徊时用于对自动变速箱进行换档控制的~我认为这是对一般行驶中限制档作用的最准确的解释(本解释绝对系本人原创^_^)原来看过很多介绍自动档的文章,里面几乎都有这句话:"当车速低于60时,应该选择比D低一个档位来行驶…"其实这个提法是不很准确的。上面我说了,在正常行驶中限制档其实只在车子正巧处在换档区间中徘徊的时候才有效果。例如,车辆如果稳定行驶40码,这时档位应该是3档(按照提前进档,3档的行驶速度区间为30km~50km),在这个情况下选用D档或者D3档根本就没有区别,变速箱会一直稳定在3档上面,根本不会造成跳档。或者更慢,车辆以10km时速稳定行驶,这时你用D档或者用1档也是没有区别的,变速箱的档位就是1档,也不会有档位升降的变化。那什么时候该用限制档呢?限制档应该在交通状况时快时慢,不能稳定以一个速度前行的情况下使用。例如,车速一直在40~50左右之间晃动,这时变速箱很可能一会在3档上面一会在4档上面,或者上下跳动。这个过程就会造成变速箱的加速磨损和积炭的产生,这时就该选用限制档D3来控制跳档的产生,使变速箱稳定在3档上,而不往4档上跳动。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1~2档,2~3档的换档区间里,例如堵车时,车子慢慢挪动,可能速度瞬间可以达到20,但马上又要停下来,这个过程中变速箱就经过了,1档升上2档,然后马上又要跳回1档的过程,这时如果选用限制档1,就可以避免这个过程,减少变速箱的磨损!所以各位车主要在先清楚自己车辆的换档区间的情况下,酌情选择限制档,这对自动变速箱的保护是绝对有好处的!
限制档还有两个起作用的时候,那就是在上坡和下坡的时候。先来说上坡,当车辆上坡时,若坡度较大,车辆用D来爬坡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当车辆在较低档位时,扭力的输出可以满足车辆上坡的要求,这时车辆会加速上坡,当进入换档区间后,变速箱会升入较高档位,而较高档位的扭力输出可能满足不了爬坡的动力要求,这时车辆就会减速,当速度慢下来后呢,变速箱又会把档位降下来继续爬坡。这样在爬坡过程中变速箱就会如此反复,上下跳动,这个过程同样会加速变速箱的磨损和积炭的产生。所以在爬坡的过程中车主应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限制档位,如果坡度很大,甚至可以挂入2或者1来完成爬坡后再挂入行驶当正常行驶。
下坡的时候,限制档就是作为辅助制动来使用,大家都知道手动档车在山区行驶,下长坡、大坡时(当然下小坡就没有必要这么操作了)可以挂在较低档位作为辅助制动,而自动档在D档时是没有辅助制动作用的,它只会越滑越快。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挂入限制档,利用限制档位上升来实现用发动机作为刹车的辅助制动,以减轻刹车片的工作压力。这点相信不用我多作解释,各位车主应该都清楚的。
限制档有时也可以作为强制降档使用,就是说你长时间需要强大扭力输出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把档位控制在较低档位上来实现,或者是超车时,你可以直接把档位拉下来。不过自动变速箱也是会根据你踩油门的度数来决定是否降档的,例如你要超前面的慢车,你可以先松开油门再一脚踩下去,这时变速箱就会自动降1档甚至2档来满足你的动力要求,完成超车后松开油门,档位又会回到你当前速度合适的档位,这种情况下你就没必要使用限制档,光用油门来控制就可以了。
自动档车在行驶中的使用情况,大概都介绍全了,各位车友参阅本文可以结合自己车辆的情况理解一下,希望本篇浊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要提醒各位,正确使用限制档的确可以使变速箱得到很好的保护,减轻磨损,减少积炭产生,但是千万不要胡乱使用限制档,因为限制档是关闭了较高档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把发动机拉到红线区它也不会升档的,错误的使用限制档会对发动机和变速箱造成巨大的损害!!!如果你不是真的有心了解限制档的使用,那么我还是劝你一D到底算了,这样相对还安全一些:)
3.自动档的注意事项
再补充一些自动档车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只有在P、N两档时才可以发动车辆,从P档摘出排挡杆必需踩住刹车。N档启动的使用是当你车辆发动后就直接向前行驶时,你可以先接通电源(不打着发动机),踩住刹车把档位拉到N,再点火,之后挂入D档直接前行,这样可以避免在P档打火后,需要经过R档,使变速箱经过一次反向冲击!这就有点精益求精了,呵呵:)另外的作用就是在行驶中突然熄火时,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档位推至N档打火再启动发动机。
2) 一般档位在N、D、3间切换时不用按换档按钮,从3往下的限制档上挂必需按换档钮,从低档往高档挂不用按换档钮。(排挡杆上的按钮,也有错位排列的排挡杆没有换档按钮,如别克凯越等)
3) 行驶中切不可挂入N档滑行,因为自动变速箱内需要润滑,当行驶中把档位放在N上面时油泵是无法正常地供油进行润滑的,会使变速箱内部件温度升高,造成彻底损坏!另外高速是空档滑行也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并不省油!这方面的介绍有很多,我就不再赘述了。低速时滑至停止可以提前挂入N档,倒没有什么影响。
4) 自动档车在行驶中切不可推入P档,除非你不想要车了:)在行驶方向变动时(前进改后退或者后退改前进)就是从倒档挂入前进档或前进挂入倒档时,一定要等车辆停稳后再做操作。
5) 行驶结束停车时,自动档车必须熄火挂入P档才能抽出钥匙。很多人习惯停下来直接推到P档再熄火,拉手刹。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样操作,熄火后一般车辆因路面不平会前后小小挪动一下,而这时P档变速箱有个咬合装置是和变速齿轮咬住的,这时的挪动会对变速齿轮造成一点冲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车进入停车位置后,踩住刹车将排挡杆拉到N档,拉起手刹,松开脚刹然后熄火,最后再将排挡杆推入P档!当然这也是属于对变速箱精益求精的保护:)要说明一点,P挡和N挡的区别还在于,P挡时变速箱内有齿轮咬合,它不仅用于停车,而且会帮助车辆制动,在停驶车辆后一定要将档位推到P档,切不挂在N档单单依靠手刹来制动!特别在有坡度的地方停车更是应该如此!!
6) 另外关于临时停车(如等红灯)时,自动档到底该用N档还是D档这个问题一直有些争论,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N或者D都没有错,只是根据自己习惯而已,暂时停车踩住刹车挂在D对车子也没有损害,因为变速箱内扭力转换器设有一组附有单向离合器的反应轮,其作用是放大来自发动机曲轴的扭力,在发动机怠速下它是不会转动的,只有待发动机转速上升时它才会起作用。所以踩住刹车等红灯也时没有关系的,挂到N拉手刹也无妨,好处是可以让右脚活动一下,抓紧时间适当的放松放松:)可以套用一个较硬性的指标:如果停车在半分钟以上你就挂入N拉手刹吧,如果停车时间很短那就踩着刹车等就好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对一般自动档车的解释,当你的车辆有特殊要求的时候你就不能按照这个来了,例如别克赛欧,在它的使用光碟里面明确强调了,临时停车时不能挂在N档,因为它有自动跳空档功能,在你踩住刹车几秒后变速箱就自动跳到空档了。这点我也不是很理解,难道它的变速箱设计有两个空档?它自己跳的空档和我挂的空档还不一样么??
好了,写到这里,我想已经差不多了,我所知道的和能想到的自动档的所有知识基本都在这里了,因为水平有限,本人也非专业人士,所以难免有些错误的地方,愿意和各位车友多多交流,共同进步。使用好自己的爱车!!不过最后还是要奉劝各位自动档车车主,自动变速箱是个很昂贵的东西,在使用前还是仔细阅读说明书,购车或者有疑问时还是要找该车型的专业人员详细咨询使用中应该注意的状况!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爱车。最后祝所有爱车的人开心~呵呵。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4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声明:我既不是哈日族,也不是奋青,只是一个真正的汽车爱好者,写这篇文章只是想给真正想买车的兄弟们一个真实客观的参考

这是两厢飞度在英国的最新报价(2004年8月),在英国是叫JAZZ的!

一、车价
型号:Honda JAZZ 1.4 I DSI S(对应国产的1.3MT)
净车价:7218英镑(税前)约合94000人民币,国内目前定价96800,基本持平

二、技术参数以及配置
很多人肯定想说,价格一样,国产的肯定减了大量配置,真实情况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发动机
英国的和国产的都是采用的排量1339cc的i-DSI发动机,其中英国的为
Maximum Power kW / RPM 61 @ 5700
Maximum Torque Nm 119 @ 2800

国产的为
最大功率(kW/rpm) 60/5700
最大扭矩(Nm/rpm) 116/2800

两车均为前置前驱、5档手动模式

最大车速方面,英国为
Maximum Speed 171km/h
国产两厢未公布,三箱为
最高车速(km/h) 165
考虑到国产三箱比两厢重,因此速度方面中英两车也应该持平

加速方面,英国为
Acceleration (0 - 100 km/h) 12 seconds
国产未公布

2、环保方面
英国为
3-way catalytic converter (3元催化器)
Emission control level EU4 - carbon dioxide level (g/km): 134 (达到欧洲4号排放标准)
国产为
官方称达到欧III

3、安全方面(重要哦)
英国为
Driver and passenger front airbag (前排双气囊)
Electronic brake distribution(EBD)
Four-wheel ABS (四轮ABS)
Brake assist system (BA) 国产没有
Four disc brakes including two ventilated discs (四轮碟刹包括两个通风盘碟刹)
High mount brake light(高位刹车灯)
Immobiliser(驻车制动,国产有)

国产为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带EBD电子制动力分配功能) 跟英国一样
SRS双安全气囊 跟英国一样
高位制动灯 跟英国一样
前通风盘后鼓式刹车 这点差了

4、尺寸
英国为
Overall Length (mm) 3830
Overall Width (mm) 1675 (这些不用翻译了吧)
Overall Height (mm) 1525
Wheelbase (mm) 2450 (轴距)
Load compartment capacity: rear Seat up; to lower window (litres): 353, rear seat down (litres): 1,323
放倒后座后的货箱体积是1323升,否则为353升

国产为
长(mm) 3845
宽(mm) 1675
高(mm) 1535
轴距(mm) 2450

高1厘米,其他一样
行李箱容积(L) 380-1323

5、配备
英国为
Ventilation system with recirculation setting (手动空调,国产有)
Tinted glass on cabin (深色隔热玻璃,国产有)
Luxury trim alloy look on doors and alloy look on dashboard(中控台及车门的豪华合金内饰,国产有)
Key central door locking includes dead bolt(中控锁包括一键锁止系统,国产有)
Front electric windows with one one-touch (前门电车窗带防夹手,国产为四门电动,前门防夹)
RDS audio player with AM/FM and CD player (不用翻译了吧,国产都有)
Two speakers (国产是4个)
Roof aerial (天线,国产有)
Audio anti-theft protection: integrated into fascia (防盗音响,国产不是)
Individual driver Seat with height adjustment , individual passenger seat (驾驶员座椅高度可调,国产也是)
Three asymmetrical split bench front facing split squab rear seats fold flat to floor (可折叠后座椅座垫,国产也是)
Cloth Seat upholstery with additional cloth (针织座椅及顶棚装饰,国产也是)
Headlight on warning sound(告警大灯,国产无)
Front and rear steel wheels with 14 inch rim diam, 5.5 inch rim width and full wheel covers (车轮规格 14*5.5JJ ,国产也是)
Space saver steel rim internal spare wheel(钢制轮毂,国产也是)
Fuel consumption indicator (油量指示,国产有)
Front seats cigar lighter (点烟器。国产没有)
Front ashtray (烟灰缸,国产有)
Glove compartment with lid (手套箱,国产有)
Door pockets/bins for driver Seat and passenger seat (驾驶席椅背部文件袋 助手席座椅背部文件袋 ,国产有)
Cup holders for front seats fixed (前排杯托。国产没有)
Variable panel light (内灯,国产有)
Part galvanised non-corrosive body (局部电镀防锈车身,国产是)
Body colour front and rear bumpers (同车身色前后保险杠,国产也是)
Windscreen wipers with variable intermittent wipe (多级式风窗玻璃雨刮器,国产有)
Front and rear conventional tyres with 175 mm tyre width, 65% tyre profile and H tyre rating (轮胎规格 175/65,国产一样)

国产有的一些配置而英国没有的

前座椅头部缓冲保护
儿童门锁
防眩目内后视镜
可折回式电动后视镜

6、维保
英国
Whole Vehicle, 36 整车36个月
Powertrain , 36 动力部分36个月
Anti-Corrosion, 72 防锈72个月
Paint , 36 油漆36个月
国产官方未公布但应该没有这么长

7、英国未公布的
悬挂系统:国产为前麦弗逊独立,后为H扭梁非独立
车重:国产为1039公斤
90公里等速油耗:国产为5升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6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汽车名词中英文
汽车英语所写名词解释





Tiptronic-轻触子-自动变速器





Multitronic-多极子-无级自动变速器





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





D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SR-加速防滑系统





BAS-制动辅助系统





DCS-车身动态控制系统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DS-电子差速锁





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HBA-液压刹车辅助系统





HDC-坡道控制系统





HAC-坡道起车控制系统





DAC-下坡行车辅助控制系统





A-TRC--车身主动循迹控制系统





SRS-双安全气囊





SAHR-主动性头枕





GPS-车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i-Drive--智能集成化****作系统





Dynamic.Drive-主动式稳定杆





R-直列多缸排列发动机





V-V型汽缸排列发动机





B-水平对置式排列多缸发动机





WA-汪克尔转子发动机





W-W型汽缸排列发动机





Fi-前置发动机(纵向)





Fq-前置发动机(横向)





Mi-中置发动机(纵向)





Mq-中置发动机(横向)





Hi-后置发动机(纵向)





Hq-后置发动机(横向)





OHV-顶置气门,侧置凸轮轴





OHC-顶置气门,上置凸轮轴





DOHC-顶置气门,双上置凸轮轴





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VVT-i--气门正时机构





VVTL-i--气门正时机构





V-化油器





ES-单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EM-多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SDi-自然吸气式超柴油发动机





TDi-Turbo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ED-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PD-泵喷嘴





D-柴油发动机(共轨)





DD-缸内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分层燃烧/均质燃烧)





TA-Turbo(涡轮增压)





NOS-氧化氮气增压系统





MA-机械增压





FF-前轮驱动





FR-后轮驱动





Ap-恒时全轮驱动





Az-接通式全轮驱动





ST-无级自动变速器





AS-转向臂





QL-横向摆臂





DQL-双横向摆臂





LL-纵向摆臂





SL-斜置摆臂





ML-多导向轴





SA-整体式车桥





DD-德迪戎式独立悬架后桥





VL-复合稳定杆式悬架后桥





FB-弹性支柱





DB-减震器支柱





BF-钢板弹簧悬挂





SF-螺旋弹簧悬挂





DS-扭力杆





GF-橡胶弹簧悬挂





LF-空气弹簧悬挂





HP-液气悬架阻尼





HF-液压悬架





QS-横向稳定杆





S-盘式制动





Si-内通风盘式制动 T-鼓式制动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7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第一课: 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在科学的范畴里是一门艰深的度量科学,一辆汽车在行使时,会对相对静止的空气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空气会因此向四周流动,而蹿入车底的气流便会被暂时困于车底的各个机械部件之中,空气会被行使中的汽车拉动,所以当一辆汽车飞驰而过之后,地上的纸张和树叶会被卷起。此外,车底的气流会对车头和引擎舱内产生一股浮升力,削弱车轮对地面的下压力,影响汽车的操控表现。

另外,汽车的燃料在燃烧推动机械运转时已经消耗了一大部分动力,而当汽车高速行使时,一部分动力也会被用做克服空气的阻力。所以,空气动力学对于汽车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同时也是降低油耗的一个窍门。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
对付浮升力的方法,其一可以在车底使用扰流板。不过,今天已经很少有量产型汽车使用这项装置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研发和制造的费用实在太过高昂。在近期的量产车中只有FERRARI 360M 、LOTUS ESPRIT 、NISSAN SKYLINE GT-R还使用这样的装置。
另一个主流的做法是在车头下方加装一个坚固而比车头略长的阻流器。它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引擎盖上,或者穿越水箱格栅和流过车身。至于车尾部分,其课题主要是如何令气流顺畅的流过车身,车尾的气流也要尽量保持整齐。

如果在汽车行驶时,流过车体的气流可以紧贴在车体轮廓之上,我们称之为ATTECHED或者LAMINAR(即所谓的流线型)。而水滴的形状就是现今我们所知的最为流线的形状了。不过并非汽车非要设计成水滴的形状才能达到最好的LAMINAR,其实传统的汽车形态也可以达到很好的LAMIAR的效果。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后挡风玻璃的倾斜角控制在25度之内。
FERRARI 360M和丰田的SUPRA就是有此特点的双门轿跑车。

其实仔细观察这类轿跑车的侧面,就不难发现从车头至车尾的线条会朝着车顶向上呈弧形,而车底则十分的平坦,其实这个形状类似机翼截面的形状。当气流流过这个机翼形状的物体时,从车体上方流过的气体一定较从车体下方流过的快,如此一来便会产生一股浮升力。随着速度的升高,下压力的损失会逐渐加大。虽然车体上下方的压力差有可能只有一点点,但是由于车体上下的面积较大,微小的压力差便会造成明显的抓着力分别。一般而言,车尾更容易受到浮升力的影响,而车头部分也会因此造成操控稳定性的问题。

传统的房车、旅行车和掀背车这类后挡风玻璃较垂直的汽车,浮升力对它们的影响会较为轻微,因为气流经过垂直的后窗后就已经散落,形成所谓的乱流效果,浮升力因此下降,但是这些乱流也正是气流拉力的来源。有些研究指出像GOLF之类的两厢式掀背车,如车顶和尾窗的夹角在30度之内,它所造成的气流拉力会较超过30度的设计更低。所以有些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将后窗的和车顶的夹角控制在28至32度之间,就能同时兼顾浮升力和空气拉力的问题。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角度范围里气流既不能紧贴在车体上也不足以造成乱流,如此一来将很难预计空气的流动情况。因为汽车在行驶时并非在一个水平面上行驶,随着悬挂系统的上下运动,其实汽车的离地距离是一个变量,而气流在流过车体上下所造成的压力差也会随时改变,同时在车辆过弯时车尾左右的气流动态也会对车尾的气流情况造成影响。当尾窗与车顶的夹角介于28至32度时,车尾将介于稳定和不稳定的边缘,这其实非常危险的。举个例子,AUDI TT在推出时曾经发生高速翻车的问题,当时的事故调查报告指出AUDI TT的后轴在高速时浮升力过高,造成后轮抓着力太弱。而TT在设计时以风格作为首要前提,在空气动力学上有所牺牲。后窗与车尾的弧度就介于以上那个尴尬的角度之间。车厂在设计掀背车时宁愿将车尾设计的平直一点,一来可以增加车内的空间,二来也克服了空气动力学上的不足。

尾翼的基本设计
尾翼和扰流器的诞生正是要解决气流和浮升力的问题。我们见到过的尾翼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过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特点:表面狭窄、水平面离开车身安装(如果尾翼紧贴在车身安装,如果它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便只有扰流器般的作用,这两者是不同的。)尾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下压力,所以尾翼的外形必须像倒置的机翼才行,这样的设计会使流经尾翼下端的气流的速度较流经尾翼上端的来得高,从而产生下压力。还有一种产生下压力的方法是将尾翼前端微微向下倾斜,虽然这种设计会比水平式的尾翼产生更大的空气拉力,但是在调节下压力大小的方面却较有弹性。

WING和SPOILER的分别
尾翼和车尾扰流器的分别是后者与车尾连为一体,或者干脆就是车身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车尾扰流器其实也可以用来制造下压力,但是常见的功能扔是减少浮升力和气流拉力。掀背车的尾扰流器集结了大量的空气于扰流器的前方,目的是分隔车尾的气流,从而降低浮升力。后扰流器也可以令气流更顺畅的流经车尾,避免气流长时间的徘徊或紧贴在车尾上,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空气拉力,同时也可以减低导致浮升力的车底气压。

所以,有很多车书喜欢统称车尾上的凸出物为尾翼是很不专业的行为,比如普通版的911那个可以自动升降的东西该被称为扰流器,而GT2上的那个才是货真价实的尾翼。一般来说,欧洲的车厂比较注重汽车的美学设计,同时也很在意SPORTS SEDAN和RACING EDITION之间的分别。所以,欧洲的车厂比较忌用尾翼,而日本的车厂则将尾翼作为卖点推给顾客,从这种分别中也可以轻易的体会出不同国家造车哲学的不同。

尾翼和扰流器的简史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各大车厂已经开始致力于降低气流拉力,而对于浮升力的研究,各车厂大致要到60年代才开始关注。FERRAR的赛车手RICHIE GINTHER于1961年发明了能产生下压力的车尾扰流器,他也因此闻名于世。随后的FERRARI战车也都使用此项设计。而第一部使用前扰流器(俗称气霸)的汽车应该是大名鼎鼎的FORD GT40。这部车在超越时速300KM/H时所产生的浮升力令其成为一部根本无法驾驭的汽车,据说在加装了前气霸之后,GT40在达到极速时前轮的下压力由原来的310磅激增至604磅!!!至于第一部使用尾翼的汽车我没有准确的资料,不过据说时道奇于60年代末生产的CHARGER DAYTONA PLYMOUTH SUPERBIRD。
在欧洲车厂方面,保时捷可以算首家兼顾扰流器的功能和美学设计的车厂。1975的911 TUBRO的一体式的气霸和鲸鱼尾式的扰流器大副降低了浮升力的产生,其效用高达90%。于是在70年代末,气霸和扰流器更成为保时捷的标志。当时有很多以高性能作为卖点的车厂也跟随保时捷的步伐以气霸和扰流器作为卖点。(说到这里,我到想起了一些题外话。其实车厂都要经过一个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其实日本车与欧洲车的差距就体现在日本车其实在走欧洲车曾经走过的一条道路,这条路每个车厂都必须经历。如果以后中国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汽车工业的话,那么中国的车厂也必须走这条道路。一般我认为欧洲车厂的空气动力学水平要较日本车厂来的高一点,就拿对空气动力学要求很高的F1赛事来说,所有空气动力学高手都是欧洲人,而这些欧洲人也无一例外的供职于欧洲车厂,英美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在它这几年来几乎没有进步,从这一点上面就可以看出欧洲车厂于日本车厂之间的差距。不过,这些差距是由时间造成的,我想技术上的差距相对比较容易弥补。而文化背景的不同才容易造成真正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如果产生不良性的发展,日本车厂就真正的危险了。)

现在气霸和扰流器已经非常非常的普通了,几乎时速可以达到百余公里的汽车都使用这些东西。其实如果你的车速并不高,这些东西并不起作用。当车速介于60到80之间时,气流的拉力根本高不过车轮的运动阻力,如果要感受尾翼和扰流器在浮升力和下压力方面的明显作用,时速必须高于160KM。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气流的动力往往是车速的二次方,一部汽车从130KM/H加速至260KM/H,浮升力和空气拉力将会有四倍的增加。

同时,所有汽车所有的气霸,在降低气流拉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减少5~10%的整体气流拉力。另一方面,气霸也有助于冷却引擎,亦方便了雾灯的安装。不过仍然有为数不少的车厂认为尾翼和扰流器是为了美观而设的。不过总体来说,这些空气动力部件都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以上代凌志SC系列来说,加装原厂车尾扰流器之后,汽车的Cd数值(气流拉力)由原来的0.32降至0.31。但是FORD ADVANCED DESIGN STUDIO的设计师GRANT GARRISON曾经说过:如果尾翼和扰流器不是那么受欢迎,我们是不会加在车身上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其它方法来把车辆设计得具有同样的空气动力学效果。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大名鼎鼎的FERRARI,众所周知FERRARI为了迁就车身设计的美感是很忌讳在车身上使用尾翼的,而即使以快跑作为最高目的的ENZO FERRARI也使用的是可升降的尾扰流板,其原因是FERRARI的主席认为一部静止的FERRARI不需要任何扰流器!!!

对Cd值的一点解释
最后值得一提的倒是普遍存在的对Cd值的一些误解。在许多车厂的产品介绍书中,常常会提及新车的风阻系数降低至多少多少Cd,而Cd所指的并不简单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空气阻力,而是流气拉力系数(DRAG COEFFICIENT),一般而言气流在车尾造成的拉力,数值越低,表示车尾气流处理的越流畅,该部分的浮升力亦会越小,相对而言,车辆行走时的阻力会低一点,后轮的下压力也会好一点。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加装尾翼并不一定会增加Cd值!如果加装尾翼和尾扰流器后,车辆尾部气流通过的流畅度增高,那么这辆车的Cd值反而应该降低。汽车设计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并不止于车尾,其实车头的长度和宽度也会影响一部汽车的总拉力数值。比如前纵置引擎的中心点要比前轴的中心点更前,车头就容易造得很长,而如果加阔前轮距来横置摆放引擎,车头部分就会随着加阔,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气流拉力(CdA)。虽然有可能一辆车的Cd造得很低,但是同样难以弥补车头部分增加的长度和宽度所带来的整体气流拉力数值的上升,举个例子来说,一部汽车的风阻系数由原来的Cd0.40下降至Cd0.38,但是车头的宽度却增加了75MM,这时它的CdA数值约会上升5%,这样一来等于完全抵消了Cd下降的效果。(比如新款的ACCORD,虽然风阻系数达到了惊人的Cd0.25,可是因为车体全面比上一代要加大许多,所有在高速时的稳定性表现,我个人估计不会有大幅的攀升,如果这方面的表现的确有所改进,也首先应该归功于轴距的加长和悬挂设定的改进,空气动力学的成就反而是次要的。因为民用车的空气动力学表现必须兼顾降低风噪和燃油经济性,所有在设计时必然会对汽车的下压力作出一定的牺牲。)

因此,在大家谈论Cd时,不应该认为Cd代表了一部汽车的整体空气动力表现,更不能轻易的认为随便加装一只尾翼或者巨型扰流器就必然可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学表现!其实充其量它只不过改善了空气动力学中某个部分的表现而已。

最后,我要说的是对改装空气动力学部件的一点个人看法。基本上,主流车厂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在这5至6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原因很简单,内燃机的改进在近十年步伐明显放缓,要想改善汽车的动力表现只有从改善空气动力学和提高动力传输效率两方面入手)。新的量产车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也就是说新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越来越严谨,随意的改动更加容易破坏汽车原来的空气动力学表现,而非改善!操控性首先讲究的是总体的平衡,所有单单改装BODY KIT或者单改其它的空气动力部件很有可能达到和愿意背道而驰的效果。所有我认为,如果要改就一件式一起改,而且不要轻易的加装车底的扰流板。第一,车体的扰流板较容易损坏;第二车底的扰流板在正常的车速下根本不能改善汽车的空气动力表现。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7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1.早上或晚上加油比较好,避免中午大太阳。
因为汽油是以体积而不是以重量计费,热胀冷缩。早上或晚上加油时,同体积的汽油可以有较多的质量,节省不少钱一箱油可以多跑个几十公里。
2.尽量以多少公升的方式加油,而不是以多少钱的方式加油。因为四舍五入以后,你常常会无形中损失你的金钱。
3.如果要跑长途之前,保持加新鲜的油越多,则使你在高速行驶时加速与马力十足。
4.跑市区请加油箱的一半 或 3/2 (视地点增减) 因为市区常常走走停停
(若你加满油则会更加重引擎的负荷 起步没力 且又使车车耗油),况且市区很多加油站 不怕没地方可加。
5.若车车少开者 建议保持油量在 (低液面) 因为汽油放久了会变质。
6.充分利用每一滴油 节省我们的钱钱 做好环保(因为加满油时容易挥发至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他人你我及下一代的健康....~!!!!
PS.再告诉大家一个加油经验:
如果你正要进加油站,
发现油槽上停着一部油罐车,这个时候贰话不说,请调转车头继续找下一家加油站!
因为油罐车补充的油料,正涌起槽底多年的沉积,很有可能就加到你的油箱。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8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1、外侧边缘磨损:如果顺行驶方向观察,在轮胎的外侧边缘有较大的磨损,说明轮胎经常处于充气不足的状态、即压力不够。


  2、凸状及波纹状磨损:假如发现轮胎着地部分的两侧呈凸状磨损, 而且轮胎周边也呈波纹状磨损,说明车的减震器、轴承及球形联轴节等部件磨损较为严重。


  3、表面均匀磨损:轮胎的均匀磨损是正常现象。其各部都会有相应的表现。一旦花纹已经磨干。说明轮胎的寿命已尽,必须更换。另外花纹还有排遣路面积水的功效、 因此是保持汽车抓地性的重要环节。


  4、轮胎内的"暗伤":车辆与硬物发生冲撞后?例如撞在便道边沿上?或在瘪胎状态下行驶后、 轮胎的橡胶层会有严重划痕,影响密封程度。


  5、中心部分磨损:如果发现轮胎着地部分的中心面积出现严重磨损的情况、这表明轮胎经常处于充气过满的状态。这也不利于轮胎的保养,反而加速了轮胎的磨损。


  6、轮胎侧面裂纹:多因保养不善。或行驶于多石子的路面及建筑工地上,以致坚硬物体接触到轮胎、在重压下造成了轮胎内层的破损。


  7、轮胎出现鼓包:轮胎侧面出现鼓包。这是因为轮胎内层有裂纹而造成气体通过裂纹达到表层、最终会导致轮胎"放炮"。


  8、轮胎内侧磨损:轮胎内侧磨损、 外层边缘呈毛刺状。常见到一些旧车的悬挂系统不良,使整个车身深陷下去。这表明轮胎变形、两个轮胎的对称性己受影响。


  9、轮胎局部磨损:如果轮胎表面只有一块大面积磨损,说明是紧急刹车时别住车轮所造成的,而如果前后轮有两块相同的磨损,就说明鼓式刹车有问题了。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8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简单来说,一具引擎会不停运转而产生动力,是因为汽油进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后由火花塞点燃,燃烧中产生的压力推动活塞产生动力,最后燃烧后的废气经由排气闸门排出外界,然后循环造成的.

这个过程可分为四部分(即Otto-Cycle)

1.进气冲程
2.压缩冲程
3.燃烧(或动力)冲程
4.排气冲程

具体的大家可参照初中物理课本(如果你们还有的话:P),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值得一提的是转子引擎,它也是在这个Otto-Cycle的规范而设计的引擎,但它的机械构造和其它的有很大不同,使得它能以小的排量产生大的动力.

如何提高引擎的效率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要增加引擎的效率,只能是用更多的能量了-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工程师能做的也就是改进这四个部分.其中,TURBO 和 Super Charger都是针对'进气'这个环节而设计的(其它除了排气外,没什么能大改的了,效果也不大).


TURBO:
TURBO是利用排气冲程所排放的废气,转动它的Turbine(排气转子),当 Turbine到达一定转速时,它带动进气转子(Compressor)-两者是同轴异室的-,强行吸进额外的空气,所以普通引擎叫Natural aspiration(NA,自然进气),因为TURBO是"不自然"进气的,哈哈.

Super Charger:
Super Charger和TURBO的不同之处是,它的进气转子是经由皮带,直接由引擎曲轴驱动,所以,对比TURBO,它是"all the way(全程增压)",只要引擎一发动就有作用.


好了,我们开始对比一下两者的利弊吧:

-价格:
在同一具引擎上,两者差别不大(这是指一般的产品,同增压性能而言,超高性能的则很难比较),所以价格通常不在考虑之列.

-效率:
这是TURBO最大优点,因为TURBO只是由废气驱动,相对比要由引擎驱动的Super Charger,它不用浪费部分引擎动力,也较经济省油.

-延迟:
这是TURBO最大缺点(有名的TURBO Lag,涡轮迟滞效应),也是Super Charger的最大优点,因为要等到TURBO的Turbine到达一定转速时(大概12000RPM)才能启动Compressor工作,尽管所需时间很短,但是对于驾驶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感觉,试想,当你重踩油门过了1-2秒车子才突然冲出去,对车子的操作感都变差了吧?而Super Charger就像之前所说的,"all the way",只要引擎开着就在工作,不会有任何的延迟.

-散热:
因为TURBO的Compressor是在排气管里面(很热很热的地方!)的,加上它超高速的运转轴承(12000RPM以上耶!),由此而来的高温高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采取如机油冷却/水冷却,机械开关/电脑泄压的方式来保证车子安全.另外,几乎所有的TURBO车上一定得有Intercooler(中央冷却器)装置.因为更多的空气被压缩后,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也就是含氧量减少(再回去翻翻物理书吧^^),燃烧效率降低,所以必须用Intercooler来冷却空气温度.对于Super Charger问题就小多了,一般来说boost level(中文不知怎么翻译,增压级数?)在10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磅/平方英寸)以下的是不用Intercooler的.

-噪音:
TURBO的构造决定了它所产生的噪音是小于Super Charger的,因为TURBO安于排气管的Turbine起到了消声的作用,而Super Charger...有些夸张的更将整套装置外露于引擎盖上方(参看FAST&FURIOUS-速度与激情里的那辆黑色Dodge Charger...),非常吵,但是很多人就是喜欢!

-动力输出:
总体来说TURBO占优,Peak Power(峰值功率)TURBO要强于Super Charger,但高功率TRURBO需要改装引擎的其它部分.

-安装:
TURBO较复杂,因为要有部分要装入排气系统里面,还得加Intercooler什么的.

-稳定性:
一般来说Super Charger较好,TURBO车在熄火以后排气管的转子有可能因为仍然过热产生很多问题,在此不多说.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9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马力和扭力这个问题,通常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如果用专业的用词来解释,可能会有更多人陷入迷思中,永远无法了解,我们就用简单的方法来看这个问题吧。

  其实,马力大最高极速(Max Speed)就大;扭力大,瞬间加速的力道就大,简单来说,起步或突然加速时会比较快。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般商用车辆的扭力输出值都相当大,所以这些车子在低转速(大约2500rpm到4000rpm)区域内,瞬间加速力道都很强。但是弱点是马力输出比较小。

  因此,我们看到一些货车在红灯起步时,可能不逊于汽车,但是在高速公里上,即使不限制时速,它们也很难上到120公里的时速。

  再举个汽车的例子。一辆1.6公升马力为115匹的Civic和一辆2.0公升,马力同样为115匹的Golf比较。两辆车的最高极速应该相去不远,不过,Golf的最大扭力是16.9kgm/3200rpm,而Civic的最高扭力是14.6kgm/5500rpm。

  在低转速区域时,Golf的表现会比Civic优异,时速从0到100公里的加速,Golf肯定也占了优势。但当时速超过100公里后,两辆车的表现,就得看谁的齿轮比配搭得比较得宜了。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39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买车时,我们都会去考虑最大马力、最大扭矩,但多数人只知道越大越好,究竟其对选购车子有何实质的参考价值呢?它们代表的真正涵义又是什么呢?其实说通俗一点,扭矩好比车子起跑向前的冲劲,马力则是维持汽车不断向前奔跑的能力。扭矩是英文"Torque"的翻译,相当于做功或能量的概念,它是一个计算值,等于力乘上力臂。要增加扭矩,一是增加力的大小,再一个是增加力臂。
马力英文称为"HorsePow?er",顾名思义是马匹干活的能力,简
称"Hp",英、美等国也以此当作英制马力的单位;马力的德文叫做"PferdeStarke",简称"ps",德、日等国也以此当作公制马力的单位。马力不是力(Force),它是单位时间里做功的能力,也就是功率(Power)的概念。1ps75kg.msec,即一匹马如果能够以每秒钟一米的速度拖动75公斤的东西,它就具有一匹日制马力的功率。其实一马力并不大,如果你可以负重10公斤,并以13.3秒的时间跑完100米(每秒钟跑7.5米的速度),你就算具备1马力的功率。

  下面介绍对马力和扭矩的认识观念,以供读者参考。

  一、汽油发动机的扭矩象征其汽缸一口气所能吸进的油气量,有如我们人体的肺活量,这个吸气量是会随油门的加大和发动机转速的逐渐升高而增加的,但是它不会一直变大上去,到了某一个转速它会达到巅峰,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最大扭矩值。等发动机的转速再上升,它就会逐渐下降,这是汽油发动机等内燃机在扭矩上的特色,也是最不理想的地方。汽油车必须发动才有扭矩,必须挂上一档,而且还要具备离合器或自排的扭矩变换器才能使发动机有足够的扭矩来使车子起步。如果油门加得不够,车还没动,离合器松的太快,车子会跳起来,然后熄火,这就是发动机在低速扭矩不足的结果。

  二、发动机扭矩在低速不足的缺点,可以通过手动档的变速箱齿轮组或是自动档的扭矩变换器及行星齿轮组的操控来做变化及增大。现代车的手动档普遍已有五个前进档,而自动档也大都具备四个前进档。有这么多的档,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驾驶者随车况、路况进行加减档。不要吝啬换档,如果总是让发动机受折磨,让它处在扭矩不足、欲振乏力的状态下,那么要发动机长久正常工作就难了。

  三、马力等于扭矩乘上转速,它象征在单位时间内发动机可吸进多少口的油气量,所以,当油门加大,发动机转速逐渐上升到最大扭矩点时,虽然一口吸气量已达峰值,但由于转速还在增加,也就是吸气的次数还在增加,因此马力仍可上升,一直到最大马力点为止。

  四、产生最大扭矩的发动机转速是一个选车的重要参考数据。如果你的车经常在城市行驶,或是经常涉水越野,那么,最好选用在低速(例如每分钟3000转左右)就能发挥出最大扭矩的发动机。如果你是喜欢开快车、飞车的人,那么,最好选用高转速产生高扭矩的发动机(例如在每分钟5000、6000转以上产生最大扭矩)。

  五、车子加速快者其最高车速不见得可以很高。如摩托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十字路口起步,往往就把汽车抛在脑后,但随着车速增高,它就不行了,会逐渐被汽车追上。扭矩好比百米赛跑选手在起跑点蹲撑、蓄势待发,准备冲向前那一刹那的冲劲;而马力就是维持这股冲劲可以愈跑愈快,一直跑到终点的能力。冲得快,能抢先的选手(扭矩大者)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马力支持也是会被其它马力大者赶上而输掉比赛。所以想选择加速力强、又急速很高的车子是不能光看扭矩资料、只挑选配置大扭矩发动机的汽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马力对转速的曲线图,要选马力曲线又高又广者(即马力曲线下的面积大者),起码要看最大马力发生在多高的转速,而且与最大扭矩转速的间隔有多大,也就是有多少油门的空间你可以用来源源不断的加速。当然,车子加速性能的好坏和最高车速可以跑到多快,还得看变速箱、轮胎的匹配和车身的设计。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0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底引擎功率与扭矩哪一个比较重要?事实上,恐怕连许多开车经年的老手都不见得能把功率、扭矩解释得清楚呢!

  扭矩也好、功率也好,其实都是引擎因燃烧汽(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转变为动能所发出的力道。既然指的是同一具引擎,那怎么可能发出二种力道呢?对的,一具引擎只会发出一种力道,扭矩也好、功率也罢,都只是我们解释的角度。也就是对引擎发出之力道运用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解释,如此而已。

  为什么对同一股力道,会要有二种不同的解释呢?答案是当运用的场合不同时,力道的表现方式和大小就会有所不同,而这,就是扭矩与功率的差别。幻想一下,如果站在您面前的,是体重超过300磅的美国职篮NBA高手"奥尼尔",他就像是一座小山般地耸立在您面前,而您所负责的工作是要推动他、让他开步走!这时候,您所需要的是什么?对了,就是扭矩,要让"奥尼尔"开步走,您一来必须克服他那300多磅体重所产生的"最大静摩擦",才能让他动起来;二来您在推他时,本身也毫无因运动惯性所产生的动能,因此所能仰仗的力量,就等于是引擎从怠速运转、开始加速的"低速扭矩"。

  接著,您再继续幻想,如果奥尼尔已经跑动起来,而且是接近禁区、已经到了可以跨步上篮的这个阶段,这时候,如果您跟得上他的脚步,是不是只需要在他背后轻轻一推、奥尼尔就可以用更快的速度飞身上篮了呢?这时候,您施予奥尼尔身上的力道是什么?"高速扭矩",恭喜您,答对了!而您再想一想,拼尽了吃奶的力道,好不容易才把奥尼尔推动一小步的力道,和轻轻推一把、就可以让300多磅的巨人飞身上篮的力道,难道不是同一个您所发出来的吗?

  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呢?关键就在"惯性"二个字上,当一样物体要从静止被推动的时候,依据"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牛顿运动定律,绝对要极大的能量,因此,唯有低速扭矩强大的引擎才能产生轻快的起步加速,这,也就是为什么赛车、超级跑车,统统都得采用"轻量化车身搭配大排气量引擎"这种组合的道理。扭矩的功能就是展现在起步加速的时候。

相对的,当车子动起来之后,惯性会让它一直往施力方向持续前进,这时候,如果要让车子的运动速度再加快,所需要的,就是功率。简单一点来说,扭矩是引擎真正可以发出的力道,而功率则是扭矩乘上引擎转速的乘积﹙编按:再乘以一个常数﹚,引擎转速愈高、则功率愈大;因此功率曲线像是一座陡峭的山壁上坡的这一边、数值是一路向上爬的。而扭矩曲线却非如此,除非有涡轮增压器、或是机械增压器的"加持",否则,任何一具自然进气的扭矩曲线都像是一座小山,爬过了峰顶之后,扭矩就得开始下滑,然而,当扭矩开始下滑时,回转数还继续增加,因此功率曲线并不随著扭矩曲线一同下滑,相反的,因为乘数﹙扭矩﹚虽然开始变小,可是被乘数﹙引擎转速﹚却增长得更快,所以乘积﹙功率﹚还继续上升,一直到乘数实在愈来愈小、小到被乘数的增加也不够将乘积变大的时候,功率曲线才开始下滑,而此时,通常都是在引擎转速接近红线区的附近了。

  So,扭矩对于一部车子的意义,在于它的起步加速,扭矩愈大、出现的转速愈低,这部车子的起步加速就会愈快。至于功率呢?它的意义在于创造车子的极速表现,功率愈大、出现的转速愈高,它的尾速就会比较强、就有可能跑出更高的极速。了解功率/扭矩的区别之后,您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国车极速都不高,因为那是一个高速公路只能开65英里时速﹙大约105km/h﹚、而且一般人都相当守法的国度,因此车子极速能跑多高?对消费者来讲,除了吹牛打屁时的炫耀之外,没什么实际的意义,故而美国车注重起步加速的低速扭矩,加上美国汽油便宜,因此美国车喜欢把引擎排气量做大,以求得货真价实的低速扭矩。与之相对的,是德国车。在欧洲,汽油是相当贵的,因此欧洲车厂擅长以小排气量引擎压榨出大力道,希望在节约燃油之余、也还能获得不错的动力输出,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车比较多见涡轮增压引擎、机械增压引擎的道理;而在德国,因为他们有Autobahn--无限速高速公路,车子有机会飙高速,因此一部车的极速表现如何就相对重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德国车子多半是高转速功率引擎的道理。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1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一、要找一家有封闭车间的装饰公司,因为贴膜最怕灰尘和沙砾,街头作业很难做到环境清洁。要选择无尘贴膜工作室。如果环境中尘土较多,会影响玻璃清洁,也影响膜的粘度,所以当车主遇到此情况,最好在旁边等到贴膜间有空时才装贴。

  挑选好的施工人员,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些授权店会将他们的施工人员分为几个等级,如培训师和初、中、高级技师。初级技师就只能为侧窗贴膜,而只有中、高级技术师才能为弧度较大的前挡风玻璃贴膜。(这项就得看各位DX的眼光了)
二、向店家询问和观察一下膜的背面是否有防伪标志,正规品牌的防爆膜背面都印有防伪标志,如有可能向店家索要一块边角料,揭开背膜露出胶层,然后在地上磨擦,如出现掉色和划道即是假膜。(一定要极力争取这块边角料)
  三、车主选膜时,要注意搭配膜与车身颜色和谐,建议车主参照施工店所出示的样车效果图,再做选择。要求店家贴前、后风挡不能开刀,一定要整张贴,否则会降低防爆性,而且影响美观,现在整张贴膜的发明人台湾技师刘泰源正在友福公司坐店演示整张贴膜技术,像前、后风挡难度较大的奥迪、本田、帕萨特都能贴的很平整。
  四、全车贴完膜后坐在车内观察颜色是否均匀,沙砾是否过多(不在关键位置的少许沙砾可以允许)向外看会不会影响视线,真正防爆太阳膜具有极高的单向透光性,不会影响向外观看的视线。
  五、刚贴完膜后,在三天之内,车主不要升降车窗或用水清洗车,以免水分未干造成脱落。由于天气及金属材质不同,膜装贴后干燥程度会有差异,快则2天,慢则7至15天,在某种气候下,汽车膜可能会出现雾状或水珠状点,车主不要担心,是正常现象,它会慢慢消失。

  膜面出现污渍,车主不要用化学溶剂擦拭,最好用清洁的湿毛巾、纸巾沾水或棉布配合洗洁精清洗。

  车主不要为了美观,而将一些吸盘或一些粘物吸附在贴膜上,这样容易造成膜脱落。

  六、最后要记得向店家索要贴膜保证卡,一般的防爆膜都能保证使用5到6年,有了它自己将来的权益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1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车用钢板知识:


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是金属材料,主要用钢板。现代汽车的钢板用什么方式防锈?为什么有些轿车声称车身防锈蚀年限达10年以上?

镀锌薄钢板广泛应用在汽车上,这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早年人们在试验中发现,将铁和锌放人盐水中,二者无任何导线联结时,铁和锌都会生锈,铁生红锈,锌生"白锈";若在二者间用导线联结起来,则铁不会生锈而锌生"白锈",这样锌就保护了铁,这种现象叫牺牲阳极保护。工程师正是将这种现象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生产了镀锌钢板。 经研究,在镀锌量350克/平方米(单面)时,镀锌钢板在屋外的寿命(生红锈),田园地带约为15一18年,工业地带大约3一5年,这比普通钢板长几倍甚至十几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轿车车身钢板采用镀锌薄钢板,装配时镀锌面置于汽车内侧,提高车身耐蚀性能,非镀锌面置于汽车外侧,喷涂油漆。随着汽车对耐腐蚀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镀锌钢板不断增加镀锌层重量,还出现了双层镀锌钢板。但由于增加镀锌重量也会使电镀锌的电能消耗大幅增加,导致材料成本的上升,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又出现一种采用热浸镀锌工艺生产的镀锌钢板,称为热镀锌钢板。这种镀锌钢板用连续热镀锌工艺:冷轧板(注*)→加热→冷却至镀锌温度→镀锌→冷却→矫直。为了满足汽车对镀锌钢板的各种要求,一些生产厂家在镀锌生产线上对镀锌钢板进行扩散退火等特殊处理,以使钢板表面形成一种"锌-铁"合金镀层,其特点是涂漆后的焊接性和耐腐蚀性比纯锌镀层板要好。以后还出现了诸如"锌-铝-硅"、"锌-铝-铼"等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使得热镀锌钢板的耐腐蚀性成倍提高,与油漆间的结合性能长期稳定。

目前轿车已经广泛使用镀锌钢板,采用的镀锌钢板厚度从0.5至3.0毫米,其中车身复盖件多用0.6至0.8毫米的镀锌钢板。德国奥迪轿车的车身部件绝大部分采用镀锌钢板(部分用铝合金板),美国别克轿车采用的钢板80%以上是双面热镀锌钢板,上海帕萨特车身的外复盖件采用电镀锌工艺,内复盖件内部采用热镀锌工艺,可以使车身防锈蚀保质期长达11年。

材料是影响汽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汽车中,车身材料占全车材料的很大部分。为了提高汽车行驶的经济性,减轻汽车重量是世界各大车厂的目标,近年来汽车上越来越多使用了铝或塑料等非钢铁材料做车身部件,例如奥迪A2全铝制车身,日产SUV"奇骏"用塑料做前翼子板,更多的乘用车保险杠用塑料制成。在日益广泛使用非钢铁材料做车身部件的形势下,高度依赖汽车制造业的钢铁企业将面临直接的威胁。因此,研制和发展轻质、高强度的汽车钢板成为多年来钢铁企业的一个热点。

目前汽车生产中,使用得最多的是普通低碳钢板。低碳钢板具有很好的塑性加工性能,强度和刚度也能满足汽车车身的要求,同时能满足车身拼焊的要求,因此在汽车车身上应用很广。为了满足汽车制造业追求轻量化的要求,钢铁企业推出高强度汽车钢材系列钢板。这种高强度钢板是在低碳钢板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方法得到的,抗拉强度得到大幅增强。利用高强度特性,可以在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汽车车身的机械性能要求,从而减轻了汽车重量。例如BH钢板是在低强度的条件下,经过冲压成形之后,进行烤漆加工热处理,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对比之下,以往生产的强度在440MPa的钢板,在采用这种加工技术以后强度可增加到500MPa。原来用厚度1毫米钢板做侧面板,用高强度钢板只需厚度0.8毫米。采用高强度钢板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车身的抗冲击性能,防止在行驶中由于路面的砂石飞溅碰撞产生凹痕,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车用高强度钢板应具有高强度和延塑性好的特点。目前高强度钢有BH钢(烤漆硬化钢板)、双相DP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微合金M钢、高强度无间隙固熔IF钢等。它们一般用于需高强度、高抗碰撞吸收能、成形要求严格的零件,例如轮圈、加强构件、保险杠、防撞杠,随着性能及成型技术的进步,高强度钢板被用于汽车的内外板件,例如车顶板、车门内外板、发动机舱盖、行李舱盖等上。现在许多中高档轿车都采用高强度钢板。

高强度钢板经过发达国家20多年的开发与生产,大都巳有标准化和常规生产的系列产品,并广泛用于许多汽车的构件制作中。日本汽车高强度钢板的平均使用率在1993年为25%,2000年为36%。美国钢铁协会AISI组织世界13家钢铁公司研究开发"超轻车身研究"(ULSAB),于1998年3月在美国密执安展出了高强度钢车身,车身使用的高强度钢大约为86%,其平均重量比普通钢结构车身减轻了25%,这对汽车制造厂家很有吸引力。1999年1月,全世界34家大钢铁企业又共同出资启动了高强度钢车身的研发项目ULSAB-AVC,通过使用高质量钢材和新制造技术,减轻汽车重量,提高经济性,以满足2004年更为严格的碰撞标准和2005年实施的欧洲Ⅳ号排放标准。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展车用高强度钢板巳经不是单纯车身材料更新的问题,它还涉及到能否令汽车达到新的环保和安全标准的问题。

高强度钢板的发展与应用跟成型、涂装和焊接等有关技术是密切相关。冲压成型是汽车制造中最主要的成形方式,车身构件、门板、翼子板等等都是通过冲压成型制造出来,有些构件具有相当复杂的形状。例如高强度无间隙固熔IF钢具有极为良好的深冲和拉延能力,用来冲压制造各种复杂形状的汽车冲压件,它内部的铁素体不存在任何间隙固熔的碳和氮原子,这样钢材在冷轧和连续退火后可获得低屈强比和高延伸率,也就是说有极高的"韧性",不会轻易断裂,能够承受各种模具的冲压变形。

近年流行一种"拼焊"技术,就是将不同厚度和不同性能的钢板剪裁后拼焊起来的一种钢板,这种拼焊钢板可以冲压加工。采用拼焊钢板可以按照汽车的不同部位对应于不同的板材,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例如在负荷大的地方采用较厚的高强度钢板,而在其他部位则使用较薄的高强度钢板。拼焊钢板的应用,简化了生产工艺、改善了构件性能和减轻了重量。汽车构件上采用 "拼焊"的部件常有侧面框架、车门内板、车身底板、侧面横档、档风玻璃窗框、中立柱等。因此,对高强度钢板的焊接也有高要求。

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包括镀锌钢板。目前中高档轿车白车身一般使用镀锌板,镀锌板能够保证汽车车身使用10年不会腐锈。但是钢厂生产的汽车钢板在轧制过程中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将直接影响到镀锌的锌层附着力。同时,钢板的板厚精度控制也将影响现代化汽车生产线的工作准确性,因为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是用机器人点焊,板厚误差大将导致虚焊。所以,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对钢板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例如对宽1.5米长3000米的厚0.8毫米钢板,厚度公差不能超出20微米。

注*:汽车车厢蒙皮板、车门、顶盖、底板等复盖件用薄钢板均是冷轧板,大梁、横粱、保险杆等均是热轧钢。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2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了解车辆灯光与视镜

LS-灯光标志

  LS-Lamp Signal 灯光号志, 灯光号志是一种世界语言, 通常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红色灯通常代表紧急或危险之意, 如煞车灯即采用红色灯壳, 另外车辆的车幅灯亦使用红色, 可以很清楚的让他车知道您的车辆的大小, 避免由于对方车身大小判断错误, 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虽然煞车灯和车幅灯都用红色 但是在亮度方面仍有差异, 煞车灯由于需要更高的警示及告知作用所以会产生比车幅灯更高的亮度 。另外就是黄色灯, 黄色通常有警示作用, 所以使用于转向灯以及警示灯上, 用于警示及告知其它车辆自已要转向的意图。而白色灯号则用于照明之用, 因此除了前方头灯照明之外, 还有后方倒车照明兼警示作用, 因此当看到车辆后方白色灯亮起,即表示该车正要倒车, 应予礼让。因为这些灯光系统都是属于安全配备, 因此不论灯光的亮度、位置、甚至照射区域都有明确的法规规定, 所以很多自行加装超强亮度, 但照射的方向却会影响到其它的驾驶者, 这是不合法规且太自私的作法, 不可不慎。

BL-煞车灯

  BL-Braking Light 煞车灯, 车辆灯光是全球通用的一种号志系统, 煞车灯为红色, 比一般车尾的讯号灯更加明亮, 第三煞车灯为近年来的新配备, 为了使后方车辆能在更远处就看到, 以及近距离也能看到的煞车辅助警示灯。就汽车驾驶者而言, 其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尾随着前面的汽车前进, 也因此造成尾部追撞的事故占所有事故比率的 15%~ 20%。对于追加第叁煞车灯为了减低车后追撞事故的发生, 人因工学专家早就提出了加装第叁煞车灯的建议, 其目的无非是希望藉助车驾驶者对前车煞车的认知提早, 进而提早踩下煞车, 这一点可由在煞车过程中煞车距离主要与煞车反应时间、车速以及煞车减速度有关, 因此当煞车认知的时间缩短后, 可达到整体煞车滑行距离的缩短, 进而减少后车追撞事故的发生。为了减低车后追撞事故的发生, 美国于1985年时就已经明定第三煞车灯为标准的安全配备。

Fog Lamp-雾灯

  Fog Lamp雾灯分为前雾灯及后雾灯, 正常情形下除有浓雾或大雨下, 应避免使用前雾灯, 特别在前车距离不远的情形下, 因为这样反而会造成前车视线受到影响。在正常的设计下, 开启前雾灯就无法开启后雾灯, 原因就是在后雾灯开启时, 会对后车造成视觉障碍, 前雾灯使用时通常车速较快, 提供加强照明之用, 如果在大雾之下, 前后车会较近, 就应开启四周的警示灯而非雾灯。

自动感应式头灯

  自动感应式头灯可让驾驶者不必记得头灯的开关, 它可以透过车外的光线明暗感知器, 自动的侦测外界的光线, 当外界变暗了例如天色变暗或进入山洞时, 达到预先需要打开头灯的光线时, 自动感应式头灯会自动将头灯打开, 而当在光线变亮时则自动关闭, 可增加行车的安全 。

ADM-自动防眩后视镜

  ADM-Automatically Dipping Mirror 自动防眩后视镜, 相信大家都有夜晚开车时后方车辆灯光透过后视镜照射到眼睛, 而影响到开车视线的经验, 传统的防眩后视镜必须以手动的方式, 调整室内后视镜的镜面角度来产生防眩作用, 而自动防眩后视镜可随后方来光反射的刺眼程度, 无段的调整后视镜的镜面反射率, 其调整的方式并不是调整镜面角度, 而是透过后视镜内的电解液的电子回路, 藉由不同的后方光线的照度, 来调整镜面的反射率, 但白天不刺眼的情形下, 通常镜面反射率会固定于约75%的固定反射率, 使得白天时仍能维持好的后方视野, 但到了晚上则会随着眼睛的刺眼程度大小, 随时调整最适合的反射率, 愈刺眼则反射率愈低, 反之则反射率较高, 可大大的增加夜间行车的视野安全性 。

广角室外后视镜

??广角室外后视镜在镜面的外缘设置了曲率 半径逐渐变小的非球状辅助镜, 可以使车子的侧方视野加大许多, 如与相同大小的旧型固定曲率的后视镜相较大约增大有 1.5~ 2倍的视野范围, 可以轻松的辨视10米以内的交通状况, 尤其是在变换车道或是高速公路上, 由于车速较高因此必须有更宽广的后方视野以增进行车安全。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2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从尾气看车况

由排放废气的颜色与状态可以掌握一部车子发动机运转的好坏。车辆在冷车启动稍微暖车后,若排气管没有经过改装,大部分发动机运转正常的车辆,排气管会喷出一些无色的水,在行驶一段时间以后,排水就会消失,排气管尾端亦应干干净净没有积碳。
如果排气管在暖车行驶后排出的废气是白色的,表示车子有机油进入燃烧室燃烧的现象,这是一种吃机油的病症,必须送回修理厂加以检修。这种问题不仅会发生在旧车身上,新车若是机油添加过量,超过了上限,也会使过多的机油进入燃烧室燃烧而产生白色的排气。必须留意的是,冷天刚上路时,如果排气管冒白烟,可能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不可弄错,但热车后排气管依旧冒出白烟就不正常了。
如果排放的废气黑黑的,就说明汽油的混合比过浓。汽油混合比过浓,除了会污染空气以外,还伴随着耗油、加速无力和发动机内部容易积碳等后果,必须尽快调整。
排气的味道也要自己多加留意,如果闻起来很刺鼻,可能是发动机的一氧化碳值调整不当,最好用仪器彻底检查一下。
还有过脏或是品质不佳的机油、堵塞的空气滤芯或是汽缸活塞的刮油环破裂等原因,也都可能使车子冒出令人厌恶的不良废气。排放废气是车检的法定检查项目之一,为了空气的质量,也为了自己的钱包,一旦发现自己车子的废气不正常,就应迅速予以调整。一部排放不正常的车是绝对不可能省油的。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3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全国汽车牌照一览表

北京市(京)
A
B(出租车)
C
E
F
H
G(远郊区县)

天津市(津)
A
B
C
E(出租车)

河北省(冀)
A 石家庄市 B 唐山市 C 秦皇岛市 D 邯郸市 E 邢台市 F 保定市
G 张家口市 H 承德市 J 沧州市 R 廊坊市 T 衡水市

山西省(晋)
A 太原市 B 大同市 C 阳泉市 D 长治市 E 晋城市 F 朔州市 H 忻州市
J 吕梁地区 K 晋中市 L 临汾市 M 运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蒙)
A 呼和浩特市 B 包头市 C 乌海市 D 赤峰市 E 呼伦贝尔市 F 兴安盟
G 通辽市 H 锡林郭勒盟 J 乌兰察布盟 K 鄂尔多斯市 L 巴彦淖尔盟
M 阿拉善盟

辽宁省(辽)
A 沈阳市 B 大连市 C 鞍山市 D 抚顺市 E 本溪市 F 丹东市 G 锦州市
H 营口市 J 阜新市 K 辽阳市 L 盘锦市 M 铁岭市 N 朝阳市 P 葫芦岛市
V 省直机关

吉林省(吉)
A 长春市 B 吉林市 C 四平市 D 辽源市 E 通化市 F 白山市 G 白城市
H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J 松原市

黑龙江省(黑)
A 哈尔滨市 B 齐齐哈尔市 C 牡丹江市 D 佳木斯市 E 大庆市 F 伊春市
G 鸡西市 H 鹤岗市 J 双鸭山市 K 七台河市
L 松花江地区(已并入哈尔滨市,车牌未改)M 绥化市
N 黑河市 P 大兴安岭地区 R 农垦系统

上海市(沪)
A
B
C (远郊区县)
D

江苏省(苏)
A 南京市 B 无锡市 C 徐州市 D 常州市 E 苏州市 F 南通市 G 连云港市
H 淮安市 J 盐城市 K 扬州市 L 镇江市 M 泰州市 N 宿迁市

浙江省(浙)
A 杭州市 B 宁波市 C 温州市 D 绍兴市 E 湖州市 F 嘉兴市 G 金华市
H 衢州市 J 台州市 K 丽水市 L 舟山市

安徽省(皖)
A 合肥市 B 芜湖市 C 蚌埠市 D 淮南市 E 马鞍山市 F 淮北市 G 铜陵市
H 安庆市 J 黄山市 K 阜阳市 L 宿州市 M 滁州市 N 六安市 P 宣城市
Q 巢湖市 R 池州市 S 亳州市

福建省(闽)
A 福州市 B 莆田市 C 泉州市 D 厦门市 E 漳州市 F 龙岩市 G 三明市
H 南平市 J 宁德市 K 省直系统

江西省(赣)
A 南昌市 B 赣州市 C 宜春市 D 吉安市 E 上饶市 F 抚州市 G 九江市
H 景德镇市 J 萍乡市 K 新余市 L 鹰潭市 M 南昌,省直系统

山东省(鲁)
A 济南市 B 青岛市 C 淄博市 D 枣庄市 E 东营市 F 烟台市 G 潍坊市
H 济宁市 J 泰安市 K 威海市 L 日照市 M 滨州市 N 德州市 P 聊城市
Q 临沂市 R 菏泽市 S 莱芜市 U 青岛市增补 V 潍坊市增补

河南省(豫)
A 郑州市 B 开封市 C 洛阳市 D 平顶山市 E 安阳市 F 鹤壁市 G 新乡市
H 焦作市 J 濮阳市 K 许昌市 L 漯河市 M 三门峡市 N 商丘市 P 周口市
Q 驻马店市 R 南阳市 S 信阳市 U 济源市

湖北省(鄂)
A 武汉市 B 黄石市 C 十堰市 D 荆州市 E 宜昌市 F 襄樊市 G 鄂州市
H 荆门市 J 黄冈市 K 孝感市 L 咸宁市 M 仙桃市 N 潜江市 P 神农架林区
Q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R 天门市 S 随州市

湖南省(湘)
A 长沙市 B 株洲市 C 湘潭市 D 衡阳市 E 邵阳市 F 岳阳市 G 张家界市
H 益阳市 J 常德市 K 娄底市 L 郴州市 M 永州市 N 怀化市
U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广东省(粤)
A 广州市 B 深圳市 C 珠海市 D 汕头市 E 佛山市 F 韶关市 G 湛江市
H 肇庆市 J 江门市 K 茂名市 L 惠州市 M 梅州市 N 汕尾市 P 河源市
Q 阳江市 R 清远市 S 东莞市 T 中山市 U 潮州市 V 揭阳市 W 云浮市
X 顺德区 Y 南海区 Z 香港澳门进入内地车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A 南宁市 B 柳州市 C 桂林市 D 梧州市 E 北海市
F 南宁地区(部分划入南宁市,其它部分成立崇左市)
G 柳州地区(部分划入柳州市,其它部分成立来宾市)
H 桂林地区(已并入桂林市) J 贺州市
K 玉林市 L百色市 M 河池市 N 钦州市 P 防城港市 R 贵港市

海南省(琼)
A 海口市 B 三亚市
C 琼北车辆管理所:琼山市(已并入海口市)、儋州市、琼海市、万宁市、文昌市、澄迈县、屯昌县、定安县、临高县
D 琼南车辆管理所:五指山市、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E 洋浦开发区

重庆市(渝)
A 直属车辆管理所
B 江南车辆管理分所
C 永川车辆管理所:永川市、江津市、合川市、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大足县、綦江县、荣昌县
F 万州车辆管理所: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巫山县、巫溪县、忠县、开县、奉节县、云阳县
G 涪陵车辆管理所:涪陵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
H 黔江车辆管理所: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四川省(川)
A 成都市 B 绵阳市 C 自贡市 D 攀枝花市 E 泸州市 F 德阳市 H 广元市
J 遂宁市 K 内江市 L 乐山市 M 资阳市 Q 宜宾市 R 南充市 S 达州市
T 雅安市 U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V 甘孜藏族自治州 W 凉山彝族自治州
X 广安市 Y 巴中市 Z 眉山市

贵州省(贵)
A 贵阳市 B 六盘水市 C 遵义市 D 铜仁地区 E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F 毕节地区G 安顺市 H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J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云)
A 昆明市 C 昭通市 D 曲靖市 E 楚雄彝族自治州 F 玉溪市
G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H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J 思茅地区 K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L 大理白族自治州
M 保山市 N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P 丽江市 Q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R 迪庆藏族自治州 S 临沧地区

西藏自治区(藏)
A 拉萨市 B 昌都地区 C 山南地区 D 日喀则地区 E 那曲地区
F 阿里地区 G 林芝地区 H 驻四川省天全县车辆管理所
J 驻青海省格尔木市车辆管理所

陕西省(陕)
A 西安市 B 铜川市 C 宝鸡市 D 咸阳市 E 渭南市 F 汉中市 G 安康市
H 商洛市 J 延安市 K 榆林市 U 省直系统(已取消)
V 杨凌高新农业示范区

甘肃省(甘)
A 兰州市 B 嘉峪关市 C 金昌市 D 白银市 E 天水市 F 酒泉市 G 张掖市
H 武威市 J 定西地区 K 陇南地区 L 平凉市 M 庆阳市 N 临夏回族自治州
P 甘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青)
A 西宁市 B 海东地区 C 海北藏族自治州 D 黄南藏族自治州
E 海南藏族自治州
F 果洛藏族自治州 G 玉树藏族自治州 H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A 银川市 B 石嘴山市 C 吴忠市 D 固原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A 乌鲁木齐市 B 昌吉回族自治州 C 石河子市 D 奎屯市
E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F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县、县级市(原伊宁地区)
G 塔城地区 H 阿勒泰地区
J 克拉玛依市 K 吐鲁番地区 L 哈密地区
M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N 阿克苏地区
P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Q 喀什地区 R 和田地区

军车车牌:
现行军车牌称为"97式",格式是
甲A-12345
第一部分为中文"天干地支",代表解放军军种序列:
甲――解放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
乙――集团军
丙――通信和运输
己――沈阳军区
庚――北京军区
辛――兰州军区
壬――济南军区
寅――南京军区
辰――成都军区
戍――广州军区
午――空军
未――海军
申――总装备部
(注:总部都是甲开头,甲A为中央警卫局和中央军委、总参,甲B为总政,甲C为总后,甲D为总装,甲E为军科院,甲N为二炮。申乃是总装直属。
1、甲G是总后直属单位,如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等;
2、"警备"牌子分两种,红底白字或黄字的是由公安部发的,是正宗的,持有"警备"牌需在车辆行驶证年审栏加盖"警备"年审章,否则是违法持有,警务督察有权收回。白底红字的是军队自己制作的,卫戍区和总政保卫部都发。
3、"试"字牌应该是军队特种车辆做道路试验用的。但现在被滥发了,很多轿车上挂着,这些车多数是没有正规手续的。)
第二部分为英文字母,代表下属分类(不全):
A――司令部、总部
B――政治部
C――后勤部
D――装备部
G――省军区
H――仓库、干休所
K――驻当地铁路、航空、水运单位军代处
P――医院及医卫院校
S――后勤工厂
第三部分五位数字就是军事秘密了,不过省军区第一位是序号,如广州军区下辖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各省军区分别是"戍G"1、2、3、4、5字头。

武警车牌:
"97式"武警车牌格式是:
WJ01-12345
第一部分WJ代表"武警"
第二部分两位数为省市区代码:
01――武警总部
02――河北省
03――内蒙古自治区
04――山西省
05――辽宁省
06――吉林省
07――黑龙江省
08――上海市
09――江苏省
10――浙江省
11――安徽省
12――江西省
13――福建省
14――山东省
15――广东省
16――广西壮族自治区
17――湖北省
18――湖南省
19――河南省
20――四川省
21――云南省
22――贵州省
23――陕西省
24――甘肃省
25――青海省
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7――宁夏回族自治区
28――天津市
29――西藏自治区
30――海南省
31――北京市
32――重庆市
第三部分五位号码,首位代表武警序列,首位为数字的为内务部队,
第四部分首位标注 省 直辖市 自治区代码,再标注警种,后缀四位数字如: WJ31-消0010(北京消防局车牌)
"消"为消防部队,"边"为边防部队,"通"为交通部队,"森"为森林部队,"金"为黄金部队,"警"为警卫部队,"电"为水电部队
----------------
1、甲A026/027/028是最牛的,路上一定要躲得远远的,通天级人物阿……如果甲A026/7/8再挂个警备、安个警灯(车里,中控台上方),那么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就没有车能超过他们比他们更牛了……
  京ET也很牛,都是和国务院老干部沾边的……
  京AG6就不说了,也是牛B的
  挂警备又有安警灯的也不要惹(废话)……
  只挂警备没警灯的,就是假的了,当然也不排除K关系搞的牌子,但肯定是有水分的。
  "023"、"323",塑封的置于前挡风左下角的,北京市委的车,不是很牛,警察一般不管,但脾气不顺了也会管管的……
  "安全"置于前挡风左下角的,北京市政府最高级别车辆,没人管,比较牛……
  "国A",置于前挡风下端,国务院的,不用说了,也很牛……
  "901"金融通行证,以前叫"免检通行证"也还行……
  "京安"这个正是用来代替"警备"的,带原来的警备谁也不撤,没辙,只好一起用了……
  还有就是京A80开头的,国管局等的车,也牛……
  "使"字牌子前5号的,有外交豁免权……
         
  2、京A81、82、83开头的也牛,京A88:钓鱼台。
  庚A,军区司令部,庚G,北京警备区。甲 A:总参、甲B:总政、甲C:总后、甲D:总装、未A:海军司令部、午A:空军司令部、甲F:军事院校、甲N:二炮司令部、WJ01:武警总部、WJ31:武警北京总队。
  京OB,北京市公安局及下属各分局。
  京OD,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及下属各支队。
  京OE,北京市铁路公安局。
  京A-****警,北京市公安局及下属各分局各总队,警务车如治安防暴巡查等。京A-A***警,法院警务车。京A-B***警,检察院警务车。
  甲A025/026/027/028/029都是军委和总参领导专车,更牛的是甲A/020/021/022/023/024,都是中央政治局领导专车。
  黄色字体"警备"牌是一级警备,发行量不多,多数用于国家、中央政治局、军委专用开道车,白色的是普通警备牌,数量多些。
  京A81是中直国管局,京A83是北京市政府。京AG6XXX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专车。
甲K是总参56所,在无锡

传说军车排车牌,大家都排好了。就剩下军校的没排了,于是军校代表不干了,问,我们军校给排个啥?这时。一个大人物说:军校算个P啊!
于是甲P就是军校的车牌啦 。
作者: 高楼大厦    时间: 2004-9-21 15:48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持币待购的惨痛教训和深刻检讨!

作为底层百姓里的爱车一族,我的一贯纲领是:在没看清形势之前,顽固地持币待购。
既然顽固坚持,就忍不住偶尔发表一些理由。
这些理由,博得许多人的共鸣和赞许。
但也受到个别人的不解或指责。

突然,我就忏悔了,羞愧了,趁着等车无聊,闲着没事,就决定写这篇检讨书。

事先诚恳建议:本文不是写给有车人、卖车人以及有钱人的,请这些人最好别看,如果不幸看了,也请立刻转身走开,因为我们和你们,没有共同语言。万一惹哪一方不痛快,多犯不上啊。哈哈......

持币待购,错误与教训如下。

一、严重制约了汽车消费,使库存不断增加,价格和税收持续下降。

我们持币待购,直接冷清了汽车市场,大量汽车产品堆积在厂家和商家的仓库,他们的暴利被遏制,被迫再三降价,而这些挥泪大降价依然换不到我们的积极响应。利润和上缴国库的税金锐减。许多厂家、许多商家的领导同志发烧上火,健康状况不佳。

我们错了。

二、严重伤害了商家和厂家的感情,使他们对付消费者的态度日益谨慎。

大批持币待购者的冥顽不化,使厂家和商家恼羞成怒,加剧了买卖双方的敌对情绪。我们买方可以坦然选择对策,那就是"等",但他们卖方却"等"不起。于是,采取了火热的推销策略,各种优惠措施纷纷出台。消费者的待遇迅速提高。JS成本负担加重,企业管理形势严峻。

厂家不思进取的痼疾开始治疗了,守株待兔的态度改变了。
"换汤不换药"的 "产品改进"不灵了,只好加快新产品的推出,甚至展开了残酷的内部竞争。危机四伏,警报声声。因此他们受累了,费心了,不再一团和气。

我们错了。

三、严重影响了出行,降低了生活质量,在有车族面前无地自容。

我们用持币待购省下的钱的一部分,有的成全了公交系统、出租汽车行业,有的活跃了乱糟糟的二手车市场,还有的加剧了公车腐败现象。

我们都知道,有车就比没车好。我们持币待购,所以我们的出行就不潇洒,我们就难以FB,看不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尤其享受不到骑自行车的、骑三轮的甚至是赶马车的人民大众崇拜羡慕的眼光。我们为此被排斥在上流社会之外,我们损害了新中国先进发达的形象。

如果一年有100天下雨、100天下雪、100天刮台风、64天长假,我们就得整日窝在家里泡XCAR汽车坛子,拖累网络系统运行速度。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舍出大风刮来的钱,早买早享受呢?

我们错了。

四、严重浪费了业余时间,沉湎于期待、选择之中,驾驶技术难以提高。

持币待购,就总是充满希望、贼心不死。

哪些车降价、哪些新车上市、哪些车好哪些车赖……无数的消息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欣喜、憧憬此起彼伏,闲暇里总觉得忙不过来,甚至无病呻吟地瞎写了这篇检讨,惹得某些人反感生气。

耽误了建设四化,耽误了发财,耽误了喝酒麻将卡拉OK,也耽误了学习实践新交法,驾驶技术迟迟难以达到卢宁军的水平,不利于推动我国的赛车运动。

我们错了。

五、严重暴露了贫寒、小气、优柔寡断的弱点,斯文扫地。

经常被某些有车族耻笑。脸上总也贴不上"富翁"、"贵族"的金字招牌。没钱,是我们的特征。我们的存折只留下了一串数字符号,虽然那些符号属于我们支配,虽然那些符号从明年起就发挥比如今大了许多的效力,但,我们是可怜的穷人!

最喜欢讥讽我们的,是汽车厂家和商家(有时他们也跑到坛子里痛骂主张持币待购的文章)。在他们眼里,我们不果断,我们不爽快,我们不大方,我们缺乏大刀阔斧的精神。辜负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做不到"慷慨解囊"。

我们错了。

……
结论:经过反思,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性质是恶劣的,情节是严重的。

持币待购——
打搅了汽车工业坐享其成的美梦,
破坏了稳固的汽车价格体系,
打乱了汽车工业的传统布局,
减少了汽车厂家和商家的收入,
降低了汽车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准。
尤其造成不久的将来,汽车价格大崩溃,百姓买车太轻松,使目前的有车族艰难获得的自豪感迅速丧失,道路拥挤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们真的错了。

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做到知错立刻就改。过去的持币待购已经使我们偷尝了甜头:
少花了许多冤枉银子,增加了许多选择机会和选择乐趣,远离了汽车迅猛降价而衍生的悔恨,使"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这句古训缩小了使用范围。

还有个遗憾:长期的持币待购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忍耐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汽车降价的剧烈拐点还没有完成,所以,我们还得把改正错误的时间适当后移,最早也是2005年。

实在等不及的,就在2005年正式放弃错误观点,由持币待购改为"释币大购"。
还有耐心的,那就继续等下去,因人而异,等到什么时候,自己说了算。
越等车越便宜。钱是自己的。

总之,持币待购,已经逐渐送走了汽车价格暴利最黑暗的时候,看见了合理价格的曙光。稍等片刻,我们就走进与国际接轨、与我们的期望值靠近的境界。

快要急疯了的厂家和商家们,你们别担心、别恼火、别着急,持币待购,肯定不是无止无休。什么时候结束,我们每人都心里有数,但眼下还未找到改正错误的动力。除非你们用实际行动也来写一篇"暴利的深刻检讨和惨痛教训!"。否则,暂时,我们还得这样。
作者: viola    时间: 2004-9-21 17:20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好贴该置顶! [M02]
作者: 不会跳跃的马    时间: 2004-9-22 10:02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M29] 关于自动波的那篇已收藏。 [M01]
作者: jasmineyan    时间: 2004-9-26 16:08
标题: Re: 伊兰特1.6手动豪华型挑选与使用手记ZT
好贴,收藏下来,慢慢学习 [M21] [M21] [M21]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