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标题: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打印本页]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3
标题: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那么小儿病患疳积,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又应如何进行治疗呢?
小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部胀实或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发低热,指纹紫滞,此为乳食积滞的实证。治疗应用消乳消食,导滞和中之法。方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麦芽10g,陈皮6g,莱菔子6g,白术6g,茯苓6g等药物治疗,中成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简单的方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3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那么小儿病患疳积,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又应如何进行治疗呢?
小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部胀实或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发低热,指纹紫滞,此为乳食积滞的实证。治疗应用消乳消食,导滞和中之法。方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麦芽10g,陈皮6g,莱菔子6g,白术6g,茯苓6g等药物治疗,中成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简单的方肤提起一次,每天一次,连续六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再作第二疗程。此种方法适宜在每日上午操作,因上午太阳渐升,阳气渐旺,中医认为人的脊柱部位属督脉主一身之阳,捏积正是通过应用手法达到振奋小儿阳气的作用,此外,捏积之后禁忌用手上下揉摩,否则将抵消已作的捏积手法的作用。
另外家长应注意疳积的预防和护理,喂养小儿要按其个体需要定质、定量、定时,纠正贪食、零食、偏食,饥饱不均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乳幼儿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对婴儿按时添加辅食,一般应从4个月以后添加易消化的食品,添加时应掌握先稀(菜汤、米汤、果汁)后干(奶糕、蛋黄);先素(菜泥、豆制品),后荤(鱼泥、肉末);和先少后多的原则,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不宜过食生冷、肥腻之品。并应注意经常带小儿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阳光增强体质。小儿虫症杀虫养胃虫症是指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虫类引起的疾病。小儿虫症则是指小儿感染了寄生虫后所患的病。由于小儿不知讲卫生,饮食常常不干净,故非常容易发生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囊虫、钩虫、姜片虫等等。这里仅讲较常见的蛔虫和蛲虫的治疗方法: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4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一、蛔虫病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大的线虫之一,它形似蚯蚓,成虫的长度可达到15~25厘米,蛔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肠道。蛔虫无论男女老幼都可感染,但儿童的感染率最高。从发病地区来看,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环境卫生差的地区明显高于环境卫生好的地区。所以说,讲卫生、爱清洁是减少蛔虫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蛔虫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人们误食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水等,就可能造成蛔虫病,人们体质较弱是产生此病的重要内因,饮食不洁则是感染蛔虫的条件及诱因。而饮食不洁正是小儿最大的弱点,因为小儿容易吸吮手指,饭前不洗手,频繁吃零食,手到处乱抓。也喜欢在地上乱爬,喜欢玩土、玩沙。所以蛔虫卵非常容易被小儿吃进口中繁殖。另外夏天生吃瓜果,喝生水,吃生凉拌菜和泡菜,也是造成夏季蛔虫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蛔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阵发性脐周腹痛,痛无定时,反复发作,疼痛时,喜揉按腹部。部分患儿可伴见偏食,异食,甚至有人喜吃炉渣、土块、火柴、纸片等。也有的小儿喜欢挖鼻孔。夜间咬牙。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对于蛔虫的治疗,西医多主张对症治疗。目前较流行的是服用肠虫清、安乐士等西药,中医治疗蛔虫,可分为安蛔、驱蛔,调理脾胃三个阶段;
①安蛔法:
当蛔虫在腹内肆疟,腹痛剧烈之时,不能使用驱蛔杀蛔药,否则可能促使蛔虫更蠕动、腹痛愈加剧烈。中医经数千年摸索,得出蛔虫“闻酸而静,遇辛得伏,得苦则下”的特性。因此,要安蛔须用酸性的药物,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蛔虫腹痛时,喝食醋20—30m隔1小时服一次。就可使蛔虫安定下来,腹痛即可减轻或停止。方药可选用经验方:
乌梅log川椒10g细辛3g黄连10g
黄柏10g党参10g当归10g附子6g
干姜3g桂枝6g
水煎服。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6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②驱蛔杀蛔法
驱蛔是治疗蛔虫的主要方法,对于蛔虫病人可使用使君子、苦楝根皮单方治疗即可。将使君子炒至焦黄色、嚼服、小儿每岁1—2粒,每天分3次服用,一天最多不超过20粒。也可以将使君子研细末与大黄粉面伴匀,1岁1g,口服3次,连服3天为一疗程。苦楝根皮15—10g水煎,每日早晨空腹一次服下,或将苦楝根皮研细末,每次服1g,日服2次。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6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③调理脾胃
脾胃功能失调是小儿产生虫证的基础,所以在驱虫的同时,要给小儿调脾胃。驱虫之后,同样也要调理脾胃,只有脾胃功能好转,才真正清除了产生虫证的土壤。调脾胃的方法很多,常用经验方:
山药10g白术10g茯苓10g炒薏米10g
炒扁豆10g槟榔10g神曲10g
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健脾丸、启脾九等。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7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二、蛲虫病
蛲虫是一种小线虫,长约2—10厘米,它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内的肠道寄生虫,男女老幼都可以感染蛲虫病,但多见于小儿,尤其是在托幼机构常因相互传播而反复感染。
临床常以会阴部及肛门附近瘙痒,夜寐不安为症状特征,重者,肛门奇痒难忍,因为蛲雌虫,在夜间乘小儿熟睡之时,向肛门移行,并在肛门外大量产卵,此过程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所以肛门会阴部出现瘙痒,而造成小儿夜寐不安。蛲虫病的症状,除肛门奇痒外,还可伴见烦燥、体瘦,面黄乏力,纳食不香等症状,部分小儿会有尿频,遗尿等症状。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28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蛲虫的治疗常常选用内外同治的治疗方法。内服常选用:驱虫粉或百部粉内服。驱虫粉中含有使君子、大黄二味中药,按6:1的比例研末调匀,1岁小儿每次服0.6g,2岁服0.9g,3岁服1.2g,一日服三次,连服七天为一疗程,百部若干研末每次服1g也是连服七天为一疗程。外用法,可用蛲虫栓,将使君子、百部研末装入胶囊。每晚将一枚胶囊,塞入肛门,令其逐步溶化,连用7个晚上,或用醋加水煮沸,在沸醋水上方,半蹲熏肛门及会阴部,当醋水温度下降到可洗皮肤时,可用手以醋水洗肛门及会阴部。连洗7天。或用百部30g煎水外洗肛门或灌肠,每疗程为10—12天,此外也可用大蒜水灌肠。
治愈蛲虫病的关键是打断蛲虫生存循环,肛门——手——口循环,如果打断了这个循环,不服药也可治愈蛲虫病。平时还要改变小儿不洗手吃东西的坏习惯,教育小儿不吸吮手指,并要勤晒被,常煮内裤等。
总之,讲究个人卫生,注意环境卫生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虫症。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36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小儿疳积宜食物品
小儿疳积者,宜吃下列食物。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最宜小儿疳积者煮粥食用。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明代医学家缪希雍还说:“粳米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
糯米只适宜小儿疳积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饭或做成糕饼点心则不相宜。正如清代医学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所说:“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稀糜相当于薄粥,益气而易消化吸收。《医药六书药性总义》说得好:“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锅巴又名锅焦,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小儿疳积症,宜用锅焦煎水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周益生家宝方》载有锅焦丸:“小儿常用健脾消食:锅焦(炒黄)三斤,神曲(炒)四两,砂仁二两,山楂四两,莲肉四两,鸡肫皮(炒)一两,共研细末,加白糖、米粉和匀,焙作饼用。”这对小儿疳积者,颇有裨益。
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补脾、健胃、和中、化湿、止泻的作用。《滇南本草》云:“扁豆治脾胃虚弱,食积痞块,小儿疳疾。”《会约医镜》中还说:“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故小儿疳积见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泻不止者,食之最宜。
鸡肝有补肝肾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记载:“鸡肝治小儿疳积,杀虫。”《本草汇言》还说:“鸡肝,消疳明目之药也。目乃肝窍,疳本肝疾,小儿肝热致虚,故成疳疾,目暗者,以鸡肝和药服,取其导引入肝,气类相感之用也。”在《良朋汇集》中有一方,名鸡肝散,是专门用于“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加牡蛎粉七分,朱砂粉少许,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当时忌食茶汤油腻。”鸡肝散所治之疳,又名小儿疳眼,实际上是小儿角膜软化症。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也介绍:“小儿疳眼:每天取鲜鸡肝1~2个,在沸水中烫20分钟,以食盐或酱油蘸食,连吃3~5天为一疗程。”
鸡肫皮又叫鸡内金。历代医学家均认为鸡肫皮有消积滞、健脾胃、助消化、疗疳积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鸡肫皮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寿世新编》中还介绍:“治小儿疳病:鸡肫皮二十个,瓦焙干,研末,车前子四两,炒研末,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忌油腻、面食、煎炒。”据现代研究,人服食鸡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机能也明显加强,胃排空率大大加快。这说明中医称鸡内金能“健脾胃,消积滞”是有科学道理的。
蝗虫又叫蚱蜢。《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它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作用。《食物中药与便方》中指出:蝗虫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有补养强壮的效果,可治疗小儿疳积。
鳗鲡俗称白鳝、鳗鱼。性平,味甘,有补虚羸、杀虫的作用,适宜小儿疳积者服食。明。李时珍曾指出:“鳗鱼治小儿疳劳。”《本草汇言》亦载:“鳗鲡消疳治廉,杀诸虫之药也,食之又能补肾脏,壮虚羸。”已故名医叶橘泉教授也曾介绍:“小儿疳痨:鳗鱼油加食盐少许,每服半匙,一日二次,食后服。”鳗鱼油的具体制法是:取活大鳗鱼数条,清水漂洗。先于锅中煮沸清水,再将活鳗投入、加盖煮2~3小时,鳗油浮于水面,取油备用。或将鳗鱼切成3~4厘米段,纳于铁皮筒内(筒长20~23厘米,大如竹筒),筒的一头用泥封固,另一头用铁丝绕成团塞住,将铁皮筒架在炭火上烧,塞铁丝的一头向下,筒口以碗承之,俟烧至鳗鱼焦时,鳗鱼油即向下流入碗中,烧至油尽鳗焦枯成炭为止。
蚕蛹是一种高蛋白营养滋补品,小儿疳积者宜炒食之。《本草纲目》载:“蚕蛹为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退热,除蛔虫。”可见对小儿“蛔疳”者亦宜。清代名医王孟英也认为,“蚕蛹甘温,补气,止渴,杀虫,治疳积,童劳。”现代民间中也经常用于疳积者,如《泉州本草》就介绍:“治小儿疳积,骨瘦如柴:蚕蛹不拘多少,炒熟调服。”
使君子肉凡小儿疳积者皆宜食之,尤其是蛔疳食之最宜。明。李时珍说:“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为小儿诸病要药。”《本草经疏》说得更好:“使君子,为补脾健胃之要药,小儿五疳,便浊泻痢及腹虫,莫不皆由脾胃虚弱,因而乳食停滞,湿热壅塞而成。”正因如此,历代不少医治小儿疳积的名方,如《幼科准绳》中用使君子散“治小儿疳蛔”,《局方》用使君子丸“治小儿五疳”,《简便单方》中“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黄,渐成疳疾”以及《幼科发挥》中的“万氏肥儿丸”,《证治准绳》中的“集圣丸”等,均用到使君子。由于使君子肉味道香甜,儿童多爱食之。但服后忌吃热食,否则会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
榧子性平,味甘,善于杀虫消积,适宜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小儿疳积者食用。《日用本草》载:“榧子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食物中药与便方》中介绍:“治小儿疳积:每日嚼食香榧7粒,有养身治病之功。”
山楂有消积滞,尤其是消肉积的作用。元代医学家吴瑞就曾说过:“山楂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元代名医朱丹溪也认为:“山楂,大能克化饮食。”《本草经疏》中还说:“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故小儿宜多食之。”尤其是饮食过饱,伤及脾胃,以致食积不化的小儿疳积者,食之最宜。
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杀蛔虫,故对蛔虫引起的小儿疳积,即蛔疳之症,食之最宜。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也可选用《四川中药志》中介绍的方法:“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38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小儿疳积宜忌原则
疳积是指小儿乳食不节、喂养失宜,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调、气血不荣,形成小儿体质衰弱,干枯羸瘦,面色萎黄,毛发枯槁,精神不振,目无光彩,烦躁口喝,大便不调,甚至腹部胀大,青筋暴露等一系列表现,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
宜忌原则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疳积之儿,宜吃具有补脾益气、健胃消食作用的物品。宜吃温热的流汁、半流汁之类既营养,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若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疳积,古人称作“蛔疳、虫疳”,则宜食用具有驱虫作用的物品。凡患疳积的小儿,忌吃一切辛辣、炙烤、油炸、炒爆之品,以免助湿生热;忌吃生冷瓜果、性寒滋腻、肥甘黏糯等损害脾胃,难以消化的食品;忌吃一切变味、变质、不洁的食物。
作者:
zhxlign
时间:
2007-12-28 14:39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家人团聚,兴奋之余孩子往往会吃多了,形成小儿疳积。小儿疳积是由于脾胃虚损、运化失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患。治疗应以调整脾胃为主,如适当配合药粥食疗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这里,介绍一些小儿疳积药粥,供参考。
白萝卜粥:
白萝卜1个,洗净切片,先煮30分种,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
山药粥:
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后与山药片100克一起入锅煮,至米烂。食用时加白糖适量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功效。
消食健脾粥:
莲子、芡实、炒麦芽、扁豆各15克,焦山楂10克,神曲6克(用纱布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再加入粳米15克熬粥。粥成加入白砂糖少许调味,趁温热服,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功效。用于小儿面黄肌瘦、神烦气急、手足心热、纳呆腹胀等症。
作者:
翎菲
时间:
2007-12-29 13:22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受用!谢谢
作者:
兴高彩烈
时间:
2008-1-3 23:49
标题:
Re: 小儿疳积 消疳化积
LZ在女性小天地屡次发布广告,经斑竹多次劝告,又改用多次转贴和使用马甲在自己的帖子里刻意自我吹捧的方法发布软性广告
经查证,列广告ID处理。
欢迎光临 骏景花园业主论坛 (http://120.76.133.63/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2